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2007年9月24日量院〔2007〕94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教计〔2007〕77号)和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深入贯彻“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开展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实施素质教育,立足国际化视野和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总体目标。在继续强化“抓规范、育亮点”,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教学内容方法更新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工程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工程五大工程,全面形成特色鲜明、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分制运行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彰显本科人才培养的“计量特色”与“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质量成效,使我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办学效益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

三、主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

1.德育模式创新

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构建起适应时代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特色明显、主辅渠道有机结合、运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系;建成2门校级精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成1门省级精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点培养1-2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3-4名骨干教师,争取有1人进入省级学科带头人队伍和2-3名教师成为省级骨干教师;每年单列安排2-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校级研究课题,每年有1-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课题获省级立项支持;建成2-3个省级社会实践基地;培育2-3项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工作思路和措施: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诚信教育,完善大学生德育体系,使大学生努力按照“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健康成长(“四个新一代”即胡锦涛总

书记提出的“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以创建省级示范单位(基地)为引导,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课程、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德育教育资源;以创建“计量文化”省级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为抓手,加强人文讲座、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与体育竞赛组织,创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创新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的培养、考核激励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继续深化新生教育、励志教育、创新教育、诚信教育,做好学业规划、五困帮扶、三自管理、青年志愿者、优良学风班级和寝室创建等专项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质。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

2.培养方案修订

建设目标:形成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形成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分类、分级培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工作思路和措施: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重点,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多类型创新人才,把加强专业与强调通识有机结合、加强理论与突出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学习与强化研究有机结合、加强课内与注重课外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单一规格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模式,强调按学科大类的分类培养与按学习能力的分级培养,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在2-3年内,继续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优化“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和调整学分、课时,强化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完善本科培养方案的管理,切实保证培养方案的执行。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3.创新人才培养

建设目标:构建分级分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建成1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争取创建1个国家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工作思路和措施:按照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多类型创新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校企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硕结合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校院两级试点班、增设“创新实践学分”、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形式,进一步探索分级分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集中优质教学资源,继续加强量新学院建设,争取开设文科试点班,完善校级试点班办学机制;鼓励二级学院进行试点班、“小研究生”培养探索;强化公共基础教育的分类分级教学;健全学生自主选择机制和滚动竞争机制;全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让优秀学生尽早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推广“3+1”培养模式、扩大辅修专业招生、扩大转专业比例;加大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的投入;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加强实验室开放和开放实验项目立项;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责任单位:教务处、设备管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各二级学院

4.教学改革研究

建设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争取20-30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省级立项支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争取5-10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支持,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工作思路和措施:进一步浓厚教学改革研究氛围,继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巩固和推广原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深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积极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的资助力度,培育教学研究团队,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立项和二级学院预研推荐的管理制度,重视对项目研究过程管理的投入,严把各级教改立项的结题验收关,强调“成果体现在制度中”的质量评价标准。不断加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力度,将成果意识融入从项目设计到结题的各个研究环节,使校级教改项目成为培育各级教学成果奖的重要来源。责任单位:高等教育研究所、各二级学院

(二)教学内容方法更新工程

5.教学内容改革

建设目标:课程衔接关系和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分类分级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学术性和适应性显著加强。

工作思路和措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强化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用1-2年时间,实施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更新工程,吸收各学科最新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衔接关系,消除偏离培养目标、相互重复的教学内容,全面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推动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课课程教学改革和分类分级教学;进一步梳理和明确跨学院学科基础课程的建设主体和建设机制,规范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管理;完善科研促教学机制,激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减少课堂教学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时间。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6.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建设目标:建成6-10个省级本科教学专业实验室;建成10-20个规模较大、技术水平好、行业认可度高、接纳能力强的校外实践基地,其中1-2个省示范性校外实践基地;建成1-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取若干个项目进入教育部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资助计划。

工作思路和措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实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途径,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和布局实验室,突出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以学科或学科群为基础的跨学院跨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善实验室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对实习实训基地的使用考核;加强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经过1-2年,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平台管理体系和实验实践技能评价体系。

