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践课程考核课程

实践课程考核课程

实践课程考核课程
实践课程考核课程

本科专业

法律:B030106 主考院校:山东大学

国际贸易:B020110 主考院校:山东经济学院

会计:B020204 主考院校:山东经济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B020202 主考院校:山东大学

旅游管理:B020210 主考院校:山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B040102 主考院校:山东师范大学

英语:B050201 主考院校:山东大学

机电一体化工程:B080307 主考院校:山东大学

计算机应用:B080702 主考院校:山东大学

市场营销:B020208 主考院校:山东大学

综合实践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效解决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理念 1、实践活动评价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 以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变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它们学习情况的依据,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2、实践活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单纯用分数或等级,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可以参与评价。 3、实践活动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应解释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原则。采用“自我参照”,不过分强调结果,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认、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肯定其活动价值。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操作性强,采取适合学而生发展的评价措施。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学生本人、教师、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要加强需而生的自我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有效措施。 4、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原则。要关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辑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自考实践考核课程和要求

自考实践考核课程和要求 1、一般实践考核课程包括: 英语(本科段) :口译与听力,加考:听力、口语; 商务英语(独立本科段):口译与听力,加考: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 日语(本科段) 加考:日语听说; 物流管理(专科段):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物流管理软件操作(实践) 国际贸易(独立本科段):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 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 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项目管理软件; 国际贸易(专科)、工商企业管理(专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00019):从1998年下半年起,凡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以上(含一级)合格证书者可申请免考该两门课程,省考委不再安排该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说明:国际贸易(独立本科段)、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代码:00052)每年开考一次,时间为每年10月。 2、毕业考核课程包括: 英语(本科段):毕业水平考试; 英语(基础科段):听力、口语; 商务英语(专科) :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 日语(基础科段):日语听说; 国际贸易(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 商务英语(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 日语(本科段):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 公共关系(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 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 :毕业论文; 金融管理(本科段)(中英合作):毕业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市委宣传 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名称:家务劳动我能行 二、活动背景:本主题活动得选择,就是我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得实施情况、兼 顾原有得劳动教育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规定得综合实践活动得具体内容以及三年级学生得自我服务能力实际现状等多方面得考虑而综合设计得,具体说明如下: (1)从学生课题选择得内容来瞧,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得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有关,其次也有部分内容涉及到社会实践,但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块却还就是一片空白。 (2)纵观学生得能力发展情况,我发现学生得家务劳动观念簿弱,很多自己得事都不能自己做,而且常常把成人得帮忙当作就是理所当然得事,对家庭缺乏一种责任感意识。 (3)让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了解家庭生活得技能与技巧,养成自理、自立得生活习惯。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得责任与义务,学会自己得事情自己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感受亲情得温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自立自强得品质。 为此,我特地设计了本次以家务劳动为切入口得综合实践活动.我期望: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在家务劳动能力、自我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感、小组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运用导师资源等方面能有进一步得发展与提高.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家务劳动得调查活动,了解在日常劳动中,哪些劳动就是 属于家务劳动?学会做一些简单得家务劳动。 2、能力目标:通过“练一练"、“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 得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交往、收集处理信息、 语言表达、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调查,体会大人劳动得辛苦,激发学生得家庭责任感。让学生 品尝成功得喜悦。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情景得导入 本课程得导入,就是以学生得讨论为切入口,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家务劳动得了解程度;对家长在家务劳动方面花费时间得了解程度等,从而激发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与社会其她人员理解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与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与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与价值。与其她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与解决问题、体验与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

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与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与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与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

(完整版)(完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中的一种课程类型,提出实施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目前一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都还比较模糊,尤其是对实践这门课程感到无从着手,为此,经过一年多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征求意见稿》,我们整理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可以从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为狭义的概念是指这门新设的研究型课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为广义的概念则泛指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主要就是前者的课程而言。 由于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格局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受既定认知目标的制约,接受性学习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以根深蒂固,要在各科中自如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还有一定的难度。作这新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对第二个维度“研究性学习方式 ”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型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研究性学习没有大纲和教材,没有可依赖的“本本”,也没有现成熟悉的套路规范。因此,虽然从设置上来看,化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可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与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型是研究性课程的背景;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学习自由的追求是研究性性学习课程的理想境界。 (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参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学生的兴趣是探索活动的起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 (二)以创新发展为目的------研究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量的多少。通过运用概念了解事物的性质;通过学习规则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运用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

