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学案第2单元第3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学案第2单元第3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学案第2单元第3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学案第2单元第3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第3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有多少唐诗宋词描绘你美丽的容颜,又有多少豪情诗句掩盖了岁月的沧桑。常常想,是不是前世你我的约定,才让今生的你踏着古韵,一路寻我而来?那一刻,你用什么轻轻拨动了我的心弦?

1.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诗、画成就都很高,被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晚年曾经在此隐居,“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信奉佛教,寻访山林,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表现隐居山林、脱离尘俗志趣的《积雨辋川庄作》即作于此时。

2.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人由成都乘舟东下,经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旅夜书怀》即为途中所作。

3.《新城道中(其一)》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途中。诗人沿途看到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心中无限喜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4.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其词作多记游咏物,抒写个人身世及离别相思,情真意切,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隽。

《扬州慢》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

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5.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清词三大家之一。《长相思》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者随康熙帝出巡山海关外的途中。

纳兰性德

1.

2.写汉字

3.解词义

(1)煮芹烧笋饷.

春耕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2)名岂文章著.

著:显赫。 (3)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 (4)念.

桥边红药 念:思考,想。 (5)身向.榆关那畔行 向:朝着。 (6)聒.

碎乡心梦不成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4.解多义

5.积名句

(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3)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译文: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随波涌,大江滚滚向东流去。

点评: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平野地上江道宽直,水流无阻,月色又把江水与天色连成一片,满江则月逐潮涌。“垂”“涌”二字极富个性化,把平原星夜和江流朗月,表现得极为逼真。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2.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译文: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点评:前句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的情景,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后句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这样便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译文:经过昔日繁华的扬州路,全是青青的野生麦子。

点评:作者只用十个字就概括了扬州浩劫之后的荒凉。一方面用“春风十里”和上句的“竹西佳处”互相呼应,铺叙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扬州的荒凉;另一方面,用“尽荠麦青青”铺写荒凉景象,一个“尽”字,以夸张手法突出今日扬州萧条的景象。同时“荠麦青青”的情景又和《诗经·黍离》中的“彼黍离离”相吻合,从而真切地表达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含意丰富。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译文: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清冷的月亮悄然无声。

点评:这三句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特别是点化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融入新的境界,情意婉转,娓娓动人。这里以“仍在”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一个“荡”字勾联名桥、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似乎是在默无声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从而形象地描写了盛衰兴亡的巨变,勾勒出一片凄清的景象。

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译文:走一程山,走一程水,向榆关那边前行。

点评:“山一程,水一程”,句式循环,形成“行行复行行”的远离动作,动作的方向是榆关,与“故园”遥遥相对,随着行程的越来越远,造成空间上的巨大张力,产生对“故园”的依恋、渴望。前两句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之情。

1.请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为例,简要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提示:这两句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2.《旅夜书怀》一诗“书”了诗人怎样的“怀”?

提示: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旅夜”的情景,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说,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这两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

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手法精当绘风物——《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

绵绵春雨多日不停,诗人有事需要进山,只好准备冒雨前行。不料天快亮的时候,房檐下滴滴答答的雨声忽然止住了,天放晴了。诗人兴奋至极,心想,这是东风知道我有进山的打算,特意把阴云吹散了吧。

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着洁白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树梢,好像一面黄澄澄的铜钲。

诗人一路前行,路旁景色使人目不暇接。你看,矮矮的竹篱后面,盛开的山桃花探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沙溪边上,柳树摆着轻盈的枝条,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一花一木都是这样春意盎然,这样殷勤好客啊。

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时,忽见西面山间炊烟袅袅,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优美的山野风光,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莫过于此了!诗人在这次山行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钲,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诗的开头两句:多情的东风很会察言观色,猜透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并且立即慷慨相助,吹得云开雨散,这怎能不使诗人喜出望外呢!所以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今昔对比感慨强烈

——《扬州慢》赏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写景抒情,是《扬州慢》的特色之一。

上片将扬州作了今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概写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经过时,则“尽荠麦青青”。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其强烈,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

