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有哪些呢

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有哪些呢

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有哪些呢
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有哪些呢

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有哪些呢?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预防措施:加强对饮水、食品和粪便的管理。灭蝇灭蛹,改善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流行期间,可口服大蒜、马齿苋、地锦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甲型肝炎:是由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预防措施: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尤其要管理好甲型肝炎患者粪便,可控制甲型肝炎流行,对共用餐具、饮水器具均应消毒,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根本措施是广泛开展疫苗接种。

感冒伤风:由于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时暖时寒温度的刺激,抵抗力减弱,会给病原微生物提供可乘之机,特别是当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预防措施:要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秋季腹泻:主要是因为人们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而且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预防措施:不能乱吃,暴饮暴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防止腹部受凉,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还要加强运动锻炼,注意饮食调养。

过敏性鼻炎:灰尘、花粉、螨虫、冷空气刺激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症状主要有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流泪、鼻部和咽部粘膜发痒等。预防措施:当症状主要发生在室外时,应尽可能限制户外活动,尤其是接触花草或者腐烂的树叶,外出时可以带口罩。当症状主要发生在室内:要注意生活细节,控制室内霉菌和霉变的发生,远离宠物等。

春季常见病预防知识

春季常见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容易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暴发行为。为了提高同学们对传染病的认识,预防春季传染病的流行,希望广大师生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一、基本知识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预后较差。临床表现:起病突然,可有头痛、发热、畏寒、乏力、面颊潮红及全身酸痛等症状,提问可达39-40℃,持续2-3天后渐降,发热消退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喷嚏、鼻塞、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咳嗽、乏力可持续1-2周。抵抗力差者可并发肺炎,或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 2、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形成以单个结核菌为核心的飞沫核悬浮于空气中,从而

感染新的宿主。此外,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干燥后附着在尘土上,形成带菌尘埃,亦可侵入人体形成感染。主要症状:咳嗽咯痰超过3周,咯血或发热胸痛超过3周,如出现上述某一症状应想到自己是否患病,及时到医院检查。 3、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症状体征: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 4、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 5、感染性腹泻

常见慢性疾病防治知识

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分期 目前国内仍沿用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临床分期标准,按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17.3kPa(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乳头水肿。 从上述分期可见,第一期尚无器官的损伤,第二期已有器官损伤,

但其功能尚可代偿,而第三期则损伤的器官功能已经失代偿。 按舒张压水平可将高血压分三度: 轻度:舒张压12.7~13.9kPa(95~104mmHg) 中度:舒张压14.0~15.2kPa(105~114mmHg) 重度:舒张压≥15.2kPa(115mmHg) 根据中医辩证可将本病分为三型: (一)“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舌尖边红、苔黄、脉弦有力。 (二)“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舌红而干、薄苔或少苔、脉弦细或沉细。 (三)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舌质淡嫰、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紧。诊断依据 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60mmHg或/和舒张压90-95mmHg,为临界性高血压。 2.单纯血压升高,不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一期高血压;同时合并上述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二期高血压;出现上述器官任一的功能衰竭或失代偿者为三期高血压。 3.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治疗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

病毒性肝炎 1、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毛蚶、泥蚶、牡蛎、螃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肝癌或肝硬化。 2、主要症状: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无任何肝炎症状。 3、应急要点: (1)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3周的隔离。 (2)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3)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15分钟以上。 (4)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其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消毒。 (5)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消毒液或漂白粉对便池消毒。 (6)不要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共用剃刀、牙具;不要与乙肝病人发生性关系,如发生性关系时,要使用避孕套。 4、日常预防 (1)养成用流动的水勤洗手的好习惯。 (2)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和储存,避免熟食受到污染。 (3)食用毛蚶、牡蛎、螃蟹等水产品,须加工至熟透再吃。 (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5)不喝生水。

流感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指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主要症状:重则发烧在38℃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轻则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患流感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人死亡。 3、应急要点: (1)有流感症状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开窗通风。 (2)发生流感时,尽量避免外出活动;不要去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 (3)流感病人应与家人分餐、分室居住。 (4)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5)重病人应在医院隔离治疗。 4、日常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1)无论何种原因,如身体持续发热,都应尽早就医。 (6)必要时定期注射流感疫苗。

