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美诗歌修辞

英美诗歌修辞

英美诗歌修辞
英美诗歌修辞

音韵美

诗歌的音韵美是诗体语言重要特征之一,如果我们把诗义比作人的灵魂,语言就是他的骨干。一首好诗主要是取决于它的语言,语言的音韵美是由押韵和节奏来体现的。

一、押韵(Rhyme)

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谐元韵(Assonance)、腹韵(Consonance)、尾韵(EndRhyme)。

(一)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语音修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英诗中常见的以音表意的手法之一。是指词首或重音节的第一个辅音字母相同。作为一种语音修辞格,头韵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性、生动性,体现一种韵律美和音乐美,还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加强语言表现力等效果。

I slip,I slide,I gloom,I glance,

Among my skimming swallows;

I make the netted sunbeam dance

Against my sandy shallows,

(Alfred Tennyson)

这是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小溪》(the Brook)中的一节,这首诗仅第一行就用了两对头韵“slip,slide”和“gloom,glance”来描写小溪(诗中的“我”)的一连串动作:“我滑动,我流淌,我暗淡,我闪光,”该诗还大量地运用鼻辅音(如/m/、/n/和//共出现13次)送气音(如/s/和/z/共出现11次)和流音(如/I/共出现6次),有效地烘托出小溪的静谧与安宁。第一行中的两对头韵及其清脆柔和的音节与小溪的轻快流淌、潺潺远去构成了巧妙的吻合。软辅音的交替出现,头韵的使用与ABAB式的韵脚形式相配合,使这节诗具有极强的乐感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音韵美。

(二)谐元韵(Assonance)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重读元音音素相同,而末尾的辅音音素则不同。如

Make ready,make ready,my merry men

our gucle ship sails the morn'-

Now ever dark,my master dear

I fear a deadly storm’

(Sir Walter Scott)

在第二、四行末,mom,和stoma是押or的腹韵。

(三)辅韵(consonance)是指辅音重复(尤指位于词尾的),但前面无相同或相似的元音。同头韵一样,辅韵亦是英文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文学手法(literary technique),试看下面的一段,体会辅韵在诗歌中的运用:

And the afternoon,the evenings,sleeps so peacefully!

Smoothed by long fingers,

Asleep tired or it malingers,

Stretched on the floor,here you and me.

(T.S Eliot: The Love Song ofJ.Alfred Prufrok)

诗中柔和的辅音/s/和/l/在不同单词的不同部位多次重复。有机地配合了内容,并创造了一种宁静、松弛、昏昏欲睡的音响气氛。

(四)英语诗歌的行与行之间的押韵格式称韵法(Rhyming Scheme)。常见的有两行转韵(AABB)、隔行交互押韵(ABAB)、隔行押韵(ABCB)。

尾韵(End Rhyme)是最重要的,也称韵脚,指的是词尾音素重复。在诗行的末尾押韵。尾韵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联韵:AABB型。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I knew not where;

For,so swiftly it flew,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The Arrow and the Song)

(2)交叉韵: ABAB型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Alfred Tennyson: Crossing the Bar)

(3)隔行压韵:ABCB型。这种形式在英语歌谣(Ballad)中经常见。

O,my lu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 s newly sprung in June;

O,my luve's like a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Robert Bums: A Red,Red Pose)

二、节奏(Rhythm)

英诗的节奏是有规律性的。在英诗中,重读音节(stressedsyllabk)和非重读音节(unstressed syllable)按规律交替出现。一个双音节以上的词有重读音节(可标记为一)和非重读音节(可标记为))。在句子中,不同的单词也有重轻读之分。分析英诗格律的第一步就是将每一诗行划分成音步,这种方法称为(scansion)。如:

I wan/dered lone/ly as/a cloud

(William Wordsworth)

