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钢铁行业轻度产能过剩治理措施及对策建议_孔垂颖

钢铁行业轻度产能过剩治理措施及对策建议_孔垂颖

钢铁行业轻度产能过剩治理措施及对策建议_孔垂颖
钢铁行业轻度产能过剩治理措施及对策建议_孔垂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是在给LEIAV 一个冲击后,GDP 从第3期到第4期呈快速增长趋势,此后,逐渐趋于稳定,说明在第3期能源工业增加值对GDP 的影响有了大幅的提高,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第二产业生产效能水平提高较快。

4

结论与建议4.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和排放要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中国的碳排放量、能源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弹性指数和GDP 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变化是长期的、稳定的、线性的。

(2)碳排放量是上述变量中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但是其对GDP 增长影响力正在逐年减少。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正逐年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特别是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现代服务业。并且从2000年,我国开始对污染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和加工业进行内部行业结构调整,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环保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量对GDP 的影响力。

(3)能源工业增加值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结论和中国的能源工业发展的现状基本一致。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能源工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GDP 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4)能源消费弹性指数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能源市场并不开放,主要消费来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需求,这造成了能源消费弹性指数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大的原因。另外,我国能源数据统计和核算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能源服务业统计方法较为落后,数据收集层次比较单薄,能源价格指数并不健全,也从客观上造成了这一结果。4.2建议和对策

(1)加大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

工业企业的数量,大力开发低耗能和高附加值的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产业结构上实现能源集约化的转变。

(2)扩大能源出口和国内能源的消费能力,实现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和出口驱动类型转换。

(3)在我国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政策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提高承接节能产业的准入门槛。

(4)尽量减少因碳排放量过大而产生的多余社会成本。鼓励节俭化、低碳化的生活消费模式,以便于实现绿色环保的社会形态。

主要参考文献

[1]E S avaldor.Extinction of Lotka Volterra Systems

[J ].Math Soc ,

1999,127:2905-2910.

[2]M T DALTON.Negative of Positive and Economic Tec [J ].Journal of Quarterly Economics ,2003,76(1):1261-1282.

[3]C E ROBERTS.The Search for Carbon Assume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2,75(2):196-206.

[4]G P T reffers .Energy Crysis of Oil Effect [J ].Journal of Public Energy ,2007,86(5):146-158.

[5]虞义华,郑新业,张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中

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85.[6]张雷.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6(3):85.

[7]陈燕武.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2(2):33-36.

[8]高伟.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8-21.

[9]张炎涛.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07(1):56-57.

[10]朱勤.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J ].中国人口资

源与环境,2010(2):28-29.

[11]池启水.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基于协整方法与VAR

模型的实证检验[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4):7-9.

!!!!!!!!!!!!!!!!!!!!!!!!!!!!!!!!!!!!!!!!!!!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显现,钢铁行业尤为突出。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要成功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不同程度下产能过剩的矛盾,必须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为依托,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多层次,多手段地采取切实措施,缓解产能过剩状况,避免严重产能

过剩的出现。本文将从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角度提出治理轻度产能过剩的措施。

1行业协会治理措施

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

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还需要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力依靠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的力量。从国家层面出发,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

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通知》,该通[收稿日期]2013-08-15

钢铁行业轻度产能过剩治理措施及对策建议

孔垂颖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本文从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出发提出应对我国钢铁行业轻度产能过剩的措施和对策建议。行业协会应建立产能统

计监测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引导企业投资预期以及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而企业应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积极参与走出去以及兼并重组。

[关键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治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2.023[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4)02-0035-03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4年1月第17卷第2期

Jan.,2014Vol .17,No .2

35

知认为部分行业已经出现过度投资,并造成产品价格下降。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举行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信息发布会宣布,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原则上将不再批准扩大产能项目。在“十二五”规划报告中也指出,钢铁行业通过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区域协调进一步对行业产能进行控制与优化,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行业产品品质,实现从量向质的转变。行业协会应在国家这些相关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建立产能统计监测,加强信息披露和完善行业政策等手段来抑制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

1.1建立产能统计监测体系

及时监测统计是治理产能过剩的基础,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绝对量大,在经济中所占比重高,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矛盾。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做好统计监测工作。

好的统计监测体系既要发挥温度计的作用,准确测量当前行业的运行形势,又要有天气预报的效果,反映行业发展趋势。我国目前钢铁行业统计体系偏重于对增加值和产量的统计,而在产能的统计上还不是很健全,产能既不是产量也不是投资,而是介于产量和投资之间的变量,当前的统计体系对其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统计检测体系。

