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

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

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
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

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

许二斌

【提要】 以往学者通常把火药武器或雇佣军的出现作为从军事上促进了西欧封建制瓦解的关键性事件,但英、法及西班牙等国封建贵族被驯服的过程证明,这种观点是存在局限的。在14世纪,步兵开始取代重装骑兵成为西欧战场上的主宰,这就是所谓步兵革命。因为步兵在作战技能和装备费用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低,步兵的兴起为第三等级进入军队创造了条件。步兵革命不仅削弱了贵族垄断西欧军事事务的基础,而且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及社会地位,它从两方面冲击着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因而有力地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关键词】 步兵革命 西欧 封建制度 瓦解

从军事角度探讨西欧封建制瓦解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均已进行过大量富有价值的研究。由于过分强调热兵器取代冷兵器这一转变的革命性意义,以往多数学者在分析西欧封建制瓦解的军事方面的原因时,总是把目光集中于火药武器出现这一事件,认为14世纪以后火药和大炮的发展是从军事方面促使西欧封建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以英、法及西班牙等国封建贵族被驯服的过程为例说明这一传统理论的局限性,然后将研究视野转向发生在14世纪的一场军事革命,探讨步兵取代重装骑兵成为西欧战场主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步兵革命对旧社会等级秩序的瓦解作用(一方面削弱了贵族垄断军事事务的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及社会地位),试图对西欧封建制瓦解的军事方面的原因进行更为切实的探讨。

一、传统理论的局限

封建制度是指一种以土地占有权和人身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领主以采邑形式将土地授予封臣;封臣要向领主效忠,并为领主尽一定义务①。西欧的封建制度起源于早期的法兰克王国(公元8世纪)。在中世纪最初的几个世纪当中,法兰克国王有时

①关于封建制度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都有许多不同说法,本文采用了《新编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参见Robert

Mchenry et al.(eds.),The New Encyclopaedia B ritannica,Vol.4,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annica,Inc.,1993,p.

755.

把土地作为俸禄授予他们的追随者(那时的授予是对土地所有权的彻底授予)。8世纪后期,国王们开始自己保留土地的所有权,只是将使用和开发土地方面的广泛权利授予封臣。随着采邑一起被授予封臣的还包括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国王的做法很快被其附庸们模仿,这些附庸又成了更小的附庸的领主。采邑的封授与“领主—附庸”这种私人关系的结合产生了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公元9世纪至15世纪西欧最基本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制度包括许多具体内容,在经济上表现为层层分封的土地占有关系,在政治上表现为公共权力的私人化,各级领主在其领地上形成彼此混战的独立王国,在军事上表现为骑士制度。我们认为,无论西欧封建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这一制度得以形成和延续最重要的基础,是存在一个占有土地并垄断了包括战争在内所有公共事务的贵族阶级。

14、15世纪,西欧各地区的封建制度逐渐走向瓦解。中世纪中期西欧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市民阶级的兴起、罗马法的复兴以及分封制度本身的日益混乱,都是导致西欧封建制瓦解的重要原因。由于封建制度本身也是一种军事制度,探讨西欧封建制度瓦解的原因当然不能忽视中世纪晚期西欧军事领域的变化。自亚当?斯密的时代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火药武器的出现作为从军事上宣判封建制度死刑的关键性事件。他们或者强调火药和大炮的出现摧毁了贵族赖以保持其独立地位的中世纪城堡,或者认为火药和大炮的造价昂贵,贵族一般无力支付大炮的高额费用,因而导致军事力量向国王集中。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写道:“在14世纪,阿拉伯人把火药和大炮的使用方法经过西班牙传到了西欧……重炮却已经多次打穿骑士城堡的无掩蔽

的石墙,向封建贵族宣告:他们的统治随着火药的出现而告终了。”①麦尼尔在分析大炮的

出现对封建贵族的不利影响时说:“新式大炮在哪里出现,防御工事就变得毫无用处。因此,付得起高价购置新式武器的统治者的权势大振,不能利用新的战争技术的邻国和臣民则遭

殃。”②克利福德?罗杰斯(Clifford J.Rogers )在《百年战争中的军事革命》一文中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大炮的造价昂贵……通常只有大国的中央政府能负担起大型攻城炮的费用,而

他们的臣民和较小的邻国则不能。”③此外,《简明战争史》的作者小戴维?佐克和罗宾?海厄

姆也认为,火药的出现“敲响了封建主义的丧钟”,火炮技术的改进“使封建主义的支柱石头城堡成为废物”,而且“武器造价昂贵,只有自由城市和拥有巨大税收来源的君主才能获得

……因此政治权力的集中加速了”。

④应当承认,在法国、西班牙等国可以找到很多关于火药武器上述作用的例证。但是,上述说法并不能概括西欧所有国家的情况,它甚至也不是西欧多数国家的情况。实际上,在西欧许多国家,国王驯服大贵族的过程与火药武器的出现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在英国,王室在使其桀骜不驯的大贵族中立化和非军事化———缩小其私人武装的规模并放弃他们的城1

5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①②③④小戴维?佐克、罗宾?海厄姆:《简明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9—50页。

C.J.Rogers ,“The Military Revolution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in 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5,pp.74—75.

麦尼尔:《竞逐富强:西方军事的现代化历程》,倪大昕、杨润殷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93—94页。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7页。

堡———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功,但并不是通过武力途径,而是通过法律程序、罚款、没收财产等手段,以及通过灌输一种依赖朝廷的思想和更为和平的生活方式来完成的①。另外,虽然法国和西班牙国王们在15世纪末取得了对封建贵族的一系列胜利,但这些国家王权驯服贵族的过程是17世纪才完成的。西班牙大贵族在16世纪还掌握着巨大的军事力量。即便是在王室权威达到颠峰状态的腓力二世(Philip II )时代,像麦地那—西多尼亚(Medina —Sidonia )公爵那样的大贵族仍然拥有一个庞大的军火库,能够召集并装备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私人武装。16世纪后期的宗教战争表明,法国贵族仍保持着相当大的军事实力。法国政府在亨利四世时代曾颁布法令没收私人手中的重炮,在路易十三统治期间也曾颁布摧毁私人要塞的法令,但直到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仍有大量包括重炮在内的武器掌握在私人手中②。这些事实说明火炮的出现没能摧毁西欧所有贵族的城堡,火炮昂贵的造价也没能使所有贵族因财力不足而无法购置。所以,火药革命并不是使西欧封建贵族军事权势衰落的根本原因。

除上述强调火药武器与封建制瓦解关系的观点外,有的学者把雇佣军的出现也作为从军事上瓦解封建制度的主要原因。例如,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在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写道,雇佣军的采用“削弱了与君主有关的封臣的权力,

从而提高了国王事实上对潜在的不顺从的封臣的权威”③。然而,13世纪以后国王越来越多

地采用雇佣军,是货币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所以,尽管雇佣军的采用确实推动了封建征兵

方式的废除,或者如恩格斯所说“表明了封建的军事制度的彻底崩溃”④,但这种现象是封建

制度削弱导致的结果,却并非其原因。况且,军队当中支付报酬的成分增多,并不表明贵族在军事方面作用的下降,因为君主们所雇佣的骑兵仍然是由贵族骑士组成的。中世纪晚期西欧各国的贵族骑士经常通过签订契约向本国或外国的君主提供有偿的军事服务⑤。到了14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的国王们实际上已把他们的全部军事力量都置于发薪饷的基础上。

甚至他们最大的附庸在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时,也要签订契约”⑥。汤姆森在《雇佣军、海盗

与君主》一书中指出,以自由兵(Free Companies )形式存在的雇佣军在1300—1450年的欧洲是非常繁荣的,1379年的马里纳诺战役之后,活跃在意大利的外国雇佣军逐渐被意大利雇佣兵(condotitieri ,军事签约者)取代,而且这些雇佣兵当中贵族的成分越来越多,“到15世

纪末……雇佣兵变成了公爵,公爵变成了雇佣兵”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把火药武器或雇佣军的出现作为从军事上促进西欧封建制瓦25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①②③④⑤⑥⑦Anthony Mockler ,The Mercenaries ,New Y ork :Macmillan ,1969.转引自Janice E.Thomson ,Mercenaries ,Pi rates ,and Sovereigns ,S tate 2B uil di ng and Ext raterritorial V iolence i n Early Modern Europ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p.27.

