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10 Unit 4 Law and order教学案例

M10 Unit 4 Law and order教学案例

M10   Unit 4 Law and order教学案例
M10   Unit 4 Law and order教学案例

M10 Unit 4 Law and order

--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 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网络犯罪(cybercrime)是随着Array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

个概念。20世纪90年代,网络从狭

窄的部门应用扩大到公众领域,成为

个人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还为社会的进步提

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虚拟社区这些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网络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然而,科技总是一个两面性的事物,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控制网络犯罪的新问题。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以法律网络犯罪为主线,通过对网络犯罪的定义和分类的介绍,探讨了网络犯罪的现状,从而引出它的解决办法。高中生于网络的接触比较频繁,在这篇文章中,学生可以跟进一步了解有关

网络犯罪的知识,了解它的危害,从而呼吁周围的人与其作斗争。

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T: Can you name some types of crimes that you know?

(S: Murder, threat, theft……)

T: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crimes are less visible and involve the Internet. For example, are you familiar with it?

(S: 熊猫烧香….)

T: Ye ah, it’s Panda joss-stick virus—A kind of computer virus which can make computers break down. Spreading viruses through computers is a kind of crime. We call it cybercrime, which means crimes related computers, so cybercriminal means……, cyberspace means……, cyber- culture means….. If you want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let’s come to the passage – 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

设计意图:通过问学生他们所知道的犯罪形式及“熊猫烧香”的图片进行导入,这些问题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简单明了地引出网络犯罪这个话题。

情景预设:学生能够很积极地说出几种犯罪形式,比如谋杀,抢劫等等,当“熊猫烧香”这幅网络病毒展现出来,大多数学生能很快联想到这是一种网络犯罪,实现导入意图。

Step2. Skimming

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passag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ry to find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on screen.

1. According to the Council of Europe, how many types of cybercrime are there?

2. How many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ere surveyed by the Computer Security Institute?

3. What is the solution to cybercrime?

T:Next, let’s come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And we can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four parts. What are they?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使学生对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有大致了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情景预设:这部分是快速阅读,重在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由于网络

对青少年的普及,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犯罪的侵扰,所以随着文章的深入,再配上几幅相关的图片,学生的对网络犯罪的兴趣也随之增加。

Step3. Scanning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analyze each part one by one.

Part I Brief ____________to cybercrime

(1) Read Para.1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style of the article?

2. What is the usage of the fist paragraph?

3.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Para1?

Main idea: Part I Brief introduction to cybercrime

Part 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f cybercrime

(2) Read Para.2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4. What is cybercrime?

Firstly, it refers to crimes related to________, such as_________. Secondly, it means crimes that are not specifically computer-related, such as_____. Thirdly it is related to websites with offensive ______. Lastly, it refers to ______________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pyright ______.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uld not be included in cybercrime?

A. Hacking

B. E-mail fraud

C. Creating websites with offensive content

D. Theft

Main idea: Part II Definition and categories of cybercrime

Part III _________________of the problem

(3) Listen to Part.3 (Para.3-6)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cybercrim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key words.

1. a serious problem

2.all Internet users / be affected by

3.receive computer viruses

4.big companies / ripe targets for sb.

5. cost sb.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money

6. be unwilling to

7.fear …by doing so/lose customers

8. haven't passed laws / many holes in their legal systems

7. What’s the meaning of “ripe” in line 25?

A. ready for picking and eating

B. full-grown

C. suitable

D. mature Main idea: Part III The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

Part IV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nly b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n we s____ this problem. These criminals p_____ the best technical skills in the world, m______ that governments must combine their technological r_______ to keep up. The UN is also required to form a special a_____ to act as an international r_____ or steward.

设计意图:通过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让学生根据每个部分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是讲网络犯罪的定义,目前的状况和起因,最后是解决办法。学生可以根据总-分-总的结构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清晰。

情景预设: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阅读和听力训练,问题形式多样化,如找关键词,填空,选择,复述,避免了只有问答的枯燥乏味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

Step4. Consolidation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完成。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这既检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检查了学生对词汇掌握的熟练度。

情景预设:学生通过此项活动,达到了反复练习效果。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对文章整体的深入了解后的一种概括,用关键词进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概括能力。这也是高考题型之一。

Step5. Discussion

How can you keep yourself away from cybercrime as a frequent computer user?