因此,这就要求钢铁工业协会尽快建立涵盖产能利用率及现有产能、在建产能、拟建产能、产品库存等指标的统计检测体系以及科学的产能过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个能够反映产业生产实际且有代表性的指标,对产能过剩进行度量,客观反映钢铁行业产能实际状况。

1.2加强信息披露和对企业投资预期的引导

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预期收益之上的,预期收益既与企业自身状况相关,又与行业运行状况、国家调控政策取向等信息相关。目前,企业预期往往在不同企业之间传递,并极有可能在传递的过程中被放大或缩小,甚至出现信息失真的状况。

行业信息不完备会带来非理性的市场变化,所以要加强对企业发展的信息指导和引导。这就要求行业协会必须深入贯彻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力度,实现钢铁行业内信息共享,强化钢铁行业内部生产协调,做好对钢铁行业运行动态的跟踪分析,做好数据采集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定期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在信息内容上要尽量完备,除了最基本的产品价格信息外,还应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按照月度、年度公布各行业产能利用数据的做法,发布包括钢铁行业产品现有产量、潜在产能、原材料供应等数据。信息不仅要反映短期市场变化和行业需求预测,还要反映长期供求关系,拟在建规模等。除此之外,钢铁工业协会还要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产业规模、生产销售库存、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污染排放等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及时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市场投资预期。

同时,行业协会还要密切关注其他上下游相关行业的生产、投资和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如汽车、房地产、船舶、铁矿石、煤炭等行业,根据上下游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钢铁企业的投融资状况,校正企业的过度预期,预防钢铁行业出现投资不合理,盲目扩张的现象。

1.3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

我国钢铁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如人意,比如在淘汰落后产能时,有些小企业为了达到不退出的标准而进一步扩产,这样不但没有达到减产的目的,反而会加强产能过剩。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尽量避免“钻空子”的行为出现。

钢铁行业协会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抓紧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对已经出台的钢铁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要强化落实,加强检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积极主动地做好与土地、环保、金融、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和企业,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淘汰工作。

除此之外,行业协会要加强抑制重复建设的政策导向。要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控制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既要分类指导也要有保有压,完善钢铁行业的相关产业政策。对目前产能过剩项目实施严格控制和管理,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推动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2企业治理措施

从体制方面看,我国钢铁行业现阶段的轻微产能过剩与钢铁行业内部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而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技术水平的落后在产能过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在控制产能过剩阶段造成种种障碍,所以提高技术水平,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对缓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障碍,这就需要我国钢铁企业建立科学的全方位的研发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同时要大力发扬企业“走出去”战略,缓解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

2.1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钢铁企业应该抓住当前产能过剩的契机,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以优化结构。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虽然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近,但在自主创新能力、工艺水平、质量控制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这就使得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产出的数量扩张以及价格的竞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上,造成了钢铁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因此,钢铁企业应大力推动创新体系建设,以国家投入为引导,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国内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快但主要依靠进口的高端产品的研发,节能减排工艺技术推广应用及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重大工艺技术的自主研发等。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性能、质量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世界也已进入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后工业化阶段,在产业发展的技术选择上,要按照“迎头赶上”的技术发展要求实施。对于钢铁行业,同样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要求,在发展过程中选择精细技术路径。钢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推进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单一向综合发展,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因素,只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缓解产能过剩的大潮中不被淘汰。

除此之外,我国通常采用的技术创新路径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但我国在执行这一路径的过程中出现了低端技术重复引进、忽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和引进依赖等问题,这样不但没有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反而引发产能过剩。因此,首先应该对技术引进这一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方式进行修正,一方面要纠正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偏差,即“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适当控制技术引进和保护国内市场,确保技术引进的效率和效果。另外,我国钢铁企业应该改变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方式,逐步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

对钢铁企业来讲,要想避免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加深,缓解现

经济管理

36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阶段的产能过剩,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调整结构、提高品质、节能减排以及提高研发队伍素质上下功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软实力上,用在强化研发和技术创新上来,放在品质适量、提高效益上来。只有在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才能缓解我国现阶段的产能过剩的矛盾。

2.2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

近年来频发的贸易摩擦使我国钢铁产品供求关系的外部调节效应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也无法借助外部市场加以缓解,使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并没有依靠企业“走出去”这条路得到控制,因此钢铁企业积极走出去是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一种有效途径。

钢铁企业不仅应立足于国内市场还需兼顾国外市场,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兼顾和两种资源的互补,加快推进生产经营的重新布局和战略调整。尤其要加强海外市场环境的跟踪调研和贸易摩擦的协调,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发展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发展对外投资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弥补国内资源不足,缓解国内产能过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当然,在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也要处理好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向海外大规模产业转移导致的国内产业空心化。

