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加法8.2.37加几6加几教案冀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加法8.2.37加几6加几教案冀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加法8.2.37加几6加几教案冀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加法8.2.37加几6加几教案冀教版

8.2.3 7加几、6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73~74页能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会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的加法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解决简单问题以及计算7加几和6加几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凑十”的基本方法是“拆小数凑大数”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观察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再提问题并解答的过程中,学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会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的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有兴趣,在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1.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解答。

2.正确计算7加几和6加几。

难点:1.体会“凑十”的基本方法:“拆小数凑大数”。

2.自主探索计算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开小火车,看哪位同学算得又快又对?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得数)

(随意从口算卡片中选出两个算式:9+5= 8+6=)

师:看到同学们快速准确的直接说出口算卡片上的得数,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道题是怎样算的?

(9+5=鼓励学生说出两种“凑十”方法)

生1:9+5,把9“凑十”: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再算10+4=14.

生2:9+5,还可以把5“凑十”: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再算10+4=14.

生3:8+6,把8“凑十”:把6分成2和4,先算8+2=10,再算10+4=14.

生4:8+6,还可以把6“凑十”:把8分成4和4,先算6+4=10,再算10+4=14.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已经能熟练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和8加几。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根据情景图能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会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的加法。(板书:7加几、6加几)

设计意图:

1.通过“开火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检查学生对9加几、8加几的掌握情况。

2.通过复习”凑十“的方法,为本课自主学习做铺垫。

二、探求新知--提问题,并解答。

(一)观察情景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字信息)

生1:空中有1朵大白云和1朵小白云。

生2:河的左边有5棵树,河的右边有10棵树。

生3:河里向左游的有8条鱼,向右游的有5条鱼。

生4:河边有7只白色的小鸭子,5只黄色小鸭子。

生5:有7只白色鸽子,4只黑色鸽子。

生6:左边有6只小兔子,右边有5只小兔子。

......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

生1:空中一共有多少朵白云?

生2:一共有多少棵树?

生3: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4:河边一共有多少只鸭子?

生5: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生6: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字问题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

师:“河边一共有多少只鸭子”,你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吗?(鼓励学生可以通过摆花片帮助理解算理)

(学生先独立列算式并解决,然后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生1:白色鸭子的数量+黄色鸭子的数量=鸭子的总数量,列式:7+5.

生2:计算7+5,把7“凑十”:把5分成3和2,先算7+3=10,再算10+2=12.所以7+5=12.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生3:计算7+5,还可以把5“凑十”:把7分成5和2,先算5+5=10,再算10+2=12.所以7+5=1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吗?

(给学生充分时间列算式并运用“凑十法”计算,并组内交流,对于思路不明确的及时进行指导,最后教师板书6+5的算法)

(课上时间允许,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

设计意图:1.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两种算法的机会。

2.使学生再次感受两种“凑十法”的合理性,感受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2题。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两道题的扩线和“?”在上面,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2)再独立列式解答(关注学生选取的“凑十”法)。

(3)同学之间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2. 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大公鸡前面有多少只小鸡,后面有多少只小鸡,再理解问题,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达标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

+= +=

2、算一算。

3、看图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答案:

3.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6+9=15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根据情景图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会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的加法。谁能说说在生活中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先观察情景图,明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2.计算时,可以分别把两个“凑十”。

3.先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1和另一个数。

4.再把另一个加数“凑10”,10加另一个数就是十几。

六、布置作业

2.看图列式计算。

3.我会用数学。

答案:

2. 7+9=16 6+7=13

3.(1)一共做了几个风车? 7+9=16 (2)6+5=11

板书设计

7加几、6加几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用“凑十法”解决8、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情景图以及解决7、6加几的进位加法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提出问题并解答”以及“凑十”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最后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外游玩并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吗?(生:喜欢)。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继续学习我们的新知识。(板书: 7加几、6加几)

(二)师:“滴滴......”四辆汽车相继开来了,可是小动物只能根据自己算式上的得数上相应的汽车,你们能帮助它们快速找到各自应该上的车吗?

生1:8+5=13,大象应该上写有数字13的汽车。

生2:7+8=15,小兔子应该上写有数字15的汽车。

......

设计意图: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资源

用7、6加几“凑十”法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1.根据情景图,先提出问题并列式。

2.计算时可以先用“凑十”方法圈一圈。

1.再借助直观图进行计算。

三、资料链接。

(一)屈原的故事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二)小虎漫游数学王国(开启宝塔之门)

小虎和小莉姐弟俩穿过森林,来到数学宝塔的脚下,巍巍的宝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

小虎兴奋的叫道:“可以回家啰!小莉我们快进入宝塔拿神钟。”

可是他们围着宝塔转了一周,也没有发现进宝塔的门。

小虎:“没门我们怎么进去?还是请时间爷爷来帮助我们吧。”

小虎连叫三声“时间爷爷!”时间爷爷出现在他们面前,乐呵呵的说:“进不了宝塔了吧,你们看!我给你们带来什么了。”

时间爷爷从口袋里拿出七颗蓝宝石,每颗宝石上都刻着数字。

小虎:“时间爷爷,你的礼物太珍贵了,我们可不能收,你帮我们把宝塔门打开吧!”