这首词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在今昔对比中,我们感受到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怀有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肩膀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讲课教案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 诗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80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一作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代: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旅夜书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旅夜书怀》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一) 一、提问导入:(展示1)请同学们回忆几首诗。 望岳------杜甫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这些是谁的诗句啊? (学生)杜甫 师:杜甫才华横溢,有着远大抱负,忧国忧民,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展示2—杜甫晚年的图象)这两幅图片就是他晚年郁郁不得志的写照。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杜甫,走进他的《旅

夜书怀》(展示3—诗题),来体会诗人宦游疲倦、漂泊孤苦之情。 二、(展示4—学习目标) 三、请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展示5),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鉴赏诗歌 师:(重点知识回顾)鉴赏诗歌时,我们常说(展示6)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 --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 --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展示7)“旅夜书怀”顾名思义指在旅途的夜晚写下抒发情感的诗。 (展示8—“旅”字)(展示9)1、通过“旅”字看背景(请你来看看———指一名学生读)(展示10—背景介绍)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公开课心得体会

公开课心得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公开课心得体会 第九周是我们学校公开课周,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在教学准备、讲课方式、教学互动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它让我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教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二、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教师就应调节自己的心态,要带着平常心走进课堂,把众多的听课教师也看作是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以良好的状态去上这节课。 四、加强课后反思。教后的总结反思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 2、自学指导不具体,教师包办代替。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自学指导不够具体,自学时间不够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情况,教师不自觉地讲的又多了,很多本该有学生完成的任务由教师包办代替了。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把握,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

《蜀相》群文阅读说课稿

《蜀相》群文阅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蜀相》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一篇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杜甫的名篇,这首诗歌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指导的很好素材。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学生对杜甫诗的认识支离破碎,甚至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和理解杜甫。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很薄弱,有待于提升。 三、说教学设计 本次课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蜀相》为主的群文阅读”。这是旧教材向新教材过渡,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模式的一种探索。群文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某一主题的诗歌,或者对某一类型的诗歌有所了解和学习。它能在对比中非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主题

很显然是让学生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即语文四大核心素养里面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选取杜甫后期的几首诗歌,让学生感知杜甫颠沛飘零时还不忘国民的伟大人格。 基于此,我们教学目标是按照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设计的。 1、组诗阅读,整体感知杜甫后期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读懂诗歌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品读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景和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理解和传承杜甫位卑却不忘忧国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重点字词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深层次意蕴。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精心品读法:2、情境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4、炼字引导法。 五、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会让学生:1、上课静心阅读、自己感悟诗歌情感;2、合作探究,讨论杜甫的人格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八年级语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结合高考考纲,熟悉意境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诵读诗歌,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学生展示预习问题,老师点评、补充;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再次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的沉郁风格。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 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二、请同学们谈谈鉴赏诗歌的方法。 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三、走进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题目与诗句怎样对应? 2、通过“旅”字看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3、通过“夜”字察实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想象和联想----意境-----明情。 (1)诵读

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一:公开课心得体会 公开课心得体会 第九周是我们学校公开课周,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在教学准备、讲课方式、教学互动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它让我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教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二、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教师就应调节自己的心态,要带着平常心走进课堂,把众多的听课教师也看作是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以良好的状态去上这节课。 四、加强课后反思。教后的总结反思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 2、自学指导不具体,教师包办代替。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自学指导不够具体,自学时间不够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情况,教师不自觉地讲的又多了,很多本该有学生完成的任务由教师包办代替了。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把握,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 篇二:上公开课心得体会 上公开课心得体会 学校:三合明德小学 姓名:王亚丽 上公开课心得体会 昨天上午我校全体教师到电教室听公开课,公开课由我来讲,讲的是《菜园里》这一课。

