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解读

2016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解读

2016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解读
2016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解读

2016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解读、评分细则、命题质疑及考场范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一、材料的基本解读:

题目延续广州一模的作文类型,呈现材料,并对作文作出具体的写作任务指令,属任务驱动型作文。它由材料主体与作文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一)材料主体

1、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这是学生梁某大学期间的求学经历。说明他求学勤奋努力,追求卓越,并且,他取得的学历是与法律、金融、新闻传播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取得这三者任何一个学历,都可以成为将来毕业后获得理想物质生活,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基于此可知,学生梁某的人生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并不是指找不到好工作,而是“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或者说他的困惑是不知学与用的关系,人生缺乏明晰的职业方向。

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进行探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原因:

(1)只知努力学习,对进入社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从而产生迷茫;

(2)人生因拥有太多可能,有太多选择,爱好太多,不知如何取舍;

(3)对自己适合做什么并不清楚,从而迷失了自我;

(4)好高骛远,现实太近,理想太远,不知如何抉择;

(5)所爱非所学,所学非所爱;

2、甲乙丙三位嘉宾给的是“人生提示”:

(1)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本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甲的这句话是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说的,人读书的目的不应只是想着为自己,而应多为社会着想,这里的核心是“读书的价值”,读书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也就是材料中甲所说的“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第二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对第一句话的进一步延伸,这是高晓松所作的歌曲《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里的一句话,讲的是近与远的关系,人不应只

看眼前,而应志在远方,胸怀理想,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生活。材料里的“近”是指“苟且”的生活状态,只顾自己,只图眼前,“远”是指胸怀远大抱负,“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选择职业当把目光放长远点,应志存高远,问问自己心中的理想是什么。

(2)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乙强调职业选择应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它是“诗”和“远方”的基础(前提)。但并不完全否定“诗和远方”,乙只不过更为强调“眼前的苟且”(当下)的重要性!“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是以“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为前提的!

相对于甲的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等宏大的主题,乙更为强调“近”与“小”。从这一角度出发,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3)丙的人生提示是职业选择要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丙谈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的铭言“认识你自己”。人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清晰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并把事情做得好。这里的“认识自己”与爱好、特长、责任、理想、现实等有关。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尽管天空高远,但鱼不能“迷恋”,因为鱼只适合海洋;尽管海洋辽阔深蓝,但鸟不能“痴情”,因为鸟只属于天空,这句话用假设推论从另一角度进一步阐明了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在对自己的爱好、特长、责任、理想、现实等有到位的认识基础上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相比前两位嘉宾大且远的建言,丙的建言更实际,更具针对性。

(二)材料要求:

1、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

一是甲乙丙三个人都有道理,二是谁更有道理。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结合本题来说,应该是甲乙丙三个人都有道理,但谁最有道理呢?这就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对甲乙丙三个人进行比较(对比),表明了必须用“比较(对比)的写法”作文,在比较(对比)中说明你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作出选择后,主要笔墨应该集中在更有道理的那个人上面,而不应把大量的笔墨放在否定论述上,否则,中心将难以突出,主题也就不够鲜明了!

考虑到本材料作文审题有一定难度,考生只要紧扣主体材料分析,并对三个嘉宾的建议作出选择,并充分阐明选择理由,亦算符合题意。

2、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价值判断。

【1】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就本材料而言,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是核心事件,考生不能撇开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而谈其他。

【2】体现你的思考与价值判断。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判断”的前提是要先进行“权衡”与“选择”。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权衡”与“选择”,但“权衡”与“选择”却是“判断”的一个逻辑前提!“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选择”的含义是挑选。写作任

务就是要思考、权衡、选择,然后作出价值判断。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价值判断”中的“价值”这两个字:这不是一般的判断,而是“价值”判断。什么是价值?一般来说,价值是一种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本材料而言,也就是作为主体的学生梁某和作为客体的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有关“人生价值(意义)”的问题,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关键是因为他不知道人生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换句话说,他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更遑论人怎样生活?——这是人生价值观的范畴,考生不能脱离这个“价值”要求!

【3】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命题意图。

就本材料而言,核心角度或者说重要角度是:面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三位嘉宾分别给出的人生提示——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丙的人生提示是“先弄清‘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二、评分细则

1、评分尽可能打开分差,体现差距,要敢于打高分,对于特别优秀作文可以考虑55分以上,甚至可打至58分,59分。

2、能从背景材料切入,亦能只对三个嘉宾中的人生提示作出选择,但仅将它作为一个由头延伸出去,将文章写成话题作文,评40分以下;

3、只从三个嘉宾中的人生提示作出选择,但仅将它作为一个由头延伸出去,完全不扣主体材料,将文章写成话题作文,评35分以下;

4、没有完成任务,只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如人要有远大理想等,评30分以下;

5、优秀卷要达到8%左右

6、错字一字一分,不封顶

7、没有题目扣2分

三、命题质疑

监考时阅读2016届茂名二模语文作文题目,很为考生们担忧起来。当时我就很有把握地猜测,考生们会有三种表现:一是读不懂题目,二是容易脱离梁某事行文,三是作文思路混乱。事后,我询问阅卷同事及考生,他们的反映果然符合我的猜测。

我想,考生们之所以如此,一部分责任在考生自身,另一部分责任却在命题者——这不是一次成功的作文命题,它有着太多缺陷与错误。

(一)关于题目材料真实性与价值性

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取自于爱奇艺制作的真人秀娱乐节目《奇葩说(第一季)》,主持人为马东,嘉宾为高晓松和蔡康永,材料中梁某即梁植。

