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来源:光明网2016-06-16 01:45

发展理念是发展理论与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与看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目标与发展取向等最新认识与突破。其中,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归宿,事关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什么是共享发展,如何落实共享发展,是当前理论界需着力关注与解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共享发展理念的由来。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的问题、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总结、反思和超越。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与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的基础上,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贫困治理与社会公平三者互动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与共享性日渐成为共识。因而,从根本上说,共享发展的理念是人们对贫困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对公平正义孜孜不倦追求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从字面意义而言,共享就是共同分享。共享发展最核心的意蕴就是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所言及的,“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简而言之,共享发展理念蕴涵着如下基本内涵。

全面性。共享的内容与范围必须是全面,即能够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成果。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八大方面:消除贫困现象,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全民性。共享的主体必须是全覆盖,没有歧视与偏见,即全民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就是要纠正受益性不均衡的问题,比如阶层间的共享失衡、城乡间的共享失衡、地区间的共享失衡、行业间的共享失衡,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主体性。共享离不开共建,共建才能共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获得感的共享发展局面。

现实性。共享的程度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不能过度超前透支。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历史阶段而追求不切现实的共享。一般而论,共享的发展沿着社会救济的层次、社会保障的层次与社会福利的层次之梯次推进。

多样性。实现共享的手段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分享经济实现共享发展;也可以通过制度安排,保障发展起点、发展机会、发展权利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促进共享发展。既可以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向公众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尤其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可以是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通过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缩小共享水平的差距。

实现共享发展的路径。对于如何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了全方位的部署:“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

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考虑当前我国共享性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共享的内涵与实质,我们认为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去思考与探寻通往共享之路。

共享的经济之维。发展是硬道理,要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与公平正义。

共享的政治之维。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的共享性不足、受益性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着不合理与不公正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如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实现共享发展,必须纠偏二元化的制度安排,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基本权益的共享。

共享的社会之维。要实现共建共享,在社会层面,首先,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去。其次,要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出和严重。因此,促进社会公平既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前提,也是共享发展的重点内容。此外,还要着力理顺社会阶层关系,完善社会结构。

共享的价值之维。从价值维度上看,共享本身是一种价值理念。要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需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共建共享的理念、共生共荣的理念、“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引导、激励与制约作用,使每个人都认知共享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同共享的价值与意义、自觉践行共享的理念与要求。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本文是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合肥市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路径研究”和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十三五’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6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2016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核心观点 新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的灵魂 ●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点是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是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共赢。这样一个发展理念,真正树立起来,是革命性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将会形成中国特有的发展文化,长期影响国人的价值观和是非标准;五大发展理念将催生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有着统领发展全局的意义。创新发展,包括着发展本身的创新、改革方式的创新、宏观调控的创新,意味着动力机制的转换。 ●协调发展新理念,强调的是全局下和整体中多方面、各层次、全方位的动态平衡和结构优化;同时,必须着眼于整体实力的提升,包括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战略机遇、叠加矛盾、风险隐患和严峻挑战后,郑重宣示:我们要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同时,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新的发展理念,是五中全会赋予“十三五”的灵魂。 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号召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理念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内嵌指南针,共同的事业需要共同的理念 所谓理念,我认为有两层内涵:其一,是理想+信念;其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有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持的正确观念。两个层次内涵的理念可以各自独立使用,但发展理念必须是两层内涵的有机统一。 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在两层内涵上都有明确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及很多具体目标的表述,就是第一层“理想+信念”发展理念的内涵。正是从这个内涵出发,提出了第二层内涵更为丰富具体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我们必须从两层内涵的统一来认识和把握新的发展理念。 五中全会之所以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又特别强调这是一场深刻变革,我认为主要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罗宾.蔡斯(robin chase)女士的《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为我们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带来许多前沿性的启发。蔡斯女士被称为共享经济鼻祖,是Zipcar等共享公司的创始人,参与大量政策咨询,是《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共享经济》是一本介绍“人人共享模式”的书。蔡斯女士将自己创办共享经济企业的经历与自己多年来对于这种新经济形式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写作了本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炼出人人共享模式的三大基础:过剩产能,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各用一章介绍这三个方面,最后用一章概括了人人共享模式的影响。第二部分,分别讨论了人人共享模式相关的商业运作、政策规制和企业变革。第三部分,讨论了人人共享模式的融资问题与环境问题。《共享经济》在以下几个主题上的创新,对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启发性:1、如何正确看待共享与公有、私有的关系:树立“使用而非拥有”的新理念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拥有”,这是所有共享经济主张中共有的内核。这里的共享特指转移使用权(access),但不转移支配权(ownership),拥有者与使用者按一定合约共同分享剩余。Ownership被多数人习惯地称为所有权。实际上,当所有权是指产权(property right)时,Ownership仅仅是指所有权