“走出去”这一路径不仅是实施全球范围资源整合的媒介,也是缓解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应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欠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契机,进一步完善“走出去”的综合服务和保障平台。

从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来看,钢铁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有条件的国家投资设厂,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开发海外资源,同时还能减少和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钢铁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对外进行产业转移,实现原产地多元化,深层次解决产能过剩的矛盾。

2.3加快企业兼并重组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企业数目众多,单位产品高能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从而导致产能过剩这一现状,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之路势在必行,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使那些具有规模优势和综合发展优势的钢铁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我国钢铁产业布局合理化,钢铁产品结构多样化,产业集中度得到真正的提高,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的矛盾。

对于绝大多数产能过剩企业来说,通过兼并重组,优化整合资源,可以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总量和优化结构的目标。对于钢铁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提升自身实力,对于大企业来说,通过兼并中小企业,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可以培育新的增长点。而钢铁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能够降低生产管理费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避免无序竞争,从根本上缓解产能过剩。

钢铁企业通过实施兼并重组,能够控制产能,提高效益。加大钢铁企业改革重组和改造力度,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有实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可以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钢铁行业的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而有优势的大型钢铁企业与区域内其他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能够实现钢铁企业的经营规模化、资源利用综合化。

我国钢铁企业之所以数量众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集中度不够导致的投资过于分散以及市场理性不足,增加了钢铁行业过度进入的风险,小型钢厂要变中型钢厂,中型钢厂想变大型钢厂,自我扩张,盲目发展,这样反过来也造成了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成为今天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应加快兼并重组,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具有优势互补条件的企业应积极进行兼并重组,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大型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设备的现代化,技术的升级和提高、经营管理的合理化、企业规模的适度化。

同时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钢铁企业还要注意横向和基于产业链的纵向的兼并重组的区分和协调。尽可能做到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实现市场和产品资源品牌的有效整合,同时钢铁企业要避免地域较远的横向重组。企业在重组后要尽快充分有效整合原有的产供销、人财物体系以及管理、企业文化、资源、品牌、市场等方面要素,从而使我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能够真正提高钢铁企业的实力,解决产能过剩的矛盾。

推行钢铁企业技术创新,采取“走出去”战略,加快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从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利润率低,产能过剩的问题看,必须采取这些措施,解决当前矛盾。我国当前处于转型经济的工业化中后期,国家也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这些规划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以钢铁行业为支撑,因此从长远来看,钢铁行业担负着我国实现现代化,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使命,因此,就必须着力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综合实力,解决当前面临的众多问题,特别是产能过剩的矛盾。要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这一矛盾,除了在政府的协助下钢铁工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企业自身,从企业自身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多层次、多角度地解决产能过剩。

3结论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不仅与各类主体的行为直接相关,也与对一定时期内的政策导向密不可分。尽管市场在其内在规律的作用下也可逐步实现自我修复,但是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一些利益主体或相关部门利益集团的影响,由此会引发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的出现。况且,产能过剩的治理有诸多途径,为避免冲动惯性下的盲目跟风和市场的剧烈波动,维护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产能过剩治理也需要统筹决策,有序部署,稳步推进。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既有工业化国家的共同特征,又有市场转型国家的特征,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不是很完善,在市场性因素和非市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能过剩的矛盾极易发生,特别是像钢铁这样投资回报快的行业。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对此问题予以重视,通过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采取切实措施,尽可能降低产能过剩风险和负面效应,实现钢铁行业健康运行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梅,陈鹏.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分析与预警[J].中国软科学,2013(5):110-116.

[2]陶忠元,褚丽彦.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及其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1(8):92-95.

[3]张新海.产能过剩的定量测度与分类治理[J].宏观经济管理,2010(1):50-54.

[4]冯梅,孔垂颖.基于VAR模型的中国钢材出口影响因素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3(5):79-84.

[5]周劲,付保宗.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10):33-35.

