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4 单元综合检测(三)鲁人版必修5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4 单元综合检测(三)鲁人版必修5

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 4单元综合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朔.(shuò)蓬蒿.(gāo)

惘.然(wǎnɡ) 吝啬

..(lìn sè)

B.坳.堂(ào) 猿猱.(náo)

潦.倒(liào) 笨坯.(pī)

C.舂.粮(chōnɡ)蟪.蛄(huì)

喧豗.(huī)崔嵬.(wéi)

D.翱.翔(áo)石栈.(qiàn)

抚膺.(yīnɡ)譬.如(pì)

解析:选C。A项,“蒿”读hāo;B项,“潦”读liáo;D项,“栈”读zh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凶。

B.忧患意识古来就有。古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福兮祸所伏”都是提醒人们不要沉湎、陶醉在眼前的盛世功利之中。

C.诗人徐照笔下的渔翁是一个地地道道、处境坚难的渔民形象。

D.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句话是我的坐右铭,它一直激励着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解析:选B。A项,原-元;C项,坚-艰;D项,坐-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位于浙江省的千岛湖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那里的岛屿、湖泊以及高山景行

....将让每个浏览的人大饱眼福。

B.“少了一根铁钉,丢了一个马掌,丧了一匹战马,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谚语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大而化之

....。

C.正是师心自用

....,不断学习借鉴别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才取得了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

D.在作为时尚风向标的东莞街头,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戴着各式口罩的年轻人,这些认为戴

口罩更为时尚的年轻人不一而足

....。

解析:选B。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A项,高山景行:以高山和大路比喻人的道德之美,有高德之人犹山高、路阔一样

受仰慕,指值得效仿的崇高德行。望文生义。C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D项,不一而足:多形容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一般不用于人。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B.“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C.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D.绿色是多么宝贵呀!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快乐。

解析:选B。A项,引号内内容为部分引用,且不需停顿,引号内的句号应去掉。C项,“茫茫……主宰”与“这一切”是同位语,都作句子的主语,没有疑问语气,因此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把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C.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D.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解析:选C。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人类建筑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奇葩”;B项,“起到了……效果”搭配不当,改为“收到了……效果”;D项,“史传”和“资料”不能并列,改为“史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的好几个时期。他们两人的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

通。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政治本身当然应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也应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的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就像一辆在长途中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得到维系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

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难以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动力。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会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的。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诗人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情况下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在创作上就会归于沉寂。

B.诗人不能使其情志恒定于一种状态,但能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用世之心,执着面对现实。

C.对于李白杜甫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作者颇有微辞,认为他们似乎毕竟未能免俗。

D.古代诗人常由封建政治赋予其理想和热情,所以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都与政治介入有关。

解析:选D。A项,“创作上就会归于沉寂”有误,原文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B 项,不是任何诗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原文强调“诗人也应有良好的主观条件”。C项,“有微辞,认为他们似乎毕竟未能免俗”的不是作者。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概括了李杜一生的从政特点,指出他们的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进而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B.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意在阐明杜甫失意时也会有无奈消沉的情绪。

C.第三段运用引证和喻证,阐述了伟大的创作除了诗人良好的主观条件,还需要政治的强大摄动力。

D.文章末段从反面论述诗人脱离政治就难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进一步论证了诗歌创作与从政的关系。

解析:选B。意在阐明诗人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是有变化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缘情”很大程度上是“言志”的补充,可见时间上“言志”早于“缘情”。

B.古代诗歌讲究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因此有政治渗入的诗歌才能算高层次的。

C.古代诗人对政治必须有种向心力,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介入,可见诗人一般都是政治家。

D.李杜离开了朝廷,如果不与外界保持联系,就难以创作出时代气息强烈、内容丰富、体验深刻的作品。

解析:选C。“诗人一般都是政治家”夸大其词,原文是“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三、(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也。少养外家