责任单位:教务处、设备管理处、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7.教学方法改革

建设目标:初步构建起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使课堂教学的学术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改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工作思路和措施: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研究性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通过强化教研活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优先立项支持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对研究性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课堂教学改革;增加投入,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创业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规范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增强辅助教学效果。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8.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到2010年,生师比稳定在15:1;高级职称比例4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到90%,其中博士学位以上教师达到40%;特聘一流专家教授2-3人,培养和引进20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知名教授,50名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0名中青年教学骨干,培育10个优秀学科团队,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竞争性强的教师队伍。其中,新增10-15名省级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15-20名省级优秀青年教师,3-5名省级教学名师,8-12名省级教坛新秀;建成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人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工作思路和措施:牢固树立教师队伍建设以学术为根、以教学为本的观念,致力于培养学术造诣精深的教学名师,促进和完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调动教师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严把教师队伍质量关,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多层次人才工程计划”,构建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计划体制,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扩充教师队伍;以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为示范和导向,启动“教学名师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继续开展校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教学奖等评选,增设“教坛新秀”奖,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有效的团队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完善中青年

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严格实施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责任单位: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9.专业建设

建设目标: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基础性学科专业发展稳定,品牌特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格局。学校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45个左右,建设校级重点专业15个左右;再建4-6个省级特色专业;培育并建成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工作思路和措施:以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建设。重点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建设,依托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带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新专业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新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稳妥地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改造,丰富专业内涵,凸现专业特色;完善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加大对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的投入;健全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对学科水平低、办学条件差、教学管理不善及招生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实行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修订完善经费拨付和转专业制度,充分发挥经费投入和学生选择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全面启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带动学校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0.课程建设

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完成全校所有课程的基本信息平台建设,建成200门网络课程、50-70门校级精品课程;再建10-20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成2-3门国家精品课程,并力争建成1门双语示范课程。

工作思路和措施: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的建设原则,在保证全部开设课程达标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完善课程建设资金管理;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和导向,加强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强化优势,凝炼特色,努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加强课程的常规性建设,健全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确保每门课程都有专人负责;加强课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近期重点解决跨学院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启动研究生助课制度,减轻主讲教师的教学负担,发挥研究生对公共基础课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本科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完善课程检查与评估制度,加强对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型、课题型、探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型等课程的建设,着力丰富选修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基本信息平台和网络课程建设。

责任单位: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研究生部、各二级学院

11.教材建设

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争取立项资助出版40-60种适合我校专业学科特点的自编教材、20-30种教材获得省级重点教材资助出版、5-7种教材进入教育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1-2种教材获国家级“精品教材”称号。

工作思路和措施: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加强教材选用管理,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及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出版一批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精品特色教材,提高教材建设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组织落实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的建设工作,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及精品课程建设,做好教材建设立项和资助工作,重点资助省级和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特色教材、实践类教材的编写、出版及评奖;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健全和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及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大力开展教材研究工作,积极探索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改革。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建成涵盖200门课程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成以大学生英语、教师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为主体,涵盖主要专业和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平台。

工作思路和措施:以校园网为依托,以现有教学资源数字化改造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和文化素质教育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面实施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络教学系统、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教育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库、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精品课程库等多样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成既能满足学生专业知识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素质教育的数字化教学中心;建设若干既能为开展案例课程教学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也能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优秀教学素材的案例库;建设一批既能满足网上测试需要,又能用于校内教学诊断的试题库;建成具有教学示范和推广意义的视频课程资源库。

责任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3.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各类教学基本设施生均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标准。

工作思路和措施:以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标准为参照,积极寻求多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继续高标准建设教学基本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按照“共享、开放、高效”的原则配置教学实验设备和资源管理系统,满足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要求;加大对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对新专业、双语课程的图书文献资料的投入;加强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强运动场与体育设施的建设,调整各类设施布局,充分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需要。

责任单位:设备管理处、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建处、后勤产业管理处

(四)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工程

1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设目标: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包括教学目标监控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信息监控体系在内的完整闭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

