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斯巴鲁25L涡轮增压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A

斯巴鲁25L涡轮增压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A

斯巴鲁25L涡轮增压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A
斯巴鲁25L涡轮增压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A

电控发动机原理与故障诊断笔记(朱军)——【精品资源汇】

度很低,转速传感器告诉电脑现在汽车没有转动,电脑就知道现在应该是加浓的状态,实测 此时喷油时间约100~200ms,是平时的50到100倍,汽车启动了,逐渐进入暖车状态,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电脑从水温传感器中感知到了水温的变化,逐渐减小喷油量,直至水温升到正常温度,此时温不再变化,而节气门开度和空气流量在不断的变化,电脑就不断地调整基本喷油量,再根据节气门开度进行修正后再把汽油喷入气缸。而氧传感器不断把燃烧情况告诉电脑,电脑再根据反馈进行喷油量的调整。形成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个很了不起 的设计。 1

当油门到达中间位置时,电脑给出经济喷油量,再把油门干下去,达到全开时,电脑就知道此时是功率空燃比的状态。 如果节气门一下从很低急剧升高时,电脑就知道此时是急加速,它就会命令喷油器给一次加浓,实测结果是10ms~20ms。 全世界燃油喷射都是根据这个原理。 闭环了不起啊,过去汽车油路堵塞了,什么地方出毛病啦,要司机感觉到才会去修理厂维修,现在有了闭环控制后, 电脑的学习功能: 假设进气管有点漏气,此时空气流量计是不知道的,但氧传感器知道啊,假设原来每分钟进气20升,但漏进去10升,而电脑还是根据20升的空气喷油,此时氧传感就会告诉电脑:你稀啦,电脑说我稀啦,那就多喷点,氧传感器又告诉电脑,你还稀啊,电脑说我还稀啊,再多喷点,氧传感器说合适啦,电脑知道有毛病啦,但电脑很聪明,它有自我学习功能,当下次再喷入20升时,它就会按照修正后的喷油时进行喷油。 问题:混合气浓汽车会发抖吗?朱军说会发抖。 举个例子,有部车由于喷嘴有点堵,这时按原来的喷油时间喷油时,氧传感告诉电脑稀了,电脑就延长喷油时间,后来合适了,到修理厂后,师傅帮你清洗一下喷嘴,好家伙,洗完后不行了,汽车发抖,司机就会说,好家伙,我的车原来好好的,现在倒好,洗完喷嘴后车子发抖了,这个时候不要怕,有两个办法,第一就是开上半个小时让它自我学习,另一个办法就是给它洗脑,把电脑原来学习的那一点东西给抹掉。 还有一种情况,电瓶没电了,充一晚上后,第二天起动时电脑忘记以前自我学习的那一点知识了,忘记了,就像我们学习,不复习啊,忘了,归零了,现在再起动时都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电控点火系统 2

1_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1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燃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电控系统 1.1 燃油系统 燃油系统的功能向汽缸或进气管喷射燃烧时所需的燃油量燃油从燃油 箱内由电动汽油泵吸出,经汽油滤清器后,再由压力调节器加压,将压力调节到比进气管压力高出约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8800156.html,pa(2.55kgf/cm2)压力,然后经输油管配送给喷油器和冷起动喷油器,喷油器根据电控单元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8800156.html,CU 发来的脉冲信号,把适 量燃油喷射到气缸内如图2.1所示 1.2 进气系统 进气系统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提供必须的空气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进气总管、进气岐管进入气缸节气门全闭,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运行时,空气经旁通气道直接进入进气岐管 1.3 电控系统 电控系统电控单元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发动机运行工况和汽车运行工况 来确定喷油量及点火提前角,从而控制发动机在最佳工况下的运转与传统的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电控发动机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有: (1)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电控发动机由有限个“元素”通过各种“联系”构成的多层次系统“联系”可分为:结构类、功能类、传感器测点类,各自均有一定的层次性,包括顶级即电控发动机本身,分系统级由电控系、冷却系、启动系、机械系等组成各类与各层次间既有各自独立的功能,又相互影响、相互牵制整个机体通过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8800156.html,CU的控制来协调各子系统,完成发动机总体功能,各子系统的功能又由各自部件的功能相协调来实现的,各部件 的功能又需要通过各元件的协调来实现 (2)功能控制的集中性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控制单元采用了数字