经济管理

37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一季度"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 2010年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传动网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010年一季度生产粗钢1580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11.2万吨,增长24.52%;一季度粗钢日产水平175.57万吨,相当于年生产粗钢6.41亿吨的水平,比2009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55.57万吨,提高12.86%,一季度粗钢生产总量明显过高。2010年一季度钢材生产的品种中,螺纹钢筋生产3014.9万吨,同比增长14.8%,同比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线材2490.3万吨,同比增长22.4%,同比增幅加快14.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一季度生产冷轧薄板469.0万吨,同比增长34.81%;冷轧薄宽带钢714.2万吨,同比增长66.6%;镀层板634.1万吨,同比增长58.9%;涂层板110.9万吨,同比增长36.7%;电工钢板135.4万吨,同比增长47.8%,上述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上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幅大幅度提高,说明钢材品种结构优化进展显著2010年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7%(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5%)。一季度三大动力的增幅均明显高于今年初的预期,对国内市场钢铁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15326.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748.45万吨,增长21.85%,保持国内市场需求高增长的态势,这是造成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010年年一季度进口钢材411.14万吨,钢坯15.65万吨,折合粗钢进口453.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34万吨,增长4.22%;2010年一季度出口钢材870.95万吨,钢坯1.22万吨,折合粗钢出口927.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81.29万吨,增长69.75%。2010年一季度出口与进口相抵,粗钢净出口474.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62.75万吨,增长3.24倍。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趋势向好,但下一步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由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而各国钢铁生产总量大幅上升,全球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美国、欧盟限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下一步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依然严峻。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2010年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含矿山在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目前,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势必增加全行业的总体产能,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2010年年1-2月对钢协会员企业进行统计,吨钢综合能耗613.38千克标煤/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5%;吨钢耗新水量4.18立方米/吨,下降8.44%;企业外排污染物总量中,化学耗氧量外排总量下降2.17%,二氧化硫下降4.46%。另一方面,由于粗钢生产总量增加,1-2月企业烟尘外排总量上升0.66%,工业粉尘上升1.51%。5.国内市场

钢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59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91030374.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593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钢铁工业系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钢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013年我国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10.6762亿吨,同比增长11.4%;2014年全年钢材产量达11.26亿吨,与2013年相比,增长4.5%。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其任务是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对于少数有实力企业,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同时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建筑业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能源行业用钢将是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三大主力,其中房地产用钢仍将是最大的需求通道,预计2015年房地产用钢为4.05亿吨。 《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对钢材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钢材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钢材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钢材技术标准、钢材市场规模、钢材行业潜在问题与钢材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钢材行业投资价值、钢材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钢材行业投资决策者和钢材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章钢材相关概述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随着"十二五"人才规划的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钢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一、2005-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 人力资源统计基本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中心对钢铁行业2005-2010年人力资源进行了有关数据调研统计。参与统计企业钢产量的比例达到全国产钢量80%以上,本文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性,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基本代表我国钢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1.职工文化结构情况 2010年,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博士生人数为878人、硕士(包括研究生班、双学士学位)14756人、本科145002人、专科216287人、中等职业教育150938人、高中249890人、初中及以下199916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博士106人、硕士3251人、本科37029人、专科53568人、中等职业教育30511人、高中38922人、初中级以下37708人。 图1 2010年职工文化结构 图1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偏少,高学历文化结构人才还有待提高。 2005年与2010年相比,统计企业中,博士研究生比例增加了%,硕士生增加了1%,本科生增加了%,专科生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减少了%,高中生减少了%,初中及以下减少了%。 表2表明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步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钢铁行业对员工的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学历由低到高"的趋势。 2.职工职称结构情况 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职工为27526人,中级职称的职工为7947 4人,初级职称的人数为90237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高级职称6515人、中级职称24011人、初级职称22785人,具有职称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 2005年与2010年相比,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占总职工百分比提高了%,中级职称提高了%,初级职称降低了%。 图2 2005-2010年职工职称结构变化情况3.职工技能等级结构情况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高级技师5246人、技师37201人、高级工261712人、中级工178462人、初级工及以下214896人,其中女职工高级技师413人、技师3441人、高级工44964人、中级工2 9199人、初级工及以下45405人。具有职称和工级的职工总数为894754人,占参加统计职工总数的%。

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方针 一、目标与指标 安全生产方针总体目标及指标 二、公司安全生产总方针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治理 三、公司安全生产总体目标 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各类事故、不损坏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在公司各个层面建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安全生产长效安全机制。 四、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公司职能部门、煤焦化厂、各生产车间、各班组及公司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实现六个为零,五个达标。 六个为零: 1、死亡及重伤事故为零(含交通事故) 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3、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4、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5、重大电器误操事故为零 S、苯、甲烷、CO中毒事故为零 6、急慢性煤气、H 2 五个达标: 1、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率为100% 2、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率为100% 3、事故隐患整改率为100% 4、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达标率为100% 5、环保“三废”排放标准合格率达98%以上 五、安全生产指标制定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工作目标,减少和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依据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工作目标,制定本制度。 控制指标:各类事故起数、伤亡人数;一般机械、设备事故;轻伤负伤率;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电器事故、交通事故等为零。 工作指标:安全生产例会、安全生产教育、重大事故隐患监控和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投入、事故报告和应急组织、安全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等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设施、安全标准、安全警示内容和要求。 鄂托克旗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2月30日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精神,进一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省钢铁工业发展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钢铁工艺装备优化升级取得进展,高强钢筋、高品质特殊钢、无缝钢管等产品比重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电耗低于全国重点行业平均水平,完成了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任务。截至目前,我省共有钢铁企业6户,炼钢转炉、电炉19座,中频感应炉7套(带LF炉精炼设施的工艺和装备),炼钢总产能1722.2万吨。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需求回落、产品竞争力弱、金融业涨息抽贷等因素影响,钢铁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合理水平,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2015年,我省粗钢产量418.5万吨,比2010年下降26.4%。 国家将钢铁行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为我省钢铁行业彻底摆脱困境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钢材消费量有所下降,但每年需求

