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浮力学案(三)

浮力学案(三)

浮力学案(三)
浮力学案(三)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密度计的原理,会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

3.加强对浮力知识的有关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简述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的浮沉情况。 [答] 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

(1)当F 浮>G 物,物体就上浮,最后处于漂浮状态; (2)当F 浮=G 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3)当F 浮ρ物,上浮后漂浮; (2)当ρ液=ρ物,物体悬浮; (3)当ρ液<ρ物,物体将下沉。

2.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 )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 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 C. 压强不变,浮力增加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如图l 一28所示,A 、B 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4.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 、B 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1—29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 甲与F 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 与ρB ,则 ( C )

A.F 甲>F 乙,ρA >ρB

B.F 甲

C. F 甲=F 乙,ρA >ρB

D.F 甲=F 乙,ρA <ρB [科学探究] 一、实验

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下沉到容器底部 。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 漂浮在水面上 。 1.轮船:用钢铁制成空心即可。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

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 浮;当G=F 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

[思考] 你知道生活在水中的鱼靠什么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它的原理是否跟潜水艇一 样?

[答] 不一样。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而鱼则是利用改变体内的鱼鳔的体积来改变浮力大小而实现浮沉的。 二、密度计

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2.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F 浮=G 。

3.刻度值的特点:

(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一艘质量为1500吨的轮船,装上5×103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的排水量分别是 ( D )

A.1.47×103牛,1500吨

B.3.43×103牛,3500吨

C.4.9×103牛,5000吨

D.6.37×103牛,6500吨

[解析] 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重加货物重;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所排开水的质量,数值上等于轮船装满货物时的总质量。 [答] D

[例2] 如图1—30所示,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装有若干石子。现将石子全部投入 水中后,水面将 ( C )

A.保持不变

B.升高一些

C.降低一些

D.都有可能

[解析] 因为碗和碗中的石子原来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即F 浮1=G 碗+G 石,现将石块全部投入水中后,所受浮力F 浮2=G 碗+G 浮石,由于ρ石>ρ水,石块投入水中后要下沉,即F 浮石

1>F 浮2,根据阿基

米德原理,F 浮1=ρ水

gV 排1,F 浮2=ρ

gV 排2,因此V 排1>V 排2,即水面要下降一些。

[答] C

[例3] 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1—3l 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如何?

[解析] 密度计是根据漂浮原理制成的,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图1—31中用的是同一支密度计,故密度计在甲、乙、丙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都相等。 由于F 浮=ρ

gV 排,当F 浮一

定时,ρ液与V 排成反比。 图中易看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在甲液体中最大,丙液体中最小,则有ρ

<ρ乙<ρ丙。

[答] 略

[例4] 如图1—32所示,一木块上面放着一实心铁块A ,木块顶部刚好与水面相平,在同样的木块下挂另一铁块B ,木块也刚好全部浸在水中,则A 、B 两铁块的体积比是多少?(ρ铁=7.8×103千克/米3,ρ水=1.0×103

千克/米3

)

[解析] 可以先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重力G A 和木块对它的支持力N ,由二力平衡条件 求出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出铁块A 对木块的压力N '。再以左边木块为

研究对象,木块受重力G 、浮力F 和压力N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G 。又以右边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受重力G 、浮力F 和绳子的拉力T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条件求出绳子的拉力T 。又以B 为研究对象,铁块B 受重力G B 、浮力F B 、绳子的拉力T ',最后可求出

B

A V V 。

N =F —G =G A =ρ

gVA

T =F —G =G B —F B =ρ铁

gVB —ρ

gV B

所以

B

A V V =

铁ρρρ-=39

34

[答] 略 [思考和讨论]

上题还能用其他方法来求解吗?请写出你的解法。

[课内练习]

1.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时 ( A )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2.某轮船的最大排水量是2×104吨,若轮船自身质量是3×103吨,那么这轮船最多可装 1.7×104 吨货物。

3.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受到的浮力 不变 排出液体的体积 变小 。

4.一实心物体放到水中受到浮力为9牛,将该物体放入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中,受到浮力为8牛,则实心物体的密度大小范围为 ( B )

A.ρ物>1.0×103千克/米3

B.0.8×103千克/米3<ρ物<1.0×103千克/米3

C.ρ物<0.8×103千克/米3

D.无法确定 [课时小结]

重点:1.密度计原理及使用。

2.轮船、潜水艇的原理。

难点:将轮船及密度计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把它放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时,它排开的液体体积则较小(填“较大”或“较小”)。

