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脐灸疗法

脐灸疗法

脐灸疗法
脐灸疗法

脐灸疗法,是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一种中医特色技术。

肚脐皮肤薄,脐下腹膜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经过脐部,药物在脐部穿透皮肤后可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下动脉分支进入体循环而发挥作用,最有利于药物分子穿透而被吸收。

神阙穴位于脐部,属任脉。任脉维系诸阴经,督脉总督诸阳经,二脉互为表里,共理人体诸经百脉。同时,冲脉乃十二经脉之海,“任、督、冲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具有溢蓄经脉气血的作用,故脐与全身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都有密切的联系。

一、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脐通冲、任、督、带四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胎产诸疾,黄褐斑、面色萎暗和男科病症,如阳痿、遗精等证。

二、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部通行全身诸经,所以通过脐部治疗,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适用于寒湿痹阻、脉络不和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麻木诸病症,及由于气血瘀滞所形成的瘕瘕积聚(囊块肌瘤)诸疾。

三、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四、健脾和胃,升清降浊,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五、强壮保健,养生延年: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罗诗荣老中医灸疗经验介绍

罗诗荣老中医灸疗经验介绍 作者庆泩堂 罗诗荣, 男, 生于1923 年, 人氏, 主任医师, 现为市、省、国家级名老中医,市针灸学会会长。1938 年矢志岐黄, 师从伯父罗茂洲。1943 年悬壶开业针灸从医。1958年参加联合诊所(针灸专科医院) 至今, 从事针灸临床50 余年。罗老重视督肾证治, 善用“铺灸”疗法,享誉海外。曾发表“铺灸治疗寒湿痹”、“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 例临床观察”等论文10 余篇,其“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课题研究, 获省医药优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其多次荣获市、省劳动模称号,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老临证50 余年, 运用各种艾灸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较好疗效, 享誉海外。现将其临证点滴介绍如下。 重视督肾证治, 擅用“铺灸”疗法“铺灸”又称长蛇灸, 是罗老在国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临床多作强壮补 虚以治疗虚劳顽痹之证。铺灸疗法时间选暑夏三伏天, 以白天为宜。取督脉, 从大椎穴至腰俞穴。灸料以斑麝粉、大 蒜泥、艾绒组成。操作时令患者俯卧, 裸露背部。督脉穴(脊柱) 上常规消毒后, 涂以蒜汁, 在大椎至腰俞穴处敷上斑麝粉, 斑麝粉上铺5cm 宽, 2. 5 cm 高蒜泥一条, 蒜泥条上再铺

以3 cm 宽, 2. 5 cm 高锥形艾炷, 点燃艾炷头、身、尾3 点,让其自然烧灼施灸, 燃尽后, 再铺上艾炷灸治。灸2~3 壮, 灸毕移去蒜泥, 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灸后皮肤潮红, 让其自然出水泡,在此期间严防感染。至第3 天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 揩干后搽以龙胆紫药水, 覆盖一层消毒纱布,隔日1 次, 直至灸疤结痂脱落皮肤愈合。灸后1 个月饮食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等。慎洗冷水, 可用温水,避风寒, 忌房事,全休1 个月。 本法适用于虚寒性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 泻、慢性腰肌劳伤、增生性脊柱炎、神经衰弱等。孕妇及年幼老弱者或阴虚火旺之体, 不适宜用本法治疗。 1. 支气管哮喘案患者, 男, 16 岁, 农民, 1980年7 月16 日初诊。咳喘气急反复发作10余年。形 体消瘦, 面色苍白, 自汗畏风, 易外感, 呼吸短促, 舌淡苔薄白, 脉象细弱。法当温肾壮阳助运, 补肺益气固表。铺灸2壮。经铺灸治疗后哮喘3 年未发, 参加 劳动至今。未服其他药物。 按哮喘一证, 病由痰浊伏, 感新邪触发, 肺失宣降所致。本例证系幼年外感伤肺气, 后天失于调养, 哮喘又反复