武汉理工-42V电控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_杨胜兵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其控制的优劣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和品质。温度是反映发动机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因此温度控制是发动机控制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冷却风扇由发动机的曲轴驱动,其冷却能力只能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满足实际散热要求;节流损失大,工作不可靠,工作效率低;传统的保温帘是人为控制散热器的通风量,不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发动机的冷却能力一般按高气温、重负荷的工况设计,随发动机用途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而不同[1]。由于发动机温度变化的非线性和易受如大气温度、风力等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常规的控制在系统建模上存在很大困难而无法应用。而模糊控制[2]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具体数学模型,只需用语言建立控制输出与控制输入的关系,将专家语言规则直接转化为 自动控制策略,控制方法简单有效,非常适合对发动机温度的自动控制。电控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能够较好的满足发动机的冷却要求,该冷却系统采用42V电源系统,感应电机、 电控节温器、电控导风板均采用42V电源供电[3,4]。 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系统工作原理 1.1 冷却系统组成 该系统(图1)由信号处理器DSP、温度传感器、 信号调理电路、电控无级变速冷却风扇、电控节温器和电控导风板等系统组成。电控冷却风扇由驱动器及感应电机带动;电控节温器利用电加热引起双金属片变形,由双金属片变形带动节温阀旋转运动,来改变大小循环;电控导风板由双向电动机通 42V电控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 杨胜兵1,2,邓楚南1 (1.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要: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传统冷却系统的不足,设计基于模糊控制的42V发动机电子 控制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能够实现散热风扇的无级变速,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温度,使之更经济、更环保,给出了模糊控制器的仿真结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较传统冷却系统性能优越。关键词:发动机;冷却系统;模糊控制;42V中图分类号:TK4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483(2007)01-0014-04 Researchof42VElectronicControlCoolingSysteminEngine YangShengbing1,2,DengChunan1 (1.SchoolofAutomobileEngineering,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2.StateKeyLaboratoryofAutomotiveSafetyandEnergy,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Acoolingsystemisoneofthemostimportantpartsoftheenginesystem.Thedisadvantagesofthetraditionalcoolingsystemareanalyzed.Thecontinuouslyvariablespeedcoolingsystemoffuzzycontrolisdesignedbasedon42Vwhichletstheengineworkattheidealtemperature,makeitmoreeconomical,more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simulationresultissuppliedandthecomparedex-perimentsshowthatthiscoolingsystemisbetterthanthetraditionalcoolingsystem.Keywords:engine;coolingsystem;fuzzycontrol;42V 收稿日期:2006-12-04 作者简介:杨胜兵(1973-),湖北黄梅人,博士,从事汽车测试技术和汽车电子研究。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AutomotiveIndustriesInstitute 第21卷第1期 2007年3月Vol.21No.1Mar.2007

汽车拖拉机构造教案(职中)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拖拉机汽车构造原理专业:农业机械 三穗职校培训中心 2012年9月13日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编号 英文:Principle of Automobile Engine 学分 2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性质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和班级:2012农业机械专业共 2 个班 课程学时34 学时周学时 2 学时起止周1—18 学时分配理论讲授:34 学时;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使用教材教材名称:内燃机学 作者:周龙保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年 主要参考资料及指定参考书《内燃机原理》主编:刘永长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内燃机原理》主编:蒋德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汽车发动机原理》主编:陈培陵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主编.董敬(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刘峥、王建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蒋德明主编。《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边耀璋主编。 《内燃机习题集》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91年,[日]竹内龙三主编。《汽车发动机原理课件》编制:徐斌 《汽车发动机习题库》编制:徐斌 审核 意见 教务主任(签字): 年月日 周次第1-2 周日期2012年9月3日、12 日 节次第一章

