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清瓷器款识综述

明清瓷器款识综述

明清瓷器款识综述
明清瓷器款识综述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隆庆:所见官窑年款都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两行楷款,“隆庆年造”四字两行款少见。款外常围以双圈或方框。隆庆款识有青花和红彩两种,红彩款多用于彩器上。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书“天启年制”的。民窑中书纪年款的见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启米石隐制”等等。

堂名款、吉语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等等,还常见图案款,如兔子、灵芝、方胜等等。

崇祯: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1637年)等。民窑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清代

顺治:顺治官款少见,有“大清顺治年制”六字两行楷款,款外有双圈。署“顺治年制”四字的,一般无圈框,均为青花款识。民密器署干支纪年款多见,如“顺治丁〓年”(1657年)“庚子年制”(1660年)等,堂名款、吉语款减少,见有“继善堂”、“百花斋”、“西畴书院”“玉堂佳器”等等。

康熙:官窑瓷器的纪年款主要有两类:一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一是“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写于珐琅器上。官窑器中也有写干支纪年款的,如“康熙辛亥(1671年)中和堂制,”中和堂曾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居住之所,因此,署“中和堂制”款的器物是宫内御用之器。康熙朝瓷器款识种类繁多。按书体分有:楷书、篆书、行书,官款绝大部分是楷书,少有篆书款。按颜色分有:青花、釉里红、金彩、红

彩、紫褐色款以及紫、黑、黄、蓝等料款。按款外线框分有:双圈、单圈、元圈、双边正方框等。按排列形式分有:六字两行、三行款,四字两行及四字环形款等。民窑一般无年款,但其它种类款很盛行。

雍正:官窑年款较多见的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的,款外有双圈或方框。珐琅彩器款识有“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一般为两行竖写并围有方框的楷书款。在茶叶末、炉均及仿钧器上,则见“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雍正年制”四字古钱形款,则主要见于花盆一类器物底足。雍正朝的堂名款不及康熙时期多,著名的有“朗吟阁制”楷书款,为雍正未登极之前烧制的,朗吟阁是当时雍正的读书处。堂名款还有“养和堂”、“希范堂”、“致和堂”等;人名款则见有“江鸣〓制”、“冯宅”、“松年”等;吉语款少见;图案款有一定数量,如灵芝、鼎、花押等等。

乾隆:乾隆朝的官窑年款,有楷、篆两种书体,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主。多数不加圈框。以青花款为多,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堂名款之多,较康熙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瑶华道人”等有名,唐英为督窑官,瑶华道人为乾隆的王子。

嘉庆:官款以篆书为主,少有楷书,大多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民窑款识篆、楷均有,六字或四字,但字体草率。出现图章式的篆书款。

道光:官款与嘉庆时体式大致相同,大多为“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款。以青花和红彩写款。

咸丰:咸丰朝又兴起以楷书署款的风气,官窑大多署“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篆书款减少。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款与刻款。民窑器中十分盛行图章式篆书款,并影响后世。

同治:官款以楷书为主,大多为“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和“同治年制”四字两行楷款。以青花、红彩或金彩书写。民窑器大多用红彩图章式篆书款。

光绪:官窑款识楷、篆并用,以楷款为多,署“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款,也有四字两行款,多数不饰圈框。有青花、金彩、红彩及刻款等体式,大体同于前朝。民窑款识较草率。

宣统:官窑款误解有青花、红彩与墨彩款等,署“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多,一般无圈框。民窑款识与前朝类同。

陶瓷器上的款识

陶瓷器上的款识 陶瓷器上的款识,是指在器物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刻、划、印或书写表明年代、产地、堂名、人名、用途及吉祥语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在器底或器身有某种图案款识。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陶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款识的类别陶瓷器上的款识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图案款及其它特殊类款。纪年款:纪年款是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纪年款可分为两类:一种用当时帝王年号,称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另一种用天干与地支组合的,称干支纪年款,如“皇明天启年丙寅吉旦”、“乾隆丙午”等等。纪年款以官窑瓷器为多,但部分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较草率,远不及官窑规整。瓷器上用干支纪年款的以明清时期较多。堂名款:指私人定烧瓷器的所刻、印、书写的自家堂号。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府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堂名款明嘉靖时已见有,如“滋树堂”、“东书堂”等堂号,明代后期流行。入清以岳各朝皆有,尤以康熙时盛行,如“中和堂”、“慎德堂”、“拙存斋”、“复香轩”等等。人名款:指工匠或私人定烧陶瓷上所刻、印、书写的名字或别名。如三国时越窑青瓷上的“师袁宜作”,唐代长沙窑“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宋代磁州窑“张家造”瓷枕等等。明清时期多见,如“陈守贵造”、“天启元年米石隐造”、“春育主人珍藏”等等。吉语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写的吉祥语,表示赞颂、祝福。晚明至清代最为流行,如“万福修同”、“富贵佳器”、“天下太平”、“福寿康宁”等等。也有只题一个字的,如“福”、“寿”等。图

