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艺术生产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文艺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正在对整个社会产生着巨大的、不可取代的精神作用。因此,理论和批评就不能仅仅满足在极狭小的圈子里谈玄说理,自说自话。本文立足于现实实践为引导,分别从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性质、特点、内部机制、不平衡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使我们认识到艺术生产理论对建造人类这块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发挥出美化和提升其品味的作用。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艺术生产理论的优秀品格之所在。

关键词:艺术生产;马克思;特点;消费;不平衡关系

一、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它的最早产生是在1857年左右。最终在《导言》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并阐明了艺术的发展繁盛与社会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关系。提出了广义的、宽泛的“艺术生产”和狭义的、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生产”概念: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深入地论述和阐明了包括“艺术生产”在内的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等等。而这些正是艺术生产理论的重要内容。虽然“艺术生产”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范畴和思想很早就产生了,但艺术也是一种生产活动的思想在马克思那里则是由来已久的。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就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只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

二、马克思论“艺术生产”的性质

确认艺术的创作活动已经而且还在继续演变发展成为一种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劳动”,这是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所有关于“艺术生产”的观点和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或是以此为核心而生发引申出来的,因此,深入、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关于真正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论述,是打开他的“艺术生产”思想之谜的钥匙。马克思反复的强调,一定要“从劳动的一定社会形式”来看待和分析“生产劳动”的特征。从方法论上来看,这正是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生产劳动”和“非生产者劳动”?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一书中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 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5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狭义)的形成与发展 5 一.形成期:1844—1846 5 二.发展期:1846—19世纪0年代 6 三.深化期:19世纪70年代—1895 6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基础7 一、唯物反映论是认识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的理论基础; 7 二、唯物史观是揭示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文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7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延伸和确证,是探讨艺术生产性质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认识无产阶级审美理想,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特征和使命的理论基础; 8

四、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8 第四节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特征8 一、实践性9 二、阶级性9 三、科学性9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表述上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同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表述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完成他们计划中的有关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马克思在他思想成熟后,曾想写一篇论文来发挥他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巴尔扎克的看法,然而这个计划始终没有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专门评述文艺现象的论文和书信,也不是很多,他们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多数具有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2.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卢卡契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史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苏联当代文艺学家乔?米?弗里德连杰尔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但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零散言论(多少带有局部的和片面的性质),而且他们对美学的基本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深思熟虑的看法,这是和辩证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11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 A.自然界B.人性 C.理念D.社会实践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 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 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 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 C.从自我意识出发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 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 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 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 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 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B.生产力 C.生产关系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2010年4月高自考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写作年代是() A、1843年 B、1844年 C、1847年 D、1848年 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3、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美的根源和本质的命题时() A“劳动创造了美” B、“人也按照没的规律来建造” C、“五官感觉的形式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D、“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 4、《神圣家族》主要评论的作品是() A、《城市姑娘》 B、《巴黎的秘密》 C、《旧人和新人》D 、《格里兰霍夫的斯蒂凡》 5、关于阶级社会意识发展的复杂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生阶级从不把自己的思想描绘成唯一合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B、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不具有普遍性 C、在资产阶级平稳发展时期,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艺术不可能表现出人民性和民主性 D、被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 6、《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批判的对象是() A、青年黑格尔派 B、“真正的社会主义”派别 C、普鲁士政府 D、老年黑格尔派 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的主要问题是() A、历史文物主义 B、辩证文物主义 C、现实主义 D、典型问题 8、希腊神话表现的是() A、希腊人的实际生活 B、希腊人的理想 C、希腊人的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D、希腊人的思维方式 9、从《致斐迪南拉萨尔》可知,马克思主张的文学批评态度是() A、纯文学的态度 B、纯历史的态度 C、纯科学的态度 D、纯批判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文论

