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梅花拳的源流

梅花拳的源流

梅花拳的源流
梅花拳的源流

梅花拳的源流

1梅花拳的形成时间

梅花拳( 亦称梅拳) ,是我国传统武术流派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广泛流传于我国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河北一带以及欧、美、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加以发扬。有关梅花拳形成的时间,文献典籍无徵,但民间传说纷纭,主要有“西周说、春秋战国说和明末清初说”。很显然,不管是西周说还是春秋战国说,虽然在民间言之凿凿,有的还记录在内部的抄件中,但大都为故事传闻。因为梅花拳的出现离不开中国武术整体发展的历史背景,从现有的文献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确定,梅花拳的形成时间应在明末清初。

2 梅花拳为何人所创

有关梅花拳的源流问题,虽然各地梅花拳内部传承谱系记载的不尽一致,但从第一辈至第八辈的主要人物所记相同。梅花拳谱系是以“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为第一辈; 张三省为第二辈; 邹宏义为第三辈;蔡光瑞、邹文聚、王西征、孟有德为第四辈; 杨炳、孙盘龙、韩华礼、张福、王登榜等为第五辈……”[3]。这里的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是谁? 没有具体说明,据梅花拳内部人说这是虚拟人物。梅花拳第二辈传人张三省确有其人,周伟良[2]31教授研究认为: “张三省本名张山,明清之际人氏,为徐州铜山人,具体住址或铜山小尖山村,或苗家楼村; 张的武艺( 梅花拳) 是明末社会动荡时期,由一位僧道之类的方外高人所传,故在梅花拳内尊其为二辈; 武艺学成后,其名广为周边地区所称颂,‘黄河两岸,三省广播’,‘从此立下文武教场,收徒讲道’”。由此可见,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并不是虚拟人物,他就是周伟良所提到的“僧道之类的方外高人”。但是,周教授在这里并没有对这位“方外高人”有更多的介绍。目前,认为法王老祖( 虚拟人物)是梅花拳的第一辈祖师( 即创始人) 的观点,仍然占有主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由安阳师范学院马爱民教授领导的“梅花拳的源流与发展研究”课题小组,从 2001 年开始就致力于这项课题的研究,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多次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调查走访梅花拳传人,并收集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其中有一份在河南民间发现的落款为“清嘉庆丁卯年( 公元 1747 年) 子月绪传六炉”时的梅花拳大文炉底,据这份史料载: 梅花拳“头辈师爷收元老祖法王朱

永元; 二辈师爷弥腊勒佛、天佛教主张朕书,住江苏徐州府铜山县; 三辈师爷王红亮……”。文中对朱永元祖师记载: “吾梅花拳一代祖师朱永元,集佛、道、儒三家之精华,创梅花拳文武大法。朱永元为梅花拳后一百世的头代祖师,临世传道,济世度人,以武教彰而外,以文德居而内”。对第二代祖师张朕书记载: “幼而聪颖好学,长而喜武爱道……深得朱之传,苦习文武大法,通天彻地,明变化”。对第三代祖师王红亮记载: “三代祖师王红亮精医术,懂阴阳。接世传道,济世救人,拔灾救苦,拯救万民”。又说“梅花拳文武大开,文法武技,井井有序,遍传天下,实乃王师爷之功莫大焉”[4]。由此可见,流传于河南安阳、濮阳一带的梅花拳,在传承谱系上与河北、山东等地的梅花拳前三代传人互有异同( 三地的梅花拳内部传承谱系四五辈以后基本相同) ,但从流传时间都是在明末清初,有人认为前三代传人虽称呼不同,实则相同。除了河南这份嘉庆年间的梅花拳前五辈家谱人物记载法王老祖为朱永元外,在其他梅花拳内部资料中未发现有关朱永元的记载。那么,朱永元是否梅花拳的创始人( 即周伟良先生提到的“方外高人”) ? 张朕书是否就是张三省? 由于历史久远,资料奇缺,再加上梅花拳一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玄秘问题,使我们难以窥见其历史真相。要揭开梅花拳起源之迷,仍需要有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与考证。对梅花拳源流问题的研究,要善于从真伪历史资料中,辨别是非,去伪存真,理清梅花拳发展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有利于人们对梅花拳文化形态的真实了解,有利于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它的跨文化传播。

2 梅花拳的组织特征

2. 1 梅花拳的组成

梅花拳由文场和武场组成。梅花拳内部经典中就有“小张山立文武大法流通”,说明从梅花拳百代祖师的第二代张三省( 又名张山,明朝万历年间人) 开始就已有了文场武场。在梅花拳内部所供奉的祖师牌位两侧的对联是: “振三纲须赖真武; 整五常全凭大文”,横联是: “允文允武”。这里的“文”和“武”是指文场、武场而言,梅花拳又称“文武大法”。河北平乡县马庄桥梅花拳第三代祖师邹宏义,第四代祖师邹文聚、邹文瑞故居对联: “文理孰如马庄楼,武技唯有邹家高”。这里明确提到了梅花拳的文理和武技。梅拳秘谱云:“梅花拳第四代祖师蔡光瑞来河北开道,以道开路,以武诱人,又以文治武”。这里也提到了文场武场,而

且还指明了文场的领导地位。在梅花拳第八代祖师张从富的《根源经》上写着: “开武法在世上传留弟子,立文教度元人根招回还。论文理通上天消灾去苦,要论武本来是武教天元”。他将梅花拳拳法由大架改为小架,认为是“武教”的开端[5]。由此可见,梅花拳自公开流传以来就是立的“文武大法”,有文有武,而且是以文治武的。

