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中学物理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中学物理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中学物理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中学物理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物理

2008年第1期目录

2008年第2期目录

2008年第3期目录

2008年第4期目录

2008年第5期目录

2008年第6期目录

2008年第1期目录

【专家视点】

31、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陶西平

摘要: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2007年10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上所作的重要报告。该报告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就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职业心态等问题做了深入阐述,报告号召人民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对广大教师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值得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

【整合探索】

2、有关CAI软件的几个问题/胡登涛,赵振红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如今,各类优质课评选似乎都少不了CAI软件的身影,笔者曾多次观摩不同级别的优质课评选,对优质课评选中的“CAI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但由“CAI现象”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却引起了笔者的深深思考……

3、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刘晓

摘要:依托新课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从探究学习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具体设计、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对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进行详细的论述,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教学案例】

4、分子热运动/孙绪娟

摘要:该案例主要通过对于布朗运动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液体中固体颗粒的运动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合理引导的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的情况下,将布朗运动的特点、运动原因以及本质讨论清楚,实现教学目标。

5、教学案例《分子热运动》课件:布朗运动/涂克昌

摘要:动态模拟花粉悬浮于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景;等时、定位、连线、观察布朗运动;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运动情况;布朗运动产生机理;布朗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6、教学案例《分子热运动》课件:气体的扩散/汤本强

摘要:科学、直观、动态模拟气体的扩散情景。

7、压力与压强/孙明奎

摘要:本节课是作者在2005年到北京郊区一所山区学校——房山区霞云岭中学支教时,针对当地学生特点设计的一节课。该案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

【整合实践】

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季茹

摘要: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多媒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质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要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取得实效,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深入实践研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9、迭代、二分法与自定义工具——利用几何画板高级功能解折射光路问题/李俊勇

摘要:本文针对物理课件制作中的一个难点——折射光路问题,介绍了一种数值分析的思想方法,并结合几何画板的高级功能成功地解决了这个制作难题,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几种典型有趣的物理情景,分别进行了折射成像的研究,通过实例说明了数学基础在物理课件制作中的巨大作用。文章最后以一个物理折射课件为案例反思了物理课件制作中的科学性问题和技术的选择问题,希望引起教师的重视。

【高考专栏】

10、2007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甘肃省(理综)一题多解/员贵云

摘要:本文探索利用数学工具,选用不同方法,详解根据题意和物理知识列出的等式,并与高考参考答案解法相比较,来体现常规解法和创新解法,以供学生、教师、教研员参阅。在新课改倡导创新能力的今天,在一题多解过程中,探求高考物理计算题的数学常规解法和创新解法,训练发散思维,值得研究,对利用数学工具,提高解物理计算题的能力有一定指导价值。

11、一道设计新颖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高考题/袁晓鹤

摘要: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第13题实验题是一道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题目,本题设计新颖,不落俗套,利用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系统,进行物理量采集、测量数据记录及处理等,实现了中学物理实验设备与计算机组合使用。引用了数据采集系统和图象分析手段,通过数据和证据进行个人的探究,分析信息,处理证据。在命题意图上,都明显地倾向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符合目前的新课程理念。

12、动画解析2007年广东高考第20题/李一新

摘要:该动画是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解析了广东高考第20题。

【实验创新】

1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演示实验的简易设计/聂应才,邓睿平

摘要:关于“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演示实验设计的相关文章,近来有较多的物理杂志刊出,虽方法各异,各有所长。笔者经过多次尝试,找到了一个简易解决“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动画天地】

14、“游标卡尺构造、原理与使用”仿真实验/陈骏华

摘要:游标卡尺构造、原理与使用全仿真,3种分度,由结构、原理、仿真使用、经典高考四大块组成。精析原理、提供智能读数参考,智能评判读数。具有读数比赛游戏功能。可用于课堂教学,方便适用;也可用于学生课外学习。

15、凹透镜成像光路演示/盛名

摘要:演示凹透镜成像的情况,本课件不能代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凹透镜成像的规律,但是可以作为其补充,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研究分析总结光路变化规律。

16、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赵海龙

摘要:课件通过三种方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作图法:突出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凸透镜的特点等知识的理解。2、公式法:突出几何光学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凸透镜成像公式,利用分析法和函数的观点,研究成像的各种情况,更加突出知识的逻辑性。3、实验法:在上面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事实来说明成像情况,体现出直观性的特点。

17、流体力学课件欣赏系列(一):流线/宋洪晓

摘要:该系列课件包括6个课件组成,分别是流线、流体连续性方程、流速梯度、伯努利方程、泊肃叶公式、斯托克斯黏性公式。基本涵盖了普通物理学程度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各动画互相独立,但是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18、流体力学课件欣赏系列(一):流体连续性方程/宋洪晓

摘要:该系列课件包括6个课件组成,分别是流线、流体连续性方程、流速梯度、伯努利方程、泊肃叶公式、斯托克斯黏性公式。基本涵盖了普通物理学程度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各动画互相独立,但是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多媒体教案】

1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谈《MathCAD》在物理图象教学中的运用/李国振

摘要:本课的设计思想是,让学生思考与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引导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加以课件论证。

20、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胡凤清

附课件: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胡凤清

摘要: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再让学生了解由电磁感应而发明的发电机、电灯是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兴趣和积极性;再让学生分组动手观察变压器的结构、使用变压器。

【习题研究】

21、用几何画板模拟带电微粒在正交电磁场中运动轨迹/江丕武

摘要:带电粒子在正交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典型问题,本文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分析带电微粒在正交电磁场中运动规律,并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计算和作图功能,精确地描绘出不同情况下带电粒子在正交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22、对一道波形分析题答案的剖析及纠正/伍秋平

摘要:分析解答一道关于能量波形题,对于解答相关波形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素材】

23、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江文华

摘要:定性演示物体在不同的地理纬度,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重力与万有引力之间的关系。

24、雷达效果/于桂花/孙轶华

摘要:利用Authorware模拟雷达扫描效果。

25、机械波的产生/谢恩东

摘要:展示机械波的产生过程,有横波(绳波)和纵波(弹簧波)两种。

26、光的折射/刘玉岗

摘要:通过鼠标来控制激光器的移动来反映在不同情况下光的折射的发生,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现象。

