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献阅读的方法(20160405)

文献阅读的方法(20160405)

文献阅读的方法(20160405)
文献阅读的方法(20160405)

文献阅读的方法

一、阅读文献的目标与目的

1.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找出阅读重点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即使看到有用的资料也会视而不见,还有把自己掉入读书的“无;无边苦海”中,这目的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方法、主要观点等。

二、阅读文献的方法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一般浏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1一般浏览法

读书名标题和了解作者,加深对书文总体印象的认识。

读内容提要和目录,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因为目录一般都具有论题的性质,读目录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全书的结构布局和逻辑体系;还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重点部分和次要部分。

读序言和结束语,掌握全书的背景材料和结论。

2.泛读法:

所谓博览群书,广泛涉猎

快而不深,一目十行,如行云流水。了解表层信息和大概内容。其作用为精读作准备;用作精读之后的复读;尽快找到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开阔眼界,加大信息输入量。

快速阅读法,从书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每小时读速高于3.5万字以上)。

要点是:(1)快。目光从上到下、同时理解一组词、不向后看。逐行读,发展为数行及至十数行的扫读――点、线、面的顺序。思想高度集中;视线垂直移动;不出声、不动唇;不重复,不懂的看完后再重看;

(2)重点。抓住最关键信息(目录、主题、标题、基本内容、基本论点、基本材料等);边读边理解;只记忆主要见解和思想观点,不考虑一般概念和材料。

经常练习快读(每天练习50-100页)。

(掌握的资料越多,对问题的认识也就越全面越正确;有广博的知识,可以为我们专门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目录:往往会对某一领域的图书的基本情况作有系统介绍,将目录书认真看一遍就会对某一领域的基本文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图书馆中的资料

3精读法

...

要领: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深入探究,得其精髓的读书方法。

(A)阅读时要眼到、脑到和手到。

(B)要深入思考和分析文献的每一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以及整个文献的逻辑结构,认真把握文献的全部思想。

(C)把文献引用、阐述的观点与客观事实及其它文献联系起来进行反复对比和研究。

(D)对文献引用的事实、阐述的思想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作出客观的判断和全面的评价。

“精读要一字不遗,即一个字,一个名词,一个人名、地名,一件事的原委都清楚。从头到尾的读,对照地读,反复地读”

具体方法:

包括背读、抄读、三遍法、SQ3R

....法等

..。理解方面,深入分析和思考;思维活动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或联想等思维方式;记忆方面,记住主要观点和

基本内容。

操作顺序:划、批、摘、评四个层次。划:边阅读边划出疑点、要点或者精彩之处;批,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或卡片上写下个人的心得体会、见解或者疑问;摘,摘出要点;评,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评论,对比,得出自己的观点。

背读:背读是精读法中的重要传统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熟读――强记――复读的程序。应该烂熟于心。

抄读:也是传统法,与背读结合。

三遍法:泛读(快速浏览一遍)――第二遍采用精读,第三遍再略读(跳跃式选读)

SQ3R:美国流行的五步法。SURVEY(浏览), QUESTION(提问), READ(精读), RECITE(复述、答疑), REVIEW(复习)的略语。

(精读的意义在于理解;浏览过的书,虽然也有印象,但总是记不牢,容易遗忘,要用时它也不来,而熟读成诵的书,则变成自己的东西,招之即来,运用自如,在思考问题时,也容易联想,左右逢源。)

4.略读法: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阅读法,在于调研、与自己研究有关的信息。不同于精读,也不同于泛读。包括:

跳读:跳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只找有益的东西。

楔入式:任意从某处单刀直入并向前后开拓的读法。

错序式:不顾文章顺序,从多处入手寻找有关信息。边阅读边思想,文章成了为自己服务的一堆材料。

逆读:从后往前看,注重结果,同时猜测它的推理过程。

问题式:先设计问题,带着问题从文章中寻找答案。

5.要注意的问题

(1)泛读与精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不值得精读的书而精读了,那就是浪费时间,但如果反过来只贪图数量,

不讲质量,什么书都翻翻,那么常来的东西很容易变成浮萍,生不了根没有多大用处。

(2)阅读要思考:思考的标志就是能提出问题

三、积累文献资料的方法(阅读笔记)

写读书笔记最大的好处是能积累科学研究的材料,实践证明写读书笔记也是积累资料最可靠、最有效的办法。

类型:题录型:对有价值的文章,只记录名称标题、作者姓名、出版单位或出处,需要时再深入研究。简便省事。

摘要型:摘录自己有兴趣的所有东西。事实,观点、概念、定理、名言等,忠实于原文!