梅花拳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武林高手的不断锤炼,伴着岁月递嬗日臻完美,既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的武术功法,又是凝聚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梅花拳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制,形体神韵,皆有独特风格。在习练与实战中,梅花拳无论是马上还是徒步,无论是桩上还是落地,均能闪展腾挪,格斗自如,内功外功互补,轻功重功并举,软功硬功兼使,采日月之精华,外练筋骨皮,遵文化之意蕴,内练精气神,变幻莫测,出神入化。梅花拳创始之初,无论练功还是技击均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栽桩约百根,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木桩越来越高。后来由于时代变迂,桩上练功渐渐落到地上,是为落地梅花拳。但它仍保持了原来的

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本章导读: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与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了解到武术的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锻炼意志,冶性情等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第一节武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一、走进丰富多彩的武术世界 武术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上百个拳种,如太极、形意、八卦、八极、通背、番子、披挂、象形、地躺、少林、南拳、长拳、等等。现在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功法、套路、搏斗,按活动人群或应用目的可以分为竞技武术、大众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军警武术等等。 (一)功法运动 传统的功法运动主要指为增强攻防能力而进行的专门基本功训练,人们习惯把它分为功和外功。功是一种相对注重练,采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运动形式,它以练气为主,如练丹田气、通小周天、大周天、气行全身等。太极拳的浑圆桩,形意拳的三体式、五行拳,意拳的养生桩、技击桩都属此类。外功是相对注重外练的以练习击打力度和抗击打能力为主的运动形式,如打沙袋、踢木桩、练排打等等。外功法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能把它们绝对的分开。 (二)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传统武术套路和现代竞技武术有明显区别,当前竞技场上的套路形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注重难美新的形体类体育形式。 1、单练是单人练习的套路运动形式,现在的各种武术套路竞赛活动以单练为主,它又有徒手练习和持械练习之分。徒手套路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主,还有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挂拳、翻子拳、通背拳、地躺拳、象形拳等其它拳种。持械套路以刀、枪、剑、棍为主,还有大刀、仆刀、双刀、双剑、双钩、双鞭、单鞭、三节棍、绳镖、流星锤等其它器械。 2、对练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一定的程式进行的攻防假设性练习形式,它又包括徒手对练、持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种形式。

梅花拳大师韩百广论动静之中的梅花拳

梅花拳大师韩百广 论动静之中的梅花拳 文静武动、阴阳相生、浑浑沌沌、生化出个大到无外,小到无内的玄妙境界,引出世代高人寻根究源,探索的奥秘世界。佛先世而觉、梅先春而开。梅花拳中的梅花二字则是公开之秘,静能内生妙境,动能外达无极,一动一静,构成了梅花拳完整的文武功法体系,其中之奥妙,是历代阴阳学、兵学及儒释道三教的探究之源,亦是近代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所研究发现的新课题。梅花拳中的拳术,虽为小道,也是通往大道的难得之术。武林界有句名言: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则我先动。这句话说起容易,实用极难,如不得功法要诀则领悟不到“彼欲动则我先动”的妙用,更升越不到“随感而发”和更高的击煞境界。 梅花与桩梅花是五行的变称,桩是梅花拳中一种练功工具,桩功、桩法,具传开天辟地已有之,起源何时,说法不一。据有文字记载,商汤时期大将造父原是驾驭车夫,得到桩法之后,助商汤王平定天下,时人称车无敌。桩法兴起于商周,盛行于汉、唐、宋。南宋末年宋皇赵显被俘,文臣武将有的随主北去,有的隐居民间,桩法也随之秘密在民间生根发芽。明末

清初,邹祖把文武功法、桩阵、阵法、桩位、桩法及拳术、兵械系统整理。命其名曰梅花拳并传著于世,为了公开传播梅花拳、邹祖立教设规,使之多角度、多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父子不能成师徒,师徒却能成父子,就是其中之一项,不管自身功夫高低、富贵贫贱必须把子女送到同辈人门下为徒,这就是所谓父子拳的真实涵义。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父传子、子传孙之谬传。正因有此正确的教育理念,就避免不成器的子孙和无子女者断代失传之弊。能在众多弟子之中觉察人才,使师徒关系建立在如同父子关系的基础上,代代传承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梅花拳中的文武功法是历代明君都视为的安邦定国之本。不像有些文章中说梅花拳是低层民众中流传的小把戏。梅花拳如没有真正让男女老幼都受到身心的愉悦和脾益之处,就很难在冀中平原发展近百万梅花拳弟子。行家云:听其人论技理之深浅,便知其人授艺之高低。九宫配天干地支则万物无不在其中,干支五势梅花桩之全称即源于此。 希望有些梅拳弟子,要求其实贵自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装懂是自欺欺人。外吹捧内空虚一时之新,心中和养六腑益寿延年。

