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14.现代风格: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为了扩展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能更好地表现歌词内容,对旧规则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也称为“装饰风格”。

15.两种常规:蒙特威尔第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

常规”,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在音乐创作中,这两种常规应该是并用的。

16.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

成。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

17.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剧词都需要唱,还需要器乐伴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歌剧中,音乐需

要和美术、文学、戏剧和舞蹈等其他姐妹艺术相融合。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悲剧,中世纪的教仪剧,13世纪法国游吟诗人的田园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歌剧的最直接的来源是16世纪末意大利北部的宫廷的幕间剧。第一部歌剧的产生是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活动直接有关的。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是由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尤丽迪茜》。它与1600年10月6日上演。

18.法国歌剧:法国早期歌剧的主要代表是吕利,他增添了一些新的舞蹈,并把它们发展成带有序幕与合唱尾声的戏剧

性的壮观场景,后来法国人对歌剧要求舞蹈场面大。开始用法语演唱的宣叙调和短小的咏叹调。爱用二重唱,合唱,特别是壮观的场景。豪华的机关布景和芭蕾舞场。吕利的歌剧序曲被称为法国序曲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慢板,第二部分是快板,并以开头的慢板部分的简短再现结束。

了普塞尔的音乐戏剧才能。

20.德国歌剧:许茨是德国宗教音乐的重要作者,汉堡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是凯泽。除了他们,马泰松、泰勒曼和亨德

尔也在汉堡歌剧舞台上显身手。

21.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1607年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上演,作品追求清晰

而准确地表达歌词和歌词中的情感,并没有完全放弃复调的写作。在这部歌剧中并没有模仿佩里的《尤丽迪茜》,纯粹的宣叙调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大量运用了牧歌、单声歌曲、咏叙调和各种器乐形式和序曲。器乐在每场的前奏、间奏或后奏中表达了场景和气氛的变化。为了使音乐更好地打动人的情感,他还首次在作品中运用了弦乐的震音和拨弦两种演奏手法。虽然不是最早的歌剧,但却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他的作品总体来说豪华和壮观,体现在布景,服装上

22.蒙特威尔第和佩里比较:共同表达情感。不同佩里学者研究型,没有更多考虑剧场效果,喧叙为主,少用复杂复调

较单调。蒙特威尔第宫廷作曲家,多用重唱、合唱形式,作为歌剧各种元素具备。

23.圣卡西亚诺剧院: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尤利西斯还乡记》也是在这座剧

院里上演的。

24.那不勒斯乐派:17世纪末,这里的歌剧创作和演出活动达到高峰,形成了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标准形式。首先是

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唱宣叙调,通奏低音伴奏。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乐队伴奏。返始咏叹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ABA)给歌手提供炫技空间,促进了美声发展但是却相对忽略戏剧性表现。A`斯卡拉蒂使歌剧基本成熟,在他的歌剧中,咏叹调用得很多,返始咏叹调已很普遍,他的歌剧序曲包括三个不同的部分,速度的顺序是“快——慢——快”,这种歌剧序曲也称“意大利序曲”,它被认为是后来的交响乐的一个主要的前身。

25.清唱剧:是巴洛克早期产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他有一个叙述故

事的人,更强调合唱,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合唱很重要,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

26.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

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27.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体裁。公元5世纪到14世纪后半叶,群众开始用单声部齐唱来代表。

这种由单声部的圣咏构成的受难乐也叫做“素歌受难乐”。第二个阶段,复调手法大约从15世纪被运用。1650年以

推向了一个顶点。

28.博洛尼亚乐派: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北部器乐的创作和表演非常兴盛,博洛尼亚是这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中心,

以弦乐为主的独奏、合奏艺术。代表维塔利和科雷利。

29.奏鸣曲:在巴罗克早期只是泛指器乐作品,1660年后来,作曲家们开始把奏鸣曲分为教堂和室内奏鸣曲。教堂奏

鸣曲是在教堂演奏的,它一般有四个乐章,速度按“慢——快——慢——快”的顺序排列。音乐表现比较严肃、内在。

30.室内奏鸣曲:是在宫廷娱乐的场合或私人的音乐会上演奏的,它包括一组风格化的舞曲,如:阿拉曼德等。实际上

它已是种组曲。

31.三重奏鸣曲:17世纪后半叶的奏鸣曲通常是为两个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而作,记谱上是三行乐谱。

32.独奏奏鸣曲:需要一个高音乐器和两个通奏低音演奏者合作。

33.巴罗克时期(德国)的键盘乐器:包括管风琴和古钢琴两大类。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地方是德国,主要体

裁有三种:托卡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技巧性比较高),赋格曲(是一种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还有少量的舞曲。

34.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扎豪,巴赫。

35.古钢琴:拨弦古钢琴(也叫羽管键琴)、击弦古钢琴。体裁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两种。组曲是17世纪最后

25年间定型的,来自意大利的室内奏鸣曲,由四种风格化的舞曲为核心有:德国阿拉曼德舞曲、法国库朗特舞曲、西班牙萨拉班舞曲、基格舞曲。

36.古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弗罗贝格。

37.法国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F.库普兰,古钢琴。

38.意大利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弗雷思科巴尔第。

39.协奏曲:在16世纪是指独唱与合唱、特别是人声与器乐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演唱和演奏的作品,到了17世纪,

指近代独奏者或乐队之间的协奏。

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的协奏曲;3.独奏协奏曲是为一个独奏乐器和乐队而作的。

41.维瓦尔第:维瓦尔第和托雷利对巴罗克协奏曲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共有500

多首,独奏协奏曲大约有350首,著名的《四季》4首分别为春、夏、秋、冬的小提协奏曲。它的大部分协奏曲也是三个乐章(快-慢-快)乐队全奏部分的回归与独奏部分的插段不断交替,构成典型的回归曲式。

