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核版)吉林省长春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审核版)吉林省长春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审核版)吉林省长春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审核版)吉林省长春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

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刀。

第Ⅰ卷阅读题(1-16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

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1. 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

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

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B.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

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

开对话了。

C.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

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

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

国。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

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

话。

B. 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

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 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

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D. 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

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

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B. 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

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C. 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

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

合。

D. 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

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唯物论者启示录

赵凡周敏

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

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重新获得自由的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的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相关链接:张贤亮(1936—2018),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5岁时的张贤亮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带着

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

B.“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

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C. 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为了活下去,

他反复阅读《资本论》。

D.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

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

5. 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6. “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

括。(6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

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

“大叔,您手就是秤。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你也别一口价。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您拿袋子了吗?”

“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二百五,付钱毕。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我用一只手

高二上语文期末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如杜甫《绝句》、苏轼《饮湖上初请雨后》、李清照《声声慢》等,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教。在这种诗歌理论的引导下,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由此既显示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又给读者创造了内容理解和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更是意味隽永深长,赋予了更丰富更鲜活的思想内容。 诗词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效果,创新出奇则是文学创作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古代诗词以情、景、事、理、意、趣为主要创作元素,创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美意境。如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的奇特想象无不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新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芒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63分)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1、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 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 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 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 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 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 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 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 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 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 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 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 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 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 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 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万人。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36 分) 一、选择题( 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迤逦( y ǐ) 天理昭( zh āo )然 憎恶( w ù) 一蹴( c ù)而就 辗轧( y à) 窸窸窣窣( s ū) 付梓( z ǐ) 锱( z ī)铢必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 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 、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 、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 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 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 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代诗人。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 《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 学》、 《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998 年 9 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这就是 赤潮现象。这是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 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呈现出红 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 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 适宜的水温 (14—28℃)和盐度( 17 —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 的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 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 含有 大量含磷洗衣粉、 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 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这 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 海洋环境恶化,童永强 A 、沾( di àn )辱 B 、讥诮( qi ào ) C 、蠕( r ú)动 D 、睇眄( mi ǎo ) 安然无恙( y àng ) 酪酊( d īng )大醉 模棱( l éng )两可 逸兴湍 ( chu án )飞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 2、《语言文字应用》(语文选修); 3、《中国小说欣赏》(语文选修);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磨合,学生基本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同学能感觉到高中语文学习与以往不同之处,懂得了主动学习、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能按照高中要求进行写作练习。本学期要进一步强化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大面积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三、教材分析 1、《语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树立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每个单元前两篇是精读散文,其余是略读散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觉课时不够,所选的不一定全都要讲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阅读小说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教学时应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是这几篇课文都要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第三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所选的课文有:《咬文嚼字》(朱光潜)、《说“木叶”》(林庚)、《谈中国诗》(钱钟书)。这些课文,都出自文学大师,他们在课文中娓娓道来,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形象,都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等于是与这些文学大师对话,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文艺鉴赏方面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础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Summary of model high school Chinese exami nation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2、篇章2: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3、篇章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这学期,我带高二(14.15)班语文,前半学期主要学习语文必修5,新教材给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新的尝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行了中期考试,现将本次的考试质量分析及其思考总结如下: 中考分析 一、试卷的构成和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由语言文字运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七部分组成,总

计150分。试卷命题特别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考查,试卷的难易程 度适中。这种命题方式对于让学生提早熟悉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 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最明显的就是,由于考试内容往往不是刚刚 所学的课本里面的内容,学生渐渐地失去了课文学习的一个最大 的动力,老师对课文教学也产生了懈怠的心理。整张试卷除了默 写涉及到必修五以外,文言文阅读选自20xx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 所选的《宋史—何灌传》,比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两篇 现代文阅读,其中第一篇选王安忆的《洗澡》,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比较高,后面的那篇论述类文本选自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与比 较文化十讲》,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查找信息的能力。二、成绩分析 这次参加语文期中考试的这两班一共有150人,全校最高分 为125分。高分比例比较低,110分以上只有7人,及格率仅为 93.33%。 三、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中得分率比较低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题: 1、文言文翻译 翻译的第十一(1、2)小题分别考查到文本上的翻译,内容 比较简单,本应该得分高,可是结果却不尽理想。这两题全校的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通过“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要。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是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故土的眷念和对家园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案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龙图腾在哭泣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某些专家认为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这种观点不能不让众多国人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喻义之深远绝不是英语一个单词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时没有适时地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元素,以至于让很多年轻人接受起文化来很是困难。或许由于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变得虚无。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居然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出现了障碍,他们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广,却一叶障目,为赶时髦,而视民族精粹为封建残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扰地担心我们的龙会被西方人误解,要把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推翻,这不仅仅证明某些专家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 (选自《新闻晨报》,有删节) 1、从原文看,以下对“龙”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龙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喻义有很大不同 B、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C、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 D、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 B、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形成有关龙的信仰。 C、“中华第一龙”是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已6400多年。 D、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纯粹是我们向西方宣传