明清景德镇瓷器上的堂明款

明清景德镇瓷器上的堂明款景德镇是中国古今制瓷业中心,从明代开始成为瓷都,至清代其瓷都地位更加突出,除了宫廷、王府用瓷外,社会上的民用瓷,几乎绝大多数由景德镇生产供应。但是,能代表瓷器生产水平的仍然是景德镇的御窑、官窑瓷。从明代嘉靖朝开始,私家订烧器大量使用堂名款以标明生产厂家的名称,从而使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开出了一只艳丽的奇葩。除了景德镇外,尚未发现其他地方瓷窑使用堂名款的情况。因此,堂名款已成为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一种特殊标识。 应该指出的是,古今收藏界有一种重官窑器而轻民窑器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标有堂名款瓷器质量品级。甚至有些收藏和鉴定专家错误地以为堂名款是民窑品,这是缺乏堂名款瓷器知识的表现。其实,有些官窑、御窑也有使用堂名款的情况。如,“内膳房”款,是明代嘉靖朝王室用器;“乾惕斋”是清宫内府的堂名;“敬慎堂”、“彩华堂”是乾隆皇帝御用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御用器;“大雅斋”、“体和殿”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器;“居仁堂”是袁世凯的专用瓷等等。现将已知的堂名款瓷按笔划整理如下: 九思堂,道光朝器居德堂雍正朝某王府用器,道光年间白瓷罐亦有用此款者,称“居德堂罐”。因器底有“居德堂制”四字款,而名,器形不大,多做粉彩,花卉艳丽可赏。 云在草堂雍正朝瓷器 云溪精舍道光朝品 天宝堂雍正朝器 天宝堂制雍正朝器

天香书屋道光朝器 天宫制鼎明嘉靖红地金彩莲花 天禄书斋康熙朝器 天琛堂仿古制康熙朝器 内膳房明嘉靖王室用器,五彩云龙盘底有此款。 中和堂清宫内府堂名,传世有“康熙辛亥”(1671)中和堂制“及壬子(1672)”、癸丑(1673)三种八字款的青花釉里红盘,均属康熙时宫廷用器。 文章山斗康熙朝器 书锦堂康熙朝器 石居康熙朝器 双清阁道光朝彩器 甘泽堂光绪朝器 市锦堂康熙朝器 正玉堂制多见于康熙朝器 正谊书屋雍正朝器 古月轩景德镇瓷器堂名款。又有乾隆朝彩瓷器说三种:一是乾隆朝内府轩名;二是古月轩是“胡”(古、月)姓人所精画的料器;三是为清宫一轩名,历代精品均藏于此轩。其实,清宫内府并无“古月轩”之名,是为讹传。凡有“古月轩”款的所谓珐琅彩瓷均属伪品。特别以“古月轩”抹红款的鼻烟壶为多见。 古香书屋雍正斗彩器、道光彩瓷。 玉海堂制康熙朝器 玉梧书屋乾隆朝董蔗林制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第一章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瓷器研究与鉴定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瓷器鉴定的内容与年代依据 第三节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第四节掌握瓷器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1、瓷器发展史的知识 2、瓷器烧造的工艺知识 (1)窑炉 (2)窑具 (3)器物成型 (4)化学原素与烧成气氛 第二章宋代五大名窑、民谣精品及瓷片标本赏析 23 第一节北宋官窑的鉴别 1、汝窑 2、钧窑 第二节南宋官窑的鉴别 1、修内司窑 2、郊坛窑

第三章宋代民窑的鉴别35 第一节宋代北方民窑的鉴别 l、以定窑为代表的印花白瓷 2、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刻花青瓷 3、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白地黑花瓷器 4、以钧窑为代表的花釉瓷器 第二节宋代南方民窑的鉴别 1、以越窑为代表的划花青瓷器 2、以龙泉窑为代表的青瓷器 3、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器 (1)青白瓷的兴起(北宋初期) (2)青白瓷的发展(北宋末至南宋初) (3)青白瓷的衰落(南宋中后期) 4、以建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 第四章历代名瓷的产生、发展、风格演变及其鉴定50 帝王与龙纹瓷器 元代枢府白瓷 元青花瓷器 宫廷御用黄釉瓷 明代红釉瓷器 永乐甜白瓷

