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二)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二)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二)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二)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其他相关实验探究

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

考点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1.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解析: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但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原核细胞可通过二分裂增加数目,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B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会失去细胞核,不能再进行分裂,C错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这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D正确。

答案:D

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解析: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会进行分裂,即不会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机体内有的细胞不能再分裂,如神经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DNA的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D正确。

答案:D

考点二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3.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

B.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

D.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核DNA数量的加倍

解析:染色体复制前含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含两个DNA分子,着丝点数目并不增加,复制前后都是一条染色体,因此,通过复制,染色体的数量并不增加,而DNA分子的数量加倍,A错误;DNA 的复制与加倍是同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B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C正确;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答案:A

4.(2018·河南八市一模)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

D.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后,移向细胞两极;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D

5.(2018·银川月考)下面相关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如图中有丝分裂的时期相对应的是()

①染色体呈细丝状,数目加倍②染色体散乱排布

③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④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⑤染色体变为丝状染色质

A.②⑤B.①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③④⑤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细丝状,复制后DNA分子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①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并散乱排布在细胞中,②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板在末期出现,③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④错误;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变为染色质丝,⑤正确。

答案:A

6.(2018·吉林毓文中学高三试卷)下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

解析:图中甲为间期,乙为后期,丙为末期,丁为前期,故图中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为甲、丁、乙、丙,A正确;细胞周期中,间期历时最长,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的动物组织细胞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正确;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出现在前期,消失转变为染色质在末期,C正确;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D错误。

答案:D

7.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A.后期、末期、间期B.间期、前期、中期

C.间期、后期D.间期、末期

解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只有当DNA完成复制,且没有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时才会有染色单体,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和前期、中期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后期和末期着丝点分裂后没有染色单体。

答案:B

考点三细胞有丝分裂实验(Ⅱ)

8.(2018·南开中学月考)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前制片时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成很薄的一层,有利于观察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NA含量相同

D.可以选择甲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持续观察它以后的分裂过程

解析:制片时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成单层细胞,有利于观察;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的两极;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中的2倍,但DNA含量相同;解离时用盐酸处理过细胞,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连续观察甲细胞以后的分裂过程。

答案:D

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

9.(2018·山东济南模拟题)右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某同学统计了洋葱根尖6 000个处于有丝分裂中的细胞,其中有692个处于前期,105个处于中期,35个处于后期,168个处于末期。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期中各时期相对持续时间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B.细胞周期中分裂期各时期时间总和要比分裂间期短

C.分裂期中前期持续的时间最短

D.分裂中期持续的时间约为0.21 h

解析:由题干可知处于各时期细胞数目的关系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所以,各个时期的时间关系为:前期>末期>中期>后期。依据公式“某时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时间=(该时期细胞数目/细胞总数)×细胞周期”,分裂中期持续时间为:105/6 000×12=0.21 (h)。

答案:C

10.(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再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结构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DNA解旋酶可从1进入,与3直接相连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

B.图乙所处时期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

数=::1

C.图丙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正在重新构建

D.若经3H充分标记的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目为N/2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3H,则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均为2N,但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为杂合的(3H1H);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杂合的3H1H,另一条染色单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为纯合的1H1H,即一半染色单体含放射性,但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后,子染色体的分离具有随机性,因此,含3H的染色体进入同一个子细胞的数量为0~2N,D错误。

答案:D

11. (2018·安徽淮南模拟题)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3 d、5 d后,分别制片观察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 ,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高浓度的药物X严重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D.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

解析:有丝分裂指数是10%的含义是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10%,说明90%左右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A项正确;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B项错误。具图分析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有丝分裂指数下降,故C正确,比较3d和5d两条曲线可知D正确。

答案:B

12.下图是在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时所绘制出的曲线图(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总数/总细胞数×10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一组作为对照实验