工作思路和措施:加强对各种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研究,实施本科教学目标管理,对教学过程实施规范化的有效监控,构建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维护良好的本科教学秩序,保障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强化校院两级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学基层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控职能;健全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及教学保障在内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完善对教学目标的前馈监控、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对教学信息的反馈监控;完善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网上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等教学监控措施。

责任单位:教务处、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各二级学院

15.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建设目标:经过1-2年,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机制、政策机制和操作机制,建成以学生评价为主体,包括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教学规范评价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校内与校外、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工作思路和措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和政策机制,落实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措施,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专项检查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和校友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加强教学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扩大教学质量评价的覆盖范围;建立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定期采集和公布本科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加强质量分析研究,完善学年度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项评估制度;加大对教学评价评估结果的利用和奖惩力度,积极推进“生选师”制度的实施,引导和激励教学单位和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同行专家和校院两级领导听课评价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专项评估制度、课堂教学网上评教制度、课堂教学评奖制度、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等,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责任单位:教务处、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学生处、校友工作办公室

16.优良教风学风建设

建设目标:努力形成以“尚德乐业、博学善教”和“励志笃学、求真诚行”为主要内涵的教风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使教风学风建设的效果落到实处,并迈上新的台阶。

工作思路和措施: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导,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抓教风、促学风、塑校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师校外兼职行为,完善师德师风年度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积极开展优良教风、优良学风建设年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以“尚德乐业、博学善教”和“励志笃学、求真诚

行”为内涵的优良教风和学风;深化制度建设,通过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放宽转专业的限制、加强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关爱、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促进学风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学习管理工作新方法,实行教育、激励、严格、规范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新模式。责任单位:人事处、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

(五)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工程

17.学分制运行体系创新

建设目标:经过1-2年,进一步健全以选课制为基础,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包括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学业导师制、免修免听制、补考重修制等在内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学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工作思路和措施:在总结2003年以来试行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国内外学分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学分制运行体系和实施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修订学分制培养方案,探索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完善以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排课选课管理、信息检索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健全弹性学制、主辅修、学分互认、学业导师、免修免听、补考重修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增加课程数量,提升课程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确保满足学分制教学需要并正常运转。责任单位:教务处

18.分级教学管理体制创新

建设目标:经过1-2年,基本完成“职责分明、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分级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工作思路和措施: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学校、学院教学管理职责和目标,加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主性,健全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稳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以目标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本科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健全本科教学目标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学科(系)在教学建设、组织教学、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改革与完善教学经费分配与目标效益挂钩的分配体制,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责任单位:党办校办、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

四、保障机制

学校“十一五”期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将采取常规建设与专项立项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在保证四项经费不低于学费收入30%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经费拨付办法,加大与本科教学绩效挂钩的力度,严格教学经费使用管理,确保教学经费的足额合理使用。设立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的立项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法初探

“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法初探 摘要:指出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案例式教学的内涵和实施步骤,探讨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案例式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最后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深层次剖析,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70-02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中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加强基础和提高适应能力。按照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的培养思想,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控制工程基础”设为全院所有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全面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应用,理论严谨,系统性强,且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该课程不仅可以为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授课中,存在以下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是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性强,公式多,抽象难懂,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看到的是

抽象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高深的理论失去信心。二是教师往往严格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授式教学,虽然逻辑严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见全貌,并且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三是笔者所在工程院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同于控制专业的学生,通信、电气等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与本专业没什么关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其中,案例式教学就是一种运用日益广泛且相当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授课中合理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深学员对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其定义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一套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1]学员在案例处理中,运用课程所学的“源知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在参与中理解、探索出“衍