设计意图:网络与高中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会在业余时间上完玩游戏,听音乐或者查资料,无法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网络犯罪的情况,或者说他们是网络犯罪的受害者,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小办法来解决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分享他们的心得,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情景预设:很多学生会提到是指密码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打开陌生或有可疑的邮件等等。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基于所学内容,有话可说,能够集合自己的经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Step 6. Writing

Recently, many media such as newspapers、TV constantly report a new phenomenon---cybercrime . Regarding it, our class has had a heated

注意:1.文章要包括所有要点并可适当发挥。

2. 开头句已给不计入总词数。

3.词数:

150左右。

Recently, many media such as

newspapers、TV constantly report a new

phenomenon---cybercrime . Regarding it, our

class has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学生,而在高考中有一项是写作,在学完有关网络犯罪的知识后,写作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三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情景预设:在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网络犯罪的分类,起因,现状和解决办法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那么在写作练习这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恰当地运用词汇和语法,完成一篇与生活贴近的文章,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Step7.Homework

Finish your composition in the exercise books.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深化。学生基于讨论而进行的写作不但使他们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帮助他们熟悉目标语言,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许多学生和教师来说,一种可怕的灾难就是把学生主要精力放在消极地获取知识上面”。所以这节阅读课我把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教育重在教师还是学生呢?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理念的鲜明体现,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高三英语程鑫

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课程教学大纲

《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00002 课程名称: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 英文名称:Case Study of Com mon Legal Issue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非法学专业大三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要求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选取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和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进而引入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内容涵盖实体法和程序法。包括了民法基础、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劳动法、大学生创业相关法律等内容。 This course selects and analysises the legal issues which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gen eral concern and ofte n meet, and the n in troduce the releva nt laws and regulati ons of our country. It covers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laws, including Civil Law, Marriage Law, Law of Succession,Contract Law, Labor Law, Law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 dertak 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做到遵纪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希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法律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陶冶学生的法律素养; 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使得学生自觉而理性地树立崇尚的法律精神; 4.拓宽学生对法律进行知识性及实务性了解的层面; 5.培养学生行事做人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精神;

经济法典型案例集

第一部分典型案例集 (合同法) 1、案例:甲汽车销售公司与乙汽车制造公司签订了一份轿车买卖合同。由于甲公司的业务员丙对汽车型号不太熟悉,在签订合同时,将甲公司原先想买的B 型号轿车写成了A型号轿车。虽然乙公司提供的型号不是甲公司原想购买的B 型号轿车,但A型号轿车销量也不错。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提货并支付了货款。问:如何认定此次买卖行为?如果甲又反悔,可以退回车子、要回货款吗? 分析:(1)丙的行为属于重大误解的行为。重大误解行为是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行为。依据《合同法》第54条的有关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后果与自己的思想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本案中,丁某对购买标的发生了误解,并且价值巨大,应认定为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行为。 (2)甲公司不能再行使撤销权。根据《合同法》第55条的有关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本案中,甲公司在明知车型有错的情况下,仍按合同约定提货,并支付货款,应视为以自己的行为放弃了撤销权。 2、案例:甲油料厂与某供销社订立一份农副产品供销合同,双方约定由供销社在1个月内向甲油料厂供应黄豆30吨,每吨单价1000元。在合同履行期间,乙公司找到供销社表示愿意以每吨1500元的单价购买20吨黄豆,供销社见其出价高,就将20吨本来准备运给甲油料厂的黄豆卖给了乙公司,致使只能供应10 吨黄豆给甲油料厂。甲油料厂要求供销社按照合同的约定供应剩余的20吨黄豆,供销社表示无法按照原合同的条件供货,并要求解除合同。甲油料厂不同意,坚持要求供销社履行合同。问:(1)甲油料厂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据?(2)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甲油料厂如果要求供销社继续履行合同有无法律依据?(3)供销社能否只赔偿损失或者只支付违约金而不继续履行合同? 分析: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规定了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主要包括承担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等内容,这三种违约责任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适用,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适用两个或全部责任形式。 (1)甲油料厂要求供销社继续供货是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双方合同约定由供销社供应甲油料厂黄豆30吨,现黄豆只供应了10吨,所以甲油料厂有权要求继续供货。 (2)若合同没有明确约定是否继续供应黄豆,依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甲油料厂有权要求供销社继续供货。《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