论梅花桩的起源及其文武一体的特点

论梅花桩的起源及其文武一体的特点 梅花桩不仅是一派拳术或养生的方法,而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相传在西周以前,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有一个祖师化名“云盘”,住在“西域天盘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一为“梅花”。它们的图谱分别是:其中“八卦”的图谱是“八卦”、“三爻”、“阴阳”、“太极”;而“梅花”的图谱则是“五行”、“八方”、“九宫”、“太极”。图谱的前三项说的是人类认识宇宙、认识万事万物时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思维顺序。例如“八卦”图谱中的“八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或八个卦相,它们也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天地万物的一种简约形相。“三爻”(又称“三才”),即天、地、人。“阴阳”,也是阴、阳二爻。又如“梅花”的图谱则是:“五行”,即金、水、木、火、土,它们代表了万事万物的五种基本性质或五种基本组成因素。“八方”,即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方向,因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也都与方向有关。“九宫”,则指八个方向及中心一点的九个位置,在此它表示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或地形,因为任何事物也都受着它所在的地域、地形的影响。在以上“八卦”和“梅花”的图谱中都有一个“太极”的图象,这表示上述的两种思维顺序,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思维规律━━“太极”。 《太极图》是一个思维规律的模式,这就是: 一、万物都有阴有阳,而且要阴阳分明,达到阴阳平衡; 二、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纯净的,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渗透; 三、《太极图》中的阴阳交界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它表示宇宙万物的阴阳变化也是逐渐地,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中国古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解释:“太极”系由“无极”而来,“无极”为宇宙之始,由“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于是万物生矣,这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顺序。《系辞》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这里的“天下之至神”,即大脑产生的灵感。人类可以通过练功而达到心性的“寂然不动”,“静能生慧”大脑的潜意识活跃灵感被激发。(见作者所

梅花拳十辈拳师雷登云

梅花拳十辈拳师雷登云、雷国卿碑文祥考 由于碑体年深日久,风化严重。笔者用高象数的数码相机,把碑文分段拍照后,仔细辨认。碑文是一篇文章,有上下句子,对看不清楚的字尚可揣摩,但名字就不能揣摩了。工夫不负有心人,效果还好。现在奉献给梅花拳弟子及有兴趣的读者们。 一、雷登云思念碑 雷登云略传:雷登云,字凌霄,自幼谙练武功,娴习勇略于干戈之中,推绝技而操奇术。由于东匪扰乱,雷登云与马统领订谋协议,立乡团剿捻匪屡建功劳。本来要得到提拔,大有公侯干城之运,可是因“足底平”(平庶足)未果。后甘守家居授生传徒,播扬梅花,联袂群而群至者不下数百人。 立碑时间:民国三年岁次甲寅年葭月中浣谷旦(☆笔者注:1914年农历11月中旬) 立碑人:门生刘法禹何锡棋刘景善王念恩等108人。刘法禹(内黄县司马村),何锡棋(内黄县蔡村),王念恩(内黄县后化村) 背面碑文:

自古致治以文,戡乱以武。不英明不可以言武,不果敢不可以言武。英明果敢所恃者刚毅强勇之精神。 惟 前清雷公讳登云字凌霄,自幼谙练武功,娴习勇略于称干比戈之中,推绝技而操奇术等。溯自东匪扰乱,公与马统领订谋协议,立乡团剿捻匪,虽屡被疮痍,而杀敌致果之恨终勃发而莫遏,倘蒙拨擢有人,其英武气概堪与起剪颇牧并美,衛霍英彭争趋,所谓公侯干城、公侯腹心者,非其流亚欤!惟足底平而后甘守家居,授生徒教门下连袂联群,而群至者不下数百人。此其不慕仕进、不乐宠荣,上则光争日月,下则寿并河山,诸弟子心悦诚服愿为勒石记功,以扬徽号、以诩盛德云!斯为叙。(标点为笔者所加) 笔者注解:碑文中大量引经据典,撰文者是何人不详。简要注释如下 称干比戈——所谓称干比戈,就是要进行敌我武器优劣的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屡被疮痍——疮痍,创伤。出处:《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高帝蒙霜露,沫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疮痍。”也指受伤的人。《后汉书.袁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疮痍被于草棘。” 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出处:《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起剪颇牧——“起剪颇牧,用兵最良”这是千字文里对战国时期名将的一个总结。“起”是白起,秦昭王时其秦国大将,一辈子没有打过败仗;“剪”是秦国大将王剪,在统一六国的的战争中他功劳最大;“颇”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廉颇;“牧”是赵国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边境地区抗击匈奴的大将李牧, 衛霍英彭——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皆以武功着称,后世并称“卫霍”,英布、彭越是刘邦的猛将,以武勇著称于世。 公侯干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公、侯:古时爵位;干:盾;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指为公侯抵御外侮的武将。 公侯腹心——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指公侯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流亚:指同一类的人物。语出《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吕乂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亦黄、薛之流亚矣。” 勃发:旺盛的样子; 莫遏——若决江河,奔流莫遏。 连袂——1. 姊妹的丈夫彼此互称。《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大乔小乔,皆姨夫之号;连襟连袂,亦姨夫之称。2. 比喻共同动作。《文选·潘岳·藉田赋》:蹑踵侧肩,掎裳连袂。亦作联袂、连襟。 二、雷国卿德教碑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梅花桩的来历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梅花桩的来历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作者:曹广超来源:菏泽梅花拳官方网站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曹广超/文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梅花拳源名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梅花拳名的来历 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梅花 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梅花傲霜雪 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

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 煤易梅 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4)纪念意义 据传梅花拳最初是由五位交谊深厚的明代遗民武师集体创编而成,为纪念五位武师取名为梅花拳,梅花花开五个瓣,每瓣分别代表一名武师。 二、梅花拳起源 关于梅花拳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起源于开天辟地之时 据燕子杰先生讲在1993年他于河北广宗县调查梅花拳时遇到十三世王孟庚。王老反复吟着一首诗句: 先有武当后有天,俺比武当还占先。 开天辟地治世界,留下树木共山川。 反复说梅花拳开天辟地已有之。与之相仿的还有一首歌谣:混沌初开天地分,梅花武当共相存。 开天劈地治世界,留下山川和树林。 这两首歌谣充分说明了梅花拳的历史久远。 (2)起源于西周 据梅花拳内部经卷中载:周昭二十五,古佛生蔫,居伯阳后,占仲尼先。昆仑祖师即古佛化名云盘,住昆仑山,他创造了两种拳,一种是梅花,一种是八卦,所以梅花拳在民间有属昆仑派的说法。伯阳即老子太上老君。周昭王(姬瑕)在位时是公元前十世纪末,若算来梅花拳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梅花拳内部经卷上又有:“佛生周朝甲寅岁,普运乾坤八方元”的句子。还有的说起源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由王秋白、齐建文、楚庄明、宋定国、吴龙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