2018年中国计量大学805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注:本试卷中的)(t u 代表单位阶跃信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若()()()y t f t h t =*,则)3(*)3(t h t f 等于( )。 (A ))3(31t y (B ))3(91t y (C ))9(31t y (D ))9(91t y 2.连续非周期信号)(t f 的频谱)(ωj F 的特点是( )。 (A )周期、连续频谱 (B )周期、离散频谱 (C )连续、非周期频谱 (D )离散、非周期频谱 3.=-?-)1()3(t u t u ( ) (A))4(t u - (B))4(-t u (C))1()3(t u t u --- (D))1()3(---t u t u 4.理想低通滤波器在通带内( )。 (A )幅频特性为线性,相频特性也为线性 (B )幅频特性为线性,相频特性为常数 (C )幅频特性为常数,相频特性为线性 (D )幅频特性为常数,相频特性也为常数 5. 积分?--++3 33)]2()()[2(dt t t t δδ的结果是( )。 (A )10 (B )12 (C )14 (D )16 6.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s e s s s F 3213)(-+=的原函数等于( )。 (A )()tu t (B ))3(-t tu (C ))()3(t u t - (D ))3()3(--t u t 7.序列n j n j e e n x ??? ????? ??+=103102)(ππ,该序列是( )。 (A )非周期序列 (B )周期N=10 (C )周期N=20 (D )周期N=30

8.)63(+-t f 是如下运算的结果( )。 (A ))3(t f -右移6 (B ))3(t f -左移6 (C ))3(t f -右移2 (D ))3(t f -左移2 9.已知某系统方程为)())(tan()(t u t x t y -=,则该系统是( )。 (A )线性时不变系统 (B )非线性时变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0. 已知某系统方程为)2()(t tx t y -=,则该系统是( )。 (A )因果稳定系统 (B )因果非稳定系统 (C )非因果稳定系统 (D )非因果非稳定系统 二. 简答题(共60分) 1. (4分) 若t t t f ππ)80sin()(=, )(2t f 的奈奎斯特频率是多少? )2(t f 的奈奎斯特频率为多少? 2. (6分) 已知图1(a)所示的信号)(1t f 的傅里叶变换为()1F j ω,求图1(b)所示的信号)(2t f 的傅里叶变换。 图1(a) 图1(b) 3.(10分)信号)(t f 与)(t h 的波形如图2所示,写出)(t f 与)(t h 的表达式,求两信号的卷积)(t y ,画出)(t y 的波形图。

中国计量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如图所示的齿轮—凸轮轴系中,轴4称为( ) A 零件 B.机构 C.构件 D.部件 2.若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是移动,则称这 种运动副为( ) A.转动副 B.移动副 C.球面副 D.螺旋副 3.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形状取决于( ) A.分度圆 B.齿顶圆 C.齿根 圆 D.基圆 4.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 ) A.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等于主动件数目 B.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主动件数目 C.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小于主动件数目 D.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等于主动件数目 5.一般转速的滚动轴承计算准则为( ) A.进行静强度计算 B.进行极限转速计算 C.进行疲劳寿命计算 D.进行热平衡计算 6.柴油机曲轴中部的轴承应采用( ) A.整体式滑动轴承 B. 剖分式滑动轴承 C.深沟球轴承 D.圆锥滚子轴承 7.螺纹联接的自锁条件为( ) A.螺纹升角≤当量摩擦角 B.螺纹升角>摩擦角 C.螺纹升角≥摩擦角 D.螺纹升角≥当量摩擦角 8.机械运转不均匀系数是用来描述机械运转不均匀程度的重要参数,其表达式为 ( ) A.σωω=-max min B.σωω=+max min 2 C. σωωω= -max min m D.σωωωω= -+max min max min 9.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 ) A.从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B.从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C.主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D.主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10.当轴的转速较低,且只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时,宜选用( ) A.深沟球轴承 B.推力球轴承 C.圆柱滚子轴承 D.圆锥滚子轴承 11.作单向运转的转轴,其弯曲应力的变化特征是( )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2.5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进行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目前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和宇航等各个领域。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动态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方法,并学会应用这些研究方法对已知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开拓新的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以线性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含义,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与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反馈及反馈控制。 2.理解数学模型、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相似性原理的概念;掌握线性元件和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和非线性运动方程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和性能指标计算;理解控制系统的误差与稳态误差的概念,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掌握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稳定的充要条件及时域稳定判据。 4.掌握判断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奈魁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和相对稳定裕量的概念及计算。 5.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和校正方法。 6.掌握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的设计;掌握控制系统的并联校正的作用及校正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迎接新工业革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同时为了适应由于公共问责制的兴起、人们更加关注教育投入的回报与实际产出的现实需要,成果导向教育(OBE)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人们对其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及表现并不满意,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联抢先发射成功等,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教育成果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OBE在1981年由Spady率先提出后,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经过此后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2013年6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成果导向教育及其实施架构 1、什么是成果导向教育 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OBE强调如下4个问题: (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3)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这里所说的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它具有如下6个特点:(1)成果并非先前学习结果的累计或平均,而是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结果。 (2)成果不只是学生相信、感觉、记得、知道和了解,更不是学习的暂时表现,而是学生化到其心灵深处的过程历程。(3)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 (4)成果越接近“学生真实学习经验”,越可能持久存在,尤其是经过学生长期、广泛实践的成果,其存续性更高。(5)成果应兼顾生活的重要容和技能,并注重其实用性,否则会变成易忘记的信息和片面的知识。 (6)“最终成果”并不是不顾学习过程中的结果,学校应根据最后取得的顶峰成果,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并分阶段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价。 从如下5方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OBE的涵: (1)OBE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但不一定同时或采用相同方法。而且,成功是成功之母,即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