《24时计时法》案例分析

《24时计时法》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线1台的儿童动画片晚上几点开播吗?(晚上6时)晚上6时又可以说是几时?(18时)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电视中、报纸上、商店营业牌上……)像18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教学. (1)教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教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表.(给学生演示教具) 教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夜间十二点) 教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教师提问: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给学生演示教具)同学们,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年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就是0时,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9时……直到中午12时.(再接着拨)下午1时、2时……晚上8时、9时……直到午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刚才我们从中午12时拨到夜里12时,时针又走了一圈,又是12小时. 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 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 (2)让学生拿出“24时钟表盘”,自己拨拨. 分组讨论: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相同;而时针走第二圈时,就等于用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小时.这样,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最后到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3)口答. ①下午3时是几时?(15时) ②早上7时是几时?(7时)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法学基础理论 1、2000年5月广州A公司与北京的B公司签定购买500件西装的合同。合同规定该货应于6月15日前运至北京。合同签订后,广州A公司积极组织货源,于5月30日组织好货源之后,将货物存放于该合同仓库内,A公司将该货物全部向中保财产保险公司投保。不幸,该货于6月2日由于意外火灾致全部损失。原定于6月5日与铁路公司签订的运输合同被迫中止。A公司与B公司双方又同意将原合同的交货时间更改为7月15日。问:该案例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是什么? 2、甲、乙1989年结婚,于1990年生一女。甲在某工厂工作,并签订一份劳动合同。1991年甲不幸去世。留下5000元存折一本。分析法律关系构成和法律事实。 3、康宝消毒柜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外观设计,并获得外观主设计专利权。1995年,甲、乙两厂生产的消毒碗柜的外观设计与康宝消毒碗柜的相似。康宝消毒碗柜公司则向法院起诉甲、乙两厂,要求他们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分析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 经济法基础理论 1、问:以下关系哪些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司登记产生的登记关系、税务机关与公民个人之间产生的征税关系、某甲公民向某公民乙借款1 万元所产生的借贷关系、企业内部的经营承包关系、张三与李四因房屋所在权问题产生的所有权关系、王某因房屋买卖登记与房管部门发生的房屋登记关系、某公民甲因王某是否侵犯名誉权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产生的人身权关系。2、1993年3 月,某县石料厂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开办环球建材公司,经批准后, 石料厂派出本厂副厂长为该公司负责人,并进行了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开业前后,石料厂实际没有投入资金。环球建材公司与外单位签订了许多合同,收取合同对方的预付款周转资金。经营不到2 年就因困难难以清偿债务而歇业,许多债权单位起诉,要求环球建材公司承担经济责任。 问:(1)环球建材公司能否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为什么? (2)石料厂应当承担环球建材公司的债务吗? 3、李经理某日上午日程安排如下: 8:00~8:30 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布置工作 8:30~9:30代表公司与服装厂签订购买服装的合同 9:30~11:00到上级主管部门参加党委扩大会议 问:上述活动中哪项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其主体、客体和内容如何?

