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方言岛三水六和的客家话语音研究

方言岛三水六和的客家话语音研究

第33 卷第3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 3 Vol. 33 2 0 1 5年5 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May 2 0 1 5

方言岛三水六和的客家话语音研究

蒋尊国1,陈卫强2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广东佛山528000;2.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广东佛山528225)

摘要:六和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粤语族群包围下的客家方言岛。居民多数由河源龙川、梅州在明末至嘉庆年间迁来。由于三水六和客家方言处于强势的粤方言包围之中,因此六和客家方言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些粤方言的成分。

关键词:方言岛;客家方言;佛山;六和;语音

中图分类号:H1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18X(2015)03-0063-05

一、三水六和客家方言岛概况及溯源

六和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北角,东濒北江、西邻四会,南北分别与大旺农场和迳口华侨农场相连,面积约65.93平方公里[1]。2003年六和由镇改为村委会,现归南山镇管辖。

《三水县地名志》载“六和镇是三水县以客家话为主要方言的地区。鹿洞与和平乡合并成鹿和乡……1987年改为镇。因广州方言“鹿”、“六”同音,而六字笔划较简,称六和。”[2]据《三水县志》:“三水县只有六和是以讲客家方言为主的村镇,全镇80个自然村除楼房、蒲坑、上寨、南宣岗、新旧邓边等村庄外都讲客家话。”[3]笔者于2014年7月到六和进行了田野调查,结合资料,认为六和是三水区聚居客家人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是粤语族群包围下的客家方言岛。据六和村委会提供的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六和村委会96个自然村现共有户籍2 964户,人口11 566人。走访发现,除楼房、上寨、南村岗(即上文中“南宣岗”,经核实应为南村岗)、新邓边、旧邓边、蒲坑(半白半客)等6个自然村共约1 100人讲粤语外,其余10 000余人均讲客家话,涉及姓氏有李、钟、黄、陈、翁、何、杨、乐、刘、梁、罗、戴、邓、王、华、赖、张、伍、曾、林、古、巫、彭、吴、余、邱、江、欧、温、胡、曹等30多姓。此外,禾生社区的深坑、蒲坑、石溪、禾生坑、高屋村有部分人,漫江社区的大窝、李窝、大埗塘村有少数人,东和社区的下寨、红莲、坳头、芋下塘、赖屋、卢屋村有部分人讲客家话。各自然村客家方言大同小异,为记录研究之便,本文将以上范围的客家人统称为六和客家人,其方言统称为六和客家方言。

对于六和客家方言,黄雪贞在其“客家分区图”中将三水客家归入“不分片的客家地区”[4],《中国语言地图集》B15图“客家话”中有“客家话居民点”标示,但在文字中没有提及[5]。甘于恩等提到“三水区以粤方

收稿日期:2015-02-18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方言分区语音特征的层级和主次研究—以粤桂毗连地区汉语方言区片划分为例”

(12CYY008);2013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佛山客家‘方言岛’语言文化研究”(2013-WJ15)

作者简介:蒋尊国(1982-),男,湖南永州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

言为主,客家话则通行于部分乡村,如迳口、六和、大塘、范湖等”[6],《佛山市志》与此相同表述[7]

蔡兆添认为:六和客家最早一族为明末由龙川县大路下邓陇村迁来,有大坪村宗祠对联为证:“祖德贻谋开鹿洞,宗功遂统接龙川”。其后,大多数客家人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等由嘉应州迁来[

3]

。在乐屋村,现仍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客家典型建筑———围龙屋,据调查合作人所持乐氏族谱,乐氏祖先“九悦公”在清

康熙年间(

1680-1690年左右),带着两个儿子从粤东龙川县汶水村迁来乐屋村。清嘉庆《三水县志》“列女”卷有载“杨氏:塘贝乡(今六和塘背村)嘉庆丁卯科钦赐举人刘国宁之祖母也。原籍嘉应州,适国宁祖。在颖早年孀守,节孝两全。乾隆二十四年嘉应州牧曾颜其闾曰:‘慈竹春晖’。后随子鹏可迁三水,俭积成家,子

孙蕃衍。塘贝一乡无不钦其贤者。迁居入籍既久,故不以流寓目之。”[8]

刘国宁在清嘉庆丁卯(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是六和客家人中唯一的举人,其祖母杨氏随子刘鹏可于乾隆二十四(1759年)之后迁来三水塘背。另塘背村戴姓村民所持《戴氏族谱》载,三水文嶂坑村戴氏祖先德雄公大概于嘉庆年间(1800年左右)由嘉应州长乐县(今梅州五华)迁来,“德雄公夫妇合墓于清道光乙酉年(1825年)孟春吉日葬于迳口农场李屋窝一山”。另翁屋村《翁氏族谱》载,翁氏族人远祖为梅州客家人,先迁四会县江谷,到乾隆初年始祖翁成晋移三水翁屋落籍,死葬蒲坑柠檬坑。另邓边管理区大头岗村《钟氏族谱》载:“我祖至丽美公,康熙年间,自永安(今紫金县)迁居花县狮岭洞,地名军田,立籍不过三十余年……子应瑞公于雍正年间迁到三水立籍,地名龙潭约丽江村(即大头岗)。”可见,六和多数客家人为明末至清嘉庆年间(尤以康熙至乾隆为

盛),由河源龙川、梅州等地迁来,这也正属罗香林所述客家先民的第四次大迁徙阶段[9]。

二、三水六和客家话音系

声母共17个,要补充说明的是:1. 鬗、鬗h 、s 在某些古知、章母前读为t 蘩、t 蘩h 、蘩,但不构成对立。2. 古泥母部分字读为n 声母,但与l 声母不对立。(见表1)

表1

三水六和客家话音系声母表

三水六和客家话音系中韵母共54个,具体见表2。

表2三水六和客家话音系韵母表

p 波粪分北

t 刀鸟点德鬗借债张摘k 哥交今激諂鸦欧安鸭

p h 婆步吠白t h 大头贪毒鬗h 坐造虫席k h 渠舅轻局

m 忙武文墨

耷牙牛岩岳

f 苦灰荒佛s 数水升宿h 河欺垦黑

v 禾围运屋

z 夜饮贤日

l 来男农六

a 巴沙车霞夜藓际洗抵计系i 举雨米你记尢资粗师事丝蘅多河糯初所u 布猪雾树劳ia 姐些蛇斜骑

ua 瓜寡垮挂

ai 我大牌界泥蘅i 台来开背岁au 努无刀要尿藓u 偷勾浮瘦牛

iau 飘疗小跳叫

uai 怪乖枴筷快

6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