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_张薇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_张薇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_张薇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_张薇

2011年第11期(总第95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1.2011General.No.95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57

【社会文化】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要:中国5000年历史源远流长,饮食文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更多注重味美。俄罗斯历

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相比较中国而言俄罗斯饮食比较注重搭配与营养。

关键词:中俄食材;中俄饮食观念;中俄饮品差异中图分类号:G 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5409(2011)11-0057-02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张薇(1989-),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学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的烹饪不仅仅是味美,注重营养,而且是一门艺

术。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

,中餐有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讲究细腻和博大精深,但也绝对像世界人们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美食园地一朵奇葩。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

,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

,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却不那么说得出来。因为中国菜美味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

俗话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中国更注重为了口感好而去吃。

俄罗斯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文化悠

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如蔬菜主要以土豆、卷心菜、胡萝卜、洋葱头为主。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是先汤后

饭,在俄罗斯流行一句话

:“卷心菜汤和麦片粥是我们的食物。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相比较而言,俄罗斯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饮食习惯。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瓶伏特加,一边放黑鱼子酱、罗宋汤,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它保持了大自然带给你食物的原本口味。西方人习惯吃生、冷的食物,中国人并不是很喜欢。俄式饮食、菜肴还是比较丰富,而且制作简便,用在吃饭上的时间不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们借鉴。

二、两国喜好的食材不同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中国人喜好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因南北差异,地域环境而

有所不同。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

国古人认为

:“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

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第11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1,2011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精致而闻名于世。因为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类型,所以中华料理在食材选取的条件上较大优越于俄罗斯。

俄罗斯餐桌上不能分离的食物是洋葱,因为俄罗斯夏短冬长,日照不足,所以新鲜蔬菜水果少之又少,因气候条件又很难大量储存。到了漫长的冬季,土豆、胡萝卜、洋葱更是必不可少。俄罗斯人和欧美居民一样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以奶油、高脂肪高热量的荤食为主体。俄罗斯人喜欢面包,就其制作之精良,品种样式之多,色香味形之讲究,可与中国菜肴媲美。俄式面包可以做出几十种。俄罗斯人喜欢吃黑麦面包,对普通百姓来说,用麦面粉制作圣饼和白面包常常是节日的美食。面包是俄罗斯从古至今的传统主食。说到俄罗斯的面包,其中有

一种“波罗金诺黑面包”

,是黑面包中的极品。烤制这种面包有一种独特的配方,主要是在黑麦面粉中加入天然香草籽。黑面包、鱼子酱、罗宋汤。这三样食物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鱼子酱有灰(明太鱼)、红(鲑鱼)和黑(鲟鱼)三种。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即使在50年代,黑鱼子酱产量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俄罗斯人特别爱喝汤,午餐和晚餐必须有汤。而且汤种类繁多,有各种肉汤、鱼汤、酸菜汤、红菜汤、清鸡汤等。著名的有“罗宋汤”。俄罗斯的馅饼和中国的饺子地位相当。

俄式馅饼有着“太阳”

、“伟大节日”、“丰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种含义,俄国古谚语中说道:俄国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馅饼。

三、两国喜好饮品不同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我国人工种茶的最早历史是在西汉《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

此。

”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

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茶文化也伴随中国人民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

品”

,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也喜欢茶,但是他们多喝红茶,红茶在俄语中被译为“黑茶”。其实说“黑茶”还是挺有道理的,一来红茶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俄国人不喜欢单调的饮茶方式,多加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等茶点。

相对茶来比,俄国人更喜欢酒,并且喜欢喝烈性酒。一般提到俄国人,让人联想到的不仅是金发高挑的美女,还有就是酒。俄罗斯人喜欢喝酒,伏特加是他们的最爱。伏特加反映了俄罗斯人多重的性格:奔放、热情、直率、乐天、坚韧、极端、矛盾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饮酒习惯改变了,大幅度提高啤酒及西方进口酒的饮用。虽如此,俄罗斯人还是不能抗拒伏特加。俄罗斯人宠爱的另一种饮料是啤酒,和中国人一样,啤酒是俄罗斯人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饮品。但是在俄罗斯啤酒是作为一种普通饮料出售,它不作为酒类饮料在政府控制下销售。在俄罗斯街头设置的保洁箱里,或者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你都可能看见啤酒的身影。俄罗斯人喝啤酒用以佐餐,爱饮烈性酒,特别是伏特加,酒量一般都很大。对中国烈性酒也有兴趣,不爱喝葡萄酒。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

