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

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

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
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

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

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进行日常核算,发出存货时先按计划成本计价,即按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等存货科目;月末,再将期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和本月取得存货形成的成本差异,在本月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之间进行分摊,将本月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下: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超支差异

或 =计划成本-节约差异

为了便于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企业应当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作为分摊存货成本差异的依据。材料成本差异率包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两种,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本

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异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

++×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本

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异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

×100% 企业应当分别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按照类别或品种对存货成本差异进行明细核算,并计算相应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不能使用一个综合差异率。企业在计算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时,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存货可按上月差异率计算外,一般应使用当月差异率计算。如果上月的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也可按上月的成本差异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确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及实际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及实际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差异=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差异

月末结存存货应负担的差异=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末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结存存货应负担的差异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企业在分摊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时,按计算的各成本费用项目应负担的差异金额,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用蓝字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用红字登记。

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转出之后,该科目的余额为月末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月末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作为存货的调整项目,将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列示。

[例]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4月1日,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20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科目的贷方余额为1000元。4月份的材料采购业务如例4——29中资料,经汇总,本月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计划成本为498000元,实际成本为51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的12000元。4月份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4000元,其中,基本生产领用350000元,辅助生产领用110000元,车间一般耗用16000元,管理部门领用8000元,出售20000元。

(1)按计划成本发出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50000

——辅助生产成本 110000

制造费用 16000

管理费用 8000

其他业务支出 20000

贷:原材料 504000

(2)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498000

52000120001000++-×100%=2% (3)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350000×2%=7000(元)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110000×2%=2200(元)

制造费用=16000×2%=320(元)

管理费用=8000×2%=160(元)

其他业务支出=20000×2%=4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7000

——辅助生产成本 2200

制造费用 320

管理费用 160

其他业务支出 400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10080

(4)月末,计算结存原材料实际成本,据以编制资产负债表。

“原材料”科目期末余额=(52000+498000+80000)-504000=126000(元)

“原材料”科目的期末余额中包括已入库但结算凭证尚未到达,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的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借方余额=(-1000+12000)-10080=920(元)

结存原材料实际成本=126000+920=126920(元)

月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项目中的原材料存货,应当按上列结存原材料实际成本

126920元列示。

领用的出租或出借包装物以及低值易耗品需要分期摊销时,应先将发出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然后按实际成本进行摊销。

[例2]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本月领用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为36000元,分四个月摊销。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5%。

(1)领用低值易耗品时

领用低值易耗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36000×5%=1800(元)

领用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36000+1800=37800(元)

借:待摊费用 37800

贷:低值易耗品 36000

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 1800

(2)按月摊销时

37800=9450(元)

每月摊销金额=

4

借:制造费用 9450

贷:待摊费用 9450

企业委托外部加工的存货,在发出材料物资时,可以按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将发出材料物资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并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委托加工存货的实际成本;收回委托加工的存货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直接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例3]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丁公司加工一批包装物。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为25000,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支付加工费15000元,支付增值税2550元;包装物的计划成本为42000元。

(1)发出原材料,委托丁公司加工包装物。

借:委托加工物资 25500

贷:原材料 25000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500

(2)支付加工费和税金

借:委托加工物资 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0

贷:银行存款 17550

(3)收回委托加工的包装物,验收入库。

包装物实际成本=25500+15000=40500(元)

借:包装物 42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40500

材料成本差异——包装物 1500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2017会计继续教育练习题4

一、单选题 1、政府具体准则中计量要求不包括()。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现值 D、可变现净值 2、存货最基本的特征是()。 A、耗用或者出售 B、出租 C、无偿转让 D、作为资本投入 3、政府购入的存货购买价款不包括()。 A、买价 B、相关税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4、政府采购存货发生的相关税费是不包括()。 A、购买存货发生的消费税 B、资源税 C、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 D、销项税额 5、委托加工的存货成本不包括()。 A、加工前存货(材料或半成品)的实际成本 B、取回的用于连续加工的消费税 C、运杂费 D、加工费 6、政府会计主体盘盈的存货,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确定;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确定基础是()。 A、重置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名义金额 D、估价 7、按规定报经批准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的存货,应当将其账面余额予以转销,对外捐赠、无偿调出中发生的归属于捐出方、调出方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 A、当期费用 B、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C、在建工程 D、待处理财产损溢 8、对于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存货账面余额转销计入当期费用,并将毁损存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处置税费后的差额按规定计入()。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应缴款项 D、营业外收入