2.有一个圆柱形容器恰能盛满9.8牛的水,现往该容器中盛满密度为ρ液的液体,并放入一个物块,物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C )

A.若ρ

液>ρ

,则F

可能大于9.8牛

B.若ρ

液>ρ

,则F

可能小于9.8牛

C.若ρ

液<ρ

,则F

可能大于9.8牛

D.若ρ

液<ρ

,则F

一定小于9.8牛

3.如图l一33所示是用同一密度计测定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甲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大些

B.甲、乙两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相等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4.一种液体的密度随深度而增加,它的变化规律是ρ=ρ

0+kh,式中ρ

、k是常数,h表示深度。设

深度足够,有一只密度为ρ',的实心小球投入此液体中,且ρ'>ρ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D )

A.小球将一沉到底,不再运动

B.小球将漂浮在液面上,不能下沉

C.小球经过一段运动过程,最终悬浮在深h=

k2

ρ-'

D.小球经过一段运动过程,最终悬浮在深h =

k

ρρ-'处

5.如图1—34,容器中水面上漂浮着一只空碗,水底沉着一只土豆。若将土豆取出放入碗中(碗仍能漂浮在水面),则水面高度将 ( B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6.有木球、铁球和铜球(ρ木<ρ铁<ρ铜)静止在水中时的位置,如图1—35所示,则可以确定肯定是空心的是 ( B )

A.木球

B.铁球

C. 铜球

D.都是空心 [深化提高]

7.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现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则剩余部分木块将 ( A ) A.将上浮一点 B.将下沉一点 C. 仍不动 D.无法判断

8.一木块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此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 ,若将该木块投入到密度为2ρ的液体中,稳定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又为 ( B )

A.2F

B.F

C.

2

F D.无法判断

9.一只烧杯中装有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块,当冰块熔化后,烧杯中的水面将如何变化?(ρ冰

=0.9

×103千克/米3)

[解] 冰块熔化前处于漂浮状态,则有: F 浮=G 冰,即ρ水

gV 排=ρ

gV 冰

所以V 排=

10

9V 冰

当冰块熔化以后,由于密度变大,体积将减小,但质量不变。有:

V 冰=

m =

10

9V 冰=V 排

即:冰熔化为水的这部分体积刚好等于原来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冰在熔化前后,杯中水面将不发生变化。

八年级物理力学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预习提示】 1.力。 2.力的单。位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 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二、目标定向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三、学生自学 1.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 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4.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都离不开力。在物理学中,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两个物体是否有相互作用,要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考虑。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只要有 一个效果出现,就表明两个物体间存在着力的作用。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 4.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浏览后,思考回答:学生举例 学生再次游戏,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初中物理力学浮力试题

初中物理力学浮力试题 一、选择题 1.甲、乙二物体都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关于它们所受浮力大小的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甲物体比乙物体重,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如果甲物体的密度比乙物体大,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如果甲物体的体积比乙物体小,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D.如果甲物体空心,乙物体实心,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比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2.将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木块分别放进盛有煤油、清水和盐水的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在煤油中露出液面的体积最大 B.木块在清水中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 C.木块在盐水中露出液面的体积最大 D.木块在煤油中将沉入杯底 3.如图1所示,一个铁球分别放在水中、盐水中和水银中,受到的浮力最大的是 A.在水中 B.在盐水中 C.在水银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同一个正方体先后放入a、b、c三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浮力Fa

初中物理第七章 力学教案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例:有力没处使,指的就是力需要两个以上的物体,不能单独一个物体 2、力的单位:牛顿(N),符号:F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反过来,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或者物体发生了形变,物体就一定收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例:四两拨千斤指的就是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同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对象,并弄清画的是哪些力; (2)三定:a. 定点:在受力物体上找到所画力的作用点; b. 定方向:正确画出力的方向(有时需要注意角度); c. 定长度:如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在画这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力越大,线段 就画的越长。 (3)三定:a. 标箭头; b. 标符号; c. 标力的数值和单位。 6、相互作用力: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 C.只给别的物体施加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较大 例2: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 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铅笔盒的压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C.铅笔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初中物理l力学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l力学实验教案(正式)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

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情况挂质量约1kg 的物体 拉木块水 平匀速前 进 拉木块沿倾斜 木板匀速上升 挂钩上拴一根头 发,当头发被拉断 时 拉力F/N 【评估与交流】 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实验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提出问题】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或假设】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照图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 m/kg 重力G/N