周次 第3-4 周 日 期 2012年9月20日、28 日 节次第一章 授课内 容 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介绍, 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及技术发展情况。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目 的 了解内燃机发展历史和技术概况,掌握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教学重 点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 教学难 点 无 教具 和 媒体使 用 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 法 讲授 教 学 过 程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 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 课程简介,教学安排,教学大纲介绍等 一、一、内燃机发展历史简介 1.1.第一台内燃机的出现,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发明。 2.2.汽油机、柴油机、转子发动、增压发动机的产生 3.3.燃料的发 二、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及其新技术 1.1.汽油机与柴油机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2.2.新技术的介绍 柴油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高能点火、多气门、可变技术、排气净化新技术、发动机增压中冷与强化、灵活燃料、混合动力用小排 量发动机、稀燃与速燃、发动机综合控制、新型燃烧室 、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 思考题 作业

毕业论文之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题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所在院系:汽车系 专业班级: 汽车电子技术 学生姓名:万美玲 指导教师:李晗 2012 年03 月21 日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1.1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在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1) 1.2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修的重要意义 (2) 第二章课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2.1 课题主要目的 (3) 2.2 课题的现实意 义 (3) 第三章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案例 3.1故障现象 (4) 3.2冷却系统的特点 (4) 第四章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 (6) 4.2桑塔纳轿车冷却系统的组成 (6) 4.3桑塔纳轿车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9) 第五章冷却系统故障分析 (11) 5.1发动机过热 (11) 5.2发动机升温缓慢或工作温度过低 (11) 第六章实际故障检测与维修 6.1 故障一 (12) 6.2 故障二 (13) 第七章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4)

