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奇的乐肤散

神奇的乐肤散

神奇的乐肤散
神奇的乐肤散

神奇的乐肤散2010-03-08 上午10:47

一、乐肤散疗效简介

乐肤散——针不打、药不吃、除病真正神奇!主治外科诸症,有效率达98℅以上。“乐肤散”以100%奇效杀灭各种致皮肤引起的病菌,如外阴性病,100%杀灭病菌。该药物是本人二十年来配制总结出来的一个验方,它能迅速调解人体湿度,平衡阴阳,激发人体潜能,使人体健康强壮。九八年二月份,山西一位来我地了解苹果市场的人,肚脐周围长了奇痒难忍的癣疮,经多方治疗无效果,我发现后给他用了“乐肤散”七天就好了一大半,十天左右就全好了。他回家后,八月份打来电话说:“乐肤散”真行,用剩下的药治好了其他几个人身上的痒疮、脚气、腋下臭,特来信感谢。一九九九年四月,省内外分别有几个朋友来信反馈“乐肤散”的效果特别好,有的说花几千元没治好的脉管炎都用“乐肤散”治好了,有的说脸上的暗斑、黑点、粉刺、痤疮全都治好了。真是值得、划算的好药;今年六月份止,又收到四十多封反馈信,故不能一一作答,感谢朋友们对“乐肤散”的厚爱。“乐肤散”的名字是我自己命名的,因为皮肤上的痛用了它,能很快的舒服的消散,所以我叫它“乐肤散”。有的朋友来信说:“这么好的药为什么没传开?”其实有很多秘方在乡村医生手中掌握,这里不一一举例。一九八四年,一个三岁的孩子大面积烫伤致昏死,人们见我只用了一碗水就把这个被烫伤的孩子从昏死中抢救过来,又用这碗水治好了这个孩子的烫伤,并且伤好后没有痕印。又有一位女同志带一孩子,问我能否治中耳炎,我问她患多长

时间了,她说三年多了,打针、吃药、小偏方用尽了。我说:“方法是用不尽的,给你三次(三天)的药试一试吧”。她拿手中:怀疑地问道:“这点药能治好吗?”我说:“这是药,不是吃饭,不好再来找我”。一个月左右,那人看见我,很远就说:“我谢谢你的药,你真行。”就这样,当年也传了几位朋友。他们专门给人治烫伤、烧伤、狗咬、刀伤等。“乐肤散”不只是治皮肤上的病,它还可以调理人体阴阳的作用。当人们疲劳、四肢软弱、不想吃饭,只想睡觉时,只要服用“乐肤散”不过半小时就会感到精神百倍,说不出的一种兴奋,舒服。冬天怕冷容易感冒的人,只要有“乐肤散”马上身上会暖洋洋的。热天气候闷人,人们感到筋疲力尽,只要有“乐肤散”几分钟就会感到有好多好多的风吹一样凉快,显得舒服极了。女同志经期腹痛,大人、小孩胃绞痛、肾虚腰痛等,只要有“乐肤散”都能止痛;中老年(哪怕是70岁的老人)性功能下降,只要有“乐肤散”放在脐眼中,外用胶布固定,几个小时后就能立竿见影,恢复青春时的旺盛精力。它比任何一种补肾壮阳药都要快,百验百效。它对手脚抽筋、脱发症、去头屑有效率是100%。外科诸痛痒、癣、疔,久不收口的烂疮等三十几种病都是100%。,所以它是一种不吃药、不打针、无痛苦,任何人都能授受,轻轻松松治好病的良药。

“乐肤散”有八大功能:1、杀虫止痒;2、化腐生肌;3、消肿止痛;4、解毒散寒;5、祛风除湿;6、调理阴阳;7、激发潜能;

8、健肾强身。

该药入水就化,透明无色,百年不烂,不自变质,卫生、用药少、见效快,使用方便配制非常简单。凡是用过该药的朋友,各自有奇效反馈。有几个朋友同时各自来信说:“乐肤散”治遗尿一次就好了,特效,请一定告诉大家。

二、“乐肤散”配方与使用说明

1、配方:“乐肤散”的主要成份是枯矾,全国各县医药公司有售,每公斤价30--50元,乡镇中药店也有售,但价格要贵一点。用它治病任何医师都认不出来是什么药组合的。配方如下:枯矾10克。扑尔敏3片,地塞米松3片,冰片3克,白胡椒3克,五种药研极细末,瓶装密封备用,十年不会变质失效。使用时,每份加160万青霉素粉二瓶,或加先锋5号粉(0.5克的)二瓶。注意:一定要在使用时才能按比例加青霉素粉或先锋5号粉(因方中有扑尔敏与地塞米松,所以无过敏者),如果加在一起的药物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否则失效。

2、用法:除了烧伤用凉开水调外,其它任何病都可直接把药粉搓在患处,有脓的,如:中耳炎,先将脓液擦干再上此药,一次见效。调蜜糖或植物油(禁用动物油与机械用油)主要是为了使药能粘在患处,如:各类湿疹、癣疹、液下臭等。

★用法建议:

疔疖、溃疡、肛门痔疮、阴部感染、带状疱疹等等,先用盐水洗净患处后,直接用药粉抹上,或调红霉素软膏抹于患处。

脱发、头痛、先洗净头发后,用适量啤酒调上述三份药

粉搽于头发根部。

烫伤、烧伤、刀伤、狗咬、蛇伤、电击伤等,先用50度白酒或酒精清洗患处后,将药粉直接调冷水外搽一日数次,半小时或几分钟能止痛,轻者一日即愈。

治手癣脚气、神经性皮炎、湿疹、牛皮癣、花斑癣、手脚脱皮、奇痒等多种皮炎诸症,调肤轻松软膏搽患处,一日1-2次。

治腋下臭,调自己热小便速搽腋下,用胶布固定,1日1次,15-30天可除根。

治中耳炎,先用棉花吸净耳内脓液,用少许药吹入耳内,一日一次,有特效。

千日疮、脓疮、溃疡、鼠疮、黄水疮、疥疮、杨梅疮、坐板疮、痔疮、肛瘘、对口疮、蛇头疥疮、刀伤、恶疮、生殖器疮等,先用冷开水洗净患处,用红霉素软膏调搽患处,一日一次。