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褚律元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参阅Philippe Contamine ,W ar i n the Mi ddle A ges ,Oxford :Basil Backwell Ltd.,1984,pp.150—165.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55页。

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84页。Frank Tallett ,W ar and Society i n Early Modern Europe ,1495—1715,London :Routledge ,1992,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065908.html,wrence Stone ,The Crisis of the A ristocracy (Abridge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pp.97,113—124.

解根本原因的传统理论存在局限。那么,中世纪晚期西欧军事领域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14世纪的步兵革命

1955年1月,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罗伯茨(Michael Roberts )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了军事革命这一概念,他把学术视野从火药革命扩展到军事领域的其他变化,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伯茨在这篇题为《军事革命,1560—1660》的报告中指出,尼德兰的莫里斯亲王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受古罗马军事思想家的启发,采用了以经过训练的毛瑟枪手排成横列交替齐射为基础的新战术,因而扩大了西欧军队的规模和战争的范围;这些战术上的变革,尽管从纯军事角度看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在制度和社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足可称为一场军事革命①。罗伯茨的讲稿发表以后,立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长期以来,欧美史学界围绕军事革命这一主题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广泛争论②。1993年,美国学者克里佛德?罗杰斯把军事革命这一概念运用于中世纪晚期的军事变革。他在《百年战争中的军事革命》一文中提出,中世纪晚期欧洲也发生了两场军事革命,即14世纪的步兵革命和15世纪上半叶的火炮革命③。

所谓步兵革命,是指步兵取代重装骑兵重新成为西欧战场上主宰的过程。自罗马军团衰落以后,骑兵一直在西欧战争中占有优势地位。中世纪在西欧战场上起决定作用的武装力量是手持长矛的封建骑士,其他人员只是重装骑兵的辅助力量。然而,到了14世纪,经过良好组织的步兵开始取得击败重装骑兵的希望。在1315年的摩尔嘉屯(Morgarten )战役和1339年的牢彭(Laupen )战役中,纪律严明的瑞士长枪兵依靠密集的方阵打败了勃艮第的封建骑兵,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和1356年的普瓦蒂埃战役中,英国步兵凭借对长弓的良好运用,取得了对法国重装骑兵的胜利。这些胜利表明重装骑兵对西欧战场的统治已经结束,预示着步兵时代的再次来临。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一直把西欧的中世纪称作“骑士时代”。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查理?奥曼爵士在《中世纪的战争艺术》一书中的论述。他认为,从公元250年到公元450年,西欧的战争由步兵时代过渡到了骑兵时代;公元378年的亚德里亚堡战役是“重骑兵取代罗马重步兵成为战争中的统治力量的第一个伟大胜利”;这场战役使作为中世纪所有骑士祖先的哥特人成了战争中的仲裁者,开创了长达一千多年骑兵对于步兵的优势④。尽管伯纳德?巴克拉赫(Bernard S.Bachrach )及B.里昂等学者对骑兵在中世纪战争中占优势的说3

5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①②③④Sir Charles Oman ,A History of the A rt of W ar i n the Mi ddle A ges ,London :Greenhill Books ,1998,pp.3,14.

C.J.Rogers ,“The Military Revolution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in 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pp.55—77.

有关军事革命的争论,请参阅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G eoffrey Parker ,The Military Rev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065908.htm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1500—1800,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Jeremy Black (ed.),European W arf are 1453—1815,Basingstoke :Macmillan Press Ltd.,1999;Michael Duffy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and the S ate ,1500—1800,Exter :Exter University Publication ,1980.

M.Roberts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1560—1660”,in 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pp.13—29.

法提出过质疑①,但中世纪盛期西欧的重要战役———如1106年的廷谢布莱(Tinchebray )战役、1214年的布宛因(Bouvines )战役、1296年的邓巴(Dunbar )战役及1298年的福尔柯克(Falkirk )战役等———都是由骑兵决定胜负的。所以,我们认为奥曼爵士的看法是站得住脚的。不过,正如斯蒂芬?莫里罗(Stethen Morillo )提醒我们的那样,骑兵能够主宰的仅限于阵地战,在围攻战中以及在山地、密林或因粮草缺乏不适于骑兵作战的地区,步兵仍起着主要作用②。因此,说中世纪处于“骑士时代”并不是指步兵完全消失了,而是说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相对增强了。

从14世纪起,随着步兵作用的上升,西欧军事史上的“骑士时代”走向结束。关于重装骑兵地位下降的原因,一直存在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即中世纪晚期火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步兵作用的上升。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一书中写道:“火药炸毁了封建的堡垒和它们主人的思想。当轻便的火器增多了,中世纪对于步兵的轻视心理也开始

消除了,在战术方面,步兵的重要性又提高到与骑士平等的地步。”③我国学者胡幸福在最

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也认为,“到14世纪中期,火器在欧洲各国军队中都已出现……热兵器

出现就结束了封建骑兵主宰战场的历史,打破了封建等级在军事上的垄断”④。上述说法是

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14世纪初步兵与骑兵之间地位开始发生转换时,火器刚刚出现在西欧战场上,其在野战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尚不足以对作战方法产生决定性影响。恩格斯在《军队》一文中对14世纪火器在西欧战场上的作用有过一段描述:

法国和欧洲其他各国是从西班牙的阿拉伯人那里得知火药的制造和使用的,

而阿拉伯人是从他们东面的各国人民那里学来的,后者却又是从最初的发明者———中国人那里学到的。在十四世纪上半叶,欧洲军队最先开始采用火炮;这是一种发射石弹的笨重的大火炮,只适用于围攻战。但是不久就发明了轻火器……但是,由于枪身短而重,明火枪只能射到很短的距离,而导火索是准确瞄准的几乎不可克服的障碍;此外,它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缺点。到十四世纪末,在西欧任何一国军队都已有炮兵和装备明火枪的部队了。但是,新武器对整个战术的影响是极不显著的。无论是火炮或者是轻火器装填弹药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又非常笨

重和昂贵,因此甚至到1450年也还不能代替弩。

⑤45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①②③④⑤恩格斯:《军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8页。

胡幸福:《论兵器革命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助产”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111页。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1卷,钮先钟译,台湾军事译粹社1976年版,第433—434页。

Stethen Morillo ,“The ‘Age of Cavalry ’Revisiteds ”,in Donald J.Kagay and L.J.Andrew Villalon (eds.),The Ci rcle of W ar i n Mi ddle A ges ,Rochester :Boydell Press ,1999,pp.46—47.