评注型:写下自己阅读时的心得,哪怕是一句话。这是思想的火花。否则时过境迁就会永远消失。

导引型:对有价值的某个观点、事实,记一个大概,再记下出处(包括页码),要求事后容易找到这个资料。

方式:

笔记本:便于保存,不便分类。可以分为专题笔记本和专著笔记本。

卡片:储存灵活简便,便于分类整理,查找方便。要常整理,缺点是不易保存。

活页本:兼有上述两种的优点。但有点浪费,也不易寻找。

眉批、记号:直接写在书上方便快捷。使用不同的记号,考试时可以使用。

四、阅读中创造的方法技巧

(一)移植法(此法用得最多,最有效)

将别人已经发现或发明了的原理、方法、技术,移植你所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上来,从而使你所研究的问题取得进展的一种方法。就是用研究A对象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成果来研究对象B。

1.纵向移植:根据自然界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演化发展的纵向序列,在研究

中将某同一学科内部!!的理论中方法从低级领域(低级运动形态)向高级领域(高级运动形态)移植,或从高级领域向低级领域移植的方法。理科多。

2.横向移植:在研究同一层次或同一基本运动形式时,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的移植。如日本研究《三国演义》的战争战略、战术,用于企业、商业。

3.综合移植:将多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移植于包含多种运动形式的某一研究对象。

(二)联想法

将有关知识、原理等,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接近或相联而产生新的构思的一种方法。不同于移植。一个人是可以随时随地产生联想的。经典的联想法有三条,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立: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

1.相似联想:联想到同该刺激物相似的概念或事物。“既然可以用。。。。。为什么不可以。。。?”

2.接近联想:联想到同该刺激物时间、空间接近的概念或事物。难度较大。

3.对比联想:联想到同该刺激物完全相反的概念或事物。“能上天,为什么不能入地呢?”

4.自由联想:不受任何限制的联想。有很大的成功率。

5.控制联想:与自由联想相对而言的,集中精力,达到目的。

(三)综合法

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将各种信息(数据、观点和图表)加以归纳、整理,这是初级综合,融合多种因素于一体而发生质的飞跃,是高级综合。要综合运用知识;综合运用方法;综合考察对象;日本人说“综合就是创造”。

(四)反向法

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而一反常规地探讨问题,能出奇制胜地解决问题。

1.论点反向。

2.论证反向。数学中的反证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英文文献阅读技巧

一.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二.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文献的阅读方法