跌打损伤调口水搓患处20分钟,当时患处不痛。蛇伤狗咬先洗净患处后用此药放在患处,一日二次好得快。

凡是久治不愈的外科病,都可用此药试治。

治疗肾虚阳痿、头昏头痛、腰腿无力、胃肠绞痛、多尿遗尿、神经衰弱等症,调口水贴脐眼外用胶布固定,三天换一次,每天早晨用手指按压脐眼20分钟后再起床,21天后见效奇特,有的当晚用药,当晚见效,治遗尿者最多。

治肾虚腰疼、口腔溃疡、喉炎、鼻炎、感冒高烧、女性痛经、牙痛、头痛、身痛等等,可一次内服上述药粉2-3份量,一日可服2次,连服时间不可超过4天。

附注:以上各类患者,用药前最好到医疗诊所做青霉素皮试,阳性者禁用。

说明一点:白胡椒有止痛发热效果,凡皮外用药时,可不用此药;使用内服药时,如治风热感冒、高烧头痛或体内炎症有热性症状时,可不必加白胡椒。

“乐肤散”对以下四十多种病达100%的效果。水火烫伤、中耳炎、皮炎、神经性皮炎、胃炎、千日疮、脓窝疮、黄水疮、脓包疮、疥疮、血风疮、漆疮、浸淫疮、热疮、冻疮、杨梅疮、疳疮、恶疮、疡疮、对口疮、秃疮、蛇头疗疮、肛瘘、桃花癣、牛皮癣、花班癣、烂脚丫、鹅掌风、无名肿毒、刀伤、跌打损伤、性病中生殖器疮疹等外科任何一种病都可以用,无副作用,请放心实践,若患处较大,应多用此药盖住,用药时间也得延长,有些病好了之后再多用几天才不会复发。

75、千杯不醉法:(验方)

樟木、葛根各半两泡茶喝,饮酒前喝下防醉,醉后喝下解酒。

92、胆结石:河南名医

虎杖60克,茵陈30克,大黄15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祖传秘方治各种癌症\肿瘤千余例有效率100%

主治:各种癌\瘤

配方:生五灵脂10克,生黑牵牛10*克,生香附子10克,生广木香10克.

用法:买药时加工成粉,加白醋调糊为丸,阴干.一次5*克.生姜汁送服,每天3-4次.小儿药量减半.

也可以不调糊,服药时加些醋.

注意:不得吃人参孕妇不可用

说明:一般病例30分钟见效,经千余例临验,疗效100%,被称为神方!

本方前三味药是祖传秘方,第四味药是贡献人研究所加.

献方人:广东饶平县三饶镇西巷头民间医师李清岩

一、治癌症秘方:

1. 主治各类癌症,根据服方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其中除乳癌较差外,其他癌症服之都很好,特别是肠癌,只服四五小时,即产生特殊效果。

2.服法:到中药店购买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舌草二两,共为一剂,用水十五碗煎六小时,日夜当茶饮,平时每一月之中,煲一次服食。因该药方,对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痾血热咳等症服后都很效验。本港曾有数位人士服愈。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开水,因恐水冲淡药汁之效能。如果癌症生花,既是表面看见烂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椿烂,取汁敷于癌症处。并同时取鲜草药汁用水热热当茶饮,这药方不分男女老少,愈后还得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后大小便常有脓血排出,这是正常反应,清除后即好。

3.半枝莲,上海市、广州市都有得卖,港澳中药店的药材,都是自内地来的,想必可买到。

【一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三天供出祖传治癌奇方】

药方煎法及服法:红枣大粒八粒,小粒十粒(共用十八粒),白花蛇草二两,铁树一叶,半枝莲一两,四味药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煎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即五磅水瓶三瓶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即五磅水瓶两瓶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的药汤倒在一起,日夜当茶服用。

说明: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除乳癌效果较差,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4至6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因该药药性对脏腑之热毒及痔疮、热咳等症,服后都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三:注意: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恐其冲淡药效。如果癌症三花(即是表面能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捣烂,取其渣,将渣敷于患处,取其汁用水烧热当茶饮。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用后大小便常常有浓血排出,这反应,毒物清除后即止,可勿惊疑。

四:此药方是一个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三天供出来的,系祖传秘方,因恐怕死后失传而公开。到目前为止,治愈者无数,是救人一奇方。

癌症肆虐全世界,每秒死亡好几人,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但医学界束手无策!

李清岩无私贡献祖传秘方,治疗各种癌症/肿瘤千余例,有效率100%

(揭破止痛水法)

有痛之人常去找迷信传道的人画水吃。其实是药功,方法用中药生天南星50克,牛胆一个,把天南星放入胆内,挂在阴凉处吹干,使其胆汁进入药内研成粉末,放在水内服下,在痛处涂上一点立即止痛,神效无比。

雪夜工作手足不冷法)

据〈奇方累遍〉记载,用胡椒一撮,每粒剖为两边,炒焦,趁热用纸包住,束于肚脐上,即使在风雪中工作或行走也不会感到半点寒意。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第三方电子商务合作平台