42.拉莫: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理论家和键盘乐器演奏家。理论著作《和声学》于1722年在巴黎出版,《音

乐理论的新体系》在1726年问世使拉莫成为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拉莫的歌剧从吕利的传统中继承了很多东西,为了加强戏剧效果他的每幕合唱和歌舞场面篇幅更大。他的合唱与娱乐性的歌舞场面篇幅更大,推动剧情是,他往往用大乐队伴奏的和更旋律化的宣叙调。他的理论著作是与他的作曲时间紧密联系的,试图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解释和声,他的功能和声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作曲实践做了总结,而且对后来和声理论产生了影响。代表作:《双子星座》,《希波利特与阿里西亚》

.斯卡拉蒂:前半生在意大利,后半生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作品主调为多复调为辅。最重要的作品是大约555首单乐章的键盘奏鸣曲,特点:他的写作有教学目的,每一首奏鸣曲都类似一首练习曲,解决一定的技巧运用和音乐解释方面的问题;艺术表现力也很强使听众心醉神迷。;在结构上实际已经是古典奏鸣曲式的萌芽;已经显示出18世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

44.亨德尔:有管弦乐队三套《水上音乐》组曲,《皇家焰火音乐》管弦组曲。当时伦敦观众开始厌恶意大利歌剧造成

了亨德尔歌剧较不成功的因素,当英国作曲家佩普什创作了一部用英语演唱的《乞丐歌剧》是一部民谣歌剧,用流行的英国民谣填词,情节涉及伦敦的犯罪状况和政治形势。1728年《乞丐歌剧》在伦敦首演它的成功影响了亨德尔歌剧团的收入。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偏声乐化的,易感的),但是也增加了法国的,英国的,德国的因素。他具有驾驭庞大音乐结构的气魄,但他的音乐线条却是简洁而宽放的,主复(属)调结合的手法中常常突出主调和声风格,善于用很经济的手法创造恢弘壮阔的效果。它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创作歌剧,大约有40部之多。亨德尔最优秀的创作还是他的清唱剧。特点: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是他的首创;采用英国中产阶级熟悉圣经故事为体裁,利用了清唱剧自身的一些优势,如无需服装布景;经济上所需的花销较少等;他把歌剧写作的经验用于清唱剧,特别是在合唱的写作上显示了超凡的天才。《弥赛亚》是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作品以《圣经》为基础,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

45.巴赫: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巴赫的器乐曲中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合起来共有

48首。意义:教学目的是钢琴复调音乐的典范之作;展示十二平均律,可以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地转调,因此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在创作上推动了大小调动能和声的发展。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展示他写作

大协奏曲的技巧。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展示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以及活跃而宏伟的旋律,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现存的巴赫康塔塔有两百多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运用了众赞歌曲调的康塔塔,两部受难乐《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使德国的受难清唱剧体裁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b小调弥撒》,器乐曲:《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音乐风格:他的作品中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作品数量多,并具有极高的质量,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像和强烈的表现,异常完美的技巧,使巴赫不仅成为巴罗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也成为后来的西方音乐的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

46.亨德尔与巴赫的比较:(把44、45答完再加上)历史地位比较:巴赫是集大成者,亨德尔是一个开先河人物;创作

手法与个性比较:巴赫创作比较内向,亨德尔比较奔放,巴赫复杂,简洁,声乐,器乐均有,亨德尔易感性,以清唱,声乐为主,但是他们都是巴罗克时期的辉煌代表。

47.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高峰的一个阶段,一般音乐史将1750年到贝多芬划归这个时期,它包含了

两大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史上有一些专门术语用来形容“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情感风格”。大背景: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启蒙运动,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

48.格鲁克歌剧改革:歌剧自诞生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意大利正歌剧逐渐异变为一种夸张造作的形式,成了虚饰浮

华的时尚。题材依旧是神话和历史故事,形式结构与角色配备完全程式化,崇尚阉人歌手,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华丽的服装,精美的舞台装置更是不可缺少,到18世纪初,这些明显的弊端而遭到人们普遍的反感。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是格鲁克歌剧创作原则,歌剧中的一切表现手段,都不能脱离戏剧的整体需要而存在。格鲁克“追求一种质朴的美”,“努力避免为炫耀技巧而牺牲音乐的清晰”,依据这个基本原则,格鲁克在对乐队部分,歌唱部分,舞蹈与布景等各环节的处理上都加以改革。改革内容:题材还是古希腊故事,但是加入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具有道德和责任感,理性与伦理的价值,体现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格鲁克歌剧序曲应该使听众预先知道在他们眼前即将展现的剧情性质;宣叙调与人物的动作,心绪联系密切;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最著名的《我失去了尤丽迪茜》极其朴素并对激情加以克制。基本回避装饰性的花腔和大跳的音程,体现一种简洁、自然的古典风格特征。

49.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

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50.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他是一个幕间剧,1733年首演于那不勒斯。剧情生动有趣。

51.法国喜歌剧:1752年意大利喜歌剧到巴黎去演出,引起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反方坚持宫廷贵族的

艺术趣味,一方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改革。

52.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快——慢——快”独立为三个乐章成为交响曲。前古典时期与巴罗克

时期一样,管弦乐队的乐器配置并不固定,到18世纪60~80年代海顿的乐队也不到30人,但突出的进展在于管乐已成乐队的必备乐器。由小、中、大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依旧是主要乐器声部,羽管键琴弹奏通奏低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减弱直至取消。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萨马尔蒂尼,德国、奥地利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早期的维也纳的作曲家。

53.曼海姆乐派:斯塔米茨的特点:管弦乐队造成音色多变的声浪并给人以流动音响的快感,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控

制力度的能力以及突强的运用,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逐步完善乐队编制。北德乐派如CPE巴赫他们都为交响曲发展作出了贡献。