【软件应用】

27、Powerpoint课件在《库仑定律》教学中的妙用/韩燕

附课件:库仑定律/韩燕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运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考,往往能使教学内容得到最优化的呈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物理教学的课堂实施手段更加具有效果,笔者结合《库仑定律》一课,对本节部分内容妙用Powerpoint课件实施教学,突现过程和方法,以探索为主线,极力创设思维情景,体现出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技术交流】

28、用Word处理物理图形的技巧/彭俊昌

摘要:本文从实践出发,以实例为线索,用简洁通俗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用word 自带功能画物理图形的方法和技巧,相信对使用word处理物理图形有一定的帮助。

29、用Authorware制作雷达效果/于桂花,孙轶华

摘要:以雷达扫描效果的实现为例,简单的探讨Authorware的高级开发。

【会议报道】

30、优化教学手段发展学习能力——第二届全国中学多媒体教学观摩报道/李长文

摘要:2007年10月18日-19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多媒体教学观摩研讨会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中学校长、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专家八百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有奖评刊】

31、2007年度《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优秀作品评选结果揭晓/彭朝峰

返回顶部

2008年第2期目录

【会议报道】

1、建设课程资源中心走新课程改革之路/编辑部

摘要:教育信息化这个理念一直因为它的宽泛、宏大让校长们难以操作。对于一名校长,如何更好领导学校走新课程改革之路,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学校服务,是他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广大关心教育的有志之士关注的问题。2008年4月7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在清华大学召开的“新课程教学成果观摩与课程资源应用研讨会暨2007年全国中小学新课程多媒体教学案例评优总结颁奖大会”。会上,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推出了“新课程教学支撑平台”,提出了“建立课程资源中心,走新课程改革之路”的新思路和新方案。来自全国各地中学

【课改实践】

2、BBS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课改实践中的思索/曾振兴,周兆正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较全面地阐述了BBS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新课程和新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和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现代化平台。

3、在整合课中合理设置游戏项目/曹郑凯

摘要:本文结合课改理念,提出通过在整合课中合理设置游戏项目来落实课改精神,并论证得出四项切实可行的具体改进,在整合课课件设计、课堂设计方面具有创新和值得推广的思想。

【教学案例】

4、光的干涉/陈阳

摘要:该案例以建构思想为依托,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侧重“体现科学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5、探究水的沸腾/张友红

摘要:本案例教学内容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的八年级用物理实验本教材中第七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使得课堂内容是充实,形式丰富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

【整合探索】

6、例说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常青

摘要:课程改革,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最终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世界潮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几个案例的教学设计、具体实施,来审视、分析我们在整合方面所做的探索。

7、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复习能力/李法勇

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竞争氛围,促使学生慢慢养成课前自主复习的习惯;建立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完成阶段复习网络,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组复习成果,使学生在展示中进行着评价,在评价中进行着对比,对比中不断自我完善;通过创新测试复习与多媒体“抓拍”相结合的方法,在复习中兼顾到每位学生,使他们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在竞争中也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高考专栏】

8、2008全国高考大纲·物理解读/洪安生

摘要:深入把握知识考点,透彻解析备考思路,是冲刺复习的点金石。

9、2007年高考理综(Ⅰ)Ⅱ卷试题(物理)典型错例分析/张英锋,谢学俊

摘要: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Ⅰ)Ⅱ卷试题,在全面考查“五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课程的内在联系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保持了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色,又表现出课程改革的特点。该文逐题分析了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Ⅰ)Ⅱ卷试题(物理),点出每题学生易错典型问题及应对措施,在高考冲剌复习中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10、动画解析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第23题/聂应才

摘要:动画解析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第23题,通过动画展示了甲乙运动员交接棒的过程,同时用位移图示和数据显示说明了运动员间的位移关系、速度关系和时间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意义建构该运动过程物理模型,有利于学生抓住解题的要领。

【实验研究】

11、“Mpemba Effect”的实验研究/李珅,李金华

摘要:本文针对自然界热水较冷水先结冰的异常现象,提出了液体热量传递球形碰撞模型假设,设计完成了热水和冷水的降温实验、精准化实验、逆过程升温实验、酒精替代溶解气体的可行性实验、酒精等效替代溶解气体的降温实验等五轮实验,结果冷水不仅比热水降温慢、而且升温也慢,含酒精比不含酒精的水升温慢,含酒精多的比含酒精少的水降温慢,从而验证了大分子的存在影响水导热变慢的猜想,得出了溶解气体是影响水导热快慢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由实验现象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水在4℃时有一个类似结冰时的“相变”,最后对实验中出现的五个异常现象应用

【动画天地】

12、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吴宇平,简洪涛

摘要:课件补充课本讲解不足,可以形象生动的的在课堂上演示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交互式的设计允许任意改变Ux、Uy电压的波形,并且可以改变其周期和振幅。

13、球的弹性碰撞/阳发成

摘要:该课件可用于研究弹性碰撞的规律,模拟两个小球的碰撞情况,可调节两个小球的运动速度及其质量,并自动计算碰撞后的运动速度。

14、显微镜和望远镜/马文彬

摘要:该课件采用FLASH制作,展示了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

15、流体力学课件欣赏系列(二):流速梯度/宋洪晓

摘要:该系列课件包括6个课件组成,分别是流线、流体连续性方程、流速梯度、伯努利方程、泊肃叶公式、斯托克斯黏性公式。基本涵盖了普通物理学程度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各动画互相独立,但是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16、流体力学课件欣赏系列(二):伯努利方程/宋洪晓

摘要:该系列课件包括6个课件组成,分别是流线、流体连续性方程、流速梯度、伯努利方程、泊肃叶公式、斯托克斯黏性公式。基本涵盖了普通物理学程度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各动画互相独立,但是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

17、《多普勒效应》活动探究式教学中须做好的六个环节/史效金

摘要: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物理现象,它比波动现象复杂。作者认为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须做好六个环节。