,中餐有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俄罗斯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闻名于世,并经历了诸多发展阶段。了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就是了解俄罗斯的发展历史,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人。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地。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讲究细腻和博大精深,但也绝对向世界人们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美食园地一朵奇葩。

〔责任编辑:于茂昌〕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摘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形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既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际障碍,又能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Introduction 文化人类学的最一般的目标,是努力理解所有人类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创造进程的相似点及区别,为了实现这个目,就必须进行比较。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类的文化基质是共有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生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揭示这些差异以及内在的原因,有助于跨越文化鸿沟,有助于世界性的文化融合。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饮食的义项有两个:一是名词性的,指“吃的和喝的东西”强调的是名称;一个是动词性的,指“吃东西和喝东西”,强调的是动作。 在英文中,饮食的概念可以有以下表达方法:“food and drink”意即“吃的和喝的东西”;“diet”意即“通常所吃的食物”,也可以指“日常的膳食”;“bite and sup ”则是指“吃东西和喝东西”。些有关“饮食”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饮食”一词的基本语言学含义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吃喝的东西或吃喝的动作。但我们深究起来,“饮食”就变得复杂了。饮食如果仅仅是吃饱喝足,为什么在吃饱喝足的同时,有这么多繁文缛节?为什么一种食物对一个地方的人来说是天赐美味,而对另一个地方的人来说则敬而远之,甚至有的地方更是避之不及呢?有人为吃什么而苦恼,而有人却为吃不饱而烦恼。饮食本身是本能的,而吃什么,如何吃,在哪里吃,则体现出不同族群的不同特点,体现出文化性。 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当一个民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后,便构成了一种亚文化。

中俄文化差异与对俄汉语教学

中俄文化差异与对俄汉语教学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解析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阐释这种语言的文化。而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由于历史背景、自然风貌、民俗传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不同,差异迥然。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对俄汉语教学中针对这种文化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标签:文化差异;对俄汉语教学;策略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在语言教学中除了要传授语言知识外,还要加强文化因素的传授。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由于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然风貌、民俗传统、生活习惯和宗教 信仰等的不同,而差异迥然。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对俄汉语教学中针对这种文化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中俄文化差异 由于人们观察文化的角度不同,所以给文化下的定义也不同。据不完全统计,从不同侧面对文化所下的定义不少于250种。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统一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①按最广泛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第二语言教学,或具体说在对俄汉语教学中也经常涉及到文化分类,但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交际文化”。“语言交际文化”就是指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中。语言中的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只有通过语言和语言交际的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考察一下这种差异: 一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体现在语言文化中的差异。大家知道,不同的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是有差异的。从宏观上看,虽然俄罗斯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但它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为主,呈线性。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偏爱逻辑和分析不同,它以直觉的形象分析为主,呈一种圆式思维模式。体现在语言形式上,如词语的不对应性。这种词语的不对应性,最典型的当数亲属的称谓词。俄语中除了отец(父亲)、мать(母亲)、сынь(儿子)、дочь(女儿)这四个表直系亲属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外国语学院08级日语系韩惠明 学号:20083442

现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地球已愈发变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国与国之间需要不断的合作和相互学习,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而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地理,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必然会产生一些误解甚至隔阂,因此分析并了解这些差异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了解这些差异之后,只有互相理解和加以尊重,才能更好的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深入合作。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在长久以来就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在历史上,两国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而在近些年以来,两国又不断的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这个时候,研究中俄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必然有差异。即使是普通的数字,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爱好也不一样,中国喜欢偶数,俄罗斯喜欢奇数;中国封建时代偏爱“九”和“五”,现代民众钟情“六”和“八”,俄罗斯喜欢“七”。 上世纪50年代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蜜月时期”,共同的意识形态掩盖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此后两国一度反目成仇,又无限放大了这种差异,抹杀了社会文化的共性。