里昂认为“骑兵在军事上从未胜过步兵”,参阅B.Lyon ,“The Role of Cavalry in Medieval Warfare :Horses ,Horses All Around and Not a One to Use ”,Mededeli ngen van de Koni nklijke Academie voor Wetenschappeen ,L etteren en Schone Kunsten van Belgie 49(1987),Nr.w ,90.转引自C.J.Rogers ,“The Military Revolution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in 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p.57.巴克拉赫认为,在中世纪的战役中骑兵并不是战术上的主导因素,因为在没有弓箭手或其他步兵支持的情况下,骑兵的冲锋很少能够成功,参阅G eoffrey Parker (ed.),Cambri dge Ill ust rated History of W arf a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pp.84—87.

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火药武器刚刚传入西欧时的种种缺陷:射程短、准确性差、发射频率低,而且又很笨重。此外,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图鉴》一书中也指出:“早期的火炮只有有限的射程……在中世纪的战役中,火炮很少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发射火炮首先是为了威吓而不是真正杀伤敌人。”例如,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中,英国人发射大炮就是为了惊吓那些来自热那亚的弓弩手①。

为了对重装骑兵优势地位的结束做出正确解释,先考察一下这种优势地位形成的原因或许是有益的。查理?奥曼没有说明骑兵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这方面最有影响的观点是林恩?怀特在《中世纪的技术与社会变革》一书中提出的:公元8世纪马镫这种简单而非常有效的技术装备的采用,提高了骑兵的作战能力②。(林恩?怀特承认的骑士时代的开端,比查

理?奥曼爵士所认为的晚几个世纪。

)尽管这一说法一直受到大多数学者的欢迎,但笔者认为斯蒂芬?莫里罗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提出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因为步兵的效率来源于纪律、凝聚力和相互配合,这就需要将众多的士兵长期集中起来进行训练,而骑兵的有效性来源于马匹自身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对于集体性训练的依赖比步兵小得多,所以导致骑兵主宰战场的原因是中世纪西欧的政府通常缺乏建立有效步兵的能力③。

用火器的发展来解释重装骑兵优势地位的结束,就像用马镫的采用来解释这种优势的形成一样,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一个时期内究竟哪种作战方式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武器装备仅仅是其中之一。对照一下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这种带有技术决定论倾向的解释之弱点就更加明显了。据考古发现证明,中国至少在公元4世纪初就已使用马镫了④,但马镫的采用并没有使中国出现一个骑兵主宰战场的时代。中国大约在12世纪开始使用现代意义上的火药武器⑤,而步兵在中国战场上取得优势地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⑥,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任何关联。

总之,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不是技术革新的结果,而是缘于对传统武器在使用方法上的5

5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①②③

⑥春秋之前中国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战车兵。春秋时期步兵的作用开始上升,到战国时代,步兵成为主导性兵种,其主导地位一直延续到近代。参阅G eoffrey Parker ,The Military Rev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065908.htm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1500—1800,pp.2—3;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春秋战国军事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大约在公元9世纪末,我国古代的炼丹家们就发明了黑色火药。据考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哀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北宋以前的火器基本上是杀伤力很微小的燃烧性火器。随着火药的不断改进,到南宋时出现了爆炸性火器和管形火器。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用大竹制成枪筒以喷射火焰的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管形火器。管形火器是利用火药的抛射性能来推送弹头的,其原理与近代射击性火器完全相同。它出现后,由最初的竹、木筒发展为铜、铁铳,后来便发展成近代的枪、炮。参阅《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军事史》第1卷,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第81、83、84、101、114页。已知我国使用马镫的最早证据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墓的陶骑俑,见《辞海?历史分册》(世界史?考古学),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版,第331页“马镫”条。Stethen Morillo ,“The ‘Age of Cavalry ’Revisiteds ”,in Donald J.Kagay and L.J.Andrew Villalon (eds.),The Ci rcle of W ar i n Mi ddle A ges ,pp.52—53.Lynn White ,Mediaeval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2.转引自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力涛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30页。G eoffrey Parker (ed.),Cambri dge Ill ust rated History of W arf are ,pp.108—109.

改进。英国人大概是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与南威尔士的战争中遇到长弓的。到13世纪末,长弓已成为英国的民族性武器。在与苏格兰人的长期战争中,对长弓的使用方法不断改进。通过长弓手和下马骑士的战术配合,英国步兵在与重装骑兵的对抗中接连取得胜利①。然而,正如迈克尔?罗伯茨所提示的那样,决定性地导致重装骑兵衰落的是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步兵方阵②。这种组成密集方阵的步兵不仅能够抵挡重装骑兵的冲击,而且在进攻方面也显示出极大的威力③。由于采用新战术的步兵在战场上一再显示出优势,法国、西班牙、勃艮第、意大利及德意志各邦相继采用了瑞士或英国的战术,在这些地方先后都发生了步兵与骑兵地位逆转的变化④。在中世纪晚期极度频繁的战争的压力下,步兵革命迅速传遍了整个西欧,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欧战争的面貌。

三、步兵革命对旧社会等级秩序的冲击

步兵革命的影响不仅在于改变了西欧战争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削弱了贵族垄断西欧军事事务的基础,提高了平民的军事、政治及社会地位,因而有力地冲击着旧的社会等级秩序。

中世纪西欧贵族在军事领域的垄断首先根源于封建制度的本质。封建制度的本质在于以履行军事义务换取土地占有权。随着封建制的发展,中世纪西欧逐渐形成一个脱离劳动生产、专门从事战争事务的社会集团———封建贵族阶级。在中世纪,贵族是唯一被允许携带武器和拥有盾形徽章的阶级。这种特权使贵族对于暴力拥有近乎垄断的地位。贵族在军事上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应领主的号召在国王的军队中服役,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拥有的私人武装,这两点都具有封建主义性质⑤。

贵族阶级对军事事务的垄断还与中世纪西欧盛行的一种理论有关,这种理论按职业分工将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教士负责代表整个社会向上帝祈祷;第二等级贵族负责打仗,以保护整个社会;第三等级为从事农工商各业的平民,他们通过辛勤劳作供养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⑥。按照这一理论,打仗完全是贵族的事情,教士和第三等级的人既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参与其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描绘的分工协作、和谐美妙的图景,只是统治阶级为掩盖社会矛盾、美化现实而创造的一种理论。实际上,中世纪西欧任何一个地区的社65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①②③④

⑤⑥关于这一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可参阅Roger Boase ,The T roubadour Revival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1978,

pp.15—16.Henry Kamen ,European Society 1500—1700,London :Hutchinson &Co.Ltd.,1984,pp.94—95.

Philippe Contamine ,W ar i n the Mi ddle A ges ,pp.132—137.Dennis E.Showalter ,“Case ,Skill ,and Training :The Evolution of Cohesion in European Armie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57(J uly 1993),p.424.

Michael Roberts ,“Gustav Adolf and the Art of War ”,in Michael Roberts (ed.),Essays i n S wedish History ,Minneapo 2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67,p.56.

Richard Arthur Preston ,Men i n A rms :A History of W arf are and Its Interrelationshi ps with Western Society ,Fort Worth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1991,pp.75—76.

