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豆新品种皖宿21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新品种皖宿21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新品种皖宿21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新品种皖宿21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 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 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 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 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 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 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要得出所有组合是否增产的数字结论。为进一步组配和试验提供数字支持。 6、标准的品比试验 所有经过测配试验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都要再在场内经历一次标准的品比试验过程。要求是:4-8米行长、5-6行区、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标准试验得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7、品种报区域试验 根据目前辽宁省和国家的有关品种试验的规定,玉米杂交种的试验程序是:首先要经过预备试验,预备试验属于初选阶段。辽宁省的玉米晚熟预备试验已经达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从中选择40份组合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的第一年,要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正式试验的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介绍几个大豆新品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2037236.html, 介绍几个大豆新品种 作者:毛瑞喜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4年第10期 1.菏豆22号 该品种为常规品种,系菏96-1与中作975杂交后系统选育。有限结荚习性,株形收敛。 生育期105天,株高64.2厘米,有效分枝1.2个,主茎14节。圆叶,白花,灰毛,落叶,不裂荚。单株粒数92粒,子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种脐褐色,百粒重21.2克。蛋白质含量42.03%,脂肪含量18.26%。感SC-3花叶病毒,中感SC-7花叶病毒。在2011~2012年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202.7千克,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5.5%。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19.6千克,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9.6%。适宜栽培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3000~15000株,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在山东省适宜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种植利用。 2.潍豆9号 该品种为常规品种,系中G20与鲁豆11号杂交后系统选育。有限结荚习性,株形收敛。生育期106天,株高71.5厘米,有效分枝1.9个,主茎14节。圆叶,白花,棕毛,落叶,不裂荚。单株粒数102粒,子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黑色,百粒重19.1克。蛋白质 含量36.74%,脂肪含量21.64%。中感SC-3、SC-7花叶病毒。在2011~2012年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06.4千克,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8.2%。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28.8千克,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14.2%。适宜栽培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1000~12000株,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在鲁南、鲁西南适宜地区作为夏大 豆品种种植利用。 3.齐黄36 该品种为常规品种,系章95-30-2与86503-5杂交后系统选育。有限结荚习性,株形收敛。生育期103天,株高63.7厘米,有效分枝2.0个,主茎13节。圆叶,白花,棕毛,落叶,不裂荚。单株粒数96粒,子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百粒重18.9克。蛋白质含量39.82%,脂肪含量22.14%。抗SC-3花叶病毒,中抗SC-7花叶病毒。在2011~2012年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02.0千克,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5.9%。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06.2千克,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2.9%。适宜栽培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3000~15000株,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在山东省适宜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种植利用。 (毛瑞喜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

林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林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林下种植大豆能充分地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通过挖掘时间和空间的潜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该模式更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提升耕地质量。 1品种选择 1.1选株高 一般选株高70~80cm的大豆品种,过低产量低,过高容易倒伏。 1.2选株型 应选透光性好的品种,如株形呈宝塔形的上窄下宽的品种。 1.3选长相 选植株长相收敛,叶柄短且与主茎夹角小,上部叶片变小变尖的品种。 1.4选适应性 选抗逆性强、主茎弹性好、抗倒伏、抗炸荚的品种,最好是底荚高度高于10cm,成熟时落叶性好的品种。 1.5选审定品种 选用经过国家或河北省审定,且本区域在审定范围内,并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品种。 2确保播种质量 2.1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秋季深翻,春季耙平。结合播前旋耕一次性将底肥施入土壤中,一般施用三元素复合肥20kg/亩左右,也可以施用