天灸疗法详解

天灸疗法 一、应用举例 二、天灸疗法理论特点和方法 1.理论特点 1)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既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从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内服汤药在体内通过经络的“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天灸疗法属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一种,在体表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同样作用于经络直达病所,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内服汤药与天灸有“殊途同归”之效,如《理瀹骈文》所言:“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2)经络学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无论病从外入,或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之十二皮部。穴位是脏腑精气输注

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脏腑疾病反应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因此,经络学说是天灸疗法的理论核心。 3)天人相应:《灵枢·邪客》载:“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变化。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阳气随之有升、浮、沉、降节律,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因此,人体应顺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4)春夏养阳:《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此时扶阳祛寒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为严寒所伤。5)冬病夏治: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通过伏夏的调养,可以不失时机地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扶正而祛邪,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 2.操作 (1)药物制备: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榨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不宜超过2小时),将药末和姜汁按照1:1比例(如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并制成1×1×1cm3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并准备5cm2大小胶布以待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 (2)操作: 1)充分暴露患者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2)施术部位皮肤干燥不湿润,汗液分泌过多应擦干。 3)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4)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三、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等)、胃肠疾患(慢性胃肠炎、胃脘痛等)以及慢性颈肩背痛。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亦可参考使用。 三、注意事项 1、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关于开展中医天灸治疗的申请

关于开展中医天灸治疗的申请

关于开展中医天灸治疗的申请 为配合我院养生保健月活动,综合门诊根据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制定我院三伏贴治疗计划,拟于2012年开展三伏贴(即天灸)治疗。现将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概念 天灸是指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俞穴中,所以又称“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冷灸”。 “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药物发泡疗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一年中阴阳消长的极点莫过于三伏、三九,其分别是四时阳气、阴气最盛的时刻,故亦是养阳、养阴的最佳时刻。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此时是使用温阳药物驱逐寒邪的最佳时期。而三九天人体阳气潜藏在内,卫表之阳气不足,此时应使用温阳药物外贴皮肤可使卫表之阳气充足,从而提高抗病力。 (二)优点 1、血药浓度处于稳态,药物副作用低; 2、不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3、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能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5、能允许随时移去药源。 6、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具有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三)适应证 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1.呼吸系统: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 3.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4.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 5.妇科: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等。 6.其他病症:梅核气、痛经、痹证(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其中,尤以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等为宜。 (四)禁忌证与慎用人群 禁忌症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天灸的作用及原理

天灸的作用及原理 天灸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天灸 天灸疗法作用机理 l.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利用的同时,经络腧穴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反应,将药物作用放大,其疗效是经络腧穴与药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根据贴药的时间分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 三伏天灸对以下疾病有效: ●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 ●久病阳虚证如五更泄、虚寒胃痛、肾虚腰痛。

罗诗荣之铺灸

罗诗荣之铺灸 1.医家简介 罗诗荣(1932—),安徽合肥人,主任医师,现为国家级、浙江省、杭州市名老中医,杭州市针灸学会会长。1938年矢志岐黄,师从伯父罗茂洲。1943年悬壶杭州开业针灸从医。1958年参加联合诊所(杭州针灸专科医院)至今,从事针灸临床60余年,曾发表“铺灸治疗寒湿痹症”、“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临床观察”等论文10余篇。其“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课题荣获浙江省医药优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曾多次荣获浙江省、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学术思想 《说文解字》谓:“灸, 灼也”。从广义上讲,一切运用温热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都属于灸法,狭义的灸法则是特指烧灼艾叶治疗疾病的方法,即“艾灸”。灸法作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历经数千年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临床上常常显示出针所不及,药所难能的疗效。罗诗荣主任医师对灸法推崇备至,从事针灸临床六十余年,运用各种艾灸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他独特地使用铺灸疗法,更是享誉海内外。在几十年的针灸临床过程中,罗老一方面潜心钻研中医经典记载之灸法,一方面又敢于突破传统灸法临床思维定势,创新传统灸法,倡导“铺灸督脉可疗痼疾”之思想,以其独特的选位、选时、选药为治疗重症痼疾开辟了新的途径。 2.1 钩沉发微辟蹊径,传承灸疗创新意 灸法治病,其症颇广,其理也多 罗老认为灸法治病,其适应症广泛,治病机理不止一端。对于风邪袭表以致腠理郁闭,营外不和之表证,灸疗可发散透泄,引邪外出,调和营外;对风邪入里之证或者某些急诊仍可灸治。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之;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烫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是之时,可灸可药。”就指出不但风邪侵犯肌表之时可灸治,即使风邪入里注肾时仍可施灸,甚至出现“瘛”时还可施灸。对于寒邪凝结之证,灸则温经散寒,如《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地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以灸焫。”说明了寒凝