1,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创立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之作:《巴黎手稿》2,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一,列宁论“两种民族文化”学说1,关于文化的涵义,列宁用“文化”的概念是很严格的,他运用文化这个概念非常注意区分广义和狭义2,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的基本涵义(1)每一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2)两种文化各自的地位不同(3)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很早提出文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之理论的是谁冯雪峰对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论述.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一直是文艺界关心的一个问题,很多文艺理论家都作了探讨。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冯雪峰很早就提出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的看法。他在《过渡性与独创性》中说:“我们现在是从旧的民族文化过渡到新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从国民的文化走到世界的文化”,他认为民族性中也有“世界性”或“人类性”的意蕴,“任何民族在任何环境里生活战斗上所达到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高的要求与理想,也是一切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人类共同的生活理想与意向”,因此,“民族的独创能力和独创性要求,并不是向着特殊的民族性的树立,然而却是世界文化的到达所必要”。由此可见,冯雪峰在当时已经认识到文化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也就越是民族的,两者并行不悖。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内容1)内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造的主动性,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高尔基对于俄国文学和西欧文学都很熟悉,还系统地讲过《俄国文学史》, 所以对于各种流派的作品都熟悉,他认为在 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者倾向共有两个,即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热爱现实主义文学, 对于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深恶痛绝,并始终 不懈地与之进行斗争。有比较才有鉴别,这 样他就有可能寻找新的创作方法。2)特点1, 文学艺术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目的,要为促 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服务,反对“为艺术 而艺术”以及那些引人颓废、堕落的艺术。2, 要求作家艺术家把过去的现实、现在的现实、 将来的现实这样三种“现实”有机地结合起 来3,要求作家艺术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武装头脑,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社会现实 生活,讴歌现实的变化和正在成长中的社会 主义新人,激励他们求真、向善和爱美 5,毛泽东用《孟子》中的一句什么话来说明 “共同美”的存在关于“口之于味,与同嗜 焉”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 子》)译文: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颜 色,有相同的美感。 6,席勒式1)“席勒式”这一词语出自马 克思1859年4月19日给拉萨尔的信:“你 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 精神的传声筒。”所谓“席勒式”指席勒创 作中部分存在的一种偏向,即忽视文艺创作 形象地表现生活,使作品主人公变成宣传某 种抽象化观念的化身。2)关于“席勒式”倾 向a为一般找特殊b在艺术构思和创作中进 行哲学思考c以理想代替现实d人物形象的 抽象化、概念化e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7,文学是“人学”1)高尔基认为文学是人 学。教材里对这个问题说了三点:一是指文 学的主要对象问题;二是指体现了高尔基的 美学思想;三是指体现了高尔基对人道主义 性质的理解。这三点概括缺乏内在的逻辑贯 通,而且着眼的角度并不一致。2)笼统地说 高尔基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说法体现了高尔基 的美学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具体地说,这 个说法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一是文学是写 人的;二是文学是人写的;三是文学是为人 写的。 8,“主观战斗精神”1)胡风的“主观战斗精 神”强调创作主体的心理意识是一种“人” 的文学观,同时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文艺思 想。创作主体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 熔铸自己的同感的肯定或反感的否定,而客 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 翻作家的认识。这个“相生相克”的动态过 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能够促 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世 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现实 的热情,三者合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 神”。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 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 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 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 表现结为一体。” 2)胡风强调要用“主观战 斗精神”拥抱现实,即要求作家在对客观现实 的描写中反映出自己的强烈的主观愿望。胡 风将其概括为“主观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 和融合”,并把这视为“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他指出,优秀作家如果想投入“为人生” 的艺术创作,“一方面须得有…为?人生的真诚 的心愿,另一方面须得有对于被…为?的人生 的深入的认识。所…采?者,所…揭发?者,须得 是人生的真实……这种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 的结合和融合,就产生了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 值得注意的是胡风强调的是主观战斗 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与融合,不能发生偏 颇。为了预防这种偏颇,胡风明确反对两种 倾向:一种是偏于主观,使艺术形象成为抽 象概念的冷冰冰的绘图演义;一种是偏于客 观,即主观战斗精神被客观现象所吞没。为 此他提出要使“对生活的感受力”、“热情”和 “深邃的思想力量”三者“浑然一体”。 9,“杂取种种人”典型化:“往往嘴在浙江, 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 脚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10,莎士比亚化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的形象化表述。它要求文学创作严格地遵循 莎士比亚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原则,从客观的 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 写”(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广泛地反映 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真实地评述人类 的关系”(《神圣家族》)。恩格斯批评拉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始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对它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经过不断的分析,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取到了较大的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但我国在发展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众多研究者也在不断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世界各界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传入 早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已经传入了我国,但在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才开始传入我国,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转译和介绍,随着《近世社会主义》一书的发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倾向的态度在我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随后,周扬、陈受颐等人开始对经典的著作进行评注阅读。