梅花拳

武术打法的虚实变化,就是两句话,打人避实就虚,打得是对手空档;护身避虚就实,拦得是自己的空裆。具体的变化,内家就在六合之中,外家就在拳套招法的千锤百练之中 八打八不打: 八打为:一打眉头双睛(眉弓及眼睛);二打唇上人中(人中穴);三打穿腮耳门(面颊和耳门);四打背后骨缝(肩胛骨内外缘);五打肺腑胸膛(两肋);六打撩阴高骨(耻骨);七打鹤膝虎头(骸骨);八打破骨干斤(臁骨)。这八个部位攻击之后不致于给对方造成严重伤残,又能有效控制对方。 而八不打是:一不打太阳为首(太阳穴);二不打对正锁口(胸口剑突);三不打中心内壁(硬软肋结合部);四不打两肋太极(两腋);五不打海底撩阴(下阴);六不打两肾对心(腰眼);七不打尾闾风府(骶尾骨);八不打两耳扇风(耳窝)。这八个部位中的任何一个被击都会引起对方伤残乃至死亡。 下手如钻, 上手如弓, 左右开弓中间崩, 打的是左右太阳中间缝。 敌撤退,我猛攻, 倒插步,连环行, 无穷妙腿藏其中。 共八节。 一:手的用法,包括,拳、掌。 二:腿法,包括,弹腿、蹬腿、侧踹、后撩腿、扫、趟腿、龙盘空。 三:肘法,冲肘、顶肘、横肘、后顶肘。 四:铁头功,流星破球、铁头开瓢、背后撞钟。 五:铁身靠, 六:铁砂掌。包括洗手药方、器械制法、练功法 七:金刚锤,药方、练功设施、练法。 八:千斤脚,药方、练法。 每个小节写全,字太多了。在下打字又慢,太费劲。具体的问自己的老师们吧!许多人有。我写这些,是想说明,咱梅拳有老的文字资料。并非有人说的没文字记录! 二人要交斗,切莫乱心神,一招可夺命,胜败瞬时分,出手先夺头,侧身取太阳,近中摘茄子,贴身卡咽喉,--------,靠腿旋跪膝,错身插肋沟,回马破枕头,近足偷泼麦,奇招施铁头,转身鬼推磨,神仙也发愁。 一:旋风掌;腰斩石人;撩阴。 其中旋风掌有以下打法;斩打、钩打、压打、捋打、冲打、里抹眉、冲胸掌、攀肘、撩裆、踢膝、踢里外臁、按膝、里靠、里勾、外‘廓’手、飞抓、卷手。 第二式。【腰斩石人】

什么是梅花拳的“真文大武”

燕子杰2006年4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和路遥教授到冀、鲁、豫各省农村调查梅花拳历史时,很多农民家中供奉着梅花拳祖师的牌位。有的牌位两旁有这样的对联—— 横联是“流传万古”;左联是“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右联是“玄妙教人全凭真文大武”。 当时老人们对我们进行了讲解,现在回忆起来前辈们的话都是很发人深省的,我认为很有必要把这幅对联里的话好好认识一下。 横联的“流传万古”意思明显,梅花拳《根源经》[#1]中说过:“……把老祖留的梅花拳流传万世,普天下都有梅花拳。”不用说,这是拳民们的共同心愿了。 左联的“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前辈们说:“灵通,就是梅花拳练出来的本领。有了本领就要为乡亲们做好事,这是咱爷们儿的本分。……”这话说得多么朴实!可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却是,“有了本领就可以……”“升学、提职称、当官、发财……”甚至有的宗教也是“成仙、成佛、进天堂……”,总之都是为了个人!而且,认为这才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的社会从解放初起就提倡为公、为人民,可是现在仍有人认为这是“迂腐”的,似乎只有为自己才是时髦的。梅花拳流传了千百年,一直是这样教育它的拳民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和路遥教授调查时就看到,梅花拳五代宗师邹克诚的碑文上刻着:“……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像这样赞扬梅花拳前辈宗师的碑文还有很多,就是近代我遇到的许多梅花拳前辈,包括韩其昌老师在内也都是急公好义、德高望重之人。