毫针加铺灸疗法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关节炎的疗效探究

毫针加铺灸疗法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关节炎的疗效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毫针加铺灸疗法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6例强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毫针加铺灸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90.9%)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75.8%)治疗有效率,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毫针加铺灸疗法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关节炎的疗效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小痛苦,减缓或者是阻断骨化过程。 【关键词】毫针;铺灸疗法;强直性脊柱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166-01 强直性脊柱关节炎(AS)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对人体的骼骼关节、脊柱骨突,还有脊柱旁软组织、外周关节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一般分为原发性的AS 和继发性AS两大类型。发病时间位于18至40岁间,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现为进一步分析毫针加铺灸疗法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将之与单纯用药的疗效相互比较,特选取我院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6例强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为20至35岁,病程是1至10年。而观察组中男25例,女8例,年龄为18至35岁,病程是1至10年。对比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方面的价值(P>0.05)。可做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毫针加铺灸疗法。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解热抗风湿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如常用的柳氮磺砒啶片,以口服的方式,每天2次,一次1克;或者是使用甲氨喋岭,用量在7.5至15毫克间,以口服或者是肌注的方式,每周进行1次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同样进行以上治疗,然后结合毫针和药物铺灸治疗方式[1]。毫针刺法具体操作如下:取俯卧位,将背部暴露,对针刺部位使用含有1%的活力碘进行消毒工作。使用 0.35×30×40×50毫针,并对相应的穴位开展治疗。将《针灸治疗学》作为依据,对各个穴位进行刺穴。值得注意的是,长强穴进行针刺时,要将针尖和骶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向上斜刺,针刺的深度为0.5至1寸。而铺灸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药,具体包括有独活、防风、川苟、牛膝、杜仲、甘草等,并将其按照比例配好。让患者保持俯卧位,使其背部充分暴露,然后将湿热巾平铺在患者背部上,再将药液放在湿巾上。将药液巾点燃,一有燃烧即将其扑灭,反复操作,患者皮肤发红和不能忍耐为止,不能出现水泡。一般将时间控制在15至30分钟,每隔一天进行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然后3个疗程作为一个观察周期[2]。 1.3 疗效评定效果 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定,主要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参考依据,其疗效主要有临床缓解、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种。其中,患者症候积分减少超过95%以上视为临床缓解;而症候积分减少大于70%时视为治疗显效;而症