2、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 【分析和论证】 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 m O G/N 重力与质量关系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一、力知识归纳 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o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 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⑵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 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 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 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二、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计算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

更合中学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物理科组梁健 课题:力学计算专题复习 执教班级:九年级7班 公开课时间:2013-5-17 教学模式:作业调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熟记力学中的计算公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求解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精选的练习和作业,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2.使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力学计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力学公式的综合应用解题。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力学计算复习卷》课前作业部分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一、作业复习与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所布置的课 前作业引入新课,了解学生对力 学公式的基本掌握程度。 【具体内容】:提问《力学计算 复习卷》课前作业填空题和讲解 课堂自主作业的第1题。 学生口头完成老师对 作业的提问。 5 6分钟 二、出示目标,明确重、难点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学习目 标和德育目标【详见本教案的教 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展 示的教学目标与德育 目标 1分钟 三、课堂作业,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 的作业(即课堂教学知识点、教 学内容以作业形式展示)。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完成《力 学计算复习卷》课堂自主作业的 第2、3题。 各个学生自主独立完 成相应作业内容,让学 生代表把解题过程写 到黑板上。 10分 钟 四、课堂作业评价教师结合教学重点,对课堂作业 进行讲解【详见多媒体课件】, 并对黑板上的解题过程进行评 价。 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 的基础上,自查解题过 程存在的问题,与同 学、老师共同解决。 10分 钟 五、课堂作业提炼归纳。引导学生提炼和归纳课堂作业 中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详见 多媒体课件的学法指导。】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 式提炼和归纳课堂作 业中的解题知识、技能 与方法,师生互动。 5分钟 六、课堂思维延伸 教师精选近年中考出现的 力学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本节 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进行分 析解答。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完成《力 学计算复习卷》课堂思维延伸的 的第1、2题,选择性评讲部分 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进行对所归纳的解题 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实 践应用。 10分 钟 七、小结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学习要 求。【详见多媒体课件小结】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自 查漏补。 2分钟 八、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课后完成老师布 置的作业。 1分钟 教学反思(课后)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学教学导案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学教案

————————————————————————————————作者:————————————————————————————————日期: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例:有力没处使,指的就是力需要两个以上的物体,不能单独一个物体 2、力的单位:牛顿(N),符号:F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反过来,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或者物体发生了形变,物体就一定收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例:四两拨千斤指的就是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同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对象,并弄清画的是哪些力; (2)三定:a. 定点:在受力物体上找到所画力的作用点; b. 定方向:正确画出力的方向(有时需要注意角度); c. 定长度:如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在画这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力越大, 线段就画的越长。 (3)三定:a. 标箭头; b. 标符号; c. 标力的数值和单位。 6、相互作用力: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 C.只给别的物体施加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较大 例2: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 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铅笔盒的压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C.铅笔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例3: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力学》 在“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1.重点:力的基本知识 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观察老师给的各种力的现象,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播放攀岩的视频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 衡。那什么是力呢?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 实验器材:橡皮筋、刻度尺、弹簧、书。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及教学课件,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探究活动: (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翻书,观察书的形状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刻度尺,创设生活情境感知运动的物体与力的联系,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 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通过1N的大小让学生能更好 ◆教学过程◆

初中力学物理教案设计

初中力学物理教案设计 初中力学物理教案设计 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下面是带来的初中力学物理教案设计。 (一)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提问该同学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引入新课. 方案二: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人将大铁块拿到讲台上感觉很费劲,这是人对力最早的认识,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1.力的概念的教学用投影仪打出人举起杠铃、人推车、人提物体的幻灯片.幻灯片表现了人用力举起杠铃,人用力推车,人用力提东西.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教师总结:人举起杠铃,人对杠铃用了力;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人提物体,人对物体用了力.在这里举、推、提?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不是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作用呢?用投影打出的幻灯片,画面显示出压路机压路面,拖拉机牵引收割机,起重机吊起重物.请同学们说一下,画面中是谁对谁用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压路机压路

面,压路机对路面用了力.拖拉机牵引收割机,拖拉机对收割机用了力.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起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用了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压、拉、提、吊??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打开投影仪,打出前边的六幅图.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六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同学们总结六幅图的共同特点:有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通过对力的概念的分析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一样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六幅图总结归纳出: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在这六幅图中人、拖拉机、压路机、起重机的钢绳施加了力,称为施力物体,杠铃、小车、收割机、地面、预制板,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演示实验一:用磁铁吸起铁钉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可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请同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非要接触.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演示实验二:磁铁、小车相互吸引步骤一:请同学观察磁铁吸引铁块,铁块也吸引磁铁的实验,先验证铁块无磁性.把铁块、磁铁都固定在小车上.步骤二:手按住固定有磁铁的小车靠近固定有铁块的小车,小车向磁块方向运动过来.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指出:在第一步操作中,铁块被磁铁吸过来了.磁铁是施力物体、铁块是受力物体.在第二步操作中,手按住固定有铁块的