小学音乐哦,十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哦,十分钟》优秀教学案 例 教学背景: 快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对小学的孩子来说,快乐教学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与其美好的童年记忆,迎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 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教学描述 师:上课的35分钟非常地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的10分钟也很重要,因为有了适当的休息,适当的放松,下节课的听课效果才会更好。欢乐的十分钟,热闹的十分钟,作曲家为同学们写了一首歌,唱的就是这课间的十分钟。

1.(播放《哦,十分钟》音乐) 师:这首歌的情绪怎样?那么你想不想来学一学这首歌呢? 2.师:学习这首歌之前,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歌词。(1、注意反复记号。2、注意按节奏念歌词)请你听老师来念一念。学生模仿 3.师:看着歌词再来听一听,请同学们听着音乐对口型演唱。 4.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忍不住唱出声音来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唱看吧。(学生第一遍演唱,出现的错误需听出来) 5.师:同学们第一遍就可以把歌曲大概地唱出来了,现在,老师也很想来唱一唱,请你认真地听,听听看你哪里和老师唱的不一样,觉得哪里比较难唱的。 6.师范唱,学生提出难点:(课件出示) 1)、前八后十六节奏以及两句的音高。 2)、切分节奏的休止:0××××××××0 7.现在让我们再连起来唱唱一唱第一段的歌词,看看这几个难点解决了没有。(巩固难点,加入第二段歌词。)

法学教学案例

韩玉胜教授教学案例 刑法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刑事案例分析概述 一、刑事案例分析的方法 1、认真分析所要分析的案例的全部事实 2、从案例的各种事实中确认对构成犯罪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实 3、以犯罪构成的理论为基础对案例进行分析 4、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5、注意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6、案例分析后的再思考 二、案例分析中应当注意防止的问题 1、防止以偏盖全 2、防止感情用事 3、防止匆忙定论 4、防止缺乏认真 第二部分刑事案例选辑 一、傅盛萌放火案 【案情介绍】 被告人傅盛萌,男,40岁,工人。 傅盛萌欲与离异之妻宋某复婚,宋不同意,傅便产生放火烧毁房屋之念,以迫使宋无地方居住,达到复婚的目的。2002年8月20日21时许,傅盛萌携带汽油、火柴等作案工具窜至宋某租住的某厂职工宿舍楼507室外。翌日凌晨,傅将汽油由门下方缝隙倒入室内,用火柴点燃后逃离现场。宋某及其女傅某被烟窒息死亡。 【法律问题】 傅盛萌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是(间接)故意杀人罪,还是放火罪? 【法理分析】 傅盛萌的行为构成放火罪。 从主观上看,傅盛萌有放火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火灾,而希望火灾的发生,积极追求房屋的烧毁,同时对宋某及其女傅某的残废也存在放任的心态。客观上,傅盛萌实施了放火行为,并引起火灾。但认定傅盛萌的行为构成放火罪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实施了放火行为,也不在于其主观动机,而在于傅的放火行为危及了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宋某租住的是某厂职工宿舍,居住在职此的并非只有宋某。虽然傅盛萌其本意只是要烧毁宋所租的宿舍,虽然火灾实际导致的宋、傅二