了解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有助于在双边交往中减少误解,增进互信。本文将从多方面浅析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 国家概况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国土面积69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其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它在历史上就一直认为是个欧洲国家。而中国是亚洲国家的显著代表。 政体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9个联邦主体构成。 对外:包容与排外 中国自古以来主张“世界大同”,华夏文明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相当厚道。 在中国哈尔滨,中央大街和果戈理大街这两条最繁华的大街,是重建的俄罗斯风情区。满洲里建了俄罗斯套娃广场。绥芬河有个新建的住宅区赫然冠名俄罗斯。旧上海的外滩建筑群今天成了万国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在,上海投资50亿元,在松江区建了1平方公里的“泰晤士镇”,还要建意大利镇和德国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背景】 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更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在一体化的世界中,各国人民交往越来越频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饮食这方面的探究,可以小见大,况且我们认为,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历史而不是自然造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他们文化的浓缩。我们主要是想利用收集到的资料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 1、采访餐饮界人士 2、行动研究 3、收集资料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2年1月3日确定任务安排 第二阶段:2012年1月13日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2012年2月3日汇总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成果】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并在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系统的资料;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法。也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 在结束研究后,我们整理的成果如下: 一、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西方国家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适应于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 二、饮食观念与准则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对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所以近代的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俄文化差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各国文化因素的了解尤为重要,了解对方民族文化,求同存异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俄罗斯——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邻国,正与中国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欧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在长久以来就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在历史上,两国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而在近些年以来,两国又不断的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这个时候,研究中俄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跨文化交际中中俄文化的差异。 1.国家概况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国土面积69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其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它在历史上就一直认为是个欧洲国家。而中国是亚洲国家的显著代表。政体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1991年8月24 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9个联邦主体构成。 2宗教意识 中国虽然庙宇众多,但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宗教灭绝运动,国民中虔诚信徒的比重并不高。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这在宗教意识甚重的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的宗教往往宣扬向善和普世救人,所以没有强烈的排他性或扩张意识。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俄罗斯信教的人增加,宗教,特别是东正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宗教参与政治的趋势逐渐明晰,新下水的军舰、新落成的楼房往往要举行祝圣典礼,总统就职典礼的贵宾中必有东正教大牧首和其他主要宗教领袖,这些人已经成为本国政治精英的一部分。用东正教凝聚人心、扩展俄罗斯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促进国家复兴的意图越来越强烈。 3.人际交往 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而中国人则是传统、内敛、含蓄、谦恭的。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这和中国的风俗是相同的。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而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则基本上没有亲吻这种热情豪放的礼节。 4.言谈举止 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能用左手抽考卷。因为俄罗斯人认为每个人身边都有两个神,凶神在左善神在右,所以很忌讳伸左手去握手问好。中国人在握手问好时也用右手,但没有俄罗斯那么严格的禁忌。 5.思维方式 中俄两国国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一触及中俄双边合作,往往喜欢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指导两国在各领域的具体行动。俄罗斯人的思维习惯恰恰相反,由小及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在涉及两国合作的具体问题上,喜欢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就事论事”,而不习惯于套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和风俗习惯而缔造出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念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饮食观念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是一种感性的饮食观念,而西方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五行调和,因而中国人饮食更偏重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并设法从感官上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用“色香味形器名”具体化。因而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食物的本味,加热后的熟味,以及各种调料交融在一起,相互补充。“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也可以看出吃不仅是生存的需要,同时人们对美味最求也几乎达到极致。西方人对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力求口味清淡和食物均衡,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他们认为吃只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为人体的正常运作补充能量,只要吃了后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其他的并不特别讲究。因此西方人基本上是从营养健康角度来理解饮食的,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的追求食物的口味。 中西饮食方式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方式体现出团结共享,而西方则是个性自主。在中国,筵席用圆桌,大家围坐,共享一席;席间,大家相互敬酒、相互让菜。这样不仅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礼貌、团结、和睦的气氛,更体现出大家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美德。而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但一般只和邻座的客人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在宴会上虽也围坐,但是食物都是事先分配的单独碗碟,而且座位不必固定,可以随意走动以便个人感情信息交流。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出西方人对人性、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自主。 中西用餐礼仪存在差异,中国宴会主要体现出尊卑有序,而西方更多的是自由平等,更加尊重女性。在旧中国,长期以来以南为上,以北为下,并且女性地位不高,所以形成了“南尊北卑,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以在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或年长者首先入座首席,并且在宴会上很难看到女性的身影。但随着科学文化进步,中国女性地位显著提高,这一状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而在西方,一般以右为上,左为下,所以尊贵的客人一般安排在主人的右侧。并且由于基督教的深远影响,西方形成了尊重女性的社会风尚,在宴会中女士优先作为宴会安排的标准。