右联的“玄妙教人全凭真文大武”,什么是“玄妙”呢?“玄妙”就是无法理解,不可思义,就是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事物。不要一听见“玄妙”就认为是迷信!其实,我们的宇宙、自然界就是“玄妙”的。只是,人类在努力探索,不断地认识它。什么时候能够完全认识它呢?谁也不敢说,也许人类永远不能完全认识它! 同样,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也是“玄妙”的!例如人就是自然生成的,到现在人体的许多奥秘,任何科学家都还解释不了。人类的大脑是当前自然界最高级、最神秘的物质,它的生长规律、活动能力,迄今为止人们仍然是一知半解。难道这不“玄妙”吗? 梅花拳是训练大脑、开发大脑智慧的科学,如果想使它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须要用符合自然规律的锻炼方法。怎样才能符合自然规律呢?《易·系词》[#2]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就是“法天象地”向大自然学习而成的!所以,《周易》就是一门“玄妙”的学问。它所揭示和研究的,是阴阳变化之奥秘,天地造化的玄机。对《周易》,绝不能象物理学、数学那样能用实验证明,或用逻辑推理演算出来,而只能靠人灵感或直觉思维去领悟。 我在《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3]中说过,梅花拳是我们祖先从长期与兽搏斗、与人搏斗的体验中,不断积累、总结、提炼出来的。其中包括了通过锻炼使人体健康和长寿的方法,与兽、与人搏斗制胜的方法等,这就是拳法、拳理的形成!我们的祖先与人、与兽的战斗中,逐渐形成了“武文化”。所以我说人类的“文”是从“武”中产生的!只是到了后来,“文”才又来指导和影响着“武”。 在梅花拳的练功方法和技击手段中,主要还是顺应或利用人体的自然规律,而不是仅凭主观意愿强求而为的。因此,梅花拳也是一门“玄妙”的学问(指拳理)或手段(指练功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看看,梅花拳确实处处充满了“玄妙”! 梅花拳不是只练人的身体,它还要练气、练神。而且认为“神”才真正主宰着人体的健康、活动或技击,甚至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神”!所谓“神”,本来就是人体最“玄妙”的现象。说通俗些,“神”就是大脑的功能,人体生命的活力。最近美国神经医学和翁正茂先生(台湾梅花拳传人),称其为“神经电能”。 “气”是中国人所发现的,人类活体中所存在的一种能量(以后称“内气”)。这种能量,可以通过梅花拳锻炼增强它。“内气”增强后,可以通过许多客观试验或观察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证实它的存在。但“内气”本身却始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有些人对“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不承认它的存在,认为是迷信。其不知在西方科学中,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还真不少呢!例如地球的“引力场”、“电磁场”、宇宙空间的“黑洞”等,也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们只能通过物理实验,才能发现它存在。这不是和“内气”有着一样的特性吗?为什么的西方人发现的“引力场”、“电磁场”、“黑洞”等就是客观物质,而中国人发现的“内气”就不是客观物质呢?这是典型的文化歧视! 原来有些西方学者不承认“内气”,我就是这样批驳他们的。现在好了,有相当一批西方人跟我学了梅花拳后,自己也练出了“丹田之气”。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这些西方人(其中也有

梅花拳 的历史沿革文本文档

中国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沿革 作者:□傅志民文章来源:本站点击数:719 更新时间:2007-9-28 7:56:43 编者:中国小架梅花拳源于梅花拳大架,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础上改创而来的。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自幼天资聪慧,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小架梅花拳。”张从富创小架梅花拳后,继续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思想理念,所以,梅花拳也没有因此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在辈份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绝无仅有的,充分表现了张从富大度、宽胸的宗师风范。相对于大架梅花拳来说,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比较短暂,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里,梅花拳由于改创为小架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比起梅花拳这一长达近3000年的历史来说,小架梅花拳的产生及发展却超越其任何时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梅花拳的历史渊源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拳种之一。《梅拳秘谱》上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至今已有百余世矣。”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昆仑派。据《五护纲领》记载:“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阳(老子)之后,占仲尼之前”。“古佛”即东方离,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不是指现在的八卦拳、八卦掌),一为“梅花”。其中,八卦为行路拳,梅花为看家拳。有“出门合八卦”,“回家踏梅花”、“东昆仑八卦神掌,西昆仑梅花神拳”之说。周昭王乃西周第四代君王姬瑕,姬瑕称王是在公元前十世纪末,也就是说,东方离创拳、传拳的时间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所以在梅花拳弟子中着这样一首歌谣: 混沌初开天地分 梅花武当共相存 开天辟地治世界 留下山川和树林 这几句歌谣充分说明了云磐始祖创建梅花拳的历史之久远。云磐始祖下山传拳时,时逢满山梅花开放。于是,他据梅花五瓣而定五行,取梅花迎寒而放之意,外干枯而内丰盈,下盘节而上通天。招数似疏而密,伏机而待,变化无穷。具阴阳五行之资,又通八卦之神妙。朵朵梅花又预示着世间每一个弟子,于是,给自己创建的拳命名为“梅花拳”。 梅花拳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在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王秋白,齐建文 、楚庄明、宋定国、吴龙 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公无前223年(秦始皇24年)梅花拳正式立谱,写成