磷酸二铵20~25kg/亩加氯化钾5~10kg/亩,后期根据大豆的长相酌情追肥和叶面喷肥。 2.2适时播种 大豆播种的最佳时间为6月20日左右,最迟也不应超过6月底;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最好造墒播种,来不及造墒的也可以播种后再喷灌或滴灌;一般播种量在5kg/亩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以2~3cm为宜。 2.3确定种植密度 大豆种植密度一般为1.2万~1.5万株/亩;地力较好且播种较早的地块和适合稀播的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可稍低一些,在1.3万株/亩左右,地力较差或播种较晚的地块以及适合密植的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可在 1.5万株左右。 2.4确定树豆间距 根据树龄大小和树木品种共同决定树木与大豆的行间距,树龄小的或者树木品种遮阴度小的间距小一些,一般情况下1年树龄的树豆间距在80cm左右,随着树龄的增加间距适当增大。 3田间管理 3.1前期(苗期)管理 主要是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壮。 3.2中期(花荚期)管理 本时期为大豆的花、荚形成期,也是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需肥的第一高峰期,此期遇旱要及时浇水。另外,可以针对早播、高水肥、高密度、有旺长迹象的地块,在大豆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王幸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 幸,王宗标,张祖明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21) 摘要:徐豆14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具有高产稳产、籽粒商品性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地作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徐豆14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 565.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8)02-0101-01 收稿日期:2007-10-22 作者简介:王 幸(1973—),女,江苏丹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花生育种工作。T e l :(0516)82189229;E-m a i l :s x w a n g x i n g @126.c o m 。 1 选育过程 1993年以徐豆8号为母本、徐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4年种植F 1,1995~1997年分别在F 2、F 3、F 43个世代中进行系谱选择,1998年F 5获得稳定株系,系谱号为徐9313-20-3。1999年种植株系圃并进行测产。2000~2001年进入鉴定圃,对其生育期、产量、抗性、稳定性等综合性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系产量突出,生育期适中,籽粒商品性优良,抗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且遗传性状稳定。2002~2003年进行多点品系比较试验,各点综合性状均表现优良。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06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徐豆14号。2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2004年12个试点平均产量2741.6k g /h m 2 ,比对照中豆20增产12.05%,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系)第一位。2005年13个试点平均产量2800.2k g /h m 2 ,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一位。两年平均产量为2772.0k g /h m 2 ,比对照平均增产14.56%。2005年在国家生产试验 中,6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822.1k g /h m 2 ,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41%,居第一位。 3 主要特征特性3.1 生物学特性 徐豆14号生育期110d ,属夏大豆中熟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64.0c m ,主茎节数15.0节,分枝1~2个。叶形卵圆,叶色绿,紫花,灰 毛。单株结荚33.6个,荚熟色草黄,底荚高15.0c m 左右。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2.0g ,蛋白质含量42.01%,脂肪含量19.95%。抗倒伏性强,耐涝性较好,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3.2 抗病性 2004~2005年两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徐豆14号抗花叶病毒病,抗细菌性斑点病和霜霉病。经人工接种鉴定,对S M V S C 3株系的抗性表现为高抗,对S C 8株系的抗性表现为中抗,对S C 11株系的抗性表现为抗,对S C 18株系的抗性表现为抗。3.3 适应性 徐豆14号适宜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地作夏大豆种植。4 栽培技术4.1 种子处理 采用精选机或人工粒选,选择粒大、饱满度好、发芽率高、纯度高的优质种子,除去霉变、杂种和破损种子,保证播后达到苗全、苗齐、苗壮。4.2 适时播种 5月上旬到6月下旬均可播种,最佳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早播或晚播要适当降低或提高密度。 4.3 合理密植 土壤肥沃、肥水条件较高的田块种植密度为16.0万株/h m 2 ,一般肥力田块种植密度为18.0万 (下转第102页) — 101—江苏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 DOI :10.15889/j .issn .1002-1302.2008.02.039