中俄文化差异之比较

中俄文化差异之比较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长久以来就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在历史上,两国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而在近些年以来,两国又不断的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这个时候,研究中俄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中国;比较;建筑风格;宗教意识;对外态度;民族性格 1.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有较明显的阳刚阴柔之分。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就存在着两大体系。其一为正规的官式建筑,主要包括直接为皇帝服务的皇宫殿庭。为封建宗法礼制服务的祭词性坛庙,以及京师及各地的官衙、府邸和防卫性建筑,这些建筑一般均按中央政府工部颁布的法式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是规正,严谨,高大,常采用颜色亮艳的琉璃瓦屋顶。檐屋亦常二重甚至三重,以加强气势。斗拱及彩画装饰华丽庄重,较强地表现出雄伟壮丽的阳刚之美来。与之相对的另一类是分布在大江南北,边远村寨的各式民居,这些古代最大量的建筑,营造自由,不拘一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地溶化为一体,它们的平面布置灵活,结构上也随宜地采用当地的物产,因村致用,从而变幻出极为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就说江南丘陵的农村住宅,三间四柱,白墙青瓦,依山傍水,与清风,白云,烟霞晨曦,幽林曲溪,自然地融化在一起,表现出一种亲切、秀丽而又含蓄的美,那些专门为观赏自然风景美而设置的,各名山胜水的风景建筑,以及再造山水美的小巧园林,亦以清丽,明秀,脱俗而有韵味取胜,是表现阴柔之美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民族早先居住在森林周围,就地取材搭建居所,木材资源又取之不尽,传统建筑是以木造为主。自10世纪末接受基督教后受了拜占庭影响开始出现石造建筑,但多用於公共建筑。然而,俄罗斯人传统的木造建筑技术仍保留下来,混用於石造建筑上。 石造建筑,形式上则是典雅大方高阔端正,这样的主建筑结构搭配多个矗立上端的半圆形顶盖。 这种建筑形式最主要目的,就是一切以神为依归,塑造庄重典雅伟大高尚的气氛,让信徒心生崇敬之感。在那个多神信仰的时代,对於一般老百姓,的确有此神胜过一切的感受。 归纳下来,可以发现俄罗斯传统建筑的几个特色:从木结构发展出来的技巧,如层次叠砌架构与大斜面帐幕式尖顶,还有衍生而来的外墙民俗浮雕;另外,独立的塔形结构与堆砌成团的战盔形剖面装饰则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概述: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1、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每张餐桌上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点: ①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主人的右侧和左侧。②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③各桌次的尊卑,应以与这桌主人的距离远近来定,离主人近的位置比较尊贵。④与本桌主人的距离相同的位次,则以本桌主人面向为准,主人座位右边的位置比较尊贵。⑤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置上。对于少于5人的便餐,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个原则:右高左低;中坐为尊;面门为上;灵活安排。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中,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在正式宴会上,英国式座位的顺序是: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两头,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边。如果客人中没有主宾,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边。在非正式宴会上,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如果是男女二人进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要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若只有一个靠墙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俄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俄风俗文化差异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班级:14级2班 姓名:赵雪 学号:20140404078 指导教师:王改侠

1.国家概况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国土面积69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其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它在历史上就一直认为是个欧洲国家。而中国是亚洲国家的显著代表。政体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1991年8月24 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9个联邦主体构成。 2.宗教意识 中国虽然庙宇众多,但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宗教灭绝运动,国民中虔诚信徒的比重并不高。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这在宗教意识甚重的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的宗教往往宣扬向善和普世救人,所以没有强烈的排他性或扩张意识。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

教的哲理。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俄罗斯信教的人增加,宗教,特别是东正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宗教参与政治的趋势逐渐明晰,新下水的军舰、新落成的楼房往往要举行祝圣典礼,总统就职典礼的贵宾中必有东正教大牧首和其他主要宗教领袖,这些人已经成为本国政治精英的一部分。用东正教凝聚人心、扩展俄罗斯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促进国家复兴的意图越来越强烈。 3.人际交往 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而中国人则是传统、内敛、含蓄、谦恭的。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这和中国的风俗是相同的。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而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则基本上没有亲吻这种热情豪放的礼节。 4.言谈举止 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能用左手抽考卷。因为俄罗斯人认为每个人身边都有两个神,凶神在左善神在右,所以很忌讳伸左手去握手问好。中国人在握手问好时也用右手,但没有俄

