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世纪三大思想

20世纪三大思想

20世纪三大思想
20世纪三大思想

07-11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0分)

1.(2010年6月广东会考40题)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是A.三民主义B.邓小平理论C.毛泽东思想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009年天津会考32 题)右图为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后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2009年6月福建会考25题)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2010年天津会考31题)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这次会议最重大的决定是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5.(2009年7月新疆会考25 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属于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6.(2008年天津会考 32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6题)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A.遵义会议、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七大、十五大

D.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

8.(2010年天津会考30题)针对党内同志提出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指出:“……把好事都挂在我的帐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这主要表明毛泽东认为这一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9.(2009年广东会考39题)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10.(2010年1月福建会考24 题)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2009年江苏会考14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囤人民智慧刨立的科学体系。这~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2009年福建会考25题)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伟人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思想

13.(2010年广东会考44 题)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

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14.(2011年浙江会考32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述出自A.孙中山《民报·发刊词》B.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C.邓小平“南方谈话”D.列宁《四月提纲》

15.(2010年6月福建会考25题)图5 体现的是

A.新三民主义思想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社会主义建设方针D.统一战线方针

16.(2010年7月新疆会考20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

17.(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43题)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指

A. 反对满洲贵族压迫

B. 反对帝国主义

C.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平均地权

18.(2009年广东会考40题)21世纪初,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19题)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③后者都体现了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④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20.(2010年山西会考22题)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发生在1978 年、1992 年和1997 年。这里所说的发生在1992 年的思想解放应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1.(2009年湖南会考7 题)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内容包括①“民族”②“民权”③“民生”④“民享”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2.(2008年8月福建会考23题)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3.(2007年江苏会考26题)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制定劳工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4.(2011年安徽会考22题)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指导思想是

A.中体西用B.实业救国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25.(2010年广东会考39 题)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

A.“创立民国”

B.“平均地权”

C.“耕者有其田”

D.“节制资本”

26.(2011年6月广东会考60题)毛泽东曾经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这里的“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属于

A.国民革命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三个世界”理论

27.(2008年浙江会考20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是马列

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其形成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

B.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28.(2011年1月河南会考37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于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形成于下列哪一时期( )

A.红军长征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

29.(2007年广州会考29 题)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0.(2008年江苏会考25题)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1.(2008年7月宁夏会考17题)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被誉为开辟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宣言书的重要讲话,其主题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2.(2011年江苏会考11题)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3.(2010年广东会考40 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周恩来

34.(2009年浙江会考30题)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巾围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生主义

35.(2007年浙江会考18题)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他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三民主义 D.布尔什维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36.(2010年浙江会考38题)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3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1分)

材料二

(2)图16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1分)这一思想理论对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3分)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学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1分)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3分)

材料四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1分)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3分)

材料五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2分)

37.(2009年天津会考35 题)(12分)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所确定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毛泽东思

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分)

材料二: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走自己的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毛泽东

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思想路线是什么?(4分)

材料三: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4分)

38.(2009年黑龙江会考26题)连线题(6分)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思想文化历程。请将下列所给人物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思想主张连线。

39.(2009年山东会考22题)(17分)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是他们的代表,中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摘编自《17-18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黄宗羲等人的启蒙思想没能推动中国社会进一步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

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2)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提出了怎

样的救国方案?(4分)

(3)促使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3分)

(4)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走自己道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

40.(2007年江苏会考38题)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张?(2分)

(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3分)

41.(2009年6月福建会考31题)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毛泽东与新中国诞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组一围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问题:

(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1分)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1分)

(2)经过查找资料,有人认为选择这条道路是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有人认为取决于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农民占大多数。你认为哪种观点最准确?(1分)小组二围绕“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展开调查:

(3)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小组三围绕“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

有人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根据以上图文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3分)

42.(2008年1月宁夏会考23题)

材料一: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毛泽东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抓住了这个根本问题,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马列主义的革命原理,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的道路。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王稼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与农民问题相关的两篇文章。(4分)