第八章结论 (17) 谢辞 (18) 参考文献 (22) 摘要 汽车现在已是大众的交通工具,它集机械与电子一体,是当前社会的高科技产品。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燃油喷射、安全气囊和ABS系统以及各种电控部件的应用技术都日趋成熟,电子智能系统几乎已经应用到汽车的各个领域。 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更趋近完善,但同时也使得在维修汽车上增加了许多难度。本论文针对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各种典型故障,进行了仔细的故障分析和维修过程,解决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使得在实际维修中得到更好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使发动机冷却系统更出色的工作,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智能化检测维修 Abstract Cars are now already is public transportation, it integrate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he present society of high-tech product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airbag and ABS system and various electronic componen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tures, electronic intelligence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car's almost every field. These high-tech application makes cars more intimate perfect, but also makes the maintenance bus increased a lot of difficulty. This thesis aims to automobile engine cooling system various existing typical fault, the careful fault analysis and maintenance process and resolve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exist specific problems. Purpose to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on deep thorough analysis, make in the actual repairs better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Thus make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more outstanding work,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fuel economy car, improve the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发表时间:2017-10-20T14:00:13.9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作者:刘洋[导读] 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冷却水套、冷却水泵、节温器及冷却风扇等部件组成。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摘要:早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虽能满足汽车的基本使用要求,但在满载或者恶劣的环境中容易出现问题。在当今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提倡节能和舒适性的情况下,发动机的结构、性能和汽车整体性能都有很大的发展,冷却系统正朝着轻型化、紧凑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及发展情况,并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介质;冷却机理 1发动机冷却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构件。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冷却水套、冷却水泵、节温器及冷却风扇等部件组成。传统冷却系统采用的是冷却风扇或离合器式冷却风扇,两种风扇均由发动机曲轴通过皮带驱动,其冷却调节的灵敏度不高,功率损失也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自控电动冷却风扇。2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 目前,发动机广泛采用液态水作冷却液。水作为内燃机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具有很多优点:在性能方面,它性能稳定、热容量大、导热性好、沸点较高;在经济性能方面,它资源丰富、容易获取。但另一方面,水作为冷却介质也存在着两个较大的缺点:一是冰点高,在0℃时结冰,造成冬季使用困难;二是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损害作用。另外,水做冷却液的冷却系统,体积较庞大,不利于汽车内部结构的优化和整体质量的减少,增加了发动机功率的额外消耗。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部分矿物盐类(MgCl2、Ca(HCO3)2等),当水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内受热时,碳酸盐会在冷却系的壁上形成很难除去的水垢。导热性能很差。当水垢聚积过多时,会使发动机冷却性能恶化而导致过热。另外,溶解在水中的某些盐类(如MgCl2)在受热时产生水解作用,生成Mg(OH)2和HCl。其中HCl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因此,当水中含矿物盐类过多时,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很不利的。为了防止水垢的产生和水的腐蚀作用,在冷却水中加入了防腐蚀剂(重铬酸钾K2Cr2O7);为了解决水在0℃时结冰的问题,一般采用防冻液来作冷却液,常见的有丙稀二醇、甘醇、硅酸盐、有机酸等。3冷却系统向高效低能耗方向发展 发动机冷却系统效率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一,新材料的应用及部件结构的新设计;其二,部件的智能驱动方式。传统冷却系统中,风扇和水泵的效率普遍不高,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为提高冷却风扇的效率,用塑料翼形风扇取代圆弧型直叶片冷却风扇。从气体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翼形风扇能够改善风扇流场,提高风扇的效率和静压,使风扇高效区变宽;另外,塑料表面的光洁度较高。传统的冷却风扇由发动机驱动,装风扇的发动机与装有风罩的散热器必须分别用弹性支座固定在车架。为避免在汽车运行中因振动而引起风扇与风罩相碰,风扇叶轮与风罩的径向间隙的设计数值大于20mm,这必然大幅度降低风扇的容积效率。风扇的总效率取决于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和液力效率的乘积,即 η总 ??η机 ??η容 ??η液。传统风扇叶片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其液力效率 η液较低,又加上皮带传动存在打滑损失,其机械效率 η杨也不高,从而导致传统冷却风扇的总效率只有30%左右。