B.镜检计数时应统计总细胞数和分裂期的细胞数

C.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起促进作用的最适重铬酸钾浓度为25.0 mg/L

D.重铬酸钾溶液对根尖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仅与其浓度有关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自变量是重铬酸钾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其中蒸馏水是空白对照,A正确;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则观察统计的是总细胞数和分裂期的细胞数,进而计算有丝分裂指数,B正确;根据曲线图分析,细胞分裂指数最大时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为25.0 mg/L时,则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起促进作用,C正确;据曲线图可知,一段时间内,低浓度重铬酸钾溶液,可使细胞分裂指数增加,促进有丝分裂;高浓度重铬酸钾溶液可使细胞分裂指数减少,则抑制有丝分裂;其抑制程度与两个自变量有关,即重铬酸钾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D错误。

答案:D

13.(2018·佛山模拟)雪灵芝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药材,为研究雪灵芝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含不同浓度雪灵芝提取物的培养液培养人胃癌细胞,一段时间后检测胃癌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百分比,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分裂间期分为G1、S、G2三个阶段,其中S期进行DNA复制;M为分裂期。

A.雪灵芝提取物可阻止胃癌细胞从G1期进入S期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胃癌细胞膜糖蛋白大量减少

C.四组实验中c组胃癌细胞分裂期持续时间最长

D.d组雪灵芝提取物浓度为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

解析:随着雪灵芝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增大,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可知雪灵芝提取物可阻止胃癌细胞从

2019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备8套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生物真题必修1部分试题汇总含答案

2018年全国8套理综生物部分真题及答案 2018全国Ⅰ卷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 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30.(9分)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 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 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 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__________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 【答案】1D 2B 3A 4C 30. (1)甲(2)甲甲植物在低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乙植物 (3)乙(4)CO2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习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生物 2019 高考一轮选习练题(7)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中空膜泡状结构的人工膜。转基因技术中的做法是将磷脂、 胆固醇或其他脂质的乙醚溶液加入DNA 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 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胞吞而实现基因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 B.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 C. 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 D.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会产生免疫反应 【解析】选 D。由题可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是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 DNA 的脂质体小泡被受体细胞胞吞而实现基因转移,其原理是膜的流动性,A 正确;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实现了基因转移,因此脂质体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B 正确;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影响脂质体小泡与植物细胞膜的融合,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有利于脂质体小泡与植物细胞膜的融合,可提高转移效率,C 正确;根据题意,该脂质体小泡的膜表面不含糖蛋白,因此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不会产生免疫反应,D 错误。 2、如图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 24 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中曲线Ⅲ在 a 点上升的原因是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 B.图中曲线Ⅲ在 12 点左右 d 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C.叶肉细胞在图中的 c、e 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与d点相比,e点ATP的含量下降,C5的合成速率下降 【解析】选 B。曲线Ⅱ表示真正光合速率,b 点光合作用刚开始进行,所以 b 点之前只进行细 释放量减少是因为晚上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A正胞呼吸,图中曲线Ⅲ在a点上升,即CO 2 确;曲线Ⅲ在 d 点下降,但是在相应时间曲线Ⅱ上升,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的增加大于光合速率的增加,导致曲线Ⅲ下降,B 错误;c、e 两点时该植物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但 浓度和温度变化是对于叶肉细胞来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正确;e点与d点相比较,CO 2 不大,但是光照强度变化很大,所以可以认为e 点光照强度减弱,暗反应不变,ATP 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ATP的含量下降,光反应减弱导致暗反应减弱,C 的合成速率下降,D正确。 5 3、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2019高考(押题)生物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生物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定氢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几乎没有差异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不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D.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解析】选D。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只能通过主动运输实现,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的功能各不相同,所含的蛋白质种类也不同,B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D正确。 2、如图1为适宜温度下小球藻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将小球藻放在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8 B.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 C.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没有光照的时间段应是2~4 h D.图2实验过程中,4~6 h的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 【解析】选A。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释放O2的最大速率为8,呼吸速率为2,则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10,A错误;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氧气释放速率为0,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B正确;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上升,对应的时间段是2~4