被害人死亡在傅盛萌的预计之内,但火灾发生后危及的是整栋宿舍楼的安全,傅盛萌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既不能完全预见,也不能有效控制,即使未造成火灾的进一步蔓延,也不影响其放火罪的成立。火灾造成宋某及其女傅某之死,属放火罪的加重情节。综上,傅盛萌构成放火罪而非(间接)故意杀人罪。 二、卢毅伟、吕杰荣破坏交通工具案 【案情介绍】 被告人卢毅伟,男,42岁,某公司职工。 被告人吕杰荣,男,40岁,某厂工人。 卢毅伟与本公司汽车驾驶员苟某素有矛盾,为报复苟某,卢毅伟伺机破坏苟某驾驶的汽车。1999年10月16日,卢毅伟得知苟某“明天出车”;当晚8时许,卢毅伟约吕杰荣携带白砂糖到其家,然后将自己的“破坏计划”告诉吕杰荣,并希望吕与其“合作”。吕杰荣表示同意。当夜10时许,二被告人来到卢毅伟所在公司,由卢毅伟将停放在公司院内的“长江”牌厢式货车(苟某驾驶)的发动机盖打开,吕杰荣随后把白砂糖倒入发动机气门弹簧内。二被告人又各拌断一根雨剧器,接着卢毅伟弯腰找刹车油管,并向吕杰荣索取钢丝钳,吕从车中工具箱内取出钢丝钳递给卢,卢毅伟剪断刹车油管后二被告人逃离现场。次日,苟某在出车前检查时发现汽车已遭破坏,幸免遇险。后经技术鉴定,该车制动系统完全失效。 【法律问题】 对本案的认定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卢、吕二人明知苟某第二天要出车,故意破坏其驾驶的汽车,是蓄意加害,但被苟某及时发现,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另一种意见认为,卢、吕二人破坏使用中的汽车,已危及公共安全,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哪一意见正确? 【法理分析】 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 卢毅伟、吕杰荣二被告人为泄私愤不计后果,故意破坏苟某第二将要驾驶的“长江”厢式货车,造成该车行车制动系统失效,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已对交通运输安全造成现实危险,符合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构成要件。从犯罪对象来看,卢、吕二被告人破坏的“长江”厢式货车用于货物运输,属现代化大型交通工具,机动性强,价值高,速度快;而且该车处运营间歇期间,属于“正在使用中”,如果破坏情况不被及时发现,该货车第二日将继续运营,一旦因遭破坏发生倾覆、毁损,就可能危害到不特定多人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从破坏程度来看,卢、吕二被告人向汽车发动机内倒白砂糖,剪断杀车油管,已使该“长江”车制动系统失效,这种破坏已不是表面的损坏,而是达到了足以使该车发生倾覆或毁坏危险的程度,即足以危及交通运输安全的程度。因而,虽然卢、吕二被告人的行为主要针对苟某,但其行为所危害的客体已不只是苟某一人的生命、健康,而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从主观上看,卢、吕二被告人明知破坏该“长江”汽车的发动机或刹车油管,可能使该车在次日的运输中发生交通事故,但为了达到报复苟某的目的,其主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属间接故意;这种间接故意针对的是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后果而言的,二被告报人复苟某的意图仅是犯罪动机,不能因此认定其犯罪的故意仅限于追求苟某的伤亡,更不能以此认定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虽然苟某及时发现汽车被破坏,没有实际发生严重后果,但破坏交通工具罪属“危险犯”,

24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

附件1 课题: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58页----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小钟表。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师:同学们的能力可真强,(课件出示:钟表9时)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 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二、认识24时计时法 1、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生2:16时是几时? 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生1:4时。 师:是4时吗?生:下午4时。 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 (课件演示:0时) 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 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 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生:没有

经济法学案例解析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在实践中的运用

经济法学案例解析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在实践中的运用 案情介绍1998年8月,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特区政府动用近千亿港元入市操作,香港金管局推出7项技术性措施,集中在港元兑美元的兑换保证和有关银行港元流动资金贴现方面的新措施两个方面。1998年9月7日,为了严格治市纪律,强化金融监管,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公布了严格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纪律的30条措施。这30项新措施的实施涉及联合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财经事务局五个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金司的官员表示,这些措施用于增强货币及金融系统抵御国际投机者跨市场操纵的能力。 试分析上述实例中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评析:所谓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法规确认和调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包含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基本要素。 在上述实例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在外汇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这些管理措施属于香港政府的经济管理活动,伴随着这些调控措施的出台,一个新的经济法律关系便随之产生。在这个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应当是出台政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在香港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市场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种经济行为,即特区政府通过对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从而规避金融风险的行为;法律关系的内容则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自己的经济职权和新出台的措施对资本市场进行经济管理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是在香港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市场主体服从政府的管理规定,依法进行交易的义务。 案情介绍1999年,张某开办了一个生产电器的小作坊,生产日光灯镇流器。为了打开产品销路,张某将其生产的镇流器上的标牌全部标为上海某电器厂出品,并冒用安全认证标志,投入市场。由于该镇流器质量低劣,某用户在使用该镇流器时因线圈击穿酿成火灾。试分析:1.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2.对于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使用,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评析1.张某的行为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关于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不得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不得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规定。 2.产品质量认证分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实行安全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法》和《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只有通过审查、检验批准的产品,产品质量认证部门才批准认证,颁发认证证书,并允许在该产品上使用认证标志。 案情介绍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美容仪损伤皮肤案,原告诉称:因使用了某公司美容仪造成面部皮肤严重损伤,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被告辩称:原告使用的美容仪确为本公司生产的产品,但该产品是公司正在研制过程的实验品,并未投入市场。经法庭调查,原告使用的美容仪是身为该公司检验员的朋友所送,法庭委托有关产品检验机构对美容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某公司生产的美容仪以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进一步对原告进行皮肤测试,结论是原告皮肤属于特殊的过敏性皮肤,对该美容仪具有特殊的过敏性,从而导致皮肤损伤。 试分析:1.在什么情形下生产者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2.某公司是否要承担产品责任,为什么? 评析1.生产者对缺陷产品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除非生产者能举证产品具备免责条件。生产者能够证明存在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1)未将产品投