这个诗行就可划分成4个音步。每行诗所包含的音步各异。含有一个音步的称为“单音步”(monometer);含有二个音步的称为“双音步”(diameter)含有三个音步的称为“三音步”(trimeter);四音步称为(tetrameter);五音步称为(pentameter);六音步称为(hexameter);七音步称为(heptameter)及八音步(octometer)。由于一个音步中重读音节所处的位置不同,音步有不同的类型。传统英诗的音步有七种类型。

(一)抑扬格(Iambus):是最常见的一种格式,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

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my dear,

Till a’/ the seas / gang dry:

Robert Bums(1759-1796): My Luve Is like a Red,RedRose

上例中为四音步与三音步交叉,可标示为:)-/)-/)-/)-) (二)扬抑格(Trochee):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

下例中为四音步扬抑格(少一个轻音节),可标示为:一γ-γ-γ-

Tyger!/Tyger!/burning/bright

In the/forests/of the/night

(William Blake:The Tyger)

(三)抑抑扬格(Anapaestic foot):每个音步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抑扬格))/))-/))-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

(四)扬抑抑格(Dactylic foot):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两音步扬抑抑格一)γ-))

Touch her not /scornfully,

Think of her/mournfully.

(Thomas Hood )

(五)抑扬抑格(Amphibrach):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再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扬抑格)-γ)-γ)-)下例中最后一个音步为抑扬格。

O hush thee/my babie/thv sire was/a knight.

(六)扬扬格(spondee):由两个重读音节构成,(//)如:retell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调或突出。这种类型在诗歌中较少出现,

I,saw thee weep——the big bright tear came o'er that eye of blue.

(Byron)

这行诗主要以抑扬格为主。在第六,第七音节发生变格,为扬扬格。

(七)抑抑格(pyrrhic):由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这种类型较为罕见。

One for the/master,and/one for the/dame.

下面让我们通过对弗罗斯特的一首短诗的拟声和押韵的分析,来说明诗人是如何借助语音这一外在形式来达到语音象征以及语音增补意义的:

The Span of Life

The old dog barks backward without getting up

I can remember when he was a pup.

老犬回头虚吠两声,都不想站起

我还记得它小时侯的活动

这首诗是抑抑扬格,每行有四个音节,双行押脚韵。诗歌对比了一条老狗的衰老与幼小时的活跃诗人本身选用三个音节的格律,本是快速的格律,但在第一行中却以很不一般的方式阻碍了格律的速度。这里包含的辅音都很光华而柔和,其节奏很轻快、正规,每个音节都落在元音或辅音中的流音上。这样,这两行诗的进程都与字句所含的视觉意象相一致。还有一点,诗人在第一行诗里用back的首韵来加强前面的象声词bark,这声音突出了听觉形象,就象回声一样。如果说这一首两个诗行的诗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其主要原因就是声与意的美妙结合。

1 明喻(Simile)

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其基本格式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等。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明白,使人可见可感可悟,把简单的事物表达的更为形象更为生动。例如: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we struggle up three feet and fall back two.(正如爬山,

我们费力爬上三英尺,又掉下去两英尺。)(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B)

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b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丘吉尔在此使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把德国士兵比作蝗虫,因为二者有着共同之处-传播毁灭。)

2 暗喻(the metaphor)

暗喻也是一种比喻,但不用比喻词,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它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I will do anything I can to help him through life's dangerous sea.(我将全力帮助他穿越人生的惊涛骇浪。)(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A)

Consider that the same cultural soil produc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lso nourished the great principles of freedom and right of man in the modern world.(想想吧,孕育英语的文化土壤也同样为当今世界培育了自由和人权准则。)(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课文A)Each letter was a seed falling on a fertile heart. A romance was budding.(每一封信就像落在肥沃土地上的种子,浪漫之花含苞待放。)(大学英语第一册地五单元课文A)

3 转喻(the metonymy)

转喻是通过相近的联想,借喻体代替本体。转喻是比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它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The buses in America are on strike now.美国的公共汽车司机正在罢工(这里buses 喻指司机drivers)。