登高 说课稿省一等奖

《登高》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六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涵盖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的4位诗人的7篇作品。 其中《登高》是盛唐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诗。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受诗之美,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是教学重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会用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提问点拨法,指导学生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 同时也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 (一)导入。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孟子云:“诵其文,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我将从让学生回顾曾经学习过的杜甫诗歌入手,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来说说他们心中的杜甫。 同时借助对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进一步走进杜甫其人,回味杜甫穷年漂泊的一生,体会杜甫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忠君念阙,心系苍生的伟大情怀。 (二)研读课文 初读《登高》,朗读吟诵,感知韵律美。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体会律诗的节奏、押韵的顺畅之美。 再读《登高》,披词入情,感受感情美。 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容。 这个答案就是一个“悲”字,由此辐射出两个问题:诗人因何而“悲”?如何写“悲”? 三读《登高》,展开想象,感悟意境美。 诗的意境由多个意象构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空间上一广阔,一辽远,远观近看,触目皆悲。 这一部分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意象?(急风、天高、哀猿、飞鸟、落木、长江)分别用什么词描写?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诗中所弥漫的悲情,从而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初步突破了教学重点。)四读《登高》,品评词句,领悟悲情美。 诗中有景有情,在学生入境之后,引导学生抓住颈联、尾联的关键词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来领悟诗人悲壮、愁苦的情怀,突破教学难点。 万里做客,百年多病,空间上,其一生从北到南都在路上,时间上,从青年到老年都在漂泊。

统编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白鹭》教学设计

《白鹭》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即给读者的心里留下了诗意的期待。接下来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之情。文章的结尾与篇首相呼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作者没有用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仅用寥寥数笔便流畅而传神地勾勒出了几幅清新的画面,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本文的教学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丰富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直接抒发的情感的能力,但是,对于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 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诵读描写白鹭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

公开课心得体会及收获范例

公开课心得体会及收获范例 篇一 终于,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星期一上午第三节在多媒体教室结束了,心底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脑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放松一下,从准备这节课到上完,中间的过程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明白了公开课对于一位年轻老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次备课中,虽然费了很多脑汁,但我的收获确是不能用文字来表达的,很感谢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历练、成长的机会、感谢师傅张老师这几天的辛苦和细致的指导、感谢英语组老师的点评以及肯定、鼓励。回想这段时间来准备这次课的过程,有些许感想体会。 记得上次城区公开课,学校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也确实努力准备了一番,很想把它完成好,但课下的精心设计安排等到真正上课时才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想到的效果。缺乏锻炼、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够、再加上我急于成功,很快就把缺点暴露出来了。虽然上次讲课失败了心里有些遗憾,但回头想想那段时间的准备使我收获颇多,学到了平时在课堂上不注意的细节问题。它也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宝贵经历。我相信人是在不断挫折和失败中慢慢磨练和提高的,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会有进步,通过上次的锻炼使我能够快速成长。 这次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我首先把心态放好,认真选课,精心设

计教案,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里备课、看优质课光盘从中学习和充实自己,这次课中间穿插的游戏、chant、和歌曲环节使我费劲脑汁。我对自己要求这次一定要把课讲好,这次公开课家人也很支持我配合我,主动要求给我当学生,而且做得很称职,很认真,小组读,个人读,男女生读,每一遍他都像学生一样一个单词不拉地去跟读,给我创造上课的气氛,并且用相机拍下每一次讲的情况,根据不足之处,共同分析,加以改进,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次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使我从中收获了不少知识,每一张幻灯片中所需要的图片和声音一点一点从网上下载,其中有一张幻灯片是插入一首family歌曲,为了从网上下载带动画的歌曲短片插入到课件中需要转换格式才行,我又下了一个转换格式的软件,晚上试了一次又一次还是不行最后我较上了劲做不好就不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做到早上四点多才算制作好,当时很兴奋也不困了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中注意的细节,收获颇多,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从师傅和听课老师那里反馈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已经把他叫起来了其他同学还在嚷嚷显得课堂有些乱等都是我下面应该注意和改进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应多学习,多努力方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让自己能够更快地成长。 篇二 3月下旬,学校安排了每学期的例行公开课,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水平和锻炼自身潜力的一次机会,透过这次公开课,