中德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2011年5月(总第276期) 法制与经济 FAZHIYUJINGJI NO.5,2011 (Cumulatively,NO.276) [摘要]中德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的差异会给两国人民的交际带来很多问题。本文拟分析中德两国饮食文化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试着从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两方面来分析其原因,以期对两国人民日益密切的交际起到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中国和德国都是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随着传播通讯技术的改进,交通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两国的合作越来越频繁。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两国人民在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够相互理解,导致交际不能顺利进行。笔者曾经碰到这样的情况:德国的外宾来企业参观,领导非常重视,提前在高档的饭店订了酒席。到了中午12点甚至下午1点,外宾也不愿意停下工作去吃饭,预定好的酒席只好作罢;或者有时候外宾去了酒店,也只是点几个简单的菜式,吃几口就说饱了。领导让翻译人员多次劝说外宾去吃饭或者多吃点,一般都会遭到拒绝。每当这个时候,气氛就会变得很尴尬。领导认为外宾不接受宴请可能是对企业不满,外宾此时也变得沉默。 饮食文化在与中国人民的交际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通过对中德饮食文化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帮助我们预见与德国人民的交际行为,并解决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中德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烹饪方式差异:中国菜烹饪得随意性、趣味性强,德国菜烹饪得规范性、机械性强 中国传统的烹调方法,会因各大菜系的不同风味与特点而有所不同;同一菜点的口味、主辅料的搭配,也会因为厨师的专长和喜好而有所不同,甚至还会因为厨师临场情绪的变化,做出某种即兴的发挥。因此,中国的烹调不讲求克与秒的规范化,而存在随意性。 中国的烹调带有极强的趣味性。人们不仅享受吃的乐趣,也很注重制作过程的有趣性:比如一碗普通的刀削面,一般不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人们在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德国膳食的烹调过程非常的规范化,要求添料的分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刑来顺教授在他的《德国文化解读》一书中就曾经描述过德国厨房的情形:厨房里摆着量杯、温度计、闹钟、天平等器具,就像进了实验室一样。比如烤面包,按照固定的烹饪菜谱,定时定量放入面粉、酵母、黄油,温度、时间也都要严格按规定行事。因而厨师的工作就变得非常的简单机械,犹如自动化装配线上的一名工人。 (二)饮食习惯差异:中国人采用聚餐制,德国人采用分餐制 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采用的是围桌聚餐、同盘而食的进餐形式,可称之为聚餐制。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了一种极大的情趣,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机体的热量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过聚餐来满足人们丰富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三五好友,雪夜围炉,举杯痛饮,共涮一锅;或老少家人,春日围桌,觥筹交错,共叙家常。其乐也融融,其意也浓浓。 德国实行分餐制,指大家在同一张餐桌吃饭,饭菜按人数分成若干小份,每人只吃自己的一份。比如牛肉烤好之后,每个人都去切自己那份,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酱蘸在肉上一起吃。主人不必给客人夹菜,大家各吃各的,互不干涉。 提到中德的饮食习惯,还必须提到饮酒。在中国“无酒不成席”。中国人有敬酒、劝酒和灌酒的习惯。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德国人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闻名,但没有劝酒的习惯。德国人习惯喝啤酒,但都是一人一个杯子,无需斟酒,自喝自取,随性而为。 二、中德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浅析 (一)烹饪方式的不同体现了两国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德两国烹饪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中德两国人民思维方式的不同。德国素有“思维的故乡”的美称,德国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这个民族孕育了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他们的身上无不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中国人则注重“悟性”,讲究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去理解和分析事物。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习惯顺应自然,重视经验,轻视创新实验。爱因斯坦就曾经分析过中国缺乏自然科学的原因,“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实验而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一个典型事例就是曹冲称象的原理,实际上就是西方的阿基米德定律。阿基米德则将他在洗澡时悟出的道理形成了一个原理,并被广泛应用。而在中国,曹冲称象仅仅被作为道德故事来传颂,其隐含在后面的定律却被忽略了。 西方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注重感官所提供的原材料,并把理性原则应用于这些原材料,使其成为有规律的、自我连贯的整体。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则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著称于世。就思维定势而言,直觉的整体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饮食习惯的不同体现了两国人际关系的不同 中德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史玮璇雷秀云 (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河北保定071000) 118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像英国和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还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的,也有坏的方面的,他们总是充当着一种特殊的角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取长补短。因此,只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征服他们,这也正是我这学期选择上“俄罗斯文化鉴赏课”的理由所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将利用本学期所学,对俄罗斯的文化习俗和中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使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不败之林。 关键字:俄罗斯中国餐桌礼仪敬谦用语思维方式风俗差异 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和俄罗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彼此欣赏。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民有吸引力,他们想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真诚愿望以及中国缔造和谐世界的强烈决心,从而使两国友好关系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和交融的动力,中华文化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当是时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一、敬谦用语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受