品种选育

第二章品种选育 选育品种是种子工程最重要的一环,是育(选育)、推(推广)一体化的种子工作运行机制中的“龙头”。我国在矮秆育种和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水稻杂交育种居世界领先水平,使我国育种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一节育种目标与种质资源 一、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概念 农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培育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生物学,形态学上的相对一致性,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作物品种并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单位,而是栽培植物生产的类别,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 优良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培育的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也就是说,品种的优良性状只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和条件下表现出来,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不一定表现优良。因此,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优良品种,必须不断培育出适合当时、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替代生产上那些已经老化的老品种,及时组织品种更新换代,才能使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充分发挥增产作用。二、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所谓的育种目标,就是对所选育的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经济和栽培管理条件下,选育的新品种应该具有那些特征、特性。正确对待制定育种目标,是能否选出在生产上有推广利用价值的优良新品种,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一)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 既要选育适合高产地区种植的品种,又要选育丰产潜力大、能促进低产变高产的品种,即高产是首要的育种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种的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还要求新选育的品种便于机械化管理,适于机械化收获。因而,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并适于机械化操作的品种,以适应当前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制定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 (二)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景 一个优良品种,从开始选育到大田推广,通常需要5~6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如果制定育种目标时只着眼于当前的生产水平,不考虑生产发展的趋势,预见不到将来生产条件的发展变化,则一个新品种育成之日,往往即是淘汰之时。所以随着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更耐肥、抗倒和抗病的高产品种。为适应立体农业的发展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则要求不断育成株型理想、生育期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新品种。 (三)针对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抓住主要矛盾 品种的丰产和稳定首先取决于品种对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的适应程度,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肥力水平、耕作制度、栽培条件、病虫害等各不相同,就是

大豆的分类、新品种及种质资源

大豆的分类、新品种及种质资源 大豆的分类 我国栽培的大豆品种繁多,按植物学特性,可将大豆分为野生种、半栽培种和栽培种三类。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但以春大豆占多数。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种,十月份收获,十一月份开始进入流通渠道。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区)。夏大豆大多在小麦等冬季作物收获后再播种,耕作制度为麦豆轮作的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各省。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后再播种,当大豆收获后再播冬季作物,形成一年三熟制。我国浙江、江西的中南部、湖南的南部、福建和台湾的全部种植秋大豆较多。冬大豆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的南部。这些地区冬季气温高,终年无霜,春、夏、秋、冬四季均可种植大豆。所以这些地区有冬季播种的大豆,但播种面积不大。按大豆的用途可分为食用大豆和饲用大豆两大类,食用大豆中又分为油用大豆、副食和粮食用大豆、蔬菜用大豆及罐头用大豆四类。按颜色可分为黄、棕、绿、黑、花色等类。粮油部门为了经营管理上的方便,在编排商品目录和统计工作中根据大豆的颜色分为黄豆、青豆和黑豆三种,棕、褐豆等划归黑豆之中。 春大豆(spring soybean) 在春季播种的大豆。属短光照性较弱的早熟或中早熟类型。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北方春大豆是在冬闲地之后早春播种的品种类型,分布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内蒙古、宁夏、新疆以及河北、山西、陕西和甘肃北部。一年一熟栽培,一般4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多在9月间成熟。黄淮春大豆主要分布在黄河和淮河流域,以江苏北部种植较多。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8月底至9月初成熟,多与玉米间作。南方春大豆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苏以及浙江、江西、湖南中北部等种植较多,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7月上中旬成熟,多行三熟轮作栽培,进行麦、春大豆、晚稻或秋作物轮作。在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也有春大豆栽培,2、3月播种,6月底7月初成熟,多为一年三熟轮作。 大豆新品种 品种名称:豫豆16号 品种登记号:国审豆980008 品种来源:豫豆10号×豫豆8号 品种简要说明: 该品种属夏大豆品种,生育期105天,株高69cm左右,有限结荚习性,分枝2-3个,叶椭圆,紫花,成熟时荚色,粒形椭圆,黄粒,百粒重22.8克,蛋白质含量47.46%,脂肪含量 16.85%,高抗花叶病毒病,抗大豆食心虫,平均单产2400公斤/公顷。