中华经典诗文背诵比赛活动方案及背诵内容说课讲解

中华经典诗文背诵比赛活动方案及背诵内 容

精品资料 高二中华经典诗文背诵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我们的祖国是诗词的国度,我们的诗词是国语的筋骨。中华经典诗文,语言凝炼,意境深远,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人智慧的结晶。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更多的学生乐背古诗词,善背古诗词,形成浓浓的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让我们校园的读书声响亮起来! 二、活动主题: 弘扬民族文化,品味诗词精华,诵读千古美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三、参赛对象:全体同学 四、比赛形式:以班为单位,每场比赛两个班之间进行PK的形式 五、比赛时间: 六、比赛环节: 1.必答题(100分) 本环节主要是给上两句,答出下两句。 由主持人交叉抽学号,两个班轮流回答问题,每个班要回答10道题目,回答对一题得10分,回答不出来不得分,然后机会留给下一个班抽签背诵。 插入背诵表演,各班1一个节目 2.选答题(100分) 本环节按照要求把诗歌补充完整。 由主持人交叉抽学号,两个班轮流回答问题,每个班要回答5道题目,回答对一题得10分,每个同学只能回答一次。题目由答题者自己从20道题里面任意选择,已回答的题目,其他同学不得再选。假如同学有回答不出的,可以由他本人请本班任意另外一个人代替回答,回答正确得5分。答题时间为40秒,如果在40秒内找不到人代替回答,则不得分。(注意:代替回答者要走上台前回答,此人只能用一次) 插入背诵表演,各班1一个节目 3.挑战赛 把两个班的全部名单分别放到不同的纸盒里,由主持人先抽其中一个班的名单,被抽到的同学到讲台先在装低等的纸盒里抽自己要背的诗词,背出来加10分,继续挑战中等难度诗词,背出来加20分,继续挑战高等难度,背出来加30分,如果抽签第一个同学背不出低难度的诗词,机会留给对方。如果抽签第一个同学背不出中等难度的可以给多一次这个班抽签的机会,但背得出来也只能得10分;否则,机会就到另一个班的同学来挑战。两个班交叉抽签进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

《旅夜书怀》 主备人:豆旺峰 参备人员:朱宏刚惠亚刚孙维刚孙鹏苏王芳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对重要诗句的理解,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提问】诗题往往反映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或基本结构,《旅夜书怀》正是如此。请结合注释①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 【明确】“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提问】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那么,这两个基本内容相对应的是诗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前四句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情。 二、诵读诗歌2遍 三、揣摩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首联 1、【提问】首联描绘了“旅夜”什么景物?找一下其中的意象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舟 2、欣赏比较画面,初步感知诗句的意境 【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对诗句加以分析。 3、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诗句。 【明确】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4、从诗中找一个词来概括其意象特点。独 (二)、颔联 1、【提问】颔联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星、平野、月、江流 2、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三两星盏衬托着无边荒凉的平野。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月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逼而一下子涌了出来。 3、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意象特点阔 归纳: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是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 明确:孤独,用了对比,反衬手法,阔岸、平野,大奖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 【过渡】后两联是“书怀”,那么到底怎样“书”,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后两联的抒情方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颈联是通过议论直抒胸臆,尾联是借景抒情。

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公开课听课心得1 在这半学期里,我听了十六节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了各位教师的课,收获良多。下头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独具的魅力。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做课教师那或优美煽情,或简洁流畅的语言,使我想到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也让我感动不已。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教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课件教学的亮点——鼓励性评语的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口头对学生进行鼓励,也起到了必须的作用,但这次听课中,不仅仅有口头的鼓励更是将其应用在了课件中,与各个环节相结合,学习情绪极大的调动起来。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到这些标题时,眼前一亮,并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殷切期望。 三、教师的必备素质——标准普通话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当讲普通话,并且是标准普通话,一方面,这是教师的必备条件,身正为范,正确的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能够准确的传达给学生们知识,尤其是在公开课评选中,如果不掌握好普通话,很可能成为自我的“软肋”,这两节课都流利地运用了普通话是课堂教学更加大放光彩。 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做课教师们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 五、实现了师生主角的转变。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切时机,创设各种情境,与学生一齐对话,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诵读、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由被动的理解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自由,在这样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怎能不主动学习呢? 六、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平等交流对话,教学相长,学生在