(2)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指的是什么?(4分)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43.(2009年安徽会考48题)(10分)20世纪,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等先后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

(1)图12为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不久,孙中山将此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

(2)图13为《井冈山会师》(油画)。会师前后,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中国革命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装夺取政权。”(2分)

(3)图14为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期间的留影。在这一系列的谈话中,邓小平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既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__,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___________。(3分)

(4)纵观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理论探索历程,请你谈谈他们理论创新的成功因素主要是什么。(3分)

44.(2007年海南会考21 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并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材料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向俄国无产阶级热烈祝贺,祝贺它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指的是什么?(3分)

②结合材料二,说出1917年俄国实践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事件。(3分)

③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三项重大理论成果?(7分)

45.(2008年1月福建会考35题)历史学习是一个积累历史知识,感知体验历史,再到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示,完成“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活动素材表。(3分)

(2)图9所示内容是哪一革命政党的纲领?这一纲领后来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主义?(2分)

(3)图10所示内容是毛泽东在什么时期写的?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革命道路的中心内容。(3分)

(4)你认为孙中山、毛泽东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2分)

46.(2011年1月福建会考35题)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颂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材料二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2分)

(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2分)(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2分)

07-11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B 7.C 8.A 9.C 10.B 11.C 12.B 13.A 14.C 15.B 16.C 17.C 18.D 19.A 20.B 21.C 22.C 23.D 24.C 25.A 26.B 27.A 28.B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

29.C 30.B 31.C 32.A 33.C 34.D 35.C

解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利益和要求。

二、非选择题

36.(1)A:黄宗羲(1分);B:顾炎武(1分); C:王夫之(1分)。

(2)三民主义。(1分)

表现: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旗帜,对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3分)

(3)运动:新文化运动。(1分)

意义: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分)促进了民众的觉醒;(1分)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1分)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分)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2分)

37.(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中共七大。(2分)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2分)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继承与发展。(1分)

38.

39.(1)共同主张:限制君权。(2分)

因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传统思想文化(宋明理学)的影响和束缚。(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若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

理,可酌情给分。)

(2)通过维新变法,在中国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3)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4)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40.(1)康有为: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3)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大问题:

1.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41.(1)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1分。答井冈山根据地或井冈山亦可)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答井冈山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亦可)

(2)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

(3)中共七大。(2分)

(4)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形成毛泽东思想。(3分。任答其中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42.(1)《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2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分)

(2)开展土地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分)

(3)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2分)

43.(1)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2分)

(2)农村包围城市(2分)

(3)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3分)

(4)结合中国国情;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与时俱进,紧跟世界和时代潮流等。(3分,考生只要答出一项即可。答出其他要点,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同等给分)

44.(1)马克思主义(3分)

(2)十月革命(3分)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对其中一项得3分,二项得5分,三项得7分) 45.(1)①魏源。(1分)

②维新变法或君主立宪。(1分)

③《青年杂志》或《新青年》。(1分)

(2)中国同盟会。(1分) 三民主义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分)

(3)井冈山时期(如答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亦可)。(1分)农村包围城市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4)如伟大的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坚定的革命意志、百折不挠的毅力、创新的精神等(只要答对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2分)

46.(1)三民主义(1分) 核心内容:民权主义(1分。或创立民国)

(2)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平等、增加“节制资本”、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或大革命)(2分。每点1分)

