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凡尔赛和约全文中文版(DOC)

凡尔赛和约全文中文版(DOC)

凡尔赛和约全文中文版(DOC)
凡尔赛和约全文中文版(DOC)

凡尔赛条约

--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1919年6月28日订于凡尔赛

中国代表团因本和约第四部第八编关于山东问题(第一百五十六条至第一百五十八条)的条款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不得不拒绝签字。

以威尔逊总统为首的美国代表团虽曾在本条约上签字,但美国未批准本条约。

美利坚合众国、英国、法兰西、意大利及日本,

上列各国在本条约内称为主要协约及参战国。

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中国、古巴、厄瓜多尔、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汉志、洪都拉斯、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暹罗、捷克斯洛伐克及乌拉圭。

各该国与以上主要各国均为协约及参战国,

为一方;

德意志,

为另一方。

兹因德意志帝国政府之请求,于1918年11月11日由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准予停战,以便与该国议订和约。

复因协约及参战各国亦以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是年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又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并侵入比国、协约及参战各国遂直接或间接陆续加入战争,兹愿代以巩固、公正及永久之和平。

为此,缔约各国各派代表如下:

(全权代表姓名略。--编者)

(第一部略。--编者)

第二部德国之疆界

第二十七条

德国之疆界应照下列定之:

(一)与比利时:

自比国、荷兰、德国三边界共同之点向南。

沿毛来斯纳(Moresnet)前中立地带东北界,经欧本(Eupen)圈域东界,比国与蒙脱局亚(Mo ntjoie)圈域交界处,及麻尔美第(Malmédy)圈域东北及东部之界线而达与卢森堡疆界接合之点为止。

(二)与卢森堡:

由1914年8月3日之疆界至1870年7月18日之法兰西疆界接壤处为止。

(三)与法兰西:

除第三部第四编(萨尔河流域)第四十八条之规定外,依1870年7月18日之疆界自卢森堡至瑞士为止。

(四)与瑞士:

仍照现在疆界。

(五)与奥国:

依1914年8月3日之疆界,自瑞士至以下所定之捷克斯洛伐克为止。

(六)与捷克斯洛伐克国:

1914年8月3日德奥之疆界,由此与旧时区分波希米亚(Pohéme)及上奥地利(Haute Autrich e)之行政界线接合点,直至奥国旧省西里西亚(Silésie)之突角以北,位于纽斯太特(Neustadt)以东约8公里之点为止。

(七)与波兰:

自以上所定之点起而达劳藏道夫(Lorzendorf)之东约2公里应就地划定之点为止。

按照本条约第八十八条所定之疆界。

自此向北而达波兹南尼(Posnanie)行政界线横断巴勒次舍(Bartsch)河之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将斯高力绍(Skorischau)、兰舍他尔(Reichtal)、脱朗巴绍(Trembas- chau)、康藏道夫(Kunzendorf)、宣来时(Schleise)、格劳思?高色尔(Gross Kosel)、宣来培勒斯道夫(Schreibersdorf)、里本(Rippin)、佛勒斯特黎舍-尼爱甫冈(Fürstlich-Niefken)、巴为罗(Pawelau)、脱色欣(Tscheschen)、公拉度(Konradau)、饶盎尼司道夫(Johannis- do rf)、毛特时挪为(Modzenowe)、鲍格大什(Bogdaj)等各地方归于波兰,而将劳藏道夫(Lorzen dorf)、柯尔维茨(Kaulwitz)、格罗式(Glausche)、达尔培勒斯道夫(Dalbersdorf)、勒爱士维茨(Reesewitz)、斯脱拉唐(Stradam)、格劳思?瓦勒当培什(Gross Wartenberg)、格拉森(K raschen)、纳密德而瓦特(Neu Mittelwade)、陶马斯拉维茨(Domaslawitz)、韦特而司道夫(W edelsdorf)、脱色欣?哈曼(Tscheschen Hammer)等各地方归于德国。

自此向西北,依波兹南尼行政界线横断拉维脱斯舍(Rawitsch)与海勒恩斯太脱(Herrn- stad t)间铁路之点为止。

自此达波兹南尼行政界线横断兰森(Reisen)与齐勒拏(Tschirnau)间公路之点为止。应就地划定一线,经过特利遏勃舍(Triebusch)及加培尔(Gabel)之西及萨鲍维茨(Saborwitz)之东。

自此依波兹南尼行政界线至与弗罗斯太脱(Fraustadt)圈域之东行政界线接合之点为止。

自此向西北而达恩卢斯太脱(Unruhstadt)、及高泼尼次(Kopnitz)两村落间公路上应选择之一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经过盖勒斯道夫(Geyersdorf)、勃兰诺(Brenno)、番郎(Fehlen)、阿尔克劳司丹勒(Altkloster)、克来盘尔(Kleber)五村落之西,及纡而培勒斯道夫(Ulbers- dorf)、薄舍瓦尔特(Buchwald)、伊尔根(Ugen)、蕃纳(Weine)、吕毕次(Lupitz)、施汪当(Schwen ten)各村之东。

自此向北而达契洛布(Chlop)湖之极北点为止。

应按照各湖之中央线就地划定一线。但盆脱森(Bentschen)之城及车站〔包括细维勃斯(Schw eibus)至盆脱森及触黎绍(Züllichau)至盆脱森两铁路之接合点在内〕仍在波兰领土内。

自此向东北而达希威林(Schwerin)、皮勒恩波姆(Birnmbaum)及梅植黎茨(Meseritz)三圈域界线交合之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经过培脱次鲜(Betsche)之东。

自此向北,依希威林与皮勒恩波姆两圈域分离界线,又向东,依波兹南尼之北界线至该界线横断奈茨(Netz)河之点为止。

自此上溯而达该河与柯道河(Kuddow)会流处。

奈茨河之河流。

自此上溯而达悉乃特茂尔(Schneidemuhl)东南约6公里应选择之一点为止。

柯道河之河流。

自此向东北而达波兹南尼北界线凸入处之南端约在司打朗(Stabren)之西5公里之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将在该地方内之悉乃特茂尔至高尼次(Konitz)铁路完全留在德国领土内。

自此依波兹南尼界线向东北至该界线凸出处之尖端约在弗拉多(Flatow)之5公里为止。

自此向东北而达加米翁加(Kamionka)河与高尼次圈域南界线之会合点约在格虑挪(Grunau)东北3公里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将夏斯独罗服(Jasdrowo)、改勒?吕多(Gr.Lutau)。克勒?吕多(Kl.Luta u)、威特沽(Wittkau)等各地方归于波兰,而将勃脱齐什(Gr.Butzig)、克齐斯高服(Cziskowo)、巴脱路(Battrow)、鲍克(B?ck)、格虑挪等地方归于德国。

自此向北,依高尼次及希路绍(Schlochau)两圈域间之界线至该界线横断勃拉希(Bra- he)河之点为止。

自此至保美拉尼(Poméranie)界线坐落于伦迈尔斯勃尔什(Rummelsburg)东15公里之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将高那勒岑(Konarzin)、改尔本(Kelpin)、阿特尔、勃利也森(Adi. Br iesen)等各地方归于波兰,而将商宝尔(Sampohl)、诺渠次(Neuguth)、斯敦福尔(Stein- for t)、改勒?培丹尔沽(Gr. Peterkau)等各地方归于德国。

自此向东,依保美拉尼界线至高尼次及希路绍两圈域间之界线接合之点为止。

自此向北,依保美拉尼与西普鲁士间之界线至雷达(Rheda)河〔在哥辣(Gohra)西北约3公里〕从西北来之支河会流之点为止。

自此达比阿斯尼次(Piasnitz)河之弯曲处,约在华尔斯沽(Warschkau)西北1公里半应选择之一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

从此比阿尼次河向下流,又依惹勒诺维次(Zarnowitz)湖之中心线,又依西普鲁士旧界至波罗的海为止。

(八)与丹麦:

按照第三部第十二编(施勒施维希)(Sleswig)第一百零九条至第一百十一条所规定之疆界。

第二十八条

东普鲁士之疆界除第三部第九编(东普鲁士)之规定外决定如下:

自波罗的海岸约在泼洛勃尔诺(Pr?bernau)村教堂北1公里半之点起,该地点之方向约在159°(从北向东计算)。应就地画定约2公里之线。自此成一直线至安尔平格(Elbing)河流弯曲处之灯塔。约在北纬54°19′半,格林威治东经19°26′。