54.海顿交响曲创作:海顿的108部交响曲中,集大成的12首“伦敦”交响曲,将交响曲套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结构,

而且将各乐章的不同性质与常用曲式确定下来: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二乐章:行板、慢板或广板,最慢的部分,常用奏鸣曲式或用主题与变奏形式;(第三乐章也是比较常用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开始都有一个“慢板的引子”与随后的快板主题互相对置,海顿奏鸣曲式的连接与展开部分规模增大,体现出奏鸣曲式的乐思发展原则,以小动机作为核心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第二乐章速度缓慢,旋律朴素动人,富于歌唱性。第三乐章海顿的小步舞曲不在是宫廷式而是构思新颖,风格质朴甚至粗犷,渗透着民间音乐的印象。末乐章他使用偶数节拍来代替三拍舞曲,以内容含量更大的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替代一般舞曲性的简单结构,如《军队交响曲》《伦敦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各时期四重奏的风格与同期的交响曲发展轨迹近似,佳作更多在中晚期作品中,同样以4个乐章结构,有时用谐谑曲替代小步舞,奏鸣曲式得到进一部确定和充实音乐展开的手法更加突出,四重奏的各个声部作为彼此“交谈”的平等角色更为匀称协调如《云雀》《皇帝》。总的他的音乐里充溢着健康、质朴、幽默、轻松的情趣。音乐风格与奥地利维也纳城市和民间音乐紧密相连,清新明快的旋律、简明清晰的和声、合理匀称的结构、别出心裁的细节处理,以及从力度对比的出人意料到不规律的节奏等。

55.莫扎特:歌剧创作: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他一生创作20多部作品,《费加罗的婚姻》《唐璜》

《女人心》。莫扎特的格局很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的鲜明性格,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或交错的关系。重唱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以重唱刻画了不同角色的性格,而且赋予重唱以表达戏剧冲突的的重任。《魔笛》

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综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这部歌剧的多样风格里,既有优美而深情的歌唱,又始终贯穿着生动幽默的情趣和气氛。夜后的花腔、萨拉斯特罗的宣叙调、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盖诺的排箫和歌声都是莫扎特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歌剧的基本情调和气氛在叙曲中得以体现。

56.器乐创作:协奏曲是主要创作体裁,尤其是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在自己的创作中完善了协奏曲的古典范式,三个乐

章结构:快慢快的速度,一乐章奏鸣曲式“双呈示部”,有华彩乐段具有相当强的即兴性质以显示精湛技巧为主要目的。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歌调。第三乐章采用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速度更快,情绪更热烈。最后三部交响曲和海顿90年代“伦敦”交响曲相比,风格甚至更加超前。《第40交响曲》由于它情感的戏剧性而被称为“浪漫交响曲”;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直接进入快板主题;二乐章仍是奏鸣曲式,总的气氛典雅优美平和;三乐章是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去除小步舞的贵族气。从这部代表性作品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器乐风格,旋律极富歌唱性,乐队对乐器音色的把握与新奇的变化令人赞叹,这和他的声乐风格不可分割,也与维也纳市民音乐及意大利音乐有着联系。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最完美的风格,纯真音乐的理想;海顿一起,建立并完善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将这些体裁形式所能承载的内容含量与精妙的表述结合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57.贝多芬:

交响曲:九部交响曲分别属于不同的创作时期,集中体现出他的创作特征及风格衍变的脉络。有音乐家将其分类:英雄性、戏剧性(3、6、9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1、4、8);群众性、舞蹈性(7);综合性(2);融自然和哲理于一体(6)。按创作时期划分,第一、第二交响曲属于维也纳的早期创作。从《第二交响曲》开始采用的“谐谑曲”风格,《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恢弘气势规模大。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是交响曲的核心,不仅逐渐生成乐章的各个部分,而且渗透在整部交响套曲各乐章的主题音调中。“展开部”极具个性的部分,篇幅与主题大大扩展。第二乐章法国大革命时期非常流行的体裁“葬礼进行曲”创新,开创了用交响曲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先例。第三乐章采用谐谑曲,速度极快,突然的力度变化和切分重音的意外处理,法国大革命反封建,所以不用小步舞曲,摆脱宫廷味的表现。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对他生活时代的热烈回应。通常被称为“命运”的《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里最集中精炼的佳作,不仅使动机及其发展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各个乐章之间的内在关系更为紧密。《第六交响曲》加了标题,但他强调这部“田园”交响曲写情多于写景。他对“标题音乐”的宽泛理解影响了后来的柏辽兹和李斯特。《第九交响曲》在交响曲的末乐章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之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这部交响曲的博大精深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包含贝多芬个人人生的体验和总结,也深藏着作曲家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切,对上帝、宇宙、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憧憬。

钢琴作品: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是《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由于他的庄严豪迈和富裕英雄性格的宏

有主题的对比力度及戏剧性的发展,调性转换的大胆,乐章间材料的联系和呼应,内心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期的作品有《月光》《黎明》《热情》。最后6首奏鸣曲集中体现了贝多芬晚期作品的特征,此时的创作更关注以音乐表达最内在的自我,自由地驾驭音乐的形式结构,奏鸣曲的乐章数目不等,非常重视运用复调对位的手法,故意模糊并削弱乐章或段落间的明显分界。对贝多芬来说,创作音乐是要通过表述自己的情感意欲来完成崇高的使命,选择的形式及手段要服从这个主要目的。

歌剧:《费德里奥》,庄严弥撒。

历史意义: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将奏鸣曲式广泛运用于自己的各种体裁与套曲的各个乐章中,将它的篇幅和内涵极大地扩充使各部分的独立性与对比性加强,将展开部作为动力性发展最集中、最强烈的部分,动机的作用真正得到了发挥,乐章间形成了既对比并置又彼此关联的辩证关系,使整个套曲达到高度的完美和统一。