宣德青花瓷 成化斗彩瓷 正德皇帝与伊斯兰纹饰瓷 嘉靖道教纹饰瓷 清代皇帝与万寿节瓷器 清宫习俗与插花瓷器 康雍乾珐琅彩 康熙开光纹饰瓷 康熙文房用瓷 雍正瓷 乾隆藏传佛教瓷 乾隆特种工艺瓷 乾隆御制诗瓷器 道光慎德堂款瓷器 同治婚礼用瓷 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 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瓷器 第五章元代瓷器鉴定的历史背景 229 第一节北方瓷窑的衰落 第二节龙泉窑青瓷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景德镇瓷窑的新成就 第四节青花与釉里红瓷器

明清瓷器常识

明清瓷器常识 一、中国古代艺术品门类 01、书画 02、陶瓷 03、玉石(和田、翡翠、寿山、田黄、鸡血、灵璧石、巴林石等) 04、青铜 05、铜器(景泰蓝、宣德炉) 06、漆器 07、古籍(善本、碑帖) 08、钱币 09、杂项(竹、木、象牙、犀角、虬角、琥珀、蜜蜡、珊瑚、珍珠等) 10、造像(铜质、木质、石质等) 11、家具(紫檀、黄花梨) 二、明代主要艺术品 01.太祖朱元璋 年号:洪武。即位时间:1368年。在位年数:31年。 历史要点:推翻蒙古统治,建立明朝。 ?主要艺术品:洪武釉里红。 02.惠帝朱允炆 年号:建文。即位时间:1398年。在位年数:4年。 历史要点:建文新政、靖难之役。 ?主要艺术品:无 03.成祖朱棣 年号:永乐。即位时间:1402年。在位年数:22年。 历史要点:推翻惠帝自立、迁北京、建故宫、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 ?主要艺术品:永乐青花、永乐甜白釉、永乐龙泉、永乐造像、永乐剔红。 04.仁宗朱高炽 年号:洪熙。即位时间:1424年。在位年数:1年。 历史要点: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艺术品:无 05.宣宗朱瞻基 年号:宣德。即位时间:1425年。在位年数:11年。 历史要点: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 ?主要艺术品:宣德青花、宣德炉、宣德贡笺。 06.英宗朱祁镇 年号:正统、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年,共23年。 历史要点:土木之变。 ?主要艺术品:无

07.代宗朱祁钰 年号:景泰。即位时间:1450年。在位年数:8年。 历史要点:软禁英宗。 ?主要艺术品:景泰蓝 08.宪宗朱见深 年号:成化。即位时间1464年。在位年数:23年。 历史要点:万贵妃。 ?主要艺术品:成化青花、成化斗彩、成化鸡缸杯、成化天字罐。 【《神宗实录》:“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陶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 09.孝宗朱祐樘 年号:弘治。即位时间:1487年。在位年数:18年。 历史要点:弘治中兴。 ?主要艺术品:弘治黄釉、珐华。 10.武宗朱厚照 年号:正德。即位时间:1505年。在位年数:16年。 历史要点:自封官位、沉迷情色、率兵亲征。 ?主要艺术品:正德青花(伊斯兰文艺术品);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11.世宗朱厚熜 年号:嘉靖。即位时间:1521年。在位年数:45年。 历史要点:大议礼之争、炼丹、不理朝政、壬寅宫变。 ?主要艺术品:嘉靖五彩、嘉靖青花。 12.穆宗朱载垕 年号:隆庆。即位时间:1566年。在位年数:6年。 历史要点:隆庆开关。 ?主要艺术品:隆庆青花。 13.神宗朱翊钧 年号:万历。即位时间:1572年。在位年数:48年。 历史要点:张居正、30年不上朝。 ?主要艺术品:万历五彩、万历青花;董其昌。 14.光宗朱常洛 年号:泰昌。即位时间:1620年。在位年数:8个月。 历史要点:移宫案、梃击案、红丸案。 ?主要艺术品:无 15.熹宗朱由校 年号:天启。即位时间:1620年。在位年数:7年。 历史要点:任用魏忠贤、做木匠。 ?主要艺术品:明代家具。 16.思宗朱由检 年号:崇祯。即位时间:1627年。在位年数:17年。 历史要点:诛杀魏忠贤、李自成攻入北京、煤山自缢、顺治入紫禁城。 ?主要艺术品:崇祯青花;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