自此至瑙加(Nogat)河极东之河口,约在209°之方向(从北向东计算)为止。

自此上溯瑙加河流至该河与维斯拉(Vistule)河〔惠歇色尔(Weischsel)〕分流为止。自此上溯维斯拉河主要航行之河道,又依马利盎凡特(Marienwerder)圈域之南界,又依劳藏培格(Rosen berg)圈域之南界线向东达与普鲁士旧疆界接合之点为止。

自此依西普鲁士与东普鲁士间之旧疆界,又依奥斯德劳特(Osterode)与奈腾勃尔什(Neidenb urg)两圈域间之界线,又向斯高刀(Skottau)河下流。又上溯奈特(Neide)河流至皮安洛敦(Bi alutten)之西约5公里距俄国旧疆界最近之点为止。

自此向东而达奈腾勃尔什与麦拉伐(Mlava)间之公路与俄国旧疆界交叉处南面一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经过皮安洛敦之北。

自此依俄国旧疆界至修马勒宁刚(Schmalleningken)之东为止,又依涅曼(Niemen)〔美麦尔(Memel)〕主要航行之河道向下流,又依河口沙洲之司堪勒维哀次(Skierwieth)支流至居里斯显斯?哈夫(Kurisches Haff)为止。

自此以一直线至居里斯显?乃伦(Kurische Nehrung)东岸与尼腾(Nidden)之西南约4公里之行政界线接合之点为止。

自此依行政界线达居里斯显?乃伦之西岸为止。

第二十九条

上述之疆界用一百万分一之比例尺地图绘以红线,附于本条约后(第一号地图)。

如约文与此图或其他附入之地图遇有不符之处,以约文为准。

第三十条

关于疆域以水道为界者,其“河流”与“河道”两名词用于本条约内之意义,一指不便航行之各河水道或其主要支流之中心线,一指便于航行之各河即主要航行河道之中心线。如河流或河道将来或有变迁,该项界线应否随之变迁,或是否在本条约实行之时确定此河流或河道之位置,应由本条约所载之划界委员会特别详细决定。

第三部欧洲政治条款

(第一编至第三编略。--编者)

第四编萨尔河流域

第四十五条

为补偿法国北境煤矿之损毁,并即在德国应负之战争损害赔偿总数内除算,德国将第四十八条所划定之萨尔流域煤矿完全并绝对之所有权,免除一切债务或义务,连同独占之开采权让与法国。

第四十六条

为确保人民之权利与幸福;及担保法国开采矿产之完全自由,德国接受附款内第一章及第二章之规定。

第四十七条

为顾及萨尔流域人民之志愿,及时制定该流域永久治理规则,法国及德国均接受附款内第三章之规定。

第四十八条

萨尔流域领土之界限为本规定之主体,应划定如下:

南及西南:即本条约所划定之法国疆界。

西北及北:自法国疆界起,沿梅溪克(Merzig)圈域之北行政界线,至横断萨尔霍次排舍(Saa rh?lzbach)与勃里登(Britten)两乡区分之行政界线之点为止;又沿此乡之界线向南而达梅溪克区

之行政界线,除勃里登乡外,使梅德拉舍(Mettlach)区包括在萨尔流域领土之内,又沿划入萨尔流域领土内之梅溪克及好施太脱(Haustadt)两区之北行政界线;又陆续沿区分萨勒路易(Sarreloui s)、奥脱魏来(Ottweilel)及圣温台尔(Saint-Wendel)各圈域与梅溪克、脱来佛(Trèves)两圈域。及培尔根斐尔特(Birkenfeld)公国之行政界线,至浮虚魏来(Fur- schweiler)村北约500米之点〔即梅特才而培尔什(Metzelberg)之最高点〕为止。

东北及东:从上述之点起,至圣温台尔之东及东北约3公里半之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经浮虚魏来之东劳思培尔什(Roschberg)之西,过418及329等点(劳思培尔什之南)之东,兰丹勒魏来(Leitersweiler)之西,过464点之东北;又向南沿岭线,至克色尔(Kusel)圈域行政界线接合之点为止。

自此向南克色尔圈域之界线。又洪勃尔什(Homburg)圈域之界线向南及东南,至腾士魏来(Du nzweiler)之西约1000米之点为止。

自此而达贺纳排舍(Hornbach)之南约1公里之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经424点(约腾士魏来东南1000米)363〔浮虚培尔什(Fuchsberg)〕322

点〔瓦尔特摩尔(Waldmohr)之西南〕,又经耶谢勒思勃尔什(Jagersburg)及爱勒排舍(Erbach)之东,回绕洪勃尔什经361点(洪勃尔什市之东北及东约2公里半),342点(洪勃尔什市之东南约2公里),357点〔雪来奈勒司培尔什(Schreiners-Berg)〕356及350等点〔雪瓦藏排舍(Schwar zenbach)之东南1公里半〕,又经爱挪特(Ein?d)之东322及333等点之东南,惠滂亨(Webenhe im)之东约2公里,明排舍(Mimbach)之东2公里。又经明排舍至勃克魏来(B?ckweiler)公路穿过高原之东,使该公路包括在萨尔领土之内;又经勃克魏来及挨尔太姆(Althein)两路交叉点之北,约在挨尔太姆之北2公里;又经不包括在内之凌克魏来霍夫(Ringweilerhof)及包括在内之322点,复连接法国疆界之凸角处,约在贺纳排舍南1公里(参照本条约附件十万分之一地图第二号)。

本条约实行后十五日内应设立五人委员会,其中法国派委员一人,德国派委员一人,国际联盟行政院在其他各国人民中选派委员三人,就地划定上述之界线。

前项所划之线之部分内有与行政界线不能一致者,该委员会应依指定之界线务使接近,并力顾地方上经挤之利益及现有之乡界。

委员会之决议依多数表决,各关系方面应有遵守之义务。

第四十九条

德国放弃上述领土内之治权,付于有受托人资格之国际联盟。自本条约实行日十五年之期间届满时,该领土人民均被召集,俾得表示隶于何国主权下之意愿。

第五十条

关于让渡萨尔流域矿产应实行之条款与确保尊重人民之权利及幸福以及领土之治权各种方法,并上载征询民意之各项条件均于附件内规定,该附件视为本条约之构成部分,并经德国声明同意。

(第五编至第六编略。--编者)

第七编捷克斯洛伐克国

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国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Ruthéne)自治领土。德国兹声明承认将由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以及其他有关各国所规定之该国疆界。

第八十二条

1914年8月3日奥匈与德意志帝国间所原有之旧疆界,即为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国之疆界。

第八十三条

德国将以下所定西里西亚领土一部分上一切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捷克斯洛伐克国。

自加司轩(Katscher)东南约2公里,在聊勃休次(Leobsehütz)及辣底鲍(Ratibor)两圈域间界线上之一点起:

依两圈域之界线;

又依德国与奥国间之旧界线达辣底鲍与奥得堡(Oderberg)间铁路之南紧接奥得河上之一点为止;

自此向西北而达加司轩东南约2公里之一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经过克拉挪维茨(Kranowitz)之西。

本条约实行后十五日内应设立七人委员会,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派委员五人,波兰及捷克斯洛伐克各派委员一人,就地划定波兰及捷克斯洛伐克间之界线。

该委员会之决议以多数表决,关系各方面均有遵守之义务。

德国声明自今以后,德国与波兰划定疆界后,聊勃休次区域之部分在以下界线内者如与德国隔离,则对于该部分之一切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捷克斯洛伐克国。

自奥国旧疆界突角之东南端,约在聊勃休次之西5公里起,向南而达聊勃休次及辣底鲍两圈域间与该界线接合之点为止:

依德国与奥匈国旧疆界;

又向北依聊勃休次及辣底鲍两圈域间行政界线至加司轩东南约2公里之一点为止;

自此向西北而达前述出发之点;应经过加司轩之东就地划定一线。

第八十四条

定居现经公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国领土任何部分内之德国人民,当然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国籍而丧失德国国籍。

第八十五条

于本条约实行后二年以内,凡年在十八岁以上之德国人民,定居现经公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国领土之任何部分内者,得有选择德国国籍之权。原隶德国国籍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定居于德国者,亦得有选择捷克斯洛伐克国国籍之权。

凡为夫者选择之国籍,其妻随之。为父母者选择之国籍,其未满十八岁之子女亦随之。

凡行使上述选择国籍权之人,须于十二个月以内迁居其所选择之国。

该项人民于行使选择权以前,在所居国之领土内置有不动产应有保留之权。其各种动产得随身携带,出口或进口税概行豁免。

于此期间内,凡原隶德国籍而现在外国之捷克斯洛伐克人,如该外国之法律无反对之规定,且未经取得该外国国籍者,应照捷克斯洛伐克国所定之条件,有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国籍之权,而丧失其德国国籍。