18、斜抛运动探究/曹郑凯

课件:斜抛运动/曹郑凯

摘要:本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即通过教师引导以及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从动手实践和虚拟实验中发现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通过“类比分析、动手实验、虚拟实验”等环节进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学习。创设物理情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则只起到引导的作用。设计中运用游戏性质的小测促使学生从游戏中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既符合课改精神又注重课堂质量。

19、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编者按/郑玲

摘要:2007年12月,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了《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这次活动由北京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物理室和北京教育学会教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市19个区县选送的43位优秀教师分别参加十一个课题的说课,展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教学设计水平,展示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本刊征求参加本次活动教师的意见后,将从2008年第二期开始陆续选发表参加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的教师的说课课案、ppt演讲稿及教案等。

20、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王田

摘要:本说课建议采取由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杠杆的知识是理解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课讲授杠杆平衡的相关知识、而后面将要学习的滑轮、轮轴等都是变形的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解决杠杆问题的关键,贯穿全章。

21、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郝臣

摘要:本节说课在“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上,对如何改变流体流速,如何体现流体压强变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突破传统意义的教学难点。

22、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内能/王志彬

摘要:本节说课的设计思路:鉴于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学生已经有机械能和分子运动论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主要采用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和视频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内能。

【习题研究】

23、探究等量同(异)种电荷连线及其中垂线上电场的分布规律/陈建

摘要:等量同种电荷和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形状、电场强度分布的特点,是电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两点电荷的连线及其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的特点在习题中经常要用到,运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规律。

24、对一道习题的质疑和对楞次定律的正确理解与巧用/许兴惠

摘要:本文通过质疑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知识选择题的答案,分析其错误原因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出怎样对楞次定律的正确理解与巧用。

【教学素材】

25、日光灯工作原理/张猛

摘要:该素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日光灯的工作原理——通过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线圈的自感等。

26、横波纵波演示器/弭宝国

摘要:本素材模拟横波、纵波传播的物理情景。

27、抛体运动的演示/高晓玲

摘要:本素材配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抛体运动而设计。可以观察轨迹、位移图象、速度图象以及有关数据。既可以作为课堂演示用,也可以作为探究练习用。

28、电路示教板1.0/季希彦,杨永祝,卞龙宝

摘要:本素材可应用于初、高中电路教学,操作方便,效果直观。

29、仿真弹簧测力计/占正奎,刘元艳

摘要:本素材简单模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可用于弹力教学。

【软件应用】

30、用EXCEL制作考试成绩统计模板/李文金

摘要:用EXCEL制作了成绩统计模板。以制作八年级成绩统计模板为例将制作过程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技术交流】

31、用Flash制作仿真弹簧测力计/占正奎,刘元艳

摘要:本文以Flash8中文版为制作工具,介绍了初中物理仿真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对ActionScript脚本命令来控制关联对象的运动作了重点介绍。

32、Hypersnap-DX——一款能让文章增色的软件/董华,胡小蒙

摘要:HyperSnap-DX是一款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下的抓屏软件,利用它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将屏幕上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活动客户区域、活动窗口、客户区域、桌面等抓取下来,供我们使用。如果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时利用该软件功能,可使文章图文并茂,为文章增加亮色。

33、图标幻灯片的制作技巧/刘锋

摘要:将表格中的数据制作成图表放在Powerpoint演示,可增加文稿的直观性,这是制作演示文稿最为常用的基本方法和表现方式。本文以具体实例制作为例,说明了Powerpoint 演示文档制作图表的具体制作过程。

返回顶部

2008年第3期目录

【卷首语】

1、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稳步前行/编辑部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探索课程改革的一种形式,是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信息技术全面走进基础教育领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面对机遇与挑战,教师要深知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只有稳步前行探索多媒体教学,才能紧紧跟上课改精神,渐近课改目标。

【特别关注】

2、关于地震/编辑部

摘要:详细介绍关于地震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地震时如何自救等,对地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谨以此文纪念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3、里氏震级的计算方法/研究院

摘要:从数学角度详细介绍地震的震级是如何测定的。

【教学案例】

4、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寿延

摘要:本案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时主体突出如何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将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利用传感器取代计时打点器,解决数据采集及处理时带来较大的误差及耗时较长的问题。传感器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结合,实现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数字化处理及数据分析的一体化操作。在处理数据时有图象函数拟和功能,可以通过函数表达式,轻而一举的得到实验想要的数据,省略了烦琐的手工计算过程,只要输入数据,选择物理量间所对应的函数关系,点击鼠标就可得到相应的图象。较好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传感器直接采集并处理数据,再由学生根据实验图象探究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的基本教学思路。

5、信息的传递/邬燕苹

摘要:该案例的教学内容是“信息的传递”,对此部分的内容,大纲要求及知识方面要求较低,然而本章内容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网络是信息传递很重要的方式,借助网络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制作网页、自主学习物理知识,体会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的方法。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知道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在日常生活中是有用的,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目的。整个教学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整合探索】

6、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寿延

摘要:现阶段所倡导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不再是追求场面上的热烈与浮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要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有效武器,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的放矢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开拓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真正有利学生知识能力双丰收。通过自身的学习,笔者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研究有了正确的认识,清晰的概念。

【高考专栏】

7、“振动和波”的考查角度刍议/毛永辉

摘要:笔者研究近几年特别是2007年有关“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高考试题后发现,这些试题既有常规考法: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加速度、波长、波速等);也有创新考查方式: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和简谐振动的能量转化处命题。本文主要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新颖考查方式,供大家参考。

8、再谈2007年全国理综I中“示波器”考题中的问题/雷广粮

摘要:2007年全国I第22题关于示波器的实验题第(1)问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激烈争论,焦点在于关于示波器的扫描旋钮的参数的解释问题,面临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实验室,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实验对此问题作出更明确的解答,同时对与示波器有关的另一个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注意,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犯这个认识上的错误。

【实验探究】

9、弹簧振子振动周期的研究/姜莉杰

摘要:本文依据科学探究的模式,研究了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弹簧劲度系数和振子质量的关系,采用“计算物理实验数据处理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多次函数猜想和拟合研究,最终发现规律。

10、用计算机处理中学物理实验数据/于春泉

摘要:本文阐述了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计算速度和运用图形技术,对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物理实验能力具有更大意义。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可以优化实验数据处理过程,还可扩展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途径,更有利于发现或验证实验数据所反映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软件,编制思路力求突出教学目的、反映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力求功能实用、界面简洁、操作方便。