采用电控风扇,由电机直接驱动风扇,与原来的皮带传动相比,机械效率 η机提高了。电控冷却风扇完全脱离发动机,与风罩、散热器安装为一体,保证了风扇与风罩的同心度,进一步减小了径向间隙,导致风扇容积效率 η容大幅度提高;另外,采用翼形端面塑料和流线型风罩,使风扇气流入口形成良好的流线型气流,可提高风扇的液力效率 η液,综合各项措施最终使电动风扇的效率达到78%。4冷却系统新的冷却机理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提出了“绝热发动机”,其基本思路是对组成发动机燃烧室的零部件表面,喷涂耐高温的陶瓷覆层或使用陶瓷零部件,从而大大减少散热损失。经过20年的研制,绝热发动机在高温陶瓷零件(镶块或涂层)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7、8]。绝热发动机(无外部冷却装置)的整机热效率接近40%,复合式绝热发动机的整机热效率达到了40%以上[9]。这种以高度隔热层为主要手段的绝热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较同类常规发动机(水冷或风冷)高出5%~15%。虽然绝热发动机提高了整机热效率和功率,同时降低了成本,但受材料和镶涂工艺的限制,还不能在普通车辆上使用,而且在高温条件下,发动机的润滑机油粘度降低,润滑效果变差,需要安装专门的散热装置;另外,气缸的充气效率会降低5%~10%。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冷却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德国的Elsbett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车用发动机[10],它采用新的燃烧系统与新的冷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以传热系数低的普通金属材料和巧妙的结构设计,大幅度减少了散热损失,取消了外部冷却装置。该机新的燃烧系统减少散热的原理是在球型燃烧室中有强烈的空气涡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燃烧室壁形成一层相对较冷的空气区,“旋流式喷油器”喷出一股雾化锥角很大、射程近、射速慢的空心涡流雾锥[11~13]。这股油雾随空气涡流旋转,不与燃烧室壁接触,在燃烧室中心混合燃烧,形成了热的燃烧中心—“热区”和周边温度较低的冷却空气层—“冷区” 这种燃烧系统。有“冷区”包围着“热区”,从而使燃烧室壁接受和传出的燃烧热量大为减少。Elsbett发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减少传热损失的设计[14],选用铸铁做活塞顶;将活塞环按内腔设置隔热槽,以截断热流通道,减少传向环槽的热量。上述3项措施使燃烧经活塞传到气缸壁的热量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加上以机油循环冷却气缸盖内腔和缸体上部的油道,用机油喷射冷却活塞内腔,实现了无水冷强制风冷的新的冷却机理。目前,还出现了发动机常规冷却机理中的强化冷却措施,如活塞的“内油冷”、排气门的“钠冷”以及喷油嘴的“内油冷”等内冷技术[15]。另外,采用的一些节油技术也具有内部冷却的功能[15],如乳化柴油、进气喷水、进气引汽、代用燃料冷却和过量空气冷却等。 5结论 (1)冷却系统实现智能化,工作协调性增强。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一、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随着科技进步和电子工业的发展,国产轿车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比率逐年增加,早在2000年,一汽—大众就宣布停止化油器式发动机的生产,产品全部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最早研究和开发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是德国博世(Bosch)公司,汽油喷射技术首先应用于飞机发动机,随着对汽车节能降耗、降低排放和提高舒适性、增加动力性的要求,这一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目前,博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捷达王轿车就采用了博世公司最新开发的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做了改进和匹配。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为电子控制多点燃油顺序喷射系统,闭环控制,其突出特点是喷油量及点火时刻综合控制。该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传感器为燃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所共用。 1.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Motronic M3.8.2电控系统由电控单元(即ECU,俗称电脑)、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也称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流阀体、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发动机水温传感器)、k传感器(即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相位传感器(也称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双点火线圈、油压调节器和喷油器等组成。 驾驶员通过节气门(俗称油门)控制发动机进气量,控制单元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得知节气门开度,再综合发动机转速、空气流量、进气温度、λ探测值等各传感器及电子开关提供的信息,经分析、计算,确定出最佳喷油量和点火时刻,向喷油器和点火线圈发出喷油和点火指令。发动机转速和空气流量信号是ECU计算基本喷油量的主信号,ECU再根据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A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必要的修正,确定出实际喷油量,然后根据转速传感器得到的曲轴位置信号和相位传感器检测到的1缸压缩上止点信号,适时地向喷油器和点火线圈发出动作指令。 发动机工作可分为如下工况: (1)起动工况 发动机被起动机带动运转,当转速低于某值时,ECU识别出发动机处于起动工况,根据转速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节流阀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等提供的信号,以及ECU中存储的最佳控制参数,计算出起动喷油量、点火角度和怠速直流电机的位置,并驱动喷油器和点火动力组件动作,使节气门处于起动位置,保证发动机顺利起动。发动机起动后,当转速超过某值时,则起动工况结束。捷达王轿车起动时,司机无需踏油门踏板、节气门会自动处于最佳起动位置。 (2)怠速工况 发动机起动后,怠速运转时,节流阀体内的怠速开关触点闭合,ECU根据此信号得知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同时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计算出目标转速(存储在ECU中的理论转速,温度越低,理论转速越高,以保证发动机在低温时稳定运转并快速暖机),并与实际转速进行比较,根据转速差的正负和大小,使节气门处于目标位置,以保证发动机怠速转速达到目标值。KCU同时还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来稳定发动机怠速。捷达王发动机热车后怠速转速理论值设置为840r/mjn,怠速点火提前角设置为上止点前12°,这些值存储在ECU中,人工不能调整。 (3)运行工况 运行工况又包括部分负荷、全负荷、加减速过渡及被拖动等工况。ECU根据转