第八十六条

捷克斯洛伐克国承允将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认为保护在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居民利益必要之规定,插入与各该国缔结之条约内,此种居民于种族上、语文上、或宗教上均与国中多数居民相异。

捷克斯洛伐克国并承允将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认为保护免税通过自由及他国商业上公平制度必

要之规定,插入与各该国缔结条约内。

捷克斯洛伐克国因西里西亚领土置于其主权之下,应负担德国及普鲁士财政上之义务,其数自及性质应按本条约第九部(财政条款)第二百五十四条之规定。

如为本条约未经规定及割让该地可能发生之各问题,均另订专约解决之。

第八编波兰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并将下指领土内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波兰,其界限系沿波罗的海及本条约第二部(德国之疆界)第二十七条所规定之德国东界,至劳藏道夫之东约二公里之一点为止,又以一线连接上西里西亚北界线所组成之尖角,约在细美诺(S immenau)西北三公里,又依上西里西亚之界线至接合德国与俄国间之旧疆界为止,又依该疆界至穿过涅曼(Niemen)河河流之点为止,又依本条约第二部第二十八条所定之东普鲁士北疆界。

但由本条约第二部(德国之疆界)第二十八条及本部第十一编(但泽)第一百条所划定之东普鲁士及但泽自由城各领土不适用本条之规定。

波兰之疆界未经本条约载明者,应另由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将来决定之。

本条约实行后十五日内应设立七人委员会,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派委员五人,德国与波兰各派委员一人,就地划定波兰与德国间之界线。

委员会之决议依多数表决,有关各方应有遵守之义务。

第八十八条

在以下划定界线之上西里西亚部分内居民应被召集,用投票表决其意愿,愿归属德国或归属波兰。

自旧时奥国西里西亚省凸出之北点起,约在纽斯太脱(Neustadt)东8公里,依德奥间之,旧疆界,至与聊勃休次及辣底鲍两圈域间界线接合处为止;

自此向北而达加司轩东南约2公里之一点为止;

依聊勃休次及辣底鲍两圈域之界线;

自此向东南而达辣底鲍与奥得堡间铁路之南,紧接奥得河上之一点为止。

应经过克拉挪维茨之南就地划定一线。

自此依德奥间旧疆界,又德俄间旧疆界至波兹南尼亚及上西里西亚行政界线接合之点为止;

自此依该行政界线,至与上西里西亚及中西里西亚间行政界线接合处为止。

自此向西而达该行政界线,转向东南之尖角,约在细美诺西北3公里之点为止:

依上西里西亚及中西里西亚间之界线;

自此向西而达劳藏道夫之东约2公里应划定之一点为止:

应经过克伦-杭奈斯道夫(Klein-Hennersdorf)之北,就地划定一线;

自此向南而达上西里西亚及中西里西亚间之界线,横断司塔台尔(St?dtel)与卡尔斯鲁厄(Ka rlsruhe)间公路之点为止:

应经过杭奈斯道夫(Hennersdorf)、包而高维特斯(Polkowitz)、诺而铎(Noldau)、斯丹奈斯道夫(Steinersdorf)及达曼(Dammer)各地方之西,并斯脱莱黎茨(Strehlitz)、那萨代尔(N assadel)、安盖斯道夫(Eckersdorf)、施维茨(Schwitz)及司塔台尔各地方之东,就地划定一线;

自此依上西里西亚及中西里西亚界线,至法肯堡(Falkenberg)圈域东界线接合处为止;

自此依法肯堡圈域东界线,至布希纳(Puschine)之东约3公里凸出之一点为止。

自此而达旧时奥国西里西亚省凸出之北点,约在纽斯太脱东8公里之点为止:

应经过徐尔次(Zülz)之东,就地划定一线。

此项征询民意之制度,其手续及效果为本条附件各规定之主体。

波兰政府及德国政府,自今以后互相约定,各就其有关系之范围内,于本条附件所载制度存续期间,迄该地方确定制度成立时为止,在上西里西亚所发生之政治上行动,无论在本国领土任何部分不执行任何追诉,并不采用任何例外办法。

德国声明,自今以后,将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因人民投票之结果所划定之界线以外,上西里西亚部分内一切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波兰。

(第九编至第十编略。--编者)

第十一编但泽自由城

第一百条

德国将下开各界线所包括之领土内一切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由波罗的海向南而达瑙加河及维斯拉河主要航道会合之点为止。

依本条约第二部(德国之疆界)第二十八条所规定之东普鲁士疆界。

自此依维斯拉河主要航道向下流,而达特肖(Dirschau)桥北约6公里半之一点为止;

自此向西北,而达瞿特朗(Güttland)教堂东南1公里半之一点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

自此向西,而达司勗内克(Sch?neck)东北8公里半之柏浪(Berent)圈域界线所成之凸出处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经过在南之苗旁(Mühlbang)及在北之兰贝尔茨(Rambeltsch)间;

自此向西,依柏浪圈域界线至该界线折四处,在司勗内克北及西北6公里为止;

自此而达伦克那湖(Lankener See)中心线之一点为止;

应经过纳?非也次(Neu Fietz)、沙达尔皮(Schatarpi)之北、及白浪虚特(Barenhütte)、伦克那(Lonken)之南,就地划定一线;

自此依伦克那湖之中心线至其北端为止;

自此而达宝朗齐乃湖(Pallenziner See)南端为止:

应就地划定一线;

自此依宝朗齐乃湖中心线至其北端为止;

自此向东北而达柯里欧勃冈(Koliebken)教堂南约1公里之点,即但泽至纽斯太脱铁路穿过小

河之处为止:

应经过加默浪(Kamehlen)、克利沙(Krissau)、费特林(Fidlin)、胥尔门(Sulmin)、李舍托夫(Richthof)、马檀(Mattern)、佘佛来(Sch?ferei)之东南,及纳益道夫(Neuendorf)、玛沙(Marschau)、差皮欧尔冈(Ozapielkeu)、大小克尔本(Kelpin)、普尔凡缪尔(Pulvermüh l)、蓝纳堡(Renneberg)及奥利佛(Oliva)、皂保(Zoppot)两市之西北,就地划定一线;

自此依上指小河之河流至波罗的海为止。

以上所划疆界,绘成十万分之一德国地图附在本条约后(第三号地图)。

第一百零一条

于本条约实行后十五日内应设立委员会,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派三人,内有高级委员一人,即为主席,德国及波兰各派一人,就地划定上指领土之界线,同时应尽力顾及现有之乡界。

第一百零二条

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允诺,将但泽城及第一百条所指领土组成为自由城,置于国际联盟保护之下。

第一百零三条

但泽自由城之宪法应由该自由城正式指派之代表与国际联盟所派之高级委员协议制定。该宪法应置于国际联盟保证之下。

凡波兰与自由城间,关于本条或补充协议及协定所发生之一切争议,亦应由高级委员先行处理。

高级委员驻于但泽。

第一百零四条

波兰政府与但泽自由城间应缔结专约,于该自由城成立之日同时发生效力。该专约之条件由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允诺商议,其目的如下:

(一)置但泽自由城在波兰关税界线之内,并在港口设立免税区域;

(二)确保波兰得自由使用该自由城领土内为波兰输出输入所必需之一切水道、船厂、船坞、码头及他项工程毫无限制;

(三)确保波兰得有维斯拉河及该自由城界线内铁路系统全部,以及波兰与但泽港口间邮政、电报及电话各项交通之监督及管理,但电车及其他铁路专供自由城内之用者不在此限;

(四)确保波兰对于本条所指之水道、船广、船坞、码头、铁路及他项工程与交通方法,得有发展及改良之权,并得用适当之手续,租借或购买土地或其他产业,为发展及改良该项工程之用;

(五)规定但泽自由城内不得发生歧视问题,致损害波兰人民或其他波兰出身或操波兰语之人;

(六)规定波兰政府担任但泽自由城所有之对外关系,以及侨居外国之但泽人民外交上之保护。

第一百零五条

一俟本条约实行后,在第一百条所开领土内有住所之德国人民,当然丧失其德国国籍,而为但泽自由城之人民。

第一百零六条

自本条约实行后二年期内,凡年在十八岁以上之德国人民,并在第一百条所开之领土内有住所者,应有选择德国国籍之权。

凡为夫者选择之国籍,其妻随之。为父母者选择之国籍,其未满十八岁之子女亦随之。

凡行使上述选择国籍权之人,须于十二个月以内迁入德国境内居住。

该项人民在但泽自由城领土内所置不动产,应有保留之权。其各种动产得随身携带,出口或进口税概行豁免。

第一百零七条

但泽自由城领土内一切财产属于德意志帝国或德意志各联邦者,应移交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俾得秉公决定,分别转给但泽自由城或波兰。