瓷器气泡探究

瓷器气泡探究 (2011-02-27 17:29:23) 古陶瓷的釉中有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器物的气泡特征十分明显,用肉眼即能观察清楚,形成很深的直观印象;而有的器物虽然有明显的气泡,但气泡的特征却不是很明显;也有的器物釉面无明显的气泡,甚至无气泡。 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目前尚未处于探索阶段。有人认为它是由釉层中的水分子变化而来的。在陶瓷烧制过程中,窑内的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便形成为气泡。 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则在釉表形成无数小坑凹(麻点)。气泡的形成与器物的窑口、釉质、釉层厚薄、烧成时窑内的温度变化、窑内气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作用 目前收藏界尚有不同说法,肯定者认为,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新旧和窑口的主要依据之一;否定者认为,气泡不过是釉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气泡无规律可循,不具有区分标识的功能,因而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正确。尽管不同器物的气泡在具体形态、疏密、多少、大小及层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万别,有时难以用同一个标准去把握,但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由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薄、烧成时的窑内气氛、温度变化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因而烧成后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会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这种共性和规律,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后,有时也可以作为古陶瓷鉴定的依据之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相对于古陶瓷的胎、釉、造型、纹饰等其他鉴定标准来说,气泡并不是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气泡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不能无限夸大气泡在鉴定中的参考价值。对于一些釉中无明显气泡或虽有气泡但特征不典型的陶瓷种类,不宜通过气泡特征进行鉴定。依据气泡进行古陶瓷鉴定,最基本的前提在于对被鉴定对象的气泡特征要了如指掌,这种了解应是在观察、上手大量真品实物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升华,而不能只是通过书本得来的未经对照实物检验的似是而非、众说纷纭的所谓气泡特征。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三画 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 万兴光绪年间 万云岩约1910—1950年 万子铭光绪年间 万辅廷光绪年间 子云光绪年间 子珍光绪年间 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 义茂光绪年间 义隆光绪年间 义兴光绪年间 义太和光绪年间 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 四画 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恩怀 王声怀(1930-1992)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1932-1982)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 王歧山光绪年间 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萄萄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年生,1938年卒。 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69年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王炳荣同治光绪,长花鸟。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 1.郭葆昌介绍: 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 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郭葆昌为

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郭葆昌逝于1942年,著述甚多,应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领军人物。尤以“洪宪”、“觯斋”瓷,于今更为举世珍品。据郭氏外孙马常先生见告,国内真正的“洪宪”、“觯斋”瓷极为罕见。 2.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 堂名款系指瓷器上书写或刻划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作为私家用瓷或收藏标志的款识,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室名、书房名、楼名,阁名等。堂名款最早出现于宋代,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则更为流行,民国时期继续出现,但已不及清代丰富。民国堂名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些达官贵人用瓷多有堂名,如袁世凯的“居仁堂制”、徐世昌的“静远堂制”、曹锟的“延庆楼制”等。这些瓷器均为当时名家所造,史载,1923年军阀曹锟曾出重金聘潘旬宇彩绘文具,但是否所有署“廷庆楼制”款识的皆为曹锟用瓷,或皆为潘氏所绘尚需考证。这部分堂名款均以印章形式出现在作品的底部。其次是文人雅士多有堂名,尤其是彩瓷名家,如潘甸宇之“古欢”、王琦之“甸甸斋”、程意亭之“佩古斋”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款识应称为艺人画室款识为妥。这部分款识见有印章形式,书写在器物的外底,亦有与书法款识相结合书在器物的外壁,而以后者居多。更为常见的是以书法形式的综合性堂名款识,如张志汤的“星江张志汤写于珠山亦陶斋西窗”。既有籍贯、姓名,也有斋名。由于这类款识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不再赘述。民国时期瓷器上署以堂名的器物较为多见,情况亦较为复杂,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款识中是否有“斋”、“轩”等字样便定性为堂名款。因民国时期瓷器生产厂商号之名亦多见“轩”、“堂”、“斋”等字样。貌似堂名,实则为商号,与主人的关系不大。如活跃于1920-1937年的彩瓷名家梁兑石,民国初年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回南昌后开丽泽轩瓷店,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瓷器,由于忙于经营,无暇自己彩绘。当时的南昌名家刘希任作品多被丽泽轩购买,而邹文侯、万云岩均曾受聘于丽泽轩瓷店彩绘。 民国时期的堂名款见有大德堂、古松斋,古月轩、乐陶斋、乐古堂、乐善堂、如意馆、竹清山房、竹萧山房、怀仁堂、廷庆楼、居仁堂、昭德堂、退思堂、惟一斋、慎德堂、静远堂、碧云山房、澄怀园、觯斋、藏经山房等。除居仁堂为袁世凯所用堂号、静远堂为徐世昌所用堂号、延庆楼为曹锟所用堂号、觯斋为郭葆昌所用堂号外多不可考。常见的艺人斋堂画室之名有甸甸斋(王琦)、希平草庐(王大凡)、愿闻吾过之斋(王步)、古石斋(田鹤仙)、平山草堂(汪野亭)、彤云山房(汪晓棠)、晴窗读书楼(邓碧珊)、饮冰斋、觉庵(刘雨岑)、再思轩、永华堂(刘希任)、石庐(梁兑石)、栖碧山馆(徐仲南)等。为使读者查阅方便,将目前所见私人堂名及艺人斋室名款识,按笔画加以介绍,由于艺人的书法款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此仅为印章款。 大德堂制大德堂款识最早见于清康熙时期,其意取《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日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谓品德高尚。民国时期署此款的器物较为常见,多为高档的陈设用瓷。 图8l为粉彩鸳鸯花卉纹瓶底款,款外没有边栏,款字书写工整,“德”字“心”上无横,“制”字“衣”上无点。书写规范工整,运笔顿挫有力。惜不知主人姓氏。双照楼制双照楼为汪精卫堂名,署此款的器物甚为罕见。 图82为白釉碗底款,青花楷书“双照楼制”,款外不见有外框,字较为肥腴。“双”字上紧下松,“照”字右上起笔为二点,“楼”字左小右大,“制”字上密下疏,运笔流畅自如,青花色泽浓艳,为民国瓷器中的精品。 乐善堂制乐善堂款识最早见于清乾隆时器物,其意取《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谓乐于施善。书此款的器物多为高档陈设瓷。