政策名称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第三方电子商务合作平台 一、政策依据 《上海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沪财企〔2010〕87 号) 二、支持方式/支持标准 三、申请条件 (一) 第三方电子商务申报企业在上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 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对象为:应用该平台进行产品 宣传、商品营销等活动,包括使用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小外贸企业; (三) 申报主体的电子商务平台连续经营三年以上,运营稳定,在 国内具有影响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所申报平台相关行业 的知名企业、重点产业集聚区企业或者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电子商务 服务企业; (四)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内部管理完善,业 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税收管理等方面无违法、违规行为;未拖欠 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具有良好的信誉,并且拥有一定的中小企业和 市场认可; (五) 申报单位应具有ISO等相关资质认证; (六) 申报单位认同并承诺履行“政府补贴一部分、平台减免一部 分、企业自筹一部分”的原则; (七) 优先考虑在历年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推 广应用中获得中小外贸企业认可的平台企业。 四、申请流程/申请途径 符合条件的意向企业向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提交申报材料(有关书面材料一式三份,请按顺序装订,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

申报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村路300号(3号门)7号楼1201室五、提交材料 (一)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电子商务)合作平台申报表(附 件); (二)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 企业情况介绍:企业背景、服务内容、产品优势、行业地位、 组织架构及团队情况;员工人数、从业人员情况等基本情况、申报企 业近两年运营状况;企业具备规模性、影响力的支撑数据;企业未来 发展及规划等; (四) 企业2013年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电子商务)合作 项目的参与计划:对支持的中小外贸企业具体优惠方案介绍;与企业 签订服务合同的范本。 (五) 申报企业等相关资质认证或荣誉称号的证明性文件复印件; (六) 对所申报材料真实性、对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有关规定开展市 场活动的承诺声明。

中国音乐史

1、葛天氏之乐 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乐舞分为八支歌,分别是《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葛天氏之乐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2、六代之乐 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简称“六乐”,作品分别是:皇帝《云门大卷》,用以祭天神;尧时期的《大咸》,用以祭他神;舜时的《九韶》,用以祭四望;禹时的《大夏》,用以祭山川;商时的《大濩》,用以祭先妣;周时的《大武》,用以祭祖先。“六代之乐”除用于祭祀大典之外,还在重大宴享活动中表演,因此,它兼有雅乐和燕乐的双重性质。 3、八音 周代出现的一种分类法。根据乐器的制作材料不同,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木丝革匏竹。八音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当时我国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4、三分损益法 我国古代生律法。记载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中,系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求律的方法。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字运算求律的方法。 5、乐府 我国古代音乐机构。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加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6、相和歌 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唱歌相和的形式。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7、鼓吹乐 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鼓吹乐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一般把鼓吹乐按用途分为四类: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横吹。鼓吹乐源于民间,后供奉于官府,其后又逐渐向民间发展,明清以来的民间吹打与鼓吹乐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8、清商乐 东晋南北朝以来的民间音乐,是相和歌的继承与发展,东晋南渡以后,北方的相和歌随着汉族政权南迁,和南方的江南吴歌、荆楚西声逐渐融合成一种新颖的音乐即所谓清商乐。南北朝以后,清商乐完全取代了相和歌,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清商乐作用乐器有钟、磬、琴、瑟、琵琶、筑、筝、节鼓、笙、笛、埙等15种。其“清商三调”沿用“相和三调”即清、平、瑟。清商乐的古琴调至今多存于琴曲之中。 9、法曲 隋唐时期的一种音乐形式,又名“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梁以后,形成以清商乐为主的法乐,至隋称为法曲,在唐代又吸收了道曲成分,并受到极大重视。 10、百戏 我国古代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总称。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杂戏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表演中多伴有音乐的唱奏。百戏最早出现在汉代,又称“角抵戏”,一直到元代,百戏一词才销声匿迹。 11、京房六十律 汉代京房所创律制。京房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发现“仲吕极不生”问题的律学家,据记载,他在传统的三分损益法生十二律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直至第60律。六十律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古代律学史第二个发展阶段——探求新律时期的序幕,对后世律学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12、何承天新律 南朝乐律学家何承天所创律制。何承天新律不同于京房六十律中提出的加律方法,而是致力于实现古人“十二律旋相为宫”的理想,寻求在十二律内部进行调整的新的途径。他将所生变黄钟的8.8788寸与正黄钟9寸取差值,得0.1212寸。这种律制取振动体长度的等差数列,虽然并非真正的十二平均律,但它在实际效果上已十分接近。因此何承天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字计算对十二平均律的探索,在中国律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3、文字谱 古琴记谱法,属于音位谱系统,采用文字详细描述古琴演奏的指法和音位,也称手法谱。这种记谱法能准确记录音高和音色的变化,记录节奏却不严格,但由于记谱的手法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的规律,因此也保留了一部分节奏节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无锡市江南中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学校的概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教育也不再是简单的升学考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学教育面临着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问题。 新的世纪呼唤新的教育模式。无锡市江南中学作为市学校管理中心直属的一所窗口学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积极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化平台,立志培养胸襟开阔、能力突出、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际化人才。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组织学生修学旅行,以拓宽视野,增强国际意识。近年来,学校组织了近150名学生赴新加坡及欧洲修学旅行。修学旅行并不是一个单纯游玩的过程,更是学生们不断思索、不断提高的过程。境外修学归来的孩子,甚至开始思索诸如国民素质这样的问题。他们发自肺腑地说道:“中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在一个高素质的人文环境里,人们才会受到熏陶,进而提高自身素养。”组织学生出国修学旅行,不仅是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培养国际化人才,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第二,组织师生代表团开展与友好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访问。学校曾派遣师生代表团分别出访英国赫特福德郡的朗笛学校和韩国首尔的寿松中学。这两所学校都分别与江南中学签订过友好协议。交流不仅促进了两校之间的友好交往,更主要的是,无论是出访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了不同教育的理念和形式,领略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第三,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境外培训。为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出巨资选派包括英语学科在内的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英语国家接受专项培训。除此之外,学校自身也在积极拓展境外培训的道路,并建立滚动式培养模式,使更多的教师能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 第四,接待境外学校来访。江南中学接待过来自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访问团。校际之间开展包括学科教学、文艺活动、体育竞技、民俗风情在内的国际交流。不仅如此,学校还接纳外籍学生,目前,在无锡国际学校初中部(由江南中学承担教学管理)中,有7位来自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他们的学习状况良好。 第五,进行双语实验。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用英语作为非英语学科的教学语言,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更强调的是“双文化”。它在学校里营造跨文化、跨学科的外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学校聘请外籍