会与这种理想化模式都不是完全吻合的①。尽管如此,这种等级理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时代西欧社会的一些现实。

贵族对军事事务的垄断还跟中世纪西欧战争本身的特点有关。中世纪西欧战争最基本的特征是重装骑兵在战场上占主导地位。重装骑兵对战争的主导和贵族对军事事务的垄断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但两者间存在一定关联。重装骑兵需要的马匹以及盔甲、军械等装备相对于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是十分昂贵的。可是,根据当时的惯例,战士必须自己负担马匹和装备的购置及维持费用。这是因为,在当时落后的行政体系下,缺乏现代那种能够装备和供养整支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一个重装骑兵所需要的费用,对于那些只能维持生计的农民来说,简直就像期待一位现代战士装备一辆坦克及一组拥有全面后备服务的军人。因为骑兵的花费过于昂贵,到10世纪,战争已变成有钱人的专业②。总之,重装骑兵在战场上的主宰地位是封建贵族垄断西欧军事事务的一项重要基础,而14世纪的步兵革命像釜底抽薪一般瓦解了这一基础。

因为封建制度的本质和中世纪的等级理论都不属于军事范围,它们的演变与贵族在军事领域垄断地位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本文讨论的主旨。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步兵的兴起及重装骑兵的衰落对贵族在西欧军事领域垄断地位的影响。

随着步兵的重新兴起,以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为主的第三等级在西欧军事事务中的作用日益上升。步兵的战斗力来源于对数量众多的士兵的良好组织,而单个士兵的作战技能和武器装备与封建骑兵相比既简单又廉价。比如,瑞士方阵里的长枪兵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作战技能而是纪律,他们在作战时只需把手中的长枪斜依在前排士兵的肩头,并始终保持整齐的队形就可以了③。培养一名熟练的长弓手大概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比培养一名封建骑士所需的时间要短得多。根据德?桑特(Petit Jehan de Saintre )的传奇故事,一名骑士的培养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在他7岁时就要到其父亲的领主那里做一名听差,在此期间要学习骑马、格斗和使用玩具武器,14岁时他的地位从听差提升为侍从,从此开始学习驾御战马和使用真正的武器,并进行增强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直到他21岁取得骑士资格为止④。13世纪中叶,装备一名骑士所需的费用大约为32英镑,而14世纪初一名装备精良的弓箭手需要的装备费用仅为1英镑多;同一时期,一名弩手需要的装备费用只相当于一名骑士所需费用的1/40⑤。因为步兵对作战技能和装备费用的要求比较低,所以步兵革命降低了武装力量的门槛,为农民、手工业者及其他低等级的人进入军队创造了条件。

7

5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①②

⑤ C.J.Rogers ,“The Military Revolution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in 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p.58.

F.J.C.Hearnshaw ,“Chivalry and its Place in History ”,in Edgar Prestage (ed.),Chival ry.Its Historical Signif icance and Civilizi ng Inf l uence ,London :Routledge ,1996,pp.22—23.M.Roberts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1560—1660”,in 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p.14.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第4页。乔治?胡珀特把这一理论称为“虚构的劳动分工”,参见G eorge Huppert ,A f ter the Black Death.A Social History of Early Modern Europe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8,p.56.菲力普?康太缅因则称,这个“源远流长的神话”过于笼统和简单,参见Phillippe Contamine ,“The French Nobility and the War ”,in Kenneth Fjowler (ed.),The Hundred Years W ar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1,pp.135—136.

由于主要来自平民的步兵取代封建骑兵成为西欧战场上的主宰,步兵革命后西欧军队当中第三等级的成分越来越多。14、15世纪,封建贵族在西欧军事领域的垄断开始被打破。杰斯珀森(K.J.V.Jespersen )在讨论了转型时期西欧军事领域的发展(尤其是步兵的发展)后,精确地概括出步兵的兴起对打破贵族军事垄断权的作用:“因为步兵是从各个社会阶层招募来的,这些发展同时导致了战争的社会化,也就是说,战争如今变成了所有社会集团的

事情,而在以前它实质上是被贵族组成的战斗精英阶层垄断着的。”①垄断军事事务的特权

是西欧封建贵族保持其统治地位的重要基础之一,步兵革命使封建贵族逐渐丧失了这一特权,因而从一个侧面导致了贵族权势的衰落。从15世纪中叶起,随着西欧各国王权的加强和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贵族在军事领域承担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为国王提供骑士队伍的封建贵族转变为在国家的军队中指挥作战的军官②。到16世纪,西欧的骑士制度作为一种军事制度,因为没有用处而逐渐消失了。

随着平民在军事上影响力的上升,其政治和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了。历史经验和社会学理论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在军事上的作用跟它在政治、社会方面的地位之间存在一定关联③。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在希波战争中扩建了10艘军舰,并从平民当中招募了2000名划桨手。这些平民在保卫城邦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便在政治上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而提高了平民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地位。百年战争期间,地域、人口和经济实力均不占优势的英国在与法国的对抗中出人意料地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主要是因为英国拥有一支当时最令人生畏的步兵,即长弓手。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英国长弓手主要是由自由农民(Y eomen )组成的。理查德?阿瑟?普莱斯顿(Richard Arthur Preston )在《武装起来的人们》一书中介绍了长弓这种武器的特点之后,接着写道:“它(指长弓)在战争中的使用,实质上是被英国的自由农民这一阶层垄断着的,对自由农民来说,长弓是他们健身和娱乐的主要

工具。”④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也认为,英国的长弓手“是从自由农民(Y eomen )中招募……英国自从被诺曼第征服之后,即以射箭当作‘国技’,所有自由农民均有弓箭,所谓自由

农民实际上是一支常备性的民兵”⑤。鉴于自由农民在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

在政治上自然也要提出某些要求,而统治阶级必然也会向他们作出一定让步。所以,小戴

维?佐克和罗宾?海厄姆说英国军队“对日益发展的社会民主化起过促进作用”⑥,是有道理

的。

14世纪30年代以后,在瑞士、英国和弗莱梅这些最早发生步兵革命的地方,平民在政治上的影响有了显著提高。英国的平民从1332年开始在议会中单独举行会议;进入40年85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①②③④⑤⑥小戴维?佐克、罗宾?海厄姆:《简明战争史》,第46页。

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1卷,第421页。

Richard Arthur Preston ,Men i n A rms :A History of W arf are and Its Interrelationshi ps with Western Society ,p.75.关于军事权力与政治地位关系的社会学理论,可参阅Stanislaw Andrzejewski ,Military Organiz ation and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1998.

关于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西欧贵族在军事上的作用,可参阅J.R.Hale ,W ar and Society i n Renaissance Europe ,1450—1620,Baltimro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5,pp.75—99.

K.J.V.Jespersen ,“Social Change and Military Revolution in Early Modern Europe :Some Dannish Evidence ”,The His 2torical Journal ,26(No.1,1983),p.2.