哦,十分钟 教学案例

兴趣课堂,快乐演唱《哦,十分钟》音乐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快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对小学的孩子来说,快乐教学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与其美好的童年记忆,迎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弟的孩子,学生智力普遍良好,思想活跃。但是由于条件关系,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不扎实,但非常好学。本班的孩子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对音乐课件中的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 三、案例描述 教材分析: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学习通过音乐(演唱歌曲)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情绪。

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76、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177、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78、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179、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180、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181、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82、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24时计时法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意图说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微型教案”。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占75%,而板书就是利用视觉形象向学生交流信息、传递知识。因此,科学合理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时间的认识学生已经经历过几次系统课堂学习,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地互换。 3.使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基于以上这些前提和要素,我思考了几点设计理念: 1.情境引入力求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设置悬念将矛盾抛出,板书 出示两个不同时段的相同钟面,引出课题。 如:导入新课时,讲述“龟兔赛跑”的新故事,设计一个悬念:为什么第二次赛跑还是小白兔输了?(比赛时间是上午9:00,而小白兔晚上9:00才来参加比赛,时间错了。) 对比:

上午9时晚上9时 那么上午9:00和晚上9:00为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进行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2.新授中,注重新知识认知过程的呈现,利用直观的活动钟面和时间 尺有机结合,分层呈现,使建模的过程更加形象生动。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24时计时法,因此,我在设计时将活动钟面和时间尺都以中午12;00为界各分成两部分呈现,最后合成。 ⑴第一步:

出示内环钟面和时间尺的前半截,并在拨动钟面时逐一写出时间尺上的刻度,让学生真正理解时间尺的意义。 第二步: 出示外环钟面和时间尺的后半截,活动钟面转动第二圈时,让学生在时间尺上找出相应的位置,老师逐一写出时间尺上的刻度。 最后介绍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旳计时法,通常叫做24 时计时法。 第三步合成: 板书文字:从0时到24时旳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经济法学--案例分析复习课程

经济法学案例解析 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在实践中的运用 案情介绍 1998年8月,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特区政府动用近千亿港元入市操作,香港金管局推出7项技术性措施,集中在港元兑美元的兑换保证和有关银行港元流动资金贴现方面的新措施两个方面。1998年9月7日,为了严格治市纪律,强化金融监管,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公布了严格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纪律的30条措施。这30项新措施的实施涉及联合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财经事务局五个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金司的官员表示,这些措施用于增强货币及金融系统抵御国际投机者跨市场操纵的能力。 试分析 上述实例中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评析: 所谓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法规确认和调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包含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基本要素。 在上述实例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在外汇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这些管理措施属于香港政府的经济管理活动,伴随着这些调控措施的出台,一个新的经济法律关系便随之产生。 在这个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应当是出台政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在香港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市场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种经济行为,即特区政府通过对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从而规避金融风险的行为;法律关系的内容则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自己的经济职权和新出台的措施对资本市场进行经济管理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是在香港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市场主体服从政府的管理规定,依法进行交易的义务。 案情介绍 1999年,张某开办了一个生产电器的小作坊,生产日光灯镇流器。为了打开产品销路,张某将其生产的镇流器上的标牌全部标为上海某电器厂出品,并冒用安全认证标志,投入市场。由于该镇流器质量低劣,某用户在使用该镇流器时因线圈击穿酿成火灾。 试分析: 1.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课间十分钟 文明伴我行