(4)与时俱进(2分。或顺应时代潮流,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中国哲学史知识点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三代之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获得了第一次大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传统,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发生 1.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在“三皇五帝”的传说中,就表现出了中国思想发展的最初内涵与性格特征。 2.殷商与西周,都以氏族社会为基础,但在观念形态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殷人以“帝”为最高信仰,而周人“祈天”的同时却提出了“敬德”的观念。殷周之际的中国思想世界的这一变化,在中国最古老的两部著作───《尚书》与《易经》中集中体现出来。 3.春秋时期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大变动。这种社会结构的大变化,反映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由宗教走向理性。这一思想过程在《诗经》中鲜明地反映出来。 4.进入战国时期后,改革变法成为时代潮流。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大变动,出现了新兴的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士阶层。时代的变迁与士阶层的兴起,促成了中国思想世界的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格局。对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及阴阳家。 第二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由他的学生们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保存了孔子的言论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 2.孔子的哲学观念结构集中体现在“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中。孔子一方面认可“命”,表现出中国人的思想由尊“天”到信“命”的观念变化;另一方面则第一次鲜明地凸显了“仁”,形成了一个仁学体系。孔子以“爱人”为“仁”的基本含义,其“仁学”体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仁”的情感性,二是“仁”的普遍性,三是“仁”的族群本位性,四是“仁”的实践性。 3.孔子对何以成“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他的“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与“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 4.孔子的思想对以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孔子以后,儒家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展开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门的分化,也促成了儒学的发展。 第三章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多数研究者认为,老子即较孔子年长的老聃。《老子》一书记载了老子的思想,但其成书有一过程,并非一人所著,亦非一时所成。《老子》有多种文本,既有传世本,也有近30年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

[1040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的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明亡,他在衡阳起兵抗清,败后退至广东肇庆,在南明桂王政府中任职;桂林失陷后,长期隐藏在湘西地区的苗瑶山洞,自称瑶人。直到康熙八年(1669)才在石船山麓定居下来。他刻苦钻研,勤于著述,著作有一百余种,主要有《周易外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噩梦》和《通读鉴论》等。后人集为《船山遗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世称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他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特别注重对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同时垦荒种地,联络同道,不忘兴复。晚年居住华阴,死于山西曲沃。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很有研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思想家、史学家。父东林名士,为魏忠贤所害。他受遗命就学于刘宗周,19岁入都为父讼冤,以铁椎毙仇人。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抗清。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学问渊博,研究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史学上尤有成就。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 三大思想家的特点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 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 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王夫之痛斥陆王心学是误国之学、亡国之学,认为“陆子静出而宋亡”(《张子正蒙注·乾称篇》上),王守仁为“祸烈于蛇龙猛兽”(《老子衍·序》)。他否定了“理本气末”、“理在气先”的谬论,肯定了“理在气中”、“理即气之理”(《思问录·内篇》)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把被程朱颠倒了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他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恶劣风气,提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同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黄宗羲也反对理学家的空谈,倾向于唯物主义思想。 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哲学和科学关系