控制工程教学方式与手段

控制工程教学方式与手段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控制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工程实践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是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共性问题,不仅为后续机电类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而且为学生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机电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奠定了基础,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因为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数学、力学、电学、MATLAB软件应用以及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知识,信息量大、概念比较抽象。传统教学过程中缺少分析与应用的工程实际对象与载体,缺乏学习支点,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也少有机会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致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很大的弊端。为了提升《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作者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有了持续的改善。本文就取得的教学经验做一简要的归纳与总结。 一、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该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大多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积极采用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控制系统与非控制系统的概念时,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自己所熟悉系统(如电扇、空调、饮水机、洗衣机、搅拌机、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等)的类型,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讲述各种系统的工作目的与实现的方式,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归纳。这样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相关知识点与实践应用很好的结合。再例如在讲到反馈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时,首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感性思维分析日常生活中抽水马桶的工作过程与原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提到的液面自动调节器的反馈控制原理进行系统分析,并

中国计量学院电子实习答案(全)

第 1 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未知) 焊料的作用为
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及较低的熔点;
B: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及较高的熔点。 参考答案:A 第 2 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教材 199 页图 6.37 中当 H、I 之间加入 13.4V 电压时,正常情况下 、 V15 V6
A:发光、不发光;
B:发光、发光;
C:不发光、发光。 参考答案:A 第 3 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
教材 199 页图 6.37 中电机的转速由什么元件进行调整
A:R5 ;
B:R8;
C:R7 参考答案:B 第 4 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未知) 有一五色环电阻器,该电阻器的第一环颜色为绿色,第二环为蓝色,第三环为黑色, 第四环为红色, 第五环为红色。 这个电阻的标称阻值及允许偏差为
A:56000±2% Ω
B:65000±1%Ω
C:560±2%Ω 参考答案:A

第 5 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
用数字万用表的哪挡可以判别数码管位选(个位、十位、百位)引脚及 各笔段(a、b、c、d、e、f、g)对应的引脚。
A:二极管挡;
B:电阻挡;
C:电压挡 参考答案:A 第 6 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未知) 三极管的金属外壳与三极管的什么极相连通,以便散热。
A: b 极;
B:c 极;
C:e 极. 参考答案:B 第 7 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教材 208 页图 6.43 电路中 C1 起什么作用
A:低频信号耦合及隔直;
B:滤波;
C:高频信号耦合 参考答案:A 第 8 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未知) 采用再流焊工艺时,SMT 的工艺过程为
A:点胶→贴片→固化→焊接;
B: 涂焊膏→贴片→焊接。 参考答案:B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8237891.html,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作者:何亚平叶世群祝倩倩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第09期 摘要: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引言 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这对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 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華盛顿协议》是针对本科层次的培养,针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培养,可以参照国际工程联盟制定的《悉尼协议》。2016年12月,由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牵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135所高职院校成立“《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运用成果倒推思维”开展教学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毕业生。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星臣曾推动该校多个专业参与《华盛顿协议》认证。他认为“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与传统的“内容驱动、重视投入”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工程教育认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 教学设计聚焦学生的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二是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完整地说明了学校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师资及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利益相关各方的需求决定学校的定位;学校定位决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决定学生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决定教学活动设计、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这是一个由上向下设计,由下向上支撑的过程。