民俗与武术

1、从梅花拳派看义和拳运动中的民俗因素,张士闪著,民俗研究1994年第四期 笔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实质,是清朝末年一些乡村社会民众通过历史性武术传承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社会文化民俗团体所发生的一次突发性群体暴动行为。 笔者试图通过对梅花桩拳派民俗的考察,揭示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土壤、思想状态和它随历史契机猝然爆发并波浪式发展的深层原因。 义和拳运动是梅花桩拳派民俗群体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体制、文化发展趋势所做出的调整、改善的强烈暴力的反映。事实上,当年义和拳的始发地带和后来运动最为活跃强盛的地区,正是当时梅花桩拳术比较普及、拳派民俗稳固兴盛的地方,皆属梅花桩拳派民俗“密点”。通过对梅花桩文场的考察,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梅花桩拳派不是什么“教”,“义和拳教”也无法涵盖整个义和拳运动的组织形式和文化源流。 梅花桩拳派有着自己培养人才的规范思路:文理统驭武功,武功深寓文理。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日,全国各地的梅花桩拳民都要都预先约定的祖师纪念处举行大规模的“亮拳”活动,时至今日仍长盛不衰。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亮拳”。在这期间,各地拳首商议着一年来的拳派事务,解决有关问题。中国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特点在这里展现出它极其和谐、极富情感凝聚力的一面。整个活动既是传统智慧的巧妙运用,又是个人灵性的自由发挥。可以说是梅花桩拳派一年一度的力量大检阅、情感大交流,是梅花桩拳派民俗场形成、辐射、强化的重要方式,它本身也是成为梅花桩一项很有特色的民俗事象。身临其境的人们往往会对这种“场”的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隶、山东义和拳运动中的民俗因素: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日深而导致的民族危机形势,面对法、德教会势力不断掀起精神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梅花桩拳派以传统民俗为号召,团结民心,检视拳众力量,张扬民族精神,开始了针对西方教会侵略势力的对抗尝试。中西宗教信仰和社会礼俗的矛盾冲突,是义和拳运动的直接成因和初期斗争形式,而且又贯穿于整个运动的始终。这是一个内聚力较强并富有抗外性的民间拳会组织,反映了华北村落农民的群体心理意识,并代表了传统文化的某些精华部分。他们以传统的“亮拳”习俗作为斗争的发轫和多次行动的集聚方式,民俗因素在整个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从“洋兵就要来了”这句话在当时的多次流播及其惊人效果,可以看出中西民俗文化的隔阂对运动起了多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义和拳运动是梅花桩民俗群体作为一种比较独立的传统文化意识载体,以暴力对抗为基本形式,与它所处的时代社会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能量交换。 2、梅花拳的复兴与华北乡村的群体认同,张国栋,[美]Thomas A.Green,李运著,民俗研 究2016年第5期 笔者采用的是质化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田野调查中的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其中的一位作者是梅花拳的内部传人,作为局内人来参与调查和研究。文章访谈涉及到的问题有:当地梅花拳的传统、个人的习武经历、梅花拳对个人和社区的影响、梅花拳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梅花拳未来的看法等。 尽管梅花拳在官方的记载中出现得较晚,但根据义和团运动研究专家路遥的成果、武术史学者周伟良的研究、相关民间武术文献以及梅花拳的传承谱系,可以确定它早在明朝末年就出现在山东和江苏的交界地带,并在整个清朝沿着山东、江苏、河南和河北的交界地带在广大的乡村社会传播开来。 文章将通过回顾梅花拳的变迁历程及对当下城镇化背景下梅花拳复兴的田野考察,探寻这一民间文化复兴的社会因素。聚焦于梅花拳的书写历史、口头历史、传承现状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 文章得出的结论:从明末至今,梅花拳历经各种战争和政治更替,并在当下的城镇化背景下经历着其传统的复兴。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华北乡村的社会基础为梅

梅花拳1]

平乡梅花拳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北有少林拳,南有武当派。然而邹宏义所创立的梅花拳深深植根于平乡大地,辐射世界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几个省份,堪称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时至今日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平乡县委、县政府在该县后马庄村举办了中国平乡第十五届梅花拳联谊会大会,迎来了众多的武林界著名人士和武林精英纷纷献艺,诸多门派,相互交流,场面之宏大,盛况空前,以此弘扬民族文化,纪念梅花拳始祖邹宏义。 一、梅花拳的渊源 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少数民族的铁骑踏入中原大地,而明朝遗臣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在长江以南拥立皇族建立起几个小朝廷与清兵对抗,由此江南开始陷入长达二十年的连绵战火,就在此时一个武术天才在江苏徐州的铜山县呱呱坠地,此人就是梅花拳始祖邹宏义。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客居江苏徐州铜山北街,有邹氏家谱云:“我邹氏本是北直顺德人在先元顺帝时,始祖为元内臣,至洪武年间始祖改元而为明臣辅理有功,承蒙皇上洪恩,钦赐世袭一等指挥职。镇守江南徐州府,代代相传。遂寄籍徐州而家焉。”邹宏义的曾祖父名邹养浩,字完宇,名登一榜,初任徐州府教谕,后升山东常清县令,又升山东兖州府同知,又坐升兖州府太守,祖父讳业美,字景元,父名邹宗孟,字篓里。宏义幼时,家人本想让其读书

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未能成名,加上当时清兵与南明朝的连年征战,乱世苍茫,国家离乱,宏义便习起武来。开始通过拜师和家传武功相结合习练。大约在崇祯末年,宏义在山坡上练武时巧遇武林高人张三省,张三省把宏义所练的拳术中不足之处,一一指点,并把自己练武的要领、套路、动作等秘诀传授给邹,邹当即叩拜张三省为师。宏义天资聪慧,极具悟性.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四方云游,走访高手,切磋探讨精心锤炼,(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历数载风霜雪雨,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拳路。其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斗雪怒放,行步三法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临风婆娑。桩步为静,静如处子,行步为动,动若脱兔,动静结合,相得宜彰。又多在梅花树下练武,遂故命名为梅花拳。“梅花拳”简称“梅拳”,因过去练功在木桩上练习,所以又叫“梅花桩”。全称“干枝五势梅花桩”,后来由于时代变革,栽桩百根以上,造价高,又费事,后改为以砖代桩,再后来干脆在地上演练,故又叫“落地千枝梅花拳”。“梅花拳”是我国武术中著名的优秀拳种之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的实际效用。技击擒拿都有特殊的招式,防身健体更是得心应手,加之武德高尚,尊大让小,谦虚忍让,虽有武功彰其外,实有文德居其内,历来深受人民的爱戴,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二、梅花拳的传播与发展 清朝初年,邹宏义的武功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他