【作者简介】李醒民,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教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文化研究。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其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归起来,不外乎两种看法:无关或有关。在谈到现代哲学对科学的反映时,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第一种态度的表现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把哲学的所有课题让与其他科学,而哲学尚可保留有关自身的历史知识,也就是退缩到哲学史上;其二是把哲学的论点尽量变得合乎科学,成为一种具有科学性基础的学问,如数理逻辑等。第二种态度与第一种相反。他们认为哲学自有其他天地,和科学无关。 基伯格持有无关的见解:“哲学是人文学科之一,科学就是科学……我们在这里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它们的居民罕见能够完全相互交流。人文学科聚焦于人的成果、历史、观念的游戏;科学聚焦于世界、事实、新的和切实的知识积累。” 蔡元培却不作如是观。他论及科学、哲学、文学三者的关系时说:“治文学者,恒蔑视科学,而不知近世文学,全以科学为基础……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需要;治哲学者,以能读懂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于科学之实验,而不知哲学之基础不外科学,即最超然之玄学,亦不能与科学全无关。”[3] 科学(Science)即指其本来的含义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哲学(Philosophy)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谓的哲学。 一、科学与哲学在特征上的不同之处 王星拱:(1)哲学与科学之范围不同而其方法亦不同:哲学是研究本体的,科学是研究现象的;哲学是研究知识的,科学是研究事实的;哲学是研究形式的,科学是研究实质的。由此言之,研究科学须用经验,研究哲学须用理性。唯其要用经验,所以要在观察试验上做工夫。唯其要用理性,所以注重纯粹的推论。(2)哲学与科学之范围相同而其方法不同:哲学在前而科学在后,即先有哲学做急先锋,探险于未知之疆域,然后有科学一步一步地切实布置起来;科学在前而哲学在后,即它俩也是以全世界为领土,但是科学先从局部方面详细考察,把局部研究所得的结果,聚在一处,于是哲学集其大成,组织一个系统起来,安置于一个普遍的原理之下;哲学是全部的,科学是局部的,即哲学立原理以统事实,科学就事实以求原理。他进而表明:“哲学是偏重理论的,科学是偏重事实的;哲学是偏重思想的,科学是偏重试验的;哲学家多用脑,科学家多用手。”[4 王平陵举:(1)哲学以实有的全体性及直接性为对象,所以它的原理是具体的、根本的。科学则以实有之部分性及间接性为对象,所以它的原理是抽象的、表面的、假定的。(2)哲学的目标,在创造其规范和价值;科学的目标,在说明或运用其法则与事实。(3)哲学的机能,为人格的基本性性质,而科学的机能,则为理知作用。(4)哲学之统一原理,对于实有为内在的,故哲学为“自我之学”,或“主观之学”;科学之统一原理,对于实有为外在的,故科学为“非我之学”,或“客观之学”。(5)哲学以解决根本疑问,满足根本要求为职能,科学则以解决实际疑问,满足实用要求为职能。 吴怡指出,哲学和科学的分歧在于:(1)科学追求事物的真相,哲学探索事物的意义和价值。(2)科学考察的对象是局部的对象,哲学的对象是整体的概念。(3)科学重视客观的分析,哲学重视主观的反省。(4)科学把握的是量度,哲学把握的是生命[6]。 二、科学与哲学在特征上的相同之处 科学在历史上与哲学关系密切:科学脱胎于哲学母体,而且在17世纪科学革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被称为自然哲学。在词源上,二者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科学本来就是哲学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讲课要点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课堂讲课内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一、卡尔纳普的证实原则 生平著作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美籍德裔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1910-1914年在弗莱堡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数学。 一战期间在军队服役,战后回到耶拿大学学习物理和哲学。 1926-1931年在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 1935年移居美国,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61年退休。 主要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哲学与逻辑句法》(1934)等。 科学划界标准 两类命题 卡尔纳普认为,科学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命题,另一类是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是对事实有所断定的经验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明真假。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 分析命题是对事实无所断定的形式科学的命题,其真假由定义和逻辑形式来决定。例:“单身汉是没有妻子的男人”,“2+3=5”。 划界标准 是否属于分析命题或综合命题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科学:属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的命题。 非科学:既非综合命题又非分析命题的命题。例如:“宇宙是无限的。” 真理:综合真理和分析真理。综合真理是被经验证实的综合命题,分析真理是符合逻辑句法的分析命题。 二、波普的证伪主义 生平著作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生于奥地利。1928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英国,任伦敦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加入英国籍。 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1933),《科学发现的逻辑》(1956),《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等。 波普认为,科学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能够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证伪主义。 划界标准:能否被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非科学命题:不能被证伪的命题。占星家的命题、宗教和哲学上的一些命题都属于这一类命题。 理论是大胆的假设 波普认为,理论仅是一种猜测,它是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 因此,理论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

22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思想启蒙的火种: 1背景:18世纪,法国旧制度衰败,社会矛盾激化。(联系法国大革命的 背景)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启蒙思想家的不同主张及其作用: 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主张: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还倡导天赋人权的学说。 引导学生理解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和相关文献。 作用: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3、联系中国近代史有关事实,说说历史上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基础;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4、比较中外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 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主张:民主、科学 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主张: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主张:自由、平等

二、科学的革命 1、原因: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2、科学成就:

2,人物(图片)成就 问: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位思想家1727年在英国看到了这样一个葬礼。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棺椁后面跟随着成千上万的市民。人们将棺椁安葬在了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课件:威斯敏斯特教堂)你们可知道这里原先 只安葬英国的王室贵族。现在安葬的是谁?大名鼎鼎的牛顿,他是第一位安葬在这里的科学家,正是牛顿引导了科学革命。