日常生活常见病预防小常识

四季常见疾病与预防 内容提要:据世界卫生组织50多个国家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对各种疾病最好 的治疗还是预防。因为,很多病不从预防着手,到了晚期一点办法都没有。任何高科技都不可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就像一件衣服破了一个口子,找世界上最好的裁缝来,还会留下疤痕一样。所以,最好的医生是不让病人得病的医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年四季中,应该注重一些常见疾病与预防。本文涉及四季中一些常见疾病与预防,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加强对疾病的预防。 关键字:季节、常见疾病、预防、 前言: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我国每年因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总量的14%还多。 2004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访华时曾说,大量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慢性疾病,已经对中国人构成巨大威胁。当今社会,提前衰老,提前得病,提前死亡成为普遍现象。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我的幸福十分之九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健康就是一切。”当一个人拥有财富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当没有钱的时候,他更需要健康的身体,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他唯一的本钱。如今,很多健康意识较强的人都会去做定期体检。但是,目前各种医院的检查只能对已经产生的疾病进行诊断,一旦确认有病,往往又会因发现太晚而束手无策。 春季常见疾病与预防 临床实践证实:温差较大的春季,是各类疾病多发的季节,急性病患者的就诊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 一、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天。春天和夏天由于气候炎热,各种细菌和霉菌繁殖迅速,食物如果储存不科学极易被细菌和微生物所侵蚀,将食物污染。人如果不注意误吃了这种食品,就会引发肠胃疾病,轻者会出现胃部不适和拉肚子,食欲减退,重者会出现脱水和高热。 发病特征:通常有潜伏期,1—2 天,根据人的体质和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可把急性痢疾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三种。普通型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病程为6—8 天。轻型的主要症状是:基本不发热,有轻微的腹痛,便中的粘液、脓血不明显。病程3—5 天。中毒型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持续高热在39—41 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烦躁,严重时出现昏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其预防和治疗办法: 1、控制传染源。当发现痢疾病人时,应该及时的隔绝,对于病人曾经使用过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及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2、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人要坚持饭前便后把手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一、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殊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感冒病毒感染,并将其杀死。因此,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常晒被褥、枕席,利用日光杀死病毒; (4)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串门。 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或慢 性炎症。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有哪些?(1)吸烟; (2)呼吸道感染; (3)过敏因素; (4)其他如气候变化等因素。 如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1)戒烟,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 (2)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经常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4)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 二、肝炎防治知识 何谓病毒性肝炎?分哪几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根据病毒类型不同,可

分为甲、乙、丙、丁和戌等型,常见的有甲、乙型两种。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什么?主要通过什么传播?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1)对甲肝病人要实行隔离治疗。病人的餐具用品要消毒,粪便要消毒处理。(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时洗净双手。 (4)搞好室内外卫生,彻底消灭苍蝇、蟑螂。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6)可接种甲肝疫苗或在流行期间,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 乙肝的预防,在采取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杜绝医源性感染(针头、针管、医疗操作时污染)及改善卫生条件,去除不良卫生习惯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施行乙肝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哪些人最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学龄前儿童,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和携带者的配偶,反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的病人以及献血员等。 三、菌痢防治知识 什么是菌痢?传染源是什么?

春季的常见病及预防知识

春季的常见病及预防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春季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个时期由于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稍有诱因即可发病。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那么我们怎么预防这些春季疾病呢,要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每天一定要通风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一定湿度,保证每天饮水在1000毫升左右,饮食搭配要合理,如早餐吃饱;午餐要营养丰富,蔬菜和肉合理搭配;晚餐以稀饭为主,避免吃得太饱,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以提高抵抗力,如散步、打太极拳、骑车、打门球、乒乓球等。 春季对于花粉过敏的人来说,花朵就像带刺的玫瑰,因为春季各种花粉传播很广,人们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就会被花粉袭中,花粉过敏者就会出现眼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泪等症状,春天最多见的季节性鼻炎就大多与花粉有关。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花粉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花粉作为一种刺激物,会使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病复发,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过敏人群应少去花草茂盛的地方,也可到医院进行粉针注射。若待在某处身体出现皮痒、全身发热、咳嗽、憋气等不适症状时,应马上离开此地,症状较轻者服用脱敏药物,严重者则应该到就近医院诊治。中午日晒最强,花粉的释放量最多,此时患哮喘的朋友最好不要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春季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因此脑梗塞又进入高发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因为早晚温差也比较大,也一定要防范骨关节疾病。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怎样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防控知识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一)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二)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

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11月份,我市进入冬季,气候干燥,气温降低,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避免受凉,要注意随温度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幼儿园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让幼儿生活规律,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保证充足的睡眠,一天至少10小时睡眠时间;(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2、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幼儿园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得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得三个环节形成得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得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得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得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得预防宣传资料 冬春季就是呼吸道传染病得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得地方,一旦出现更就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得工作学习带来较大得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得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得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就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得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得室内,带有病菌、病毒得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得空气会使鼻黏膜得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得抵抗力,这也就是容易得病得一个原因。 1、流脑得预防

