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论文题目

学□□生:×××

(××××学院××班级,学号××××××)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社会提供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亦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消除物役、消除人役,实现人的彻底解

放、人的真正自由的根本途径,也是把社会、公民凝聚在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这正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所在。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围绕这一核心逐次展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导入语)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含义和内容

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就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个人与自身等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人的自由发展。它是指每个个人,基于人格的独立和平等,在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依照自己的自觉意志而充分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积极能动地发挥自己无穷的创造才能。二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指每个个体不是片面而是全面地实现自己的才能,它意味着人的生活的丰富性和人格的饱满、充实和完善,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发展、人的各种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等等。三是人的和谐发展。它不仅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感性与理性、现实和理想、创造与享受等的合理平衡和协调一致,更是指每个人在自由地展现自己丰富的个性、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时,还要注意同他人、社会乃至自然界保持亲近和谐的关系。可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追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发展视为人的发展,视为促进人的自由,这一理解,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致的。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提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①。因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就是科学发展观中所说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国家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全面发展”原理中国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辩证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不仅从理论上复归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本来面貌,而且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把握和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推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坚守人民大众的立场,为人类的利益而奋与其他思潮相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之处就在于,它把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视作一个历史的过程,认为人的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要充分地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在人对人、人对物的依赖性方面,“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③这里,既消除了物役,又消除了人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现实。这一历史过程将是一个消除物役、消除人役、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的漫长阶段。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了未来的社会形

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包含着两层涵义:

(一)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何实现这一理想?个人与社会,与共同

体,与集体,与,由此得到确立,很明显,人们组成社会、共同体、集体、国家,其目的是为了每个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后者是为了促进前者的,后者是保证个人全面发展、实现自由的“条件”。“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14这段话的理解,学者魏小萍提出,这里马克思是说,在消灭异化关系以后,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正相反,说明在个体与类的关系中,马克思非常清楚地把“意识到类的个体”的自由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颠倒了这一关系,人们正好从相反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使得“全体人的自由是每一个人自由的前提条件”,这是附加到马克思主义身上的似是而非的提法。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这是一;其实,国家、集体之存在,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利益得以充分实现。每一个体的权利保障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后者是服务、服从于前者的。

(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6那么,这种人的本质、个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根据权威的解读,“以人为本”在政府的的工作中有下述涵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有精神文化、公共参与的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的需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质性的自由。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成才创造平等机会。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我党新的理论成果的最新体现,作为社会主义价,是实现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当前工作中。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要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多,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这只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我们至今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在体制上改变城乡分割的状况,切实保护几亿农民的利益(权利),改革城乡歧视性的户籍政策,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维护上亿农民工的权利和利益,

甚至解决事实上已经在城市就读的子女的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问题,等等。正的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由此可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科学地指明了,只有在消除了物役、人役的基础上,在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真正的自由、能体验到全面而丰富的感受性的真正公正的社会中,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这一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也就是充分实现了人的发展的

社会。如此,建立一个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繁荣与公正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在,也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具体的价值体系的建设,将围绕这一核心逐次展开。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新世纪的理论创新21世纪初,“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重新受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重视。在著名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曾8次提到这一概念,并且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以它为主线全面论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问题。这既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发展,也奠定了新世纪初教育方针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一,坚持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七一讲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在并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建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生

产资料所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原则的多种分配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正在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社会分工将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因此,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并没有完全消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还将长期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原理已经过时,或人的发展将更加“片面化”。相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促进人多个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远大理想,又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正是由于我们意识到了它的规律性,所以就有能力把握它,但不会去盲目地超越它。《七一讲话》指出:“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这是一条重要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预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正确方向,只要不断促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是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为最终实现理想目标奠定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第二,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并不一定给每个人带来同样高度的幸福感。早在资本主义蓬勃兴起的阶段,马克思就警觉地发现,大工业生产使人自身所创造的各种力量和事物反过来变为支配、统治和控制人自身的异己力量和事物。由于劳动异化,才使人变得畸形化、片面化。要想使人得到解放,就得最终扬弃异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得到解放,使人身得到全面“复归”。当前,我党明确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并重的历史任务,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七一讲话》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途径,也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正确诠释和全面发展。

第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分工把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向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为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使大多数人处于片面发展状态。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才会消解。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和脑体分工的存在既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也迫使一部分人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牺牲了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可以通过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

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是辩证的历史发展观,它揭示了党的方针、政策“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这一人与社会共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在规律面前所表现出的理论自觉。

第四,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国民素质的统一。《七一讲话》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它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联系了起来,揭示了新世纪初我国教育方针新的内涵。如果站在生产力的高度,把人作为劳动者来考察,那么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劳动能力亦即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如果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众多的人口不仅不会成为人力资源优势,反而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江泽民指出:“事实证明,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转移。要切实保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两个“重中之重”,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分阶段、有重点地普及各级各类教育;同时,还要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制度,积极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教育的功能,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开放教育体系,逐步拓展教育普及的层面和范围,为每一个有学习意愿的社会成员提供接受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服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切实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作者.论文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A~B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239页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3月11日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 2001年,

第144—145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