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6小石潭记导学案(正)

26小石潭记导学案(正)

26小石潭记导学案(正)
26小石潭记导学案(正)

21、《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4、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以及寄托于山水间的情感。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个人自学,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文体“记”。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并通过记事、记人、记物、写景来,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述文的范畴。

2、柳宗元,唐代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之一。字,河东郡人,世称________。

3、背景介绍: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因受以王叔远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郁闷。因此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感觉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游历永州,风景奇特,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游山玩水中,大自然的造化,使失意的柳宗元得到一丝短暂的快乐,然而至始终都不能释怀,失意的乌云始终压在作者的头顶,这种情绪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朗读课文,完成题目,同桌检查

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

为屿()为嵁()佁然()

俶尔()翕忽()差互()

寂寥()悄怆()幽邃()

2、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

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

3、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课文五段各写了什么?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_____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交代同游者

6、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走近小石潭

(一)、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填空。

①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往往通过

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②柳宗元,唐代著名的家家," "之一。字,河东解人,世称。

2、字词积累

(1)古今异义。

去:古()今()

怡然:古()今()

小生:古()今()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知其源()

差:①参差披拂()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3)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斗折蛇行()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凄神寒骨()

⑥心乐之()

4、判断。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似与游者相乐。

④天涯若比邻。

5、翻译下列句子。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④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理清文章的结构,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6)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静、清、绿、美……)

(7)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上题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点。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填充:这是一个的小石潭。

例:这是一个环境凄清的小石潭。我是从“坐潭上……悄怆幽邃”这些词语、句子看出来的。(怪石嶙峋、树木青葱、群鱼戏水、水清见底、源头曲折、岸势崎岖……)

二、走进文本,质疑探究

1、发现小潭: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2、潭中景物: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小潭源流:

(1)、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4、潭中气氛:

(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作者观鱼时写“心乐之”,游览到最后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3)、作者为什么不能久居?——“以其境过清”。真的是因为这儿的环境太过凄清吗?

5.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三、拓展延伸,告别小石潭

1、告别小石潭,揣摩内心世界

小石潭——幽深冷寂,寂寥无人

在这种情境下,即使看到石奇,水清,鱼欢,岸曲,树荣,他也是满怀凄凉、无心流连,只好抽身而去,悄悄告别了。临别时,他一定会有很多心里话想对小石潭说。假如你是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呢?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骚客竞相咏”,在浩瀚的古代诗文海洋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写景名篇。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写山水的名篇名句,并选一两句加以赏析。

3、小石潭的一块石头,激起了横亘九州,绵延千年的千层波浪啊!是什么成就了柳宗元呢?

4、正视逆境,笑对人生。

(1)、中国的文化被称为是贬官文化,像他一样怀才不遇,抱负难施的文人还有好多,你还知道哪些与柳宗元有同样遭遇的文人志士,他们又是如何对待命运的?

(2)、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深冷寂,感受到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如果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

示例: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人生失意难免,沉湎悲苦之中,不如积极进取,笑对人生。相信明天的太阳依然会从地平线上升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文。

3、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谈收获: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获得了那些启示?

【课后训练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

“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

理由:

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二、课后练笔(任选其一)

1、假如你是一位优秀的导游或园林设计师,请你为小石潭设计景点。

指导:仿照曲苑风荷景点的设计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有上百个品种的荷花,红莲、白莲、洒金莲、并蒂莲等,莲叶田田,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2、你曾经游历过哪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教师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五.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顺序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四段:写作者的感受。 五段:记同游者。 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 七.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朗读并背诵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教师可提示学生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第二课时

《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执教人:备课时间:2017年4月使用时间:2017年4月 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 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 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 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1 ?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2、给加点字注音。 篁1()竹清冽()为坻()为堪()怡然()幽邃() 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 3. 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写在教材每段旁) 4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及停顿。 三、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 ?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二、朗读课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0《小石潭记》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10小石潭记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í)为嵁.(kān) 参差 ..(cēn 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读准多音字 (1)翠蔓.:wàn其他读音:mán组词:蔓菁 其他读音:màn组词:蔓延 (2)差.互:cī其他读音:chāi组词:出差 其他读音:chā组词:差别 其他读音:chà组词:差不多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篁竹:竹林。 (2)清洌:清澄而寒冷。 (3)为坻:成为水中的高地。 (4)蒙络摇缀:遮掩,缠绕,摇动,连接。 (5)佁然:愣住的样子。 (6)俶尔:忽然。 (7)翕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8)差互:交错的样子。 (9)悄怆:寂静,悲伤。 (10)居:停留。 2.一词多义辨析