公开课心得

学校举行的公开课,讲课、评课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公开课,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公开课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提升的机会,这一次公开课,我能感悟许多。 说到公开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一节好的公开课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应是一堂有效的课; 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 四是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对象熟不熟悉,能否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都需任课老师在课前仔细琢磨,做好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每一节课。 2.在讲课前,要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老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于是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3.课堂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目前,正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的。例如小组间进行竞赛,分任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简明精炼,多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说些赏识性的语言,不仅维护学生自尊,还能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融洽,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我觉得我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的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问题的设计上花点心思。 通过上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想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把握,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枯燥的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特色,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专业课。 再次,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3、情景教学设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在课堂设计上也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一节学生能接受的情景教学场景。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首诗选自语文必修三诗歌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这是 学生在中学时期的课堂上接触到的最后一首杜甫的诗歌。当然这 首诗也是杜工部的问鼎之作。从诗歌语言到诗歌情感都可以说是 杜诗的精品,也是深入了解杜甫其人其事的极佳入口。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杜甫的诗作。对他 有一定的认知,至少知道他是一位爱国诗人,情感内容侧重于忧 国忧民,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但对于杜甫的理解层次因年龄与 阅历的关系可能不够深入,对于杜诗的情感流变也难以准确把握。针对以上现状,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其人其事,纵览杜甫生平,学会知人论世的 赏析角度 2. 分析意象探究意境氛围

3. 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内蕴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诗歌透过意象来分析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学会全面把握作者深层次的情感内容 教学方法 1. 诵读会意法 2. 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杜甫心系苍生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三、说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会当凌绝顶———————— 2. 朱门酒肉臭————————

3. 国破山河在———————— 4. 晓看红湿处———————— 5. 安得广厦千万间—————————— (回顾学过的杜甫诗作,唤醒学生知识积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这五首是选自杜甫不同的人生时期,借此可深入介绍杜甫的人生轨迹)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35岁 前读书漫游自抒抱负,乐观自信落地谋仕,生活悲辛 35-44 长安十年批评时政,讽刺权贵 陷贼睹乱,为官遭贬 45-58 安史之乱记录见闻,成就史诗 避世入蜀,漂泊动荡 59岁后人生暮年平安喜乐,思乡忧国 (二)诵读感知,引入情境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一、背景分: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诵读提示: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缓慢、低沉的 分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三、内容分: 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 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2、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以沙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去蜀》)语意相

关于小学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关于小学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篇一 今天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到实验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赵曼老师上三年级《级的变化规律》,赵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赵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赵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赵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

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总之,赵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篇二 实验小学举办了“教学艺术节”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数学教研组又组织开展了听课反思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就所听的课,积极地进行了评价,并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本次听课我们共听了6节课,分别是一年级《9的认识》,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四年级《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六年级《鸡兔同笼》。这几节课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自然、得体、和谐。 一、课题引入简单快捷。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有的是复习导入。

广东省“创新杯”语文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诗歌意象鉴赏方法小结》微课说稿

诗歌意象鉴赏方法小结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抒情是通过意象来实现的。艾青在其《诗论》中说:“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这个被诗人注入思想感情而凝结成的诗歌形象,就是“意象”。 可见,意象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的核心。所以,要想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感情,就必须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意象。 一、要鉴赏诗歌意象,首先要了解诗歌意象的分类。 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例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中就刻画了一个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2、景物形象:指诗人借助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思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的一枝一叶,都能成为诗人笔下凝结情思的意象。 例如,柳宗元在《雨霖铃》中写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借助“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个景物,抒发了诗人与恋人分别后的离愁别绪。 3、事物形象:指诗人假托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例如,于谦在《石灰吟》中写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塑造了不惧粉身碎骨,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的石灰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要与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的磊落胸怀。 二、鉴赏诗歌意象,其次要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探知诗歌意象内涵的寓意。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中描写了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容易使人误以为诗人要抒发豪迈壮阔的情怀。但是,联系诗人客旅漂泊、晚年孤苦无依的生平,我们才能对诗中的意象“细草”“独舟”“沙鸥”有更深入的理解。这里写景不是空泛的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与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州孤舟一样寂寞,最后以沙鸥自况,抒发了自己失去依托,漂泊无定的孤独感。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 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想: 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 一、导学 1、导入 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旅”有“旅居”的意思。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与“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与“名岂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对应。 3、整体感知 (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 (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着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 (多媒体展示) 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如何理解? 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 (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1、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先描摹画面,再给出意境) 2、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而显着,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着,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委婉的写出了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