具体表现手段:旋律质朴而含蓄深情,建立在和弦音上的线条严整粗犷,动机式旋律,柔板旋律,节奏鲜明,特性节奏,切分式节奏,和声调性不协和、不稳定,转换的频繁与范围的扩大,管弦乐队的配置上,重视铜管和打击乐器的作用,历尽苦难,达到欢乐,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

57.浪漫主义:19世纪前后(1790-1910)的西方音乐历史。它的兴盛与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境有密切联

系。在19世纪里掀起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推动了音乐民族主义潮流。它强调对主观情感,尤其对爱情这个情感的表述中,抒情性特征十分明显。同时,获得公众的理解也是作曲家的追求。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是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灵活的体裁。这一时期的贡献: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的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对和声语言的不断探索突破,对管弦乐队丰富音响的开掘发挥。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钢琴音乐的创作情有独钟。

58.浪漫主义时期的特征:a.幻想性b.个性c.抒情性(核心)d.民族性e.综合性。

59.韦伯:歌剧《魔弹射手》:韦伯代表作。1821年首演,标志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诞生。它的体裁来自德国古老的民间传说,这种超自然的神怪力量与人善良、爱情之间的斗争,是德国浪漫主义所迷恋的典型主题。运用了多方面的手段来突出民族性和浪漫特征:布景、服装、音乐充满生活情调,营造出浪漫主义的虚幻色彩。另一个突出的是它的序曲,具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并将奏鸣曲式结构与歌剧剧情结合起来,运用了“主导动机”手法。

钢琴曲:《邀舞》,用文字来描速音乐的细节。

60.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600多首艺术歌曲中:1.歌词选自浪漫诗人的诗,还有无名诗人的词,内容广泛,细琢

磨语词,寻找最佳形式载体以表现其情感含义。2.歌曲形式分三类: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声乐套曲。分

《菩提树》,个别曲调随歌词而有变化。通体歌,指没有重复性的长大的音乐材料,紧随歌词内容从头至尾一贯到底的形式,最典型的《魔王》。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姑娘》。歌集:《天鹅之歌》。3.表现手段:旋律像民歌般简单朴素,像诗词的朗诵,散发着亲切单纯的气息,容易激动忧郁感伤;和声实用大小调间、主调和上下三级调间的转换对置;钢琴伴奏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烘托情境和气氛,与声乐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钢琴小品:与音乐的情感性、个体性表现吻合。

特性小曲:一些曲子定名为即兴曲或音乐瞬间是出版商的主意。特点:强调无准备的、突然而来又瞬间即逝的灵感,每曲结构不同,简单自由,旋律如歌。肖邦李斯特舒曼等的同类作品都受到他的影响。

交响曲:写了9部交响乐。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一样只有两个乐章,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紧张不安,副部主体具有舒伯特特有的宽广悠长的旋律性质。

室内乐:钢琴五重奏《鳟鱼》,四重奏《死神和少女》,都因用了熟悉的歌曲而得名。

61.门德尔松生平要事:为纪念巴赫《马太受难曲》创作百年,1892年他组织柏林歌唱学园排练并演出这部巨作;1843

年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建立实现了他的宿愿,他积极参与筹建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的工作并任教于此。

交响曲:最著名:《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按传统四个乐章结构,但戏剧性交响曲已演化为宏大的风俗画卷。

标题性序曲: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的体裁。这种体裁与舞台艺术无关。也叫音乐会序曲或管弦乐序曲。是专门为独立演奏的管弦乐曲,融合了古典形式和浪漫风格。保留了单乐章的奏鸣曲式,说明了古典;

又与文学历史的情节性、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性相连,说明了浪漫。如序曲《仲夏夜之梦》和《赫布里德》。

无言歌:是对钢琴小品的补充。他一生创作了8卷48首,犹如他的音乐日记或音乐素描,形式简单朴素,抒发了喜怒哀乐、对人和事的印象。都是诗情画意的钢琴小品。如《春之歌》《猎歌》。

62.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想通过报刊的音乐评论进一步论证这种感情

为艺术之魂的观念和主张。

钢琴作品:由短小乐曲连成的钢琴套曲及歌曲,体现其独创性风格。如《蝴蝶》,《狂欢节》。特点: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述内心细腻情感的特征,是通过特性的旋律、多变的节奏、复杂的织体而达到的。

声乐作品:艺术歌曲突出地体现了舒曼的浪漫情怀与风格,他精心选择诗作并深刻理解其内容,用凝练而准确的手法将不同的歌曲意境塑造出来。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特点:

艺术歌曲的特征:简洁含蓄、意境深邃。旋律像诗句的吟诵,乐句结构多变,音色细腻。钢琴担负重任,“唱出”

歌者言犹未尽的思绪,歌曲整体的诗意是由歌唱和钢琴共创的。

63.肖邦:从不直接、一成不变地采用民间舞曲原来的曲调,而是把握了这些舞曲的灵魂,在钢琴上再现出他们的神韵。

肖邦的创作特点:1.体裁: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叙事曲等音乐体裁以新的思想内涵,改造之前体裁,并提高其艺术表现力。2.手法: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的织体(长琶音和踏板的运用),独具魅力的旋律(有装饰性和即兴性),丰富的和声(大小调对置,等音调,善用黑键)。3.在波罗奈兹和玛祖卡的创作中,显示了他吸收民间音乐素材的功力,使曲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民间音乐。4.演奏风格:速度自由,音色处理细腻。这一切形成了“肖邦风格”,为浪漫主义音乐做了重要贡献,产生深远影响。