第一百零八条

但泽自由城应负担德国及普鲁士财政上之义务,其数目及性质,应按照本条约第九部(财政条款)第二百五十四条之规定。

因割让第一百条所指领土可发生之其他一切问题,将来另订专约解决之。

第十二编施勒斯维希(S LOSWIG)

第一百零九条

德国与丹麦间之疆界,应依人民志愿决定之。

为此起见,须召集居于下列由东至西之一界线(见本条约附图第四号所画之蓝线)以北,前德意志帝国所属领土内人民投票表决之;

自波罗的海起,约在佛伦斯堡(Flensburg)之东北及东13公里,

进向西南,经过西铿(Sygum)、林司堡(Ringsberg)、孟克勃拉吕(Munkbrarup)、亚淡尔皮(Adelby)、塔斯特吕(Tastrup)、查尔白伦(Jarplund)、奥凡尔斯(Oversee)之东南,及朗拔里可尔士(Langballigholz)、朗拔里(Langballig)、蓬司脱吕(B?nstrup)、吕尔司勗(Rülls chau)、惠司皮(Weseby)、克伦华而司脱吕(Kleinwolstrup)、格罗士-苏而脱(Gross- Solt)之西北,

又向西经弗劳吕(Fr?rup)之南,及黄特吕(Wandemp)之北,

又向西南,经奥克司伦(Oxlund)、司底欧什伦(Stieglund),及奥司德那(Ostenau)之东南,及黄特吕(Wanderup)至柯伦(Kollund)间公路上各村之西北,

又向西北,经罗文思泰德(L?wenstedt)、姚尔特伦(Joldelund)、可尔特伦(Goldelund)之

西南,及高尔堪海特(Kolkerheide),及霍咸尔(H?gel)之东北,至骚霍尔迈河(Soholmer Au)弯曲处,约在骚霍尔姆(Soholm)之东1公里,即骚霍尔姆河与董顿(Tondern)圈域南界线接合处为止,

依该界线至北海为止,

经福勒(Fohr)与盎吕默(Amrum)两岛之南,及奥朗(Oland)与朗什纳司(Lange-ness)两岛之北。

投票手续应照下列条件:

(一)俟本条约实行后十日以内,德国军队及当局(省长、道尹、县长、警察所长、市长均在内)均应退出上开界线以北之区域。

在同样期间内,于该区域组织之兵工委员会应解散之,其会员有出生他处地方,而于本条约实行之日执行职务者,或自1919年3月1日业已退职者,应一律退出。

该区域应立即置于国际委员会权力之下。该委员会以委员五人组织之,其中三人应由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指派,并应邀请挪威及瑞典两国政府各派一人,如该两国政府并不照办,则此两人应由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选派。

该委员会应有一般行政之权力,于必要时可得所需兵力之援助,该委员会尤应筹备补充退出之德国当局之位置,于必要时并应命令此项当局退出,及着手派补必要之地方当局之位置。该委员会应采用为其所认为适当之一切办法,以确保投票之自由、公平及秘密。该委员会应在地方人民中选择德国及丹麦专门顾问相助办理,该委员会之决议以多数表决。

委员会之费用及人民投票所需经费,应由德国担任半数。

(二)不分性别,具有下列条件者均给予投票权:

(甲)于本条约实行之日,年满二十岁者;

(乙)于投票区域内出生者,或自1900年1月1日以前已在该区域内有住所者,或为德国当局所驱逐而在该区域内未保存其住所者。

每人之投票,应在其有住所之乡内或出生之乡内行之。

德国陆军军人,军官及下士兵卒,在施勒斯维希投票区域内出生者,应准其各向出生之地投票。

(三)在退出区域部分,坐落于下列由东至西一界线以北者(见本附图第四号所画之红线):经亚尔森(Alsen)岛之南,依佛伦斯堡湾之中心线,离该湾约在佛伦斯堡之北6公里之点,依小河之河流上溯,经古反苗勒(Kupfermühle)至尼爱许迂司(Niehuus)之北一点为止,经巴脱堡(Battburg)与爱伦(Ellund)之北,及福罗斯雷(Fr?slee)之南,进达董顿(Tond ern)圈域东界至司劳什司(Slogs)与克加尔(Kjaer)旧时所管区域间界线接合之点,依该界线至施现特柏克(Scheidebek)为止。

依施现特柏克〔亚尔脱河(Alte Au)河流下游,又苏淡河(Süder Au)〕及维特河(Wied Au)河流下游至维特河向北弯曲处,约在吕脱别尔(Ruttbull)之西1500米为止,

又向西北及西进达北海,在西欧尔托夫(Sieltoft)之北,自此经思尔特(Sylt)岛之北,上文所规定之投票,至迟应于德国军队及当局退出该境后三星期内举行。

此项投票之结果,应以该部分全境所投之票多数决定,并应由委员会立即通告协约及参战各国,且公布之。

但投票结果,赞成该领土复隶丹麦王国,则丹麦政府经委员会之同意,于前项公布后,应有权立即派遣军事及行政当局实行占领。

(四)在退出区域部分内,坐落于上开部分之南,及自佛伦斯堡距波罗的海13公里起,进达奥朗与郎什纳司两岛以北之一线之北,其举行投票,至迟应于上开第一部分人民投票后五星期内举行。

投票结果应由各乡按照多数决定。

第一百十条

于划定准备界线之前,由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根据投票结果,及国际委员会所拟之线,并顾及该地方地理上及经济上特别情形规定一界线。

嗣后,丹麦政府将遣派军民当局占领此项领土,德国政府得回复已退出之德国军民当局,至上开界线为止。

德国声明,按照上述规定界线以北,施勒斯维希领土内所有主权实行放弃,以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各该国将该领土转与丹麦。

第一百十一条

自投票结果最后揭晓之日起十五日内应设立七人委员会,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派五人,丹麦及德国各派一人,就地划定界线。

决议以多数表决,有关各方均有遵守之义务。

第一百十二条

归还丹麦领土内之所有居民当然取得丹麦国籍,而丧失德国国籍。

然在1918年10月1日以后定居该领土内之人民,如未得丹麦政府之许可,不能取得丹麦国籍。

第一百十三条

自施勒斯维希领土全部或一部之主权,由人民投票归还丹麦之日起两年以内:

凡年满十八岁以上,出生于归还丹麦之领土,于该地并无住所而有德国国籍者,得有选择丹麦国籍之权;

凡年满十八岁以上,在归还丹麦之领土内有住所者,得有选择德国国籍之权;

凡为丈夫者选择之国籍,其妻随之,父母选择之国籍,其未满十八岁之子女亦随之。

凡行使上述选择国籍权之人,须于十二个月以内迁居其所选择之国。

该项人民于行使选择权以前,在所居国之领土内置有不动产应有保留之权;其各种动产得随身携带,出口或进口税概行豁免。

第一百十四条

丹麦应负担德国或普鲁士财政上之义务,其数目及性质,应按照本条约第九部(财政条款)第二百五十四条之规定。

丹麦因1864年10月30日条约而被迫放弃之领土,其全部或一部归还丹麦而发生一切问题,应另订专约解决之。

第十二部港口、水道及铁路

第一编一般规定

第三百二十一条

德国允诺凡人、货物、船只、车辆及邮件,来自或运往协约及参战各国之任何一国领土者(不问接壤与否),准许通过自由取得国际过境最便利之途径,由铁路、由可以航行之水道、或由运河经过其领土,为此起见,准许通过领水。凡人、货物、船只、车辆及邮件,不应加以任何通过税、任何期限,或无谓之限制。至关于运费及便利以及其他各事,应在德国有权享受其本国国民之待遇。

过境之货物,应免除一切关税或其他类似之税。

所有加于过境运输之各项费用,应视运输情形为合理之规定,凡业已使用或将来使用之船只,或其他运输器具经过全途中任何一段,其费用及便利或限制,不得以物主之资格,或船只之国籍,而直接或间接有所区别。