..,姓狐,名笃,后乃复姓,改名忠。为郡吏,建安末举孝廉,除汉昌长。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以忠为门下督。三年,亮入南,拜忠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反。叛乱之后,忠抚育恤理,甚有威惠。八年,召为丞相参军,副长史蒋琬署留府事。又领州治中从事。明年,亮出祁山,忠诣亮所,经营戎事。军还,督将军张嶷等讨汶山郡叛羌。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征庲降都督张翼还,以忠代翼。忠遂斩胄,平南土。加忠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

侯。初,建宁郡杀太守正昂,缚太守张裔于吴,故都督常驻平夷县。至忠,乃移治

..味县,处民.夷.之间。又越嶲郡亦久失土地,忠率将太守张嶷开复旧郡,由此就加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

延熙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七年春,大将军费祎北御魏敌,留忠成都,平尚书事。祎还,忠乃归南。十二年卒,子修嗣.。忠为人宽济有度量,但诙啁大笑,忿怒不形于色。然处事能断,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张表,时名士,清望逾忠。阎宇,宿有功干,于事精勤,继踵在忠后,其威风称绩,皆不及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

B.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

C.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

D.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

解析:选B。解答断句题,一要注意句子的连贯性,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句子的大意,不生硬断句;三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败绩猇亭”为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遣忠送往”的宾语并非“先主”,而是前文的“诸县兵五千人”,故排除C项;“巴西太守阎芝发”的对象是“诸县兵五千人”,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D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外家有三个义项:泛指外戚;外祖父母家、舅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本文是第二个义项。

B.移治是“迁移治所”的意思,“治”在古代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如府治、县治、治所等等。

C.民夷犹“民众”,古代用于称少数民族;“夷”指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后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D.“嗣”是“继承”的意思,旧时按照宗法制度,父亲的爵位封号一般由长子来继承。

解析:选D。旧时按照宗法制度,一般由嫡长子来继承父亲的爵位封号,选项中的“长子”不准确。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忠初见刘备,即为刘备赏识。马忠带兵补充刘备兵源,刘备见了马忠后,就高度评价了马忠,认为他是可用的贤才。

B.马忠忠于职守,平定叛乱有功。马忠担任牂牁郡太守时,平定郡丞朱褒的叛乱,安抚百

姓;建兴九年,又亲自统军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

C.马忠镇守南部,深受百姓爱戴。马忠任庲降都督,斩杀反叛首领刘胄,平定南方;他恩威并用,南方少数民族对他既敬畏又爱戴。

D.马忠威高绩善,其后任皆不及。马忠之后接任他职务的人,无论是当时的名士张表,还是有治政才干、做事精细勤勉的阎宇,他们的威望和政绩都赶不上马忠。

解析:选B。“又亲自统军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有误,原文是“督将军张嶷等讨汶山郡叛羌”,即督促将军张嶷等人讨伐汶山郡叛乱的羌人,而非马忠“亲自”。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亮出祁山,忠诣亮所,经营戎事。(5分)

译文:

(2)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5分)

译文:

答案:(1)第二年,诸葛亮出兵祁山,马忠前往诸葛亮军营,管理军中事务。

(2)等他去世后,少数民族的人都亲自来到他的灵堂,痛哭流涕,吊丧致哀,为他修建庙宇祭祀,这些庙宇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马忠,字德信,是巴西郡阆中县人。他小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姓狐,名笃,后来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他曾担任郡吏,建安末年被荐举为孝廉,出任汉昌长。刘备东征,在猇亭大败,巴西郡太守阎芝征发各县士兵五千人来补充兵源,派马忠送去。刘备已经回到永安,见到马忠与他交谈后,对尚书令刘巴说:“我虽然失去了黄权,但又得到了狐笃,这就是世间不缺乏贤才。”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开设相府,任命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任命马忠为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反叛。平定叛乱之后,马忠安抚赈济、体恤治理百姓,在百姓中很有威信与恩惠。建兴八年,马忠被征召为丞相参军,辅助长史蒋琬部署留守相府的事宜。又兼任州治中从事。第二年,诸葛亮出兵祁山,马忠前往诸葛亮军营,管理军中事务。军队返回后,马忠督促将军张嶷等人讨伐汶山郡反叛的羌人。建兴十一年,南方少数民族首领刘胄反叛,扰乱附近各郡。朝廷征召庲降都督张翼回朝,让马忠前往替代张翼。马忠于是斩杀刘胄,平定南方地区。朝廷加封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封他为博阳亭侯。起初,建宁郡人杀死了太守正昂,捆绑太守张裔送往东吴,所以郡都督长期驻扎在平夷县。到马忠上任,才将治所迁移到味县,处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中。另外越嶲郡也长期丧失土地,马忠率领太守张嶷开辟恢复

原来的越嶲郡,因为这朝廷派人加封马忠为安南将军,进封他为彭乡亭侯。延熙五年马忠返回朝中,便被派往汉中,会见大司马蒋琬,向蒋琬宣读朝廷的旨意,朝廷加封马忠为镇南大将军。延熙七年春,大将军费祎北上抵御魏军,留马忠在成都,主持尚书事务。费祎回朝,马忠才返回南方。延熙十二年马忠去世,他的儿子马修继承爵位封号。马忠为人宽容有度量,只知嘲谑大笑,愤怒的神情不在脸上流露出来。然而他处事果断,恩威并用,因此蛮夷部族对他既敬畏又爱戴。等他去世后,少数民族的人都亲自来到他的灵堂,痛哭流涕,吊丧致哀,为他修建庙宇祭祀,这些庙宇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张表,是当时的名士,清高的名望超过马忠。阎宇,一向很有治政才干,做事精细勤勉,他们在马忠之后相继接任他的职务,但他们的威望和可称说的政绩,都比不上马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解析:选CE。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14.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三)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其视下也,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节选)》]

(2)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答案:(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亦若是则已矣(2)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12分)

16.仿照画线部分另选我国三位古代诗人的名句续写句子,结构要一致。(4分)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李白说,生活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采用“××说”,引出“生活是”,用名句表达对生活的不同理解。难点是诗句的内容要与理解的关键词相对应。

答案:杜甫说,生活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惆怅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李商隐说,生活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无奈

17.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过度医疗”下定义,不超过25字。(4分)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或者说,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需求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过度医疗不是诊治病情所需,起码不是诊治病情完全所需。

答:

答案:过度医疗是超过(或“脱离”)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治(或“诊断和治疗”)行为。

18.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下面的图表是报告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写下面文段空缺处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4分)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①________________。这种全民阅读的潮流是我们多年来没有见到的。②________________,其中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传统媒介中,③________________,为20.20分钟,比2015年的19.69分钟增加了0.51分钟。同为纸质阅读,④______________。

解析:“全民阅读”已经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相关材料出现在图文转换和作文等考题中也是必然的。图文转换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把“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连贯”结合起来进行命题,能够将语言文字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道题中进行考查,对提升考生的解题能力有重要作用。这道题充分体现了材料的新颖性。

答案:①全民阅读已经成为现在的潮流

②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③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图书时间最长

④报纸、期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夜读周庄

许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

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不无

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恢复了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啊!身处暮色里的周庄,会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显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摇荡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

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

..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构成。这是一

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

.....。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就像一位银发的老人,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

的那一片风景的。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描写的是周庄的夜景,探讨的却是关于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

B.除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文中还使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展示周庄夜景之美,使文章富有艺术感染力。

C.文章重点选择了周庄的街道、灯笼、小桥等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了描绘,展示了周庄既古朴而又安详的美。

D.周庄的夜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作者对这种静谧的美充满了喜爱,而认为周庄的白天充满喧闹和嘈杂,失去了往日的风韵。

解析:选A。A项,本文不是一篇哲理性散文,而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没有探讨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