真精稀文物真的不多!收藏需谨慎|明清瓷器鉴定真知堂

真精稀文物真的不多!收藏需谨慎|明清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 瓷器鉴定真知堂: 我们现在说的文物,以前哪,不叫文物,叫古董,又叫骨董。一般而言,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历朝历代只有经济发达,国强民富的阶段,才会出现大的古董收藏热潮。宋代是一个,明晚期是一个,民国又是一个。这古董收藏,是到了一定时间阶段才会兴起的玩意。特别容易出现在一个国家由穷变富的大转折时期。以前有句俗话说,“男人三件宝,皮鞋皮带和手表”,现在看男人恐怕就不是这三件宝这么简单了。 明青白玉夔凤纹子刚款樽

人是个世俗的动物。有钱了先要吃好的,然后要穿好的,再要住好房开好车。又是喜欢攀比的动物,比完车子比房子,比完房子比啥呢?比墙上的装饰品。所以,书画,瓷玉杂项,就是最好的攀比物。 这也是近年来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火爆(正规市场),不少巨商大贾也加入收藏大军的根本原因。现在又有个新俗语出现了,“手上没有个串,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文玩手串近年来可谓如日中天。以前收藏家们只要玉器,那珠子真真看不上。现在呢,什么西玛,唐球,价格都好几千上万。都是以前咱们不要的玩意,你能想得到? 明嘉靖斗彩折枝花卉八卦纹三足炉 所以啊,盛世收藏古董,前提是您得先脱贫致富了。玩古董,就是玩文化。想收藏,先得有文化。啥也不懂,就指着这个瓶子罐子一下子价值几百几千万一夜暴富,我说您哪,还在梦里呢! 且不说民间盛传,汝窑有多少多少万件,元青花不计其数。我只说几点,汝窑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一般学界公认大概只有20多年时间烧制,且都为皇帝贡品。北宋时期这玩意也不是天天烧,作坊也不大。不停的烧,一年能烧多少件?历经靖康之变,金灭北宋,蒙古灭金,金数次迁都,元灭南宋,明灭元,李自成灭明,清兵入关灭李,几百年战乱下来,还能保存多少?按照民间的说法,那河南地下随便挖个坑就是汝窑!汝窑遗址没被发现之前,农民伯伯也种地也盖房,就没发现过一件。汝窑遗址被发掘之后,满世界都是农民挖出来的汝窑了,你信吗?我不信。有空去河南走走看看吧,你养活了多少烧仿古瓷的工人和老板还有贩子!当然不是说真的一件都没有。有!问题是你得认识!