南繁在大豆育种中作用 - 中国种业

南繁在大豆育种中作用 王岚王连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般育成一个大豆品种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特别是大豆育种过程中有性杂交以后往往需要有4-5年分离之后才稳定,为了缩短大豆杂交育种周期,进行大豆南繁是必要的。 此外在北方决选的品系当年种子量少,为了尽早参加品种鉴定试验,需要加速繁殖大豆优良品系,这也是进行南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南繁的意义 在大豆的杂交育种过程中,为了加快大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对大豆杂交分离世代进行繁殖加代是完全必要的,特别对大豆杂交后的F2-F4代,而且对株高熟期等完全可以进行选择。在北方决选的品系当年种子量少,为了尽量参加品种鉴定实验,需要加速繁殖大豆优良品系。 二、南繁结果 我们从1993年到2015年先后共南繁27次,有个别年份两次,大部分年份一次,我们主要繁殖的材料如下: 1. 1997年育成的品系中作975(现为中黄13),当年由于在鉴定圃比对照增产特别突出,达40.8%,因此决定当年就去海南繁殖。后来又繁殖两次该品系,得以在很多省很快参加区试试验,1999-2000年参加安徽省区试,两年区试安徽平均亩产20 2.73公斤,较对照增产16.0%;1998和2000年参加天津市区试,1998年平均亩产16 3.8公斤,与对照持平;2000年平均亩产157.6公斤,较对照增产5.1%。2000年参加安徽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96公斤,较对照增产12.71%。1999-2000年参加天津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85公斤,较对照增产18.15%。现已在9个省市和国家审定推广,并在相邻五个省市示范推广种植,已累计推广八千余万亩,是一个广适应性高产高蛋白的大豆品种。于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近二十年来唯一一个年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万亩的大豆品种,连续七年居全国大豆推广面积首位。 2. 2012年的品系中作122(现为中黄35)比中黄13早熟7天左右,适于黄淮海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吉林公主岭以南地区种植,由于此品系决选时表现突出,决定当年马上进行南繁,经所内鉴定试验表现突出,2004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0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19.3%(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204.3公斤,比对照冀豆12增产5.6%(极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09-09-28T17:16:54.750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刘雷麻君君[导读]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一、概况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大豆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不高,导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冲击很大。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300万吨左右,只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四。1996年,我国更由大豆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到2000年,大豆及豆饼进口量超过900多万吨,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十五”期间,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到“十五”末期大豆平均单产达到180千克左右,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二、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豫豆2 2、鲁豆11、中黄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2、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3、机械化精量播种。东北大豆产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东北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厘米。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万~3万株,增产15%~20%。 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5、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等办法。大豆田间杂草很多,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尽量控制施用量。播种前或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结荚期再喷一次除草剂,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 三、注意事项 1、品种选择要适当。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择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大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应采用矮秆、半矮秆的耐密品种,不宜选择生育期过长,植株过高的品种,保证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获得高产。 2、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 3、注意平衡施肥分层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注重硼肥、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作者单位:15003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人民政府)