唐代的乐舞

唐代的乐舞 中国乐舞文化源远流长,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不断地传入中原地区。随着唐以后,国家统一,政治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比较开放,促使唐代音乐舞蹈非常发达,与唐诗相辉映。 音乐方面,唐朝初年沿用隋九部,至唐太宗时增至十部,即燕乐(宴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十部乐原是按乐种、地区或国别分类的,具有民族地区或外来音乐特点,但后来逐渐被“坐部伎”和“立部伎”所代替。唐代的音乐成就很高,就它发展的起势和整体来说,它是继承清商乐并以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为主,兼容国内各民族音乐成果及外来音乐的新音乐。但并不是任何乐曲都具备 这种性质,实际上广大地区的民间音乐都按照各地自己的传统和规律在发展着,并未受到外来影响。唐朝的音乐文化中,仅就当时的乐曲而论,数量就大为可观,后人无法完全统计。仅就唐玄宗时长安的崔令钦在安史之乱后回忆写成的《出教坊》一书(该书在流传中有残缺)记载保留的就有杂曲曲名343曲,大曲曲名59曲。 舞蹈方面,主要成就表现在:①舞蹈艺术已完全发展为独立的艺术部门,并涌现出许多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和名垂后世的优秀节目。《霓裳羽衣舞》是软舞典型代表。这是宫廷艺人依据唐玄宗创作的乐曲而编练的舞蹈,舞者装饰华贵,技艺精湛,乐队配器齐全,乐舞相得益彰。《剑器舞》是当时剑舞中的杰出代表。杜甫曾目睹过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表演此舞。②西域舞蹈普及到中原,深受汉族人民的欢迎。西域地区游牧健儿热烈奔放、欢快爽朗的舞蹈风格,非常适合盛唐雍容大度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唐代的崇佛思想又使得人们乐于观赏印度舞蹈。因此胡乐胡舞风传内地,从官中到民间流行胡舞,蔚然成风。例如,快速急转的胡旋舞,大幅度腾跳的胡腾舞。此外,中原舞也进一步吸收融化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形成新型唐代舞蹈。③民间集体舞兴旺发达。唐代流行的路歌是以足踏地为节拍的自娱性集体舞。这本是汉代流传下来的民间舞,歌词往往是同一曲调即兴填词,反复传颂,欢唱的歌声响彻行云,如李白《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生动地描写了踏歌流行的情况。朝廷有时也组织大型踏歌活动,尤其在节日期间。此外,寺院佛事舞也非常盛行,很多词曲都已载于敦煌遗书中,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音乐通史_

1.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2.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 雅纯真”的风格,被称为雅乐。 3.聂耳:(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原籍云南玉溪,著名的作品有《卖报 歌》《毕业歌》等 4.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 5.徐上瀛: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人。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成为我国古代三部 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6.新歌剧: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 7.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 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8.歌舞大曲:唐代大型歌舞曲,由器乐、声乐、舞蹈综合而成。 9.国乐改进社:新型音乐社。1927年8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为刘天华、张友鹤、吴伯超 等。 10.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音乐家,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有《卖布谣》《教我如 何不想他》《海韵》等作品。 11.左翼音乐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 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2.鼓吹:是以打击乐和吹管乐为主并兼有歌唱的一种合奏形式。 13.清商乐:东晋以后,相和歌有北方流传至南方,吸收了当地的名间歌曲,形成了清商乐。 14.乐记:音乐美学论著,其作者存有争议,有两种观点:一说是战国时的公孙尼子;一说 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毛生等人。 15.瓦子勾栏:宋代市民音乐的主要活动场所。瓦子也成瓦舍、瓦肆,是商品贸易集中地, 瓦子中用栏杆和幕布围起来的固定演出场地叫勾栏或乐棚,用于各种民间艺术演出。16.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区》,歌曲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 安西》。 17.春游:三部合唱,李叔同创作。 18.韶:传说中舜时的乐舞,又有《韶箾》、《箫韶》、《九辩》《九招》《九哥》《九韶》等名 19.国立音乐院:我国第一所音乐专业高等院校,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 20.新秧歌运动:秧歌剧是一种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种新型的 广场歌舞剧。当时著名的秧歌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21.诸宫调:一种包含有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音乐,有北宋活动于汴梁勾栏的山西艺人孔三 传创造。

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管理办法

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工作,建设具有本省特色与优势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体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省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以下简称国际合作平台)分为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合作研究中心)和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合作基地)两个类别。 第三条国际合作平台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 一 )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跟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二 ) 加强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科技人员的联系,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团队;

( 三 ) 积极开展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进引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省科技厅全面负责国际合作平台的设立、管理和服务。各市科技局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以下简称主管部门)配合省科技厅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省科技厅负责提出全省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的总体方案、建设数量、布局等问题;负责对国际合作平台进行审批和绩效评估。 第六条各主管部门按照省科技厅的有关要求,负责组织本地区或本部门、单位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申请工作;调度国际合作平台日常运行情况,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三章申请与批复 第七条申请建设合作研究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主体为我省境内高校、科研单位或企业; ( 二 ) 具有较强的科研与开发实力,拥有较好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基础,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有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人才队伍; ( 三 ) 拥有固定的国外合作单位,且国外合作单位在本国或世界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 四 ) 双方有具体的合作任务和充足的合作经费,已取得阶段性合作成果,有进一步合作的前景和打算; ( 五 ) 至少承担过一项政府间、国家或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第八条申请建设合作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批准为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二)承担过3项(含)以上国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计