h,C正确;图2实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呼吸速率一定,4~6 h CO2浓度较高,8~10 h CO2浓度较低,且都保持CO2浓度不变,说明4~6 h平均光照强度应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D正确。 3、为了研究缺失叶黄素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并测得相关数据如表(温度和CO2浓度等条件均适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植株甲因缺少叶黄素而使得叶片呈现黄色,且呼吸速率降低 B.光照强度为3 klx时,植株甲光合作用所需CO2只来源于细胞呼吸 C.光照强度为1 klx时,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 D.光照强度为3 klx时,甲、乙两植株固定CO2速率的差为4 mg/(100 cm2·h) 【解析】选D。叶黄素是黄的,缺少叶黄素的叶片一般仍为绿色,A错误;由表可知,光照强度为3 klx时,植株甲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细胞呼吸和外界环境,B错误;由表可知,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3 klx,所以在光照强度为1 klx时,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错误;光照强度为3 klx时,植株甲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固定CO2量=细胞呼吸释放CO2量+光合作用净吸收CO2量=6+12=18 mg/(100 cm2·h);光照强度为3 klx时,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4 mg/(100 cm2·h),则甲、乙两植株固定CO2速率的差为4 mg/(100 cm2·h),D正确。 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家证实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B.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数学模型建构法 D.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解析】选C。科学家对DNA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正确。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时采用差速离心法,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采用的是物理模型建构法,C错误。萨顿是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该方法称为类比推理法,D正确。 5、某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黄色(A)对灰色(a)为显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计划

2019届高考复习计划 高三年级生物备课组 本阶段为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按必修一、三(前两章)、二的各章节顺序进行,以教材为主,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原理、过程等,并辅以适量的训练题,学生在完成一轮复习后能够理清知识点,构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框架,在复习的同时对以前学习的不足进行修补,而且阶段性的复习总结要跟上,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在高考全国卷中,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重视能力的考查,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科学表述生物学现象及原理,这些能力需要在一轮复习中通过回归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分析训练来培养和加强,恢复参加高考全国3卷考试已有三年全国卷试题整体较稳定。但又体现了一定的变化趋势.只有深入研究历年全国卷考试特点,并充分了解学情和教情,实施正确的策略,方能决胜高考: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 1、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基础知识遗忘率高,主干知识把握不清,反思总结习惯缺失、解题盲目、效率低,对理综考试经验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应试技巧弱。 2、态度决定高度,思维影响行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键,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各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绪,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化解负面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明确一轮复习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名词术语、本质属性(内涵)、使用条件及范围(外延)、例证(正例、反例、特例)、错误概念等、原理过程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3、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4、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5、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试卷分析 整体分析: 1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24,25,26,27题,16分,选考45题(15分,计算分值)),共计31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28,29,30,31题,16分,41题第(1)问中国部分,计4分,第(2)问,计10分,42题,计12分,选考第48题,计15分),共计57分; 世界史(选择题32,33,34,35题,16分,41题第(1)问世界部分,计11分,选考题第46题,计15分),共计42分。 近5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得知,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40%,世界史30%。2019年高考试卷符合这一标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依然是复习的重点。 2字数统计: 选择题部分:约1280字,表1幅,无图。 历年新课标卷分析选择题统计2007年,1236字,图1幅;2008年,1179字,表1幅;2009年,1121字,图一幅;2010年,1281字,图2幅;2011年,1518字,图2幅。…… 2016年,约1200字,表1幅,图1幅。2017年,约1200字,表3幅,图1幅。2018年,约1200字,表1幅,图3幅。 分析得知,本次试卷选择题信息量符合标准,答题时间控制在

12分钟以内。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做分析题。 主观题部分:依旧是三道,41,42必考题,45,46,47选考题。41题,一幅图,一段材料,设问2小问,42题,一段材料,阅读量都不大,难度一般,容易得分。 具体题型分析: 24题,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数据分析以及所学可知,西周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选择B。 【错误项分析】A项“长期”,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D项“弱化”,错误。 25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汉的推恩令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用推恩令,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择C。 【错误项分析】AB项与题意无关;D项过于绝对。 26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朝的文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唐朝具有尚武精神,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一。指导思想: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 《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 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 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 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 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 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 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 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 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 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 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 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 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 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 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计划