随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这次胜利让人们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所以马克思文艺理论在当时能够受到人们的追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欧洲、日本、苏联三个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入我国的重要途径,它们三个国家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同时也为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四运动”之后,我国文艺理论开始蓬勃发展,我国文艺史上出现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一批支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这时,其他国家的文艺理论也开始传入我国。因此造成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相对立的局面,但20世纪40年代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始成为主流。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构成体系进行探究,主要是分为两种探讨,一方面是针对马克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简答 1.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是如何宣传文学风格的?2、6 答:1)?风格就是人?。风格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精神个性,反映着作家心灵世界内在的独特的意志和质态。2)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精神风貌’。3)靠法律和指令推行舆论的一致性违背了作家的个性与自由,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令我用谦逊的风格。4)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风格主体性因素。他指出: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个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反映,并使自己的各个不同方面变成同样多不同的精神性质。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风格的客体性因素。重视客观对象的特征、属性,尤其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真理性对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制约性。马克思说难道探讨的方式不应当随着对象改变吗?当对象欢笑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严肃吗?当对象悲痛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谦逊吗?如果我们撇开一切主观的东西即上述情况不谈,难道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应当对探讨发生一些即使是最微小的影响吗? 2.简诉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5 答:1)普鲁士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统治,竭力控制书报和媒体,限制著作家和创作家的写作自由,大造文化专制主义的舆论,但他们却以文明的语言修辞表达出来,如?要谦逊?、?要严肃?、?要合乎真理?等。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2)马克思认为,谦逊不能理解为像歌德所说的叫化子那样的谦逊,不能?把精神变成叫化子?。谦逊意味着有助于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思想的普遍性,即真理。(3)马克思认为,如果不是把严肃理解为?掩盖灵魂缺陷的一种伪装?,而是把严肃理解为?对待事物的严肃?,那么规定?要严肃?的命令,则会完全失去意义。严肃的本质是要求按照事物本身的面貌来说话。?过分的严肃?会流于?最大的滑稽?,会妨碍对真理的探讨,不可能使美学批评表现得彻底。4)马克思认为,作家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这样那样追求真理的,但对真理本身存在着一个解释的问题,不应当从根本上歪曲真理和抽象地理解真理本身,然后再把这种被歪曲、被抽象化了的真理钦定为?官方的真理?和?官方的色彩?,化作禁锢和封杀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手段。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20-21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4.为什么说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 21-23 答: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由于他们都离开社会实践去探讨美学问题,因而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黑格尔在理念世界中去寻求美的问题,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局限于?理念世界?的圈子里谈美,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3)费尔巴哈批判了?理念论?,但只把人视为感性的对象,没有把人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是《手稿》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运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美学现象,是美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马克思如何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 答:(1)旧的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都不懂得从人的实践活动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划时代的贡献,就在于它第一次从人类的实践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2)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对?劳动创造了美?这一重要命题的进一步说明。 6.为什么说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7 答:(1)人类通过劳动,改造着自然,同时形成了人的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是根本谈不上?人化自然?的,因此美是社会劳动创造的。(2)人类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类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类的实践是社会实践,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也是社会性的。(3)随着社会劳动的进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美联社的产品,一方面也扩大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7简述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29-31 答:1)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2)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在社会性的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人的感觉。 8.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30-31 答: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只有音乐的美才能激起人对音乐的美感,只有现实的美才能激起人的现实美感。换句话说,因为有了客观事物的美,才有欣赏者主观方面的美感,这就是审美上的唯物论。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并不因为没有音乐感即不辨音律的耳朵就影响了音乐本身的美。3)若要感知美,就要培养审美者的主观审美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9.中国当代美学界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尺度?? 32 答:1)认为?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均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2)认为?种的尺度?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而?内在的尺度?则指人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的目的性。3)无论?种的尺度?还是内在的尺度?都与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无关,均指主体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和目的性。 10.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35-36 答:1)审美对象和艺术形象所蕴涵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具体的,特殊的,活生生的,是以现象的生动形态呈现出来的能够概括对象的丰富而深刻的内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述并没有一个进行专门和完整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著作的各个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出系统性的归纳与完整性的总结。