汽车拖拉机构造原理与应用资料

汽车拖拉机构造原理与应用 第一编 发动机 一、基本知识点 1、内燃机的作用是将燃料和空气引入汽缸内部燃烧,将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然后以扭矩形式通过车辆的传动系给着地的车轮,驱动车辆行驶。发动机又称为车辆的心脏。 2、发动机类型按燃料方式分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按冲程数目分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 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由两大机构:曲轩连杆机构..(含机体.)、配气机构.;五大系统:燃油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和电气系(含点火系)所组成。 4、活塞由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运动一次的过程称作冲程。 5、在一个汽缸里,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让出的空间称为汽缸工作容积。多缸发动机全部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常称为排量。 6有效扭矩是发动机通过飞轮向外输出的扭矩。 7、干式缸套不直接与冷水接触,而湿式缸套的外表面与冷却水直接接触。 8、汽缸套有整体型、干缸套型、湿缸套型。 9、汽缸垫装于汽缸体与汽缸盖接合平面之间。作用是防止汽缸漏气和漏水。缸垫一般用铜皮或钢皮包石棉板,表面还涂上石墨或硅。 10、气油机常见的燃烧室结构形式有半球型、楔型及浴盆型等。 11、装汽缸盖和汽缸垫时,为保证装配质量,缸盖螺栓应使用扭力扳手,并由中间向四周,按规定扭力矩分三次逐步扭紧。 12、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和连杆所组成。 13、活塞与汽缸盖组成燃烧室,承受燃气压力并通过活塞销和连杆将压力传递给曲轴。 14、活塞环分气环和油环。气环的作用是密封汽缸,防止漏气并帮助活塞散 热。油环的作用是形成一层必要的油膜来润滑活塞和汽缸壁,同时刮去多余的机 油。油环分普通油环和组合油环。 15、选择气环时,必须保证环应有的弹性,保证坯的侧隙和端隙的大.小,... 保证安装时各道环的开口互相错开。 16、连杆的作用是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17、曲轴一的一作用是将从活塞经连杆传来的力,转变成扭矩输送给车辆的传动机构,并带动各辅助机件运动。 18、为了减轻重量以减少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连杆轴颈制成空心的,并在 曲柄靠主轴颈的一侧装有平衡铁。 19、为了保证曲轴高速旋转,轴颈装有滑动轴承,为了防止曲轴的轴向窜动, 在主轴颈和轴承座之间装有止推片或锁定凸缘。 20、飞轮的作用是:将作功冲程轴时曲轴所得到的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带动 曲轴连杆机构完成其余辅助冲程,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平稳性;便于车辆平稳起步和发动机起动;使发动机能克服短时间的超负荷;校准发动机的点火时刻和喷油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原理试卷附答案