中国计量学院理科录取分数线(江西)

中国计量学院理科录取分数线(江西)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 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 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 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相对于平均分,录取线差更具参考价值,而且是高考填报志愿 的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 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中国教育在线建议考生用 “录取线差”来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 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 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所以应该逐年计算目标院 校往年的录取线差: 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2003——2008年录取情况简单 线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 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 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中国计量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 一的本科院校,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拥有硕士学 位授予权、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以工科为主,工、理、

重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重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重庆工学院关于贯彻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塑造品牌、注重特色”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重点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五个子工程建设。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一)建设目的 加强特色(品牌)专业点建设,引导二级教学单位结合国家和重庆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结构调整,发挥已有的学科优势,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现有学科专业的结构与布局,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重庆市集中力量培育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高技术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办学基础良好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2010年前,建成校级特色(品牌)专业点10个左右、市级特色(品牌)专业点6~8个;争创国家级特色专业点1~2个。 (三)实施办法与步骤 2007~2010年期间,每年建成校级特色(品牌)专业点2~3个,每年培育市级及以上特色(品牌)专业点1~2个。 (四)经费概算 计划资助国家级特色专业点50万元/个、市级特色(品牌)专业点20万元/个、校级特色(品牌)专业点9万元/个。该项目建设经费预算合计280万元左右,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二、课程建设工程

(一)建设目的 加强各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促进二级教学单位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积极推进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和双语教学,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建设内容 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为主,加强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设项目;结合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双语教学。2010年前,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0门左右、校级重点建设课程50门左右、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8门;建成市级精品课程10~15门、市级双语教学课程4门左右,争创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 (三)实施办法与步骤 2007~2010年期间,每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4门左右、校级重点建设课程5门左右、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2门;每年培育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1~2门、市级双语教学课程1门。 (四)经费概算 计划资助国家级精品课程20万元/门、市级精品课程5万元/门、市级双语教学课程3万元/门;计划资助校级精品课程3万元/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5万元/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万元/门。该项目建设经费预算合计270万元左右,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三、教材建设工程 (一)建设目的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5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0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工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 (二) 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综合电气自动化、仪表自动化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中自控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应用基本原理对典型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室等。 四、课程习题要求 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高计算技能和作图能力。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分析和计算典型及实际的控制系统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习题可包括思考题和计算题,课外习题和课内习题 五、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学校机电工程专业,因本课程涉及《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工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学》、《半导体变流技术》等多门基础课的知识,故适宜在二年级下开设,在讲授时,要注意联系和复习。讲授內容可按学时作适当增删。 大纲正文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基本要求、基本类型 本章讲授重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要求 本章讲授难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1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高素质卓越

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高素质卓越 摘要:本文对天津大学“卓越计划”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专业建设和和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等,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的分析。 关键词: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卓越计划 天津大学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学校之一,一直致力于高素质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学校瞄准国际前沿,研究了国内外未来5~50年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工业发展需求,跟踪世界一流大学最新的改革成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完善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工程教育改革实验区,并且在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工程教育改革试点 1. 制定培养标准,完善培养体系 2007年开始,学校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借鉴美国、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产业界对未来创新人才的整体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学校经过问卷调查,多次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创造性地提出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个维度、24个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为全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指导[1]。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学校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对未来创新人才特征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在未来5~50年对人才的需求,对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标准进行了升级与完善。新的人才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 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 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3-5年的努力,使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董玉红徐莉萍主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主要阐述有关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 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及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要求: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函数方块图,零极点分布图;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时域和频率域分析方法,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及快速性的概念、指标、分析计算及校正的方法。学会分析控制系统,并能初步设计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机械工程控制论基础 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第三节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1、4学时 2、重点: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难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3、了解《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特点,初步建立控制系统概念。 4、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5、掌握相关基本要求。 第二章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系统的微分方程 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和反变换 第三节传递函数 第四节系统框图简化 第五节信号流图籍梅逊公式 1、12学时 2、重点: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传递函数的分析和建立;系统的框图表