流脑就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得经呼吸道传播得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得一般表现症状就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与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与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得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得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得幼儿、当及时与适当得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得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就是可以预防得,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得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得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与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得适应力与对疾病得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讲座内容夏季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夏季常见疾病防治知识 夏季温度较高,入伏以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而空气中的含氧降低,会给心肺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和运动人体消耗较大,大家应提高防范措施,预防中暑及其它疾病的发生。夏季是肠炎痢疾、中暑、心血管疾病、湿疹皮炎等多种疾病易发期。现介绍几种夏季常见病的预防常识: 1、夏季肠道疾病多见于:急性肠炎、胃肠炎、痢疾、食凉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胃肠道疾病多见症状: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急性高热等症状。胃肠疾患轻症患者可均情服用:藿香正气水、氟哌酸、黄连素片。腹泻次数增多或大便中含有粘液及脓血便,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高热而无明显腹痛、腹泻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确诊疾病性质进行治疗,防止因脱水使病情恶化。 预防:生吃蔬菜水果或冷藏食品要切实加热消毒后再食用,冷食和冰镇饮料要适度,鱼蟹类水产品要选用鲜活品种当日食用。 2、中暑:中暑是夏天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出汗过多或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内科急症。中暑症状:全身疲劳无力,头晕胸闷,心悸,口渴,汗多或无汗,肌肉痉挛,严重者昏迷危及生命。防治:快速将患者转至通风凉快的场所,服用藿香正气水,补充盐水患者很快恢复。若患者出现体温大于38℃、面红,大汗,皮肤灼热,血压下降,脉快虚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预防措施:在高温环境中工作、锻炼的人员应加强通风隔热措施,合理休息膳食搭配合理,补充含盐水分,适当掌握锻炼的强度和时间。特别提醒

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肺功能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此季节中要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定期检查按时服药,防止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3、心血管疾病: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因此加重了有心脑肺疾患病人的心肺功能负荷。患有心肌缺血、高血压、哮喘的病人如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心律不齐或出现上腹痛、后背痛、牙痛时应及时进行检查,防止突发病情变化。 防治措施:病人应经常检测血压,胸闷胸痛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并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急救药品。若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夏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咽炎、扁条腺炎、气管炎、哮喘病等。症状:咽干咽痛、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夏季少吃辛辣烧烤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喝水冷饮要适度,保持大便通畅。 5、皮肤科常见病:风疹、荨麻疹、毛囊炎或疖肿。由于潮湿的环境破坏了人体的体温调节机能,使身体排汗不畅,导致生痱子、起疖肿等皮肤炎症疾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降低了身体的防御能力。预防措施:少吃辛辣食品,保持练好生活习惯,室内要勤通风,洗温温水澡,不要冷水冲洗。 6、“冷”过敏、空调病: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空调不要温度太低,如果有过敏体质的战士,突然进入空调室,犹如从夏季突然转入深秋季节,上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突然袭击,原本就处于高反应状态的气管、支气管会反射性地痉挛,引起咳嗽、气喘。另外,夏天大家都喜欢吃冷饮,这也是一个“冷”刺激。夏季应该从防“冷”入手。首先,空调尽量要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教学内容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一、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殊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感冒病毒感染,并将其杀死。因此,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常晒被褥、枕席,利用日光杀死病毒; (4)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串门。 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有哪些? (1)吸烟; (2)呼吸道感染; (3)过敏因素; (4)其他如气候变化等因素。 如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1)戒烟,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 (2)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经常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 二、肝炎防治知识 何谓病毒性肝炎?分哪几型?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根据病毒类型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和戌等型,常见的有甲、乙型两种。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什么?主要通过什么传播?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1)对甲肝病人要实行隔离治疗。病人的餐具用品要消毒,粪便要消毒处理。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时洗净双手。 (4)搞好室内外卫生,彻底消灭苍蝇、蟑螂。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6)可接种甲肝疫苗或在流行期间,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 乙肝的预防,在采取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杜绝医源性感染(针头、针管、医疗操作时污染)及改善卫生条件,去除不良卫生习惯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施行乙肝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哪些人最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学龄前儿童,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和携带者的配偶,反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的病人以及献血员等。 三、菌痢防治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