大豆新品种东生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6 种植业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东生7号大豆原代号东生6173,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垦364为母本,黑河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2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2 特征特性2.1农艺性状表现 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 cm 左右,无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灰褐色。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0.67 %,脂肪含量21.11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 d 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250 ℃左右。 2.2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56.9 kg,较对照品种丰收25增产8.6 %;2011年生产验平均公顷产量2603.6 kg,较对照品种丰收25增产9.2 %。 3 栽培技术3.1选地与整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利于大豆获得高产。重茬或迎茬将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种植大豆要选择大麦、小麦、油菜为前茬,大麦、油菜收获早,有利于早整地和积累土壤水分,并利于消灭杂草和加速土壤养分分解。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 cm,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耕堑直,百米内直线误差不超过20 cm,地表10 m 内高低差不超过15 cm。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10 m 宽幅内高低差, 不超过3 cm,平方米内直径3~5 cm 土块不超过10个。耙深10~15 cm。要求地头齐,不出三角抹斜。起垄要直,50 m 直线误差不超过5 cm,垄距误差不超过11 cm,垄台误差不超过3 cm,垄幅误差在过3 cm 以内,起垄后镇压。 3.2增施农肥,合理利用化肥 农肥作为一种完全肥料,可以平衡供给大豆营养,改善耕层土壤的生态环境。一般亩施优质农肥1500 kg,农肥与化肥结合施用,一般施肥量为磷酸二铵150 kg/公顷、尿素30 kg/公顷、钾肥55 kg/公顷。利用播种机进行两次施肥,并做到分层深施来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一次在播种前把施肥总量70 %的化肥施入种下15 cm 处。第二次其余化肥全部做种肥随播种施入种下5~7 cm 处,以满足大豆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如有缺肥的症状可适当追施大豆叶面肥1~2次。 3.3药剂拌种,适时播种 种子精选后用大豆种衣剂提前进行拌种包衣,用以防 治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为了保证播种质量和确保苗全、苗匀、苗壮,在播种时期上,以地表面5 cm 处的土壤地温稳定通过7 ℃~8 ℃时为标准,我县一般控制在5月5日~5月15日之间进行播种,这个时期播种可充分利用4月份返浆期的土壤水分,并躲过5月中旬土壤水分干旱阶段,确保大豆在5月25日前出齐苗,做到秋霜春防。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播种镇压连续作业,播后隔日用“V”型镇压器进行补压,确保出苗整齐一致。一般公顷保苗28~30万株。 3.4田间管理 当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间苗宜早,一般以子叶展开时间苗效果最好。根据豆苗生育状况进行2~3次中耕,第1次中耕以第1片真叶出现时为宜,深度不宜超过3.5 cm;第2次中耕可在出现3~4片复叶、子叶发黄时进行,深度为4.5 cm;第3次中耕一般在苗高20 cm 左右时,开花前进行,宜浅耕,培土高度以略高于子叶节为准。 4 化学除草 4.1播后苗前防除 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8 %拉索乳油250 mL 或72 %都尔乳油130 mL,加水30 kg 均匀喷洒于地表,防除稗草、狗尾草、马唐等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马齿苋等阔叶杂草。每亩用70 %塞克津可湿性粉剂40 g 对水25 kg 喷雾,对蓼、苋、藜、马齿苋、苍耳等防效较好。 4.2茎叶期防除 以蓼、苋、藜、苍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在大豆1~3片复叶期,每亩用25 %虎威水溶液0.08 L 加21.4 %杂草焚乳油0.1 L 混匀后加水30 kg 进行茎叶喷雾,防除效果显著。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可在杂草三至五叶期,每亩用12.5 %盖草能乳油40 mL 或10 %禾草克乳油50 mL 对水30 kg 混匀后茎叶喷雾。 5 病虫害防治 目前大豆生产上病虫害较重的是灰斑病和蚜虫、食心虫。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7月下旬,每亩用50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 kg 对水30 kg 喷洒预防灰斑病。当田间20 %的大豆有蚜虫时,一般可用40 %的乐果乳油800倍液,40 %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用2.5 %的敌杀死乳油、5 %的来福灵乳油、富尔3 %啶虫脒乳油,每亩用药15~20 mL,对水40~50 kg 喷雾。 6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在落叶达90 %时进行;机械收获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要求割茬低不留荚,综合损失率不超过2 %,清洁率大于95 %。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待大豆水分降到12 %以下时稍晾晒入库保存。■ 大豆新品种东生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刘立岩 (黑龙江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5620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东生7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关键词:大豆;东生7号;栽培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一新大豆10号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一新大豆10号 0引言 伊犁州具有发展大豆生产的优势和潜力,已成为自治区大豆生产的重要基地。目前。大豆推广品种主要有新大豆1号、新大豆2号、王中王等,常年种植面积50万(667m2)左右。由于种植年限长,品种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产量低。平均产量196.6 kg/667m2。因此,伊犁州农科所1999年从大豆品种黑农33中选出的突变株系,经过参加自治区区域化试验。通过多点鉴定试验,表现出高产、优质、早熟的特性。2009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命名为新大豆10号,审定编号:“新审豆2009-26号”。为了便于推广。现对品种的特征特性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新大豆10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披针形叶,叶色深绿,生育期117~122d,株高95cm左右,底荚高13.63cm,分枝数0.66,单株荚数45.53,单株粒数109.21,秕荚率3.56%,百粒重20~22g。籽粒圆形,属大粒种,种皮黄色,种脐黄色。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脂肪含量为22.5%,蛋白质含量为39.2%,超过国家规定的高油大豆指标,属高油品种。 2产量表现 2007年、2008年平均产量266.66kg/667m2,比绥农14(CK)增产7.76%。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产量244.72kg/667m2,比对照绥农14号增产10.36%。 3栽培技术要点 3.1裁培区域 适宜新疆≥10℃活动积温≥2600℃的大豆种植区种植。在伊犁河谷新源县县城以西、巩留、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县、霍城县等灌溉条件良好的大豆种植区域春播。 3.2选地 要求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一定灌溉条件,适宜机械耕作,轮作两年以上的地块,前茬以玉米、小麦最好,无毒、无高残留农药的地块为佳。 3.3播种 伊犁河谷大豆产区适宜播种期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一般4月中旬为最佳播期。播量6~7kg/667m2,留苗