梅花桩的起源及特点 燕子杰 著

梅花桩的起源及特点燕子杰著 梅花桩的起源及特点 ―――燕子杰著 梅花桩不仅是一派拳术或养生的方法,而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相传在西周以前,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有一个祖师化名 “云盘”,住在“西域天盘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一为“梅花”。它们的图谱分别是:其中“八卦”的图谱是 “八卦”、“三爻”、“阴 阳”、“太极”;而“梅花”的图谱则是“五行”、“八方”、“九宫”、“太极”。图谱的前三项说的是人类认识宇宙、认识万事万物时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思维顺序。例如“八卦”图谱中的“八卦”,即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或 八个卦相,它们也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天地万物的一种简约形相。“三爻”(又称

“三才”),即天、地、人。“阴阳”,也是阴、阳二爻。又如“梅花”的图谱则是:“五行”,即金、水、木、火、土,它们代表了万事万物的五种基本性质或五种基本组成因素。“八方”,即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方向,因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也都与方向有关。“九宫”,则指八个方向及中心一点的九个位置,在此它表示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或地形,因为任何事物也都受着它所在的地域、地形的影响。在以上“八卦”和“梅花”的图谱中都有一个“太极 ”的图象,这表示上述的两种思维顺序,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思维规律━━“太极”。 《太极图》是一个思维规律的模式,这就是:一、万物都有阴有阳,而且要阴阳分明,达到阴阳平衡;二、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纯净的,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渗透; 三、《太极图》中的阴阳交界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它表示宇宙万物的阴阳变化也是逐渐地,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中国古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解释:“太极 ”系由“无极”而来,“无极 ”为宇宙之始,由“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魏巍-梅花桩成拳与技击浅谈

干支五势落地梅花桩成拳与技击浅谈 魏巍 【注:应北京昆仑元天武学文化有限公司之邀,在2011年第一届梅花桩拳高峰论坛会上,把五势梅花桩成拳和与会诸位师大爷、老师及师兄弟们一起探讨一下,如有不对之处,还请诸位批评指正。】 【魏巍,1958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毕业,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武术教官,师从韩建中先生,梅花桩第十八代传人。魏巍自幼跟从韩其昌先生习得戳脚、形意、八卦掌、太极拳、梅花桩等传统武术及器械二十年,后亦曾参与拳击、散打等运动。现任昆仑俱乐部武学总教官,梅花桩五势养生功总教练。】 我本人最早是在1969年的春天,在北京月坛小公园看见韩其昌师爷在那里教拳。由于我自幼受祖父的影响,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于是我就在一旁边看边比划。韩其昌师爷看到后就主动走过来问我道:“你喜欢练武呀?”我说:“老爷爷,我非常喜欢练”。韩其昌师爷就说道:“那你就跟着练吧”。 此后过了一段时间,韩其昌师爷看我练的还行,就把我带到家中去练。我看到在韩其昌师爷家小院的墙上写着一行大字:“一进二退三法四门五势六合七疾八方九成十拧”。我那时候只知道练拳,不太能理解这行字的含义。后来,随着练拳的逐渐深入,慢慢的韩其昌师爷就开始讲这十个名称的由来。这也就是我们梅花桩练功的十步法。韩其昌师爷第一句话就讲:“不知进退空学艺,不知起卧空灵利。”所以,进退是我们开始学拳时就涉及到的,逐渐一步一步往下深入,一步一步往下去练,练到第九个字的时候就是今天要谈的梅花桩成拳。 我所学的成拳和师大爷他们所练的成拳,都是我的师爷韩其昌先生根据老前辈的一些内容归纳、整理、编排出来的一个基本的练法。成拳是五势落地梅花桩的一种独特的技击练习形式,它具有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风格和代表性。它包括:步法、身法、手法、智慧、攻、防、斗、引等等的综合技击技术。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成拳十大手”。当然,成拳不只是这十手,在此暂不赘述。 何为成拳?韩其昌师爷给的定义是:“成拳是梅花桩习练者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的对练的一种形式”。成拳不是谁上来就能练,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经得住摔、扛得住打,才能有条件练习成拳。我们所讲的经摔抗打,不是傻摔愣打,它是在有一定的功夫以后,能够在摔打的过程当中可以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进入成拳的练习。 成拳十大手,这些老先生们年轻的时候都曾经练习过,我本人有幸在韩其昌师爷晚年的二十年时间里,跟随韩师爷学习五势落地梅花桩成拳十大手。韩其昌师爷亲自教我们,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 首先,1980年我和安家臣率先把梅花桩的成拳对练推向了全国的武术比赛,每人拿了一块金牌。随后,我们又跟随中国第三次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到日本去了一个多月,我们所学习的梅花桩得到了日本武道界的广泛赞誉。 韩其昌师爷在梅花桩成拳的整个编排过程和顺序方面,动了很多的脑子,花 1 / 4