9、政府存货中,盘亏的库存物品,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应当计入()。 A、待处理财产损溢 B、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C、当期费用 D、其他应收款 10、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不包括()。 A、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 B、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C、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存货名称、数量,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理由 D、每笔存货的收支明细 11、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的是()。 A、委托加工前存货成本 B、委托加工费 C、按规定应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的相关税费 D、因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 12、政府会计主体无偿调入存货,该存货市场公允价值是10万元,在调出方账面价值是8万元,因调入该存货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运输费1万元,则该批存货入账成本是()。 A、12万元 B、10万元 C、11万元 D、9万元 13、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加工的存货,通常采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A、个别计价法 B、先进先出法 C、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D、移动加权平均法 14、下列关于存货说法错误的是()。 A、存货最基本的特征是为耗用或出售 B、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C、存货最基本的特征是自用 D、存货是政府会计主体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资产 15、政府会计主体通过置换取得的存货,下列选项中不影响其入账成本的是()。 A、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B、支付的补价 C、收到的补价 D、为换入存货发生的运输费 二、多选题 1、政府会计主体自行加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 A、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 B、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 C、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与存货加工有关的间接费用 D、完工入库仓储费 2、下列支出中,应当计入政府购入存货成本的有()。

存货成本如何计算结转

存货成本如何计算结转?4种方法3个案例一文讲清! 计算结转存货成本总出错,“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总是分不清,应如何解决?在实务中,各位财务小伙伴是否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呢?别急,今天小编就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相关规定来帮您答疑解惑啦!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例1.2019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商品购销情况如下: 12月1日结存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万元;12月15日购入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1.1万元;12月18日销售商品100件;12月20日购入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2万元;12月28日销售商品250件。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与月末结存的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本月可供发出的商品成本 =100*1+200*1.1+100*1.2=440万元 本月发出商品成本 =100*1+200*1.1+50*1.2=380万元 月末结存成本=440-380=60万元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例2.2019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商品购销情况如下: 12月1日结存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万元;12月15日购入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1.1万元;12月18日销售商品100件;12月20日购入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2万元;12月28日销售商品250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例:某企业3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3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3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3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对存货发出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情况下,3月7日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648 B.432 C.1 080 D.1 032 [答案] A [解析] 3月5日购进存货后单位成本=(50×4+200×4.4)÷(50+200)=4.32(元);3月7日结存存货的成本=(200-150+200-100)×4.32=648(元)。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某企业甲材料10月份的收发数额如下: (1)期初余额100件,单价10元; (2)10日收入50件,单价11元; (3)12日领用60件; (4)20日收入80件,单价8元; (5)26日领用120件。 要求: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该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单价及本月领用该材料的成本。(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发出单价为:(100×10+50×11+80×8)÷(100+50+80)=9.52元/件 因此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为(60+120)×9.52=1713.6(元)

存货成本计价核算例题

存货成本核算计价例题 【例题2·多选题】(2009年考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8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1)10月5日,购入A原材料一批,支付价款702万元(含增值税),另支付运输费、保险费20万元。A原材料专门用于为乙公司制造B产品,无法以其他原材料替代。 (2)12月1日,开始为乙公司专门制造一台B产品,至12月31日,B产品尚未制造完成,共计发生直接人工82万元;领用所购A原材料的60%和其他材料60万元;发生制造费用120万元。在B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其他材料非正常损耗20万元。 甲公司采用品种法计算B产品的实际成本,并于发出B产品时确认产品销售收入。 (3)12月12日,接受丙公司的来料加工业务,来料加工原材料的公允价值为400万元。至12月31日,来料加工业务尚未完成,共计领用来料加工原材料的40%,实际发生加工成本340万元。 假定甲公司在完成来料加工业务时确认加工收入并结转加工成本。 (4)12月15日,采用自行提货的方式向丁公司销售C产品一批,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为200万元,成本为160万元。同日,甲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向丁公司收取货款。至12月31日,丁公司尚未提货。 (5)12月20日,发出D产品一批,委托戊公司以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该批产品的成本为600万元。戊公司按照D产品销售价格的5%收取代销手续费,并在应付甲公司的款项中扣除。 12月31日,收到戊公司的代销清单,代销清单载明戊公司已销售上述委托代销D产品的20%,销售价格为250万元。甲公司尚未收到上述款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作为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示的有()。 A.尚未领用的A原材料 B.尚未制造完成的B在产品 C.尚未提货的已销售C产品 D.尚未领用的来料加工原材料 E.已发出但尚未销售的委托代销D产品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C选项,尚未提货的已销售C产品,销售成立,与所有权有关的风 险与报酬已转移,C产品不再属于甲公司的资产; D选项,来料加工原材料不是甲公司的资产,甲公司只需备查登记。 (2)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存货确认和计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A原材料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算 B.领用的A原材料成本按照个别计价法确定 C.发生的其他材料非正常损耗计入B产品的生产成本 D.来料加工业务所领用本公司原材料的成本计入加工成本 E.为制造B产品而发生的制造费用计入B产品的生产成本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资源所需成本,它还包括订货费、购买费、保管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开源节流。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回转、降低运营成本。这里为您整理了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帮助您通过管理库存来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节流增加利润。 一、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 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 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 入存货数量) 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 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 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 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 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 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存货的其他成本