中国瓷器介绍

一,题目:中国瓷器之宋瓷 二,摘要: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 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 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 中国(china)同为一词。而中国历代瓷器又以宋瓷最为有名。宋代 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 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三,关键词:起源发展特点分类代表 正文:.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 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下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宋代始,官、汝、钧、哥、定、龙泉等瓷窑的产品,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工艺,官窑、哥窑、汝窑以釉色润滑如玉、器型浑厚稳重、开片纹理疏密、布局有致而闻名,其中,汝窑为铁还原釉之景高成就,是青瓷之代表,制作精纯,釉色腴润,青色中尚隐含淡碧与浅粉红色,为任何青瓷所难及;官窑器色纯青,虽略逊於汝窑,但胎质之淘链,仍甚精细;哥窑亦属於青瓷之一种,但颜色每与米色相近,且以纹片出名;定窑以白瓷、刻花、印花而见长; 钧窑以釉色变化形成窑变的艺术效果,堪称一绝,其窑变最为著称,色彩鲜艳,光泽照人. 其中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龙泉则以青釉.器型丰富为特色,翠绿晶润的“梅子青”则是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972500.html, 在单纯的素色釉中,宋瓷不仅重视釉色的美观,并且追求釉的质地之美。由于釉料配方的发展,从以前的稀淡的石灰釉改变为粘稠的石灰碱釉,出现了如堆脂凝血的凝重深沉的质感。我们从宋代汝瓷、龙泉青瓷上可以看到这种效果,钧瓷也是如此、宋代越窑的青瓷在唐代就很有名,被誉为“如冰似玉”的美丽,但是从实物中看,真正取得如冰似玉效果的要算宋代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了。

(完整版)中国陶瓷产区汇总一览表

中国陶瓷产区分布 中国是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陶瓷生产大国,年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日用陶瓷占全球70%,陈设艺术瓷占全球65%,卫生陶瓷占全球产量的50%,建筑陶瓷占全球产量的64%。作为中国陶瓷石膏模具石膏粉提供者,荆门市金九石膏为大家整理中国陶瓷产区精简概况: 1、江西景德镇: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2、广东佛山:中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市南庄镇为中国建筑陶瓷第一镇。 3、广东潮州:中国著名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潮州枫溪区为全市陶瓷产业最密集的地区,有2500多家陶瓷企业。 4、福建德化: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全县有1100多家生产企业,2万多经销点,陶瓷茶具80%外销产生于此。 5、福建晋江:福建陶瓷集中地之一,建筑陶瓷业为该地支柱产业,大约350家陶瓷企业。 6、福建省闽清县:陶瓷企业503家,高低压电瓷408家,建筑陶瓷95家,中国重要的电瓷生产出口和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7、江苏宜兴:陶瓷之都、全市500多家企业,耐火材料企业200多家,主要有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耐火材料、陶瓷原辅料。 8、河北邯郸:中国著名的高档瓷器和民间陶瓷生产基地,20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峰峰矿区,主要产品:象牙瓷、白瓷、青花瓷、陶瓷壁画和美术园林陶瓷等。 9、河北唐山:中国第一件卫生瓷诞生地、中国第一件骨质瓷诞生地,中国第一件地砖诞生地,中国近现代陶瓷机械领航者,陶瓷企业1000多家,日用陶瓷占全省70%,全国14%。 10、湖南醴陵:437家陶瓷企业,其中日用陶瓷215家、特种陶瓷215家,主要产品:日用陶瓷、特种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五彩瓷、红瓷。 11、四川夹江:西部瓷都,陶瓷墙地砖为西部诸省之冠,建筑陶瓷企业123家。 12、江西高安: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13、江西丰城:精品陶瓷生产基地。 14、辽宁法库:主要产品;地砖、内墙砖、日用瓷、艺术陶瓷、包装瓷、外墙砖、卫生洁具. 15、广东清远:30多家企业,主要产品:建筑、卫生陶瓷。 16、广西北流:中国陶瓷之乡、日用陶瓷企业56家、北流市日用陶瓷产量占广西的26.3%,出口量占广西的86%,成为我国新兴陶瓷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是我国日用陶瓷四大产区之一。主要产品:日用细瓷、炻瓷、高档瓷三大类,包括中餐具、西餐具、茶具、咖啡具、航空瓷具、酒店瓷具、旅游礼品瓷具、艺术瓷具、微波餐具九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 17、河南省陶瓷主要特点为:品种杂、数量多、质量一般、代表性产品少。 河南长葛作为年产5000万件的卫浴主产区 18、河北高邑:建筑陶瓷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说明

阿元: 在宋元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1278(忽必烈)在设浮梁瓷局,生产诸如“枢府”字眼的卵白瓷。 元代除生产青白瓷、白瓷、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瓷、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 卵白釉(枢府)瓷: 一、枢府瓷特征: 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近似鹅蛋色),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造型,为人们所称道。(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著名的有元代的霍窑和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都有此式) 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二、枢府瓷装饰和文字: 枢府瓷分粗细两大类 1、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等,但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

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 2、较粗制品,主要是日常用的盘、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有戗金装饰。 3、枢府瓷铭文以“枢府”最为典型,一般印在盘碗器物壁口沿下,除枢府字样,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美国博物馆有“昌江”字铭。 三、枢府瓷的鉴定要点 见特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无大器,底足较小 青花瓷: 一、定义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中国瓷器的发展: 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 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品种众多,百花争艳 元代,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占据主流 二、成熟元青花瓷主要要素有三点 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 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 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基本上包括明代--清代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洪武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 福、寿 永乐 永乐年制 福、禄、寿、辰 内府 宣德 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 福、寿 敬权、坛、大德吉详场 正统 正统元年正统捌年 天顺 天顺年造天顺年 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 成化 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 天、图案、银锭、 盘肠等 弘治 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 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 金、上用、正 正德 正德年制、正德年造 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 何玉清造 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

