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山地住宅规划设计

浅谈山地住宅规划设计

孙阳,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赵和生,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浅谈山地住宅规划设计

——以南京国信自然天城D区方案为例

■ 孙 阳 Sun Yang 赵和生 Zhao Hesheng

【摘 要】文章以南京国信象山自然天城D区方案设计为例,对山地住宅规划设计中有关建筑布局、地形利用、交通组织与景观设计、工程技术等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寻求山地住宅规划设计的一般策略和常用手法。【关键词】山地住宅;建筑设计;与自然融合

【Abstract 】Taking the scheme design of Area D of Nanjing Guoxin Xiangshan Natu-ral Kingdom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architectural layout, topographic utilization,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landscape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content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untain housing, and explores general strategies and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untain housing.

【Keywords 】 mountain hous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gration into nature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untain Housing

--Take the Scheme of Area D of Nanjing Guoxin Natural Kingdom as an Example

随着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倡导自然环境与生态健康的低密度山地住宅,有着高绿化率、低密度、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这三大先天优势,使得这类项目比平地项目更具市场号召力。其不可模仿的自然景观成为最大的卖点,但对开发商来讲山地住宅的建设要比平地住宅建设的要求更高,工程难度也更大。

山地住宅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山地的环境原生性、视景独特性和生态脆弱性特点,设计更应突显人与环境共生的生态观;另一方面山地住宅建设在改造地形和室外工程方面所占投资比例往往较平地住宅大得多,规划设计对山地住宅的工程造价影响也特别大[1]。这就对设计师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山地住宅的特征与建筑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山地

局方式,景观组织沿建筑而设置,并在建筑间较开阔的地方设置景观节点,形成空间趣味点。

2.2依山就势的交通组织设计

由于山地建筑用地形态复杂,交通组织方案通常是车行、步行并重,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是构成住宅区优雅环境的前提条件。机动车交通组织流线要尽量结合地形、地势和等高线的变化,道路应满足爬坡的要求,因势利导,做到流线简洁,减少道路坡度变化和施工土方量。做到既适应用地地形状况,又保证空间在视觉上不断变化,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

在山地环境中,由于交通的三维特征,人们在途中获得的视景比在平地显著,而且不断发生变化。随着道路的升

降、曲折、人们的视点高低、视角俯仰、视域开合都会产生丰富的变化,这会为人们带来富有情趣的景观感受。2.3满足生态观和技艺观的工程技术

山地建筑区别于平地建筑的特点是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从宏观环境的角度看,山地区域的地层复杂、地形高差变化大,自然生态系统格外敏感,任何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因素的介入都可能加剧生态系统的失衡;从微观环境的角度来看,

住宅规划设计的对策及其具体手法。1项目概况

南京国信自然天城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北靠老山国家风景保护区,整体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最大高差58m。项目总占地面积75.5万m2,分为东西两大区域,东区多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西区以独立别墅、双拼别墅和联排别墅为主。项目立足于有机融入老山风景区的环境,结合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围绕住宅、商业、娱乐、休闲等各功能结构平衡展开,力求创造一个顶级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纯生态社区。2山地建筑设计的策略及思路2.1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及景观设计

山地建筑布局应与自然山势有机融合。通过对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对山势(山地地形的起伏程度及走向趋势)进行研究。为了解决其与较大范围山地环境的关系,保护并合理利用地形,建筑运用“不定基面”的原理,采取“减少接地”的形式,提倡建筑与环境“共融”。由于地形状况复杂和环境条件各异,山地住宅的布局多种多样,但基本原则是要充分利用

原有的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并使建筑设计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反映出山地住宅小区的特色。

景观设计应遵循“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设计原则,景观先行、人工与自然和谐[2]。利用山体原有坡度,创造变化丰富的垂直绿化,对台阶、坡道、花坛、挡墙等进行有序的整合,利用原有的绿化系统进行改造,创造层次丰富的绿色空间,体现山地建筑的特色。同时结合建筑的布

由于山地建筑布局及其接地形态的多样性,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结构稳定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此外地形的起伏多变也使建筑师在处理规模较大、功能空间和配套技术设施较复杂的建筑方面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对于山地建筑的防灾、结构稳定和技术设施等诸项要求,需要借助地质学、力学、水文学等各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掌握各种工程技术手段的运用。然而,仅仅靠纯工程技术的运用并不能使山地建筑获得理想的效果。科学的山地工程技术应该符合山地建筑的生态观和技艺观,强调工程技术与生态学、美学相结合。

3方案设计的对策及手法

项目西区二期D区方案设计的总用地面积为50 111.38m2,总建筑面积为15 532.52m2,容积率为0.31,由45栋别墅所组成,户型以独立别墅和双拼别墅为主。D区地形中高外低,土质浅薄,岩石坚硬。规划设计以保护地块生态环境,提倡与原山和谐共生为原则,充分利用地块丘陵特性沿山坡建房,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与地形之间巧妙结合,保留自然植被,务求将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从而营造犹如在自然中生长、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高档别墅区。