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特征,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方法及原则。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先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我们对物质的自觉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形式都不能离天物质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的错误。马克思在对旧的哲学或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同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切文艺作品,都遵循这一原则,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起源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种美感诉诸于我们的五官,心理及思维的触觉,形成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自我主观解释和理解,当然这种主观意识在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放到整个物质生产过程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在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把握文学创作及批判的真正规律和原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结合。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以展的规律。作品应能准确反映时代的变动,深刻捕捉时代的精神发展方向。人民性是从实践角度及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不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在这一点上,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左冀作家联盟的文学主张相当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左冀作家联盟以阶段论为核心出发提出革命文学的主张,提出文学应是战斗的文学,这些主张非常明显地表现其作为一个重要文学思想所折射出的政治文学倾向。当然,我们对左冀文学所坚持的阶级论及对自由论和人性论的坚决反对虽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但对资产阶级文学中的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自由论的完全否定应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了。(比如鲁迅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对梁实秋关于文学应描写永久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反讽)然而在文学的人民性上,左冀文学显然是做不够的。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个讲话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了。其后的文学创作都是围绕这个讲话的精神进行了革命文学的创作,无论在语言、体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都力求贴切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自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使一些优秀作品具有无比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后这些革命文学作品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红色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 班级:美术学院艺硕视觉传达(6组) 姓名:贾雅晶 学号:201222103010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生产实践层面出发,以整体性的方位来考察文艺现象的,有它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而真实性,典型性,和倾向性是马恩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思考,从而概括出的文艺理论所包含的三原则。在此我将结合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来论述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和所持的态度。文艺倾向性集中体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肯定文艺的倾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符合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无论是从它所受制于经济基础,或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属性看,还是从创作主体的动机、目的,或是从创作客体所包含的生活内容看,都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倾向性,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传递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 第一、倾向应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文艺作品往往有完整的情节和众多的场面,他们是一切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作者的爱憎感情、褒贬态度和价值判断等,就渗透在情节的描写和场面转换之间,从而使观众与作者产生共鸣。恩格斯不赞成文艺作者脱离场面和情节,而把作品倾向单独而孤立地指出来,因为这样会使人有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反而不能引起观众的同感。 第二、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作家的倾向一定要寓于艺术形象之中,和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要通过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主观见解与倾向性,这是文艺区别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标志。隐蔽倾向性,就是强调和坚持其艺术特性和审美特征。 第三、倾向性与真实性统一。马恩重视以真实性为基础,倾向性建立在艺术真实性的基础上,要做到最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终于显示,以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为基础。另外,倾向性还应当符合艺术特性和审美规律。作品的思想内容要同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融合起来。 以上三点就是马恩对文艺作品所应当具备的倾向性的基本论断,接下来,我将会通过论述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实例来具体解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自学考试题库完整

2002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 2、贺拉斯写作了() 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 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 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 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 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 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 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 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 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 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 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 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 8、弗洛伊德认为() 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 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 9、黑格尔断言()