64.法国大歌剧:盛行于19世纪30-40年代。是商业艺术形式,迎合寻求刺激和娱乐的、相对修养不高的听众口味。

代表人物:梅耶贝尔。

法国新时期的歌剧:指19世纪50-60年代。抒情歌剧(一种介乎于大歌剧与喜歌剧之间的歌剧)和轻歌剧(谐歌剧),它们替代了法国大歌剧的统治地位。特点:善感甜美的旋律,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朴素真实,有讽刺性。

代表人物:奥芬巴赫:他的重要的轻歌剧和喜歌剧有近百部。《监狱中的奥菲欧》轻歌剧的典范、《霍夫曼的故事》。

古诺:《浮士德》抒情歌剧的典范。

比才《卡门》:1875年。显示了现实主义倾向,在当时法国歌剧界非同寻常,对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东欧、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产生了影响。比才继承意法歌剧的优点,以流畅悦耳的歌唱旋律为主导。《卡门》的结构按传统的分曲方式,注意将情节与动作衔接在一个场景里面,同时借鉴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和管弦乐技巧。

反映了社会下层的生活。它的吉卜赛风格冲击了当时的法国歌剧界。【卡门与霍塞这对从出身经历到生活观念都不相同的青年人,从一时激情、彼此间感情与意识的隔阂到无法弥补的决裂,最终以凶杀结束的爱情悲剧过程,被比才以色彩浓烈而又极其精练的音乐手段陈述的令人心悦诚服。】

65.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

《幻想交响曲》:代表作。代表了他的个人风格。第一部标题交响曲。体现出音乐与文学和戏剧的理想结合。特点:

1.写了各乐章的标题和全曲的详细说明。

2.追随标题有五个乐章,形式取决于内容。

3.提供了一个代表所爱的人的

“固定乐思”(即一段主题旋律),以不同形态贯穿于每个乐章之中。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在不同情境下青年艺术家的心理与情绪的变化。4.旋律抒情,色彩和寓意丰富的管弦乐手法。他的作品打破传统体裁和结构,而是一切音乐要服从其标题性、文学性的戏剧构思。

固定乐思:是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创造的一种标题音乐手法,它是一段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代表所爱的人。

66.李斯特:

交响诗:单乐章的标题管弦乐曲,强调音乐与文学戏剧等姊妹艺术的结合。是他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创作了1 3首。如《普罗米修士》《奥菲欧》《塔索》。【特点:1.深厚的思想内涵,精炼集中简洁。2.单乐章结构,音乐不间断的展述从而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3.内部同时包含了奏鸣曲式的三部逻辑性结构。4.运用主题变形手法。

交响曲:也有标题。如《浮士德》(三个乐章)、《b小调钢琴奏鸣曲》(少有的无标题)、《匈牙利狂想曲》(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共19首)。

钢琴作品:《超级演技练习曲12首》,高难技巧的训练,显示出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情感意境时的能力。如“玛捷帕”,“鬼火”,“钟”。

67.瓦格纳:他要求他的乐剧是诗词、音乐、舞台、表演等诸多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品。他的歌剧改革及特点:1. 整

体艺术。而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将音乐戏剧切割分离。2.采用“无终旋律”织体,将歌唱作为一个声部完全融进管弦乐的织体。3.他将韦伯的“主导动机”、柏辽兹的“固定乐思”和李斯特的“主题变形”发展到极致。如《尼伯龙根的指环》,15个小时的音乐中交织着200多个主导动机,这种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他的乐剧音乐的交响性思维特征。4. 采用连续分展结构。5.半音和声。在和声与调性的手法上,突出调性的不清晰及频繁转换,半音、不协和音等大量和弦外音的连续使用,使调性重叠甚至是复调性的效果,这种手法导致古典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趋向瓦解。

“主导动机”:是一些短小的音乐主题。将剧中诸多人物、景物、情节事件、情绪心理等揭示、预示或暗示出来。

68.勃拉姆斯:对标题音乐不感兴趣,在19世纪下半叶文学化、标题化的音乐主潮中坚定走自己的路,创作植根于古

典音乐的传统之中,沉醉在德奥城市及民间淳朴的旋律里。他激情又深思熟虑的作品,证明了属于19世纪浪漫时代的古典风格所具有的生命力。

交响曲:有四部,每一部都是精心之作。《第一交响曲》由于风格和手法上与贝多芬的近似而被当时的人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它以史诗般的英雄气势、传统的四个乐章结构、复调对位技巧和古典动机发展手法,以及各乐章曲式结构和调性的安排,无标题型的纯器乐交响曲类型,显示出他的交响曲与古典传统的机密联系。展示了他独具的复杂凝重的织体、激情浪漫的旋律和浓郁厚重的总体风格。

钢琴作品:古典形式为主的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叙事曲、随想曲、狂想曲和小品。特点:响亮厚重,具有交响音乐的构思和气势。

声乐作品:数量大、种类多,有200多首独唱曲,还有合唱及双合唱曲,声乐套曲。还整理改编民歌集,自己的歌曲如同民歌般朴素动人。如《摇篮曲》《徒然的小夜曲》。

69.约翰施特劳斯父子:轻音乐为主。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在维也纳市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数量多,质量高,被誉为“圆舞曲之王”。1870年之前他只写舞曲和进行曲,此后重心转向轻歌剧创作,共写了15部。特点:1.体裁形式、旋律节奏和演出方式都和奥地利民间音乐有关;2.有专业音乐的技巧和修养;3.抒发情感和标题造型相结合,音乐格调轻松、浅显易懂、雅俗共赏。代表作: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皇帝》;波尔卡《闲聊》、《雷电》;轻歌剧《蝙蝠》。

布科》《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特点:当全欧洲包括意大利的年轻作曲家都追随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交响化风格”时,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丰富而悠久的音乐传统。