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中小学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可以从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为狭义的概念是指这门新设的研究型课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是为广义的概念则泛指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主要就是前者的课程而言。由于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格局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受既定认知目标的制约,接受性学习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以根深蒂固,要在各科中自如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还有一定的难度。作这新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对第二个维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型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研究性学习没有大纲和教材,没有可依赖的“本本”,也没有现成熟悉的套路规范。因此,虽然从设置上来看,化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可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与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型是研究性课程的背景;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学习自由的追求是研究性性学习课程的理想境界。 (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参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学生的兴趣是探索活动的起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

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根据国家试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所倡导的考核理念,结合部分国家级实验区的研究成果,现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考核方案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核理念与考核方式与学科课程是迥异的:它反对用考试和量化的手段把学生分等划类,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考核”,强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因此,学生考核本身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与他人协商共建、互助关怀,充满民主和平等的发展过程。 (一)考核的主要原则 1、突出发展。考核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考核。 2、注重过程。本课程考核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而不仅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3、体现多元。本课程考核主体多元、考核标准多元、考核内容与方式多元,要避免教师考核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 4、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注意给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5、强调自评。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

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行动。 (二)考核的主要内容 1、活动过程中行为能力及其发展状况。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要考核学生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它包括: (1)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质疑、探究的能力。 (2)活动方案的制定状况。要考核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活动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 (3)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要考核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实际情境的深度、文献资料、具体事实材料的搜集与加工情况等。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核学生是否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要考核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5)活动的总结情况。要考核学生的活动报告、成果或产品等情况以及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的综合表达能力。 2、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1)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对活动的专注程度、喜欢程度,对周围环境中重要事情、现象的关注程度、主动参与程度,是否爱发表意见、爱出主意、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是否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是否能想出各种获取信息或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2)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如是否认真参加活动,努力完

自学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陕西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时间安排表(本科) 陕西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时间安排表(本科) 课程 时间 专业及代码 星期六(4月16日) 星期日(4月17日) 上午8:30-11:00 下午14:00-16:30 上午8:30-11:00 下午14:00-16:30 金融 (B020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市场营销学(00058) 保险学原理(00079)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管理学原理(00054)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银行会计学(0007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3) 英语(二)(00015) 国际贸易 (B0201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外贸英语写 作(00097) 管理系统 中计算机应用(0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 商务英语(05844)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45)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6) 概率论与数 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涉外经济法(00099) 会计 (B0202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市场营销学 (00058) 管理系统中 计算机应用(0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审计学(00160) 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 类)(04183) 资产评估(00158) 英语 (二)(00015) 工商企业管理 (B02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企业经营战略(001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管理学原理(00054)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质量管理(一)(0015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经管类)(04183) 组织行为学(00152) 英语(二)(00015) 电子商务 (B0202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互联网数据库(00911) 电子商务法概论(0099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网络 营销与策划(00908) 数量方法(二)(00994) 英语(二)(00015) 电子商务与金融 (00913) 物业管理 (B0202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0567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管理 学原理(00054) 物业信息管理(05674) 物业管理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05675) 公司管理学(07519) 英语(二)(00015) 社会学概论(00034) 物业管理(00176) 物流管理 (B02022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 经济学(财)(00009) 线性代数(经管 类)(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 管类) (04183) 英语(二)(00015) 采购与供应管 理 (B02028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采购战术与 运营(036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00009) 英语(二)(00015)