(1) (2) (3) 3.词类活用解释 (1)从小丘西.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 (2)日光下.澈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释: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潭西南 ..而望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5)斗.折蛇.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像蛇。 (6)其岸势犬牙 ..差互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解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伤,使……寒冷。(8)心乐.之 解释: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9)似与游者相乐. 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嬉戏,逗乐。 4.古今异义区分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小石潭记导学案答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6 小石潭记 一、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准确理解“斗”“蛇”“犬牙”“凄”“寒”等的意思。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以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感受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特点。 3. 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后孤凄悲凉的感情。 二、学习导航 (一)整体感知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 游览 顺序写的,依次写了: 发现小石潭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 2.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潭水:清凉 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树木:葱茏缠绕 游鱼:怡然自得 3.文中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鱼的目的是什么? 用动静结合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衬托人的快乐。侧面表现了水的清澈。 4.文中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氛围:幽深冷寂 心境:孤凄悲凉 (二)局部探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心乐.之 以……为乐 卷石底以. 出 而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 表顺承 凄.神寒. 骨 感到凄凉 感到寒冷 姓 名: 学 号: 装 订 线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其岸势犬牙 ..差互像狗牙一样 2.一词多义 如鸣珮环 .玉器全石以为.底作为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四面竹树环.合环绕为.坻为屿成为不可.知其源能 全石以.为底把从.小丘西行由,自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因为隶而从.者跟从,跟随以其境过清.凄清 3.翻译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三)拓展延伸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③梁俪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⑥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

《小石潭记》导学案

夹河镇夹河中学导学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 主备人:邓洪娥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 疏通文意,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 疏通文意,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二、自主体验 1 、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郁闷。因此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感觉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游历永州,风景奇特,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本文就是这“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3.自读课文: 1).在文中画出生字词,注上读音,并完成下面生字的读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为坻()为嵁()俶()尔翕()忽参差()() 佁然()悄怆()幽邃()寂寥() 2).注意句子的节奏。 如鸣佩环全石以为底 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 4、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课文,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心乐之() (3)伐竹取道()(4)下见小潭()(5)水尤清冽()(6)往来翕忽()(7)斗折蛇行()() (8)以其境过清()(9)隶而从者()()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学生展示以上内容,并用现代汉语朗读课文。 四、归纳提升 1.一词多义: 为:全石以为底()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可知其源() 清:水尤清洌()以: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以其境过清() 2.古今异义: 去:(古)(今) 小生:(古)(今) 3.重点虚词: 以:卷石底以出()而:乃记之而去()全石以为底()潭西南而() 以其境过清()乃:乃记之而去() 4.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心乐之()下见小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反馈提升】 五.自测反馈 1.重点实词的意思,我记住了: 坻,屿,堪,岩, 蔓,蒙络,摇缀,披拂, 佁然:俶尔:逝, 环合:悄怆:邃: 2.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感情的两个词语,看谁能找出柳宗元的欢乐与忧愁。 、 六.总结反思

《小石潭记》导学案带答案

中学导学稿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 主备人:审核:八语组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 于写,本文是 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①《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_____的第四篇。 ②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③《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竹清冽为坻为嵁 俶尔翕忽怡然幽邃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 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_____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交代同游者 6、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检查预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走近小石潭。

[整理]小石潭记学案.doc

《小石潭记》(4课时) 主备人:郭新霞耿丹2015年3月7日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背诵课文 2.了解与课文和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基的方法 4.学习融悄于景、诸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诸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蒂的感情 四、教学方式: 1 ?注重讪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进行讨论适时点拨,便于启发学牛认知,纠疋偏颇、弥补缺漏 3.引导质疑,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切身感受,激发质疑、辨疑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简洁、丰富而乂有节奏感的语句初步了解文章人意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总:,掌握巫点词语的总:思,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 3.理解课文第一节大意及其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介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Z驴》,这位作家绘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來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设疑自探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 .理解课文第一节的写作内容及写景方法 1 .熟读课文两遍: 2.积累 ⑴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淸洌为圾为 屿 为堪伶然俶尔翕 忽 差互寂寥悄怆幽 邃 ⑵作者简介 柳宗元一一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人,人称''柳河东"他生长在长安, 晚年被贬柳 州,亦称''柳柳州"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Z—曾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资料链接】 有关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2.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3.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

(完整word版)《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重难点】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轻松预习】 一.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积累字词。 自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俶尔远逝 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⑵斗折蛇行斗: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凄:寒: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课堂学习】 1. 交流预习内容。质疑交流解决疑难。 2.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交流回答。 发现小石潭------ ------ ------ ----- 3.精读文章,品味写法: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提示:(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 4.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刚才同学们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对文中的重点词句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年,柳宗元满怀壮志地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不幸失败,被贬到偏远荒凉的湖南永州,那种心境不言而喻。你能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吗?试着谈一谈。 5.背诵全篇 【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小石潭记 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优质教案 10小石潭记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 ..(qiǎo 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