第三百二十二条

除为确保旅客系真正过境之必要措施外,凡往返过境之移民运输经过其领土,德国允诺不强施、亦不维持任何监督、亦不允许任何航运公司或其他任何机关、会社,或与运输有利益关系之私人,以无论何种方法,参预为此目的内所组织之行政事宜,或对于此事施加直接或间接之影响。

第三百二十三条

德国担任关于输入德国领土或自其领土内输出之税费及禁例,以及除在本条约内含有特别条款外,关于货物或人前往或来自其领土之运输条件或价目,不因出入之边境,亦不因所用运输工具(航空运输包含在内)之性质、所有权或国旗,亦不因所有各项船舶、车辆、飞机或其他运输工具原始直接起点、终点、中间点所经路线或转运点,亦不因货物输入、输出所经港口系德国港口或系任何一外国港口,或货物输入、输出由海道、陆路、或空中各事实,而直接或间接有所区别或歧视。

德国尤担承不设任何附加税,以损害协约及参战各国中任何一国之港口及船只,亦不设使用德国港口或船只或使用其他一国之港口或船只输出或输入任何直接或间接之奖励金,尤其是采用联合运费。德国并担承凡任何手续或任何期限所不加于人或货物之经由德国或其他一国之港口,使用德国或其他一国之船只者,亦不得加于此项人或货物之经由或使用协约及参战各国中任何一国之港口或船只。

第三百二十四条

凡货物不论其来自或运往协约及参战各国领土或通过或到达各该领土者,关于行政上及技术上均应采用一切有用之办法,俾货物迅速通过德国边界,并确保自该边界起,此项货物之出发及运送,其速力及沿途照料之实际情形,与同样性质之货物按照运输之相类情形。在德国领土内来往者,享受同等之利益。

其尤要者,易于腐败之货物,应以迅速及有条不紊之方法运送之。其税关手续之办理,务使此项货物得由联络之列车直接继续其运送。

第三百二十五条

凡一切优待及减价运费许予德国各铁路及可以航行之水道,而有利于德国各港口或其他一国之任何港口者,协约及参战各国之海港亦应享受。

第三百二十六条

凡运费或联合运费,其主旨在确保协约及参战各国中一国港口之利益,类似德国许予其本国或其他一国港口之利益者,德国不得拒绝加入。

第二编航运

第一章航运自由

第三百二十七条

协约及参战各国之人民及其财产、船舶在德国各港口及内地航行路线中,应在各方面享受德国人民及其财产、船舶同等之待遇。

其尤要者,协约及参战各国中任何一国之船舶,应许装运各项货物及旅客,往来于德国船舶所能到达之德国领土内各口岸及各地方,其条件不能较之适用于本国船舶者更为繁重。凡关于口岸及码头之各种便利及费用,其中包括停泊、装卸之便利,吨位、码头、领港、灯塔、检疫之税费,及所有无论何种类似之税费,其征收之名义及受益者,不论其为政府、为机关、为私人、为团体或营业机关,凡协约及参战各国船舶之待遇,应享受本国船只同等之待遇。

如德国许予协约及参战各国中任何一国或其他任何一外国特殊之待遇,则此制度应推及所有协约及参战各国,无期限,亦无条件。

除关于税关、警察、卫生、移民出入、以及违禁货物之输入或输出各章程所发生之障碍外,凡人与船舶之通行不得加以其他之障碍。此项章程应合理并划一,不得加以不必要之运输障碍。

第二章各港口之免税区域

第三百二十八条

当1914年8月1日存在于德国各港口之免税区域,均应维持此项免税区域,及按照本条约在德国领土内设立之免税区域应遵照以下各条所规定之制度。

货物出入免税区域,除第三百三十条所载外,不得征收任何输出或输入税。

船只、货物之入免税区域,为弥补港口行政维持及改进费用而设立之税以及为使用各种设备而设之税则均可缴纳,但此项税费应视支出之数,合理制定并应按照第三百二十七条所载同等之条件予以征收。

货物除统计税应从价抽最高额千分之一,专为编制港口动态统计部门之经费以外,不应课征其他任何税费。

第三百二十九条

对货栈之建设及货物之包装、开拆所予之便利务须满足当时商业之需要。在免税区域内所许消费之任何物品,除以上第三百二十八条所载统计税外,无论何种性质之消费税或其他任何种类税,应免除之。

凡本条之任何规定,不得因人之国籍、物之来源、或去路不同而加以任何歧视。

第三百三十条

货物来自免税区域,行销于港口所在地国领土内者,得加进口税。反之货物来自该国而运往免税区域者,得加出口税。此项进口及出口税,均应与有关系国他处关界所收类似之税,按相同之比例及税率征收之。再货物由陆路或水道通过德国领土,往来运送于免税区域及其他无论何国间者,德国禁止以无论何种名义,设立任何进口、出口或通过税。

德国应订定必须之规则,以确定及担保其领土内通常出入免税区域之铁路及水道之通过自由。

第三章关于易北河、奥德河、涅曼河〔俄罗斯斯特劳莫(R USSSTROM)-美麦尔·涅曼〕及多瑙河(D

ANUBE)条款

(一)一般规定

第三百三十一条

以下各河应宣告为国际河流:

易北河〔拉贝河(Labe)〕自伐耳塔伐河(Vltava)〔莫尔多河(Moldau)〕合流处起,又伐耳塔伐河自布拉格起。

奥德河〔奥特拉(0dra)〕自奥巴河(Oppa)合流处起。

涅曼河(俄罗斯斯特劳莫-美麦尔-涅曼)自格罗德诺(Grodno)起。

多瑙河自乌耳姆(Ulm)起。

以及各该河网中所有通航各段天然为各国通海之路,不论其是否必须换船者,又平行之运河及水道为倍增或为改良以上所述河网天然通航之各段,或为联接该河道天然通航之两段而开凿者。

将来如按照本条约第三百五十三条所规定之条件,于莱茵与多瑙河之间凿成航路,应适用本条。

第三百三十二条

在前条所宣布之国际水道上,所有各国之人民、财产、国旗,应受完全平等待遇。此等国家中无论何国之人民、财产、国旗,较诸沿河国之本国或最惠国之人民、财产、国旗,不得有所区别,致受损害。

但德国船只非得任何协约及参战国之特别许可,不得在该国各岸间以正常班次从事旅客及货物之运输。

第三百三十三条

除现行公约另有规定不准征收税项外,凡使用通航水道或其支流之船只,得随不同之河段,被收不同之税项。此种税项,应予公平,专为充作水道通航条件之保持或河道及其支流之改良各费用,或为补助有关航运利益所作之支出。税额应按照此项费用计算,并应在各口岸内揭示。此种税项之征收方法除疑有欺诈或违章外,无须详细检查货物。

第三百三十四条

旅客、船只及货物之过境,应按照上述第一编所定之一般条件办理。

如国际河流之两岸同为一国之部分,则过境之货物可以加封,或由税关人员守护。如河道构成边界,则过境之货物及旅客均应豁免一切税关例行手续,其货物装卸以及旅客起落,仅能在该沿河国指定之口岸行之。

第三百三十五条

除本部所规定外,不得在上述各河沿河或河口征收任何他种税项。

此项规定不应妨碍沿河各国设立关税、地方税或消费税,亦不应妨碍创办合理并划一之税则,以便在各口岸内按照通行税率对于使用起重机、升降机、码头、栈房等项时加以课征。

第三百三十六条

通航河流之国际部分,如无任何特别机关以实行保养及改良之工程,每沿河国应有采用适当办法,以免除航行之阻碍或危险,并确保维持航行之良好条件。

如有一国怠于遵行此项义务,则任何沿河国或如有国际委员会,则列席该委员会之任何一国,得诉诸国际联盟为此事所组织之法庭。

第三百三十七条

遇有一沿河国举办工程,其性质足以妨碍国际部分之通航者,应照此手续同样办理。前条所指之法庭得勒令停止此项工程或撤废之。但在决议时,应顾及所有关于灌溉、水力、渔业及其他本国利益之权利。此项权利如经全体沿河国同意,或如有国际委员会,则经全体出席各国同意,应优先于航行之需要。

向国际联盟法庭上诉时,无须停止工程。

第三百三十八条

由协约及参战各国订立公约,规定关于该公约所认为有国际性质之通航水道制度,并经国际联盟赞同后,以上第三百三十二条至第三百三十七条内所定制度应以该制度代之。该公约尤得适用于上指易北(拉贝)、奥德(奥特拉)、涅曼(俄罗斯斯特劳莫-美麦尔-涅曼)及多瑙各河脉之全部或一部,以及各该河脉之他部,而包含在一般定义内者。