中国音乐史

1.八阕:被记载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是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它一共包含八首曲子《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表演者手执牛尾,边跳边唱。 2.八佾:古代的一种乐舞,一行一列为一佾,所以“八佾”共有八行八列。按照礼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这种制度的乐舞。 3.六代乐舞:文舞:①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②咸池—尧—祭地神③箫韶--舜—祭四望④大厦—禹—祭山川武舞: ①大濩—商—祭先妣②大武—周武王—祭先祖六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4.八音:周代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木-柷、匏-竽、竹-萧 5.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半音结构。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六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称六阴律。 6.三分损益法:中国古代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根据某一标准音的弦长,按照一定的长度比例,在一定张力的弦上连续按2/3(损益)4/3(溢益)的方法生出上五度下四度各音,直到生出十二律,这种方法为三分损益法,这种律为三分损益律。 7.乐府: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 8.李延年:西汉武帝时期的乐府音乐家,喜歌习舞,长于音乐创作。 (1)将《摩诃兜勒》编为“新声二十八解”。(2)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3)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9.鼓吹乐: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在秦汉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开始有了“鼓吹”乐的形式,在西汉时,分为鼓吹和横吹,后鼓吹乐作为礼仪音乐在汉以后得以延续。 10.相和歌:原是对汉代北方各地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中有原始民歌,也有艺术歌曲。它的艺术发展历程是徒歌(清唱,无伴奏)→但歌(有伴唱而无伴奏)→ 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相和大曲 伴奏乐器有:琴瑟、笛。相合三调:宫、商、角 11、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时期,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清商乐的形式结构略同相和诸曲,其宫调系统亦与相和诸曲相同,并称“三调”. 12、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了杂技、角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百戏在汉代得到高度的发展。 13、歌舞戏:受汉代百戏中情节性歌舞和角觝的影响,南北朝末年兴起了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14、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最初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表现的是英雄故事。《广陵散》的题材内容,根据琴曲的小标题,一般认为即《琴操》中记述的《聂政剌韩王曲》。 15、燕乐:又称宴乐、讌乐,即宴饮之乐,燕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隋唐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制。隋唐宫廷燕乐集中地反映了当时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16、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乐器、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大曲的结构基本可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 17、法曲:又名法乐,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始见于东晋《法显传》,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隋称为法曲,法曲保存了汉族传统音乐、佛教音乐并吸收道教音乐与外来音乐的发展过程。法曲积淀了华夏音乐的精华,在唐代燕乐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18、曲子(长短句歌曲)隋唐时期新兴的一种民间歌曲。自北魏、北周以来,西域音乐大量传入中原,加入汉族传统音乐遗留的无数曲调,民间歌手或乐工利用这些曲调填词歌唱。 19、万宝常:隋唐宫廷音乐家,南北朝时梁国人,后随其父大通归北齐。史书记载他“妙达音律,遍工八音”,而且在乐器改革方面也是一位奇才。突出成就就是提出了“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适应了汉族音乐和西域音乐交流发展的需要,也是古代音阶调式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 20、《乐记》是一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客观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出音乐的原理及其艺术规律。其一,提出了“物动心感”的命题。其二,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从皇帝时期开始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皇帝时的《云门》、唐尧时的《咸池》、虞舜时的《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代时的《大武》。《大武》是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八音分类法 周代乐器的分类法和名称,周代乐器数量增多,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共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三分损益律 是我古代最早计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它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的长度分为3份,去掉它是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二,称“三分损一”。如加上它是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它所生的个律形成一种律制,为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缺陷是:1.半音不均等;2.黄钟不能还原;3.旋宫转调受影响。 4.乐府 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1)职能:①编写各种宫廷仪式音乐,包括祭祀、宴飨等;②采集、整理、改编曲调和歌词;③编配乐器;④编写军乐; ⑤训练军乐队;⑥研究音乐理论;⑦组织演唱或演奏活动 2)代表人物:李延年,协律都尉职位;创作《乐府新诗》 5.乐记 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儒家音乐美学著作。《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其作者尚无定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乐记》讨论了音乐的本源问题。②《乐记》探讨了音乐的特性问题。③《乐记》探讨了音乐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乐记》强调音乐在教育和政治当中发生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可以调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音乐还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6.李延年 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中山人,乐工出身,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曾做过协律都尉,主要成就是能创作歌曲并演唱。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创作《乐府新诗》。 7.相和歌 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 8.相和大曲 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 9.鼓吹 所用乐器以排箫、笳为主,有黄门鼓吹、骑吹、短萧铙歌等。 10.鼓吹乐 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的。鼓吹乐以其雄壮、粗犷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横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

国际交流平台都做什么

一是校长论坛,我们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和中外名校长到会演讲。 二是展览,这是相互了解的最好形式之一,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丹麦等10几个国家的驻华使馆或教育机构都将从艺术、培训、管理等多个角度,现场展示该国最具魅力和实力的教育模式与成就。 三是项目合作洽谈会,国内外学校可以就教师、学生的互访、互换,教材、资料和校刊校报的交换,教学研究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进行洽谈,目的是使大家共享优质资源。 一是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长效机制,搭建政府平台,建立对外合作关系,以学分互认为基础实现双边和多边对接,增加话语权,互利共赢。二是探索建立中央支持、地方主导、学校参与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中央支持地方发挥地缘亲缘优势,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产生影响力。三是探索扩大地方政府在国际教育合作中的作用,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做好人力资源支撑。 该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在云南建设“三平台”,即:国际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平台、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依托呈贡高校园区兴建集展览、会议、大型交流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教育博物馆,为区域内国际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定期举办世界教育博览会,为各国教育机构和人民群众搭建一个教育供需信息交流的高层次、高质量国际教育空间;定期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的国际教育论坛及学术会议。 国际教育基础能力平台建设,旨在提高高等院校、中小学及科技园区的基础条件,发挥其对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教育、文化辐射作用。具体建设项目有高水平大学建设、国际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沿边高等学校建设、示范性国际学校建设、边境学校标准化建设、科技创新园建设等。 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就是整合国内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以云南为主,与西南六省共同构筑国际人才培养平台,一方面积极招收东南亚、南亚学生到云南留学,面向国内外培养较高水平,知晓国际惯例的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鼓励本省学生走出去,到东南亚、南亚留学深造。支撑该平台建设的项目有: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计划、非通用语种教学基地建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建设、以及东南亚南亚研究中心建设。 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就是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东南亚、南亚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云南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推动云南高水平教育机构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通过平台建设增加交流合作的机会。为此,需要设立和启动国际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中国语言及文化交流、东亚高等教育论坛、高水平科研国际合作研究基地、东南亚与南亚学者访问交流等一批项目。