嘉靖 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 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 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佳器 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 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 隆庆 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 万古长春 万历 万历年制、大明年制、 大明万历年制 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 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 紫芝主人监制 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 福 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 天启 天启年制 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 天启元年米石隐造 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 图案、兔、灵芝、方胜等 崇祯 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 翔风堂、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仿古斋、博古斋、绿阴堂、聚贤堂、吾斋、玉兰斋、松 石居、可竹斋 王远监造、王远监制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崇祯年冬日置茂卿用、

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提出四条重要依据

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提出四条重要依据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地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二、纹饰 明清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风格特点。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重要的是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它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即可发现时代的特征和共同的规律。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了解其风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把握纹饰施彩方面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鉴定还需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正视侧视,仔细观察,研究辨析。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鉴别中很重要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以各个时期所具典型足形来断代和辩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研究造型、纹饰一样至关重要。对于明清两代各品种釉面的观察,除以双眼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可以辨别真伪。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乾色,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必须联系考察,不可偏执一方,并需结合其他方面来共同判断。若能经过长期实践和切磋,总结它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万别,以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辩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书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式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总之,鉴别瓷器真伪,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又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之器均乱加猜测,甚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弄得无所适从。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对识别赝品缺乏必要的锻炼和阅历。要知其真,也须识其假。我们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赝品当作反面教材,不断总结提高,从而胸有成竹,遇事能拿主见,对器物的真伪、年代能作出有真知灼见的判定,而非若名若暗,人云亦云。

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瓶类

中国陶瓷文化略谈(附二)常见古代瓷器器 型辨识——瓶类 品瓷中国2018-09-13 07:07:00 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瓶类 最近有不少朋友看我写的连载文章之后,迫不及待地跑到潘家园旧货市场去“实习”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出意外,基本上都是一头雾水。我的建议,学古陶瓷,还是以领略历史文化为主,不要收藏,多走走博物馆,多看看书。潘家园和其他收藏一样,是一个铜臭味极浓、尔诈我虞的场所,走走看看无所谓,出手需慎之又慎。接下来,我将用几集的篇幅,讲讲器型的简单辨识,包括瓶、尊、炉、壶、盘、盆、碗、罐、洗、枕、其他生活器皿和其他专用冥器等,使大家在走走看看的过程中,不至于特别陌生。 第一部分,讲讲瓶类。这也是在现存的古代瓷器中,保有量最多、最常见的。 瓶——盛酒、陈设、祭祀用器。唐代越窑青釉瓶、邢窑白釉、工艺精细、釉色纯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大量烧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铁锈花等装饰的瓶。造型有玉壶春瓶、梅瓶、净瓶、卷口瓶、盘口瓶、穿带瓶、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多管瓶、贯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为独创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芦扁瓶、宝月瓶、蒜头瓶,清代有棒槌瓶、柳叶瓶、转心瓶,等等形式各异的品种。 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红陶质,手工制作。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有专家说是汲水器,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见下图。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

明清瓷器品相大全

明清瓷器品相大全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器物造形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秞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那么了解明清瓷器的鉴定知识,能有助各位收藏家及瓷器爱好者更好的收藏瓷器珍宝。 明清瓷器的品相问题有: 1、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于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碴伤痕。 2、重皮:口部因受撞击而出现的断面隐患,但外观尙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可能一触即脱落。 3、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起皮,不触及胎。 4、毛边:口面的覆釉因各种原因全部脱落,不触及胎。 5、冲口: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细裂纹,长短不等,一些细小裂纹常不易看出。裂纹有时会逐渐自然延伸(以盘、碗类最为多见)。 6、外冲里不冲:器口部因受冲力较小,只在外部形成釉裂,尙未冲透器胎,内壁的釉完整。 7、釉泡: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中空气泡,经受外力以致破开(常见于器口或其他部位),先天的不算。 8、磕伤:器身,口或足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体碰撞而磕坏,有釉或胎剥落现象。 9、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所留下的伤痕,手摸有明显感觉。 10、磨釉、伤釉:由于釉面与其他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11、伤彩:色彩的表面局部或全部,被磨划致伤。 12、缺碴:器物损坏后缺失碎片。