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 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 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 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 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 11、纳是() 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 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 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 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 15、尧斯是() 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 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 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 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 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 18、王尔德是() 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 19、卢卡挈是() 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 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 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发展,系统完整地构建了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精当得体地编好了适用对路的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总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基础理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思想,编写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对提高高校文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至社会上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国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编写和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学术水平和社会需要来说,大都不尽完善,差强人意。最近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课题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的文学活动实践,广泛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理论资源,吸取以往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当代中国文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一、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该书首先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过去世界上一切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创立后文学理论出现的历史性变化。接着简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分别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以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中关于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的关系和文学艺术与人学理论的关系的论述,在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中是没有提到或很少提到过的。特别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内涵,做了全面、正确而深刻的论述。比如对人们理解分歧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做了这样客观而公正的论断:“毛泽东认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他特别强调,我们这里所说的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不能把无产阶级的政治和政治家庸俗化。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才能完全一致。由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愿望,是由阶级和群众的政治以及革命事业来集中体现的。因此,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与文艺从属于政治,为革命事业服务是统一的。”这就扫清了罩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重重迷雾,把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完全有机地统一起来了,从而使“文艺从

2011年4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51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 A.自然界 B.人性C.理念 D.社会实践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 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 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 C.从自我意识出发 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 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 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 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 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 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 B.生产力C.生产关系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D.希腊神话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结果 8 . 恩格斯首次使用“现实主义”概念的文章是[ ] A.《致玛*哈克奈斯》 B.《致敏*考茨基》C.《致斐迪南*拉萨尔》 C.《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9.由于对奥地利农民生活的出色描写而得到恩格斯称赞的考茨基的小说是[ ] A.《旧人和新人》 B.《斯蒂凡》 C.《胜利》 D.《叶莲娜》 10.“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论断出自[ ] A.马克思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B.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C.恩格斯的《致敏*考茨基》 D.恩格斯的《致玛*哈克奈斯》 11.恩斯特请求恩格斯回信的目的是[ ] A.彻底搞清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B.正确评价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挪威文学 C.同恩格斯辨明是非 D.用恩格斯的威望压服论敌 12.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列宁说“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此处的“这个领域”指[ ] A.政治 B.组织 C.艺术 D.写作 13.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作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人性的是[ ] A.列文 B.玛斯洛娃 C.安娜 D.聂赫留朵夫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艺术生产不同于其他精神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精神生产分为艺术生产和科学研究两种,艺术生产和科学研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即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艺术生产主要靠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内容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内容的,形象思维是以社会生活五彩缤纷、生动活泼的形象为思维对象的,而社会生活中的形象是千差完别无限多样的,因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形象的反映的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况其次艺术生产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是离不开形象的,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形象思维时,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形象的,所以就带有形象的多样性,鲜明性和独特性,再次,从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的结果看,形象思维的结果是艺术形象,在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生活的形象变成了艺术的形象一般说来。这种艺术形象同别的艺术形象有差别性,因为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活形象,所以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艺术形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8月在巴黎写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巴黎手稿”。它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这些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改造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涉及并阐述了美和美感等问题,包含有丰富、深刻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理解美感和艺术起源的启示。 