文献的阅读方法 阅读上百篇文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仅仅是浏览一遍,就只能留下一个大概印象,过一段时间或者说随着阅读文献的增多,这个模糊的印象也失去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是写作和创作的基础,记不住怎么组织语言,即使是查,也不知道从几百篇文献上千页中哪里去查。我的导师教导我读书要辩证去读,在思考中记忆,不要在书上涂画。不否认这种方法适合聪明的大脑。我资质愚钝,试行几年之后,脑子里只有墨盒的味道,却没有文字,结果连我赖以凭借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写写划划也丢失了。对于我,更适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适合我的德国同事们。他们把文献用A4纸打印出来,在重要的语句上用高亮笔划出。读完之后抄录到A5纸上,订到原来的文献上,作为精选。这个摘录是对你真正有用的知识点,其他大部分文章都是铺垫,或者是已经在你记忆中了。“高亮笔划出+ 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记忆。 这样读书虽然刚开始很慢,随着十几二十篇文献做下来,你的积累多了,后面的摘录就越来越少了。而且,你的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因为人都是基于旧有的知识去领悟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你的知识储备少,一篇文章的知识点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或者大脑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实例去解释,所以接收起来非常困难[1]。而随着积累的增加,理解越来越容易,也理解越来越充分,速度也越来越快。阅读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这就是知识的马太效应[2]。 你的读书笔记需要分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这与其他知识的管理一样,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这得需要另辟一篇博文讨论,此处不再展开讨论。仅对文献的管理进行说明。 文献的管理 在下载了上百篇文献之后,文献的管路就成了一个问题。就像十个八个人的小公司,老板一个人可以兼职财务、人事、市场等多重角色,而上百上千人的大公司,其中任何一个角色,都足以让你忙的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专业人士能够轻松处理让你手忙脚乱的杂事。对于文献管理,Endnote就是这样一个专业人士,能够有效地把庞大的文献有效地组织起来,给你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题目、卷期页码,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时要求提供DOI,Endn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扣1550116010 、766085044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ote也能做到。Endnote在文章编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综述写作、论文写作、书籍写作的必备(其他文献管理工具也不错,ReferenceManager,Biblioscape,NoteExpress等)。它的使用方法见王超的《ENDNOTE使用方法,常用!》[3]。 虽然电子版很方便,我还是倾向于阅读用纸版。一是看电脑屏幕时间长了,眼睛疼,大脑容易木化,陷于僵滞的状态;二是多动手,有助于记忆。在电脑屏幕上看时,仅仅使用一根手指头:是指双击打开或关闭和滚动滑轮翻页。除了食指,整个身体的其他部分都一动不动。眼睛慢慢变成像死鱼眼一样,拉直了视线,呈现出发呆的神态来。这种阅读方式不适合长时间大量阅读,偶尔查阅还行。我喜欢把文献打印出来,统一编号(跟Endnote一致,Endnote 中的Label可以添加编号)后打孔,放入活页文件夹。活页夹和打孔器见图片。 这里也提一下活页文件夹。这种简单、灵活、有效的文件管理方式,我竟然在我整个求学过程中闻所未闻,未见任何同学使用过。大家都是打印出来,订书机一订就摞在桌头上。文件多了经常滑落下来洒一地。更难受的是管理,你不能把它码整齐,也不能随手取出想要的文献。直到在歌德学院学德语才第一次接触文件夹。当时报名时,一人发一个活页文件夹,教室里有打孔器。老师发下的材料自己打孔后放入。而且还可以用隔页分类存档不同内容的资料。方方正正的文件夹,往桌子上一放就能站住,文件再多也能排放整齐。在实验室里,

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

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 不看文献想要做好研究,写好论文,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文献阅读不是说拿来文献就将其全文读下去,看文献的次序是先看看摘要,看看摘要中最后面的两到三句话,看看是否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然后看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10篇有九篇都不是近五年的文章,也就没有必要看了,这种文章没有跟进最新研究动态的,能给的提示不多;看完参考文献了,就看引言,看看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觉得以上三个都比较的合乎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就开始全面的仔细的阅读全文。仅仅看摘要称为略读;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是概读;将全文看完,并且在看其试验时对照其试验数据与图片进行自己的分析,然后用自己的分析与文献所阐述的分析进行对比,这样的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不懂的概念,有很多的疑问,也有很多的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就是对一篇文献进行了精读。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多数看全文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大,但全部只看摘要也不行。集中时间看文献,容易把繁杂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做好记录和标记。文献阅读时勤思考,不要带着崇拜的眼光去看,而是要带着挑剔的眼光,学习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别人没做的工作(这就是你可以做的工作)。

最全面高效的文献阅读方法

如何高效的阅读文献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 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文献检索与阅读技巧--科研技术人员必读