“Well,”said the doctor.“I will do all that science can accomplish. But whenever my patient begins to count the carriages in her funeral porcession I subtract 50 per cent from the curative power of medicines.”(“好吧,”医生说,“我会尽力做到科学能做到的,但每当我的病人开始数自己葬礼上的马车时,药物的疗效就会减掉一半。”)(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课文A)

4 夸张(the exaggeration)

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就叫夸张,即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地呈现出来。英语中夸张修辞格,应用极为频繁。夸张的功能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给人强烈印象或警悟、启发。例如:

Most American remember Mark Twain as the father of Huck Finn's idyllic cruise through eternal boyhood and Tom Sawyer's endless summer of freedom and

adventure.(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马克.吐温是位伟大作家,他描写哈克.费恩永恒的童年时代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旅程和汤姆.索亚在漫长的夏日里自由自在历险探奇的故事。)(eternal 和endless都是夸张用语,表示哈克.费恩童年时期田园般的旅游和汤姆.索亚夏日里自由自在历险探奇的故事都已成为永恒不朽之作。)

5 拟人(the personifjcation)

所谓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例如:

The first day of this term found me on my way to school, beautiful flowers smiling and lovely birds singing in the wood.(新学期第一天上学的路上,美丽的花儿在微笑,可爱的小鸟在林中歌唱.)(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句更为生动,表达更富情感.)

The cold breath of autumn had blown away its leaves, leaving it almost bare.(萧瑟的秋风吹落了枝叶,藤上几乎是光秃秃的。) (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秋天比做人,秋天吹出的寒冷的呼吸就是秋风。语言表达生动、有力,让人有身处其境的感觉)(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课课文A)

6 反语(the irony)

反语就是说反话,用反话来表达思想、观点、事物等等。有的时候可以达到讽刺的意味。例如:“What fine weather for an outing!”(计划了一个美好的出游却被一场大雨搅和了,于是出现了上面的这句话,通过反语达到讽刺的效果,从而更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无奈与沮丧。)

7 头韵(the alliteration )

头韵即连续数个单词的头音或头字母相同,这种现象在英语中常见。例如:

I felt sick, and ever since then they have been testing and treating me.(打那时起,他们就一直不断地对我进行体检和治疗。)(testing 和treating 用在这里是为了取得一种文字的音乐美的效果。)

Michael's dedication, determination and discipline was a coach's dream.(迈克尔的投入、执着、自律正是每个教练梦寐以求的。)(作者在这里运用押头韵突出了主人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课课文A)

8 矛盾修辞法(Oxymoron)

所谓矛盾修辞法,就是把意思上回响矛盾互相排斥的词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描述一个事物,或表达一种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寻求一个哲理。,用这种方法,语言精炼简洁,富有哲理,并产生强大的逻辑力量,产生一种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

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悲喜交加的圣诞节)。圣诞节那天,故事主人公小男孩经历了从痛苦的边缘到幸福的顶峰的过程。因此,父母精心安排的圣诞节既是最糟的,又是最好的。Such is the glorious messiness of English. That happy tolerance, that willingness to accept words from anyway, explains the richness of English and way it has become, to a very real extent, the first truly global language.(由此一斑可见英语中绚丽多彩的杂乱无章现象。这种乐于包容的精神,这种不管源自何方来者不拒的胸怀,恰好解释了英语何以会如此丰富,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语言。)(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七课课文B)

9 双关语(pun)

双关语(pun)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该修辞格巧妙利用词的谐音、词的多义或歧义等,使同一句话可同时表达不同意义,以造成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或嘲弄讥讽的修辞效果,使人读来忍俊不禁。

True Height (真正的高度) (height是一语双关,既指跳高横竿的高度,也指人生奋斗达到的目标。)(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课文A)

Hiroshima - 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广岛- 日本”最有活力”的城市)(作者将Liveliest 一词用引号引起来是有意表明,人们竟然把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城市说成是“做快活的”,真是莫大的讥讽,同时也是进行今昔对比,可谓是一语双关。)