量仍超过1000万吨,除了我省自产钢材外,每年净调入钢材500万吨至600万吨,为我省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改善供给结构提供了市场空间。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是推动钢铁行业脱困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机遇。各有关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的原则,抓住“禁住”、“退够”、“升级”主要任务,积极稳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促进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努力把我省钢铁工业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转动力、转方式,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确保社会稳定,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前,压减炼钢产能610万吨。全省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进展,行业销售利润率、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钢铁十三五规划解读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解读材 料 一、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为什么叫《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质量为先、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实现调整升级,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的指导性文件,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调整升级这一主线。因此,为更准确地反映规划主题,规划名称确定为《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二、未来五年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进步,“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需求呈现下降态势,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79%下降到2015年70%左右,重点大中型企业负债率超过70%,2015年钢协会员企业亏损达到645亿元,产能过剩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演变为绝对过剩。“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大量钢材。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实现几年高增长,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而是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总需求波动下降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在我国钢产量2014年达到8.2亿吨高点,表观消费量2013年达到7.6亿吨高点后,预计“十三五”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国粗钢消费量2020年将下降至6.5亿-7亿吨,产量7.5亿-8亿吨,表观消费量比2015年7亿吨减少5000万吨左右。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将是近几年钢铁工业第一要务。二是自主创新水平不高,有效供给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停留在以消化吸收,跟随创新为主的阶段,尚未形成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引领创新能力。存在创新载体分散,各自为战,协同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足。每年约300-400万吨的关键高端钢材不能自主供应,还需依赖进口。“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钢材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对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提高将提出迫切需求。钢材品种需求将呈现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趋势,产品质量要求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水平愈发提高,对钢铁企业服务需求将由单一的材料供应商向能够统筹提

钢材行业分析报告

钢材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钢材行业基础知识 (2) 第一节钢材的分类及用途 (2) 第二节钢材行业专业术语 (11) 第三节钢材行业计量方法 (13) 第四节建筑用钢材品牌 (14) 第二章钢材仓储保管和运输应注意的事项 (15) 第三章钢材经营的风险及规避措施 (17) 第四章钢材优劣识别常识 (20) 第五章影响钢材市场价格走向的因素 (22) 第六章经销商实力的判断 (26) 第七章钢材行业的市场、前景、阶段分析 (27) 第八章对钢贸企业提供担保应注意的事项 (32)

第一章钢材行业基础知识 第一节钢材的分类及用途 钢材主要分为四大类:板材、型材、管材、建材(线材)。其中板材主要包含:冷卷板、热卷板、中厚板、容器板,碳结板、花纹板、电镀锌板、锰板、彩涂板,镀锌板、热轧带钢、容器板、冷板、热板;型材包含:工字钢、槽钢、角钢、H型钢、大中型材、圆钢、高工钢;管材包含:无缝管、焊管、不锈钢管、螺旋管;建材主要包含:普线、高线、螺纹钢。下文将逐一介绍该四类钢材。 一、板材:钢材行业的板材一般俗称钢板。 (一)钢板 1.钢板定义: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 薄钢板定义:用热轧或冷轧的方法生产的厚度在0.2-4mm之间的钢板,宽度在500-1400mm之间。 2.钢板分类: (1)按厚度:薄板,中板(小于20mm)厚板(20-60mm)特厚板(大于60mm)(2)按生产方法:热轧和冷轧 (3)按表面处理:镀锌,镀锡,复合钢板,彩色涂层钢板 (4)按用途:桥梁,锅炉,造船,屋面,装甲,汽车,结构,电工钢,弹簧钢板(5)按脱氧方式: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 3.中厚板的用途:各种容器,炉板,炉壳,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焊接构件等。 4.材质介绍: Q:普通碳素结构钢屈服点。 Q235的韧性,塑性,强度,焊接性能最好。 Q345是低合金钢 Q235,A,B,C,D是指性能中冲击温度的不同。 Q235A不做冲击,B,室温20度冲击,C,0度,D,-20度。 (二)卷板 1.热轧工艺生产流程: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钢铁“十三五”规划解读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 - 2020年)》解读材料 一、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为什么叫《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质量为先、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实现调整升级,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的指导性文件,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调整升级这一主线。因此,为更准确地反映规划主题,规划名称确定为《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6- 2020 年)》。 二、未来五年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着进步,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式也将 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需求呈现下降态势,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79%F降到2015年70流右,重点大中型企业负债率超过70% 2015年钢协会员企业亏损达到645亿元,产能过剩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演变为绝对过剩。“十三五” 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大量钢材。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实现几年高增长,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而是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总需求波动下降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在我国钢产量2014年达到亿吨高点,表观消费量2013年达到亿吨高点后,预计“十三五”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国内粗钢消费量2020年将下降