答: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我们只能从人化的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美。美和美感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人类实践活动的初期,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同时进行的,在满足肉体的需要时,又能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和情感上的反映。人们制造物体,同时也把自己的力量,智慧等体现出来。因此,当他们再看到他们所制造的物体时,便从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3)艺术的产生也是和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如狩猎前后大跳集体舞,目的显然是为了猎取食物,但也是和艺术活动结合着的。4)费尔巴哈认为,实用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先,审美的艺术的活动在后,马克思继承了这一思想。人们首先按照人的各种需要改造自然物,对象的审美属性开始隐藏在使用价值中。5)美感的观念产生后和各种观念复杂的结合在一起,如实用的观念,富有的观念,心理的观念,奇怪的道德观念等。6)马克思在《手稿》中记述了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对进行审美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马克思的《手稿》对我们理解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主客观关系有何启示? (1)不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文艺欣赏,都要正确处理主客观的关系,否则便不会有真正的创作和欣赏,二者都要求主观方面的思想感情和客观对象的性质和属性相适应、相切合、相和谐(2)创作是在反映对象的同时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欣赏是在对象化的作品中“直观自己本身(3)如创作中,郑板桥画竹,既表现竹的挺拔同时展示自己的高风亮节,欣赏中也是如此,人的心情心境和物的本性和属性也应当是和谐默契的,如”移情说“强调”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艺术对人的目的在让他在外界寻回自我“。

马克思文艺理论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卢卡奇 卢卡奇作为20 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及文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将二者之间的影响与接受关系置于中西现当代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梳理与探讨,力图勾勒出中国对卢卡奇文艺理论接受的概貌。 一、卢卡奇的文艺理论道路 乔治·卢卡奇是匈牙利着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家,是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流派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成为共产国际和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争论、批判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后,卢卡奇的文论着作日益受到研究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中国也不例外,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理论界对他的引进、译介,后来发展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批判性接受,以及当今学界对他的多元化的较为系统的学习与借鉴,卢卡奇已逐渐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乃至文化的发展中。卢卡奇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与其在文艺学、哲哲学、美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建树密切相关。 卢卡奇出身于布达佩斯一富足的犹太人家庭,优裕的家庭环境使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自幼热爱文学,阅读文学名着,开启了他的心智,使其开始思索人生,追求理想。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期间,“文学和艺术史以及哲学已成为我的兴趣中心”,卢卡奇文学道路的真正开端是1904年创建塔利亚剧团,他们陆续组织演出了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和霍普特曼等27位现代剧作家的35部作品。卢卡奇“熟谙绝大多数剧本。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安岑格鲁贝,豪普特曼的剧本,他不仅能够左右逢源,而且显示出对十九世纪几十种不足道的法国剧本了如指掌”。在塔利亚剧团的文艺实践活动,为卢卡奇1906年至1907年撰着《现代戏剧发展史》作了思想准备。1908年2月,卢卡奇凭借《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初稿,荣获基斯法卢狄学会授予的“克里斯蒂娜—卢卡奇奖”。1909年11月,以《戏剧的形式》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真正使卢卡奇在欧洲现代文学理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则是他的《心灵与形式》,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_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地人化 又称人化的自然。马克思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表示一种过程,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地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的对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地人化,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老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为了能够生活就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变天然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人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时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体现,并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 3、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得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 A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B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本身相异化。C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D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 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4、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指文学是应该有生活基础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文学创作应该以客观生活为源泉,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学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包括文学的文化特性,文学的政治特性,文学的现实性、阶级性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功利性。 6、莎士比亚化 A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 B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第一,真是的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第二,较广泛的反应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C也就是说,严格的从现实生活出发,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再现现实,它要求正确处理人物和环境的的关系,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实际上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 7、席勒式 A马克思在《之费迪南拉斐尔》信中,针对拉萨尔在剧本的观念图解式,说,“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从马克思原话清楚可见,所谓“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单纯的传声筒。 B也就是说,席勒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从观念出发,或者为一般而寻找特殊,把具体的艺术形象作为主观观念的图解和说明,或者抛开具体形象的塑造,一味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念的倾向,它是违背现实主义艺术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不良的创作倾向。 8、文学的倾向性 A恩格斯在给敏娜考茨基的信中说,“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把它指点出来。”从而阐述了他对文学倾向性的看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