修辞所追求的效果是语言表达得完美。修辞格是达到此境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正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切勿忘记,语言的完美必然建筑在语言的正确、准确使用的基础上,因此修辞格的运用不仅必须以合乎语法规则为前提,还要以合乎逻辑──正确思维方法为前提。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Poetry

诗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讲究联想,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

英诗浩如烟海,篇幅长短不一。为使大家了解英诗,并能欣赏,请大家学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诗的格律、诗的押韵、诗的体式、诗的评判。

一、诗的格律

格律是是每个音步轻重音节排列的格式,也是朗读时轻重音的依据。而音步是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构成的诗的分析单位。重读音节为扬(重),非重读音节为抑(轻),音步之间可用“/”隔开。以下是五种常见格式:1.抑扬格(轻重格)Iambus:是最常见的一种格式,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

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 the seas / gang dry:

注: art=are thou=you luve=love thee[thou的宾格] bonnie=beautifl a`=all gang=go

上例中为四音步与三音步交叉。

2.扬抑格(重轻格)Trochee: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

下例中为四音步扬抑格(少一个轻音节)。

Tiger!/ Tiger!/ burning / bright

In the / forests / of the / night

3.抑抑扬格(轻轻重格)Anapaestic foot: 每个音步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抑扬格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

4.扬抑抑格(重轻轻格)Dactylic foot: 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两音步扬抑抑格

ˊTouch her not / scornfully,

ˊThink of her / mournfully.

5.抑扬抑格(轻重轻格)Amphibrach: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再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扬抑格)

下例中双音步为抑扬格。

O hush thee / my baby / thy sire was / a knight.

在同一首诗中常会出现不同的格律,格律解析对朗读诗歌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代诗中常不遵守规范的格律。

二、诗的押韵

押韵是指通过重复元音或辅音以达到一定音韵效果的诗歌写作手法。

1.尾韵:最常见,最重要的押韵方式。

1)联韵:aabb型。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

2)交叉韵:abab型。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3)同韵:有的诗押韵,一韵到底,大多是在同一节诗中共用一个韵脚。如下例就共用/i:p/为韵脚。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2.头韵:是指一行(节)诗中几个词开头的辅音相同,形成押韵。下例中运用/f/、/b/与/s/头韵生动写出了船在海上轻快航行的景象。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

3.内韵(同元音):指词与词之间元音的重复形成的内部押韵。

下面一节诗中/i/及/iη/重复照应,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三、诗的体式

有的诗分成几节(stanza),每节由若干诗行组成(每行诗均以大写字母开头);有的诗则不分节。目前我们常见的诗体有:

1.十四行诗(Sonnet),源于中世纪民间抒情短诗,十三、十四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彼特拉克(Petrarch)为代表人物,每行十一个音节,全诗一节八行,加一节六行,韵脚用abba, abba, cdcdcd (cdecde)。前八行提问,后六行回答。

后来,怀亚特(Thomas Wyatt,1503-1542)将十四行诗引人英国,五音步抑扬格,全诗三个四行一个二行,前三节提问,后二句结论。

分享到搜狐微博

6、明抑暗扬的understatement (低调陈述)(英语修辞系列之十一)

低调陈述是与夸张相反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格。低调陈述可以通过以反代正、以弱代强等多种方法构成。其修辞功能是欲扬故抑,增强渲染效果,使语言更加讽刺、幽默,对人物

的刻画更加逼真,使语言的表达更加有力。

We are none of us getting any younger.