13、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性裂纹(与冷璺类同,俗称“鸡爪纹”) 14、炸底:器物底部被投放入的物体撞击致伤,形成的裂纹。 15、开粘:分段相接的胎体,因粘接不牢固而断裂,或是伤残物经修复后再次分离。 16、窖粘:器物在窑内受火时发生变化,使二物相粘或与匣钵相粘结而留下不同程度的粘痕。 17、脱彩:器物上的彩绘纹饰,由于经久使用而磨脱,或是入土年久被浸蚀变质而脱落(绘金彩的纹饰更易脱去),或因长期受鸡毛掸的拂扫而无存留。 18、剥釉:由于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层从胎体上自行脱落,多见于孔雀绿釉和茄皮紫釉。等低温釉器。 19、脱釉:釉面受盐、碱、酸的腐蚀,或入土年久受浸蚀而致剥落(老窰多见)。 20、凿伤:出土器物受金属工具锛凿致伤。 21、耍圈:器物胎底面与器身粘接处出现一圈裂纹,有的已断离,以明代的缸、罐最为常见。 22、折断:琢器胎体因相接处损坏,折成数段。 23、足磕:器足部位在搁置时不当心或用力过猛,触地发生撞击,致胎釉有明显缺损。 24、腹伤:器物腹部受伤。 25、磨足:足边因伤损、垂釉不平或歪斜之故,而用砣玉工具磨修光平(俗称“修脚”) 26、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他年代,而把釉磨去,使胎面沙化。 27、磨款:故意磨去靑花、红彩等款,冒充其他年代。明、淸官窑多见。 28、磨嘴:壶的口流部损伤后,进行修整。

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明清瓷器是现代人们收藏鉴赏的重点项目。据中大科鉴了解,自古瓷器藏家就喜爱青花瓷器,流传下来的出自官窑瓷器、品相完好的器物如今已难得一见,就是见到了,价格也会高得一般人难以承受。为了防止购买到青花瓷器赝品,还得多了解明清瓷器鉴定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下明清瓷器鉴定方法吧。 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1、看瓷器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瓷器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明清瓷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花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瓷器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2、看瓷器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

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 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瓷器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瓷器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看瓷器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

个人整理——民国瓷器鉴定——民国瓷器款识大全

民国瓷鉴定之(一)年号款 年号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又称其为朝 代款。最早的年号款见于三国时青瓷虎子,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铭文,为公元251年器物。虽然出现较早,但非严格意义上的年号款。真正意义上的年号款 始于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年号款在几经变化中延续了五百余年,后随着帝制的 推翻,在1911年后戛然而止。但就如同再好的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总会有一两个音符不 甚和谐一样,瓷器上的年号款识并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消声匿迹,这就是在民国已 经成立四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把大总统的称号换 成了洪宪皇帝,虽然1916年3月23日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再复位为 大总统,并在同年6月6日病死,但落有“洪宪”年号字样的瓷器却给后人留下了争论 不休的话题。综观现存落有“洪宪”年号的瓷器款识大致有以下几种:“洪宪年制”四字 楷款和篆款、“洪宪御制”楷款等几种。中外学者有的认为不论何种款识均为仿款,有 的学者认为“洪宪御制”为仿款,“洪宪年制”中有少数为真款。据史料和传世晶可知汪 晓棠、汪大沧与刘希任等人的一些作品的底款署有“洪宪年制”款识。如图l为汪晓棠 粉彩息猎图瓶底款,图2为汪大沧粉彩松荫对弈图瓶底款。 图3为民国粉彩碧桃纹胆瓶底款,此器造型极为规范,釉质莹润细腻,纹饰绘画精 致逼真,具有晚清官窑的典型特征。其造型之精细,用料之考究,纹饰之俊俏,显系 出自制瓷高手。 图4为民国粉彩牧牛图卷口灯笼瓶底款,外壁纹饰没有清末民初遗风,为民国20—

30年代风格,款识写法亦不及上述二款精细。 图5为红彩描金二龙戏珠纹印泥盒底款,款字外不见有围栏,款字书写不工。此印盒为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庄先生捐赠(楚庄先生为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之子)。 图 6为民国红彩描金云龙纹天球瓶底款,款式较为新奇,总体呈圆形,左右各有一条立龙,中间为竖写的“洪宪年制”篆款,款字结体方正,横细竖粗,颇具装饰韵味,空白处点饰蓝料彩云纹。外口沿绘一周粉彩花卉纹,近足处为粉彩江芽海水纹饰,主题纹饰为红彩描金龙纹,绘画细腻,极富气势,为民国时的佳作之一。 由于现在还没有“洪宪年制”的标准器,所以,民国年号款器物虽然少,但情况之复杂却远过于前朝,上述器物款识的真假莫辨也在情理之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