俄罗斯传统饮食文化

占有重要位置。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人。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然而,事实上,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还要早些,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当然,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椐拽猝擐恣? 椐学邸,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厂岌学悃讧咬?зачай- 悃学绉学?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搅拌后喝;二是将且 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具。谈到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罗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国有“Какойжечайбез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在民间,人们还把“самовар”(音译“萨马瓦尔”)亲切地称作“ИванИвановичСамовар”(伊万·伊万诺维奇·萨马瓦尔,或是“ЗолотойИван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以表示对茶炊的钟爱和尊崇。在古代俄罗斯,从皇室贵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时常常也是人们外出旅行郊游携带之物。俄罗斯人喜爱摆上茶炊喝茶,这样的场合很多:当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当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访时;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炎炎夏日农忙季节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_张薇

2011年第11期(总第95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1.2011General.No.95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57 【社会文化】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 张 薇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摘 要:中国5000年历史源远流长,饮食文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更多注重味美。俄罗斯历 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相比较中国而言俄罗斯饮食比较注重搭配与营养。 关键词:中俄食材;中俄饮食观念;中俄饮品差异中图分类号:G 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5409(2011)11-0057-02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张薇(1989-),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学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的烹饪不仅仅是味美,注重营养,而且是一门艺 术。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 ,中餐有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讲究细腻和博大精深,但也绝对像世界人们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美食园地一朵奇葩。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 ,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 ,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却不那么说得出来。因为中国菜美味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 俗话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中国更注重为了口感好而去吃。 俄罗斯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文化悠 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如蔬菜主要以土豆、卷心菜、胡萝卜、洋葱头为主。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是先汤后 饭,在俄罗斯流行一句话 :“卷心菜汤和麦片粥是我们的食物。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相比较而言,俄罗斯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饮食习惯。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瓶伏特加,一边放黑鱼子酱、罗宋汤,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它保持了大自然带给你食物的原本口味。西方人习惯吃生、冷的食物,中国人并不是很喜欢。俄式饮食、菜肴还是比较丰富,而且制作简便,用在吃饭上的时间不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们借鉴。 二、两国喜好的食材不同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中国人喜好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因南北差异,地域环境而 有所不同。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 国古人认为 :“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 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分析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它吃下去,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保证青少年的营养充足和平衡。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是值得中餐借鉴的,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一切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同时在烹饪技巧上也显得机械呆板,牛排就是牛排,鸡就是鸡,各式蔬菜也决不会混杂串味,也不会变出多少花样来。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讲求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肉、鸭肉、猪蹄筋、鲍鱼、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还有数种副料。这样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这与中国人贬抑个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中国饮食过分强调味感,以及用餐的精神享受,忽视营养分析和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其片面性。而西方饮食注重科学分析与营养,虽有其机械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因此,中餐在其发展中,应汲取西餐的“科学”观念,取长补短,使之更为完善。中西方饮食内容的差异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从动物身上取料炼而制。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 由于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又加之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通常多食“素菜”,年节里才加进荤菜。这一饮食习惯又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认为,动物是“生灵”,而生灵是不可以杀死的,更不能食用。加之道教亦忌食鱼肉等荤腥,从而在中国大开素食之风,同时也推动了蔬菜类植物的栽培与烹调制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豆类制品技术的发展。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观念的普及,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正在加大肉类和奶类食品的比重。同样,在西方人的饮食结构里,蔬菜类也明显在增加,中西方饮食结构已趋向融合。中西方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绿菜花、西兰花等也都生吃。而中国人喜欢热食,除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主莱都是热的。

中俄文化差异分析

中俄文化差异分析 摘要: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两国在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演進方式、世俗程度、结构及表现形式、变革的性质和方式、家和国的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权力崇拜和权威政治等方面的类似。分析中俄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可以从中寻求共同的发展与多方面的契机,从而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模式;国民性;民族精神 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阐释中俄两国文化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文化的起源和属性 1中国文化起源和属性 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 2俄罗斯文化的根源 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 二、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演进方式不同 1中国从发展、成败中完善自身 历史上中国文化在其所触及的地域内曾远播万国,周边国家无一能与其披靡,由此促成了中国文化极强的自尊与自大的意识,充满豪情,居功自傲于世界之林。与这种自我意识相辉映的是敬古制、崇经典的发展方式。“儒生言必称先贤”,“四书五经、考据学、训诂学成为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心相隅、目不窥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