中国哲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的发展 【摘要】 中国的哲学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论文主要从中西方哲学的比较和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想及阶段剖析中国哲学的发展,同时研究作为中国哲学代表的儒学的新发展,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哲学对社会带啦的影响。 【关键词】 哲学概念儒家道家佛家新儒家学派 【正文】 一.哲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时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一古老的学科。作为世界哲学三大系统之一的中国哲学(其他两大系统是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研究中国哲学。 在展开对中国哲学的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哲学到底是怎样的学科。关于哲学的定义,在哲学界始终无定论。并且随着历史的扩张和不同时代对不同感兴趣的问题,哲学的含义不断变化着。一般情况下,认为哲学是一套方法论。马克思曾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政治和哲学教科书上的主导思想。中国的着名哲学家牟宗三也曾说过:“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响说明的,便是哲学。”相比较来说,这是一种更加通俗的理解。那么,哲学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呢? 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哲学所涉及的是科学解决不了,神学的答案又不令人信服的问题。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起劲仍为确切的只是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不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权威。”反观中国文化的发展,的确未曾离开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介乎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探讨。 二.中西方哲学的比较 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否认中国哲学体系的存在,这几乎在西方哲学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实际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中国的哲学的特质是重“主体性”,“内在道德性”;西方哲学重“客体性”,有很好的逻辑,是以知识论为中心展开的。 2.中国的哲学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但是西方哲学没有很好的人生哲学。西方人对生命的想法主要是来自文学,艺术,音乐,最后是宗教。 3.中国哲学重实践,实践上初期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表现善的思想;西方哲学主要是重知解的。综上可知,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采用和西方哲学一样的方法。中国哲学的分析应该以人为出发点,注重哲学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三.中国重要哲学思想及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的发展总是和中国文化的繁荣保持着大致同步,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化发展的趋势将中国哲学的主要阶段分为五个时期: 1.孕育期(殷周)——带有宗教色彩,代表人物是姬丹 2.雏形期(春秋战国)——具有人文色彩,百家争鸣,诸子峰起,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墨子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 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指、、 、;“五经” 指、、 、、。二、单项选择题 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 C、默默无闻的人 D、敢于行动的人 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 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 B、使民如承大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 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 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 举直错 ....... ..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

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原君一、填空题 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 将、、 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 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 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 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A、地位 B、声誉 C、财 富 D、职分 三、多项选择题1、《原君》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论证手法是()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引证 D、对比论证 E、类比论证 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 A、思想家 B、文学 家 C、政治家 D、革命家 E、史学家 3、《原君》一文中,主动放弃了做君主的机会的人是()A、许 由 B、尧C、禹 D、务 光 E、舜 4、《原君》文中,作者举出的“耻食周粟”的人是()A、许由 B、伯夷 C、崇祯 D、务光 E、叔齐 四、简答题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如今的天下人如何看待为君者? 2、黄宗羲在《原君》中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语是为了说明什么? 3、《原君》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文章的论述方法。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 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 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 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 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 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 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孔子对“仁”论的贡献还体现在他把“仁”和人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对人本身进行了哲学反思。用“仁”来规定人,认为“仁”与人具有直接同一性,从此出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复习题库