早熟大豆南繁栽培管理技术

早熟大豆南繁栽培管理技术 张 勇1 宋继玲1 胡凯凤2 杨兴勇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克山161606;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163000) 南繁对大豆育种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南繁既可以缩短培育品种年限,又可以使得科研工作者智慧得以快速实现。由于大豆为短日照敏感作物,在海南省种植,生育进程快,几天就可转换一个生育时期,如果不能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时期的管理,南繁就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总结前人对于南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提出几项建议供南繁工作者参考。 1 选地 1.1 沙地 沙质比土质含量大称为沙地。特点是有机质含量很少,土壤松散,肥力低下,且保水保肥性差。沙地种植大豆,选择大垄为好,因为在灌水时,垄台常会被灌水冲倒,使得出苗不齐。垄距一般选择 80 110cm ,垄上2行,相当于每行占有垄距40 55cm ,这样既节省用地又可保证豆苗安全。 1.2 泥地 土质比沙质含量大称为泥地。在当地人看来就是相对于沙地而言的,从颜色上看沙地颜色浅,从浅黄色到深黄色不等;泥地颜色较深,为灰白色到深灰色。特点为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较为粘稠细腻,保水保肥性较好,并且能看到或者挖到蚯蚓,而沙地则没有。垄距选择小垄(55 65cm )或大垄(80 110cm )都可以,在灌水时土壤粘性大,垄台一般不会被水冲倒。 2 整地 地块确定后,要求将地深松20 25cm ,耙细、耢平,将地里的枯枝杂草清理干净。然后施肥起垄,沙地 与泥地每667m 2底肥施入N 、P 、K 三元素含量大于45%的复合肥+尿素分别为30+10kg 和40+10kg ,同时 将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毒死蜱粒剂150 200g 或10%丙溴磷200 300g 拌于肥中,一同施入土壤中。起完垄后,要人工修垄,标准为垄台高度和垄距大小一致,垄台上土块要小于3cm ,这样开沟播种或者人工直接点播时容易操作,最后将垄修成等腰梯形达到待播种状态。修垄这项工作较为重要,关系到今后灌水能否顺 利进行,因为灌水伴随着大豆整个生命进程,如果垄高 低不均,大小不匀,会导致垄台低的被水淹没,而垄台 高的垄还没吸上水,直接影响大豆长势。 3 田间设计 南繁工作有F 0、F 3和M 1、扩繁品系等内容。F 0、 M 1和扩繁品系布置到肥力好的地块,F 0尽量多拿杂 交果,这样回到北方种植F 2时群体量够大,目标株数 出现的比例高,所以每个组合需要20粒以上,株距 10cm ,区长在2m 以上,垄距80 110cm ,株行间距20 30cm ,垄上种植2行。F 3采用株距为3 4cm ,扩繁品系 采用株距5 6cm ,播种深度同为4 6cm ,人工开沟,人工点播,覆土后用“海南锄头”(当地人这么叫,在北方叫作搞头)进行人工镇压。播种后核对有没有种错的,出现错误的及时记载下来,核对后第2天灌水,灌水充足,保证一次全苗。 4 田间管理 4.1 前期管理 前期田间管理非常重要,管理好大豆长势高而繁茂,管理不好大豆长势矮小,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前期管理最重要的是水肥调控。灌水后的第 2天,垄沟进行封闭除草,可以选择先正达生产的金都尔+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进行封闭除草。出苗后14d 内农田管理措施的目的是控制水分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具体实施为出苗后第3天进行铲地松土,不要将垄上土壤铲下,达到松土散失水分即可,因为对大豆根部培土,大豆会生长出许多次生根,增加植株总体根系量。第2项内容是延迟灌水且控制水量,苗后11 12d 进行第2次灌水(与第1次灌水间隔15 16d )此时土壤已出现缺水状态,灌水水面高度达到垄台高度的3/4即可。苗后15 16d 进行根际追肥,采用牛犁4次完成追肥作业。追施挪威生产的复合肥和国内生产的尿素商品量比为3∶1,每667m 2施肥为30 35kg 。 苗后18 19d (大豆始花期)进行第3次灌水,灌水面高度达到垄台高度的4/5以上,灌水要灌足,以充分发挥肥水效应,满足大豆生长需求,促进大豆快速生长。苗后25 26d (大豆盛花期)进行第4次灌水,灌水达到垄台高度的4/5以上,盛花期大豆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农谚讲:黄豆开花,垄沟摸虾,也是这个道理。苗后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AD35B06);黑龙江省科技 攻关资助项目(GA09B101-1-9) 通信作者: 杨兴勇。宋继玲为共同第一作者