我们都不年轻啦。

这个句子通过对younger 的否定来表示对该词的反义词older的肯定,其本意是:We are both of us getting much old. 这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称之为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

Understatement 的意思是:a statement that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express facts or feelings with full force(语气不够强,不足以表达事实或感情的陈述)。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所给的解释是: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contains an understatement of emphasis, and therefore the opposite of hyperbole. Often used in everyday speech and usually with laconic or ironic intentions.也就是说,这种修辞格是故意使用有节制的措辞来陈述事实,故意轻描淡写,借低调与弱化语言形式来表示强调。它是与hyperbole(夸张)相对的一种修辞格。hyperbole是故意夸大其辞,化小为大,是deliberately maximize the importance和play up;而Understatement则故意采取“低调”,化大为小,是deliberately minimize the

importance和play down。

一般说来,英语Understatement并无固定的格式,通常可以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来体现。

1、用词汇手段来体现

Last week I saw a woman flayed, and you will hardly believe how much it altered her person for the

worse.

(Johathan Swift)

上星期我看见一个女人被剥了皮,而你几乎不会相信这把她的身体改变得多么更不好了。

作者用altered一词,轻描淡写地陈述了剥女人皮这一毛骨悚然的事件。

…there was a loud cry from a number of voices, and the horses reared and plunged.

But for the latter inconvenience, the carriage probably would not have stopped; carriages were often known to drive on, and leave their wounded behind, and why not?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从许多声音之中发出一种绝叫,马提起前腿跳了一下。

单是为了这点不方便,马车是不会停止的;照例,可以照常驰骋,把受伤者弃置在后面,为什么不

可以呢?……

马车停下来竟不是因为撞死了人,而是因为马受了惊这点不便,作者用But for the latter inconvenience这一短语,虽是轻描淡写,反而有力地揭露了当时封建贵族横行霸道、视黎民为草芥的丑恶

本质。

Those of us are quitting are the impatient ones who lack the imagination to believe that the bright

dream will glow again.

(Caskie Stinnett: Farewell, My Unlovely)

我们这些里(纽约)而去者没有耐性,缺乏想象力,不相信往日的辉煌之梦还会重放异彩。

此句中的lack the imagination实际上是do not (believe that…).

2、用语法手段来体现

No one was more willing to do a favour for friend neighbour than he.

他最愿意帮朋友或邻居的忙。

此例是用比较结构表达understatement。

I know he is honest, and I wish I could add he were capable.

我知道他是诚实的,我还希望我能说他是能干的。

此句也是用虚拟语气来体现understatement,I could add he were capable其实是在说“但他不够能

干”。

“Don’t you figure out that I might have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it?” said Soapy, not without

sarcasm, but friendly, as one greets good fortune.

(O. Henry: The Cop and the Anthem)

“难道你看不出我可能跟这事有关吗?”苏比说,口气不是没有讥讽,但态度却友好,仿佛一个要交好

运的人。

此例是以双重否定体现understatement,not without sarcasm就是with sarcasm(语带讥讽)。

简而言之,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的要点,就是轻描淡写地陈述一种想法。然而要达到这样的“轻描淡写”的修辞效果并非易事。要在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根据笔者的归纳,understatement常用的表

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反说代替正说所谓“反说”,即从另一角度来衡量一件事物,比如用not bad来表达very good 的意思。用反说代替正说,可以减轻说话者的语气和对事物的评价,避免绝对化。这种方法是用否定词(词缀)加上与本意相反的词。如,It is good是一个statement,它的understatement由not加good

的反义词bad构成:It is not bad。类例:

The face wasn’t a bad one; it had what they called charm.

(John Galsworthy)

面孔不算难看,有一般人所称的妩媚。

此句不是冲淡她的魅力,而是采用低调渲染,意即The face was sweet; her charm conquered

everybody. 明似贬抑,实则褒扬。

If Saddam Hussein goes out of power, no tear is to be shed.