唐朝人的乐器,不服不行

唐朝人的乐器,不服不行 玉人何处教吹箫洞箫洞箫(即通常所指的箫)作为一种乐器在唐代已经发展的甚为完备。唐初称此类乐器为“尺八”,因箫长一尺八得名。竖吹的单管乐器,别于多管的排箫。今日听箫曲能使人有幽静典雅之感,与唐时的艺术感染力相差并不大。在唐墓出土的乐俑和乐舞壁画中,箫并不是很好分辨的一类。唐时的表演形态多是一人双手前举握箫置于口边吹奏,乐俑中的形象完整保留有乐器形态的不多,所以常常在一组乐俑中,吹箫俑是根据组合乐器和人俑姿态进行推测。吹洞箫和吹奏筚篥的姿势有些相似,均是竖吹,但根据壁画等资料的印证,洞箫相对筚篥而言,体态较小。左二,吹洞箫俑,唐俾失十囊墓排箫排箫从字面意义也能理解八分。它是一种多管乐器,在唐代的贵族家庭乐舞表演、唐代卤薄(卤薄为一种贵族仪仗)鼓吹乐中十分常见,形象也有较高辨识度。在乐俑和乐舞壁画中常有发现。排箫有下部齐长的,也有下部依次增长或减短的。骑马吹排箫俑(唐金乡县主墓)请找右上角小哥(苏思勖墓乐舞图局部)笛唐代的笛有竖笛和横笛之分(纠结了很久也没搞明白那些人是怎么把失掉乐器的吹竖笛和吹箫的俑分开的)。唐代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和异域的音乐,使得演奏中既有横笛也有竖笛。文献中,唐“十部乐”中使用横笛的记载会用“横笛”描述,

而竖笛多简略为“笛”。骑马吹横笛俑(唐金乡县主墓)筚篥(音碧丽)筚篥也叫觱篥,来源于中亚地区。有音乐史学者认为此种乐器即现今新疆维吾尔民间乐器巴利曼(Baliman、Pipi)或苇笛(Khomuxun Nay)。《通典》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至于这具体的悲感,还实在是不可描述。这种乐器在骑马乐俑中多有见到,前文提到的卤薄就包括有骑马仪仗乐队,所以一般认为骑马乐俑多属卤薄。另外,在贵族家乐中也较为流行,壁画中同样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根据文献记载,唐代还有许多筚篥演奏高手,如李龟年、张徽等。这次看右下角小哥~(唐苏思勖墓乐舞壁画)骑马吹筚篥女俑,唐金乡县主墓(手中筚篥模型损毁)笙笙是中原地区很早就出现的一种多管管簧乐器。隋唐时期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等管数的笙。笙在唐代燕乐的“清商乐队、龟兹乐队、西凉乐队”中都有应用,而龟兹乐队、西凉乐队本身以西域本地乐器为主,可以想见,这一场中原与西域的乐器齐鸣,丰富了唐代人们的视听体验,也繁荣了唐代的乐舞文化。因演奏形式的差异,一般坐部伎多使用小笙,立部伎、鼓吹乐中多使用大笙。右一,吹笙俑(西安地区唐墓)大珠小珠落玉盘不知“谁家玉笛暗飞声”,但闻“大珠小珠落玉盘”,弹奏乐器似乎比吹奏的乐器更有节奏感,也更易表达轻快愉悦之感。琵琶琵琶作为一种非中原地区本土乐器,传入中国较早,汉代所称“批把”

浅谈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与坐部立部伎之间的关系

浅谈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与坐部立部伎之间的关系浅谈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与坐部\立部伎之间的关系,艺术欣赏, 付嘉碧张文静约2142字 摘要随着时间的变迁,乐与伎之间的关系有着微妙的变化,到现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转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两种观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关键词唐代部乐部伎关系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 1 两种观点 九、十部乐与坐、立部伎皆是我国唐代宫廷音乐的著名乐部。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历史时间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二部伎是九、十部乐的改变和替代。如廖辅叔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和沈知白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要》均据此说。另一种观点认为二部伎不是九、十部乐的替代和重新划分,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转换关系。如秦序先生的论文《唐九、十部乐与二部伎之关系》,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张世彬先生的《中国音乐史论述稿》和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对此问题的看法等等。 2 造成两种观点出现的原因 唐代以来文献记载的模糊性。如唐杜佑《通典》卷一四六载:至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李世民年号,642)十一月宴百寮,奏十部——先是伐高昌,收其乐付太常,至是增为十部伎——其后分为立、坐二部;还有《旧唐书?音乐志》:高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新唐书?音乐志》:(玄宗)帝即位,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文献通考》中则干脆说玄宗分乐为坐、立二部。