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教案

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品种及优良品种的概念,掌握其特点。 2.熟悉品种选育方法及特点。 3.熟悉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及其选育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课件展示问题,生自主学习,师做小结 一、品种与优良品种 1.什么叫作物品种?有何特点? 作物品种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选育出的某种作物群体。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 2.优良品种是指在当时当地同一生产条件下与其他品种相比,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且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二、品种选育 1.引种 (1)概念:是指把外地或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本地,通过实验、试种、和示范生产后,进行大面积推广。 2.引种的基本程序: ①引种材料的收集 ②检疫和隔离种植 ③引种试验 ④栽培试验 ⑤引种与选择相结合,不断防杂保纯和选育新品种 3.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自然变异人工创造变异。 4.选择育种的优点 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适合于群众性育种 连续选择,品种不断改进(能保持原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 4.杂交育种 是通过遗传性不同的两个或多个优良品种之间的有性杂交,对其后代进行培育和选择,最终选育出具有父母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杂交育种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普通、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 2011年11月15日,在长沙举办的2011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出豪言:“我90岁时,杂交水稻亩产要达到一千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 5.“神舟八号”飞船在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两次对接试验后,预计将于明晚返回地球。人们在欢呼庆祝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又一个重大技术突破的同时,注意到“神舟八号”飞船又一次进行了植物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这是我国自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吉林省九台市文章来源:吉林省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点击数:11565 更新时间:2010/10/28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大豆平均单产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平均每公顷是3.45吨以上,阿根廷每公顷在2.55吨以上,美国每公顷2.25吨以上,而中国每公顷不足1.7吨,说明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与其它大豆主产国有很大差距。所以如何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已成为我国入世后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我国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农业部从2002年就已开始将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通过5年的时间使我国大豆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有较大转变。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东北乃至吉林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是大豆的最佳生产区,所以在我省推广配套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选用良种 多年实践证明,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可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产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子部门新繁育的良种。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所以选用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注意生育期问题。一般来说,生育期长的品种产量高,生育期短的品种产量低。选用品种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既能充分利用生育季节,又能保证高产、稳产为原则。应选择在本地无霜期日数最少的年份也能达到黄荚期的品种。我省应选择生育115-125天左右的大豆品种。 第二应注意倒伏性问题。茎秆弱的大豆品种容易倒伏造成减产,茎秆强的品种肥水过多、密度过大,也会出现倒伏现象。高产栽培水平下的品种应选用茎秆强度大的半矮秆、产量潜力大的品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第三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应针对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品种。我省病毒病、霜霉病发生严重,所以应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综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在选用大豆品种时,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吉林省应选用的优质高产品种有:吉林21、吉林35、吉林39、吉林47、吉育57、吉育58、长农13、长农15、长农22、吉科豆1号、黑农35、黑农38等品种。 二、合理轮作 大豆是用地、养地的作物。它作为禾谷类的前茬,能使后茬有不同程度增产效果。据省科院调查,玉米以大豆为前茬比禾本科作物为前茬增产16%。为什么以大豆为前茬增产效果