存货的其他成本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存货来源不同,其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等自制或需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存货到达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构成。实物中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 (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人工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阿和其他费用。 (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的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上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各项实际支出。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 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如由于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确认为当期损益。 (2)仓储费用 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要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如某种酒类产品生产企业为使生产的酒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必须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酒的成本。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产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Eg:下列各项中,不应计人存货成本的有(D) A,外购存货运输途中的保险费 B,存货的加工成本 C,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 D,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答案D 解析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生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企业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转方式、企业管理的要求、存货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当期发生存货的实际成本。对于性质和用途相同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生存货的成本。 1,个别计价法

材料成本差异习题

【例1】某机械制造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于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2月5日购入钢材100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每吨单价4000元,价款400000元,进项税额68000元,双方商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支付货款,付款期限为3个月。 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费40000元,增值税抵扣率为7%,抵扣额2800元,该批钢材已运到,并验收入库。钢材的计划成本每吨4100元。要求,计算该批钢材材料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钢材材料成本差异=(400000+40000-2800)-100×4100=27200(元) (1)结算货款及支付运费时 借:材料采购437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0800 贷:应付票据468000 银行存款40000 (2)钢材运到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钢材410000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27200 贷:材料采购437200 2.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的核算,是指在月末首先,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然后,将发出领用材料按照发出领用对象分别以计划成本乘以材料成本差异率,得出各对象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再经过结转将发出领用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2】某机械制造公司2010年2月初材料成本差异余额为借方89300元,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4000000元,其中: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余额10000元,计划成本为500000元;本月收入购进材料发生材料成本差异借方金额为150000元,其中: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额为5000元;发生材料成本差异贷方金额为20000元;收入购进材料计划成本为8100000元,其中包装物250000元。本月发出领用材料计划成本13000000元,其中:包装物500000元;分别为:生产车间原材料9500000元,包装物500000元,管理部门1000000元,销售部门2000000元。要求,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各部门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率=(89300-10000+150000-5000-20000)/(4000000-500000+8100000-250000)×100%=1.8% 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率=(10000+5000)÷(500000+250000)=2% 生产车间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9500000×1.8%+500000×2%=181000(元) 管理部门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0000×1.8%=18000(元) 销售部门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2000000×1.8%=36000(元) 借:生产成本181000 管理费用——修理费 18000 销售费用36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225000 材料成本差异——包装物10000 3.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结转。

存货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存货成本差异 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 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X100% 3、发岀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二发岀存货计划成本X存货的成本差异率 4、发岀存货实际成本二发岀存货计划成本+发岀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间接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二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X分配率 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二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X该产品的实际产量 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二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X分配率 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二辅助生产单位成本X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二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二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X分配率分配率二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X材料单价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二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X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X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二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二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X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E (某种产品产量x该种产品系数) 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二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二该产品生产工时x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二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二该产品机器工时x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二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制造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x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 2、机器工时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x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二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x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x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 5、直接费用比例法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该种产品的直接费用数额x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二制造费用总额/直接费用总额 6、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二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X计划分配率

存货核算方法

存货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法核算 计划成本法1.1--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计划成本法1.3--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法--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法--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购入原材料2.1--票到货未到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购入原材料2.2--货到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购入原材料3.1--货到票未到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购入原材料3.2--冲销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购入原材料3.3--票到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购入原材料3.4--票到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法核算 外购商品--货款已支付,材料已验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1.1--采购时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1.2--货到时 借: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1--货到票未到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2--冲销暂估入账 借:库存商品(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3--收到发票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票同时到达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未到票到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在途物资 贷:应付账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到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存货的其他核算 周转材料的核算 购入包装物1.1 借:周转材料 贷:银行存款 生产领用包装物1.2 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企业 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 的成本。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 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个别计价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 确。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存货成本是指存货所耗费的总成本,是企业为存货所发生的一切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构成存货成本的构成从理论上讲,存货的成本应该包括从购入到使商品处于可供销售的地点和状态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的支出。它包括:(1)商品购买时的发票价格(价目表价格扣除商业折扣减去购货折扣; (2)商品在运输中由买方负担的运费、保险费、税款支出和在途正常损耗等; (3)处理费用,例如对运输中弄皱的衣服重新加以烫平的费用。分类(1)采购成本(2)加工成本(3)其他成本确定方法在企业中,为了方便,同一种存货往往堆放在一起,并不问它们究竟是何时从何地购入的。而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价格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批次购入的同种存货购价各不相同的情况经常发生,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企业在计算发出货品或期末存货的单价时,究竟以什么样的价格为基础呢? 通常有四种方法来确定发出货品的成本,分别叫具体辨认、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它们都是企业经常采用的方法,各有优劣和使用条件。在存货管理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最佳库存量的确定。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库存要求也各自有所不同。方法比较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存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能较好的反映资产负债表存货的价值。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近的购货价确定的,用户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影响当期利润。由于后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较早期高,因此计价成本可能较高,故可使本期利润降低,但该方法也因此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