百度百科对《奇葩说》的介绍是:

《奇葩说》是2014年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十八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拥趸。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该节目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轻松破10亿大关。

2015年2月第一季已完结,第二季于2015年6月26日起每周五、六晚20:00在爱奇艺独家上线播出。第三季于2016年3月每周五、周六20:00在爱奇艺播出。

百度百科对梁植的介绍是(节选):

梁植,1987年9月30日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内地男主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2010届本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2012届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2013.09至2014.01,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研究员(Visiting Researcher),2014.01至2014.1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

2007年,获得清华大学第十七届校园歌手大赛十佳歌手(第一名)。2009年,获得清华大学第八届英语风采演讲大赛冠军。2011年,参加“艾诗缇杯”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最终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获得铜奖。2013年10月,获得第四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最佳男演员奖。2014年,获得“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主持人选拔大赛”全国总冠军;同年,出演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在剧中饰演邓稼先。2015年1月24日,获得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同年,担任湖南卫视趣味代际对抗益智节目《好好学吧》的代班主持人;同年,担任北京卫视《档案》节目讲述人。

题目材料提到的内容,在网上有一个八分钟零三秒版的完整视频,名称叫《清华男神梁植出现某节目,这次被骂惨了》,另外还有一个五分钟版的。这个八分钟零三秒版的视频,我反复观看了,发现事实是这样的:

题目材料中的甲嘉宾是高晓松,他确实说了题目中所示的“甲”的话。但视频中蔡康永和马东没有说过题目所示的“乙”和“丙”的话。其中,“丙”所说的“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其实是高晓松说的。

这样,我们便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命题者将高晓松在节目中的话生生拆开,把其中一部分给予命题者捏造的“丙”,然后让考生在“甲”和“丙”中选择一个“更有道理”的。这是非常荒谬的逻辑错乱——高晓松的话本是要表述同一观点、同一态度的,现在却要把它拆成两半,然后让考生用这二者来“掐架”,看谁“更有道理”。

由此我们还可以发现,命题者捏造了“乙”与及“乙”所说的话,也捏造了“丙”和丙所说的“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命题者的这种捏造,如果是合理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改造”或者“创造”,并无不可。但是,如果它是不合理的,则是相当严重的“造假”了。这在命题原则和学术道德上都是不允许的。

高晓松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大意可以如此概括:“我们不能仅是马虎敷衍地得过且过,我们应该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有什么理想可以追求。”它的含意,与“丙”所说的“我是谁”(我能做些什么)、“我要去哪里”(我有什么理想可以追求),是一致而不是矛盾的。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既不能严格核查材料内容真伪,又不能细致审察材料含意是否合理,很不应该。

另外,《奇葩说》本是一个说话达人秀节目,它的言谈追求的是娱乐性的“奇葩”效果,命题者却把它作为考场严肃讨论的作文材料,是否合理呢?在视频中,三位男嘉宾穿着长裤皮鞋,却又套着类似苏格兰风格的裙子,高晓松手里摇着一把写着“晓松奇谈”的白扇子,说话腔调、神情举止都很随意而带着油滑与调侃。这样的场合发生的“奇谈”和事件,很难适宜作为考场作文严肃讨论的人生观、价值观吧。连梁植也在视频中总结说:“我觉得,就是既然来这个节目,就很放松地想陪几位老师聊聊天,没有想太多的竞技性或者功利性的东西。然后我也只是作为我个人来的,也没有代表怎样的群体。晓松老师拔高了。”我们的命题者,是不是也把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拔高”了呢?

(二)关于甲嘉宾的人生提示

题目中甲嘉宾的人生提示是:

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对此,《参考答案》的解读较为合理。不过,我们分析此“提示语”的结构,可以发现它是先由具体的找工作,再提升至“苟且”和“远方”的高度的。这样,考生的读题和论证时,能够很自然地扣住梁某找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评论,并且能在论析此事的基础上自然上升至“苟且”和“远方”的高度。这与“乙”和“丙”提示语中只谈大道理而不及梁某找工作内容大不相同。这种不同将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论及“甲”语时,考生能够紧扣梁某找工作的内容,但论及“乙”语和“丙”语时,往往会忽略、遗忘梁某找工作的内容。——也就是说,这种提示语的结构缺陷,是导致考生作文时未能扣住梁某找工作内容论述的重要原因。

同时,我们对于高晓松“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理解,应该是全面而不是片面的。一方面,高晓松虽然提倡“还有诗和远方”,但他并不割裂、抛弃“眼前的苟且”,因为他说的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而不是“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他虽然反对“苟且”,但并非对其完全否定。另一方面,高晓松反对的是“苟且”,而不是“当下”。这二者有很大的不同。“苟且”指的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马虎”。而“当下”是生活现实。否定“当下”,“远方”便无以存在。相反,反对“苟且”,“当下”便更积极健康,“远方”便更有可能追求与实现。

另外,高晓松的“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高晓松确实是站在“读书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的宏大层面来表述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高晓松这种观点的不足:读书找工作,也是在实现读书的价值,也是在对社会进行贡献——高晓松将“读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的含义僵化与狭隘化了。价值与贡献,不一定要高大上,也可以是矮小下。陆步轩北大毕业而成为“猪肉佬”,也是在实现价值与贡献。读张中行的回忆性文章,说他会北大母校参加校庆时,发现有很大校友“混得并不光鲜”,是很“矮小下”的一族,但他们确实是在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贡献。这就说明,高晓松的言论是偏颇的。高晓松本人也是清华毕业,现在却在娱乐圈“苟且”。如果他对梁植的批评成立,则拿他的话来批评他自己也是很适合的。

(三)关于乙嘉宾的人生提示

题目中乙嘉宾的人生提示是:

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参考答案》的分析是:

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乙强调职业选择应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它是“诗”和“远方”的基础(前提)。但并不完全否定“诗和远方”,乙只不过更为强调“眼前的苟且”(当下)的重要性!“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是以“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为前提的!