中的支配权,与之相对还有使用权。例如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就把所有权区分为支配权与使用权。蔡斯女士将这 种产权区分归结为“拥有资产”与“租借资产”(租就是使用费)的区分。这里的共享,与公有私有不在一个层面之上。公有与私有,指的都是ownership。无论公有还是私有,并不影响使用权是否转移。例如,中国农村改革中,土地的支配权归国家、集体,但使用权可以转移给农民。农民对土地就是“使用而非拥有”。可见“使用而非拥有”非公非私,既可以公有私用,也可以私有公用。对互联网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平台拥有,大众使用。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互联网形式实行“使用而非拥有”,突出优势在于蔡斯 女士说的“让分享变得更容易”,具体到Zipcar案例上,“使8个1小时租赁和一个8小时租赁所需的成本相同”。共享模式在互联网实践中往往指产品免费(不售卖),而服务收费(即按“使用”收费)。针对生活资料时,共享经济指协同消费;针对生产资料时,共享经济指协同经济(即蔡斯所称Collaborative Economy)。协同经济不按拥有分成,而按使用分成。互联网特殊在,可以进一步按使用效果分成。例如,苹果商城模式实行三七分成,APP使用苹果的生产资料免费,APP向最终用户收费;只有APP使用有效果时,苹果才与APP们分成,从而间接向最终用户收费。以“使用而非拥有”作为共享发展理念,需要重新重视对分成制的研究。互联网

智慧教育的含义和内涵

智慧教育的内涵 欢迎关注教育技术读研笔记的博客,期待和您交流!概述 (1)智慧的含义具有以下几个观点: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文语境中,智慧是用Wisdom一词表示,剑桥词典对智慧的解释是:“利用知识经验作出好的/善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Ability to Use You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nd Judgments)。 学者祝智庭认为,智慧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智慧的精神内核是伦理道德和价值认同,智慧强调文化、认知、体验、行为的圆融统整。 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提及智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2)狭义的智慧教育与广义的智慧教育 我国学者靖国平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以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义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 (3)Smart Education 如IBM智慧地球(2009)对智慧教育的描述:灵活交互的学习环境(SMART IS Flexible learning in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通过教育网站访问世界一流的数字资源的课堂(SMART IS Accessing world class digital content via online education sites);使教师管理者能够、发展高价值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SMART IS Shar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cross Australia and the world)。 从目前国际上用词习惯来看,Smart Education主要是指技术支持的智慧教育(Education for Wisdom with Technology) ,Smart一词首次被解释为“智能型,并具有独立工作的技术设备”。虑及国际用词习惯,用Smart来代替Wise/Wisdom

申论范文:树立共享发展理念 带给人民满满获得感

申论范文: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带给人民满满获得感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古往今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权,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小康”一词本身就很直观地体现出增进民众福祉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其出发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民幸福。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全世界为之赞叹。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去国家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少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还远没有到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让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给人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应该是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 给人民更好的生活,就要在医疗、教育、就业、扶贫、食品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寒门学子也能安心读书,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就业创业,给每个创业者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让百姓确实感觉到生活富裕了,幸福感增强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食品安全”从口头承诺变成现实遵循……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树立并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回首过往,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蓝图最终都顺利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五年规划也一定会从理想照进现实,给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获得感满满。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6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①是国家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②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③做到了统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有利于转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年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这五大理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发展: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推进创新发展的三条路径: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 ——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上生态环保短板,是未来五年中国必须破解的发展难题。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会的部署既提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新目标,也指明了行动路线图,向世界做出坚持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 开放发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 全会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对外开放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对外开放迈向更高层次。 全会提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

