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园双语教学文献综述-最新资料

幼儿园双语教学文献综述-最新资料

幼儿园双语教学文献综述

【】At present, Kindergarten Bilingual Teach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hat cannot be avoide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found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kindergarten bilingual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mainly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study, practical study and theoretical study.

一、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讨

对于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讨,赞成与反对的呼声并存。

1.赞成者的观点

(1)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心理优势。6岁前儿童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优势已得到大量科学研究证实。陶玉凤在《试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一文中介绍了1996年美国康奈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该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其储存在“布洛卡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储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洛卡区”的语感。

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心理优势表现在:儿童的集体认同感较成人弱,他们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交流。Newport(1991)认为,年龄较小者其认知能力是不成熟的,正是这种认知的不成熟性才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2)双语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及其社会性发展。有关双语儿童语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处理机制、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儿童对第二语言的掌握程度及对新语言(第三语言)的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

双语脑(bilingual brain)如何组织和处理两种(或多种)语言(Brice & Brice 2009)是双语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此类研究关注双语的存贮模式与双语的控制机制。大量实验倾向于支持单独存贮(或双重表征)理论,即两种或多种语言系统独立存贮,每种语言都有特定的、分离的脑中枢。双语儿童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能区分两种语言的语音和语义系统(Holowka, Brosseau-Lapre & Petitto 2002; Kesharvarz & Ingram 2002)。双语脑研究显示,双语者在以一种语言进行理解或产出任务时,两个语言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均被激活(Costa & Caramazza 1999; Kroll, Gerfen & Dussias 2008)。双语脑中有个语言控制系统来处理两个语言系统之间的竞争,抑制非目标语言,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元语言意识指“反思与运用语言结构特征的能力,是对语言本身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运用语言系统去理解与产出语句”

(Baker 2001:150)。双语儿童有较强的元语言意识,首先表现在与单语儿童相比,双语儿童更能理解语言音、意之间的任意性关系。其次,双语儿童对语法的意识强于单语儿童(Bialystok 1986b)。此外,双语儿童对词汇特点的了解也强于单语儿童,双语儿童能从句子中快速识别具体单词,而且在高度受干扰的状态下,能集中注意力在词的形或意上(Bialystok 1987)。

尽管将双语者的语言能力与单语者的母语能力进行比较,本身就是一种片面的、单语性的观念,但大部分研究表明,无论是整体语言水平还是在具体的语法、语篇、语用能力等方面双语学生的二语水平都是令人满意的。此外,通过对双语儿童步入青少年期与成年期后学习新语言(第三语言)的能力的研究发现,与单语者相比,成长于双语环境的青少年或成年人有更强的学习新语言的能力。

双语学习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表现在:双语学习有助于幼儿心智、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Peal和Lambert (1962)、Bialystok(2001)的研究发现,双语儿童的思维结构较复杂,单语儿童的思维结构则较简单,双语者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单语者,特别表现在双语儿童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概念化能力比单语儿童强。

双语学习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使幼儿有机会吸收两种文化,扩大其交友范围,更加有效地发展社交能力。不少研究表明,双语儿童比单语儿童具有更强的交际敏感性,他们在人际交

往中能更快地感受某种“暗示”或“提示”,如脸部表情、动作、语调和情景变化等;一旦获得某种反馈能更快地作出反应(Skutnabb, 1981; Genesee, Boivin&Nicolidat, 1996)。

2.反对者观点

(1)双语教育会加重幼儿的身心负担。幼儿入园的年龄为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都远没有发育成熟。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而能学的东西却是有限的,进行双语教育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幼儿学习外语得不偿失。幼儿处于对母语的掌握时期,第一语言能力尚不稳定,这时开展双语教育,会使幼儿的两种语言系统相互干扰,不但学不好第二语言,还会影响对母语的掌握。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教授也认为,过早地让孩子学习外语,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思维的发展,容易产生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混乱。

(3)目前开展幼儿双语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有效的双语教学首先取决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次,取决于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和完整的双语环境;第三,取决于科学的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然而,合格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环境的严重缺失、缺乏权威的教材体系和恰当的方法是目前我国幼儿双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学的外语不地道、不实用,反而会使幼儿失去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幼儿园双语教育可行性的探讨,两派虽

见仁见智,但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一是从可不可以教或学的分歧,转向如何教好或学好的研究;二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实验,但需慎行,不可盲目推广。

二、关于实践性方面的研究

目前国内在幼儿园双语教学实践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

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关于幼儿园英语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市场流通的教材有“幼儿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维克多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等。每一种教材似乎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教法。

目前幼儿园英汉活动的整合存在三种典型模式:一是以英语活动材料为基础相互整合,从该英语材料中挖掘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并符合幼儿兴趣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二是用英语组织领域活动,借鉴主题―领域活动设计的思路,以主题―领域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设计和组织活动,并用英语来组织和实施部分领域活动;三是以主题整合英汉活动,按照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以主题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活动内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主题发展的需要,使用英语还是汉语并不在设计活动时考虑,而在活动实施阶段考虑。

三、关于理论性方面的研究

国内关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当推何克抗教授的语觉

论,语觉是指从一般听觉系统中独立出来的语义感知觉系统。他提出“语觉是人类第六种感知觉”的崭新命题。对于语觉的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他既肯定“语觉功能的生理基础及先天性”,同时又强调“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思想”,在伽赞尼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语觉的新的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并提出了对儿童外语教学的启示。他的理论成果是对当前主要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幼儿园双语教学在我国仍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尚需大量教学实践、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不断趋于完善,最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