11、中学物理实验设计思想/魏启清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很有必要探讨中学物理实验设计思想,本文首先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对实验设计思想阐述了物理教学的作用、地位和现存物理实验教学思想的不足,最后具体对不同类型实验设计思想进行探讨。

【动画天地】

12、光的干涉/杨睦毅

摘要:本课件采用Flash制作而成,首先从机械波相关知识入手,介绍了波的叠加及干涉,接着讲解了光的两种干涉: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最后介绍光的干涉的应用。

13、眼睛和眼镜/占正奎

摘要:本课件是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教学而制作的。课件分眼球的结构、成像的原理、近视及矫正、远视及矫正、虚拟配镜室、预防近视眼等部分,各部分都设置了交互式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随时按“帮助”按钮,课件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内容。

14、机械秒表的构造与使用/陈骏华

摘要:机械秒表的使用全仿真,提供智能读数参考,智能评判读数。具有读数比赛游戏功能。可用于课堂教学,方便适用;也可用于学生课外学习。

15、流体力学课件欣赏系列(三):斯托克斯黏性公式/宋洪晓

摘要:该系列课件包括6个课件组成,分别是流线、流体连续性方程、流速梯度、伯努利方程、泊肃叶公式、斯托克斯黏性公式。基本涵盖了普通物理学程度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各动画互相独立,但是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16、流体力学课件欣赏系列(三):泊肃叶公式/宋洪晓

摘要:该系列课件包括6个课件组成,分别是流线、流体连续性方程、流速梯度、伯努利方程、泊肃叶公式、斯托克斯黏性公式。基本涵盖了普通物理学程度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各动画互相独立,但是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

17、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张海生

摘要:本节说课首先分析了说课内容的编排意图、地位和作用,接着强调“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普遍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物理问题作了方法上的准备。在教学中用多步设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电路,使学生体会设计电路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根据所给要求设计探究电路的能力,为今后探究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焦耳定律等内容铺平道路。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者在获取“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的过程中,经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

18、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迟鸿贞

摘要:本节说课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演示不同规格灯泡串联的电路,引发不同的猜想,提出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课题,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交流探究结果,总

19、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贾素珍

摘要:本节说课设计首先进行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形成鲜明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且演示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为实验研究中引入光屏作伏笔。接着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论证,将实验信息形象化,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充分合作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归纳的研究方法。其间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从透镜成像中,物距的量变会引起像的质变,渗透量变、质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0、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冯丽,沈玉新

摘要:本教学设计从刘翔奥运会雅典夺冠的视频入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控制视频的播放,分析运动员奔跑情况,从而引出了速度的概念。视频直观形象,对学生认识速度概述有事半功倍之效,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介绍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加深学生对运动的认识与理解。

【习题研究】

21、“圆规”解决磁场中粒子的局部圆周运动/尤能斌

摘要:在历年高考中粒子在单一磁场中的偏转问题以轨迹考查为主,如考查带电粒子在单一磁场中的速度极值和轨迹旋转问题,有时多个半圆或1\4圆的组合,能很好的考查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空间的想象力。本文通过对一组精心组织的相关例题的分析,通过利用“圆规”分析探讨和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局部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2、电势法应用专题/李红霞等

摘要:本文从电势法简化电路、用电势思想解部分电路问题、稳恒电路中的某点电势问题、用电势思想解决电容问题四个方面来讲解电势思想的应用。利用电势法解决《恒定电流》的几类题目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素材】

23、便携式放音机/李仲旭

摘要:该素材取材于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物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个STS问题:便携式放音机在放音乐时,应保持磁带边缘的线速度不变还是磁带盘的角速度不变?为什么?通过该素材的演示答案一目了然。应保持磁带边缘的线速度不变,目的是使磁带以一定的速度运动,而磁带在供带轮(磁带盘)和收带轮(磁带盘)的匝数在变化,使(磁带盘)的角速度在不断变化。

24、机械波的形成示意图/於朝斌

摘要:本素材通过弹簧振子的运动,动态地体现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交互性较强。

2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规律/魏清卓

摘要:本素材演示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可观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相关物理量:磁场方向、粒子运动方向、磁场强弱、粒子带电量大小、粒子运动速度、洛仑兹力方向与大小等。

26、动画模拟:嫦娥奔月/编辑部

摘要:该素材模拟展示了“嫦娥一号”卫星奔月的整个过程,可用于有关万有引力知识教学。

【技术交流】

27、浅谈Flash编程在运动学课件中的应用/宋洪晓,王一鸣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使用Flash ActionScript编程制作运动学课件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方法。

28、谈谈Flash编程在互动课件中的应用与技巧/马宏,向明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Flash ActionScript编程制作交互课件中的用户拖拽问题,以及如何在Flash编程中培养良好的编程方法,并且用一个最典型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29、如何利用Camtasia Studio 4剪辑视频/钟伟强,王卫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越来越广泛,将会有更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素材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收集整理加工过程中要对所需素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把视频素材剪辑成为课堂所需,而把不必要的部分删除,使素材达到教学效果,Camtasia Studio 4就是这样一款视频编辑软件。本文简单介绍了Camtasia Studio 4剪辑视频的基本用法。

30、用FlashMX制作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规律交互课件/魏清卓

摘要:本文以编制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的研究性动画为例,介绍Flash交互性课件的制作。

返回顶部

2008年第4期目录

【卷首语】

1、谈当前教师的自我更新与持续发展/王树声

摘要:在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面前,质量问题并不与规模的扩大、硬件的更新成正相关。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则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的提高。

【新课标与资源库建设漫谈】

2、基于动态模拟的中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戴晓东

摘要:数字动态模拟技术,使我们可以通过人机控制界面观察和研究模型的运动规律,这种基于科学建模的交互动画技术可以在中学探究式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在分析动态模拟技术的教学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动态模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整合案例】

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周祎

摘要:本节课选自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拓展型课程第二册(试验本)第十二讲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电动势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整节课紧紧围绕探究的过程展开,着重于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思想方法。为了探究的需要,在设计时,对教学内容的安