M 丨和谐社会建设H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 丁?宇 (中共黑河市委党校?黑龙江黑河?164399) 【摘?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该文阐释了共享 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主体的目标追求、对客体的要求、实现的必要条件等方面来理解。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即以 公平正义作为共享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为共享发展提供丰厚物质基础;强化共享发展意识,打造共享 发展精神家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共享发展。 【关键词】?共享发展;内涵;实现路径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落实共享发展大学问,要抓好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的最后落实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小康、共享现代化强国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正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不断提升发展理念的科学性。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1、共享发展主体目标追求的是人人享有、全民共享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共享发展的目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体现。人人享有、全民共享,因历史原因、现实因素和个体差别,在社会发展成果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个体的同时享有、同质享有和等量享有。在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中,也会有地域差异、人群差异;但在共享发展的高级化过程中,会逐步缩小这种差异,直至实现无差别的人人享有、全民共享的权利。 2、共享发展对客体的要求是全面性、均衡性 全面性、均衡性是共享发展公平内涵的要求,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在质量和数量上全面、均衡分享发展成果,是着眼全局、公平为主、保证效率的统一,而不是绝对平均分配主义。改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全民共享是一个再分配的过程,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确保人民群众对发展成果的分享覆盖面,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态领域,根据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全面、均衡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实现共享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人参与、全民共建 人人参与、全民共建是全民共享的必要条件,共享是共建的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2]全体人民一起参与共同建设,是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共建的目标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阶段,共建的着力点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合理解决群众多样化的社会生活诉求、化解易发多发的社会矛盾,实现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 4、推进共享发展需要全民共同努力,走逐步发展渐进共享之路 逐步发展渐进共享之路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渐进共享也是共同富裕的过程,是由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需求的动态过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总量大、增长多,人均资源少,虽有几十年高速发展的积累,但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还很明显,发展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分享需要以分担为基础。因此,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要立足国情、做好顶层设计,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热情,人人参与,共同努力,走逐步发展渐进共享之路,推动共享水平从初级提升到高级。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 1、以公平正义作为共享发展的根本原则 坚持公平正义是共享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公平正义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重要体现。共享发展的公共性和广泛性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原则才能得以真正实现,要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符合共享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全面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分配的公平正义是共享的要求和实现方式。要通过体现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制度,保证人民劳动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以制度的公平正义确保权利的公平正义、机会的公平正义,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实现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为共享发展提供丰厚物质基础 发展成果的分配是由所有制决定的,公有制决定了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为共享发展提供主要的物质基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共有财富,为共享发展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3]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国企创造财富的能力,完善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和共享机制,不断扩大公共资产和按劳分配的占比。在石油、煤炭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确保国有资产的主导地位。要在宏观调控指导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一般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3、强化共享发展意识,打造共享发展的精神家园 实现共享发展,要求全民具备共享发展意识,形成共享发展的共同体。在共享发展的共同体中,每个人在与他人的力量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分享权益。要强化共同体意识,形成共同认知与一致目标,凝聚全部社会力量去实现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利益共享。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是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途径,也是人民群众对共建义务的履行过程。要增强发展意识、实现共享目标,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定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共享发展的精神家园。 4、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共享发展的进(下转第12页) 15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5月下旬刊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来源:光明网2016-06-16 01:45 发展理念是发展理论与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与看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目标与发展取向等最新认识与突破。其中,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归宿,事关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什么是共享发展,如何落实共享发展,是当前理论界需着力关注与解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共享发展理念的由来。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的问题、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总结、反思和超越。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与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的基础上,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贫困治理与社会公平三者互动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与共享性日渐成为共识。因而,从根本上说,共享发展的理念是人们对贫困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对公平正义孜孜不倦追求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从字面意义而言,共享就是共同分享。共享发展最核心的意蕴就是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所言及的,“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简而言之,共享发展理念蕴涵着如下基本内涵。 全面性。共享的内容与范围必须是全面,即能够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成果。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八大方面:消除贫困现象,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全民性。共享的主体必须是全覆盖,没有歧视与偏见,即全民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就是要纠正受益性不均衡的问题,比如阶层间的共享失衡、城乡间的共享失衡、地区间的共享失衡、行业间的共享失衡,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主体性。共享离不开共建,共建才能共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获得感的共享发展局面。 现实性。共享的程度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不能过度超前透支。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历史阶段而追求不切现实的共享。一般而论,共享的发展沿着社会救济的层次、社会保障的层次与社会福利的层次之梯次推进。 多样性。实现共享的手段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分享经济实现共享发展;也可以通过制度安排,保障发展起点、发展机会、发展权利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促进共享发展。既可以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向公众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尤其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可以是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通过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缩小共享水平的差距。 实现共享发展的路径。对于如何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了全方位的部署:“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743450.html,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陈佳奇李文杰 来源:《北方经济》2015年第11期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此,五中全会强调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毫不动摇地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将共享理念有机融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以解决民生领域重点问题为突破口,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共享发展,需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率先在扶贫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养老服务体系和学前教育等领域取得突破,才能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一是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使用贫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精准地识别扶贫对象,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二是对贫困情况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借助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和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对每个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完善新体系下对贫困户、贫困村的动态监管。三是创新脱贫方式。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确保产业发展扶贫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从而实现贫困人口自主脱贫。四是继续做好部门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做到分公明确、责任到人,强化组织和制度保障,把对口定点扶贫与干部驻村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有机结合。 (二)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二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三是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四是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理念考试题及答案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理念考试题及答案

1、建设和弘扬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建设和弘扬企业文化,是公司党组织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公司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深化“两个转变”,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 2、建设和弘扬企业文化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刘总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五统一”要求,以统一为基础,以卓越为目标,大力实施企业文化传播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3、建设和弘扬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 4、怎样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 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必须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全面落实“五统一”要求,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必须统筹推进企业文化传播工作,把统一的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切实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自觉追求和行为习惯;必须大力