艾灸与马氏温灸法简介

艾灸与马氏温灸法简介 马氏温灸法简介 马氏温灸法起源于三十年代,1930年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将日本温灸术介绍到中国(日本温灸术源自于公元562年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灸法),1934年天津马少群先生将日本温灸术改进研制创立了马氏温灸法,用于临床治病屡获奇效,至六七十年代影响逐渐扩大传播至全国各地,治愈了大量疑难杂症。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活至90岁。 与传统灸法相比,马氏温灸法除具有温热穴位的物理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中药配方而起的药理作用,比其他艾灸更性烈,火力更猛,渗透力更强。马氏温灸法用于祛病养生虽然有非常神奇的功效,而且在中国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只在民间流传,目前国内仅有个别地方和港澳台及国外的少数人还在研究运用这种方法治病养生。当今有识之士己逐渐认识到长期服药对身体的危害性了,因此绿色自然的各种保健术备受欢迎。马氏温灸法就属于自然疗法,它采用天然植物“艾叶”作为主要原料,视不同病情配以各种天然中药混合装入专用器具内燃烧,产生一种特殊的热渗透力将药力导入人体经穴内,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迅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万病皆起因于内脏,脏腑为根本,疾病为末梢,治愈了根本,末梢也就自然痊愈了。因此凡是病人五脏六腑功能尚未出现绝症者,只要认真坚持温灸就有痊愈之希望。 马氏温灸法适应人群: 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 冠心病、心率失常、风心病、肺心病、脑动脉硬化、脑溢血、脑溢血后遗症、脑血栓、脑栓塞、胃肠炎、妇科病(子宫肌瘤)等均有很好的康复保健效果。 马氏温灸法养生计划: 每天温灸一次,每次60分钟,10天为一周期,每周期之间休息1~2天再进行下一周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冠心病需坚持温灸六个周期以上可痊愈。中风偏瘫越早温灸越好,可以很快康复。子宫肌瘤需坚持温灸六个周期以上可痊愈,易感冒者欲改善体质需坚持温灸三个周期以上。 “艾叶”和“艾灸法”简介: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 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 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 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 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 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 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叶用于灸法非常安全可靠,艾灸法比药物内服治病的范围更广,更方便,但是没有药物服用不当给人体带来的毒副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处,两者往往结合使用。但是灸法的功效有其独到之处,不能以针代灸。过去国内外有许多名医就单用灸法治病,古代我国和日本还有专门的灸师,与针师并列。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而且对于畏具针者,尚可避免针刺的痛苦及可能引起的感染。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灸法的好处,没有亲身经过实践的人是不会知道的。灸法,是中医中最上乘的治疗保健方法,是人类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的体系,艾灸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灸法效力之大。明代龚居中在《痰火点雪》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

督脉铺灸疗法说课讲解

督脉铺灸疗法

督脉铺灸疗法 杭州针灸医院罗诗荣 适应症:虚寒性慢性病——风湿、内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慢性腰痛,支气管哮喘,慢性胃肠炎及虚劳诸证;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 病、慢性腹泻、神经衰弱,孕妇及年幼老弱或阴虚火旺之体不适宜。灸疗时节:盛夏三伏,每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 部位:腰俞~大椎 辅药:大蒜500克艾绒200克斑麝粉1.8克 艾绒—伏天采新鲜艾叶反复爆晒、搓绒后,置干燥通风处,数年后方可使用。 蒜泥—鲜蒜头捣成泥糊状 斑麝粉—由麝香50%、斑蝥粉20%、丁香粉15%、肉桂粉15%组成 施灸步骤:1、体位——俯卧位 2、常规消毒——酒精常规消毒 3、涂蒜汁——用棉球在蒜泥上吸取蒜汁,涂于施灸部位 4、敷药——沿督脉背线敷洒斑麝粉 5、敷蒜泥——蒜泥带宽约2寸、高半寸,在蒜带中间按一长沟,蒜带四 周用干棉絮围紧、以免蒜汁外溢。 6、铺艾—— 7、燃艾——点燃头、身、尾三点 施灸时体表45度,有灼热痛感,可在两旁轻轻按摩使灼热痛感扩散、减少痛苦,蒜泥出现裂缝时及时整修、并防止蒜汁外溢

8、复灸——燃灸2~3次,需时2小时 9、清理——移去艾灰蒜泥,用热毛巾轻轻擦拭 10、挑水泡——灸后三天,涂龙胆紫 护理:1、饮食护理——灸前宜清淡(水泡清澈)、忌食肥甘厚味(水泡混 稠);灸前2小时禁食 灸后清淡易消化、禁食海鲜甘肥之品生冷瓜果 2、灸疮护理——灸后不可碰破水泡,侧卧或俯卧,三天后挑水泡,涂龙胆 紫,不用敷纱布,灸后会有低热、38度以下不用 抗生素 3、养生护理——灸后需全休1~2月,需保持精神愉快、防止烦怒,避免直 接吹风,忌寒凉房事 灸后3月疮痂脱落