排稍做了些调整。按照历史上当年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利用数学描述物理,再利用数学得出物理规律。

4、课件:利用电势升降图理解闭合电路的电势升降/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摘要:采用对比的方式,利用动画模拟闭合电路的电势升降.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吕明锁

摘要: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重起因、重过程、重方法,与实例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采用了与实物直观相一致的模象直观,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使其与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6、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摘要:通过动画模拟小轿车和摩托车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整合实践】

7、如何利用EXCEL建立学生成绩图表/朱国强

摘要:应用VBA的ChartObject 对象编程,从表格中提取数据进行EXCEL嵌入式图表绘制。利用工作表BeforeDoubleClick事件,响应用户双击事件,创建该行数据的实时图表。利用EXCEL建立学生成绩图表可适时地显示学生成绩进退,有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计划奠定了基础。

【高考专栏】

8、高三物理试卷评讲的方法与技巧/彭俊昌

摘要: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试卷的评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成功的试卷评讲,能够巩固和内化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维和技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能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笔者从事高三物理教学十余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试卷的评讲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从十个方面对试卷评讲的方法和技巧作了较为祥尽的总结,现写出来与同行共勉,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借鉴和帮助。

9、2008年全国高考II物理试题选择题详解/王履斌

摘要:2008年的全国高考II物理八道选择题所考查内容包含了考纲十七章中的九章内容,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基本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查,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这些选择题如何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如何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思路。

10、动画解析2008年全国理综卷I第25题/李一新

摘要:由几何画板制作,形象直观展现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I)第25题的物理情景。

【实验探究】

11、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梁项能

摘要: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采用控制变量法,在保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体积,探究其压强与体积变化的关系。实验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实验系统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可直接获得对应的数据并能直接在电脑中得到其p-V图象和p-1\V图象,从而简便、精确地得出温度不变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的规律——玻意耳定律。

12、日光灯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郑新光

摘要:本文针对电感式日光灯,例举日光灯中的各元件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13、用计算机处理中学物理实验数据/于春泉

摘要:本文上期已经发表,但作者升级《中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程序,为了让读者能得到最新程序,与作者协商后,把文章作适当修改后,再次发布。

【动画天地】

14、游标卡尺/阳发成

摘要:交互性较强,通过对此课件的使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读数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5、示波管的结构与图象的产生/刘香旗

摘要:FLASH动画演示示波管的结构与图象的产生。

16、滑动变阻器/马文彬

摘要:本素材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滑动变阻器的辅助教学。

17、惯性现象/孙少辉

摘要:本课件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相关章节制作的。尽管是用PowerPoint XP制作的,但动画效果几乎可以和Flash MX制作的课件媲美!

【多媒体教案】

18、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电功率/田鹏

摘要:本课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这个新概念时遇上的困难,从分组实验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电功率。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既用到了所学过的控制变量等研究

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又直接感受到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新概念的难度,并且注重了过程的体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渗透了控制变量、转换、比较、类比等科学研究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19、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熔化和凝固/李丽娟

摘要:本节课先用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既复习了旧知识,也引起学生对冰熔化时温度的关注。教学中通过丰富、漂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物质的不同物态,再由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对比实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接着师生共同实验,整理、归纳,得出晶体熔化温度变化的规律、熔化的条件、熔化和凝固图像。

20、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二力平衡/王烨

摘要:本节课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出发,结合老师提供的情境,在观察、分析生活中熟悉的平衡现象的基础上,经历猜想、设计实验、合作进行实验、交流实验结论等完整的探究过程,最终完善平衡的概念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应用探究的结论去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21、受迫振动共振/张敬丽

摘要:本教学设计从功能关系、动力学、运动学等多角度来研究受迫振动及其特例——共振现象。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使学生理解物体在做受迫振动时其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的关系,以及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接近时振动的特点。

22、电场线/聂应才

摘要:本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实物演示、实物影视、彩色图片和电脑动画等情景不断帮助学生来意义建构电场线,分析出电场线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上难以多变角度表现电场线的情景。

【教学素材】

2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江文华

摘要:可输入速度与加速度初始值观察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并由运动图象表现出来。

24、仿真水表/刘慧玲,李法勇

摘要:素材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课后作业第3题,由FLASH8.0制作,可练习读数。

25、平行板电容器/田家玉

摘要:素材由几何画板制作,演示了电容器电容与极板正对面积,极板距离以及有无介质

对电容的影响;利用显示电场线可以快速的判定两极板间电场强度与电荷面密度成正比而和极板距离无关。

26、平面镜成像/隽桂才

摘要:素材由国外教学软件编译而成,对国内教学软件制作有一定启示作用。

27、望远镜/隽桂才

摘要:素材由国外教学软件编译而成,对国内教学软件制作有一定启示作用。

【习题研究】

28、看速度选择器的“七十二变”/韩燕

摘要:速度选择器在现代物理学实验中是一种重要的仪器,将速度选择器的工作原理稍作改进,就可以变成许多其他的重要仪器。尽管它们的功能各异,但本质上的一些原理是相似的,都是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间的运动问题,从中可以提炼出一般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29、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突破习题难点/范先稳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生活中的物理】

30、高压锅/吴才兵

摘要:本文以模拟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为例,简单介绍《仿真物理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

【技术交流】

31、用PowerPointXP轻松制作惯性小车/孙少辉

摘要:微软公司出品的PowerPointXP不仅易学易用,而且拥有非常强大的自定义动画功能,用PowerPointXP制作的某些演示动画足以与Flash动画相媲美。本文以初中物理课件《惯性小车》的制作为例,对PowerPointXP演示动画的制作给予介绍。

32、视频的搜集、编辑、保存全攻略/杨世嘉

摘要:视频能把真实的场景一一再现出来,采用恰当的视频文件可为课堂增色、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教师要学会对视频文件的搜集、编辑和保存,并形成自己的视频资源库。

33、PowerPoint的下拉菜单图解教程/李家有

摘要:利用ppt(2002或2003版本)的触发器,可以实现下拉菜单的效果。本文以具体实例讲解了具体操作步骤。

【信息台】

34、足不出户听遍课改优质课身临其境感受教学新手段——欢迎订阅《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35、《问答与导学》——“问题探究式”名师同步辅导