但他同时也研究并吸取从凯鲁比尼到柏辽兹的法国音乐,的过程就,包括对瓦格纳的尊终。

71.格林卡的创作特征:1.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2.吸取俄国城市文化的养分;3.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

派的音乐成果。作品: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树立了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72.强力集团:是格林卡的继承发展。成员五名,人称“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有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

居伊、包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特点:1.他们都敬仰格林卡,热爱钻研俄罗斯音乐,创作具有民族性,表现俄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2.尊重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果,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

穆索尔斯基:思想最为激进、创作最为突出。作品: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萨旦王的故事》、交响乐《西班牙随想曲》、交响组曲《天方夜谭》。

包罗丁:歌剧《伊戈尔大公》《第二“勇士”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

73.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旋律大师。音乐特征:抒情性和戏剧性。

交响曲:早期:第一、二、三交响曲属于风俗抒情性质作品,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最突出;中期和晚期:第

四、五、六交响曲和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属于抒发个人感情体验、充满戏剧冲突性质作品,揭示了的社会现实

与美好理想的冲突,反映了人生的苦难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内容概括为,理想与黑暗现实无法调和的冲突,导致悲剧结局。其他作品: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庄严序曲《1812》。

歌剧:与交响乐同样重要,写了10部。如影响范围最广、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奥涅金》《黑桃皇后》。

舞剧:代表作:古典芭蕾舞剧典范之作:《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特点:使舞剧音乐戏剧化和交响化,不仅能与舞蹈表演融为一体还可以离开舞蹈作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来欣赏。具有独立性不仅在俄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在世界上也有重要地位。

74.柴科夫斯基和“强力集团”的比较:

共同点:在发展俄国音乐的总方向上是一致的。强调音乐应该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应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应该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民间是发展专业音乐的源泉和基础;继承和发展格林卡的优良传统;

朴粗犷。柴科夫斯基:题材内容多样化,音乐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吸取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宽泛的精神气质和民族风格,音乐风格:高雅细腻,多愁善感。

75.斯美塔那:全力进行民族歌剧的创作,如《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伏尔塔瓦》是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

首乐曲,描写了河流的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意。

79.德沃夏克:作品: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歌剧《水仙女》(根据本国传说)。

与斯美塔那的比较:题材方面,斯美塔那更突出捷克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气息浓;德沃夏克则从捷克扩展到整个斯拉夫民族。体裁方面,斯美塔那主要是歌剧和交响诗;德沃夏克涉及的领域很广,数量很多。音乐风格,斯美塔那的捷克民间风味更浓烈;德沃夏克在此基础上,还吸取了斯拉夫和欧美音乐文化的因素,格调更高雅更艺术化。

76.格里格:代表作:话剧《彼尔金特》、《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小品集》。

77.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他的创作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和传说,后期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反映了芬兰人民的的爱国

主义精神。代表作:《芬兰颂》、小提琴协奏曲。

78.法国音乐文化:弗兰克、圣桑、德彪西、拉威尔。

圣桑:作品:交响诗《死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动物狂欢节》。

德彪西:创作题材:1.对自然景物的描绘;2.对民间生活风俗的表现;3.神话传说中的奇幻境界和形象。风格特征:印象派。手法:擅用简短的音乐主题、丰富的和声和织体,细腻的配器。内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具有朦胧飘逸的气氛。他的音乐被人称为“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钢琴曲《月光》、《水中倒影》、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海》。

拉威尔: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管弦乐曲《包列罗》,“包列罗”是西班牙的一种民间舞曲的名称。除了节奏和旋律基本固定不变外,力度、和声和织体都在变。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成功的改编成管弦曲。

拉威尔与德彪西的创作共同点:与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相似,但拉威尔的音乐在旋律上更宽广、生活气息更浓郁、情感更鲜明。

79.德奥音乐文化:

马勒:9部交响曲。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是用中国唐诗德译谱曲。全部创作集中在交响曲和歌曲上,两者紧密相连。

写作技法特点:1.交响曲的结构有很大变动,乐章数量有多有少;2.一些作品的演出大为扩充,如《第八交响曲》,

露无调性特征。

理查德施特劳斯:作品:交响诗《唐璜》、《唐吉诃德》、《梯尔的恶作剧》。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与进化》、《英雄生涯》,都反映了作曲家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他通过尼采的“超人”,体现个人的自我意识。《莎乐美》和《埃勒克特拉》显露出世纪末文艺的某些颓废倾向,寻求感官刺激,表现变态的情欲渲染残暴的凶杀。这些作品中的音乐造型性很强,情节生动逼真,戏剧效果突出。

80.俄罗斯文化:莫斯科,斯克里亚宾。拉赫马尼诺夫:以抒情见长,特别突出悠长旋律。

81.意大利音乐文化:

意大利歌剧: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最范之作。它的音乐让听众充分领略罗西尼的机智、调皮与灵气、轻松流畅的风格。这部歌剧以典型的罗西尼风格征服了不同时代的听众。可以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相媲美。《威廉退尔》,具有法国大歌剧的特征,宏伟的场面,戏剧性情节交织着爱情,有通俗性。

贝里尼:《诺尔玛》《清教徒》。

唐尼采蒂:《拉美摩尔的露其娅》《爱的甘醇》。

威尔第:是西音史上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题材有体现强烈爱国及民族情感(19世纪30-40年代,如歌剧《纳布科》)和文学戏剧名著(50-60年代)。当欧洲追随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风格时,威尔第始终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的音乐传统,同时也研究吸取法国音乐和德国,也包括瓦格纳的特点及对他的尊重,坚持自己的优势,吸取别人长处。代表作:《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

普契尼:代表作:《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图兰朵》《蝴蝶夫人》。他作品的题材和朔造的人物上,很贴近观众的生活,艺术手段既传统又新颖,这就是他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他的歌剧与真实主义歌剧的共同点:主人公多是贫苦的下层人,有凶杀、恐怖和死亡的描写,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超越真实主义歌剧。