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一、钢铁产能过剩的危害在金融危机导致钢铁需求大幅萎缩和钢铁投资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已经相当突出。据估算,我国过剩钢铁产能总体规模已经高达1.5—2亿吨,产能过剩率超过30%。这样庞大的产能过剩,给钢铁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冲击。(一)破坏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在产能过剩特别是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需求势必展开激烈竞争,相互杀价进行惨烈的价格战,甚至不惜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来进行销售,其结果必将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能力,进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强化企业对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的依赖,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编辑。同时,在产能过剩的局面下,国内钢铁企业往往以大量出口为目标以谋求国内产能的供需平衡,这样国内市场难以消化的产能往往会流向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市场来为过剩产能寻找出路。在国际市场需求固定的情况下,势必引发国际钢铁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价格竞争加剧,贸易争端增多,国际钢铁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遭到破坏。(二)造成能源供应紧张钢铁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加大能源供应压力,造成资源供应紧张。数据表明,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所消耗能源总量从35988.2亿吨标煤增加到47774.4亿吨标煤,增长了32.7%,年均增长15.2%,比同期整个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快6.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钢铁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从16.1%提高到了18.0%,提高了1.9个百分点。可以说,钢铁工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是加剧近年来我国能源供给紧张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加剧生态环境破坏钢铁工业产能过剩,加大我国环境负荷。由于近年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钢铁工业及其上游产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从80.1万吨增加到166.1万吨,增长了107.3%;烟尘排放量从48.3万吨增加到59.37万吨,增长了22.9%;粉尘排放量从86.4万吨增加到92.7万吨,增长了7.3%。2008年,我国39个工业行业中,钢铁工业及其上游产业的粉尘排放量居第2位,二氧化硫、烟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均居第3位,废水排放量居第5位。可见,钢铁工业产能过剩不仅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而且成为我国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阻碍因素。(四)加大交通运输压力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铁路总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只增长了47.7%和52.4%,而钢铁产品的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却分别增长了73.8%和73.6%,分别比货物总运量和总周转量快25.9个和21.2个百分点。如果把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和焦炭包括在内,钢铁工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部货物运输中所占的比重还要高。数据显示,近年来上述3大货物运量占全部货运量的比重由17.7%提高到了22.3%,提高了4.6个百分点;周转量占全部货物周转量的比重从17.0%提高到了22.3%,提高了5.3个百分点。可见,钢铁工业的重复建设是导致近年来我国运输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治理对策防止和治理钢铁产能过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解决产生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问题,又要解决需求、投资等紧迫的现实问题。从体制来看,一方面,产能过剩与钢铁产业内部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而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钢铁产生的刚性需求,使许多地方政府出于追求本地gdp等地方利益的考虑,鉴于中小钢铁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财政贡献”,仍纵容一些产能过剩、投资过热的甚至不达标、不环保的新钢铁项目开工,使原本已过剩的钢铁行业产能难以抑制甚至加剧。可见,避免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问题,并辅以必要的政府宏观引导和调控措施,在市场与政策层面双管齐下,做到市场调整与政策调整两相配合、相互促进。