初中物理l力学实验教案正式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 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实验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提出问题】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或假设】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照图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 【分析和论证】 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如果用g 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 实验三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提出问题】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猜想或假设】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 1、取一方木块及长方形的长木板、毛巾、玻璃板,用弹簧称拉着方木块在三种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比较摩擦力的大小。 2、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加上砝码,再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与第一次实验比较。 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与第一次实验比较。 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方木块、长木板、毛巾、玻璃板、砝码、细线 【进行实验】 1、分别测出木块在长木板、毛巾、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2、在木块上另上砝码后,再测出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测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次数 压力大小 接触面 摩擦力大小(N ) m/k O G/N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篇一: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 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 1.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力学六大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六大学习方法 物理是需要阅读、观察、实验、思维、记忆、练习等方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育专家表示,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在练习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 (2)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学大教育专家指出,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几个思考题:(1)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3)用钢铁制造的大块在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 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沪科版中考物理力学专题练习题

沪科版中考物理力学专题练习题 一、选择题部分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速度最大 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 C.乙车的速度最少 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 2、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3、小明同学对2010年广州亚运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力使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C.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短跑选手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平衡力作用 4、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 5、对如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下滑时通过做功增加了人的重力势能 B.图b中,硬币“跳杆”说明了硬币上方的气体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C.图c中,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图d中,表明锤头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6、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B.铁锁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箱子没有被推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D.物体被小球撞击得越远则原来滚动的小球具有的能量越大 7、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世界上快的高速列车如图,运行速度可达 380km/h。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 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 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 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8、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后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对灾区投放物品,物品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篇一: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 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 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 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 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 1.力的概念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1. 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 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 力的三要素。 3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 4.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浏览后,思考回答:学生举例 学生再次游戏,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大小; 箭头表示力方向,线段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教师指导:强化作示意图方法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力学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形状。 4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 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 、力的表示法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 3.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4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2

初中物理力学试讲教案 【篇一: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 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 1.力的概念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力学专题复习 章世波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力学专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 2. 指导复习要抓好知识重点和关键点,掌握物理解题的思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力学解题关键点是平衡力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课题,说明专题知识内容包括物体运动、力、力和运动、密度、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等章节。及解题思路主线是”力”.解题时按以下思路进行: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③根据有关定律,原理或规律建立关系式;④解关系式及分析解答。 二、出示引例,解题了解抓基础重要性: 1、例如:一个重20牛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试画出该物体对桌面压力的图示。 2、例如:请画出铁块浸没于水中的情况,铁块浮于水银中的情况力的图示。 三、出示例题,变式训练解题:

例题: 给你重为12N,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用细线栓其上表面中心,然后挂在一弹簧秤下 (1) 物块受几个力作用? (2)把该物块浸没在水中,求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在水下0.2m深 处所受压强是多大? 用一弹簧秤拉着该物块在水平地面以2cm/s的速度匀速前进50cm,这时弹簧的示数为4N。那么: (3)合金块还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大小多少? 方向怎样? 画出它的受力 图? (4)合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多大?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多大? (5)如果拉力减小到2.0N时, 物块仍继续向右直线滑动, 这时物块所受合 力多大? 方向如何? (6)物块在上述过程中, 动能、势能、机械能是否改变? 如会改变, 怎样改变? (7) 物块在上述减速直线运动中, 5秒内向右移动了25厘米的距离, 此过程中重力和拉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拉力的功率多大? (8)如果物块没有受到动力作用,为什么还会继续运动?为什么又不会总运动要停下来?动能消耗到那儿去了? (9) 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10) 如再在物块上放一个同样大小和形状的物块,请你猜猜,这时弹簧秤至少要用多大的力去拉它,才可能拉动? (11)一动滑轮的重力为0.5N,现把该物块挂在动滑轮下,然后用拉力匀速提升0.5米(不考虑摩擦)。则:克服物块的重力做的功多大?拉力做的功多大?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多大? 四、课堂小结: 力学部分重点是力的种类、物体受力分析、平衡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而关键点是平衡力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