(完整版)小石潭记导学案答案

26 小石潭记 一、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准确理解“斗”“蛇”“犬牙”“凄”“寒”等的意思。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以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感受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特点。 3. 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后孤凄悲凉的感情。 二、学习导航 (一)整体感知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 游览 顺序写的,依次写了: 发现小石潭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 2.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潭水:清凉 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树木:葱茏缠绕 游鱼:怡然自得 3.文中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鱼的目的是什么? 用动静结合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衬托人的快乐。侧面表现了水的清澈。 4.文中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氛围:幽深冷寂 心境:孤凄悲凉 (二)局部探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心乐.之 以……为乐 卷石底以.出 而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 表顺承 凄.神寒.骨 感到凄凉 感到寒冷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一样 2.一词多义 如鸣珮环. 玉器 全石以为.底 作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四面竹树环.合 环绕 为.坻为屿 成为 不可.知其源 能 全石以.为底 把 从.小丘西行 由,自 水尤清.冽 清澈 以.其境过清 因为 隶而从.者 跟从,跟随 以其境过清. 凄清 3.翻译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三)拓展延伸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 姓 名: 装 订 线

《小石潭记》导学案(全).doc

《小石潭记》导学案 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初级中学王秀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 2?品味景物描写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素材积累】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了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Z-o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2、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I才I,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果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口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景飞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钻姆潭、钻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学习过程】 1、展现三幅图片(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诗句来描述一下看到的景象,然后导入:这是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后在永州觅得一处清幽之境,谁能用一个词来描绘一下。(出示第4幅图)刚才同学们看过浩瀚无边的大海,领略过汹涌澎湃的黄河,欣赏过荷花满湖的大明湖以及清幽翠绿的 小石潭。那么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柳宗元,和他一同感受别样的风景吧! 2、本文作者是(一一柳宗元),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柳宗元这位大文豪(出示幻灯片3),生读后快速识记红字部分。(一一检查) 3、学习本文,我们需要完成二个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齐读) 4、学习文言文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出示幻灯片5) 一、诵读指南: 1、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语速、停顿)。 3、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请同学们先听范读,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放录音) 请同学们做学案字词冲关部分,给加点字注音。(然后出示幻灯片6,对照屏幕纠正字音,识记错误字音,写一下不会的字。)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石潭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五.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顺序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四段:写作者的感受。 五段:记同游者。 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 七.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朗读并背诵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教师可提示学生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小石潭记导学案

10 《小石潭记》导学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茫茫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冒雪在寒江中垂钓。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一个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这,就是柳宗元展现给我们的。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 1.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所寄寓的情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链接。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所以后人并称二人为“韩柳”。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其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文体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幽邃.( )( ) 4.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词汇。 ①水尤.清冽:②卷.石底以出: ③坻.:④屿.: ⑤嵁.:⑥可百许.头: ⑦日光下澈.:⑧佁然 ..不动: ⑨俶尔 ..: ..远逝:⑩往来翕忽 ○11悄怆 ..幽邃: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品味文中和,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重难点】通过推敲、揣、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轻松预习】 一.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积累字词。 自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尔远逝 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⑵斗折蛇行斗: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凄:寒: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课堂学习】 1. 交流预习内容。质疑交流解决疑难。 2.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交流回答。 发现小石潭------ ------ ------ ----- 3.精读文章,品味写法: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提示:(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竹,闻水声”,用“鸡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为屿,为,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 4.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刚才同学们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对文中的重点词句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年,满怀壮志地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不幸失败,被贬到偏远荒凉的湖南永州,那种心境不言而喻。你能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吗?试着谈一谈。 5.背诵全篇 【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其上,为梁①之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教案 更新: 2009-04-16 10:15 来源: 本站原创作者: admin 人气: 182 教学目标: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预习导学: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2.给下列生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为坻()为嵁()佁然()俶尔()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悄怆幽邃()3.柳宗元,字(),山西人,世称(),()代著名()家,()之一。他和()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代表作有《》、《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 教堂过程: 导入新课: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就让我们追寻他的脚步,去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改革家。4.默读课文,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5.解释下列“以”字的用法。 是以谓之“文”也以君之力以观沧海 以虫草为林以其境过清 6.解释下列多义字。 ①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不可久居 7.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潭西南而望, ②动词作名词:如鸣珮环 ③意动用法:心乐之 8.课文是按()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学案