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确立乐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

真实主义歌剧:一些同情农民悲惨遭遇的作家,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暴露社会黑暗面。写作方法接近自然主义,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概括,人们把这类作家的创作倾向称为“真是主义”。两部代表作:1.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2.列昂卡瓦洛,歌剧《丑角》。

82.表现主义:20世纪。是一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艺术家把他们对世界所

感到的内心的孤独、绝望等情绪,用极端主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表现形式看,音乐语言从半音化走向无调性,无调性最能说明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征。还有零碎的、急剧跳动的旋律、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拍和不清晰的结构。代表人物:奥地利的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采用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中期:进入无调性阶段。后期的创作,采用十二音方法作曲。十二音体系:是勋伯格创造的一种无调性的作曲手法。是无调性音乐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基本方法是有作曲家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以它的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成一首乐曲。

艺术十二音音乐代表作:《乐队变奏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演出用,叙述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体杀害华沙的犹太人的事件。

贝尔格:作品:歌剧《沃采克》。

83.新古典主义音乐:1920年开始(20世纪)。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以他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舞剧《浦契涅

拉》的首演为标志。基本特征方面,要求艺术整体的均衡、完美、稳定;情感表现方面,追求适度的、理智的感情,而不强调个人的感情;形式结构方面,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曲式,如早期的组曲、大协奏曲、赋格等。七个音的自然音阶为基础,节奏匀称、配齐清晰。

84.斯特拉文斯基: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最具探索性音乐家,他在不同时期也采用其他的风格和手法,成为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1.第一时期:原始主义。民族主义时期,或称俄罗斯风格时期。代表作:《火鸟》《春之祭》《彼得鲁什卡》。《春之

祭》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为听众打开了一个新的音响世界,节奏上有很多创新。

2.第二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从《浦契涅拉》到《浪子生涯》,新古典主义创作持续了30年之久。

3.第三时期:十二音音乐时期。

85.六人团:1920年,出现以奥涅格、米约为代表的六人团(还有普朗克、奥里克、杜列、泰费尔)。他们的创作不完

全是新古典主义,但就其风格来看,是与新古典主义一致的。

86.民族主义音乐:

巴托克:是20世纪民族主义匈牙利作曲家,为匈牙利音乐打开了新局面。他一方面作为民族音乐学家,带着留声机,走遍匈牙利,收集并研究民间音乐;另一方面作为作曲家,把发掘出来的农民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的最新成就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舞剧《神奇的满大人》、管弦乐曲《舞蹈组曲》、《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写的音乐》、《管弦乐协奏曲》。

科普兰与格什文:代表了美国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科普兰:美国作曲家,专业音乐家。代表作:管弦乐曲《墨西哥沙龙》使用了当地流行的民间歌曲素材。舞剧《小伙子比利》。他采用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方法,结合了他带有自己特点的和声语言进行写作。

格什文:美国作曲家。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代表作:钢琴与乐队曲《蓝色狂想曲》、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

世纪其他风格作曲家: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1934年演出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创作了《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有一个“侵犯插部”。

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仿效18世纪海顿莫扎特的音乐语言,成后来2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兆。

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歌剧《战争与和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绝对优势:一国生产一种产品比另一个国生产这种产品技术更先进或成本更低,我们就说该国生产该产品具有绝对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生产该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3.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中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的产品。 4.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需手工操作,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品。 5.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商品生产不仅需要劳动,还需要资本、土地等要素。(看书了解) 6.规模经济理论: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一国不生产所有商品,而生产一部分,以扩大规模,得到规模效应的效益。 7.最惠国待遇:一国对待所有缔国的待遇必须都想同 8.国民待遇:一国给缔约国的企业和人民与本国公民、企业形同的经济待遇。 9.金本位制: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10.国际贸易政策:各国政府通过补贴、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 11.汇率:也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分为间接标价和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 12.倾销:在国外出售一种商品的价格比国内出售的价格低,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都构成倾销。 13.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央行允许本国货币的买卖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干预。 14.浮动汇率制:一国央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 15.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固定,汇率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内。 16.法定贬值: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由官方行为二升高时,本币发生的贬值。 17.管理浮动:央行干预外汇买卖,试图影响汇率。 18.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时期内,系统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一切经济交易、收支状况的报表。采用复式计帐法,分为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官方储备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罗马教会使用的圣歌,节奏自由松散,旋 律庄严朴素,用纽姆符号记谱,内容上以罗马传统圣经为基础,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轮唱等多种形式。 早期的圣歌是单声部的。 2、 Organum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Organum只 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Organum 的附加声部,是一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3、Discantus 狄斯康特。12世纪宗教音乐的演唱方式。当定旋律声部也用节奏模式来组织时,上下声部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被称为discantus风格。 4、Motet经文歌。13世纪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最典型的是三声部,上文是法文歌词,下方是拉丁文圣咏) 5、16世纪Madrigal 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影响。 6、Choral 众赞歌。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的礼拜歌曲,是新教的礼仪音乐,由马丁·路德倡导全体会众用本国语同唱。众赞歌的音乐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7、Chanson 尚松。15~16世纪的尚松泛指所有的世俗复调歌曲。文艺复兴时期的Chanson强调曲调合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声部织体。 8、Recitative 宣叙调。音高和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音域不宽,音调简单,介于说白与旋律之间的吟唱,是一种仿效古希腊悲剧的单声音乐风格。 9、Cantata 康塔塔。Baroque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是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 10、Basso continuo 通奏低音。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的旋律线条。独立的低音部持续整个作品,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的数字标示和弦,留给演奏家即兴处理。11、opera 歌剧。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舞台综合艺术。 12、Concertion grosso 大协奏曲。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独奏组与合奏部进行协奏,即小组独奏乐器与大组全奏乐器的相互对比竞奏。 13、Sonata