3.1建筑与自然山势相和谐

(1)山地建筑布局和景观与自然山体环境相协调。设计中建筑布局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布局模式,顺应地形竖向的起伏变化与垂直爬坡的要求。室外环境尽量少用高挡墙和高切坡,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采用自然放坡、放坡和堆低挡墙相结合的形式,达到整个居住区建筑层次清晰,高低错落有致的总体布局形式。

(2)建筑形态的展开与山地等高线的走势相吻合。建筑单体设计以对山地自然环境形象的最小改变为出发点,尽量保持山地的原有地形和地貌为原则,将住宅形态顺应地势设计,使之与山体地形相融合,尽可能地减少土方量,并与山地景色密切配合。避免视线的遮挡,实现与“自

然山水”的亲切对话;根据高差合理安排

住宅庭院空间,增加层次感,营造山地住

宅的居住乐趣(图1)。

山地住宅与其他住宅类型相比,最完

美的特点在于它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山

地住宅规划中除了普通用地中常见的布局

形式,如组团式布局、规则式布局外,通

常采用不规则的序列布局。为了争取居住

区日照和节约用地,应

尽量在向阳坡上布置住

宅,或者在背阳坡上采

取高低搭配的布置手

法,也可用作停车场、

绿地等。

3.2道路走向与自然山

体相和谐

(1)道路利用自

然地形并与之相融合,

在建筑布局允许的情况

下使道路以均匀的坡度

适应爬坡的要求。规

划设计按照“依山就

势”的原则,构建一

个明晰的道路系统视为

重要任务。车行系统

以一级道路为主,尽量

与周边城市道路及小区图

1 山地住宅布置

消防通道相结合:二三级道路采用周边式

或尽端式为组团服务,确保组团内绿地不

受车流噪音和废气的影响。人行路线以生

态景观廊为主,将功能性与休闲性有机结

合,并尽量与车行系统分开。

在道路设计中通过调节道路与等高线

之间的夹角,我们把纵坡控制在一个适

当的范围内,并避免因道路横穿等高线

而产生的生硬边坡。当然,主张道路与

地形结合,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设置沿等高线爬升的道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原有山坡过于陡峭、道路绕线太长,采用架空道路或隧道的形式往往更为有利,能缩短线路,并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2)道路与建筑形体组织和布局状况、出入口位置相结合(图2)。建筑群的道路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之前进行,然后将建筑单体填入。也可根据建筑单体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地形特征,综合组织路网结构.以达到建筑群总体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方案设计中将道路顺应山势设置,每条车行路尽可能多地服务两边住宅,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加大住宅的南北日照间距,同时依靠减少车行道面积的方式,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整个区域路网形成环路,在D区中心制高点道路设置尽端圆形回车场,在此也给景观设计留下良好的发挥空间。停

2 道路布置

车采用了地下,半地下和地面停车等多种方式,以解决平均每户一车以上带来的大量停车问题。并且尽量利用坡地的高差从低位进入,既节省了土方,又调节了建筑基地的高差。

3.3群体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1)针对老山土层浅薄、基岩坚硬的客观情况,建筑与道路依山就势,减少土方填挖量,以利于工程成本及质量的控制。基于南京老山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土层浅薄、岩石坚硬,为了不大面积毁坏地貌及其植被,分割和破坏原来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项目规划与设计中建筑与道路就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既不能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和物种的多样性,打破原来的山地生态平衡,同时也为工程成本及质量所考虑。

(2)依据山体地形的走势,布局建筑形态和道路,避免产生可能的地质灾害。方案设计尊重自然,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手,最少限度地挖填和破坏自然

植被水土,保持原有自然山体本身的面貌。若在建设中,为了克服地形障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爆破开山和机械化挖填土方工程,这将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稳定的地形地貌,破坏了原有的植被,扰动了原始的土层顺序和土壤结构,从而打破了原来自然状态下外引力和土体抵抗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土壤侵蚀强度和速度十分惊人,生态系统平衡一旦打破继而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岩层受力超过岩石体本身强度时而发生的断裂和显著位移现象。4 结语

从山地住宅的开发建设情况看,遇山开山,遇海填海的“愚公移山”式的处理方法比较普遍,其结局令人痛心,值得我们深思。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只要基地的自然条件有特征,建筑就应像从基地自然生长出来的那样与周围环境协调。”这是笔者通过该项目设计实践研究得到的最深的体会。成功的山地住宅建筑应似生长在山坡上,适应山地

环境,与山地环境相协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以及整体形态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的设计理念。参考文献:

[1]卢济威.山地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黄光宇. 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2-01-2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