2020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1/6需求疲软钢价高位钢 材市场运行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钢铁行业201*年度分析报告 201*年钢铁行业回顾 1、201*年世界和我国钢铁长江三角洲地区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国际钢铁协会的数据资料统计,201*年全球64个主要产钢国家和 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4.9亿吨,增长6.8%,再创历史新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量,粗钢产量也创新非常高,达到6.955亿吨,同 比增长8.9%,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5.5%,四分之一比提高近个百分点。 我国201*年上半年化肥粗钢生产还处于较高水平,但进入下半年,受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市场需求下降影响,粗钢产量继续减少。由于 铁矿石等原料价格相对于钢价格下降有滞后效应,中国钢厂陷入了 “用高价格矿石生产,以低价格销售钢”的困境,更为重要去年四季 度以来,由于供求累积累积和成本增高等因影响,导致放缓我国钢铁 行业出现利润大幅下滑,亏损面扩大。据中才钢协布的数据显示, 201*年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75亿元,比201*年减少42亿元,同比下降4.51%。亏损企业扩大到8家,共计亏损32.8亿元,亏 损面达10.4%。 2、201*年钢价格波动较大,产品结构性矛盾进步突出由于国际国 内经济环境变化,受需求增长趋缓、产能释放较快的双重拉伸,钢铁 行业产品系统性矛盾进步突出。建筑较,加工较差的局面依旧,这与 前强调指出几年我国过度强调板带比,引导国内钢厂超前发展加工有关。具体表现为:线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增长近成五以上,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2/6而加工用中厚宽钢带表观消费高速增长不足百分之二,两本人相差较大。 3、钢厂资金成本大幅增加 由于国内整体永盖省,致使全产业链企业产业链资金资金紧张,钢厂应收、应付账款额大幅度上升。据中钢协统计,1-11月77大中型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上升19.82%,应付账款净额同比上升 23.86%。部分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不得不放缓或是停止暂停部分项目的投资建设。1-11月固定成本同比上升37.18%。因股份制银行取消对企业贷款利率银行间优惠,严控新增贷款,加之钢铁行业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升高,债券融资导致钢厂股权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同时中钢协会员焦化厂钢厂长期贷款下降6.17%,短期贷款大幅上升,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加大。 二、201*年钢铁行业发展战略状况预测 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看,预计201*年中国粗钢增速减半,总体产量将超7亿吨,增长4%左右。 钢铁作为实体木材经济重要的原料,其需求低迷所反映出的是我国整个制造业、甚至整体经济政策的低迷。去年末,中央经济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明确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目标,这为今年钢铁行业平稳发展创造了定理论依据。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20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震荡和不稳定。国内经济发展减速,内需增长缺少下行压力,房地产、汽车、造船、铁路基建等主要钢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充满不确定性。需求不振将迫使钢厂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3/6减产,钢厂通过阶段性限产杰列来拉低谋求压低矿价,钢铁企业盈利状况给与有望局部得到定改善。

2019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拐点得到确认,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 2002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虽历经风波,但钢材价格总体上呈稳步回升的趋势。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迅速,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 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由于高关税、配额制等钢材贸易壁垒的取消,市场经营环境急剧变化,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经受了WTO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经历了运用世贸规则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在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在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的钢铁行业政策更是紧扣国际脉搏。从钢材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看,我国钢材价格伴随国际价格脚步,在2002年初创出近20年的低位,经过这一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考验,行业拐点得到确认。2003年3月份以来的钢材价格下跌,可以认为是价格涨幅过大的合理回归。 图1、近年我国主要钢材综合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钢材信息。 WTO 恐慌期和消化 临时保障措施期 拐 点 最终保障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正处在恢复之中。据国际钢铁协会调查资料,2002年国际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估算)为7.84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0%。而中国2002年达1.82亿吨,比2001年增加7.0%。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罗马召开的第36次年会上,发表了如下的预测:2003年世界的钢铁的表观消费预计是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9%。特别是消费增加显著的中国,预计2003年表观消费1.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4.5%,维持高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IISI预测世界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2.9%(2001年1.1%,2002年1.7%),中国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7.8%(2001年7.3%,2002年7.5%)。而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钢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看,2003年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完全可能再次超过IISI的预测。 2003年一季度全球钢材消费量为20124.4万吨,同比增长7%。除独联体外,世界主要地区钢材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季度,北美钢材消费量为2916.3万吨,同比增长6%;欧盟为3657.7万吨,增2.7%;独联体为816.9万吨,降5.5%;亚洲为8410.6万吨,增16.6%。其中,中国为5194万吨,增23.7%;日本为1734.5万吨,增6.7%;韩国为10108.6万吨,增3.6%;中国台湾为463.4万吨,增13.6%。从一季度主要地区钢材消费所占的比重来看,北美、欧盟、独联体等地区都有所降低,只有亚洲增加。一季度亚洲地区钢材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41.8%,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主要是中国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25.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个百分点。中国在2002年被国际公认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后,2003年对国际钢铁行业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加大,我国钢铁行业到了“不是中国看世界,而是世界看中国”的时候了。 图2、2002年世界各区域钢产量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上)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验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

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靠信息化练好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进90%等等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有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调查分析