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

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

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 不看文献想要做好研究,写好论文,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文献阅读不是说拿来文献就将其全文读下去,看文献的次序是先看看摘要,看看摘要中最后面的两到三句话,看看是否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然后看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10篇有九篇都不是近五年的文章,也就没有必要看了,这种文章没有跟进最新研究动态的,能给的提示不多;看完参考文献了,就看引言,看看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觉得以上三个都比较的合乎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就开始全面的仔细的阅读全文。仅仅看摘要称为略读;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是概读;将全文看完,并且在看其试验时对照其试验数据与图片进行自己的分析,然后用自己的分析与文献所阐述的分析进行对比,这样的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不懂的概念,有很多的疑问,也有很多的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就是对一篇文献进行了精读。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多数看全文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大,但全部只看摘要也不行。集中时间看文献,容易把繁杂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做好记录和标记。文献阅读时勤思考,不要带着崇拜的眼光去看,而是要带着挑剔的眼光,学习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别人没做的工作(这就是你可以做的工作)。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报告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 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文献阅读步骤

文献阅读方法 (1) 阅读步骤 (1) 读文献的基本步骤和目的 (3) 文献阅读方法 1. 入门宜缓. 建议做新兴的东西比较好,出文章和成果容易。 2. 常看引文 3. 浏览能力 要养成审稿人的习惯。拿到文章,先看标题,作者单位,然后是摘要和引文,最后是结束语。争取在几分钟内决定什么文章该读,什么文章不宜读,及什么文献速读,什么文章精读? 4.多做笔记 5.经常整理 养成习惯将你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文章整理出来是比较好。 能够自己为阅读过的文章做个主页是个更好的办法。 整理的内容包括: 论文的标题,作者,出处,发表时间,你自己的摘要。 6.多做交流 paper是很难一个人读完的。有共同兴趣的人,应该常常交流。每几周一次的paper reading聚会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阅读步骤 1. 准备 安静的地点; 纸笔;一本经典的教科书。 牢记:我读它的目的是什么? 决定读什么。 2. 读题目 明白每个词含义;读其他之前至少花5分钟思考题目。

列1个表:文章的结构;数据的组织;作者如何得出结论。 总结一句话:“思考你自己要写这篇文章该如何完成,记下来并留待与作者对照,分析差异在什么地方”。 3. 读摘要 它是文章结论的精华,总述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的,得到的结果怎样。它应该和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密切关联和呼应的,结论还多了展望和应用等描述。 4. 决定对文章的处理:精读、存档、弃之? 1)肤浅阅读(建立框架) A. 采用方法是:速读: B. 关注的问题:简介:明确研究的类型:描述性、比较性、分析性、综合型?小标题; 图表; 定义; 结论; 参考文献 2)速读后回答下面问题: 论文涉及的研究范围广么?论文中包含作者当前工作么? 论文中是否涉及本领域内经典论文的引用和对比? 你读过参考文献里的部分文章么? 你知道作者没有提及的相关研究么? 3)读后思考、考虑文章的可信度方面问题: 作者是谁?他有名气么?他在那里工作? 文章发在哪类期刊或会议上?杂志/会议名声如何? 文章什么时候写的?它过时还是超前? 5. 决定是否继续深入阅读? 如果认为有价值,就进入下面的深入阅读吧。 1).作者是怎么做的? 目的: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路:他们为什么做这个试验?他们认为结果是什么?要点:a)缓慢而认真地读 b)比较你的列表与作者的差异,并找出原因:作者有没有提你感兴趣的东西?作者的思路与你的不同? 2). 检查作者的假定和条件 作者在各个阶段有隐含的假设么?

三个牛人看文献的方法

三个牛人看文献的方法 牛人一 (从Ph.D 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 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 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 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 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 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 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 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 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 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

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

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中文期刊要求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博士生文献检索和阅读方法

中科院大牛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 --好习惯受益终生一、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 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 I am in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献题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 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E-mail

阅读文献的技巧与重要性

阅读文献的技巧与重要性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Ncbi 等。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 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 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 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 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 )(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 增刊, 很重要! ),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 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 按图索骥, 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 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 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1课题未定 阅读文献可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 推测” ,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①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 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 我觉得尤为重要! 2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

文献阅读方法(研究生必读)