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对此,你怎样看? 关于“李约瑟难题”,通常有两种表述形式:1.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曾经有过辉煌,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原因是什么? 2.是 why not(为什么不)式的,为什么近代科学或者说科学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就我看来,“李约瑟难题”似乎只问对了一半。在技术——经验领域或实用技术方面,中国古代可能是领先于同时代的西方;但在科学——理论、思想和方法方面,中国古代未必就超越于西方。因为技术的水平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科学由于发生的文化多样性就很难进行通约。 二、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 1.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环境的自然消雷有限,塔身高耸的尖顶加上各层出檐也仅有一定的消雷能力,但还远不足以避雷。然而,双塔在近400年的岁月里从未遭受过雷击。这是因为,双塔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地质干燥的高地,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在雷雨天近乎绝缘体,这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可以说,太原双塔是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绝缘性起主要作用而避雷的,这形象地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 2.黄河蒲津渡铁牛浮桥,举世称奇,是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的典型代表。看那4尊铁牛,小者50吨,大者70吨,个个赛过沧州大铁狮。河中设河心洲,减缓水的冲击,桥便一分为二。河心洲缩短了桥身,桥的重心也有了着落。这是向下游弯曲的舟桥,而非直桥,弯曲的浮梁利于减轻水流冲击,类似今天的斜拉桥。铁牛及七星柱,还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七星柱的布局,反映了北斗七星的方位。铁牛与七星柱摆在一起,折射出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3.我国北宋文学家苏轼著《前赤壁赋》,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写起,由月的明朗,衬托出山川的阔大;由箫声回荡,共鸣着历史的怨诉。在一览历史的镜子、寄情怀古感今之际,苏子居然能把思路一转,引出关于天地、主客、时空、物质和运动守恒变化的的精辟论辩。 三、沈括在中国科技史上有哪些贡献? 1. 创“十二气历”,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2. 比欧洲早5个世纪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3. 写成了不朽名著《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4. 总结出了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隙积术。 5. 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会圆术。 四、请举例说明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 1.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元时期。 2.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叙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沈括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反映了我 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3.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集中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它是我国古代最全面、 最科学的建筑手册,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4.元朝郭守敬编《授时历》,这历法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 5.元朝农学家王祯的《农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农学的著作。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有哪些亮点? 1.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撰成《九章算术注》,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建立起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 2.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进一步精确推算了圆周率,这在世界科技史上千年无人超越。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 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 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 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科学阐释与批判——库恩与罗斯科学哲学思想比较

科学阐释与批判——库恩与罗斯科学哲学 思想比较 当代西方哲学存在着两大思潮:以英美为主体的分析哲学和以欧洲大陆为主体的人文哲学。两大思潮的哲学家之间缺乏沟通的接触。但是最近几十年,哲学家们开始进行“综合”和“贯通”的努力。其中较为出色的当推美国哲学家库恩与罗斯。作为历史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库恩,通过提出范式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把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心理学引入了科学哲学。罗斯是当代美国新一代的科学哲学家。他通过考察自然科学的社会和政治重要性,提出了对作为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实践的科学知识的一种分析,从根本上改变了经验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混乱局面。但是库恩和罗斯并不是“简单地把英美和大陆研究结合”〔1 〕而是在不削弱科学知识力量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对科学进步及其合理性的更好理解。但是在一系列相关问题上,两人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库恩:科学革命的阐释 在人类认识史上,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那就是:自然科学是否存在有方法论的理想模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传统的看法认为:自然科学家说明自然现象;而社会学家则是理解社会现象,一个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一个是关于价值的判断,两者之间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从19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两大对立的派别:一是以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为代表,认为自然科学

与人文科学在认识论或方法论上没有原则上的区分,自然科学在进步和发展中建立的认识论或方法论的理想模式完全适用于人文科学,另一派与此相反,狄尔泰、泰勒等人认为,在阐科学意义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全不同:“自然需要说明(explaination),人则必须理解(unelerstanding)”〔2〕库恩从科学史角度反对实证主义的教条,同时又对泰勒等人的阐释学区分不以为然。在库恩看来,自然科学同样需要阐释,也与文化相关。1988年库恩与泰勒为此展开一场大辩论。泰勒认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人文科学的对象本质上是自我解释的;而自然科学的对象则不必,也不应该被理解为自我解释。如果说自然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解释的,那么人文科学则是双重的解释:不仅提供解释,而且是解释的解释。库恩基于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或进步的动态模式,对库恩的区分方式表示置疑。他认为,“自然科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建立在现代实践者从他们的前人那里继承来的概念基础上的。这个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它包括在文化中,是现代实践者通过训练模仿得来的,而这只有通过阐释学的技巧,由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去理解其思想模式后,才能影响社会的其它成员。”〔3〕在此,库恩已意识到我们所接触的世界被前理解所表述过的世界;我们关于自然知识,是对先天知识以及它所倒置的成功或失败的一种反应。如电池、共鸣器或电子振荡器以及化学反应等,都属于人类活动的一个有意义的范围,处于历史中并具有与历史不能分割的意义。在他的《从必要的张力》一书序言中,库恩使用了“释义学”这个词,是为了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书作释义学的理