利润15.81亿元,在外界普遍悲观的预期中,钢铁行业“顽强”地避免了全行业亏损的尴尬。 从日前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3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上获悉,在去年1、2月份全行业亏损的不利形势下,纳入中钢协统计范围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利润15.81亿元。 尽管成功扭亏,但是利润总额同比大降98%,利润之薄令人叹息。除了“高高在上”的铁矿石价格,产能过剩也是吞噬钢铁行业利润的罪魁祸首。 中钢协预测,钢铁行业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全行业面临的总体形势预计好于去年,但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成本高企等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容低估。 另据透露,为化解产能过剩难题,工信部等部委正在酝酿钢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细则。 艰难扭亏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到65791万吨、71654万吨和9518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3.1%和7.7%,与2011年相比增速分别回落4.7、5.8和4.6个百分点。在钢产量低增长的同时,钢材价格一直低位徘徊。去年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1点,比2011年末下降12.57%,比1月末下降11.62%,其中长材价格指数106.7点,同比下降15.65%,板材价格指数105.74点,同比下降9.07%。去年9月7日,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更是跌破100点,达到99.24点的年内最低点,随后虽然缓慢回升,但年末钢价依然保持低位。 钢价“不给力”,直接导致企业效益下滑,而高额税负以及地方不合理收费也进一步加重了钢铁企业负担。据透露,由于矿产资源税等税种调高导致企业税负增加,一些地方为保证税收不减少而向钢铁企业超前征税,再加上一些不合理收费项目,钢铁企业可谓苦不堪言。 2012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税740.89亿元,同比下降54.33%;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其中1、2月份全行业亏损,3、4、5月份略有盈利,6、7、8、9月份又出现亏损,从9月下旬开始,由于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四季度经营有所好转,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避免了全行业亏损,但全年亏损钢铁企业数量达到23户,同比增加15户,亏损面为28.75%,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 危险的买矿“游戏” 尽管去年我国钢材价格长时间处于低位,但只要钢价稍有上涨,进口铁矿石价格便立即跟涨,且涨幅远远高于钢价涨幅。以10月份为例,中钢协钢材价格指数环比仅上涨2.9%,但同期进口铁矿石订货价格比9月份第三周的最低点大涨15.9%。 “钢材价格与进口铁矿石价格涨跌不同步,且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远高于钢材价格的状况,吞噬了钢铁企业微薄的利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钢铁

2017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引言:雾霾当头,这个冬天并不平静 (4) 炼焦+烧结双重废气,共承钢铁污染主源 (4) 废气多种多样,氮硫化物和烟粉尘为主 (6) 炼焦:硫、氮氧化物废气,湿法熄焦污染严重 (7) 烧结:硫、氮氧化物废气和烟粉尘主要来源 (7) 污水广泛存在,70%为冷却用水 (8) 固废相对集中,炼铁、炼钢为主 (9) 铁前污染最重,除尘+脱硫为主 (10) 钢铁环保日臻改善,深度优化空间犹存 (11) 纵向:政策施压投资,环保成效渐佳 (11) 横向:国内外比较,环保优化空间大 (14) 新排放标准史上最严,比肩发达国家 (15) 他山之石:倒逼环保,治理有效但漫长 (16) 日本:减排压力触发环保投资高峰 (16) 美国:环保倒逼淘汰落后设备 (19) 环保水平兼融资空间,龙头具备相对优势 (22) 图表目录 图1:钢铁冶炼污染排放示意图 (5) 图2:炼焦流程图 (7) 图3:烧结流程图 (8) 排放占比钢铁总工业的70%以上 (8) 图4:烧结产生的SO 2 图5:炼铁流程图 (9) 图6:钢铁工业产生炉渣的分类 (10) 图7:钢铁工业产生尘泥分类 (10) 图8:钢铁冶炼各环节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 (11) 图9:重点大中型钢企近年环保治理资金投入整体呈上行趋势 (13) 图10:国内钢铁行业近年吨钢二氧化硫含量整体不断下滑 (13) 图11:国内钢铁行业近年吨钢烟粉尘排放量整体不断下滑 (13) 图12:国内钢铁行业吨钢固废产生量呈下滑趋势 (14) 图13:国内钢铁行业近年废水排放总量和吨钢废水排放量整体下滑 (14) 图14:钢铁产业SO 贡献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14) 2 图15:钢铁产业SO 贡献率与粗钢产量呈正相关 (14) 2 图16:中国2015年钢铁吨钢SO 排放量超过2009年日本先进水平 (15) 2 图17:中国2015年钢铁吨钢烟粉尘排放量超过2009年德韩先进水平 (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