中医天灸疗法

中医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是借助药物刺激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起泡,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补气养血、调理脏腑的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多种疾病。天灸疗法的历史十分悠久,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在历代许多的中医典籍中都载有较多的成功案例。 1.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天灸疗法所采用的药物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同时,天灸疗法通过药物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起到调理脏腑阴阳、改善气血运行的作用,从而消除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天灸疗法可以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皮肤上的神经末梢,使其进入活动状态,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并且,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也能够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另外,天灸疗法所使用的药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起到缓解病痛的效果。 2.天灸疗法的适用人群 天灸疗法根据贴药时间分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现在运用的较多的为三伏天灸,属“冬病夏治”范畴。那么,三伏天灸疗法适用于哪些人群呢? 首先是各种虚寒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气管炎、慢性鼻炎、虚寒性胃痛、寒湿性关节痛、冻疮等。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辩证,强调“虚寒”二字,湿热、实热型的病证千万不能用,否则病情加重。 其次是那些体内“阳气不足”的患者,通过三伏天灸治疗,增强体内阳气,改善“冬季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 另外,专家指出,三伏天灸疗法用来治疗慢性关节炎的效果十分确切,治疗范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疾病、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当然,治疗时也要注意辩证,如果患者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则不宜使用。 3.天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天灸疗法的药物贴敷时间因人因病而异,一般为2~8个小时,儿童贴敷不要超过2个小时。天灸疗法治疗期间,要尽量少接触生冷、刺激性的食物,贴敷后当天不要洗冷水澡等。孕妇、婴儿、药物过敏者、皮肤病患者、疾病活动期患者以及某些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天灸疗法。

艾灸疗法

艾灸 艾灸法是一种独立的治疗保健方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火以后,被火灼伤,发现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 艾灸法的发明来源于北方。在医学专著中,最早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乐野处而觅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顾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应用,同寒冷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所谓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在历代的针灸著作中,多数将针刺与艾灸并列论述,不过由于灸法对人体易产生灼伤,故逐渐失传,现在各中医院的针灸科只见针刺而不见艾灸,实属中医的悲哀。近几年由于中医养生文化重新兴起,人们又重视起具有神奇疗效的艾灸疗法。尤其是现代艾灸疗法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艾灸疗法的燃烧及污染环境,操作不便,易灼伤患者等难题,使我国博大精深的艾灸疗法的普及成为可能。 编辑本段艾灸穴位疗法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 足三里: 关元穴 气海穴 肾俞穴 膏育俞穴 风门穴 三阴交 脐疗 风池穴 大椎穴 涌泉穴 穴位疗法 编辑本段艾灸工具 艾条 艾灸盒 艾灸器 好轻松艾灸器具 火龙罐灸 随身灸 悬灸 中华经络温灸棒

编辑本段灸法 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着人。”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近代日本医家有在整个工厂、学校全体施以灸灼,作为一项保健措施,实验结果证明灸法确有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处,两者往往结合 艾灸疗法 使用。但是必须指出,灸法有其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能以针代灸。过去国内外有许多名医单用灸法治病。我国和日本都有专门灸师,与针师并列。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根据【黄帝内经。灵柩】解释:“针是泄法,灸是补法”。实证、病在表、泄热、阳亢等适宜用时针法泄和解表;而由实转虚、病在里、寒症、阴阳皆虚就不能用针法泄了,用药剂治疗,药剂所不达,就用艾灸的。由于古文习惯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很容易产生误解。 灸法虽然略有烧灼皮肤之痛,但不像针刺那样深入肌肉而达体内,所以人们不甚畏惧而乐于接受,是很容易推广的一种治病方法。编辑本段作用 艾灸作用 近代对于灸法做过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 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桂金水在《上海针灸杂志》1990年9月4日发表的文章《近十年来灸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指出:灸法能抗休克、抗感染、抗癌,对心脑血管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硬皮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乙型肝炎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可以改变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T淋巴细胞数目与功能,活跃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特别是经灸后T 淋巴细胞高值可以降低,低值可以升高,说明艾灸有双向调节免疫作用。 灸法的特点是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机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因此灸法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增强体质大有