题目:课间十分钟文明伴我行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促使学生自觉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遵守礼仪,共同创建文明城区。同时使学生获取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安全、有益的课间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成为课间的主人,让课间充满孩子的笑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身心得到充分休息,以保证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上好每节课。 活动准备:彩纸、绳、歌曲《课间十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A:同学们,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听。 播放歌曲:《课间十分钟》 听那丁零零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 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 让我们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 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 哦,你好,你好十分钟! 哦,欢迎,欢迎十分钟! 那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 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 B:多么动听的歌曲,多么令人向往的课间十分钟啊!我们每天都有五、六个课间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A: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B:文明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 A:同学们,爱玩是我们的天性。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我们更渴望拥有属于自己充分休息、自由活动的时间。

B:因此,“课间十分钟”就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我们渴望下课,盼望着与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耍。 A: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间十分钟有序、有趣、又有益呢?今天我们召开主题班会,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B:现在我宣布劲松四小三年级八班《课间十分钟文明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小调查: A:同学们课间你们是怎样渡过的? 生:上厕所;喝水;准备下节课用具;散步;做游戏。 B:你们先做哪些事呢? 生:先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书,用具;先上厕所,不影响下一节课;口渴,先喝水。 A:大家说的非常好。做好这些准备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游戏了。 B:你们看这样做好吗? 生:不好…… A:下面请几位同学,介绍几个关于课间安全方面的案例。 【案例1】学生嬉戏致伤 课间休息时,学生李某和张某在一起玩起了游戏(一条腿盘在另一条腿上互相撞击),张某因斗不过李某,就用手将李某推倒,致使李某右大腿骨折。李某出院后,经法医鉴定,为9级伤残。 【案例2】学生在课间游戏受伤 小冬是某学校学生。课间休息时,小冬与同学进行追逐游戏。小冬在前奔跑,同学在后追赶,小冬见同学将要追上,就向阅览室方向跑去,小冬猛推阅览室门时,将门上的玻璃推破,小冬的右手和手臂被玻璃划破。经医院治疗后,右手食指部位的筋被划断,右手食指丧失功能。 B:看来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三、A:下面请文明小使者给我们讲一讲安全常识。 1、做游戏时要注意什么? 遵守游戏规则

青少年法制分析教育案例

青少年法制分析教育案例 廖为山 一、为筹吧资去打劫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二、优等生入户抢劫 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青少年法律故事三 父母从潮阳来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201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龙把他带到白云区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后把尸体扔到旁边的沙井里。第二天上午,阿龙拨通了小文家里的电话,要小文家长拿1000块钱来赎人。最后压低到600元,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小文家人随即报警。阿龙几次变换交钱地点,最后约定小文的家人把600元现金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口左侧垃圾桶里。当晚10时,阿龙取出垃圾桶里面的钱,然后直奔麦当劳。饱餐一顿后,阿龙在麦当劳门口被警察抓住。阿龙的行为犯了故意杀人罪,考虑到阿龙犯罪时没有满18周岁,广州中院从轻判处阿龙15年有期徒刑。 故事四一个14岁少年的噩梦 一天晚上,原励德实验中学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让人费解的是杀人凶手竟是一个未满14周岁的少年,而被杀者竟然是他的同乡同窗。该校初一年级学生陈志明(男,1998年3月生,上云桥镇人)与刘小乐(男,1989年7月生,上云桥镇人)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