36、中小学新课程多媒体教学案例集

37、“动画课堂”学科多媒体教学工具包

返回顶部

2008年第5期目录

【卷首语】

1、从奥运会开幕式想到的/王树声

摘要:一代名师从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受到的启示:要了解文化对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要加强人文教育,加强文化素质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案例】

2、宇宙航行/方升钱

摘要:案例主要内容:在学习了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介绍万有引力的实践成就,引导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3、附课件:宇宙速度/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摘要:动画模拟了牛顿的抛体运动图,对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进行解释并模拟卫星运动情景。

4、附课件:不同轨道的地球卫星/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摘要:动画模拟了四颗卫星绕地球运动情景。

5、附课件:汽车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摘要:随着汽车速度不断变化,汽车的受力情况也随着发生变化,当汽车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将变为零。

6、附课件:同步卫星和全球通信/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 第一讲《声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速的传播规律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 3、明确噪声的危害与防止 4、知道声音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二)理解掌握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三)如何解释乐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初中物理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初三物理总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一、物理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把教材视为“圣经”,照本宣科炒剩饭 复习时当然要以教材为主,抓住知识点,可不少教师照本宣科,把教材的内容又讲了一遍,课后题又让学生做了一遍;结果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知识回忆课,课堂上只是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再回忆一遍,将复习变成了旧知识的重教。 2.只注意罗列知识,不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温故知新、提高能力”。“温故”是复习课的首要任务,但温故绝不是将所学内容重讲一遍,有的教师只注意罗列知识,却不知道“温故”的目的是为了“知新”,即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3.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陷入题海,大量解题,所选例题指向不明,要达到的目的不清 4.做试卷,逐题讲试题,教师包讲到底,学生不爱听 每一部份复习结束后,进行一下阶段测试是必要的,但有的教师待学生做完试卷后,逐题讲解,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一题不落,结果是“教师累够呛,学生急够呛”浪费了学习时间,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其实教师应该就试卷中的重要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其他基础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 二、整改措施 1.明确考点抓基础 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教学一样,首先应领会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考试考点、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这里必须防止两个极端: 一是防止抛开教科书,搞“题海战术”; 二是防止把教科书看成“圣经”,照本宣读炒剩饭。 重视基础,关键是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复习阶段注意基础是重要的一环,分析历年来我区中考试题,我们会发现:基础知识所占分量最大,易、中、难题的分值比例大约是6:3:1,但学生往往在这方面往往失分多。所以强化“双基”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图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明确各种文体的预习要求,也可以采用学案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预习要求或学案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根据学情,教师安排学生分层次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其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两部分,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探索 ①根据学情,允许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对,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对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3.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以及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4.把握重点,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写作教学课 一、课前准备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资料教案资料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 习资料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优点: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缺点: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易保持。 2、讨论法 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缺点:费时,对教师驾驭能力要求较高。 3、谈话法 优点: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缺点:课堂易被学习好思维敏捷者占据,而差生易被忽视。 4、实验法: 优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 缺点:对视器材的依赖性比较高。 5、阅读法 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缺点:只适用于难度较小的内容。

6、科学探究法 优点:选题广、可操作性强、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课内课外联系紧密 缺点:难以兼顾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支持条件,挑战性大,驾驭很困难 7、练习法 优点: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巩固知识 缺点:比较费时 二、提问技能 作用:a 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b 引起学生的注意。 c 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 d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原则:先题后人明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适度原则多方式原则 三、如何进行说课 说课的基本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实验说教学效果 说课与上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两者都围绕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都能反映教师的语言、教态、 板书等教学基本功。

不同点: 目的不同:说课反映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 上课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象不同:说课对象是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 内容不同:说课是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和学生、选择教法等 上课是教学内容的实施 评价不同:说课是以教师的教学素质为评价标准 上课是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 侧重点不同:说课侧重环节,上课侧重细节 时间不同:说课是10-15分钟,上课是40-45分钟 四、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 3、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演示实验的作用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组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 3、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 4、提供示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六、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很多教学方法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在初中物理教 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带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使之前抽象化的物 理知识更容易理解。学生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堂知识相结合的应用策略,解 决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问题,使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整个教学环节都到了 优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3-005-01 引言: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 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育,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引用这 些新型的教育设备。现在,多媒体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我国教育的课堂当中, 这项设备的应用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好处 (一)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 除了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也要注重为学生拓展一定的知识面,而多媒体则可 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它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的容量,在较短 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 (二)能够立体展示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理解 在物理知识的教育当中,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去实践,来以此感 悟到这门课程想要传递的物理理念,就现阶段我国的物理课本知识内容来说,大 多数的物理知识都比较抽象,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比较低,掌握能力也比较差。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物理知识进行教育,利用 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对物理 知识当中的公式也可以更好的理解,让学生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运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其实验器具过于复杂,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观看平面效果图,往往一知半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 看到抽水机的动态工作过程和每一个分解步骤。当活塞提起时,圆桶内形成一个 低压区,下边大气压强将阀们冲开,使整个圆桶内形成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 把水压入桶内。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 (一)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前提是教师具有一定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多媒体的使用很多都是程序上的操作,尤其是一些课件、幻灯片的制作,或是动 画的剪接,都需要教师熟练的应用能力,才能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内容编排设计, 因此要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保证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自身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要适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从 而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而忽视自身 的教学行为。教师要维护好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若教学活动只变为为 学生展示课件、展示动画,那么优势则会转为劣势。教师利用多媒体要有“度”, 要符合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要重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联系,