西方音乐史试卷A及答案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0——2011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A)卷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希腊古典时期伟大的三位悲剧诗人是_ __ ________ 、 _____ ______ 和 ____ _______。 2、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____ ___世纪,被称为_____ ______。 3、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1597年上演了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__________,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__________视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5、威尼斯歌剧作曲家______ ________创作的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6、巴罗克时期的古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意大利作曲家_______ ______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协奏曲______________,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8、意大利作曲家_______________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使之成为交响曲的先声。 9、作曲家________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于1742年首演于都柏林,该剧使他蜚声世界,并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器乐作品《皇家烟火音乐》和_____ ___是巴罗克时期的杰作,为世人传颂。 二、(本题9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是下列哪种体裁?( ) A.夜曲 B.小夜曲 C.前奏曲 D.无言歌 2.长于描写叙事且具有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管弦乐曲是( )。 A.交响诗 B.奏鸣曲 C.交响曲 D.协奏曲 3.下列曲目中哪首是属于钢琴曲?( ) A.《1812序曲》 B.李斯特《前奏曲》 C.德彪西《大海》 D.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4. 2.下列乐曲中属舞剧体裁的是( ) A.《天鹅湖》 B.《卡门》 C.《塔索》 D.《六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所带来的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内生变量: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边际成本: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之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帕累托最优状态: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的三种情况:1、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之前

1.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 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1.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1.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 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1.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 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 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1.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 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1.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 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2.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 亚及各种变体。 1.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 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 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3. 扎利诺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6. 蒙特威尔第 7. 通奏低音 8. 单声歌曲 9. 利托奈罗 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即兴的器乐伴奏织体,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织体。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 8. 单声歌曲 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意为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风格的歌曲),它是17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 9. 歌词有二至三段诗节组成,每节三行,用同样的音乐。每节后有两行尾奏,叫做利托奈罗,用不同的音乐,节拍也不同。上方声部的旋律比较有装饰性,尤其是在开始和结尾处。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2)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得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得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得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得市场上(或对不同得消费群)收取不同得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得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得产品与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得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得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得价值减少。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得物质磨损与资本老化所带来得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得产出,也就就是经济社会得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与企业想要有得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与劳务得当年价格计算得全部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得全部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得消费与增加得收入之比率,也就就是增加得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得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得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得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就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得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得现值之与等于这项资本品得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得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得货币来保持财富得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与企业需要货币就是为了进行正常得交易活动。 18、谨慎动机:又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得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得货币。 19、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得购买有价证券得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得动机。 20、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偏好陷阱,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得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 21、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与借债水平所进行得选择,或对政府收入与支出水平所作得决策。 2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与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得行为。 23、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得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得效果。 24、货币幻觉:人们不就是对货币得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就是对用货币来表示得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英文全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 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Opera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他是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Opera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和神秘剧、奇迹剧。 清唱剧(Oratorio) Oratorio是一种类似Opera的大型声乐体裁,常用宗教或者寓意题材,使用数个合唱队,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抒情调分别明显,幕间上演喜剧的插段。 康塔塔(Cantata) Cantata是一种声乐套曲,规格比Oratorio短小,情节较简单,内容多侧重于抒情,有管弦乐队伴奏。 交响曲(Symphony)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 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3. 扎利诺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6. 蒙特威尔第 7. 通奏低音 8. 单声歌曲 9. 利托奈罗 10.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3. 扎利诺

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即兴的器乐伴奏织体,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织体。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 8. 单声歌曲 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意为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风格的歌曲),它是17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9. 歌词有二至三段诗节组成,每节三行,用同样的音乐。每节后有两行尾奏,叫做利托奈罗,用不同的音乐,节拍也不同。上方声部的旋律比较有装饰性,尤其是在开始和结尾处。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背景及成果 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主要是单声部,分节歌的形式,有的是以新创作的德文诗谱曲的,有的是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其中《(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他还发明了换词歌,这是众赞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中世纪后期以来,一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作者:————————————————————————————————日期:

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言 1、经济学(P7) 指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P7) 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 3、微观经济学(P8) 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 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 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P12) 指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 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 调控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P17) 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 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P17) 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 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 符合这些标准。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1、需求(P33) 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 品量。 2、需求定理(P38) 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 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函数: A、线性需求函数:D=a-b*p 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方) 4、替代效应(P38) 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5、收入效应(P39) 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6、供给(P41) 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 商品量。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音乐家们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真实主义歌剧具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也反对篇幅无限制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蚀繁杂的夸张,主张取材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面。真实主义歌剧也具有局限性,它侧重对现实生活作直观的反映,没有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与真实主义文学相比还缺乏思想深度。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以它的真实和朴质,动人的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抵抗了瓦格纳的影响,使意大利歌剧重新走上了传统之路。(代表人物:普契尼,马斯卡尼)。 二:无终旋律,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一种音乐手法。在以这种音乐手法所写成的戏剧中,音乐没有咏叹调、宣叙调的之分,自始至终不停向前发展。声乐富有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三: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四: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 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五:强力集团:19世纪下半叶,俄国出现了著名的强力集团,又名五人团。这是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思潮活跃背景下音乐节出现的新气象。他们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原则,共同追求创立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目标,同时通过撰写文章和评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积极搜集,整理,改编和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其成员都是自学成才从事其他工作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包括居伊,鲍罗丁,巴拉基列夫(只有他是专业音乐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六: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七:奏鸣曲(Sonata):在巴洛克时代所有的体裁名称中,再也没有比奏鸣曲更加含混不清的了,在整个巴洛克音乐发展进程中,奏鸣曲的风格,曲式结构和媒介无一不在变化之中,以至难以将它归类。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著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