如果萨达姆·侯赛因下台,我们不会为之落泪。

直言是希望他下台,但用外交辞令,就得低调处理,于是说不会流泪,不会痛悼。这就是用

understatement修辞方法表示否定的态度。

It was no small feat to harness the energies of an entire nation for a united show of hospitality and

good will for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Kyuk-Ho Shin: Time, June 24, 1999)

把整个国家的能量调动起来,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表现出一致的好客和友好,这不是小事情。

No small实际是否定之否定,表示肯定,说明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A final agreement to set up trade offices with consular functions came after high-profile maneuvering by Seoul at last month’s Asian Games in Beijing. A generous Korean contribution to the cash-short event didn’t hurt. Now analysts expect last year’s $3.1billion in indirect two-way trade to leap

quickly to a $5-billion-a year clip.

(Gerson Yalowitz)

上个月在北京亚运会上,汉城机动灵活,姿态很高,对现金短缺的竞赛慷慨解囊。北京方面认为接受这笔赞助款项也无伤脾胃。随后达成了最后协议,双方建立贸易代办处,附带领事馆职能。现在分析家预期去年双方间接贸易的实绩31亿美元将高速跃进到50亿美元一年。

这笔捐款,金额不会太小,因为是a generous contribution; 另一方面体育盛会又是外汇短缺cash-short, 所以,按理推论,汉城的赞助是受到欢迎的。但是,由于政治上、外交上的考虑,可能不宜表示过分赞赏。所以用了(The)Korean contribution…didn’t hurt, 接受了也无伤脾胃。遣词造句服从于一个目的:淡化这层关系。前文是汉城方面的高姿态,下文是北京方面的低姿态,低调陈述,形成戏剧性的对照。

古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doc

古诗词鉴赏中以“修辞手法”角度设题,其答题步骤,如下: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手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并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解答 3.最后点出运用该种修辞手法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某句或第某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种修辞的具体作用,注:用答题术语回答)写出了……..(对诗句的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往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 练习题: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明。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导入走进教材: 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 讨论提示并归纳 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 用典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比喻 【作用】 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术语】 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 【作用】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 【作用】 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 【作用】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 【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7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 南国烽烟正十年 举酒欲饮无管弦 8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主人下马客在船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9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0 叠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之二》 11 反复 采桑子(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12 顶真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

高考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解题思维 (1)首先找准修辞手法。“山月皎如烛”中有一“如”字,比喻手法明显。“冷晕侵残烛”中,较有特色的字是“晕”和“侵”,“晕”是月色的一部分,此处指月亮,当为借代(或:“晕”为烛光形成的光晕)。“侵”,意为入侵、侵占,有较强的比拟色彩。 (2)其次,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山月皎如烛”,以烛喻月。“冷晕侵残烛”,以“冷晕”代“冷月”。 (3)最后,指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以烛喻月,突出了月光的温暖明亮,给人温暖,照人无眠。“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或:以冷晕的入侵暗示作者内心的凄凉。)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2分)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2分)(或:比拟,以“灯晕”入侵包围“残烛”来反衬天涯孤客满目“雨”“深竹”的单调凄凉,“晕”配以“冷”,突出寒意。)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解题思维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预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答题步骤。 预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储备 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是: ⑴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 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⑵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⑶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 更突出、更鲜明。 ⑷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⑸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⑹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⑺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⑻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⑼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⑽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双关的作用是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⑿互文的作用是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⒀顶针的作用是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二)答题步骤: 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此手法的作用)。 课堂探究学案 高考金题再现: 1、(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09重庆)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高考语文古诗表达技巧例析(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拟人 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比喻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互文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比喻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顶针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拟人比喻通感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夸张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代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对偶夸张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夸张借代 27、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凭栏人·春思》 反语 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呼告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飞白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典对比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3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叠字 3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