代,他们在立法活动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除非得到政治上的让步,否则他们不会同意征收任何新税;到1351年,他们在控制直接税的基础上又取得了对间接税的控制权①。平民政治地位的上升与步兵革命在发生时间上的大致吻合不仅仅是一种巧合。统治者之所以在征税等问题上需要征得平民的同意,其部分原因是步兵革命降低了对士兵作战技能和装备费用的要求,使社会地位更低的阶层有可能掌握可怕的军事力量,用以抵制政府过分的压迫。对于军事与平民的政治地位之间的关联,当时的君主们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不得不放弃了对全体弓箭手集中训练的计划,因为他认识到,这些平民出身的弓箭手

“如果集中起来,将比君主和贵族们更强大”②。因为认识到“给予平民超过其应得的权威所

带来的危险”,克里斯廷?德?皮赞(Christine de Pizan )建议君主们不要让平民被武装起来,他说:“对于一位想自由、和平地维持其统治的君主来说,没有比允许平民武装他们自己更愚蠢

的事了。”

③总之,中世纪晚期西欧的社会等级秩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贵族的权势有所下降,平民的地位有所上升。虽然这一变化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但我们认为步兵革命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同样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4世纪首先发生在英国和瑞士,然后迅速传遍整个西欧的步兵革命,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欧战争的面貌,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步兵革命打破了第二等级垄断西欧军事事务的局面,提高了第三等级在军事、政治及社会各领域的地位,从两方面冲击着旧的社会等级秩序,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当然,步兵革命是在与推动社会变革的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其实它本身也是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变革的产物。总而言之,步兵革命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诸多力量之一,加速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们强调步兵革命在西欧封建制瓦解中的作用,但无意否认军事领域的其他变革对封建制瓦解的影响。从火药革命角度探讨西欧封建制瓦解的传统理论虽然存在局限,却并非全无道理。除火药革命和步兵革命外,中世纪晚期西欧军事领域也许还有其他变革也对封建制瓦解起了重大作用,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作者许二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邮编:100089)

(责任编辑:刘 军)

(责任校对:张旭鹏)

9

514世纪的步兵革命与西欧封建制的瓦解①②③转引自Philippe Contamine ,W ar i n the Mi ddle A ges ,p.156.

C.J.Rogers ,“The Military Revolution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in 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p.61.

C.J.Rogers ,“The Military Revolution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in C.J.Rogers (ed.),The Military Revol ution

Debate ,p.62.

SUMMAR Y OF THE MAIN ARTICL ES

Q uery the V alidity of“Cultural G lobalization”∥Y u Pei

“Cultural globalization”will not be caused by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finance and media.On the contrary,culture,as a living style and a system of value,will keep on national character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It manifests that cultures are plural,no matter on original forms or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period of world history.It is not possible that all kinds of cultures are mixed into one single“global”culture since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his2 torical traditions.“Cultural globalization”is an expression of the ideology of international monopoly capitalism in theory.In substance it will dismember independent national countries, first from culture then from the whole,through creating so called“global culture”which is led by American.It is a typical model of“cultural imperialism”.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Studies of R egional Social History∥Xi ng L ong The study of regional social history is a focus of discussion since1990s.The related theo2 ries,such as nation and society,national tradition and country tradition etc,have gotten exten2 sive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thing important in methodology.The article suggests strengthening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from the view of overall history,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objective partition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strength2 ening to collect and arrange the documents,and strengthe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ociety as well.In case of the history of Shanxi Province since 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at Shanxi regional social history should be studied from four aspects in future:population,resource,environment and social changes;businessman and character of regional society;culture and folk custom;the social condition and changes,etc.

The R evolution of Infantry in the14th Century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Feudal System of the Western Europe∥X u Er-bi n

Scholars always think that the appearing of the firearm or the naissance of the mercenary

army are the main military cause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feudal system in the Western Europe.But this point is defect through the processes during which the feudal nobility in England ,France ,Spain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tamed.In the 14th century ,the infantry superseded the men -at -arms and began to dominate the battlefield of the Western Europe.This process is called the Revolution of Infantry.The rise of the infantry made it possible the third estate enter the army since the infantry need less skill and expenditure 1The Revolution of Infantry not only broke the nobility ’s monopoly in the military affairs but also improved the status of the third estate.It struck the old social order of the Western Europe and accelerated the collapse of the feudal system.

On the Ideas of Inequality and Slavery in the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Zhao Wen -hong

There were many ideas of inequality and slavery in medieval Western Europe.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general ideas of social orders ,social discriminations and slavery during that peri 2od.I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iscriminatory attitudes of unbound people towards bound people ,urban people towards rural people ,Christians towards heresies ,especially Jews ,and Europeans towards their colonial people outside Europ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 ext of ”Subjective Pow er ”and Its Meaning to the Studies of the His 2tory of the Western Europe ∥L i Jiang

Peter Abelard and Heloise were the famous French intellectuals in 12th century.Facing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the Christian asceticism and the thought of human nature of free love ,they fell into the struggling of the asceticism with human nature deeply.On the one hand ,they yearned for sweet love and became rebels of asceticism.On the other hand ,they wanted to vin 2dicate the honor of theologian and finally turned into victims and new upholders of asceticism.It represented that Christianity had established and consolidated its dominant position ,and con 2trolled nearly all the ideological spheres ,such as philosophy ,cultural life and secular life of hu 2manity during that period.

“The G erman P attern ”of the Modern Art History of T engku ∥S hen Y u

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culture of “the G erman pattern ”in China ,Tengku as 2similated the method of the art history of G ermany and primarily used the method of G erman 061 HISTORIO GRAPHY QUAR TERL Y No.4,2004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朱伟奇(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①]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试就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做一点探讨。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僧侣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则形成社会下层。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上层进一步从高到低分化为僧侣集团和以国王为首的骑士贵族集团,社会下层按职业依次分化为以农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平民集团,从而也就形成了僧侣、骑士贵族、平民等级秩序。在这种等级关系中,僧侣的责任是:祷告、赞扬上帝,在精神上救济人类;贵族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秩序抵御侵犯;平民的责任是:用劳动来支持上述两个等级。11世纪的扎克·得·维特里就三等级的关系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支持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②]。三种不同的人的出现,标志着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形成。在这种封建等级制中,各等级排列秩序是由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作用与影响决定的,同时每个等级内部又都有着各自的等级秩序。 僧侣被视为社会的第一等级,这是由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僧侣成为罗马文明的唯一继承者。做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尚处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第四,君主的产生和继承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主要不是以血统来决定的,而是武力。改朝换代往往是某个杰出的英雄造反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然后君主的继承往往是在直系后代中传承的。而西欧的封建社会,君主的

细说欧洲各国文化差异

细说欧洲国家的文化差异 我们华人移民到欧洲,对于人家的风俗习惯与禁忌最好是应该了解一些的,这样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占据主动。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民俗文文化也各有各的禁忌。” 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说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欧洲国家有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另外,在我国分被认为代表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范冰冰)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以下是欧洲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 法国在博物馆和教堂不要用带有闪光灯的相机拍照。女士优先的礼仪起源于法国,旅行中要注意为女性让道、开门、让座,上下车让女性先行。巴黎女子很少穿牛仔裤,大多数巴黎女郎的上班裤装都是宽松有致的,她们排斥紧绷在腿上的裤子,认为破坏秀腿那纯洁细腻的美。 德国在德国用餐,不要用吃鱼的刀叉来吃肉。如果同时要饮用啤酒和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在自助餐的发明国里吃自助,尤其注意不要在食盘中堆积过多的食物。(迪士尼趣闻)德国人守纪律,讲整洁;守时间,喜清静;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瑞士与瑞士人共餐,通常在开始时互相敬酒一次,之后则不需频频敬酒,各自随意饮用即可。用餐过程中,不宜直接用嘴去吹凉过热、过烫的菜肴或汤,更不能在咀嚼食物、使用餐具时发出声。