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两个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两个案例 案例1:追寻嫦娥一号的踪迹 【设计意图】 本案例是“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主题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的一次学习活动,体现了物理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可供有条件的学校教学参考。活动日的是引导学生在初步形成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牛顿力学的运动规律与现代科技前沿联系起来,通过观看视频、模拟操作、讨论交流、推埋论证等过程,从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角度探索嫦娥一号的发射和运行规律,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建立航天器发射和运行的模型。学习全部内容需要2~3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结合課堂与课外网络学习完成。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突破准点,侧重发展学牛的建模能力、推理能力、探究和交流能力,将评价和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布置预习作业。 观看“嫦娥奅月”视频:几千年米,“嫦娥年月”的古老神话在百姓间广为流传,奔向遥远的月,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早在明朝就有一个名叫万户的人,自制火箭尝试“飞天”。尽管他失败了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却成为人类挑战太空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万户山”。 思考:人类是如何实现天梦想的? 【引入】(可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观看“婩娥弃月”后的惑受及思考,提出相关疑问。 学生活动2——观看视频:看嫦娥一号发射新闻报道视,同时在作业纸上记录数据,并在组内交流,提出需要深入研宄的问题。 学生通过上述活动,初步形成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过程的整体图景,并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核心问题:嫦娥一号是如何发射升空的?是如何运行的?又是如何变轨的? 【探究过程】 问题1 嫦娥一号是如何发射升空的 思考:将物体从高塔上水平抛出,物体最终落到地面上。当增大抛射速度时,物体运动的距离更远;速度越大,距离越远。如果这个速度非常大,会是什么情况呢? 活动1——模拟操作 用仿真实验室体验,选不同的抛出速度:v=20 m/s、v=20km/s、v=7.9km/s≤v≤11.2kms、v ≥11.2km/s,观察物体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与思考结果进行比较。(以上活动可在课前利用网终完成,小组讨论也可通过网上交流实现。) 活动2——小组讨论 为什么物体能绕地球旋转起来呢?这个速度为什么必须是7.9kms?请从理论上推导,并跟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摘要:新形势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走教学和科研并行的路子。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应是教学的骨干,科研的能手。只有如此,语文教学的“随意”境界才会洞开,才能产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随意性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种基础的交际工具,主要有听说读写四大领域,所谓的语文能力就是用语言文字进行的理解和表达的双向交流能力。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的提高。在课改拉开帷幕几年之后的今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依然如故,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一、“随意”及其表现 随意,即凭自己的意愿来教,来做,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境界。过去,我们认识评价教学工作一贯只注重了教学的常规性特点。领导检查备课,要看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否齐全,听教师讲课,要看是否紧扣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只看重了教材各方面的知识点(字词、结构、主题、特点等),面面俱到;在练习、考试中,只注重了题目的标准答案。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太强调了

条条框框,而忽略了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和能力以及最能考查学生智力水平的“随意性”问题。这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理解,是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独特教学规律的。 其实,认真分析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不难看出,他们在注意教学常规要求的同时,都有很多“随意性”的闪光处。每个语文教师的阅历、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认识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教学过程多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1.首先,教学语言的“随意性”。有的教师沉着老练,四平八稳;有的教师富于激情,豪爽正直;有的教师处事圆满,兼及各个方面。他们选择的教学语言,当然也就风格边异。上海的于漪老师阅历丰富,知识面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有力度;原泰安一中宋遂良老师,教学语言极富感染力,听他讲《出师表》,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流泪;魏书生老师上课紧扣教材,语言简洁明快,极为凝炼。 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所运用的教学语言随意而为,各有机智,令人赞叹不已。 2.处理教材的“随意性”。因为每个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不同,面对的学生情况不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同,在处理教材时,也就各有侧重。同样讲朱自清的《春》,有的老师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分析,有的老师侧重于艺术特点的探讨,有的老师注重通过字词的分析带动课文的讲析,各自都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每个教师尽可根据自己

最新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上好一节复习课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复习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炒剩饭,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课堂沉闷,一堂课下来教师气喘吁吁,学生呆若木鸡,该讲的觉得都讲了,但学生掌握效果较差。旧的复习模式确实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基于这种情形,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复习课堂充满活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将显得尤其重要,因它既无现成的教材,也无固定的模式,因此与新课相比更显难教。 怎样上好复习课?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应该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应把时间还给学生,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双基”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如何才能使一堂物理复习课更好地融入新课改精神,实现“双基”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巩固基础”为“自我表现” 新课标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

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想方设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全新的模式,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灵活应用”的复习目的。 二、通过自身梳理知识、总结规律,写心得体会,变“讲授复习”为“主动求知”。 物理学有其自身较强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复习之前,学生平时按课时学到的分散的零碎的物理知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独立,也可分组)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如在上复习课时,许多学生以枝状式、列表式、主线式等整理出了本章的知识结构,而有的学生却另辟蹊径用图画式。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整理,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特别深刻。最后,在老师指导下,要求学生写出复习心得体会。以往在上完一节复习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归纳几点,学生就在本子上记几点,一到下课,书本一合,这节课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一堂课下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自己的体会才是最重要的,针对自己的体会,及时归纳,其效果远远胜过老师的包办代替。

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渠县李渡乡第一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方法已 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多媒体快捷、方便、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了 重要重要。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到既陌生又好奇,激发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就可以使枯燥、抽象、呆板的物理教学变得生 动有趣。 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观看到事实情景再现,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再次有重点地观察事实的 发展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上初二物理的 序论课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将神舟六号发射、月球及火星探测的三维动画,变化多端 的大自然,绚丽的激光、原子弹爆炸产生蘑菇云等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告诉学生,古代 的“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幻想随着科学的发展,已变成了现实,短短 几十分钟,使学生如置身于变化无穷的美丽的大千世界中,生动而又自然地了解什么是物理 学以及它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并同时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在上初三《运动的描述》一节时,教师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段录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 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 地一把把它抓了过来”画外音:“飞行员抓到的是什么呢?原来是一颗德国子弹”。学生感觉非常诧异,在学生惊奇之余,教师提出:“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让学生 眼观其形、耳闻其声,各种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非常成功地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再用电影《闪闪红星》里竹排在江中漂流的优美情景,活跃课 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就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目的——理解 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对于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来说,那就是刀耕火种的时代;传统教学模式 费时、费力,学生感觉知识抽象难懂,学习时枯燥乏味,对学习物理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传 统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小,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的时间少;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好 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上复习课时,由于需要把所学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往往 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学生听得多,实际动手得少。为赶时间,老师讲得口干舌操,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低。针对以 上问题就可以发挥多媒休技术的优势,把大量的文字描述、资料、图片、试题等制作ppt, 通过ppt的利用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容量。 在上初三《力的测量》一节时,为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播放录像“足 球运动员开角球,把球踢到球门前,队友冲上前去,用头将球顶向球门,被守门员鱼跃接住。”这一过程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客观地分析在踢球、顶球和接球时,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得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生动形象的事例吸引 了他们的目光,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口头表述时间,留出了 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 在讲“重力”内容时,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通过演示苹果从树上落下,河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人从地面上跳起来又落回地面等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抓准时机,根据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初中物理压强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09) 课题: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_____、________ (三)、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 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F F F F F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 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 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五)、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例1:三个质量均为2千克的物体,如图放置,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们对接 触面的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实物投影,请同学们作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例2、海淀区图1中,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列是()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代表着教育变革的方向。物理教学的发展逐渐与多媒体技术联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由于物理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多媒体条件下的物理教学具有广泛性、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新模式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物理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物理思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物理课堂传递着物理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物理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与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物理的教学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例如:学生熟练地记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热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释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生活现象。学生把物理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用word、PPT 等手段制作了简单的物理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知识框架和抄例题、习题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抄的知识点更多了,这是一种“包袱”式的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毫无讨论交流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2、教师的教案、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示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面对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师的“真迹”,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