中国哲学一些重要概念解释

中国哲学一些重要概念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45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礼制》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荀子的这一观点 A.强调了礼的宗旨是满足人的欲望 B.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 C.顺应了春秋战国变革的时代潮流 D.背离了儒家民本思想 2.商鞅认为:“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显然,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 A.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 B.有利于国富兵强 C.妨碍耕战政策的实施 D.易助长奢靡之风 3.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这表明汉代统治者 A.尊儒学为治国思想 B.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 C.举孝廉以选拔官员 D.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 4.曹魏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这个“无”,是阴阳、万物赖以化生、成形的根基;就其政治含义说,它是支配社会生活的无形权力,掌握了它就可以“成务”、“成德”、“无爵而贵”。这一贯通天道、人事的思想 A.适应了门阀士族的政治需要 B.构建了程朱思辨哲学的理论基础 C.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 D.树立起了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旗帜 5.有学者认为,北魏衰落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使鲜卑族“消灭雄武之风”。吕思勉则认为,“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争论表明 A.二者的认识悖离历史事实 B.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本质 C.历史解释具有较大随意性 D.研究历史的角度会影响历史结论 A.宋代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 B.宋朝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 C.宋朝指南针应用于天文观测 D.宋代航海技术有重大进步 7.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

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玻耳兹曼是物理学研究处于从经典到微观转型期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统计力学的奠基者和原子实在论的坚定的辩护者。由于他的物理学研究涉及到对物理世界的存在性的根本理解,致使他不得不在从事物理学研究与教学的同时,介入对关于概率、决定论、实在论等哲学问题的思考,甚至有人把他自杀谢世的原因归结为他孤独的哲学思考。本文力图对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探讨,揭示他基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所阐述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本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至六章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根据玻耳兹曼在不同时期的科学研究中形成的不同的科学哲学思想,分章探讨了他的统计决定论、实在论、对原子的辩护、图象论和语言哲学观五个方面的思想。其中,玻耳兹曼的语言‘哲学观在内容上是他的前期哲学思想的综合。各章的要点归纳如下:第一章的阐述表明,玻耳兹曼是在研究麦克斯韦工作的基础上,登上了科学顶峰的,他从事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牛顿力学研究纲领蕴含的哲学思想并行不悖。克劳修斯提出的熵概念和麦克斯韦的物理类比方法为玻耳兹曼统计物理研究奠定了概念前提和方法论基础,自身的科学素养为玻耳兹曼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自己所选的研究方向,进行的科学论战为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第二章考察了玻耳兹曼的统计决定论思想的产生与形成过程。玻耳兹曼是在不断地解构传统物理学研究方式的同时,逐渐地形成了分子混沌假设与各态历经假说的思维方式,在重新阐