现代诗歌的修辞

现代诗歌中几种修辞格的运用及其联想向度、跨度例证 引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艺术的高度体现。使语言艺术化的最基本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就现代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来说,体现出这么三大特点:一是各辞格的综合使用得到了持续增强;二是在辞格构成手法上,联想向度更丰富尤其注重虚与实的转化,联想跨度则明显地加大;三是传统常用辞格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传统上的一些不常用辞格上升为常用辞格,某些修辞手法正日渐形成为独立辞格。为说明以上观点,特选取由肖野主编花城出版社九零年版《朦胧诗300首》一书为模本,按“现代文学”时期、大陆“朦胧诗”时期、台湾现代诗设立章节,择取例句,做出分析。 一、“现代文学”时期 “现代文学”时期的现代诗,总体上还是比较注重对比喻、摹绘等传统常用辞格的选取,但在辞格的综合使用、辞格构成中的联想向度、联想跨度等方面,均有很大发展,对传统不常用辞格的开拓,则主要表现在对通感(超感)辞格的广泛应用。 比喻辞格在“现代文学”时期的诗歌中,已经很少单独使用,并且在构成手法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就比喻与多种辞格的综合运用来说,比喻与比拟综合运用的例子最多,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12页),是明喻与拟人的融合用法;“眼底有暗雪升起了”(陈江帆《灯下》52页),是借喻与拟物的融合用法;“七叶树呵,你穿了红的衣裳嫁与谁呢?”(潘漠华《小诗二首》第6页),是暗喻与拟人的融合用法;“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象一只绯红的花朵。”(冯至《蛇》8—9页),是暗喻与拟物的结合用法;“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19页),是暗喻与复合拟物的融合用法。除比拟外,比喻与其它辞格综合运用的例子,如:“晕月如猫爬过墙来”(陈江帆《嫁女》53页),是比喻与摹绘的融合用法;“一粒大的白色的殒星,/如一滴冷泪流向辽远的夜”(何其芳《爱情》30页)是比喻、比拟以及摹绘的融合用法;“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如白鸽展开沐浴的双翅,/如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何其芳《月下》31页),是比喻、比拟与摹绘、通感(超感)的汇合用法。就比喻辞格构成手法的发展来说,首先体现在本体所取的喻体经常是超常规、大跨度的,如以上例句中的寂寞如蛇、温柔如莲、晕月如猫、梦如秋声,很少实与实的平行联想,往往借一线金丝联通本体、喻体,象走悬索一样由此岸一下子过渡到彼岸,虚实交映,美韵独具;其次是在联想向度上普遍注重虚实之间的转换,如丁香与姑娘是以实喻实,寂寞如蛇、晕月如猫是以实喻虚,温柔如水莲花的娇羞总体上是以虚喻虚,梦如双翅如莲瓣如桐叶又竟如秋声,前面是以实喻虚最后是以虚喻虚。 这一时期联想方式的丰富及各种辞格综合运用的强化,还可以通过摹绘来进一步认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11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修辞手法。 2. 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 【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第三,篇章结构。“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设计意图)自然引入课题,同时明确考查频率最高的几种修辞格。 三、实体演练精讲高考试题(2008四川非延考区,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毛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做。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⑴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些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生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逸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⑵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做赏析。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设计意图)细致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怎样考。评分标准是什么。2. 总结赏析修辞三步法。①揭示修辞手法。②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③主旨情感及表达效果。(设计意图)总结规律,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章可循。三、沙场练兵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完整版)诗歌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设问、反问、叠字、反复、顶针、用典、互文 1、比喻: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有相似点) 作用: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对诗中二四两句,用修辞手法加以赏析 运用比喻,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第一步:明确修辞;第二步:如何运用;第三步:艺术效果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 作用: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拟人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留宿,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因赦而喜悦轻松、浪漫豁达的心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明知故问)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折桂枝·咏史

古代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200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考点分析】 修辞手法的考测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在习题里往往是这样呈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在哪里等等)。我们先看最近三年高考题的例子: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重庆卷) 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这一题的后一问涉及对修辞手法的指认,比较容易。——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此题要求先指认,然后结合原诗分析表达效果。——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河南等)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此题要求先指认修辞格,然后对修辞的运用进行简单解说。——对偶。“芳草”对“春山”,