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编辑词条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间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的质量。 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 折叠编辑本段计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变换为: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在这个式子中,材料成本差异是正数就加,是负数就减.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折叠编辑本段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设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材料的计划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成本相一致,计划成本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实际。计划成本除特殊情况外,在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企业存货成本该如何确定

企业存货成本该如何确定 企业的存货成本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如存货的采购成本、存货的加工成本以及存货的其他成本等。那么,这么多的存货成本该如何去确定呢? 存货成本的确定原则: (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 (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 (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 存货成本主要包括几下几点: 1.存货的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 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存货的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所谓材料成本差异,是企业对材料的采购、收发,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核算时所形成的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在有的行业会计制度中,也将此称为“材料价差”。一定时期内(如一个月)全部材料成本差异额与形成该额的全部材料计划成本额之比,称为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节约用红字,超支用兰字)。“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 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人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变换为: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在这个式子中,材料成本差异是正数就加,是负数就减.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设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材料的计划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成本相一致,计划成本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实际。计划成本除特殊情况外,在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X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 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月初存 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 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 差价=出库金额X月综合差价率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 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 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 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

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承德会计资格考试网上公布相关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等内容总结如下: 在存货计算的实务中,先进先出的采购发票与暂估不一致,存货核算出库成本如何计算呢?例如:物料A上月采购1000件,发票未到,估计价格6元入库;本月发票入账价格为8元,类似此种情况在存货计算上如何处理? 一般企业存货有两种核算方式——标准成本制和实际成本制。对于标准成本制的结算模式,进出库存的单位成本均以标准成本入账,月中如遇标准成本更改,月底计价时,将追溯至月初的第一笔交易信息,保证标准成本的统一性。 在ERP系统中,与标准成本计算相关的单据主要包括领料单、退料单、入库单、进货单、退货单和调拨单等单据,最终均以同一价格核算。标准成本多用于生产入库模式计算,一般需要给定标准人工费、标准的制造费、标准材料费和标准加工费用等,通过逐级卷算确定存货成本。 实际成本制的计价方法有如下几种: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分批认定法等。月加权平均的目的是让本月份耗用的单位成本一致化。如果两次进货的进价不同,为了让同一月份的领料单位成本一致,那月底一般要对进货的材料重新统一计价,ERP系统会依照系统设置自动完成。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分析(表一): 月加权平均单价=(2000+3000+1500)/(100+100+100)=21.667 月加权计算后的单价及金额变动如(表二): 先进先出法是按照存货的流转顺序,采取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或存货变质度的影响较大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来确定其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仓库实务上的先进先出和财务存货核算上的先进先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文里的先进先出,指的是财务存货核算意义上的先进先出的计价方法。与加权平均法比较,先进先出法对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当存货总体上升时,存货核算结果是最高的期末存货结存、最低的销货成本和最高的毛利;当存货成本下降时,存货核算结果得到最低的期末存货、最高的销货成本和最低的毛利。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分析: 9日以10元价格购入50件产品A,10日以9.5元价格购入10件产品A. 11日领出30件A产品,11日的领料细节为: 领出9日入库物料30件,单价10元,金额300元。 12日以11元价格购入20件产品A. 15日领出35件产品A,15日的领料细节为: 领出9日购入物料20件,单价为10元,金额200元。 领出10日购入物料10件,单价为9.5元,金额95元。 领出12日入库物料5件,单价为11元,金额55元。 合计:领出35件,总金额350元,单价即为10元。 分批认定法,又称个别计价法或具体辨认法,指对每次出库的物料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哪批或哪几批入库,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的入库成本来确定出库成本。通常适用于体积大、成本高、数量较少的物料,或需要进行订单成本核算的业务背景(例如CTO)。在ERP系统中运用分批认定法,一般是结合“批号”来实现。由于同一批号可能存在多笔入库,分批认定法的出库成本就有多种计算方式以供选择:批内先进先出,批内加权平均等。批内先进先出,本质上仍是先进先出核算方法。只是在“品号+批号”两个维度,进行先进先出核算。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企业在日常采购活动中,暂时未收到结算发票,但已拥有所采购的生产原料或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