小石潭记 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复习过程: 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 二、文学常识1、《小石潭记》作者,字,代著名文学家,是之一,他曾被贬永州,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解释词语1、心乐之:乐,2、水尤清冽:尤, 3、潭中鱼可百许头:可,许, 4、日光下澈:澈, 5,影布石上:布,6、佁然不动:佁然 7、俶尔远逝:俶尔,8、往来翕忽::翕忽, 9、斗折蛇行:斗,折,10、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11、凄神寒骨:凄,寒,12、悄怆幽邃:悄怆,邃, 13、以其境过清:清, 14、不可久居:居, 15、乃记之而去:去, 四、一词多义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五、活用(找出活用的字并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下见小潭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心乐之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六、翻译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七、阅读理解: 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完整版)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

教学过程 【导入课堂】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泼墨画,如果说,让你为这幅画配一首古诗,为这幅画题款诗歌的话,你觉得最为恰当的一首诗是什么?点人来回答(《江雪》),作者是谁呢(柳宗元)?(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在这首诗里面,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孤、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孤寂、十分冷清的背景下,有一位诗人,他独自垂钓于凄寒寂寞的江雪之中,他就是柳宗元,一位失意的文人、一张失意的面孔,还有今天的一篇失意的文章———《小石潭记》,请把书翻到195面。(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同学们,“远在江湖砺心智,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最好的文章就出自他被贬时期。好,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篇美文。我们先请几个同学来朗读这篇文章,A第一自然段、B第二自然段、C第三自然段、D第四自然段、E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期间画简图、纠正字音、停顿、语气等等,展示PPT上的字音)好,读得很不错,接下来,我想听全班同学一起将全文读一读,好,小石潭记,柳宗元,预备齐!(简单做评价) 【梳理景物】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跋山涉水、四处云游,并且写下山水名篇。其中,写山水游记散文集大成者,首推柳宗元,而柳宗元的游记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小石潭记》,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柳宗元写此文的时候,主要抓住描绘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柳宗元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水,石、鱼、树、源、岸、山、竹等四周环境)同学们,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小石潭的这一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告诉我?如果你们能够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告诉我的话那就太好了!(微笑)下面呢,就请大家看书,在文章中找出,凡是能够描写这些景物的语句来!然后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思考一下: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开始!(生看书,讨论思考,师巡视指导) ①水声:如鸣佩环,把它概括一下就是清脆悦耳!这个词语非常好!清脆悦耳,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就是隔着竹子,我就听到了水声,像玉环相撞的声音一样,我心里很开心! ②小溪:斗折蛇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什么意思?像北斗星那样!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呢?像蛇爬行那样!潭西南而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蜿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潭西南而望,应该理解为——向潭的西南望去!再说一遍!(生重复) ③小石潭旁边的青树翠蔓,文中用的话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如果用我的话来说是青翠欲滴,藤萝摇曳!再说一下最后两个词语!青翠欲滴,藤萝摇曳yè!这个词语美不美?非常美,把这句话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下!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扬!(藤wàn(蔓),在文中读青树翠(màn)蔓,当它跟“藤”连在一起的时候,我翻过词典,读“wàn”,变化一下,好吗?多音字! ④就是池底的石头呢是多姿多态的!多姿多态!挺好的!哪个句子看出来的?从排比句“为池、为屿、为堪、为岩”。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像池一样、像屿一样、像堪一样、像岩一样!前面那几句话你懂吗?“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这个同学概括出了池的特点是多姿多态,还有没有其它可以形容池的词语啊!千姿百态,怪石嶙峋! ⑤小溪的岸是参差不齐的!从“其岸势犬牙差互”看出来!“犬牙”什么意思?像狗的牙齿一样! ⑥那么小石潭的鱼有什么特点?鱼!谁来说一说?特别调皮,因为他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像跟游者在玩那样!顽皮可爱,活泼可爱,都可以! ⑦环境可以用文中的三个词来描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创幽邃”。“寂寥无人”的意思就是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凄神寒骨”的意思就是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悄创幽邃”就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神寒骨”的“凄”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大家,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它的意思是“使……感到凄凉”,记住了吗?“寒”呢?“使……感到寒气透骨”,太了不起了。 ⑧“竹”呢,文中写竹的地方好像不多哦!如果你能概括出它的特点来的话,那你就是最聪明的孩子了!“竹”的特点就是密密麻麻,枝繁叶茂!我从“伐竹取道”看出来,说明竹子长得密密麻麻,如果不把竹子砍伐的话,就没法通过了!青翠茂密,挺好! ⑨刚才很多同学概括了这些景物的特点(指着板书),我觉得咱们还没有把“水”的特点概括尽,刚才我们只是概括了水的清脆悦耳的水声!那么水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清澈见底。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水尤清冽”,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来,但是要动脑筋。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属于侧面描写。 【语法简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