2019届儋州市八一中学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高三学年开始,在年级高考备课策略的指导下依据“三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策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 二、目标要求 1、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新高考试题为参照,充分研读“三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使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脉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三维”出发,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以史学新观点,新视野,热点为复习理念,解读历史。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史学新视野,故在平时的复习中,尽量运用不同的史观进行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使历史变得丰富丰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复习安排(一)一轮复习安排 1、时间安排: 2016年8月15日—2017年3月上旬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以通史为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过关测试。采用读、讲(析)、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一轮复习资料,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选修1 第1讲 课后

选修1 第1讲 1、鸭梨醋饮属于绿色健康饮品,既保存了鸭梨中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又兼具果醋醒酒护肝、助消化、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的养生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下图为鸭梨醋饮的制作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新鲜的鸭梨汁――→①果酒――→②果醋――→③鸭梨醋饮 (1)果酒的酿造原理是先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获得果酒。 (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________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 ℃~25 ℃,温度过高时,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醋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_____,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进行醋酸发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酒精发酵后转入醋酸发酵前,除改变温度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____________。 【答案】(1)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2)鸭梨皮 (3)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4)30 ℃~35 ℃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 (5)通入无菌空气

【解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鸭梨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4)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35 ℃,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影响产酸量。(5)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发酵时需要通入无菌空气。 2、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________,产生的终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同学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题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蓝藻虽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B.乳酸菌无核膜、核仁,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D.醋酸杆菌不含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蓝藻虽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项正确;乳酸菌虽然没有核膜、核仁,但有DNA和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即能进行转录和翻译,B项正确;硝化细菌能利用氨氧化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所以属于自养生物,C项正确;醋酸杆菌不含线粒体,但细胞内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D项错误。 2.巴西官方宣布发现一种新“超级细菌”——抗药性细菌“KPC”,这与南亚发现的“超级细菌”不同,该菌抗药性极强,几乎能够抵抗所有抗生素,并有致人死亡的病例报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中的染色体上 B.细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C.细菌抗药性增强是其发生突变和重组后,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细菌感染机体后致人死亡,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答案:D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和线粒体;细菌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自然状态下不发生基因重组,故A、B、C三项都错误;细菌侵入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溶酶体消化降解入侵细菌,若溶酶体不能分解入侵细菌,则入侵细菌会大量繁殖,使人致病,并可能导致死亡。 3.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A.细胞和病毒的化学成分被破坏 B.细胞和病毒的结构特点一致 C.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D.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 答案:D 解析:细胞被搅碎,细胞会因失去其完整性而死亡;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也需完整的结构,病毒被搅碎,也会因失去其结构的完整性而死亡。故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D项正确。 4.下列图片中不是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三)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配子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及相关实验探究 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及动物配子的形成(Ⅱ)、受精作用(Ⅱ) 1.(2018·福建福州模拟)下列生命活动只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的是() A.核膜、核仁消失 B.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C.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具有不同遗传信息的子细胞 解析: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均有核膜、核仁消失;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8·淄博一模)右图是某二倍体植物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根尖细胞示意图,该细胞() A.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一定发生了隐性基因突变 D.其突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 解析:图示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A、B项错误;图中基因A和a所在的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由着丝点分裂而形成,正常情况下含有的基因应相同,若不同,对于有丝分裂来说则一定是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不一定是隐性基因突变,C项错误;依题意可知图示的细胞为体细胞,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D项正确。 答案:D 3.C1、C2、C3、C4是某动物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B.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06关联知识类选择题专项突破(含解析)