1阅读文献的方法总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1052099.html,/m/user_content.aspx?id=22154 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检索到了大量的文献后,如何阅读是一个问题,在大量看文献前,需要不断总结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结合一些论坛总结的经验和自己阅读文献实践,对文献阅读方法进行整理总结。 一、文献阅读的顺序:找到相关文献后,一般先看文献的摘要,看看摘要是否跟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相关;接着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80%以上不是最近3-5年的文章,该文献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阅读经典文献除外);然后再看引言,注意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就可以仔细的阅读全文了。 二、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如果一篇文献看完摘要后感觉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帮助不大,仅仅能够帮助了解别人研究进展,读完摘要即存档不再继续读下去,这种文献阅读叫“略读”;除了读完摘要,还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的文献阅读叫“概读”;将全文看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这种文献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的启发和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样对一篇文献进行阅读叫“精读”。在展开文献阅读时,需要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使用,我的经验是“略读”、“概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70%,“详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20%,“精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10%。 三、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总结一套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以后参考、引用和学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几个月后一定要重新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在以后看文献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文献,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论文和笔记拿出来对照阅读。 四、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对于“略读”、“概读”的文献可以直接看电子版,但“详读”,特别是“精读”的文献一定要找纸质文档来看,可以找

如何高效的阅读文献和写实验报告

怎样高效的阅读文献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1.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期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期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 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2.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文献阅读的方法

文献阅读的方法 第一,文献阅读不能拿来文献不管三七二十就将其全文读下去,看文献的次序是先看看摘要,看看摘要中最后面的两到三句话,看看是否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然后看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10篇有九篇都不是近五年的文章,也就没有必要看了,这种文章没有跟进最新研究动态的,能给的提示不多;看完参考文献了,就看引言,看看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觉得以上三个都比较的合乎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就开始全面的仔细的阅读全文。仅仅看摘要称为略读;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是概读;将全文看完,并且在看其试验时对照其试验数据与图片进行自己的分析,然后用自己的分析与文献所阐述的分析进行对比,这样的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不懂的概念,有很多的疑问,也有很多的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就是对一篇文献进行了精读。 第二,看文献的四个阶段,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刚开始接手一个课题方向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所查到的头几篇文献都是作为精读的,如果能查到一到两篇跟自己所做方向相关的综述文章,肯定要进行精读,力求完全吸收,弄懂这个领域内所涉及到的概念、术语、研究现状和日后的研究方向等,接下来就似乎进入详读阶段,详读的文献以综述文章所综述的研究性论文(也就是有试验和试验分析的论文),详读的过程就是弄懂所研究领域的一般性试验研究方法,与已有的试验分析范式和思路,以及一般性的分析思路,同时也要把握住研究者进行相关的研究的思路和原因,也要开始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呢,很简单,那就是抓住所看论文的结论进行反问,想想结论是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条件性,想想几个研究论文所说结论之间的不同以及内在的发展,或者是根据实验室已有的硬件设计如果要做重复性试验该如何做,如果更改了试验方案会带来什么问题,如果更改试验方式又会有什么地方与所看论文的试验结果有不同,反正第一阶段的详读后以产生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为终止。等到自己的研究思路形成后就是略读阶段,就需要看大量的文献,选择看摘要,觉得摘要中和自己的思路相近的论文进行概读,这个过程大概就要阅读很多的文献,100篇左右或者更多吧,不过是很有创新性的思路,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来进行略读和概读的。 推荐略读和概读的进行模式是这样的: 首先是看中文文献,利用课题组已经有的“向EndNote批量导入中国期刊网题录信息”的方法将所有的相关的要看的文献的摘要等信息导到EndNote中,如此就可以在EndNote中进行略读工作了,在略读的过程中看到要概读的文献就复制了文献的名字然后直接到中国期刊网将其下下来,存到对应的文件夹呢,并且利用EndNote的文献链接功能将下载下来的文献进行链接,这样就能实现EndNote软件的文献阅读与管理功能了。 看过大量文献后,经常性的会出现思路和想法流失的情况,比如说,突然在看A文献时,想到曾经在已经看过的B文献中有某个想法可以和在看A文献中的某个想法联合起来生成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但是一时有具体的忘了B文献的存放路径以及在看B文献是那个想法的具体内容以及想法的提出原因。出现这种情况,是文献管理上的失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个人推荐这样一种模式。 使用到的软件是拷屏软件FSCapture和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7或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