单桂敏医生的艾灸疗法

单桂敏医生的艾灸疗法 单桂敏医生艾灸疗法 乳腺增生,艾灸取穴:选取阿是(乳f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或艾条灸。癌症,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 中医管各种癌症叫癥瘕,癥瘕初是“气” 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 “质”产生的阶段。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症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症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 导致癥瘕的发生多是:情志郁结、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之邪等导致致病因素,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等而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体内结块,固定不移,同游定处。病久面暗消瘦,纳减乏力、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

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 方法:用四眼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这样艾灸10余次后,你的机体免疫力会有一个提高,相继会带动其他症状的消失。声带小结,可以在少商和商阳点刺放血,然后再在大椎穴点刺2-3下,拔罐放血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虚证,用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治疗一段时间也会有疗效的。 用铺灸治疗背痛可以主一身之阳,调整人体的正气,使病邪不会在嚣张。用铺灸调动体内的元阴元阳,疏通经络。真气动力才可能增强,病情才能痊愈。 背痛治疗:先用铺灸的方法调动一身之阳。 方法: 1.先把大蒜捣碎成泥,大约要100-200克大蒜泥。 2.用一条纱布,从大椎穴铺起直到长强。然后把大蒜均匀地扑在纱布上的脊柱中,厚度约3-4mm。宽度约30mm。 3.把艾绒放在蒜泥上,然后用香火分段点燃艾绒,分段点燃。这时,烟和火都很旺盛,嘱病人一定要咬牙挺住。这

腰间盘突出艾灸疗法

腰间盘突出艾灸疗法篇(一):【艾灸】教你用艾灸轻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舒筋活络为主。 腰椎疾病主要取穴当然是以腰椎部位为主,很多患有腰椎疾病的人,不仅仅是腰椎部位,还会压迫臀部,腿部。 艾灸取穴 1、阿是穴 腰部局部压迫点。 2、腰夹脊 自命门至腰阳关旁开5寸区域双侧。 3、腰阳关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下凹陷中。命门下约2寸。 【主治疾病】多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 4、殷门 【标准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主治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5、委中 【标准定位】位于腘窝横纹正中。 【主治疾病】腰背疼痛,下肢痿痹,转筋等。 如果患者感觉已经压迫了腿部,那么哪里疼痛就可以灸哪了,还要艾灸环跳,承扶,这里要多灸一会,很多患有腰椎疾病的人会压迫坐骨神经,另外很多患腰椎疾病的人,会有臀部冷涨的感觉,所以艾灸环跳和承扶就显得很重要。 6、承扶 【标准定位】足太阳膀胱经穴。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疾病】通便消痔,舒筋活络。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 7、环跳 【标准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腰间盘突出艾灸疗法篇(二):艾灸疗法是腰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 腰间盘是我们身体上的一个重要部位,它承受着身体的绝大部分重量,那么大家知道腰间盘突出要怎么治疗吗,腰间盘突出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腰间盘突出症与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舒筋活络为主。腰椎疾病主要取穴当然是以腰椎部位为主,很多患有腰椎疾病的人,不仅仅是腰椎部位,还会压迫臀部,腿部。下面灸哥给大家介绍下对症的艾灸穴位有哪些? 1 阿是穴 疼痛点,腰部局部压迫点,因为受到了压迫,才会感到疼痛。此穴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哪里痛,哪里就是阿是穴。 2 腰夹脊穴 夹脊穴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3 腰阳关穴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下凹陷中。命门下约2寸。多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 4 殷门穴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用来缓解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5 委中穴 腰病委中求,此穴位于腘窝横纹正中。用来缓解腰背疼痛,下肢痿痹,转筋等。

脐灸疗法

脐灸疗法,是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一种中医特色技术。 肚脐皮肤薄,脐下腹膜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经过脐部,药物在脐部穿透皮肤后可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下动脉分支进入体循环而发挥作用,最有利于药物分子穿透而被吸收。 神阙穴位于脐部,属任脉。任脉维系诸阴经,督脉总督诸阳经,二脉互为表里,共理人体诸经百脉。同时,冲脉乃十二经脉之海,“任、督、冲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具有溢蓄经脉气血的作用,故脐与全身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都有密切的联系。 一、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脐通冲、任、督、带四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胎产诸疾,黄褐斑、面色萎暗和男科病症,如阳痿、遗精等证。