专题06 关联知识类选择题专项突破 高考选择题中一种常见类型是关联知识类选择题,此类题目通常有以下特点: (1)题干是一段生物学事实背景或题干是一个生物学主题(如概念、原理等)。 (2)四个选项均与题干事实背景或生物学主题有关。 该类题型题目众多,纵观历年高考真题,各地高考均有此类题目的大量考察。本专题将以2017-2019(浙江新高考)年间各地经典高考真题为依托展开分析,共分为【典例】(精选经典高考真题)、【预测押题】(对点题型预测)、【最新试题】(以最近高考真题与名校最新测试题为主)几个核心部分,旨在为考生的备考提供一定的支持。 【押题预测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某染色体上DNA缺失2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C.不遗传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也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某染色体上DNA缺失2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不遗传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C正确;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都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错误。 1.(2019 江苏七校联考)下列有关细胞中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ATP都在活细胞内产生和发挥作用 B.ATP中含有腺苷,有些酶的分子结构中也可能含有腺苷 C.线粒体中不会出现ATP的水解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D.细胞代谢离不开酶和ATP,酶催化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答案】B 【解析】酶和ATP都在活细胞内产生,ATP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以及生物体外都能发挥作用,A错误;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而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酶也可能含有腺苷,B正确;线粒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其内的DNA可以自主复制和转录,故线粒体中也会出现ATP的水解和DNA聚合酶的催化,C错误;ATP的合成一般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ATP的水解一般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D错误。 2.(2018 淄博一中)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B.有O2时,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C.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叶绿体 D.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答案】A 3.(2018 长安五中)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⑦有H20生成或有H20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④⑤ D.⑤⑥⑦ 【答案】D 【解析】①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②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一。指导思想: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

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A.液泡和核糖体 ________ B.中心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内质网和线粒体 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 ) A.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蛋白质合成 B. 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 C. 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3. 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B.动物细胞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C.叶绿体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D.动、植物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一种细胞器 B. 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C. 液泡中含有糖和无机盐,不含有蛋白质 D. 花瓣细胞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

5. 下图表示细胞清除受损线粒体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B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高尔基体中合成 C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膜组成成分的更新 D .自噬泡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 6.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B .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C .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裎 D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7.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有生物膜 B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磷脂的种类和数量 C .内质网膜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D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 8.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器 B .初级卵母细胞、胚胎干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C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 D .硝化细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9.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上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制度流变”

04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制度流变” 一、“制度流变”的概念分析 《读史方法纪要(6)——明晰制度流变》文中写道:制度,不同于行为,非一时之兴 起,实经久之常制。任何一项足以在史书留名的制度,都是曾经连贯地影响数个世代的因素, 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足以串起众多史实散珠的绝佳背景性线索,而这个线索还是“自然” 生长在历史时期的产物。换言之,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流动变化着的制度,反映的是整个时代 的诉求,是人群中不同性情动机交错影响的直接产物。分析制度,便是分析整个时代不同阶 层与群体间相互角力的锁钥,自然能够把握某一段历史的核心要害。 具体到中国历史这一几乎以权力斗争与制度流变为纲的历史维度,官制、选官制、田 制、兵制、币制、行政区划、天文历法等制度大类项下的小类目都是掌握任何一个时代流变 所不可不细究、不可不把握的线索。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把握制度的流变呢?汪儒斌老师在《复习教学怎样对待制度史内容 碎片化问题》中指出,“考镜源流”现已泛指对事物的源头和发展过程进行考

的高三制度史复习有很大的启示。一种制度往往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流变的过程,课程标 准也对相关流变过程有要求,如必修一中就有“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等要求。 但制度史的流变过程或者过于复杂、艰深,或者限于教科书编写的体例、容量,往往难以完 整体现,通常是呈现几个截面,形成一个个片段的集合。怎样对待制度史内容碎片化问题, 汪儒斌提出两个思路:第一,梳理制度史之演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二,针对性地解决 问题以完善知识结构。 范红军在《“历史变异”高考命题立意与时序教学策略——以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 试题为例》提出,“历史变异”命题立意的理论基础是变异史观与历史求异思维 1.变异史观。在中国史学史上,自先秦至今,历史变异史观一以贯之,不 断完善和强化。 《周易·系辞下》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中国古代变异史观的思想渊源。 司马迁的《史记》明确提出“通古今之变”的撰述宗旨。 近代以降,梁启超、钱穆等史学大家对于历史变异史观高度重视。梁启超指出:“上下 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钱穆的历史变异史观非常系统,他认为:“历史必然有其变异 性。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没有变,不成为历史。”“研究历史,首当注意变。”“这一时期的