时间爷爷笑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宝石,是开启数学宝塔的钥匙。”

说完把他们带到一堵墙前,只见墙上有七个洞,形状像一朵花。

时间爷爷说:“你们把这七颗宝石放入这七个洞中,必须要使每条直线上数字之和为21。”说完留下宝石就不见了。

小虎看到这七颗宝石上分别写着:1、3、5、7、9、11、13,问道:“小莉,你有办法

吗?”

小莉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地面上算了一会儿,说:“有办法了!”说完就把七颗宝石按要求放入洞中,只见面前的这堵墙打开了。

姐弟俩进入宝塔,小虎纳闷的问道:“小莉,你是怎么算的?”

小莉说:“由于1+3+5+7+9+11+13=49,而图中有三条线,每条线上数字之和为21,21+21+21=63,63-49=14,由于中间这个数字多算了两次,而7+7正好等于14,所以中间这个数字一定是7,然后把剩下的六个数字,分成三组,使每组之和为14,那样再加上中间的7,就都等于21了。”

小虎和小莉顺利的拿到神钟,高兴地回家了。

阅读启发:小莉在遇到问题时为什么总能很快的想出办法来呢?那是因为她遇事冷静,不急不燥,思维敏捷,注重寻求方式、方法,所以再棘手的问题都能解决。我一定要向小莉学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加法的初步认识片段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23页加法的初步认识 执教教师:东坝中心小学王东霞 指导教师:朝阳区教研中心孙佳威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结合加法的含义列式计算,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3.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加法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鸟、花、蘑菇贴图 教学过程: (一)通过操作实物图,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小鸟图(增加型) (1)(教师在黑板上贴2只小鸟)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监控:谁能大声的再说一遍?(树枝上有2只小鸟) (2)(又飞来一只小鸟) 请同学们仔细看,你又看到了什么? (3)你还看到了什么?(教师同时用手势圈画出3只小鸟) (4)谁能完整的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5)一共的3只小鸟是由几部分合并起来的?哪两部分? 监控:指名到黑板前指图说明。指导学生完整说清题意。 (6)小结:通过小鸟图我们发现现在一共有的3只小鸟是由原来的2只小鸟和又飞来的1只小鸟合并起来得到的。 2.出示小画图(聚合性) (1)出示小花图 你看到了什么?谁再来说说? 预设:如果没出一共有5朵。教师就接着问:还有吗?(教师手势画圈提示)。 (2)一共的5朵小花是由哪两部分合并起来的? (3)随着学生语言描述,教师将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朵花,我们就得把哪两部分合并起来? (5)小结:一共的5朵花是由左边的3朵红花和右边的2朵黄花合并起来得到的。 3.出示磨菇图 (1)出示蘑菇图 你看到了什么?谁再来说说? (2)教师画圈(见下图) 你又看到了什么? (3)老师画的这个圈表示什么意思呀? (4)谁在说说? 这个圈就是表示合并的意思。你真会思考! (5)谁能完整的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6)一共的4个蘑菇是由哪两部分合并起来的? (7)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蘑菇,我们就得怎么办呢? (二)在感知的基础上,揭示加法的含义 1. 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寻找共同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可直接打印)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 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 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 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 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 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用数学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用数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崇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够,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欢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心爱我们的大自然,心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康健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一年级数学5加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5加法教案 Teaching plan of five addition in Mathematics for grade one

一年级数学5加法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老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闸,学生象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下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数一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 2 ?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 1 ?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 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此处,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按要求去观察,去数数。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数活动之中。]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通过画面美丽的校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注意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法. (二)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3以内的加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气球图、游戏图、小猫图. (二)学具:小圆片、小鹿卡片各3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拨珠说数的组成.(老师拨珠学生说) 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 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 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 2.出示小黑板,说数的组成. 学生说,老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通过直观演示,引入新课: 师说:请同学们从铅笔盒里拿出1支铅笔放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1支放在右边.现在请把这2支铅笔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做合并的动作)一共是几支铅笔?(一共是2支铅笔) 师说:对,1和1组成2,一共是2支铅笔. 1.教学1+1=2 (1)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一). 引导学生看图后回答问题: 小朋友左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板书1) 小朋友右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右手有1个气球)(板书1)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学校:陆良县龙海乡再邑小学教师:谢华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评: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索,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评: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教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 三、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加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加法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 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 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 3.认识“+”和“=”,会读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含义。 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 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 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

(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 (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 (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 (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教学10页中间左图。 ①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 ②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二)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其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教学的难点是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 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复习: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30根小棒,右边摆了5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3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 3 课时第一课时: 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 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环节情境创设教师活动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 5 把椅子)(一)认识多少 1、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 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活动 6 个小朋友

一年级数学的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3页,练习十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和9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的9张卡片。 教师准备:8和9的加减法卡片若干;3、5、6、8、9的信箱各一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巩固8和9的分与合。 2.发现问题,引入新课 讨论:看着数的合成与分解图,你找出三个数的关系吗?能不能将这种关系用加法或减法算式表达出来? 二、新知探究

师:今天我们大家主要通过这个关系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板书课题:8和9的加减法) 1.8的加减法 师:出示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整体与部分所代表的具体含义。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列算式。 (1)一共有几个苹果? 5+3=8 3+5=8 (2)一共有8个苹果,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 8-5=3 (3)一共有8个苹果,左边有3个,左边有几个? 8-3=5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算式的意义。 2.9的加减法 自主学习任务:拿出学具(两种不同颜色的9只纸鹤),摆一摆,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解答,列算式。 4+5=9 4+5=9 9-4=5 9-5=4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学具,相互合作探索发现,不仅可以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