常见地方病及预防常识

常见地方病及预防常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章常见地方病及预防 地方病,又叫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某一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缺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不能脱离其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必须同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在地球演变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使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一些特异性的带有地域性质的疾病,既地方病。地方病按病因可分为: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麻风病、SARS等。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疾病,元素缺乏性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元素中毒性 第一节病症分类 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的生长和发育同一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地方病有地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肠炎 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饮食安排: 1. 低脂、少纤维。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患者不应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纤维食物,可选择容易消化的细挂面、烩面片、馄饨、嫩菜叶、鱼、虾、蛋及豆类制品等,以使肠道得到休息。 2. 慢性肠炎患者如伴有脱水现象时,可喝些淡盐开水、菜汤、米汤、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3. 排气、肠鸣过强时,应少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白萝卜、南瓜、牛奶、黄豆等。 4. 慢性肠炎病人多半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5. 苹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肠炎患者可经常食用。 补充:大蒜油软胶囊(绝佳的天然强力抗菌剂。能增强免疫力,可杀死病毒和减弱各种病菌对人体的侵害,健胃整肠。并可预防和抑制肿瘤。) 高血压 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香蕉。鱼是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有助于松弛动脉和稀释血液。芹菜中含有松弛血管壁的成分。补充:银杏软胶囊、深海鱼油、卵磷脂软胶囊、天然维生素E(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改善血管壁的弹性,降血脂,改善血管通透性) 高血脂 高血脂症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治疗高血脂食物选择要点: (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 (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 (4)用植物油烹调,尽量减少动物油脂摄入。 (5)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摄入。尤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等丰富的食品。 补充:深海鱼油、卵磷脂软胶囊、大蒜油软胶囊、螺旋藻软胶囊(使血管中多余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乳化排出,分解沉积在动脉壁上的斑块,软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肾结石 早期患者,注意多喝水,多运动,尽量少喝酒。●补充纤维素加食米糠,可以防止结石发生●控制钙的摄取量●检查你的胃药某些常见的制酸剂含高量的钙。假使你患钙结石,同时你也正在服用制酸剂,则应查此药的成分说明,以确定是否含高钙。若含高钙,应改用别的药。●勿吃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如菠菜、草莓及甘蓝菜科的蔬菜。也避免酒精、咖啡因、茶、巧克力、无花果干、羊肉、核果、青椒、红茶、罂粟子等。●注意蛋白质的摄取●少吃盐如果你有钙结石,应该减少盐分的摄取。你应将每日的盐分摄取量减至2—3克。●补充营养素 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片(补充人体日常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胆结石 女性易患胆结石。按时吃早餐很重要。患者绝对禁止暴饮暴食,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汤及食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一、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殊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感冒病毒感染,并将其杀死。因此,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常晒被褥、枕席,利用日光杀死病毒; (4)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串门。 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有哪些? (1)吸烟; (2)呼吸道感染; (3)过敏因素; (4)其他如气候变化等因素。 如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1)戒烟,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 (2)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经常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 二、肝炎防治知识 何谓病毒性肝炎?分哪几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根据病毒类型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和戌等型,常见的有甲、乙型两种。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什么?主要通过什么传播?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1)对甲肝病人要实行隔离治疗。病人的餐具用品要消毒,粪便要消毒处理。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时洗净双手。 (4)搞好室内外卫生,彻底消灭苍蝇、蟑螂。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6)可接种甲肝疫苗或在流行期间,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 乙肝的预防,在采取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杜绝医源性感染(针头、针管、医疗操作时污染)及改善卫生条件,去除不良卫生习惯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施行乙肝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哪些人最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学龄前儿童,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和携带者的配偶,反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的病人以及献血员等。 三、菌痢防治知识 什么是菌痢?传染源是什么?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各种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如何预防菌痢? (1)管理传染源,对腹泻病人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治疗。(2)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食具要消毒,粪便及排泄物应深埋或加漂白粉消毒,防止粪便流失污染水源、食品等。(3)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等良好卫生习惯。 四、狂犬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狂犬病的传染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 体内贮存有狂犬病病毒的狗、狼、猫等动物是狂犬病的传染源,人被这些动物咬伤而感染,死亡率极高。 如何预防狂犬病? (1)捕杀野犬,家犬要打免疫针。 (2)被动物咬伤后、要清洁伤口并及时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全程、足量地注射狂犬疫苗,必要时同时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五、性病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何谓性病?常见性病有哪些? 性病全称为性传播疾病,是一类主要由性行为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常见性病有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等。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潜伏期:1-3日。 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

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潜伏期:6-21天,平均为10天。 临床表现: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预防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儿童。在学校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潜伏期:10-24天,以14-16天为多见。 临床表现: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