实践课程考核补充方案和相关格式要求

项目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考核补充方案及相关格式要求 一、实践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1.三门实践课程均需要进行网上学习。每门课程网上学习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 2.考生实践结束后,三门实践课程各需提交一篇实践报告。每门课程实践报告评阅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 (二)网上学习要求 每门课程均需要参加网上学习,网址和账号另行下发,教学单位要督促考生按照网上学习相关要求开展学习。 (三)实践报告相关要求 1.实践选题 课程一:项目计划与控制 选题:论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谈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进度控制、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控制 课程二:项目论证与评估 选题:论如何进行项目有效财务评估、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论高等院校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评估、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及风险管理的研究、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课程三: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选题:项目管理理论在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内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索、论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项目管理在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阶段的应用、项目管理在评估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2.实践报告提交要求 (1)3门实践课程均在相应5个选题中选择1个题目写一篇实践报告于9月20日前发送到指定邮箱:xmgl6666@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17921883.html,。(xmgl为项目管理的首字母,第四位是字母是l,而不是数字1.) (2)三篇实践报告均要求提交纸质文档和word电子文档。 (3)纸质文档和word电子文档两者内容应一致,缺一则无成绩。

(4)实践报告电子版文件命名为<准考证号>_<考生姓名>_课程名称,例如: 123456789_张三_项目计划与控制。 (5)每门实践课程报告提交纸质版时,均要一同提交《实践课程成绩表》 纸质版(事先填好个人基本信息)。 3.实践报告字数与格式要求 (1)每篇实践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200字。 (2)幅面A4,页边距上、下2.5厘米,左、右均为3.1厘米,一级标题三号加粗黑体,二级标题四号加粗黑体,正文部分小四号宋体,1.5倍行间距。在封面标明准考证号、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左侧装订。 (3)封面及格式模板附后。(提交材料时请将封面模板中的“模板”两个字去掉) (四)毕业实习报告要求 1.毕业实习报告中,实习情况总结不得少于200字(小四宋体,单倍行距) 2.毕业实习评价表中,需要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 3.实习报告与实习评价表纸质版一起于2017年9月20日之前提交。 4.实习报告格式附后。 二、毕业论文提交要求 1.每位同学在56个毕业论文选题中选择1个题目写一篇毕业论文于9月20日前提交到指定邮箱:xmgl6666@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17921883.html,。(xmgl为项目管理的首字母,第四位是字母是l,而不是数字1.) 2.毕业论文要求提交纸质文档和word电子文档。 3.纸质文档和word电子文档两者内容应一致,缺一则无成绩。 4.毕业论文电子版文件名命名为<准考证号>_<考生姓名>_论文题目,例如:123456789_张三_论软件项目策划成功的基本要点。 5.毕业论文提交纸质版时,需一并提交《论文成绩评定表》纸质版(事先填好个人基本信息)。 三、毕业论文字数与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的字数不少于4000字。 2.幅面A4,页边距上、下2.5厘米,左、右均为 3.1厘米,一级标题三号加粗黑体,二级标题四号加粗黑体,正文部分小四号宋体,1.5倍行间距。在封面标明准考证号、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左侧装订。 4.封面及格式模板附后。(提交材料时请将封面模板中的“模板”两个字去掉)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体验理念。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目前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 3、资源整合理念。开放搞活、盘活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家庭和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人物资源――社区内的优秀人物(离退休干部、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各线的突出人才等);习俗资源――社区的风土、人情;特别资源――社区内有特别意义的人、事、景、物等。这些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本质上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和积累的。 4、学科整合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是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使知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区,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质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实际需要,将六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二)关于目标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内在规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总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 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 1、教育学原理 ①大教育学原理。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时间长,空间广。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博才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这些方法性知识包括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方法、调查与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临泉县长官镇第一小学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阜阳市教育局关于《阜阳市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依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注重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二、评价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坚持:一是注重学生参与原则,二是关注学生过程体验原则,三是综合而全面原则,四是激励学生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及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整体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态度、情感、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趣味化。 三、评价内容 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四、评价方法 1、对课程的评价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我们主要采取师生审议的评价方法。教师与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师生对课程从设计到实施最有发言权,因此,以师生为评价主体对课程进行审议是这一评价方法的重要形式。我校的师生审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会两种形式进行。 师生问卷调是指在每一个课题实施前,学校根据教师的预设方案,把课程设计的有关问题设计成问卷,让师生作答,通过分析问卷,了解活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师生座谈会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与实施后,对实施过程及活动效果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此分析判断活动的效果,给课程以正确的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我校在“参与态度”、“指导能力”、“综合学习”、“指导效果”四个方面,采用以自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与学校评价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尤其侧重自我评价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这种自我评价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