示办法。难点:利用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来简化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推导。 3、了解复变量、复变函数、留数定理、拉氏变换等基础知识,了解简单机电微分方程方法。 4、理解模型函数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5、掌握传递函数的推导、简化,理解传递函数的数学、物理意义。 第三章时域分析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三节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四节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五节稳态误差分析与计算 1、10学时。 2、重点:一阶、二阶和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误差分析及计算。难点:时间响应的分析、计算方法及稳态误差的分析、判断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3、了解低阶系统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 4、理解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瞬时响应特性及性能指标,及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性能指标的计算; 5、掌握稳定性判断、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和计算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频域分析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第四节闭环频率特性 第五节闭环系统性能分析 1、12学时。 2、重点:系统开环、闭环的频率特性的分析、计算和物理意义。难点:时

中国计量学院电子实习答案全

在教材193页图6.22中 C 8两端接一个什么元件,就可起手动复位的功能第1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未知) 焊料的作用为 A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及较低的熔点; B :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及较高的熔点。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教材199页图6.37中当H 、I 之间加入13.4V 电压时,正常情况下V 15、V 6 A :发光、不发光; B :发光、发光; C :不发光、发光。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 教材199页图6.37中电机的转速由什么元件进行调整 A :R5 ; B :R8; C :R7 参考答案:B 第4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未知) 有一五色环电阻器,该电阻器的第一环颜色为绿色,第二环为蓝色,第三环为黑色, 第四环为红色,第五环为红色。 这个电阻的标称阻值及允许偏差为 A :56000±2% Ω B :65000±1%Ω C :560±2%Ω 参考答案:A

用数字万用表的哪挡可以判别数码管位选(个位、十位、百位)引脚及各笔段(a、b、c、d、e、f、g)对应的引脚。 A:二极管挡; B:电阻挡; C:电压挡 参考答案:A 第6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未知) 三极管的金属外壳与三极管的什么极相连通,以便散热。 A:b极; B:c极; C:e极. 参考答案:B 第7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起什么作用 教材208页图6.43电路中C 1 A:低频信号耦合及隔直; B:滤波; C:高频信号耦合 参考答案:A 第8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未知) 采用再流焊工艺时,SMT的工艺过程为 A:点胶→贴片→固化→焊接; B:涂焊膏→贴片→焊接。 参考答案:B

中国计量学院学生学业成绩表(英文)