英国英国人最忌讳别人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就连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不该问的,这些都是他个人生活的秘密,决不允许别人过问。在英国,请千万记住不能像国内一样,问人家“你去哪儿”,“吃饭了吗?”等问题,他们讨厌别人过问他们的个人生活。并且英国人,凡事都须循规蹈矩,他们的汽车行使方向和欧洲其他国家正好相反。在英国旅游,切记不要当众打喷嚏,翘二郎腿;不要从梯子下面走过,或在屋子里撑伞。在谈话时,不要以皇室的家事作为笑料。 西班牙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环,若没有戴耳环,则就像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欧洲人用香水)。西班牙人强调个人信誉,宁愿受点损失也不愿公开承认失误。如果无意中帮助了他们而使他们免受损失,那么你便永久地赢得了友谊和信任。 匈牙利不论住店还是用餐,千万别弄碎玻璃器皿,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交逆运的先兆,将成不受欢迎的人。匈牙利人,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许摆放禽类制成的菜肴,认为那样的话,好运会随禽类飞走。 荷兰荷兰人,曾是欧洲最正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达荷兰前就事先约定。性格坦率,开诚布公。爬楼梯或搭升降电扶梯的时候,女性通常跟在男性的后面。 俄罗斯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她被称为太阳花,并被定为国花,拜访俄罗斯人时,送给女士的鲜花宜为单数。在数目方面,俄罗斯人最偏爱7 ,认为它是成功、美满的预兆。对于13 与星期五,他们则十分忌讳。俄罗斯人非常崇拜盐和马,主张“左主凶,右主吉”。 葡萄牙葡萄牙人重视礼节,通常在礼貌性寒暄之后都会互相交换名片,但不太守时. 与葡萄牙人洽谈生意,勿让葡萄牙友人有被推销产品的压力。通常葡萄牙人喜欢在旧式、气氛庄严、亲切的咖啡屋洽谈生意,花费不多但效果好。葡萄牙人,很像希腊

西欧庄园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西欧庄园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但历史辩证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3 板书设计 1.兴起的时间、发展 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 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

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

东南西北中欧洲各国分布及简介

东西南北中欧各国分布及简介 Senver 2012-03-12 . 北欧: 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国(Northern Europe) 包括欧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 个国家,以及实行内部自治的法罗群岛。北欧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总面积130 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为台地和蚀余山地,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错是主要地貌特征。北欧的绝大部分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促凉爽。冰岛等地属极地苔原气候,丹麦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欧国家的人口密度在欧洲相对较低,经济水平则最高,丹麦、瑞典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世界前列。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北欧传统经济部门。 西欧: 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Western Europe) 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个国家的统称。总面积90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和盆地或平原交错分布的格局为主,属于中欧-西欧断块山地。西欧地处西风带,全年受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行经沿海,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有雨,以秋冬为主。植被以阔叶林为主。西欧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卢森堡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该地区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工业化历史最为悠久,以加工工业为主导,能源和采掘工业较薄弱,原料和燃料需要进口,工业品输出。 中欧: 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8国(Central Europe) 欧洲中部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8个国家的统称。地形多样,西北部是波德平原;南为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东有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平原。中欧西部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因地处欧洲中央,不仅自然条件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高于东欧和南欧,但是低于西欧和北欧。 南欧: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

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西欧封建制度 一、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 ⒈罗马封建因素 在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4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1, 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到八世纪时,军事制度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查理·马特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 采邑制的广泛推行,导致以下后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 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877 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2, 自由农民逐渐农奴化 (三)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 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主要根据是877 年的《克尔西敕令》.

欧洲国家的语言

下面是欧洲国家的语言。 旁边都是英文,而不是当地文,常用的请看表2 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荷兰英语 荷兰约70%的荷兰人讲英语。 欧洲除了大不列颠岛外很少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但在欧洲只要懂英语基本上就可以通行的了。 下面附欧洲各国的语言列表: 马耳他英语english 马其顿 macedonia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croatian、斯洛文尼亚语slovenian 、马其顿语macedonian 丹麦 denmark 官方语言:丹麦语danish;其他语言:法罗语 faroese、格陵兰语 乌克兰 ukraine 官方语言:俄语;通用语言:乌克兰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 比利时 belgium 官方语言:佛兰芒语、法语 卢森堡 luxembourg 意大利语、法语french、德语german、卢森堡语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italian 白俄罗斯 byelorussia 官方语言:俄语russian 立陶宛 lithuania 立陶宛语lithuanian、波兰语polish、俄语 冰岛 iceland 冰岛语icelandic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官方语言:德语;通用语言:意大利语、法语 匈牙利 hungary 匈牙利语hungarian 安道尔 andorra 官方语言:加泰罗尼亚语catalan;通用语言: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西班牙 spain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即卡斯蒂利亚语);其他语言:加利西亚语、巴斯克语 克罗地亚 croatia 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希腊 greece 官方语言:希腊语;通用语言:法语 芬兰 finland 官方语言:芬兰语finnish、瑞典语swedish;其他语言:拉普兰语、俄语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官方语言:阿尔巴尼亚语;通用语言:希腊语greek 拉脱维亚 latvia 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俄语 法国 france 法语、科西嘉方言、加泰罗尼亚语、佛兰芒语、巴斯克语basque、阿尔萨斯语、普罗旺斯语法罗群岛(丹)官方语言:法罗语;通用语言:丹麦语、格陵兰语 波兰 poland 官方语言:波兰语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保加利亚语bulgarian 罗马尼亚 romania 官方语言:罗马尼亚语;其他语言:匈牙利语、德语 英国 britain 官方语言:英语;威尔士北部:凯尔特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盖尔语 俄罗斯 russia 俄语 保加利亚 bulgaria 保加利亚语(斯拉夫语系) 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挪威 norway 官方语言:挪威语;其他语言:拉普兰语、芬兰语 爱尔兰 ireland 官方语言:爱尔兰语(盖尔语)、英语 爱沙尼亚 esthonia 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俄语 荷兰 holand 官方语言:荷兰语;弗里斯兰省:弗里斯语 捷克 czech 官方语言: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其他语言:匈牙利语 梵蒂冈 vatican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拉丁语 奥地利 autria 德语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斯洛伐克 slovak rep. 官方语言: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其他语言:匈牙利语 葡萄牙 portugal 葡萄牙语 意大利 italy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italian;其他语言:德语、法语 瑞士 switzerland 官方语言:德语german、法语、意大利语;其他语言:拉丁罗马语 瑞典 sweden 通用语言:瑞典语、拉普兰语、芬兰语 德国 germany 德语german