诗歌鉴赏修辞课程教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二级语文组岳新彦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导学案“五字”教学法 设问: 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 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 一、导入 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含义: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二)分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考纲要求八种)顶真、互文、叠字、双关、裂锦、反复、对比、用典、衬托(界限不明) .............. (三)详解: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 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 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 引人联想,生动活泼。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 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对称美。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使 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三、结合诗句解析修辞(初步感知修辞妙用)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资料来源:秦秀白《文体学概论》P227-235, 有改动。)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语言,富有艺术魅力。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则是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诗歌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有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之分,它们都是就两个截然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明喻是直接地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故通常使用like,as等词;暗喻则是把某一事物说成是另外一种不同的事物,暗示其相似之处。 (1)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Robert Burns) (2) And the great shipls sail outward and return, Bending and bowing o’er the billowy swells.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中的luve (=love)被直接喻为a red, red rose,着意于“我的爱人”与“一朵六月里迎风初开的红玫瑰”之间的相似之处,构成明喻;在(2)中,诗人把“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雄姿”与“忽而弯腰、忽而点头”的动作进行比较,暗示其相似之姿态,构成富有形象色彩的暗喻。 比喻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称作tenor)和喻体(即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称作vehicle)。两个条件是:(一)本体和喻体应属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二)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因此,在She looks (is) like her mother中,并没有比喻的用法。 比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含义赋有具体的形象,增强语言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比如,在the pain of separation这一比喻中,Pain并不指人们所熟悉的某种肉体上的“痛苦”,但把“离别时的心情”喻为“某种肉体上的痛苦”,那么就自然使“离别的痛苦”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表达效果。这种比喻可称作“具体的比喻”(the Concretive Metaphor)。在room for negotiation, life’s journey, the leading lights of diplomacy等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比喻。 (二)比喻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生命,从而造成某种意象或抒发某种感情。如:an angry sky; the graves yawned; killing half-an-hour; the shoulder of the hill;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等。这类比喻可称作“泛灵比喻”(the Animistic Metaphor)。 (三)比喻可以使不具有人性的事物赋有人类的特征,this friendly river; laughing valleys; his appearance and manner speak eloquently for him等。这类比喻可称作“拟人化比喻”(the Humanizing Metaphor或the Anthropomorphic Metaphor),它与拟人(personification)的修辞手法十分接近。John Donne在The Sun Rising一诗中,一开头就把太阳比喻成一个“不守规矩的、繁忙的老愚人”,赋予太阳以人格: Busy old fool, unruly sun, Why dost thou thus, Through windows and through curtains call on us? … 由于运用了“拟人化比喻”,诗中的“太阳”形象鲜明、逼真,富有表现力。 (四)比喻可以产生“通感”(Synaesthesia),即把属于某种感觉领域的语义转移到另一个感觉领域,形成不同感觉之间的流通。钱钟书先生指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板块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一边是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云朵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表现了对见死不救的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sh)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练习-附答案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006安徽卷)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答:比喻 “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光华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问: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诗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斗”,甚至有“才思”高下之分。春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 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例: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 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 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 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绵长。 三、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叠词、互文、 双关、顶真等。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 情景, 可分为明喻、 借喻。还包括通感。有

2.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其中,拟人较为常见。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的作用,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釆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致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写到了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 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 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 “帆”代指整个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用 “管” “弦”指代音乐。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 法 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分析 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 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 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 物形象化的作用。 韦庄的《菩萨蛮》“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 美丽与温柔。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 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 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 形象、生动的作用。 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 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 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来得及飞 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 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 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 夸张到极点。 3.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 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借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 “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 零。 4.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 5. 对偶 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 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 6. 对比 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 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 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牵牛”(李商隐《马嵬》),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 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7.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 令人回味。 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以设问做结,以实写 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 体可感的形象。 8.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 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9. 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杨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辞手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叶红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对偶: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物:????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古诗词中把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康节《山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绿叶红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对偶: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

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拟物:????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古诗词中把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康节《山村咏怀》)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