分析这些文献的记载,可以推断出二部伎的出现时间存在混淆,而这也是现今仍未解决的问题,仅能做保守推测,所以仅从“其后分为立、坐二部”的记载判断出二部伎是九、十部乐的转换和替代,或是九、十部乐的重新划分是很片面和武断的。 从性质上分析,唐代的九、十部乐的主要部分,是少数民族乐部和外国乐部,主 要功能是“炫耀武功,显示王朝强大,四方归服”,而二部伎具有相当多的雅乐(广义)性质,主要功能是唐帝王为自己歌功颂德。 从创作成分看,唐代的九、十部乐应是自南北朝以来流传于中国的各民族乐舞 的一个历史性总结,其继承成分明显地多于创作成分。而坐、立部伎则完全相反,它绝大部分是唐代的创作乐舞。 从所用的音乐(主要是乐器)看,唐代的九、十部乐“因隋旧制”,虽然在音域上有所扩展,但在音乐上仍使用自成体系的各族音乐。而二部伎从“杂以龟兹之声”和“合之钟磬,以响郊庙”可看出它的音乐仍以唐代最为流行的龟兹音乐为主,其中也包含西域与中原相融合的新的音乐成分。 从上演的形式看,唐代的九、十部乐是从第一伎《燕乐》开始,从头至尾通演各乐部,而二部伎则按需要,随时上演十四部中某一部或八部。 从实际待遇来看,胡乐直到开元二十四载才得“升”于堂上(《新唐书?礼乐志》)。再到天宝十三载,始“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这才打破历来“蕃、汉未尝杂奏”的藩篱(见元稹《立部伎》诗引太常丞宋允之说)。 九、十部乐各有专门的乐曲、舞曲,内容的丰富程度远非二部伎所能涵盖。而 且从舞人、乐工的人数及服饰的装扮上看,也没有继承和替代的痕迹。 3 结语 秦序先生在《唐九、十部乐与二部伎之关系》一文中从九、十部乐与二部伎的性质、形式内容多有不同和它们之间的平行与并列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得出上文所提到的第二种观点,对于他的这一结论,笔者持相同的看法。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词的起源早期民间词早期文人词 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兴盛,为适合市井需要的各种艺术的萌生与成长,提供了温床,“歌酒家家花处处”(白居易《送东都留守赴任》)的都市生活,不仅孕育了词,而且推进其发展与传播。但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这些异于一般诗歌的特点,是由它“排比声谱填词,其入乐之辞,截然与诗两途”(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五)所造成的。所以词最根本的发生原理,也就在于以辞配乐,是诗与乐在隋唐时代以新的方式再度结合的产物。 中国诗歌有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但各阶段辞与乐的性质及其配合方式有所不同。汉魏乐府,一般是先有歌辞,后以音乐相配。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有辞。汉魏乐府所配

的是清商乐,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云: 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沈括指出迄至唐代所出现的三种类型的音乐:雅乐、清乐、宴(燕)乐。雅乐属于周秦古乐系统,与俗乐相对,用于郊庙祭享,跟配合俗乐的词没有多大关系。清乐在汉魏有平调、清调、瑟调,称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行于中原。“晋朝播迁,其音分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四),清商乐又与江南吴歌、荆楚西声相结合,在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南朝音乐的主体;复又随政治上的南北统一,成为隋唐七部、九部或十部乐中的一部。但实际上南朝所传清商乐,到唐代也渐渐受冷落。“长安(武则天年号,701~704)以后,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转缺。能合于管弦者,惟……八曲”(《旧唐书·音乐志》)。这种唐初已被看作“古曲”的南朝旧传清商乐,与词关系也不大。至于广义上可算属于清乐系