相对于甲的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等宏大的主题,乙更为强调“近”与“小”。从这一角度出发,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无论是“人生提示”还是“参考答案”,都有着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在表述上,此“人生提示”极欠严谨。

我们按语法理解,“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是脱离于前句而独立成句的,它强调的是远方的遥远与虚无,并无命题者所要表述的“以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为前提”之意。而一旦“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是独立语句,则考生大可否定乙语的正

确性——绝对、极端地判定远方“一无所有”,肯定是错误的。我的一些学生,便抓住此处攻击乙语。这样,乙语的前半部分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是正确的,后半部分“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却是错误的。那么,“乙”语到底是对还是错呢?考生能不挠头困惑吗!

我想,“乙”语应该如此表述才算严谨:“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没有“眼前的苟且”的“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在对“人生提示”的解读上,“参考答案”严重错误。

在“参考答案”中,将“眼前的苟且”理解为“当下”、“立足当下,脚踏实地”,这是严重违背常识的。论述与论辩,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厘清相关概念与定义。“眼前的苟且”确实属于“当下”的一类,但它不是“立足当下,脚踏实地”,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反面。“当下”在“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当下本是佛教用语,可是民间也广泛应用,当下就是现在的这一刻”,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现在”。而“苟且”在“百度词典”的解释有:1、只顾眼前,得过且过;2、敷衍了事,马虎;3、不正当的(多指男女关系)。如此,“眼前的苟且”应该理解为“现在的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马虎的生活”才对。而“参考答案”竟然将其理解为“当下”、“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实在“奇葩”而“语出惊人”。“参考答案”对“眼前的苟且”的这种“任性”解读,其根源很可能是命题者为了与“甲”语“对驳”,而不顾常识生造出来的。只是,如果在相关概念、定义上理解错误,“乙”语对“甲”语的争辩便毫无意义:因为,甲嘉宾批判的是“苟且的生活”,而乙嘉宾肯定的是“立足当下,脚踏实地”,二者不仅无争论的焦点,反而是观点一致的。

如此,嘉宾甲与嘉宾乙的人生提示的观点立场是相当接近、甚至一致的。题目要求考生回答“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实在荒唐。

(四)关于丙嘉宾的人生提示

题目中丙嘉宾的人生提示是:

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如前文《关于题目材料真实性与价值性》所论,“丙”语的前半部分其实也是高晓松在视频中所说的话。它与“甲”语是一体的两部分,它们的观点、立场是一致而不是对立的。命题者强行将它们拆开并且企图使它们对立,是极错误的做法。

而《参考答案》在对“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进行分析时,引用了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的铭言“认识你自己”。并且对此作了这样的解读:

人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清晰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并把事情做得好。

这种理解并不全面与深刻,是一种非常浅表化、套路化的解读。实际上,“认识你自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极少有人能够由开始即“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清晰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而是先模糊而不能清晰认识自己,但在不断的求索中发展、修正、完善对自我的认知,最后才比较正确地认知自己。所以,“认识你自己”的本义应该是指“我们要在不断的求索中发展、修正、完善对自己的认知”,它是一个漫长的人生求索过程,它是由感性而理性的、后成而不是先具的。像《参考答案》所言的“人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清晰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并把事情做得好”,只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的天真而浮浅的“遐想”,与“认识你自己”的本意谬以千里。

另外,命题者强加的后半句“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也是错误的。

第一个错误是此后半句与前半句在思维性质上是对立的。前半句属于理性逻辑,后半句却是

感性性质。“我是谁”、“我要去哪里”,都属于理性的表达,偏重于理性思索;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则属于感性的表达,偏重于感性抒情。丙嘉宾在此是要给梁某人生提示,应该是偏重于理性思索而不是感性抒情。命题者将此表述风格和思维性质尖锐对立的二者生硬扭合在一起,是不恰当的。

第二个错误在于后半句本身,它的表述只能是诗化的抒情,而不能视作理性的思索。因为,“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是片面、极端而不是全面辩证的。鸬鹚是鸟,但它痴情于江海;企鹅是鸟,但它痴情于大海;海鸥是鸟,但他既痴情于天空,也痴情于大海。人类不是鸟,但敢想敢为者发明各种飞行器,从而实现翱翔天空、太空的梦想;人类不是鱼,但敢想敢为者发明各种船只与潜水器,从而实现畅游江海的梦想。“我是谁”、“我要去哪里”的含义,不仅有“立足当下,脚踏实地”,还有“追求诗和远方”。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归功于那些“立足当下,脚踏实地”的人,也同时归功于那些“立足当下,脚踏实地”且勇于“追求诗和远方”者。所以,我们看待世界,不能仅抱着一元或二元对立的思维,而应抱以更全面、更开放的多元思维。

(五)关于众多关键词句

这道作文题目成分繁多而复杂,关键词句也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这种成分繁多而复杂的命题,是我们应该反对的。孙绍震教授在谈论中国高考命题的文章中指出:“关键词、提示语越多,作文的空间便越封闭。”这道作文题目以其繁多而复杂的关键词句、内容构成,而令考生读不懂、下不了笔、写不好,确实不是一道优秀的作文题目。