二、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部通行全身诸经,所以通过脐部治疗,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适用于寒湿痹阻、脉络不和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麻木诸病症,及由于气血瘀滞所形成的瘕瘕积聚(囊块肌瘤)诸疾。 三、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四、健脾和胃,升清降浊,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五、强壮保健,养生延年: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改良火龙铺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3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并呈低龄化的趋势[1],并将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用改良火龙铺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基线调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视觉模拟评分(VAS 积分)≥4分;②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符合诊断标准且治疗期间未针对性加用其他药物和采用其他治疗者;④能接受和坚持改良火龙铺灸治疗,并配合本课题研究者。治疗方法:⑴治疗组:改良火龙铺灸疗法。物品准备:肉桂粉20g,姜泥500g,95%酒精1瓶,消毒纱布1包,点火器1个,湿的热毛巾5条,20mL 注射器1个。艾绒1000g。步骤:①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皮肤。②将肉桂粉均匀铺洒在治疗部位。③将姜泥均匀覆盖在肉桂粉上,厚度约1.5cm。④在敷料四周铺上湿热毛巾,覆盖严实,两侧、上下各1条。⑤敷料上铺上1层消毒纱布,并用20mL 注射器抽取95%酒精均匀滴注在纱布上,以湿透为度。⑥助手站在一侧拿起1条湿的热毛巾备用。⑦用点火器点燃纱布上的酒精,使火焰均匀燃烧。热量以患者耐热为度。约5~10s 后,患者感到皮肤灼热,助手用备用毛巾迅速从侧面 覆盖在火焰上,使其熄灭。⑧待热感减退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反复操作3次。在敷料上覆盖备用的热毛巾,留置20min。⑵对照组:温针灸。选穴:肾俞、命门、大肠俞、腰阳关、环跳、委中。治疗步骤:患者俯卧,暴露皮肤,消毒后,选用0.30mm×50mm 毫针在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放上1cm 长艾柱,点燃,留针20min。疗程: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效观察:①参照1984年日本骨伤学会腰椎疾患的疗效评判委员会制定的方案(JOA 积分)。评分标准如下:优:25~29分;良:16~24分;可:10~15分;差:<10分。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参照JOA 积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法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统计学方法: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 检验,不符合 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 用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比较,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比较。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前后JOA 量表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改良火龙铺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温针灸。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JOA 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改良火龙铺灸与温针灸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见表2。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74.29%。两组总有效 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P <0.05),见表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腰痛”“腰腿痛”“腰股痛”等范畴[3]。其病机经过历代医家的总结,认为腰腿痛的发病主要与劳损和外伤有关,尤其与肾虚密切相关。肾气虚是腰腿痛发病的关改良火龙铺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莫春晓卫伟 201103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13.078 基金项目上海市长宁区原卫计委社区项目(20164Z010)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火龙铺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火龙铺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JOA 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两组JO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7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P <0.05)。结论:改良火龙铺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温针灸。 关键词改良火龙铺灸;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 (下转第114页) 112