《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

第一套《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A卷) 一、填空题 共设20空,每空1分,缺或答错者每空扣1分。 1、(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 (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4)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 2、(1)讲授法(2)实验法 (3)自学法(4)讨论法 3、(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 (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1)平时复习(2)阶段复习 5、(1)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 (2)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3)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 (4)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6、(1)备学生(2)备教法(3)备教材 二、选择题 本题共设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选项为任选,选错或未选的每题扣2分。 1、A、 2、C 3、C、D 4、A 三、简答题 本题共设6个小题,答题应简明、条理清晰、要点准确,否则将按各要点分值酌情减分。 1、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1)该门课程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1.5分)。(2)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分)。(3)主要研究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一般过程(1分);(4)如何立足于知识传授、着眼于能力的培

养(1分);(5)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3分)。 2、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分);再通过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情绪(3分);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2分)。 3、本题共6分,各要点的分值如下: 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3分)。其分为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方程法则、定则;其它,如力的平衡条件,串并联电路规律;荼的熔解和凝固规律(3分)。 4、本题共6分,每个要点分值如下: (1)组织教学(1分)(2)复习旧知识(1分)(3)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1分);(4)学生练习(1分);5、小结(1分);(6)布置作业(1分)。 5、本题满分为7分,每个要点的分值如下: 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和学是教学工作中一对主要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3分)。为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情况(2分)。 其含义是指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掌握他们的各种情况,懂得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活动(2分)。 6、本题满分为7分。其分值如下: 第一册:力学九章;第二册共十一章:热学两章,电磁学六章,光学两章近代物理一章。(4分) 共安排包括188个知识点;96个演示实验;15个学生实验;节后习题81个,章后习题143个,阅读材料33个(3分)。 四、论述题 本题共设2个小题,满分为30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其要点的分值如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能有意识地渗透二期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还将拓展设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举一反三;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些课堂,虽然授课教师也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试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改革,但还留有一定的遗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一、多媒体的运用:幻灯片上的内容等同于板书?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眼耳并用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聪明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介绍,颇有新鲜感、成就感。教《变色龙》时,如果将描写奥楚蔑洛夫的神态的文字变为一张张图

片,将描写他的一系列动作的文字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学生就能在图片和动画的观察中更深刻地理解“变色龙”多变的性格。《活板》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活板的制作过程进行了一步步详尽的解释、说明。但学生没有见过,因此对课文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该课的多媒体影音资料。课文中原本生涩的科学术语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讲解《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通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亲身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想当时上课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多媒体,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这才是课程改革。有些人上语文课,往往把有关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等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放映到屏幕上,一般说来,这些资料文字比较多,密密麻麻,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因此,还不如老师讲,学生听,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并且学生还能边听边作笔记。只有那些有关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的图

(精选)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物理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中学物理教学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识。 物理学是观察、实验与理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基础自然科学,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 物理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科学探究的作用,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1、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本身及其与其它学科和经济、社 会的关系。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深化认识和探究科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创新思维的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运动规律 必修二: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 3-1:电路、电场和磁场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 1、知识范围广 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步加强 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4、与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科学探究相比,高中物理对物理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具有更高一 层的要求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参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会确定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重点) 3.理解什么是合运动、分运动. 4.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难点) 5.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重点) [先填空] 1.曲线运动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建立坐标系 研究在同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时,应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 3.描述 对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应尽量用坐标轴方向的分矢量来表示. [再思考] 图5-1-1中做飞行表演的飞机正在螺旋上升,为了描述飞机的位移,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吗?如果不可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坐标系? 图5-1-1 【提示】飞机不是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无法描述它的位移.描述飞机的位移需建立三维坐标系. [后判断] 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2.研究风筝的运动时,可以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 3.当物体运动到某点时,位移的分矢量可用该点的坐标来表示.(√) [先填空] 1.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运动性质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即速度时刻发生变化,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描述 用速度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分矢量表示,这两个分矢量叫做分速度. [再思考] 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的火星沿什么方向飞出?转动雨伞时,雨伞上的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由以上两种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火星将沿砂轮与刀具接触处的切线方向飞出,雨滴将沿伞边上各点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由这两种现象可以看出,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时的速度方向应沿该点所在轨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变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的切线方向,因此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速度的大小可以变化也可以不变. [后判断] 1.喷泉中斜射出的水流,其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可以不变.(×) 3.分速度是标量.(×) [先填空]1.蜡块的位置(如图5-1-2所示) 图5-1-2 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的速度设为v y ,玻璃管向右移动的速度设为v x .从蜡块开始运动的时刻计时,于是在时刻t ,蜡块的位置P 可以用它的x 、y 两个坐标表示,x =v x t ,y =v y t . 2.蜡块的速度 大小v = v 2 x +v 2 y ,速度的方向满足tan θ=v y v x . 3.蜡块的运动轨迹:y =v y v x x 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再思考] 在蜡块运动的描述中,如果只让玻璃管向右移动的速度变大,蜡块的速度如何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