姑且简单举例,乙嘉宾和丙嘉宾的人生提示的后半部分都可以删去,而且是删去后更加简洁、明晰。另外,题目要求中的“价值判断”也应该删去。因为,多一个关键词就是多一层掣肘;而且,只要考生进行了选择,便一定会反映他的“价值判断”,区别仅是有的考生直接说明“价值判断”,而有的考生不明说而已。命题者之所以要突出“价值判断”,原因恐怕是其对“价值判断”的理解也是一元的、僵化的,只将宏大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之类的主流价值观视为“价值判断”,而不能认识到“价值判断”也可很“当下”、很“个人”,个人的日常而细微的言行中便已包含着他的“价值判断”。

另外,这道作文题目的论题焦点是游移变动而不是专注如一的。在题目前半部分,论题焦点是“梁某对找工作的困惑”,后半部分则变成了对甲嘉宾“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观点的质疑和争论。这样的论题焦点的游移,在无意中诱导了考生对“梁某对找工作的困惑”的材料限定的忽略和脱离。在更深层次而论,则体现了此次茂名二模命题者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探索中的不成熟。比较2015年全国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以及2016年广州一模“暖闻评选”,它们都采用直接对材料中的人事进行权衡、选择。而这次茂名二模,却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对材料中的人事进行权衡和选择,而是要求学生对三位嘉宾对材料中的人事的观点进行权衡和选择。这种设计上的变异,使得这次作文题目命题远离了简洁、明晰的命题原则,而成为一次并不成功的作文命题尝试。

四、考场范文即点评

追求诗和远方

(文5 唐丽曼)

高晓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确实是啊,人生短暂,我们应追求诗和远方,活出自己的精彩。而对于甲、乙、丙三者的观点,我更加认同甲的看法。

材料中乙所说的:“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这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难道有眼前的苟且,就一定有诗和远方吗?诗和远方,是对梦想的追求,源自人内心对远方的憧憬

和美好期望。况且,我并不认同“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句话,我们在追求诗和远方的途中,必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不一样的人生,在远方,等待我们的或是成功;丙的观点中,虽认清自我对于每个人都是必要的,但我不认为“作为鱼就不能迷恋天空”。人生活在这世上,有梦想有追求是好的,这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动力。就在一个行业里的人,当他想从事另一个行业时,会迸发出无限的热情,助自己挖掘无穷的潜能。就如演员江一燕,她不仅在演艺圈里有所成就,还不断发现身上的兴趣和潜力,在农村做老师八年,还学习摄影并获奖。由此可见,“如果你是鱼,一样可以迷恋天空。”因此,我认为甲的说法更有道理。

白岩松说过:“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只有当下,还应有责任和远方。”确实如此,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那清名学子不应只看到“要找工作”,还应深入体察社会陋病、百姓疾苦,然后承担起知识分子的责任,追求能为人民奉献的诗和远方。白岩松说到并做到了,他在《焦点访谈》中以敏锐的思维和犀利的语言抨击时事,揭露社会黑暗现象,促进国家的法制完善;柴静也做到了,她自费百多万,拍摄了纪录片《穹顶之下》,劝诫国家社会治理雾霾,她辞去工作,追求诗和远方;而那个中学女老师,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十字誓言,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然而,反观现实,又有多少知识分子会反问自己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呢?据新闻报道,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民间也流传着“一毕业,就失业”的话,毕业生们焦头烂额地找工作,维持生计,根本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华享受,他们读大学获取知识不是为了为社会服务,而是当做自己获取优质生活的工具,这是很可悲的。当然,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知识分子为社会做贡献,追求诗和远方的,就如航空事业中的“三钱”,他们学成归来,不是追求享乐,而是让自己的航空飞船梦实现,这是他们的远方。

生活不应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我更同意甲的说法,每个人都应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活出精彩。

师硕点评:

由于以上所论的原因,这次2016届茂名二模难觅佳作。以上这篇考场作文的作者唐丽曼,曾考过级语文第一名,平时作文水平属中上,但这次,她的考场作文并不算好。由题目《追求诗和远方》可知,她选择甲嘉宾的人生提示更有道理。但这道题目的拟写,也暴露了她对“不只是眼前的苟且”的忽略,这就使得这篇作文的立意和论证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第一段是开篇点题,第二段是比较否定甲嘉宾、乙嘉宾的人生提示,都不错。第三段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论为什么要追求诗和远方,但列举的白岩松例,看不到他如何追求“诗和远方”;顾少强例,则看不得她如何“为人民奉献”;柴静例,则在语言表达上有语序颠倒的缺点。第四段是很套路的反观现实,作者行文至此,思路已拙,唯有依套路而“苟且”(敷衍),于是出现的这道最后又重新列举知识分子为社会奉献的事例——这是思维的原地摆动。其实,这一段若能论析“追求诗和远方”并不能忽视“立足当下,脚踏实地”(眼前),反而要以它们为根基,便会深刻和开阔得多。最后一段回扣主题,中规中矩,如果能回点梁某找工作的内容会更好。就整篇而言,基本上脱离了“梁某对找工作的困惑”这一内容,这是另一个大缺点。