2019高考生物备考策略

年生物高考备考复习策略 (一)备考复习策略 .认真对照研究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和今年地《考试大纲》,紧紧抓住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地复习、训练和落实,正确处理好教材(课本)、资料和高考地关系. 高考,尤其是新课标高考考什么?就生物(理科综合)而言,考试地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知识能力”概括:即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学能力.年考试性质和命题原则上基本不变,生物学科试卷在题型结构和难度上也保持了相当地稳定.但更加注重学科基础和学科思想、方法地形成. 因此,我们地第一轮复习必须在全面梳理、巩固生物学最基础地、必备知识入手,强化基础、突出主干,构建高考必考地知识网络.就从今年地高考试题来看,命题材料不过度追求新颖,考查地内容多为教材主干和基础知识,考生地陌生度低.全国Ⅱ卷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图解),考查光反应及暗反应地产物与生成物.呼吸作用(无氧呼吸)地过程及反应条件等,都源于高中教材但又适当延伸(与大学教材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衔接),像、、、(还原型辅酶、还原型辅酶)都是高中人教版教材上没有地.全国Ⅱ卷第题考查体温调节,通过常温与寒冷环境下两组实验动物地皮肤血流量、体内相关激素与耗氧量地比较,考查体温调节地相关知识,题目地情景材料平实无华,考生易上手.全国Ⅱ卷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变化地原因、种间关系等,考查侧重于基础.选择题中,全国卷中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地方式,全国卷中地第题考查种群型增长与种群增长率地关系,这些都是高考必备地最基础地知识,在以往全国高考历史是还经常考查.DXDiT。 由于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题目灵活性增加,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更加突出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生物学能力地考查,试卷区分度加大,题量增多、阅读量增大(这两年答题量也在增加)(即不仅仅是“超量命题、限量答题”了),因此,我们还必须在第二轮复习中有意识地指导、设计训练并落实提高每一个学生地生物学能力(包括应试能力),从审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地能力,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力等,到培养思维,解题时有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深入思维,到上课提问(考试设置问题)提高学生思维地速度、广度和深度,让他们养成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定向思维地习惯. 由于我们生物学高考试题地分值越来越细化;试题知识点、考点地分布和覆盖面越来越广,尤其是知识点和能力与《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大纲》规定地要求吻合程度越来越高(高考地信度和效度因而也大大增加),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高考地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复习,大力精简课本上繁多而考试大纲、高考试题完全不涉及地内容,注重核心概念地深度理解,如遗传中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地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地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地非等位基因,还有基因地自由组合、基因地互换、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等与基因有个地概念,很多同学学了三年地遗传都还没弄清楚、弄明白,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理解“同源染色体”这个核心概念,因此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复习,我们老师都要帮助学生狠抓基础、精简教材,突破重点、核心概念!如果我们地学生真正理解了“同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提纲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提纲 准备参加2019年高考的你们正在为心中的梦想奋斗吧,本网高 考栏目精心为你整理了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提纲,更多高考复习 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提纲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有哪些?在验证D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中,标记蛋白质都用什么元素? 【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在验 证D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中,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怎么表示?结构特点是什么?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什么叫肽键?用化学式怎样表示?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化学式为—NH-CO—】 拓展: ①蛋白质中的相关计算:氨基酸数、肽链数、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之间的关系 【含X条肽链的蛋白质中: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总氨基酸数—X】 ②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蛋白质的分子量=总氨基酸数×氨基酸平均分子量—脱去水分 子数×18】 ③判断羧基数目、氨基数目注意 R基里面的氨基、羧基,判断肽键数目时注意环肽。 【含X条肽链的蛋白质中:氨基和羧基数至少各为X个】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根本原因是DNA(或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 序不同】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 【①结构蛋白②催化作用③运输载体④信息传递⑤免疫功能】 (6)核酸的元素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元素组成:CHONP功能:携带遗传信息,在遗传、变异和蛋白 质的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7)核酸的基本单位及其组成成分是什么? 【基本单位:核苷酸;组成成分: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8)DNA和RNA的区别有哪些? 【组成不同:分别由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存在场所不同:DNA主 要存在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RNA主要存 在于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9)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细胞生物:DNA病毒:DNA或RNA】 拓展: ①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