命题人:姜勇剑 3.气门间隙是指 [ ] [ a ] A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 4.汽油机的爆燃 [ c ] A在点火之前,混合气自行发火燃烧。 B在火焰传播初期,混合气自行发火燃烧。 C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离火花塞远处的末端混合气自行发火燃烧。 D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始终极快。 5 .内燃机的速度特性是 [ a ] A发动机的油门调节机构位置一定,各主要性能参数(Pe 、Mtq、b e)随发动机 6.汽油机的运行工况主要有冷起动、怠速、小负荷、中等负荷、大负荷、全负荷、加速,其中化油器式汽油机需要浓混合气的工况是 [ d ] D 冷起动、怠速、小负荷、大负荷、全负荷、加速 7.汽油的牌号越高,说明燃料的[ b ] A热值越高 B抗爆性越好 C辛烷值越低 8.汽油机随着负荷的增大,节气门后(进气管)的真空度 [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大于怠速的真空度 9.决定柴油机最佳供油提前角的是 [ d ] C 发动机的最大供油量 D 发动机的最大负荷和排放 二.填空题(20*1) 1.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Pe、有效转矩Me)、经济性指标(燃油消耗率ge)等。2.柴油的牌号是以其凝点温度命名的。 3.柴油的自燃性用其十六烷值参数表示。 4.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形式分为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大类 5.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 8三种基本循环的比较,当循环总加热量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压力相同时,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_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 三.简述名词术语(8*3) 1.空燃比-进入缸内的混合气中空气重量与燃油重量之比。 2.充气效率—进气终了,实际进入缸内的空气质量和理论上(按照进气管状态)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之比。 3.汽油机外特性—全负荷(节气门最大开度)的速度特性。 4.过量空气系数—一燃烧1kg燃料实际供入缸内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之比。5.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6.气门间隙-在发动机冷态时,气门与摇臂接触间的间隙。 7.配气相位-指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的角度(相对于上止点或下止点而言)。 8.发火性-指柴油的自燃的能力。 四.简答题(6*6) 1.何谓爆燃?汽油机出现爆燃后,发动机会有哪些迹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和标准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 第一章 1-1 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 (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的关系,以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循环平均压力为代表 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经济性和循环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各种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如下简化: (1)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 (2)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 (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 (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 1-3 试分析影响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循环热效率有: (1)压缩比εc; (2)等熵指数k; (3)压力升高比λp (4)初始膨胀比ρ0 影响循环平均压力的主要因素: 上述四个因素,以及进气终点压力P de。此外还有如下限制: (1)结构条件的限制; (2)机械效率的限制; (3)燃烧方面的限制; (4)排放方面的限制。 1-7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实际循环的质量,它是以工质对活塞作功为基础的指标。 主要有如下指标:指示功Wi;平均指示压力p mi ;指示功率P i;指示热效率ηit ;指示燃料消耗率b i 。 1-8 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发动机的有效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 主要有如下指标:

汽车电控系统组成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简称EECS)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 -燃油喷射控制; -点火系统控制; -怠速控制; -尾气排放控制; -进气控制; -增压控制; -失效保护; -后备系统; -诊断系统等功能。 另外,随着网络、集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汽车控制主要单元的EMS系统通过CAN(Controllers Area Network)总线与其他控制系统,例如:安全系统(如ABS、牵引力电子稳定装置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底盘系统(如主动悬挂ABC(Active Body Control))、巡航控制系统(Speed Control System或Cruse Control System)以及空调、防盗、音响等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施集成优化统一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内容: 一传感器 所谓的传感器,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感测到外在环境中物理状态变化的电子组件,而其中的物理变化,则包括速度、温度与电量等。最早的车用传感器是应用在感测引擎或是驱动系统的状态,包括:氧气、流体、温度、地压与电流等。要包括空气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爆燃传感、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 (一).温度传感器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发动机温度、吸入气体温度、冷却水温度、燃油温度以及催化温度等。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式、线绕电阻式和热偶电阻式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类型传感器各有特点,其应用场合也略有区别。 (二).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气缸负压、大气压、涡轮发动机的升压比、气缸内压、油压等。吸气负压式传感器主要用于吸气压、负压、油压检测。汽车用压力传感器应用较多的有电容式、压阻式、差动变压器式(LVDT)、表面弹性波式(SAW)。 (三).流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主要用于发动机空气流量和燃料流量的测量。进气量是燃油喷射量计算的基本参数之一。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功能:感知空气流量的大小,并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空气流量的测量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确定燃烧条件、控制空燃比、起动、点火等。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图解大全

从理论到实战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大揭秘(图) 发动机的温度直接决定着它的工作状态,温度过低,发动机的效率就会很低,但当温度超出发动机本身所能承受极限时,这又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的确,对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是门学问,好在,这些都是工程师的事,我们并无需为此而操劳。不过,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积累,谁也不能保证在这方面不会出一点问题,“漏水”就曾让一群车主饱受折磨,而水温异常又是怎么回事?“开锅”后你又该怎么办?以及冷却系统该如何维护等,这些你都会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按类型分,可将冷却系统分为两大类,即风冷和水冷,但风冷发动机基本已经跟汽车划清了界限,不仅仅是因为水冷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温度环境,在为乘客提供舒适服务方面,风冷发动机也表现的不是那么人性化,至少在冬天不能向水冷发动机那样为车内提供暖风服务。下面,首先,我将为大家展示风冷发动机及几款经典的车型,紧接着的大篇幅里则是对水冷发动机的描述。希望能迎合诸位的胃口。