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取得统计物理学研究成就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的统计决定论思想。他对熵的概率解释是他的统计思想的实质内容,也对后来的物理学哲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第三章重点论述了玻耳兹曼的实在论立场。玻耳兹曼的实在论思想是在他与当时的唯能论者、实证论者、工具主义者和现象主义者的争论中形成的。其中,他与马赫和奥斯特瓦尔德的争论最为激烈。在本体论意义上,他认为,作为统计力学基础的原子具有实在性;在认识论意义上,他认为,以原子假说为基础的物理学理论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描述;在方法论意义上,他认为,想象是理论的摇篮,理论是实践的工具,计算在理论物理中是必须的,是用来求解方程,联系不同表述有效工具,因此,数学方法是整理物理思想的真正有效的工具。第四章主要追溯了玻耳兹曼为原子辩护的心路历程。玻耳兹曼是一位笃信原子的人,他对原子的存在性的辩护不仅与他的实在论立场相一致,而且,他的辩护本身是内在于他的物理学成就(特别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玻耳兹曼方程和玻耳兹曼原理)的,或者说,他的原子实在论思想一方面是对19世纪的牛顿、博斯科维奇、克劳修斯和麦克斯韦等人的原子论思想的综合,另一方面,是他在为涉及到时间之矢和概率本性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统计力学作出辩护的过程中,通过与洛希密特、策梅洛等物理学家的不断讨论与争辩,体现出来的。第五章主要论述了玻耳兹曼的图象论思想。玻耳兹曼图象论思想是在深受波尔查诺的学生齐默尔曼阐述的心理图象理论和伽利略与牛顿描述的力学图象观的影响之基础上,在研究电磁学、力学和统计力学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方法形成的。他试图通过图象

中国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 赵馥洁 和谐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和弘扬这种和谐精神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和”,就是事物各种不同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平衡,从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状态。在中国哲学中“和”与“同”、“和”与“争”是相反的概念,而“和”与“中”是相通的概念。(1)“和”是多样性的协调,而“同”是单一性的重复。(2)“和”是多因素的协调,而“争”是多因素矛盾冲突的无序状态。所以儒家崇和非争。(3)“中”是实现“和”的条件,“和”是各因素处于“中”的结果。所以儒家主张“致中和”。《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一.中国哲学和谐思想的形成 中国哲学和谐思想的形成于春秋时期。 1.公元前六世纪的西周末年,曾经有两次关于“和”与“同”的讨论。一次是周太史史伯对郑桓公的谈话,一次是齐国大夫晏婴与齐侯的对话。据《国语.郑语》载史伯对郑桓公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讨论)。王(指周幽王)将弃是类(指“和”)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欲无蔽,得乎?”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侯与晏子的“和同之辨”。齐侯问“和与同异乎?”晏子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xi.醋)醢(hai.肉醤)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洩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而同)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此!”这两次“和”“同”之辨,都深刻地阐发了“和”“同”的不同含义,明确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哲学观点,确立了“取和去同”的价值主张,并运用这一哲学思想论证了“尚和”的治世原则。 2.孔夫子明确论述了和的重大意义,提出来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 二. 中国哲学和谐思想的内涵 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一团和气、一片生机。其中和谐观念是核心。包括: (一)宇宙和谐观。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至高无上的大和谐。《周易彖辞》:“乾道变化,名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庄子.天运》:“太和万物。”张载:《正蒙.太和篇》:“太和所谓道”,指宇宙本体的和谐状态。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说:“太和,和之至池。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未有形器之先,本无不和;既有后,其和不失。是谓太和。” (二)自然和谐观。中国哲学认为自然万物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和状态之中,和谐是自然生存发展的根本法则。《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荀子.天论》:“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义以成。”《吕氏春秋.贵公》:“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

(完整word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异同(笔记)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难点: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历史背景(明朝后期):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上: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严重 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 2、生平及代表作品:《焚书》、《藏书》等 1527-1602,明朝后期反封建专制启蒙运动的先驱,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自称“异端”,一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永不妥协,晚年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3、主要思想: ①否定孔孟及儒学的权威性(反权威)②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性(反正统) ③强调人正常的私欲(尊人性)④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倡个性) 4、评价: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②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明清时期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背景和经历(明末清初):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②政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 ④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A小结:一大时期(明清时期) 一股思潮(反封建民主思潮) 四位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B比较: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异同 同:①反封建专制;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③思想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异:①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③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理相依”,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具有朴素辨证法思想。 C分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D 分析:对三大思想家的评价 ①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民主,重视工商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②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E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极为薄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F 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见练习册P16——“4. 儒家思想的演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