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材料作文写作指导20160104 范国鼎 “传统型”与“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矫正点对照表 顺序比较 点 主要矫正点矫正方向 1 说理 要求 空泛议论 (从材料理出话题或观点后,脱 离材料纯议话题) 就事论事、议不离事 (就事论事,呈现思维的深化——紧 扣事件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即完成 任务) 2 说理 范围 面面俱到(广泛议论) (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 深议透) 专论一点 (集中精力论透一点) 3 说理 态度 简单粗糙,轻易否定 (简单论证、粗糙表态、封闭的 自圆其说) 文明交流 (入情入理不偏激、深入的理由阐 述、开放的文明交流) 重在培养以下两方面的说理: 说理方向:紧扣任务驱动对象,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 说理原则: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 “阐释型”(标题与话题)作文是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素材库),论证主题,形成“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体系,具有“封闭性”的弊端;“材料型”作文虽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立意角度过多过泛便于套作和宿构。 解决办法——有意在多角度材料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 效果——避免了“阐释型作文”的“封闭性”与“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同时增加了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思辨考查。 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运而生。 ★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见印制材料,非ppt)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年全国新课标乙卷(见印制材料,非ppt)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与例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例二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放后我国多次在各行各业评选“全国劳动模范”。 1959年,掏粪工人时传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接见他时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们勤务员,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1993年,北京21路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凭着娴熟的职业技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乘客广泛的赞誉,从而获得该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05年,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世界一流“技术专家”,原青岛港桥吊队队长、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许振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这些劳模成长于不同时代,他们身上既有作为劳模的共同特点,更有时代赋予的不同特色。请选择你体会深刻的一则材料,体现出你对劳模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学会把“普通”做到极致

在这个价值观念沦陷、人生信仰缺失的时代,芸芸众生、普通大众,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力量、精神引领?在众多的“劳模”那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然而,我更愿意说,在当下真正能引领大众精神的主要不在于做得如何 “特别”、如何伟大,而在于能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把大家都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得有口皆碑!因此,“全国劳模”、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在普通的工作岗位,凭着娴熟的职业技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征服了大家,则更难能可贵。 诚然,掏粪工人时传祥,在看似低贱的行业默默坚守、全心服务于人们,做出的工作平凡而高尚;而且,成立初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更需要人们能够做最基层的、最艰苦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能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人,时传祥顺应了那个时代。从普通工人到“大国工匠”的许振超,潜心研究、不断追求,做出的事业平凡而伟大;在新的世纪、工业化浪潮下的中国,我们需要那些在科技领域锐意进取、独占鳌头领军人物,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娇子”!这些“劳模”用自己的践行诠释了“劳模”的内涵,他们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在各自的岗位、各自的领域,在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做出了重大的成绩和贡献,体现了爱岗敬业、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精神风范,他们是时代的坐标,学习的楷模。但是我要说,李素丽那用一张春风般的笑脸温暖人心、和谐社会的工作态度,那对哪怕是平凡的职业技能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不

4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紧扣材料,抓事件中心立意、构思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中,要明确任务,然后完成任务,审题立意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学生明确材料交给的任务,然后紧扣材料,抓事件中心进行立意,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看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读: (一)综合分析 综合材料发现:材料叙述的是三个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这个是你权衡“更欣赏谁”的前提,是材料给你的范围,不能随意夸大延伸。 审题立意时,可以分析三则材料中三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1.苏珊,有音乐天赋的,职业不可能重新选择,要做好眼下的工作,尊重自己的选择; 2.荆青,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公务员的工作,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

3.王杰,要感恩自己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二)审题要点 1.从苏珊的角度,虽然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但做好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一样可以成功(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 2.从荆青的角度,放弃不喜欢的工作(公务员),做好自己喜欢热爱的工作(设计),可以获得成功; 3.从王杰的角度,做好每一份工作,感恩每一份工作,其实蕴含的是,每一份工作,都是成功的练习、历练、是积累。 所以材料的中心事件是,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成功。 (三)完成任务 此题的任务是什么? 1.“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 这是“对象任务”,要求在这三人中选择一个你更欣赏的。 “更”是说三个人都值得欣赏,优中选优,选择一个;“更”字更表明了写作方法,与后边的“权衡”是一个意思,即“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它表明的是思维任务。“更”字不表明对不选择的进行批判。 2.“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这是思维驱动或说是思维任务。审题要思考,含意是什么要思考,选择要思考,权衡也要思考。在表达中体现自己的独特的思考。 权衡就是比较,比较就是对比类比,求同求异。 比较就是思辨。这是指令了你必须使用的写作方法一一比较思维。选择就是在分析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出“更欣赏谁”,这就是明确立意。 (四)如何构思? 作文命题意图,以及写作方向明确了:“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所以此题实际上规定了你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比较思维+因果思维

名人名言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积累

这些名句也许你写作文能够用得上 雨果(法国): 1. 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 2.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3.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 4. 哪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光。 5.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海明威(美国): 6.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7.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8. 相爱的人不该争吵。因为他们只有两人,与他们作对的是整个世界。他们一发生隔膜,世界就会将其征服。 9. 等待也是种信念,海的爱太深,时间太浅。 10.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莎士比亚(英国): 11.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2. 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13. 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 14.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15.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尼采(德国): 16.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7.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18.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19.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20.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托尔斯泰(俄国): 21.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2. 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23. 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24. 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