加强领导了和执行力建设,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渗透到经营管理各环节,体现在深化“两个转变”、构建“三集五大”管理体系中,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5、什么是企业文化“五统一”要求? 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 6、统一价值理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全面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各层级、各单位,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 7、统一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在全公司推行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自上而下保持战略的高度一致性和协调性,保证战略的有效落实。 8、统一企业标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在公司各层级、各业务领域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凡是做到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 9、统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就是要全面落实公司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等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 2015-12-24 人民日报任理轩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关系13亿多人福祉的科学发展理念 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系执政党性质和命运。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的借鉴和超越。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便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民族就会团结、人民就会满意;我国发展就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放眼奋斗目标,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理念服务奋斗目标,伟大的奋斗目标需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推进的执政兴国大业、伟业。要成大业、铸伟业,离不开共享这一科学发展理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来看,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但仅有“总值”和“人均”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一部分人“被小康”会损害全面小康的价值底色、降低全面小康的实际成色。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攻坚所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共享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尤其要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甩掉贫困

新开放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内涵特征

新开放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内涵特征 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开放的论述 1.邓小平最先提出和系统阐述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个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并立足中国国情,从全局着眼,对对外开放做了具体的部署。 明确了对外开放的对象和范围。邓小平提出“我们是三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因此,开放就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开放的范围先从经济领域的开放开始,以此为重点,扩展到文化、教育、科技等多领域的开放。 明确了对外开放的区域和步骤。提出先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逐步向内陆地区扩展,最后形成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地区以及内陆大城市等多层次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明确了对外开放的载体。提出先创办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然后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放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等。 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渠道。实行替代进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

略,既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口一般加工产品来换取先进技术和设备,也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相对较大的机电产品。 2.江泽民把对外开放提到一个新高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而把对外开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出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思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对外开放新思路,这是党中央在中央文件上第一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观点。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则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理论的一个重要升华。 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路径。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江泽民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提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新课题。江泽民指出,必须从战略高

简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内涵

简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化”“一带一路”“亚投行”“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概念、战略、工程、举措,正在践行着5个发展理念的一个或多个。未来,这5个理念将结合得更为紧密。 今天起,本报推出“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实践”系列报道。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是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要发生变化。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那么,这五大理念的“深刻变革”意涵体现在哪里,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深刻变革”内涵体现在哪?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一旦“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渐趋用尽,一国进入到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强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变迁,出现所谓的“创造性破坏”,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本质。此次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如此重要位置,势必会引起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变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急需一次思想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同样,理论、制度、文化创新,也将是一场建立“中国叙事”的变革——终结西方“元叙事”,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农村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农村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在唯GDP时代,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硬实力”背后,是软实力的相对不足,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协调发展,就是要改变单一发展偏好,打破路径依赖,实现整体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发起一次生态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无论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足,还是人们环保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都要求国家调适发展理念,将绿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尹庆双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尹庆双 DOI:10.16158/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743450.html,ki.51-1312/f.2015.12.005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召开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2015—2020年,不仅是我国“十三五”的规划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为实现我党确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可谓“新三期叠加”。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及其战略部署,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更是对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的科学判断,它表明我国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其相关论述,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的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及其安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就在“全面”二字上,这意味着要让社会中大多数人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来看,成果分配从共享到独享再到共享的螺旋上升发展是一般规律。但是,这一过程并非是自然而然的实现过程,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血液里就流淌着“共享”的基因,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得以强化和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验教训基础上,把共享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在十三五规划中具体落实,从而把对共享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了新的动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保证。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共享发展的相关论述明显的特点表现在:其一,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享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核心理念,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核心理念的确立,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明确的方向;其二,共享发展的相关具体要求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共享发展不仅是一种核心理念,更是在公共服务、脱贫、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将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一一加以具体落实,并在实践中细化实施;其三,共享发展的理念及其制度性安排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增强新的动力。共享发展不仅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也为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安全感,由共享发展所带来的新的凝聚力将为发展增强新的动力。 二、现阶段共享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国现阶段共享发展的含义与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们的共享发展是多层次的共享,它不仅包括经济成果的共享,还包括社会成果和权利的共享。其中,经济共享是基础,但同时,也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必须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利观,必须保证人民群众在公共服务、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其二,现阶段共享发展的重点是解决贫困及其他低收入等弱势群体的问题。共享发展是把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新的、协调的利益分配机制。现阶段共享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为了补偿弱势群体。在补偿的基础上,强调效率。在这个新机制中,通过鼓励每一个经济个体去努力追求自己的经济社会利益,从而保证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不断增长。它以“鼓励个体,增强整体”的新的利益追求方式取代传统的“否定个体,保证整体”的利益追求方式;其三,共享发展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共享发展是由注重效率的“分配”与兼顾弱势群体利益的“补偿”组成。“分配”是承认经济个体的差异性,肯定他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利。“补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