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背诵、默写(共30格,每格1分,错字、漏字、别字均不得分)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3、,。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8、,。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11、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塞上长城空自许,。,千载谁堪伯仲间。 13、呜呼!,,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何可胜道也哉!。 1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二、诗词鉴赏(共10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上阙一、二句运用修辞方法,以山水寄寓什么样的感情?(2分) ②下阙借惜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1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 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每小题3分)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才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 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短视频蓬勃发展,平台迅速崛起,用户规模飞速攀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掀起了一股短视频文化热潮。作为网络文化的新形态,短视频文化已经逐渐渗入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形成了文化风尚,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表达自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短视频的出现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展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悄然之间,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窗口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主打文字和图片的传统社交平台,逐渐转移到了抖音、快手等主打短视频的新兴社交平台。在市场的倒逼下,传统社交平台也纷纷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与此同时,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介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的“拍照片”变成了现在的“拍短视频”。平台的迁移与介质的变化的背后,除了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流量资费的逐渐下降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 短视频社交没有消减用户表达自我的欲望,反而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需求。秀文化是短视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中的秀文化主要是指张扬个性的自我展示,包括秀才艺、秀容貌、秀装扮、秀技能、秀学识等各种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发挥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秀文化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模仿行为,进行病毒式传播,迅速从线上扩散至线下。“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虽然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是从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沉迷。 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纪录片通常是专业团队对于某些事件相对完整的记录,而短视频则通常是普通个体对于某些生活瞬间的捕捉。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打开短视频平台,用户能够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多元世界,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在这里尽显无余。 短视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 5.94 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9%。如此大的规模,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短视频文化在社会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青微工作室”“北京 SWAT”“四平警事”等政务短视频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短视频号,受到了年轻用户的普遍青睐。随着短视频文化生产主体的逐渐多元,精英文化开始在短视频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短视频精品内容越来越多。不得不提的是,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在其繁盛表象下也潜藏着不少隐忧和问题,比如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表现,低俗庸俗、暴力血腥、谩骂恶搞等内容层出不穷,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肆意横行,亟须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 (摘编自张陆园《短视频形成文化风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短视频满足了人类自我表达的需求,已经从多方面渗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B. 随着用户兴趣的逐渐转移,传统社交平台也不得不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 C. 短视频中的秀文化有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容易引发从线上至线下的模仿行为。 D. 纪录片可完整记录事件短视频只是碎片化内容记录,与纪录片无法相提并论。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总结

一学期,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根据学校总体安排,明确工作目标,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教研氛围浓厚,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现总结如下 1、努力寻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契合,结合学校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届高一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我们教师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新课程改革,而且对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模式与内容仍然存在一种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施行新课标的理念,同时语文基础教育不放松,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 努力做好常规不断向学生灌输学习语文的方法与必须学好语文的观念,力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主要抓好早读,晚自修,课前三分钟,课堂笔记、堂上限时作文、配套练习等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朗读优秀短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每次老师都有适当的点评、引导,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了写作素材。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目标、定内容)”、“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五统一(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活动)”。在教学上既有所统一,又各有特色。老师们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备课组内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集体备课让各位老师受益匪浅。本学期我们作文训练的主要文体是记叙文,从开学起,我组老师分工合作,每个人准备记叙文训练的一个方面,准备好之后负责打印,并下发到每位老师手中,各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并具体实施,各位老师普遍感觉这种做法真是一箭双雕,既减轻了工作量,又保证了作文训练的实效性。备课组内资源共享,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使年轻教师逐步积累经验,走向成熟,使老教师从新教师身上感受激情与活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鉴,加强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内容比较新颖,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教师个性化处理教材的空间也较大,因而老师们按照本班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不唯书,不唯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心灵交流,还语文课堂以灵动的色彩。我们还充分利用校阅览室,让学生办理阅览证;并且让学生订阅《语文报》;向学生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刊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其一,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读书,用“心”去读;特别是一定要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读点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书去交朋友,努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日后的阅读中不断丰富它、扩大它。 其二,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课间时间读,假期读、茶余饭后读;学会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教师要向学生推荐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文章,选择对小学生有益的书去读,教学生学会读书,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水”。 其三,要经常进行如‘摘抄好词好句’、‘摘录好的段落’、‘名人与读书’、‘如何写读书笔记’、‘怎样读书收获大’等各项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询问书中的重点内容、段落,提出问题,测查学生读书心得体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

2020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 组是( ) A、粘nián 粘.土粘.液粘.着力 B、颤chàn 颤.动颤.抖颤.粟 C、拓tuò拓.片开拓.拓.展 D、贴tiě请贴.庚贴.碑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慌意乱黯然神伤干燥通霄 B、哀声叹气老态龙钟蹩进烟霭 C、以逸待劳仗义执言浮躁寒伧 D、性情孤僻事过景迁搭讪两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的说。 ②“祥林嫂,你实在不( )。”柳妈诡秘地说。 ③那位画家一定画了( )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 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了 一份。 ④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

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⑤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 )的席子用了。 A.简捷核算不只以致精制 B.简捷合算不止以致精致 C.简洁核算不只以至精制 D.简洁合算不止以至精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 并在描写中倾注着作者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 B.某领导任命的这位学科带头人,根本不懂外文,面对 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 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他跟我很熟,我的爱好、性格,他都洞若观火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李老师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女优秀教师。 B.请各地学员务必于本月15日前来报到。 C.他在得知处罚结果而感到“愤怒、羞耻”的是在最后一轮涉嫌打假球的球队居然没有一家得到降级的处分。 D.对某些行业的人来说,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可能是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