三、呼唤产权意识和创新精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社会持续进步的动力,大学应当是创新精神的发源地和守护神,如果宣传片和校训都可抄来抄去,一些大学的创新精神何在?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对创新的尊重、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复旦宣传片事件,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深入剖析创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不能就这么草草收场,而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对整个大学、社会,进行深入的尊重原创、保护原创的教育。 ——新京报社论《复旦为何始终不承认宣传片抄袭》 在进行学校宣传时,创意很重要,但创意也有知识产权,不能拿来就用。在发达国家,按照学术界的通行规则,一名学者的一个想法说出来之后,如果启迪了他人的研究,原创还是归于说出想法的学者,这种对思想、创意的尊重和保护,才激励了创新和创造热情。我国大学要成为社会的思想库,必须有这样尊重创意的意识。 ——熊丙奇《复旦抄袭门:应启动独立调查》(中国青年报) 创意也是有知识产权的。山寨创意,那也是侵犯了人家的知识产权。如果连这么一点常识都没有,叫人怎样看待中国的顶尖级大学复旦大学呢?只能够说他们的管理者自己都没有进入一个现代社会,又怎样去培育有现代公民素质的人才? ——许锡良《复旦校庆宣传片山寨门说明了什么?》(凤凰网) ,要求校方作出解释。对此校方否认抄袭,称“宣传片是根据该校学生事迹 改编而来,与东大完全不同,创作剧本的过程是独立的”,但28日晚复旦方面 将此宣传片从网上撤下。5月31日,此事件有了新进展,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 博正式就此事件发布致歉声明,认为视频《ToMyLight》涉嫌抄袭,“造成不良 社会影响,损害了学校声誉,伤害了大家的感情”。并表示接下来将启动相关调 查,依据结果追究责任。由此,舆论场引发了关于大学形象、舆论批评、诚实信用、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创新精神等相关话题的讨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解和三则素材及例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训练及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常用结构模式: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通俗来说,1.直接或者间接复述材料引出观点;2.分析原因、危害、影响等;3.联系现实; 4.提出解决办法。 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要角度:为改变家乡的贫困状况尽力,是父老乡亲的愿望,或许也是她的梦想,但回乡村作为教师,地域、职业和待遇恐怕不是自己所想;到著名外企工作,置身于繁华之地,发挥专业特长,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优质的生活,有着很大吸引力,可有负父老乡亲愿望,甚至会少了一点家国情怀;至于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感召下,既能实现自主创业,又能够把民族服装推介出去,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但仅仅受潮流的吸引,盲目行动,且创业需要一定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自己不一定完全准备好了。表面是职业选择上,其实是思想、心态、观念等认识上纠结。这也许就是她犯难的原因。 (1)选择回家乡回边远地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可写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关系。 (2)选择到著名外企发挥专业特长。可写职业、专长、个人价值等关系。 (3)随心选择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可写创业、梦想、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创业造就人生 (点评:题目简洁明了,具体连接抽象,不仅紧扣材料“创业”选择,而且具有一定深度) 小卜毕业后对于如何发展产生了疑问,是顺应父母心意还是加盟公司或是创业面临了选

任务驱动型作文常见标题类型、拟题方法及练习

任务驱动型作文常见标题类型、拟题方法及练习 1.正对式标题:即标题上下两句各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立意主题之中。如《荣枯随缘,遇合尽兴》 2.反对式标题:即标题上下句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立意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在生成反对式标题时,尤为注意的一点是上下两句要形成反差、对比,形成一种张力。例如:《仰观宇宙,俯察万物》 3.串对式标题:又叫流水对标题,上下句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这种标题,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是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恰如行云流水。串对式标题的上下两句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例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4.重复式标题:此类标题或字形重复,或字义重复,或情调重复,或字音重复,从而具有美感,音节优美,韵律悠长。例如:《一念海角,一念天涯》、《我的路,我的门》、《我们的信念,我们的选择》 5.对比式标题:此类标题上下两句字数有可能不同,不对仗,但形成一种反差对比,也具有审美张力。《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习题演练: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 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方法总结一:直接用材料的观点作为标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答案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这则材料讲了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 2、能选取哪些侧面或角度构思作文? 3、可以确立什么主旨去写作文?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卡壳之失”。 材料的中心内容: 角度或侧面 1、为顾校长辩护: 做人做事不能求全责备 ①为何不未雨绸缪 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 2、批评顾校长: 范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欠缺,当然在所难免。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以耻笑。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其实不仅由于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清代著名学者朱起凤,饱读诗书,自命不凡。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有一天,朱起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