德国允诺,按照第三百七十九条之规定加入该公约,并现行国际协定及规则之修订计划,为以下第三百四十三条所定者。

第三百三十九条

德国应于接受通知后至多三个月期内,将余存于第三百三十一条所指各河流口岸内注册之拖船及船只,除业已将归还或赔偿名义扣除者外,以一部分让与协约及参战各国。德国并应将使用此项河流所需任何性质之材料同样让与协约及参战各国。

所让与之拖船及船只之数目与材料之数量以及分配,均应由美利坚合众国所指派之一仲裁员或数仲裁员体察当事各方面正当之需要,而尤以在战争前五年内之航业为根据以决定之。

所有让与之拖船及船只,应具备完整之船具,须能载货物,并须在最近造成各船中挑选。

本条所载之让渡,应给予赔偿,其总数经一仲裁员或数仲裁员酌量决定,无论如何不得超过所让与之物料原投资本之价值,并应在德国欠款总数内扣算,因此应由德国赔偿物主。

(二)易北、奥德、涅曼(俄罗斯斯特劳莫-美麦尔-涅曼)各河之特别规定

第三百四十条

易北河(拉贝)应置于国际委员会管理之下,该委员会应包括如下:

德国沿河各联邦代表四人;

捷克斯洛伐克国代表二人;

英国代表一人;

法国代表一人;

意大利代奉一人;

比利时代表一人。

不论出席代表之数,每代表团投票之数等于所许代表之数。

在本条约实行时,此项代表中之数代表或有未能指派者,但此委员会之决议应仍有效。

第三百四十一条

奥德河(奥特拉)应置于国际委员会管理之下,该委员会应包括如下:

波兰代表一人;

普鲁士代表一人;

捷克斯洛伐克国代表一人;

英国代表一人;

法国代表一人;

丹麦代表一人;

瑞典代表一人。

在本条约实行时,此项代表中之数代表或有未能指派者,但此委员会之决议应仍有效。

第三百四十二条

涅曼河(俄罗斯斯特劳莫-美麦尔-涅曼)经沿河国中之任何一国向国际联盟请求,应置于国际委员会管理之下。该委员会应包括沿河各国之每国代表一人,及由国际联盟指派其他各国之代表三人。

第三百四十三条

第三百四十条及第三百四十一条所载之国际委员会,应自本条约实行之日起三个月期间内开会。第三百四十二条所载之国际委员会,应自一沿河国请求之日起三个月期间内开会。各员会应立即着手准备现行各项国际协定规则之修订计划。此项计划,如第三百三十八条所指之公约业已订立,应即依据该公约编成之。否则此修订之计划,应依据以上第三百三十二条至第三百三十七条所揭示之原则制定之。

第三百四十四条

前条所指计划尤应:

(甲)选定国际委员会所在地,并决定其主席之指派方法;

(乙)决定其权力之范围,而以关于河网之保养、布置及改良各项工程之实行,财政制度,税则之成立,及征收,与航行之规则为尤要。

(丙)划分河道或其支流应适用国际制度之段落。

第三百四十五条

现在施行于航行易北河(拉贝)、奥德河(奥特拉)、涅曼河(俄罗斯斯特劳莫-美麦尔-涅曼)之国际协定及规则应暂时保存效力,至以上所指修订计划批准之时为止。但如遇现行协定及规则,有与以上第三百三十二条至第三百三十七条,或与拟定之公约各规定相冲突者,应仍以各该规定为准。

(三)多瑙河之特别规定

第三百四十六条

多瑙河欧洲委员会仍应行使战前该委员会所有之权力。但暂时该委员会应仅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各代表组成之。

第三百四十七条

自欧洲委员会权限停止之处起,在第三百三十一条所指多瑙河之河网应置于国际委员会管理之下,其组织如下:

沿河德国各联邦代表二人;

其他沿河各国每国代表一人;

非沿河国,而将来出席于多瑙河欧洲委员会者每国代表一人。

在本条约实行时,此项代表中之数代表或有未能指派者,但此委员会之决议应仍有效。

第三百四十八条

前条所载之国际委员会应一俟本条约实行后尽速开会,并应按照第三百三十二条至第三百三十七条之规定暂时担任该河之管理,至协约及参战各国所指派之各国订立多瑙河之确定规则时为止。

第三百四十九条

德国允诺承受由协约及参战各国所指派之各国会议所订定之多瑙河制度。此项会议应在本条约实行后一年期间内开会。德国代表亦得列席。

第三百五十条

1878年7月13日柏林条约第五十七条所给予奥匈国,复经奥匈国移交匈牙利在铁门(Portes-d e-Fer)办理工程之委托兹已停止。负责管理该段河道之委员会,应按照本条约财政各规定,以规定账目之结算。如有必要之税费,无论如何不应由匈牙利征收。

第三百五十一条

但捷克斯洛伐克国或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或罗马尼亚经国际委员会之许可或委托,而在组成边界之河流一段上担任维持、改良或筑堤或其他工程,则各该国在对岸以及在领土以外之河身上,应享受所有必要之便利,俾得着手研究、办理及维持此项工程。

第三百五十二条

德国对于多瑙河欧洲委员会应负有一切归还、修缮及赔偿在战争期内该委员会所受损失之义务。

第三百五十三条

但莱茵河及多瑙河之间凿成深航水道,则德国允诺对于该通航水道适用第三百三十二条至第三百三十八条所载之制度。

第四章关于莱茵河及摩泽尔河(M OSELLE)条款

第三百五十四条

一俟本条约实行时起,1868年10月17日曼海姆(Mannheim)公约,连同最后议定书,应在下

列条件下继续管理莱茵河航务。

遇有该公约之任何规定,与以上第三百三十八条所指公约(该公约应适用于莱茵河)之规定相冲突者,应以该公约之规定为准。

自本条约实行之日起至多六个月期间内,第三百五十五条所指之中央委员会应开会,以便制定曼海姆公约之修改草案。此项草案如上指之公约其时业已订立,则应依据公约之规定编成之,并应提交出席于中央委员会之各国。

德国自今宣言承允赞同以上所订之草案。

此外,以下各条内所指之变更,应立即规定于曼海姆公约。

关于此事,协约及参战各国保留权利得与荷兰国达成协议,此项协议如有需德国遵守者,德国自今允诺遵守此种性质之任何协定。

第三百五十五条

曼海姆公约所载之中央委员会,应包括委员十九人,即:

荷兰代表二人;

瑞士代表二人;

德国沿河各联邦代表四人;

法国代表四人,并应派委员会主席;

英国代表二人;

意大利代表二人;

比利时代表二人。

中央委员会之所在地应定为斯特拉斯堡。

不论出席代表之数,每代表团投票之数等于所许代表之数。

在本条约实行时,此项代表中之数代表或有未能指派者,但此委员会之决议应仍有效。

第三百五十六条

各国船只及其货载应享受航行莱茵河之船只及其货载之一切权利及特权。

除遵照中央委员会所订关于领港及其他警察办法之规则外,所有在上述曼海姆公约第十五条至第二十条及第二十六条,与其最后议定书之第四条或后来所订公约内所含之任何规定,不应为在莱茵河上任何国籍之船只及船员,与在适用各该公约之水道上航行自由之障碍。

曼海姆公约第二十二条及其最后议定书第五条之规定应适用于仅在莱茵河上注册之船只。中央委员会应决定所当采取之措施,以便确保其他船只能遵守莱茵河航行一般规则之条件。

第三百五十七条

德国应自接受通知之日起至多在三个月期间内,除业已将归还或赔偿名义扣除者外,将余存于莱茵河上德国各口岸内注册之拖船及船只,或将在莱茵河德国航业公司之股份让与法国。

如遇船只及拖船让渡时,此项船只及拖船应具备完整之船具,须能在莱茵河上营业,并须在最近造成各船中挑选。

关于德国让渡于法国之下列各项,应适用同样之手续:

(一)德国人民或德国公司于1914年8月1日在鹿特丹港内所有之设备及停船站、下碇设备、

凡尔赛和约全文中文版

凡尔赛条约 --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1919年6月28日订于凡尔赛 中国代表团因本和约第四部第八编关于山东问题(第一百五十六条至第一百五十八条)的条款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不得不拒绝签字。 以威尔逊总统为首的美国代表团虽曾在本条约上签字,但美国未批准本条约。 美利坚合众国、英国、法兰西、意大利及日本, 上列各国在本条约内称为主要协约及参战国。 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中国、古巴、厄瓜多尔、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汉志、洪都拉斯、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暹罗、捷克斯洛伐克及乌拉圭。 各该国与以上主要各国均为协约及参战国, 为一方; 德意志, 为另一方。 兹因德意志帝国政府之请求,于1918年11月11日由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准予停战,以便与该国议订和约。 复因协约及参战各国亦以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是年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又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并侵入比国、协约及参战各国遂直接或间接陆续加入战争,兹愿代以巩固、公正及永久之和平。 为此,缔约各国各派代表如下: (全权代表姓名略。--编者) (第一部略。--编者) 第二部德国之疆界 第二十七条 德国之疆界应照下列定之: (一)与比利时: 自比国、荷兰、德国三边界共同之点向南。 沿毛来斯纳(Moresnet)前中立地带东北界,经欧本(Eupen)圈域东界,比国与蒙脱局亚(Mo ntjoie)圈域交界处,及麻尔美第(Malmédy)圈域东北及东部之界线而达与卢森堡疆界接合之点为止。 (二)与卢森堡: 由1914年8月3日之疆界至1870年7月18日之法兰西疆界接壤处为止。 (三)与法兰西: 除第三部第四编(萨尔河流域)第四十八条之规定外,依1870年7月18日之疆界自卢森堡至瑞士为止。 (四)与瑞士: 仍照现在疆界。 (五)与奥国: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名师教案_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操纵国、《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凡尔赛条约》的内容,认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及其带来的影响;(重点、难点) 目标3:阅读教材,了解华盛顿会议的概况及《九国公约》的内容,认识这一条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认识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重点、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它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那么,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世界进行安排的呢?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去了解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把。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操纵国、《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 (3)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主要议题、操纵国。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时间: 1919年1月——6月 主要议题:讨论对战败国主要是德国的和约问题 操纵国:英国、法国、美国 【合作探究】2.观看视频,归纳巴黎和会参与国各自的目的。 学生观看视频后小组探讨回答,教师总结。 英国:反对法国过份削弱德国,实行欧洲大陆均衡政策,维护世界霸主。 美国:扶持德国,对抗英法,争夺世界霸主。 法国:尽量肢解德国,削弱德国力量,争夺欧洲霸主。 【合作探究】3.结合《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分析凡尔赛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根据表格提示填写内容,教师分析其实质。

凡尔赛条约的目的

凡尔赛条约的目的 《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凡尔赛条约的目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缔约国家协约国 凡尔赛条约主要签约者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而成为凡尔赛条约主要签约者。 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

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1] 用历史学家安东尼;伦廷的话说,《凡尔赛条约》是“女巫调制的适应人口味的什么成分都有一点的药剂……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劳合;乔治、伍德罗;威尔逊和德国的罪行》,英国莱斯特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页)。 法国 时任法国激进党政府克列孟梭;乔治 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造成了法国的惨重损失。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 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如盖尔森基兴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德国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以对抗法国占领者,其中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和操纵国家、《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 2、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三、教学难点 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它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那么,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世界进行安排的呢?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去了解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吧。 (二)探究新知 一、《凡尔赛条约》 教师复习提问: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帝国主义的争夺会结束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严重削弱;英国和法国虽为战胜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3)不会,新的实力对比变化会带来新的矛盾。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将

在新的实力基础上继续进行。 教师幻灯片出示表格: 教师提出设问: (1)漫画中将德国送上断头台的是哪一条约的签订? (2)漫画中的三个刽子手指的是巴黎和会的三个操纵国首脑,请你写出他们的名字。 学生结合教材P43的内容来回答。 教师总结: (1)《凡尔赛条约》。 (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教师:现在我们就请三个扮演这三位首脑的同学上台,说一说他们的心声。 学生依次上台表演: 同学甲(披着和平外衣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作斯文得意状)一战中,我可是狠狠地赚了一笔,380亿美元的利润呀!我要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取英国而代之。我们美国可不能像他们那么赤裸裸的,我只要打着“和平”的旗号,利用国际联盟,加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美国就是世界的主宰了。 同学乙(踌躇满志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作老谋深算状)虽然今非昔比,但仍要继续推行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政策。一方面要打击德国的势力,但不能太便宜了法国,要让法德相互牵制,这样我大英帝国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继续扩大殖民地,保持海上霸权了。 同学丙(心怀仇恨的法国总统克里孟梭):(作恶狠状)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我一定要报普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及掌握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奠定基础。通过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中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分析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凡尔赛条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从而得出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重要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对《九国公约》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极大地扩大了自己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并对由此形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 《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的内容、性质和影响。 【教学难点】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这两个条约是怎样形成的?各有哪些内容?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凡尔赛条约》 1.教师讲解:一战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战后由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虽然实力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它们企图依据变化的各国实力来重新分割世界,所以它们的矛盾斗争又从战场上转移到会议桌上。多媒体呈现相关材料。 2.师提问: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会国、操纵国、签订的条约、性质和影响等。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需要强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而和约中对德国军事和殖民地问题的规定,将会激起德国复仇的情绪。 3.引导学生阅读第45页的“相关史事”,回顾八年级学过的“五四运动”,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加强学生对中外知识的联系。 4.学生阅读课后的“知识拓展”,了解国际联盟的相关知识。师过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但东亚、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的矛盾仍很激烈,尤以美日矛盾最为激烈,列强希望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来缓和彼此的矛盾。这就是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目标导学二:《九国公约》 1.学生预习,思考回答: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参会国是哪几个?主导会议的是哪个国家?《九国公约》是针对什么问题签署的?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扩大在中国的势力。哪国的势力受到了抑制?日本。但日本会就此甘心吗?不会。日本随时等待时机侵略中国,独吞中国。《九国公约》虽然名义上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实际上中国仍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2.学生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能否长期存在下去?师生共同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它确立战后世界统治的新秩序,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三、课堂总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因为它不

凡尔赛条约说课稿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 郭正旭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教材在高二世界史下册第二章乃至全部世界现代史上,都占领重要的地位,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既是“一战”这一帝国主义战争对资本主义国家阻碍的产物,又左右着20世纪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一种最初反响,为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假如没有弄明白本节课的内容,要想学好世界现代史是十分艰苦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抵触、《凡尔赛和约》、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式的变化、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有: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克服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脏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就义微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的德国的掠夺性条约;通过对华盛顿会议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居主导、克制日本的基础上,调剂了帝国主义克服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隐含抵触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式包含了各种抵触冲突的源泉,是极不牢固的,这些抵触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有:通过分析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和九国公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提问课后考虑题以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本课重点是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课难点是(1)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两个历史概念(2)为啥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不牢固、不能持久的? 二、说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讲解法、启发式、讨论等方法。生动开朗地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啥?一战对资本主义国家有啥阻碍?”教师在总结学生答复的基础上指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各国根据变化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步,讲解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十四点原则”,从“建立联合国”、“航海自由”、“贸易自由”等重要条款中得出事实上质。一战后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而英国权势削弱,但仍要保持海上霸权。法国损伤更惨重,又是德国宿敌,希望借这次成功狠宰德国,重树欧洲霸权,以报当年普法战争之大仇,最好让德国永世不得翻身。意大利野心大但实力弱,人微言轻是三国同盟的背叛者,要求按英法本来的承诺扩大国土。日本是一战的另一受益者,它乘西方列强陷于欧洲战场之机,企图独吞中国,使战时所得合法化。通过补充内容深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脏会议(性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且知所以然,真正吃透教材。 运用教学软件讲解凡尔赛对德和约的内容:割地、赔款、限制军备。赔款和军备限制略讲,重点放在割地,通过多媒体动画地图的放大特写,使学生明确宰割德国本土和海外殖民地的空间概念(位置),并引导学生从条约内容的残暴性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就义微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的德国的掠夺性条约,达到思想教育目标之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和操纵国家、《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九国公约》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实施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不公正性;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结果是使德国等国成为战败国,英、法的实力被削弱,美、日的经济得到增长。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的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二、新课讲授 (一)《凡尔赛条约》 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与会国有哪些? 学生回答:(1)背景: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 (2)与会国: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苏维埃俄国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2.教师提问: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分别是谁? 学生回答: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教师提问:巴黎和会持续多长时间?为什么?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1)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 (2)由于各国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和会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3)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1919凡尔赛条约

1919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1919凡尔赛条约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凡尔赛条约缔约国家 协约国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而成为凡尔赛条约主要签约者。 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