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差异

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差异 ——论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及因其造成的庄园管理的差异摘要:庄园在中世纪的日本和西欧曾是长期存在的基本的土地经营单位, 对各自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影响深远。日本与西欧的庄园制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同时又有各自十分明显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世纪时期的日本和西欧庄园内部不同的土地等级制度及因其造成庄园管理的不同的分析探究,对比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把握日本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有助于引发对当代日本与西欧一些经济、政治及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历史思考。 关键字:日本;西欧;庄园制;土地所有制;庄园管理;差异 中世纪时,相距遥远的日本和西欧的庄园制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如对庄园内土地及庄民的一元化支配、苛刻的剥削和超经济强制、自给自足等,但是也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着重从两者各具特色的等级土地所有制及因其造成的庄园管理差异展开分析。 八至十二世纪是日本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国家土地所有制班田制迅速瓦解,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庄园是在律令制土地制度趋于崩溃、私有土地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发展,10世纪后,随着大土地私有潮流的进一步发展,班田制瓦解殆尽,大量农民逃亡,班田大片荒芜,国家税收锐减,政府的经济与政治实力大为削弱,同时一些中央权贵及地方豪强的个人实力、地位却迅速上升。为了使全部庄园土地私有化、独享庄园收人、取得对庄园内庄民的一元支配的司法权,庄园领主们凭借其权势地位,纷纷以种种借口向政府施压,提出免租及禁止各级政府行政人员干预庄园事务的要求。在领主们的纷纷要求与压力下,中央政府颁发“太政官符”及“民部省符”,明令禁止地方检田史、税吏、检非违使(警察)进人各个庄园行使权力,庄园最终获得了“不输不入”特权,许多庄园成为杂役免除型庄园。如石清水八蟠宫的庄园规定,“在居住之辈犯科之场合, 即使为检非违使, 若无八蟠宫之许可, 亦不得逮捕犯人。”1众多的庄园领主得到了庄园土地的完全的独立的、排他的所有权,也拥有了对庄园农民的一元的行政权、司法权, 庄园完全成为个人的私产。 但是,不是所有的庄园都可以取得“不输不入的特权”,一些私领(夺平民之田成私领)具有较强的私有性质,属于国衙领,土地的最终所有权由国衙掌握,领主占有私领必须要取得国司的许可,并要以开垦和交纳官物为前提条件。此时国衙对私领的上级所有权还十分强大,在现实中不乏私领国衙没收否认的实例。2于是10世纪以后,为了使私领免遭国衙收公的威胁,取得“不输不入”特权,中下级贵族官吏和在地领主只能以将私领向上级贵族寄进的形式寻求保护,取得“不输不入”权。肥后国鹿子木庄便是一个典型。应德三年(1086年),鹿子庄的在乡领主沙弥高方“以借助权威,及以实政卿(腾原实政)号领家”,根据寄进契约, 高方及其后代取得“预所职”(上级领主执行庄务的庄官),实政则作为“领家”每年从该庄获贡400石后来“实政之子孙愿西势单力薄, 难御国衙之干预...... 1安田元久:《日本庄园史概说》东京:吉川弘文馆,1981年版,第57页 2赵连泰,邓鹏:《日本庄园制研究》日本研究,1988年第3期

西欧的封建制度

房山区初中历史学案 课题名称: 第三册第五课西欧的封建制度 撰写人:房山二中白淑华 韩村河中学李豆豆 课标要求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建等级制度,教材第一目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其形成过程也可以说是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过程。第二目罗马教会,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教会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上又是整个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第三目城市的重新兴起,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是生产发展推动的结果,但封建主的各种盘剥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使得一些城市采用赎买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争取自治权。第四目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了桥梁的作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但是帝国内部矛盾纷争不断加上外敌入侵,最后灭亡了。 学习目标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大帝进一步推行分封制为例,了解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以“丕平献土”为例探讨教皇与法兰克国王的关系。 2、知道琅城起义的史实,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3、知道拜占庭帝国的时代、地域范围、都城、文化成就,以及延续上千年的原因和灭亡的史实。研读《查士丁尼法典》的部分条文,知道其法律成就。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兴亡历史的学习,树立文明需要开放交流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罗马教会、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学习方法及教学资源 参与合作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学提纲(印发部分) 一、自主先学 (一)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阅读课本P32—34了解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形成过程、作用及特点)1、8世纪初期,法兰克权臣__________进行大胆的改革,改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王______在位时,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800年,罗马教皇为其加冕,授予其“________”称号,史称“_________”,其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843年,查理大帝的孙子三分帝国,他们各自统治的区域分别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罗马教会(阅读课本P34了解罗马教会与西欧封建统治集团的关系) 4、8世纪时,在教皇的支持下法兰克王国宫相________夺取王位,罗马教皇派大主教为他加冕。为报答

第5课西欧的封建制度

第5课西欧的封建制度(建议讲授2课时) 张永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及法、德、意三国的由来,描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概述罗马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归纳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过程、西欧封建主与教会的关系、西欧城市特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古欧洲社会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海洋文明”,形成了与东方不同的封建等级制度、新生的城市与基督教等,为后世资产阶级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学习,是学生初步树立“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的观念。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罗马教会、城市的兴起。 本课教学难点:西欧的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的历史结束。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法兰克王国是如何诞生与演变的呢?请看第一个问题: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一、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师:5世纪末,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的在其首领克洛维的带领下,创建法兰克王国。8世纪初期,掌握国家大权的宫相查理·马特,为了平定内乱,抵御外侵,进行大胆改革:改变以往把土地无偿分给臣属的做法,要求受封者必须要在骑兵部队服役,从而建立起一支由他控制的强大的骑兵部队。此举不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扩大了疆域,而且也提高了查理·马特的威望。查理·马特死后,其子矮子丕平借住其声威,在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丕平的儿子查理即位后,四出征伐,法兰克王国的疆域不断扩大。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加冕,给予“罗马人的皇帝”称号,史称“查理大帝”(即“查理曼”),其国家便被称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三分帝国,他们的地盘后来分别发展成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 师:运用课件演示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 生:观察识记。 二、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 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的结束,此后西欧慢慢进入封建社会。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中国晚了近1000年。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巨制虽然也构成了封建等级制,但它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封君封臣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为当时的法律所保护,

西欧民族国家

西欧现代民族国家是在“欧洲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略为仔细地看一下现代西欧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可以看出它们完全是在某种经济上的“欧洲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从16世纪以来的几百年间,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可看到这个过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王权的强大有密切关系。通过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红白玫瑰战争,就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封建割据势力削弱,王权加强,形成以国王为首的统一的政治力量。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出现了以忠于国王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在中世纪西欧各国主要是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主的。这种庄园经济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反而形成了封建割据的形势。但到中世纪后期,庄园经济基本解体,区域性城市及至全国性城市逐步形成,贸易和商业得以发展。最后形成统一的经济中心,这样统一的经济中心成为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条件。而在庄园经济解体,商业城市兴起的过程中,人口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看中世纪晚期西欧人口的变化状况。 十四世纪后半期人口开始重新增长时,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基本瓦解。封建社会瓦解之后,专制国家形成,最后形成西欧民族国家。当然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不仅仅是因为人口的变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影响。西欧的贸易和商业早在十一、十二世纪就有所发展了,比如,北意大利,中德意志和弗兰德的市镇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了。在12和13世纪,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由于自身消费的特点,不满足于以往庄园手工业者生产的低劣的手工业品,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这就出现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城市商品兴起,封建庄园经济衰退的时期。之后经历黑死病和百年战争等的破坏,城市商品经济虽受打击,但最终恢复并繁荣发展,而封建庄园经济则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另外,在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兴起过程中,以王权为中心的政府和城市是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关系。为了要生存下去,国家必须得到远远多于它从传统封建收入来源所能得到的财政岁入,这样国家首脑为了得到税收就得鼓励、增加和扩大贸易。而商人和城市居民则需要的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并使政府成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庄园制的瓦解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西欧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地租形态的更替、市场体系的孕育、农奴的解放等。为西欧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只有建立