Student Transcript of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College: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lass: Student ID:Name:Degree:Certificate No. course quality credit score course quality credit score course quality credit score Compulsory 2.5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ompulsory 2.5 1st Semester, Academic Year 2008-2009 Probability Theory & Statistics(B) Marxist Principle Compulsory 3.0 Experiments in College Physics(A)(2) Compulsory 0.5 Signal Processing Experiments Compulsory 1.0 Linear Algebra (B) Compulsory 2.5 volleyball Compulsory 1.0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processor(A) Compulsory 3.5 Engineering Drawing(C) Compulsory 3.0 Physics(A)(2) Compulsory 3.0 Communication Circuits Compulsory 3.0 College English(1) Compulsory 4.0 Practice of Metal Machining Compulsory 2.0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Elective 2.0 Outline of Immediate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ompulsory 2.0 Internet Technology Elective 3.0 The Applications of Database Elective 2.0 Situation and Policy(1) Compulsory 0.25 Elementary Japanese Elective 2.0 Technology of Sensor Elective 2.0 Basics of College Computer Compulsory 1.0 Practical Psychological Elective 2.0 2nd Semester, Academic Year 2010-2011 Compulsory 4.0 Advanced Mathematics(A)(1) Compulsory 5.0 Advanced English(CET6) Elective 2.0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ennis Compulsory 1.0 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s Compulsory 3.5 System Design and Simulation Practice Compulsory 2.0 2nd Semester, Academic Year 2008-2009 Methods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ompulsory 3.0 Communication Circuit Experiment Compulsory 0.5 Morals and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Compulsory 3.0 2nd Semester, Academic Year 2009-2010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Elective 2.0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ompulsory 0.25 Dance Sport Compulsory 1.0 Digital Video and Audio Compulsory 3.0 Study Guidance of College Compulsory 0.5 Electronic Practice Compulsory 3.0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ulsory 3.5 Advanced Mathematics(A)(2) Compulsory 5.0 Introduction to Standardization Elective 1.0 Intelligent Testing Instrument Elective 2.0 College English(2) Compulsory 4.0 Flash Animation Design Elective 2.0 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Elective 2.0 aerobics Compulsory 1.0 View, Listen and Speak Elective 2.0 Application of DSP Techniques Elective 2.0 Experiments in College Physics(A)(1) Compulsory 1.0 Digital Logic Circuit Compulsory 3.5 Optical Telecommunication Elective 2.0 Programming of C Language(1) Compulsory 3.0 Electromagnetic Theory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Compulsory 3.5 1st Semester, Academic Year 2011-2012 Physics(A)(1) Compulsory 4.0 Signal and System Compulsory 3.5 Production Practice Compulsory 3.0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rade Elective 2.0 Electronic Circuits Experiments Compulsory 1.0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Compulsory 2.0 Introduction to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Elective 1.0 WEB Programming Elective 2.0 Situation and Policy(4) Elective 0.25 Basic of Circuits Analysis(B) Compulsory 4.0 Design of Modern Logic System Elective 2.0 Professional Research Elective 0.5 1st Semester, Academic Year 2009-2010 1st Semester, Academic Year 2010-2011Professional English Elective 1.0 Situation and Policy(2) Compulsory 0.25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Compulsory 2.0 Professional Lectures Elective 0.5 Compulsory 0.5 Electronic Circuits Course Design Compulsory 2.0 2nd Semester, Academic Year 2011-2012 Programming of C Language(2) College English(3) Compulsory 4.0 Situation and Policy(3) Elective 0.25 Graduation Project Compulsory 16.0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Title Acquisition of skills certificates Information of Grade Examination Online Certificate Name Get time Chinese English Test 3 Oral English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1 Credit grade point average over the years Credit-weighted Chinese English Test 4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2 Shall obtain the total graduation credits 174.5 Include Compulsory 130 Elective Elective Chinese English Test 6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3 Audit:Faculties (Seal):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Seal): Print Date:June 12, 2012 Page 1 of 1

中国计量学院学分制暂行规定

中国计量学院学分制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以利于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志趣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知识和学习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选择,把严格的目标管理和弹性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 第二章学分构成与计算 第四条学分制的内容包括学分和学分绩点。学分是表征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进度的计量单位。学分绩点是表征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反映学习的质与量的主要指标,是进行学生奖惩、评优和学籍处理的依据。 第五条课程学分的确定,根据课程性质、授课时数和课外学习量等因素而定。原则上,1学分的学习量按如下标准计算: (一)理论课程:每17学时计1学分。 (二)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育课、军事理论课:每34学时计1学分。 (三)集中进行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每周计1 学分。 第六条为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区别学生的成绩差异,需计算课程的学分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具体计算办法如下(详见附件)。 第三章课程设置与修读 第七条课程按修读方式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包括全校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而设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学生必须取得必修课的全部学分。 (二)选修课包括校设选修课和院设选修课。校设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校特色类和综合能力类5大课程模块;院设选修课包括学科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学生必须取得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各类选修课的最低要求学分。 第八条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学校设置素质拓展学分。素质拓展学分设置环节包括课外科技活动、课外社会活动、专业教育等3个模块,设置标准详见《中国计量学院课外教育教学环节学分管理细则》(量教务〔2006〕27号)。 第九条学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修读各类课程。学生在导师、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本人的需要和学习能力等情况,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在如下方面进行自主选择: (一)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按一定的选课顺序,在导师、班主任的指导下,提前或延迟修读教学进程计划表中的有关课程,每学期(毕业班除外)至少应获得12学分(不包括重修学分)。 (二)自主选择听课方式。学生修读课程,除思政类、军体类、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外,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自修整门课程或课程的一部分,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但必须参加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和考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