经济法律关系

第一单元法的一般概念 例1、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 例2、关于法的强制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的国家强制力是必要的; B、法律的国家强制力是潜在的; C、法律的国家强制力是合法的; D、法律的国家强制力是法律效力的唯一保障。 例3、法律史一种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具有自身的特性,但下例那一选项不属于法律的特性:() A 法律的规范性 B 法律的概念性 C 法律的阶级意志性 D 法律的效力性 例4、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纪律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说明下例哪一选项() A 法律是可有可无的 B 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 C 法律是非常重要的 D 法律与道德、习俗、纪律等其他社会规范完全相同 例5、我国民间故事铡美案中,这一法律现象说明什么?( ) A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反映,具有超阶级性 B 法律有时候也被统治阶级将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 C 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共同意志的体现 D 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也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同例:法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体现。 例6、下例哪些选项属于法律的规范作用()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 预测作用 D 教育作用 例7、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法律的社会作用的基本方式.( ) A 确认 B 制约 C 调节 D 预测 例8、张某已经具备开设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决定向工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他认为有关部门会批准他的申请并向他颁发营业执照,这表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 预测作用 D 教育作用 例9、张三和李四签订一份有效地买卖合同,在合同中约定,张三于合同签订30 天后向李四提供50 吨小麦,用以生产面包,李四在该合同签订后第二天又和王五签订一份合同,合同约定,李四将50 吨小麦制成面粉后将全部出售给王五,从这个合同中可以看出,对于李四的行为,法律显示出( )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 预测作用 D 教育作用 例10、法律是一个判断标准,一种评价尺度,因此可以用法律评价人们行为的哪些方面() A 是否合法或违法 B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C 是否合理或者不合理 D 是否好坏例 1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者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下列哪些选项为法律对人们行为指引的方式。() A 否定的指引 B 确定的指引 C 有选择的指引 D 肯定的指引 例12、下例说法错误的是那一项() A 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既产生正面作用,也产生负面作用 B 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只能产生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C 法律的规范作用在任何性质的社会都是相同的 D 法律的社会作用在任何性质的社会都是相同的。 例13、下例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是( ) A 假定 B 处理 C 制裁 D 行为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凡是教过这一课的老师都知道,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 在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时间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很少用上24时计时法,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计时法的负影响,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这节课调整了一下,把这部分的内容分两课时来上,本节课只教学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两个知识点:1、理解1天=24时。2、掌握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两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

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 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 接着向学生说明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因此我设计了“2014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

(完整版)经济法律关系案例

经济法律关系 【例题1.2】甲国有企业将某项生产任务承包给其内部的乙车间来完成,双方为此签订了承包责任书,约定乙车间可以使用甲企业的机器设备及原材料,但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该项生产任务等事宜。请问在甲国有企业与乙车间之间是否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如果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请指出该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解析】在甲国有企业与乙车间之间已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甲国有企业与乙车间是该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使用企业的机器设备及原材料是乙车间的经济权利,相对应地,提供机器设备及原材料是甲国有企业的经济义务;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该项生产任务是乙车间的经济义务,相对应地,获得该项生产任务的成果是甲国有企业的经济权利,这些经济权利知经济义务共同构成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而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指向对象之一的生产成果,即为该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题1.3】甲科研单位与乙公司之间签订了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转让其专门为该公司研发制造的一台仪器。但由于在合同履行前发生了地震,甲科研单位办公楼倒塌导致仪器被毁坏,不能按期履行合同。乙公司据此解除了双方的买卖合同。请指出引起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么? 【解析】在甲科研单位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中,地震这一事件导致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法履行,是引起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 【例题1.4】甲国家机关为举办会议需要向乙单位租借礼堂,双方为此签订了租借合同。但在会议举行日,乙单位因未能腾出礼堂供甲国家机关使用,致使会议不能如期举行。甲国家机关据此解除了与乙单位的租借合同。请指出引起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么? 【解析】在甲国家机关与乙单位之间形成的租借法律关系中,由于乙单位未能按时提供礼堂的违约行为导致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法正常履行,这一行为是引起双方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 甲国有企业将某项生产任务承包给乙企业来完成,双方签定承包责任书,约定乙企业可以使用甲企业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但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请问: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是否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如果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请指出该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甲乙企业间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其主体是乙企业,客体是甲企业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内容是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承包的生产任务。 1.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债、征收税收等。()答案:× 解析: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债,但征收税收是税务机关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并不是国家以自己的名义征税的。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修理设备的合同,在此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 A、乙方修理的该设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