什么是天灸疗法

什么是天灸疗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体天灸的功效与作用请往下看: 1、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利用的同时,经络腧穴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反应,将药物作用放大,其疗效是经络腧穴与药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来源39蜂疗网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发表时间:2011-12-06T10:39:25.77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周媛牛淑芳[导读] 这时,就可以通过天灸来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强身健体之效,打断其发热-体虚-发热的恶性循环周媛牛淑芳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海口570000)【摘要】天灸是在特定时间采用较强刺激作用中药贴敷与穴位的方法。【关键词】天灸;中医;体虚感冒 【中图分类号】R13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3-02天灸,又称“发泡灸”或“伏九敷贴”,是在特定的时间(三伏日和三九日)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于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袭击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体虚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多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变病,以风邪为主因,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位先导,但在不同的季节,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症候,冬天寒冷之季节,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夏季时,风与热合,多见风、热、湿之邪亦常杂感为病,根据天人相应原理,选择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进行三伏天灸,[1]冬病夏治,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治病求本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自然界阳气达到顶峰,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驱邪,从而起到治未病的目的,在最严热的夏季治疗的方法称为“三伏天灸”。冬天寒冷,人体阳气潜藏,虚寒病症容易发作加重,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三九天灸”正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里,利用人体阳气潜藏,同时自然界的阴气达到顶峰,于三伏天灸遥相呼应,标本兼顾。“三伏天灸”与“三九天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特色疗法。 1体虚感冒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1.1根据“阴阳学说”: “三伏日”和“三九日”为一年中最严热和最寒冷的日子,夏季三伏之所以严热,是因为夏季中阳气上升到达了最高峰,抑制了冬季寒淳之气,[2]冬季进入“三九天”(即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共计27天),是全年天气最冷、阴气最盛的时段。“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处于最弱的时候,最容易生病。流感发热痊愈后的孩子属于阳虚体质,或者因服用寒凉药后阳气受损者,均可以通过天灸来调养阳气。所以《事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体虚感冒是素体虚弱之人时逢气候变化,不能调节应变之时,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卫,卫表不和最易发病。 因此,当三伏天来临时,是自然界阳气最盛阶段,当三九天灸来临时为人体阳气潜藏,自然界阴气最盛阶段,此时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气,使体虚感冒病人,在三伏天利用到达顶峰的阳气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命挥动,加快新陈代谢,而在三九天中到顶峰的阴气能在药物的刺激下调控机体的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阴阳双方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达到体虚感冒的治疗目的。即《素问·生气通大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2根据基本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灵枢·百病始生》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伤,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3]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内容。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适应了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一般不会致病,担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体虚之时,六气成为病因,人体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才能使人的体质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1.3根据经络学说: 经络,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胃,利关节者也”。中医以为,经络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外内,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运行奇穴,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能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脏腑和经络之气输注到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对人体表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的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人体的免疫机能,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因此,对体虚感冒者,在进行天灸治疗,未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服寒邪以治病求本。 1.4根据预防原则: 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二穿井,斗而铸维,不亦晚乎”。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天灸疗法治疗体虚感冒,对于体虚感冒的病人采用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以恢复人体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病邪的能力,减少或避免感冒的发生。 2体虚感冒的治疗方法 2.1外治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干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在三伏日和三九日时,采用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处,有利于气血流通,并能促进药物入经络归脏腑,以《张氏医通》所载白芥子散为基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配以温经散寒,补血活血通经,行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中药。采用白芥子,当归,川穹,熟附子,肉桂,玄胡邓研末,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成3~4cm饼状,在初伏时或初九时贴敷于肺俞、气海、志室、胃俞穴,约4小时取下,然后在二九或中伏时贴敷于脾俞、关元、膏肓穴,在末伏或三九时贴敷于肾俞、足三里、石门穴。在每年初伏(一九)、中伏(二九)、末伏(三九)各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疗程,一般无不良反应,较少数出现起疱、起疹、红肿、奇痒等。这是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用,或个别皮肤过敏者,受到药物的刺激所致,克搽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并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如果贴敷时间过长引起水疱,必要时行外科常规处理,用消毒针头刺破水疱,涂上外用药。如紫草油等。 2.2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 体虚感冒辨证风寒者取风池、风门、列缺、为风热者,取风池、大椎、尺泽,为暑湿者取足三里、中脘,以毫针刺入,产生针感后,加大电刺激,选取适当的波形和频率,以病人出现麻胀感为度,每次通电10~20分钟。另:艾灸治疗,取风池、风麻、合谷、足三里等穴,点燃艾灸后,悬于穴位之上,离皮肤2~3厘米,每穴20分钟,依次灸。 2结论 2.1反复发热的孩子,多因其正气不足,容易受到外邪入侵所致。这时,就可以通过天灸来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强身健体之效,打断其发热-体虚-发热的恶性循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