庄园制度的兴起和衰落

庄园制度的兴起和衰落 西欧的封建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它是大地主(封建领主)向农民(农奴)进行剥削的一种组织,也是封建政治体系中的基层组织,有时将它表现为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道格拉斯的《庄园制度的兴起和衰落——一个理论模型》应用契约的经济理论创建了一个庄园制度的模型,并对该制度的兴起和衰落给予解释。 首先解释一下西欧的农奴制。西欧的农奴制实质上是以劳务换取保护和正义这类公共物品的契约制。契约制能有效避免庄园主对契约条款作任意改变,从而使农奴也受到一般意义上的保护。显然这有别于东欧的非自愿奴役形式,即地主 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提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描述庄园制的特征,将它们与16世纪的条件进行对比并详细说明模型的初始条件; (2)概要地描述我们的理论基础; (3)结合初始条件,将这一理论用来具体说明一个古典庄园制度的模型; (4)确认引起制度变化的参数变量并分析对结果有影响的中间形态的制度安排,这中间形态的积累最终导致了庄园制度的衰退; (5)显示这种个、反应如何引起一系列产权和个人权利的基本变化,事实上,这建了一个新的社会和经济组织制度,它与古典封建庄园的形态 有很大区别,且优于古典封建庄园。 道格拉斯认为理西欧庄园制的三个条件是: (1)西欧的许多地方仍然没有人居住:可耕种的土地极多。 (2)人口稀少,分布在小村庄里,但仍呈现增长趋势。 (3)几个世纪的战争和入侵已经使沿袭于罗马帝国的中央政治权威受到破坏和削弱。大部分地区处于混乱状态,以残存的军队威力和对军备 的占有将统治阶层与劳动者隔绝开来。 从这三个条件可以推导出下列初始条件:法律秩序只存在有人定居的地区,货物相对于劳动力有更少的流动性——即有较高的交易费用,因此,这时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土地极多,但只有当它们和劳动力,与保护和公正结合起来,才会有价值。因为骑士和城堡具有不可分性,保护的提供服从于经济理论U型成本曲线。 农业的契约有三种类型:固定租金契约、固定工资契约和分成契约。其中分成契约的形式上产出的分成,或者谷物分成。历史上分成契约的另一种形式——投入分成——在庄园制中山很重要的。 道格拉斯论点 在道格拉斯的理论模型中存在两个层次的制度安排:基础性制度和次级制度。他认为在任何时代,基础性制度安排都会构成有关市场或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的基本规则。次级制度安排是符合基础性安排的协议的具体形式,他们发生变化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小组总结报告 一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 ⑴、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封建国家长期四分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 ⑵、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⑶、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巨大,政教冲突激烈,教权甚至凌驾于王权之 上。 二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形成原因 ⑴、西欧政治格局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的原因 1.地理因素 因为西欧被许多河流和山脉分隔开,边缘也被海洋切割了。这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阻碍了各小国间的交流。地理因素也是国家统一的一个障碍。。 2.西欧封建制度: 欧洲封建社会因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每一层上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也是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城市兴起前的庄园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在西欧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下,一些大庄主往往不听从中央的管辖,一度造成庄园割据的局面,这种现象削弱了西欧专制的力量。因此也是社会生产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历史遗留问题: 西欧没有经历长期统一的朝代。因此,西欧没有实现过民族融合和思想统一的阶段,各民族矛盾重重,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局面。 ⑵、西欧封建等级形成原因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基督教的传统,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 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关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关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1108 孙逸伦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教会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则形成社会下层。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上层进一步从高到低分化为教会和以国王为首的骑士贵族集团,社会下层按职业依次分化为以农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平民集团,从而也就形成了教会、骑士贵族、平民等级秩序。 教会被视为社会的第一等级,这种严密组织遍及整个西欧。与此相比,西欧各国政府却处于支离破碎状态。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教会是当时西欧最强有力的权威者。在宗教文化教育上,教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在司法上享有宗教豁免权,世俗法庭无权审理。在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并享有免税的特权,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中世纪,整个天主教占有西欧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他们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骑士贵族即以战争为职业的封建军事贵族,是第二等级。在西欧封建制形成过程中,国王为了加强同封建贵族之间的联系,获得稳固的兵源,于是将土地以服兵役为条件层层分封给贵族,从而形成了封建军事贵族集团。在骑士贵族等级关系中,每个人对其上级来说都是附庸,而对其下级来说则是封主。公爵和伯爵是国王的附庸,同时也是男爵和子爵的封主;男爵和子爵是公爵和伯爵的附庸,又是骑士的封主。骑士有侍从,以后侍从逐渐变成了低级骑士。在封主与附庸关系中,封主对附庸的生命财产负有保护的义务和监护的权利。做为附庸应带领一定数目的骑士为封主临阵作战。假如附庸不忠于封主或不履行应尽的义务,那么封主有权收回分封出去的土地。由于骑士贵族等级关系是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来的,所以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才是自己的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不发生臣属关系。这就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尽管骑士贵族集团是世俗社会真正的统治者,但鉴于他们政治经济状况,是没有能力履行其社会职责,更无法与大一统的教会僧侣集团相抗衡,只能位居于僧侣之下。 平民即农工商业者是位卑于骑士贵族的第三等级。在平民等级中,农民位居第一,其次是手工艺者,最后是商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业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则是农业的补充。加之社会公众把商人看作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教会又历来视商业为邪恶而加以禁止,从而使商人的地位更为低下。中世纪的农民虽然从职业的社会地位上讲胜于工商业者,但实际的政治经济地位还远不如工商业者。他们必须依附在土地上,被剥夺了迁徙的自由,向教俗封建主交纳名目繁多的税,甚至还要受到工商业者的盘剥。因而,农民是社会中受苦最深的等级。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等级归属,。因为各等级集团都赋予其成员以特权,对成员以外的人进行排斥打击。这种森严的等级制的存在和发展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欧洲各个国家简介

欧洲各个国家简介

芬兰 一、自然地理: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 罗斯,西南濒波罗的海。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 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 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 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 林地3.89公顷。全国有66.7%的土地被森林覆盖, 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树种以云杉林、松树 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南部的 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芬兰的 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 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有岛屿约1 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素以“千湖之国”著称, 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芬兰的海岸线曲折, 长达1100公里。鱼类资源丰富。芬兰有三分之一地区位 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 二、人口:545万。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侯比较温和 的南部。

三、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芬兰依靠森林 工业和金属工业走上强国之路。20世纪90年代,芬兰调 整经济结构,加大了知识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能 源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芬兰致力于发展清洁技术和低碳经 济,十分注重能源的利用率。如今,芬兰在造纸、交通、电 信、建筑、再生能源等领域有着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在环保 技术及解决方案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瑞典 一、自然地理: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半部。西邻挪威,边境长1619公里;东北接芬兰,边境长586 公里;东临波罗的海,西南濒北海,同丹麦隔海相望,海岸 线长2181公里,领海12海里。地形狭长,地势自西北 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 陵。湖泊约10万个,可通航河流较少。大部分地区属温带 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 响,平均气温1月北部-16℃,南部-0.7℃;7月北 部14.2℃,南部17.2℃。 二、人口:968万。绝大多数为瑞典人。外国移民及 其后裔约147万人,北部萨米族是唯一的少数民族,约1 万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