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

2018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学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 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立意指导】 角度一:适当惩戒有章可依,应支持。 青岛出台的规章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从文本字面含义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学校拥有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的批评教育权、惩戒权、处分权;其二,学校对学生的惩戒规定应该公开。实际上,关于学生惩戒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立意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 角度二: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 现在老师主要是采取批评教育为主,手段也就是写个检查。没有老师会体罚学生,老师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因为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所以经常以此“威胁”老师,不服管教。对于“惩戒”出现在当地法规中,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本办法对于“惩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训练及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训练及范文 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要角度:为改变家乡的贫困状况尽力,是父老乡亲的愿望,或许也是她的梦想,但回乡村作为教师,地域、职业和待遇恐怕不是自己所想;到著名外企工作,置身于繁华之地,发挥专业特长,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优质的生活,有着很大吸引力,可有负父老乡亲愿望,甚至会少了一点家国情怀;至于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感召下,既能实现自主创业,又能够把民族服装推介出去,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但仅仅受潮流的吸引,盲目行动,且创业需要一定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自己不一定完全准备好了。表面是职业选择上,其实是思想、心态、观念等认识上纠结。这也许就是她犯难的原因。 (1)选择回家乡回边远地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可写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关系。 (2)选择到著名外企发挥专业特长。可写职业、专长、个人价值等关系。 (3)随心选择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可写创业、梦想、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范文 舍小我共圆梦 亲爱的小卜: 你好!很高兴你即将成为一个大学毕业生,你是瑶寨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你是族人的骄傲,更是凝聚着族人的希望。 我知道你正在为就业选择而烦恼,著名外企能更好的发挥你的特长,给你优质的生活,而你则更愿意把握机遇去开办民族服装设计公司,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是如此的美好,但是在你面对外面花花世界而憧憬时,请你回一下头,回到瑶寨,当你面对父老乡亲的眼睛时,你看到了什么? 是羡慕,还有希望。曾几何时,你也是寨里的孩子,也曾在贫困的瑶寨里,在那粗糙的课桌上埋头苦读,那时你的眼里也充满着希望,渴望走出贫穷的家乡。而现在,你依然是瑶寨里的孩子,你走出了贫穷的家乡,可是在你身后,还有多少个如你当初一样的孩子,依旧在饱受贫穷之苦,依旧充满去改变贫穷的希望。既然你已经成功了,为何不能放弃那花花世界而选择去帮助他们呢? 我们都是故乡的儿女,你也是瑶寨的儿女。寨里的泥土塑造了你的形,寨里的人塑造了你的魂,寨里的一草一木都曾是你儿时的玩伴。如今你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如同那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意气英发,当你挥舞那巨大的翅膀遨游时,你可否想过,是什么筑起你这七彩的翅膀让你翱翔?是那贫困的瑶寨母亲用自己的血肉为你铸成的,乌鸦尚且反哺,何况于人? 当然,不用以为回到瑶寨做教师便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梦想实现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你把一代又一代孩子带出贫穷,当你把瑶寨的贫穷变成了瑶寨的富裕,这不也是间接是实现了你的梦想吗?一个人就像一滴水,无论再怎么光彩艳丽,也不能点亮夜的黑,但是,当着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并用自己的力量让大海也充满光,那么世界也将为之而变亮。 舍小我,这需要放弃,这需要勇气,这需要无与伦比的胸怀。 共圆梦,这是共乐,这是无私,这是崇高的人性所散发的光茫。

2019届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

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点样题精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年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样的文章刷屏:《年轻人,别让拖延症毁了你》《手机,正在摧毁年青一代》《外卖,正在毁灭年轻人的生活》...... 其实,在青年人群体中,还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要做一个nice(注:英语,可译为“仁爱向善的”等)的人,也要做一个耐撕(注:此词为英语nice的汉语谐音词,可理解为在竞争环境下,面对挑战拥有某些品性,如斗志、气节、初心等)的人。 请以“致今天的青年人”为副标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能力层级E。 写作指导: 所给材料分为两段,第1段指出当今年轻人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回避竞争、得过且过。沉迷诱惑、不思进取等。第2段强调年轻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彰显年轻人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两个词上一“nice”和“耐撕”,它们表明年轻人既要培养仁爱向善的人品,也要具有在竞争环境下积极向上的品格,比如斗志、耐受力等。 题目要求以“致今天的青年人”为副标题,写一篇演讲稿,这从内容、文体两个角度提出了写作要求。内容上,需要依据所给两段材料,运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详略得当,如此思维含量最足,立意最佳:如果只涉及一方面,则思维含量低,不是最佳立意:如果在写作中将"nice”和“耐撕”具体化为某种品格,如诚信、友善等,并在文中大谈诚信或友善等,则有偷换概念之嫌,立意更次之。文体上,要写成一简演讲稿,即文章的格式、语言要合乎演讲稿的特点。 佳作赏析 不忘故我,迎风前行 一一致今天的青年人 正在奋斗路上的青年人: 你们好! 作为一名同龄人,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初心与仁爱友善之心。或许,在交流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先扪心自问:当年用心呵护的初心和温柔的良善,是否正在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蒙灰食尘? 不可否认,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充斥着压力与挑战。总有人,他的工作条件比你优越、工作量比你少回报比你高;总有人,他有更大的房、更好的车;总有人,他的成绩比你优秀,生活比你幸福;也总有更多的人,会加给你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其中甚至包括你最亲最爱的人。 太多人被逼着向前,眼中所见只有物质与名利,但又常常求而不得,所以苦不堪言。于是你选择拖延,回避竞争,你选择用手机麻醉自己,甚至还过上了不规律的生活,用外卖应付自己的肠胃,败坏自己生活。 亲爱的朋友,是时候在生活的风暴中驻足回望,拂去浮华,寻回初心,让爱回驻心田了。 初心华而不实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你听别人大谈特谈“不忘初心”,初心只能由你在身上寻找。曾经的你踌躇满志,幻想未来,描绘宏图,但一发现梦想似乎遥不可及便退缩了,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及典型试题范例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及典型试题范例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2012年,新材料作文形式相对成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它既不同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又与命题作文、以往的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不同。材料涉及的内容就是写作的话题范围,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话题的作用,其不同角度下的众多立意是考生可写的主旨范围,新材料作文之“新”正是材料的多义性导致的立意多样和文体不限。它要求考生有对材料文字的感悟能力、阅读审题能力和一定深度广度的思考力。但新材料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 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已经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现方式。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二、作文材料

2019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

2019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 一、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 年。他一生追求像原着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着、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 。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 ,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 ,“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 ,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 ,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 叶” ;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 年,在记下数千个 “ 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 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 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 ,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

典型的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和范文

典型的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和范文 第一篇: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全国一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有一种爱或许无需别人理解(《中国青年报》曹林) 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一定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