●风冷发动机

发动机缸体外被加工出来的“龙鳞”便是最为重要的散热部分,散热原理和结构都十分简单,就是通过增加散热片来扩大散热面积,没有了繁冗的水冷系统,风冷发动机的质量更轻,维护起来也更方便(至少不用换冷却液,也不涉及到漏水/吹哨等故障)。但你还别小看这种发动机,它还真成就了一些经典的传奇车型,大名鼎鼎的保时捷993就采用了风冷水平对置6缸发动机。 --保时捷993

1993年至1998年间生产的保时捷993是保时捷家族中最后一款搭载风冷发动机的车型,言下之意则表明风冷发动机技术在保时捷阵营中有着至高的权重,结构简单、质量轻是保时捷工程师偏爱它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日后对水平对置6缸发动机的性能潜质的不断挖掘,碍于先天的不足,风冷最终还是扛不住现实的炙烤,但那一代保时捷911却成了保时捷车迷心中永不磨灭的经典。 --第一代甲壳虫 第一代甲壳虫搭载的那台水平对置4缸发动机很难与保时捷撇清关系,而在风冷技术的运用上二者更是颇具渊源。这台1.5升排气量的发动机在4200转/分时可以释放54马力的动力,在2600转/分时可达到105牛·米的峰值扭矩,你可以通过变速箱提供的4个不同的齿比来分配它们,以应不时之需。OHV在现代轿车上已经不常见了,我们可能更熟悉OHC(DOHC/SOHC),这是用于描述凸轮轴以及气门位置的字母缩写,在第一代甲壳虫的发动机描述里我们发现了OHV 的字样,这个三个字母的意思是“顶置气门”,的确,在那个年代,顶置气门已经很了不起了。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 化? 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 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4.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 废气温度升高。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 减小。 5.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形成的原 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 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 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 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 6.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 7.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 8.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好坏。 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 9.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曲轴对外输出功率为基础反映发动机整体性能的优劣 ①动力性能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②经济性能:有效

最新《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课程简介 课程说明: 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 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措施;也为更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提供必要的基 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 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柴 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发动机特性、发动机 的排气涡轮增压等。 先修课程: 发动机构造、机械原理等。 参考教材: 《内燃机原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 刘永长 《内燃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蒋德明 《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陈培陵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董敬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刘峥、王建《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年蒋德明《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年边耀璋

授课章节: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的: 1.掌握发动机的3种基本理论循环及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比较; 2.掌握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 3.了解发动机的其它性能;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损失的4种测定方法、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了解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途径,了解发动机热平衡的分析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的: 1.能结合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分析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对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分析,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 标,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的分析与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技术 措施,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影响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因素。 三、授课学时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听说某某车发动机动力强劲,马力大,加速性能好,是如何评价出来的呢及如何界定的呢,这就是我们本章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发动机理论循环 (1)三种循环 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即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

发动机原理(热能与动力工程)

发动机原理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inciples)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48 (其中:讲课:44,试验:4) 课程学分: 3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春 开课单位: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所需先修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发动机构造 课程负责人:李淑艳 二、课程内容简介 发动机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试验环节,使学生具有分析和改进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进行和组织发动机性能试验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热力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律,研究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与途径。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指标,工作循环分析,充量更换,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燃料供给与调节,排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工作特性与匹配。重点是研究发动机工作过程,综合分析发动机性能与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inciples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C engine), a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 in all major courses of IC engine. Through teaching and testing, enabl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basic capacity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gine, and be in capacity for organiz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est, and this could lay the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follow-up study. The main study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engine operating parameters, organizing the working process reasonably and improving engine performance. Then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 the basic theory,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testing method of engine. And this could be in the depth of each stage of thermo working process, and analyze various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identify the general rule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