20.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6分)

(1)唯有

..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3分)

答:

(2)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

.....。(3分)

答: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对加点词语的基本含义有一个了解,然后结合词语所在语境具体分析。“唯有”修饰“大红灯笼”,强调了“大红灯笼”的独特性;“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说明“大红灯笼”默默见证了周庄的繁华历史。“庄禅”会让人想到庄子和禅学,“庄禅的意境”指的是文章描述的宁静、恬淡、与世无争的意境,表明周庄的夜景有着文化意蕴。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唯有”突出了“大红灯笼”的独特性以及它对周庄繁华历史的见证。

(2)“庄禅的意境”说明周庄的夜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如质朴宁静、与世无争等。

21.周庄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游览,却也因商业“失去了往日的风韵”。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7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周庄“失去了往日的风韵”的原因。周庄白天游人众多,吵闹、喧嚣,要到夜里才能恢复本真的美,可见对周庄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其往日风韵的丧失,这就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文化景观。考生可围绕这一点展开,联系景点开发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周庄是个美丽的地方,却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而变得喧闹、嘈杂,失去了本来的宁静与美丽。这提醒我们:对周庄以及其他人文景点的开发,应该以保护为主,保护其原有的外在景观、人文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开发。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

“因为它刚强,所以它拥有一定的高度!”弟子说。

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水很柔软,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

弟子支吾着,答不上来。“那是因为海的胸襟宽,宽阔的胸襟让它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大师说,“胸襟,也能成就一种高度,一种抵达天空的高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的重点在后半部分,也就是“胸襟成就高度”的意思,审题立意时应抓住这个重点。

一般说来,考场作文的立意宜以材料的中心为中心,先求稳、准。

[佳作示例]

胸襟的高度

盈盈月光,我只取一团最清的;灼灼红叶,我只拾一片最美的;落落余晖,我只拥一缕最暖的;漫漫人生,我只采撷人的——胸襟。

山之所以高而挺拔,那是因为它胸襟的高度足够高,海之所以宽阔而广大,那是因为它的胸襟足够宽广。古有明臣蔺相如,面对着廉颇的谩骂、嘲笑、讽刺,并没有与其对抗,反而沉默是金,这时我们便嘲笑起蔺相如的懦弱了,可是我们理解错了。正是因为他面对廉颇的嘲笑、讥讽,那泰然处之的态度,我们看出的只有廉颇的愚昧。当廉颇负荆请罪时,蔺相如的胸襟可见其宽广了,正是因为有了蔺相如宽广的胸襟才使得赵国能有这一对文武双全的能臣,这时可以看出蔺相如胸襟的高度了。

我们也许没有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觉悟,但我们可以有一种宽广的胸襟。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有一对老夫妇,老太太是个刁钻的人,而老头则是一个沉默不语的人,老太太的脾气很不好,总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对老头大发雷霆,而我感到奇怪的是,老太太的脾气这么不好,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老头陪这个老太太走过这么多年的光阴呢?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便询问了老头其中的原因,而老头则笑着说:“相扶到老不容易!”那时候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并没有参透其中的道理,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老头对老太太的爱吧,以及老头那宽广的胸襟,才使得他们共同走过了那么多年的光阴,是胸襟成就了爱的高度。

说起胸襟让我不禁想起了“耶稣”。据《圣经》中记载,他被自己的门徒犹大出卖了,并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受尽了肉体上的摧残,虽然三天后得以复活,但他所遭受的痛苦是不可磨灭的。但是面对犹大,他并没有说过多的言词,而是沉默不语,这就可以看出耶稣的胸襟是何等的宽广,饱受苦楚时也不怨天尤人,是胸襟成就了他让人仰望的高度。

胸襟的高度,是无穷的,我们可以从很多人身上学习不同胸襟的高度,胸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我们的胸襟宽广了,才能有广阔的视野,才能把人生这条路走得更长、更远,才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