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工业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老陈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与典型试题范例,绝对干货,不要错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及典型试题例,绝对干货,不要错过 点播时间(今天的歌从此以后是天才饼饼点播给大家的,如果你也想点歌,请留言:歌名+歌手~)作文君说 最近总有人问我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以及想要一些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今天作文君就统一答复下,这个答复有点多,大家不要急。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及试题例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2012年,新材料作文形式相对成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它既不同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又与命题作文、以往的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不同。材料涉及的容就是写作的话题围,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话题的作用,其不同角度下的众多立意是考生可写的主旨围,新材料作文之“新”正是材料的多义性导致的立意多样和文体不限。它要求考生有对材料文字的感悟能力、阅读审题能力和一定深度广度的思考力。但新材料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 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

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已经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现方式。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二、作文材料 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紧扣材料,抓事件中心立意、构思 余君才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中,要明确任务,然后完成任务,审题立意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学生明确材料交给的任务,然后紧扣材料,抓事件中心进行立意,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看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读: (一)综合分析 综合材料发现:材料叙述的是三个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这个是你权衡“更欣赏谁”的前提,是材料给你的范围,不能随意夸大延伸。 审题立意时,可以分析三则材料中三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1.苏珊,有音乐天赋的,职业不可能重新选择,要做好眼下的工作,尊重自己的选择; 2.荆青,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公务员的工作,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 3.王杰,要感恩自己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二)审题要点 1.从苏珊的角度,虽然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但做好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一样可以成功(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 2.从荆青的角度,放弃不喜欢的工作(公务员),做好自己喜欢热爱的工作(设计),可以获得成功; 3.从王杰的角度,做好每一份工作,感恩每一份工作,其实蕴含的是,每一份工作,都是成功的练习、历练、是积累。 所以材料的中心事件是,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成功。 (三)完成任务 此题的任务是什么? 1.“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 这是“对象任务”,要求在这三人中选择一个你更欣赏的。 “更”是说三个人都值得欣赏,优中选优,选择一个;“更”字更表明了写作方法,与后边的“权衡”是一个意思,即“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它表明的是思维任务。“更”字不表明对不选择的进行批判。 2.“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这是思维驱动或说是思维任务。审题要思考,含意是什么要思考,选择要思考,权衡也要思考。在表达中体现自己的独特的思考。 权衡就是比较,比较就是对比类比,求同求异。 比较就是思辨。这是指令了你必须使用的写作方法一一比较思维。选择就是在分析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出“更欣赏谁”,这就是明确立意。

2018年最新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汇总及范文

最新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汇总及范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 袖子宽大。最近,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现代生活中一道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针对上述材料中女学生穿汉服这一现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试题分析:本作文题采用“材料+写作要求”的命题形式,读懂材料是立意的首要工作。这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每一句话都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细细揣摩。 第一句话是说明性的句子,是对“汉服”这个概念的说明性解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概念的外延;“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则是概念的内涵。概念外延中的“传统服饰”是重要的信息点,考生应该对“传统”这个概念有一定的敏感,因为从“服饰”与“传统”的概念关系上讲,后者是更上位的概念。那么写作范

围就应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低于“汉服”例如抓住汉服的特征进行立意,高于“传统”例如泛化为“任何事情”,都会导致偏离题意。概念内涵中汉服的特点,也可以从“生活不便”的角度进行辩证理解。 第二句话是材料的主体部分。“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是事件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这是女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也是考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的对象与载体。或者说,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件事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既可以是女生外在行为的初衷与出发点,也可以是其行为的内在本质,即女生上课和生活都穿汉服的目的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或者说她们行为的实质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则是行为带来的结果,而“与现代生活不同”也是重要的信息点,它引导考生要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思考问题。 第三句话“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则是思考的方向。“此事”,指的就是“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件事,“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隐含的意思就是要求考生针对事情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 为传承传统文化点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除令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之外,汉服也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精选及解析

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为而不矜,作而不恃。(唐·皮日休) ②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 ③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唐·孙思邈) ④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明·吕坤) ⑤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鲁迅) ⑥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立意探究】 立意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每句话的意思,二

是将哪两三句话放到一起进行立意。 材料所给的六句话的意思分别是: ①做人要矜持; ②品格高尚才能堂堂正正做人; ③做人要胆大心细; ④低调做人; ⑤学会自我反省,改正自己的缺点; ⑥做人要真正谦虚。 组合相关语句时,可以从个人修为的角度进行。 可以把②③放在一起,从做人要大胆、正直等角度立意; 可以把④⑤⑥放到一起,从做人要谦虚、要内省等角度立意; 当然也可以把①④放到一起,讨论低调做人的问题; 把②⑥放在一起,讨论内在修养的重要作用的

问题; 可以把③⑤放在一起,讨论三省吾身、成功成才的必要条件等。 注意:评分切入点为44分,也就是平均分应在44分上下;残篇或篇幅不满400字的,评分在20分以下;明显错别字和标点不当要扣分,卷面字迹差适当扣1~3分;评分根据实际拉开档次,避免打保险分,特别是该高的一定要高上去。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近日,辽宁某女士在路上拾得一钱包,经当地民警联系与沟通,第二天将钱包归还失主。之后民警给她发短信说:某女士,以后捡到他人物品,请交给警察或工作人员。对方回复:“这个不用你教育我,我捡到的东西,我给他是人情,不给是我做人的本分,我没偷没抢,我没有触犯到任何法律。现在的水太深,我没有办法相信你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