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

兰台世界2012·11月下旬 581—907年,繁荣昌盛的隋唐文化走过了300余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它在继承和发扬历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融汇整合、兼容并蓄的独特的文化胜景,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一座标杆。本文旨在概述隋唐文化成就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就其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原因作深入分析。 一、隋唐文化成就拾零 隋唐诗歌文学是隋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后世铭记较多的隋唐文化繁荣的表征之一。特别是唐朝,可谓中国古代诗歌最辉煌的时代。流传至今的唐诗数量达到惊人的5万首,诸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王勃等唐朝诗人的名字响彻古今,享誉大江南北。 隋唐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它承接两汉,开启了后世一千多年佛教扎根中国文化内核的序幕。经书的传诵和佛教石窟艺术的兴盛是隋唐佛教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其中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制品就是于868年完成的佛家经典《金刚经》。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是一部直观的中国石窟艺术编年史,它保存了大量隋唐时期的佛像雕塑遗迹。隋代佛像表现出南北朝佛像雕塑向唐朝过渡的特点。唐朝佛像雕塑面相慈爱、温和、庄严,体态丰满,已经完全将天竺人的外貌特征汉化为自己的民族特色。此外,敦煌壁画也刻画出了隋唐社会文化生机勃勃的场景。 隋唐建筑文化是有关隋唐文化文献中较少提及的部分,但这并不能遮掩隋唐建筑文化的高超水平。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即是出自隋朝李春的设计。赵州桥的建成说明当时隋朝的建筑水平已经非常成熟。还有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以及宫殿建筑,它们气势磅礴、雄浑华美。例如古都西安、大明宫含元殿等,至今都可从中窥看隋唐建筑艺术之美和建筑文化之兴。总之,隋唐文化中有关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科技等等文化成就和表征的文字记录浩如烟海,如繁星点点,闪耀古今[1]25。 二、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 第一,隋唐文化是多元化、多样性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隋唐文化显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色,这与隋唐时期各地文化的融合密不可分。南北朝末期,国家分裂,战争连年,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以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存在于中华大地上,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习俗和文化。例如,由于西部边塞地区常年大风扬沙,土地贫瘠,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生活在那里的居民性格豪迈、粗犷,他们对于大漠、落日、孤烟、古道等孤寂、苍凉景象情有独钟,并能够在现实的孤寂与苍凉中寻找到对生活的豁达和坚持。于是,这一地区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苍劲雄浑、粗犷质朴的风格。而江南地区地理环境优越,并受当地政治、学术氛围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江南文化表现出婉约、清秀、明朗、俊逸的风格。这一风格对于隋唐文化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影响。例如隋文帝在礼乐方面采纳多种文化形式,注重各地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因此,文化的地域性融合在隋朝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一种突破界限与束缚的多元文化格局产生了。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强盛,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地域的局限性对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加上来往于各地的商人和文人活动频繁,更有助于各地文化的传播,使得地域间文化融合的宽度和深度都得到进一步提升。隋唐文化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更显繁荣之势,其兼容并蓄、多样性与多元性并存的特点是地域文化交融的结果。 第二,胡化倾向。隋唐文化在融合地域与民族文化基础上逐渐显现出胡化的倾向。因此,胡化也是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隋唐文化呈现胡化倾向与民族文化融合和统治阶级推行的民族文化融合政策密不可分,也与部分隋唐统治者和鲜卑族有亲缘关系有关。如隋文帝父亲是鲜卑贵族,其妻独孤氏也是鲜卑族人。唐代李氏皇帝也有鲜卑族血统。因此,唐太宗认为,作为统治阶级,对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应一视同仁。同时,他也大力推行胡汉民族融合政策。东突厥被唐灭后,近万家东突厥将领举家迁往长安。在唐朝政府部门中还有不少突厥、鲜卑族等少数民族官员。因此,隋唐统治阶级对民族融合的支持政策为隋唐文化胡化奠定了深厚的社会根基。隋唐文化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婚恋观念和习俗受到影响。在鲜卑族和突厥的影响下,隋唐时期封建传统的贞节观念受到挑战,妇女的贞节观念淡薄,改嫁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除了观念上的变化,婚礼习俗也受到鲜卑族影响,婚礼经常选择在户外举行。其次,饮食习惯发生变化。隋唐时期人们饮食结构受到胡人影响,喜欢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胡饼”,喜欢饮用西域葡萄酒,而且在当时的长安还有许多由胡人开设的酒铺。再次,衣着服饰的胡化。隋唐时期的人们喜欢模仿胡人穿衣戴帽,他们偏好穿贴身紧窄且活动便利的胡服,戴顶部略尖的胡帽。 这些形象在部分陪葬墓穴的壁画中依稀可见。最后,音律、舞蹈的胡化。隋朝的《九部乐》以及唐朝的《十部乐》中的大部分乐章都来自西域,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及地域特色。当时宫廷中臣子和宫女都学习跳胡舞,杨贵妃也擅长胡舞。由此可见,隋唐文化的胡化特征非常明显,西域文化对于隋唐文化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如此,华夏文明在隋唐时期并未显出颓废之势,而是愈加灿烂辉煌。这主要源于以下两点:其一,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是相互渗透的,汉人着胡服,胡人也喜爱着汉服,因而在文化的交融与渗透过程中, 胡文化也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儒家文化在华夏文化与胡文化的交融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胡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影响的时候,儒学也对西域胡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胡人效仿汉人在西域兴办学校, 传授孔孟之道。在中原地区与汉人杂居的胡人也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逐步被汉化。总而言 581—907年,繁荣昌盛的隋唐文化走过了300余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本文旨在概述隋唐文化成就的基础上,重点 探讨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就其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原因作深入分析。 隋唐文化特点 略论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 □ 西安外事学院张皛 摘要关键词档案解读 DANG'ANJIEDU 48

吹奏乐器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八音也指民间器乐乐种。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 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 《佛学常见词汇》 佛所持特有的八种声音,即极好音,柔软音,和适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误音,深远音,不歇音。 中国音乐的历史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上将他称为中国音乐的“古代期”或“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古”、“今”之分。 1. 灿烂悠久的古代音乐 古人说: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吕氏春秋”。根据20世纪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源源不是三千年、五千年,而是八、九千年或者更为遥远,八、九千年依赖,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一样,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古老文明中是很少见的。 a.上古音乐:伟哉华夏乐亘古一脉通击石百兽舞箫韶奏九成 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中国音乐起源传说一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主要体裁石“六代乐舞”。从半坡遗

国际合作申请书(中日)

1.项目总经费概算、拟申请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的必要说明 项目总经费预算为300 万元,拟申请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300 万元。项目概算具体说明如下: (1)设备费:总预算共计52万元,占总经费的17.33%,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列支。用于引进真空镀膜装置、自主设计和试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设备;搭建器件制备-封装-测试一体化系统。 (2)材料费:总预算93万元,占总经费用的31%,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列支。主要用于支付试验所需的部分原料,包括各种共聚单体、催化剂、化学试剂、无机半导体材料、Pt片、ITO/FTO玻璃、合成用的玻璃仪器等。 (3)测试化验加工费:总预算33万元,占总费用11%,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列支。主要用于支付无机纳米材料和所合成聚合物的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光致发光性能测试、热性能、力学性能、SEM、TEM、XRD等结构表征及光学性能检测,以及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表征和电致发光性能检测等实验的费用。 (4)燃料动力费:无。 (5)技术引进费:无。 (6)差旅费:总预算15万元,占总费用5%,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列支。主要用于支付相关调研、外出测试的差旅费用,50人次,每次3000元,共50×0.3=15万元。 (7)会议费:总预算6万元,占总费用2%,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列支。主要用于支付学术会议注册费、版面费,项目协调、评审等活动的费用,包括会议的场地租用费等。 (8)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预算为24万元,占总经费的8%,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列支。用于出国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国外专家来国内交流、指导、研究生培养等。派遣中方研究人员2名赴日本进行合作研究的费用。 A)课题组成员赴日本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按3人次,4万元/人/次,共12万元; B)日方专家往返交通费,2人次/年,1.0万元/人次计,6人次共6万元; C)日方专家在华期间的住宿及交通费,5000元/人/月,2人4年共12月,总计6万元合计:12+6+6=24(万元) (9)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总预算8万元,占总费用2.67%。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列支。主要用于支付信息资料的检索(查新与文献调研)、技术资料费、出版费(10篇论文)、专利申请费(8项发明专利)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