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

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 作者:中国梅花拳网 | 发表日期:2011-12-20 | 点击:[238] 梅花拳是我国一支古朴而神秘的拳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但具有博大精深的武功拳法,还有其系统玄妙的文功法理。为了研究和发展这门古老拳法,在梅花拳发展中心——河北·平乡·道教协会,设立了《梅花拳学术交流处》。宗旨是对梅花拳文功和武法进行挖掘整理,与世界各地梅花拳师和武术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冀、鲁、豫梅花拳调访、研习和参悟,特别是梅花拳《文场》法理,历来是不传之秘,向大家谈点体会和看法,共同与道友商榷学习。 一、梅花拳《文武功法》概述 梅花拳武功的练习具有完整统一性,把拳、功、招三法合于一体。练功就是练拳、练招;练拳就是练功、练招;练招就是练拳、练功。使拳法、招势、功法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所用,做到招随力发,功随招势,使三者发挥到最大威力,达到出神入化境地。 据山东《梅花拳谱》记载:“梅花拳法有五势拳、八卦拳、梅花通臂拳、七十二拿,七十二滚手,七十二破法;器械类有八方截手刀、十二合大枪、三十六花枪、三十六战枪、三十六奇枪、马上六合枪、陆姜大枪、六合棍、梅花十三剑等。” 河南省《梅花拳谱》记载:“梅花拳有两趟架、两趟半、三趟架、四路半、气功架、八步连环拳、八卦拳等。器械类有梅花刀、六趟刀、六路大刀、单刀、流星锤、单锤、梅花剑、齐眉棍、六路梅花棍、七节鞭、九节鞭、手鞭、六路梢子、梅花双刀、双锤、双枪等。” 河北省《梅花拳谱》所载:“梅花拳有五势拳、八卦拳等。器械类有走线铜锤、梅花大枪、方天戟、春秋大刀、六合梅花刀、南阳叉、月牙棍、月牙大斧、虎尾三节棍、齐眉棍、梅花双戟、虎头双钩等。” 据《梅花拳谱》所载:梅花拳文功方面有“梅花拳文功有《香理妙法》、《道场》、《还粮》、《请架》、《拜皇会》(龙华大会)、《佛家功法》、《道家功法》、《儒家功》等。” 二、梅花拳“五位师父”

中国梅花桩训练大法

中国梅花桩训练大法中国梅花桩训练大法 章节目录 第一章桩步五势及其基本变化 第一节梅花桩拳法中的头、手、足 第二节梅花桩架子中的桩步五势 第三节桩步五势的变化 第二章行步三法的基本练法 第一节梅花桩架子中的行步 第二节摆法的基本练法 第三节撤法的基本练法 第四节扎法的基本练法 第五节梅花桩架子中的行步三法 第三章梅花桩架子的基本拳路

第一节梅花桩武功的基本训练方法 第二节梅花桩架子的练功方法 第三节梅花桩架子的拳路 第四节梅花桩架子的进一步练习 第五节梅花桩架子的两人、四人、八人等多人的相对练习 第四章梅花桩架子中桩步五势的变化 第一节桩步五势变化的练法 第二节桩步五势变化的根据 第三节桩步五势变化的规律 第四节桩步五势的转换为什么要有各种变化 第五章梅花桩架子中行步三法的变化 第一节行步摆法练法的变化 第二节行步撤法练法的变化 第三节行步扎法练法的变化 第四节行步三法的变化在梅花桩武功基本训练中的意义第六章梅花桩架子中两个上斜角行步的变化 第一节由正角上左侧斜角行步的变化 第二节由正角上右侧斜角行步的变化

第三节梅花桩架子中两个上斜角行步的变化在基本功训 练中的意义 第七章梅花桩武功训练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节梅花桩武功训练入门 第二节梅花桩武功随机变化的训练 第三节梅花桩武功对练功者心性、道德的培养 第四节梅花桩武功不同形式的分级训练 21、“涅磐妙心”在拳法中怎么理解? 答、“涅磐妙心”是佛家“以心治心”的追求的最高境界,据说这时候人就能获得大智慧、大神通、就能无不为。如《西游记》中所描述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成佛之人,都已经达到了“涅磐妙心”的境界。练武者如果能把拳法练到心里,他就会明白“佛法即拳法也”。例如,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涅磐妙心”,佛经解释为“一真一切真,法法皆真;一如一切如,法法皆如。”也就是武功达最高层次的一种境界。世上有无数种拳法,各门各派的拳法练法也各不相同。但不管那门那派的拳法,只要练出“真”功夫来,其结果是一样的。这就叫“殊途同归”,因为宇宙的真理就是一个。我在西藏工作时时常来往于四川成都,那时我才30来岁,曾同年近古稀的杨式太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的来历

作者:曹广超来源:菏泽梅花拳官方网站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曹广超/文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梅花拳源名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梅花拳名的来历 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梅花 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梅花傲霜雪 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 煤易梅 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4)纪念意义 据传梅花拳最初是由五位交谊深厚的明代遗民武师集体创编而成,为纪念五位武师取名为梅花拳,梅花花开五个瓣,每瓣分别代表一名武师。 二、梅花拳起源 关于梅花拳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起源于开天辟地之时 据燕子杰先生讲在1993年他于河北广宗县调查梅花拳时遇到十三世王孟庚。王老反复吟着一首诗句: 先有武当后有天,俺比武当还占先。 开天辟地治世界,留下树木共山川。 反复说梅花拳开天辟地已有之。与之相仿的还有一首歌谣:混沌初开天地分,梅花武当共相存。 开天劈地治世界,留下山川和树林。 这两首歌谣充分说明了梅花拳的历史久远。 (2)起源于西周 据梅花拳内部经卷中载:周昭二十五,古佛生蔫,居伯阳后,占仲尼先。昆仑祖师即古佛化名云盘,住昆仑山,他创造了两种拳,一种是梅花,一种是八卦,所以梅花拳在民间有属昆仑派的说法。伯阳即老子太上老君。周昭王(姬瑕)在位时是公元前十世纪末,若算来梅花拳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梅花拳内部经卷上又有:“佛生周朝甲寅岁,普运乾坤八方元”的句子。还有的说起源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由王秋白、齐建文、楚庄明、宋定国、吴龙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 (3)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民间有梅花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着名军事家孙武子创编,故称武子梅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