10种专用大豆新品种的比较

10种专用大豆新品种的比较 摘要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郑交107、濮豆6018、豫豆25、周豆12、许豆3号、郑92116等6个品种坷较对照豫豆22增产,其中郑交107、濮豆6018、豫豆25等品种较对照增产达0.01极显著水平,属高蛋白品种,其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可在南阳市大力推广应用;周豆12、郑92116等品种产量表现一般,前者是高油品种,后者是高异黄酮品种,可根据需要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专用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文献标识码A 大豆是南阳市传统种植中重要的粮油作物,目前.常年种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随着大豆加工新技术的应用,大豆已成为南阳市多种产业发展的基本原料,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食品、制药和纺织等领域,对蛋白质、脂肪含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但该地大豆品质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而依赖外购,因此发展优质专用大豆非常迫切。依据区划,南阳是高蛋白大豆适生区,兼可种植高油大豆,为了筛选出适合南阳市种植的优质专用大豆新品种,笔者进行了优质专用大豆新品种的比较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参试大豆品种分别是郑交107、郑90007、郑92116、豫豆25、豫豆22、周豆12、许豆3号、濮豆6018、商豆1099、滑豆20(河南省农技总站提供),以南阳市当家品种豫豆22为对照(CK)。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设在南阳市方城县券桥乡,试验田土质为黄壤土,地势平坦,有排灌条件,前作小麦.每公顷产量6000 kg。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每处理小区长5m,宽 2.5 m,面积12.5m2,区组为南北走向。人工开沟,3粒摆播,单株留苗,各品种行距×株距为50m×11m,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试验地四周种植6行大豆作保护行。收获时取重复参试品种小区中间3行。随机取样10株考种,考种后种子放回原处,称量小区产量。 1.4田间管理2006年6月10日耕耙、播种,整地时随犁每公顷施入有机肥1.5万~ 2.25万kg、磷酸二铵225 kg做底肥,播后喷施50%乙草胺乳油封闭除草。苗齐后间苗2次,始花期前每公顷追施复合肥225 kg。8月13~15日喷洒40%乐果乳油防治食叶害虫。10月11日收获完毕。 2结果与分析

2018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中国的马铃薯栽培可能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早由欧美传教士从南北两条路线传人,一条是从海路传人京津和华北地区,另一条是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至台湾、后经福建传人大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1年栽培面积为471.88万hm2.总产量645.4亿kg,单产每hm213.7kg。马铃薯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根据各地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及分布,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划分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中原及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4个。其中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作垂直分布区是主产区。在中国的各省(区)中,常年栽培面积在40万hm2以上的有内蒙古、贵州、和甘肃,30万hmz以上的有重庆、黑龙江、陕西、四川和云南。由于缺乏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在消费中,鲜食占总产量的50%以上,淀粉等初加工占15%左右,出口及饲料占14%,种薯占10%,损耗1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尤其在加入WTO后,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出口创汇产品,日见重要,播种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60多年中共育成了170多个品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忽略品质育种,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出口创汇和机械化操作的需要。因此,重视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加强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研究,选育鲜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淀粉加工用等专用型品种的是现阶段中国马铃薯育种的主要目标。 1 中国马铃薯育种进程 1.1早期的引种选育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经历了引种到育种的过程。1934--1936年,管家骥教授搜集整理了全国马铃薯的地方品种,并从英国和美国引进14 个品种,选出了Katahdin、Chippewa、Warba和Golden等4个优良品种在江苏、陕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这时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6万hm"。1941-1942年间姜诚贯先生在贵州研究了天然授粉和人工杂交技术。1939- 1940年杨鸿祖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从美国、前苏联引进了马铃薯自交种子、杂交组合和野生种,在四川开展了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工作。1942年美国T.P.Dyksira博士因邀来华协助马铃薯改良,带来了52个品种,并从中选出了Houma、Sebago、Red Warba和Chippewa等4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从1936 - 1945年,中国搜集了800多份地方材料,先后5次从英、美、苏等国引种74个品种(系),杂交种子62个组合,自交种子45份,野生种16个,先后鉴定出Triumph、Katahdin等6个品种在各地推广。1947年杨鸿祖从美国育种学家F.J.Stevenson引进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