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法国 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造成了法国的惨重损失。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 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如盖尔森基兴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德国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以对抗法国占领者,其中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克里孟梭(Geogres Clemenceau)的主张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象征性的惩罚德国军国主义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在战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因为这些严苛的条件,克里孟梭也得到了“老虎”的绰号。 英国 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 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戴维;劳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和《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概括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2.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3.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分析,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凡尔赛宫图片, 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它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后,英美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讲授新课 一、《凡尔赛和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巴黎和会的概况; 2.巴黎和会三巨头;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4.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5.国际联盟。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巴黎和会的召开 时间:1919年1月—6月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参加国:战胜的协约国。苏俄、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英、法、美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②但与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 2.巴黎和会三巨头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美国总统威尔逊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被称为“狡猾的狐狸” 保持英国的优势 削弱德国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外号“老虎总理”。典型的复仇主义者 复仇,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美国总统威尔逊。人称“百灵鸟” “十四点原则”插手欧洲 夺取世界霸权 3.《凡尔赛和约》内容: (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2)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建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及作用 对德《凡尔赛和约》。奥、保、土、匈合约 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 5.国际联盟(1920----1946)设有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初建时,44个成员国,因美国没有参加,由英法控制。总部设在日内瓦 (三)知识拓展: 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讨论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北洋政府派出的四位代表,提出收回曾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及特权。结果如何?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包括放弃势力范围、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七项)。 2.废除“二十一条”。 3.归还大战期间日本强占的原德国租界地区山东各地等等。 ——巴黎和会中国政府的主张 中国杰出的外交家顾维钧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 顾维均在巴黎和会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但外交努力还是失败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国:战争主战场在法国,伤亡人数达438万人,按人口损失来说是各国中最大的,战争期间的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 ,一向以高利贷著称的法国负债累累,欠美国38亿美元。 英国:一战中遭严重削弱,伤亡212万人,军费超80亿英镑,债务是战前的10倍,其中欠美国就达44亿美元,走向衰弱,但仍有相当实力。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美国在一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多,四年中工业产值净增380亿美元(翻两番),战时战后欧美欠美国100多亿美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战后最大的债权国,黄金储备占世界的40%以上,渐渐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1.阅读图一《巴黎和会的代表》和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介绍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 设问:巴黎和会召开于何时?图一中“巴黎和会”的代表有哪些?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谁?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巴黎和会性质——一次分赃会议。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漫画,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问: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漫画中“五头怪兽”指的是谁?结合《凡尔赛条约》内容,解释漫画的含义。 提示:“五头怪兽”指的是英、法、美、意、日。根据《凡尔赛条约》内容可知,此漫画含义是把英、法、美、意、日五个国家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讽刺了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的性质。 归纳总结: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影响: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5.引导学生阅读图文漫画,了解国际联盟建立的目的和实质。 设问:结合《凡尔赛条约》内容和漫画,说说国际联盟建立的目的和实质。 提示:1919年1月,巴黎和会提出建立维护世界和平、制裁侵略的国际联盟机构,其实权被英法所控制,它实际上是维护英法等列强称霸的工具。 目标导学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目的、议题等问题。 提示:(1)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 (2)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3)议题:讨论远东(主要是中国问题)和海军军备问题。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

凡尔赛条约—— 德国的绞刑架 《凡尔赛条约》全称为《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同时要求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约合113亿英

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 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似乎德国并未意识到他们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而且他们已经战败,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甚至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 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 一般认为虽然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克莱蒙梭的政策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历史学家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凯恩斯在其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说,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将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比作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帝国。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给凯恩斯的公开信中发表了他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未成真,如凯恩斯预言欧洲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9年的产量较1913年增加了10%,凯恩斯预言德国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解析版)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2020年黑龙江大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此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又于1921-1922年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因此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重建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正确;AB只是这一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排除;两极格局形成于二战之后,C排除。故选D。 2.(2020年河南)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半年多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以及“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其中A、CD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故B项正确。3.(2020年江苏苏州)虽然,早在1899年美国就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但直到1922年,“门户开放”的原则才以条约的形式被各国所确认。这个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华沙条约》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但直到1922年,“门户开放”的原则才以条约的形式被各国所确认”,结合课本所学可知,

《凡尔赛和约》教学设计

战后分赃 《凡尔赛和约》是九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彼时,学生面临着马上要升学的局面,学习时间紧张,课堂密度大。因此,在讲授这课时,我是本着实效性的原则进行设计。这一章节我的课堂设计及讲授过程如下: 课前明确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巴黎和会以及会上通过的《凡尔赛和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知识,教师出示的材料以及视频资料,让学生思考讨论掌握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会议及体系的实质,明白“弱国无外交”,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难点:明确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体系的性质 一、温故知新 学生回顾一战的相关知识:时间、交战国、性质、结果、影响等等。 时间:1914年8月—1918年11月 交战双方:同盟国vs协约国 性质结果: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以德、奥同盟集团的战败告终。

影响:(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新课导入: 一战是一场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为目的的战争,所以大战的结束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战后,战胜国为了划分利益,维持势力均衡,先后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并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新秩序。三:学习过程: 1.首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以下问题并迅速掌握: 时间:1919年1月,巴黎凡尔赛宫 操纵国:美、英、法 中心议题: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 2.同学们掌握的很好!那这次会议的性质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然后进行思考。 为了索取战败国的赔款,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推荐下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919年1月---6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同战败的德国、 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分别签订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非洲的统治新秩序;1921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先后签 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确立了帝国主 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这样,通过两次会议,最终 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二、巴黎和会 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 2、召开的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脏 3、操纵国:美国、英国、法国 4、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5、《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 斯和洛林,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殖民 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分脏的特 点),经济方面:德国和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6、中国问题: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 益由日本继承。-------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7、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 益。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完整版)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掌握《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一系列的史料分析,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及影响。对比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3.通过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认识到它的签订是牺牲在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 三【知识体系】 四【题型例题】 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处理好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 A.美国和日本 B.英国和德国 C.德国和法国 D.美国和英国 五【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 1.巴黎和会的时间、地点、与会国、操纵国、目的、中心议题、核心文件分别是什么? 2.《凡尔赛条约》签订的时间、签约国、内容分别是什么? 3.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及作用是什么? 4.了解国际联盟的形成。 5.华盛顿会议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国及主导国、中心议题、结果、作用分别是什么? 6.《九国公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两则材料,谈谈对《凡尔赛条约》的认识。 材料一: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材料二:列宁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为什么这么说? 探究二:根据三则材料,谈谈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材料一:美国1923—1929年,整个工业生产率提高40%;法国1924年工业生产总量超过战前水平;英国1929年的工业常量也达达到1913年水平。 材料二:一幅图片——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材料三: 列宁:“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日本代表:“这哪里是什么谈判,这简直就是对日本的审判!” 六【当堂检测】 1.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 B.中国的山东问题 C.维护世界和平 D.调节美国和日本的矛盾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A.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B.德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C.德国的殖民地被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D.禁止德国和奥地利合并 3.引起中国五四运动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辛丑条约》 4.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 ) A.英、法、日三国操纵本次会议 B.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C.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 D.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 5.2017年3月13日起,韩美举行了史上最大规模“关键决心”韩美联合军演,美国借机想要将“萨德”强加给韩国,其狼子野心与20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20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签署了《九国公约》 B.参加了巴黎和会 C.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加入了国际联盟 6.“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一规定出自( ) A.《权利法案》B.《九国公约》 C.《凡尔赛条约》 D.《宅地法》 7.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获益者是:()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8.下列有关《九国公约》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使中国回到被列强共同掠夺的局面 B.将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转交给日本 C.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 D.中国对列强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9.一战后建立了世界新秩序,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会议暂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④两个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七【课堂小结】 1919—1922年,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在巴黎和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课后练习素材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基础知识】 知识点1《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1919年1月、巴黎____________。 (2)三巨头:英国首相____________、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________总统威尔逊。 (3)核心条约及主要内容:《凡尔赛条约》。 ①重划德国疆界,____________—洛林归还法国,________煤矿归法国开采。 ②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________。 ③禁止德国实行____________,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④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⑤由协约国设立____________,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⑥德国的全部____________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3.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____________,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知识点2《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1)召开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的矛盾。 (2)时间、地点:1921年11月、__________。 (3)主导国:________。 (4)核心条约:《九国公约》。

2.评价:华盛顿会议是__________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体系”。 【基础达标】 1.下面漫画反映的是一战后战胜国调整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漫画中“大合唱”结束后主要签订了()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B.决定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①欧洲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③西亚④非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一战后,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而召开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5.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主导、遏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条约鲜明地体现这些特征的是() A.《凡尔赛条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