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特征词的自动分词研究

基于特征词的自动分词研究

基于特征词的自动分词研究
基于特征词的自动分词研究

收稿日期:2002 09 25.

作者简介:马光志(1964 ),男,副教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430074).基金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资助项目(980450).

基于特征词的自动分词研究

马光志 李 专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拓展了特征词的范畴,提出了基于特征词的汉语自动分词方法,将特征词作为切分依据,采用 分而治之 的策略,以对单句或短语进行不断细分的方式来实现自动分词.由于处理单位的缩小降低了待分材料的分词复杂度,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切分的正确率.关 键 词:自动分词;特征词;规则

中图分类号:T 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4512(2003)03 0060 03

1 特征词选取及切分处理

本文根据特征词在句子中的不同语法作用,将其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特征词,并在传统特征词处理方法基础上

[1]

,总结了相应的切分处理

规则.结构性特征词是指在句子中能够标示句子

整体或部分结构的词;非结构性特征词没有明显结构特征,但在构词或构形方面有明显规律的词.1.1 选取依据

结构性特征词选取依据如下:a .有明显的句子结构特征;b .数量固定、受词库扩充影响小;c .独立性较强、适合作预切分.比如主谓结构句型中的谓语中心词,它是句子核心,在句子中支配其他成分且本身不受其他成分支配,根据谓语中心词就容易准确切分句子.例如:

文章/用/数字详细/列出/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标记 / 表示切分位置).

在进行切分处理时,匹配出动词 用 和 列出 后,这个句子的结构就很清楚了.

非结构性特征词选取依据如下:a .构词或构形有明显规律;b .独立性强、容易绝对切分;c .词语组成固定.传统的特征词库[2]就是由非结构性特征词构成的.非结构性特征词的典型例子有前后缀、重叠形式等.这类特征词虽然匹配时容易识别,但出现的频率低,作用范围小,对解决周边词语的歧义无太大作用.

1.2 切分处理

特征词在分词中的作用通过相应的切分处理规则体现出来.规则必须有高度的独立性,不能存在可能引发歧义的交叉部分;规则还应该有较强的概括性,能涵盖多数语言现象.以下是两类特征词处理规则的例子.

1.2.1 结构性特征词处理规则

a .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动词和形容词在句子或短语中,处于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位置的动词和形容词,其标示的主谓结构或动词结构特征非常明显.这类特征词的处理规则如下:

r = x !( ?W ! ?W !x ?W *V ) ( ?W N r = /x )#( W N r = /x / );(动词)

r = x !x ?W *A !( ?W N # ?

W R )!( ?%的&# W N # = )

r = /x /

(形容词)

式中,W,W A ,W N ,W R 和W V 分别为汉语词集合、形容词集合、名词集合、代词集合和动词的集合;r ,x , 和 是汉字串; * 表示联合运算符(如W *V 表示单个动词或多个并列的动词); 表示空; / 表示切分位置(以下相同).

b .介词短语中的介词(单字介词优先) r =x !(x ?W P ! ?W ) (x W #x ?W P r =x / )#(x ?W !x

W P !

W r =x / ),

式中W P 为介词集合.

第31卷第3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V ol.31 No.32003年 3月

J.Huazhong U niv.of Sci.&T ech.(Nature Science Edit ion) M ar. 2003

c .联合结构中的连词

r = 1 1x 2 2!( 1 1?W !x ?W C ! 2 2?W ) r = 1 1/x / 2 2,式中W C 为连词集合.

d. 的 字短语中的 的 r = x !(x =%的&) ( W ! x W ! ?W r = / /x )#(

W ! x ?

W r = / x )#( ?W r = /x ); r =x !(x =%的&) (x ?W r =x )#(x

W ! ?W r =

x / )#(x ?W ! W r =x / ).1.2.2 非结构性特征词处理规则

非结构性特征词处理规则包括固定切分类、固定结构、前后缀、重叠等.

a .固定切分类

固定切分类特征词是指在给定条件下固定采取某种切分形式的一类词.以下是其中一种:

r = x !( ?W ! ?W ! x ?W !x ?G i ) r = / x ,式中G i 为某种固定切分形式.b .固定结构

r = x !(x ?W I #x ?W J #x ?W L ) r = /x / ,

式中W I ,W J 和W L 分别为成语、简略语和习用语集合.上述各规则在选用顺序上也有要求:应该先采用能够实现准确切分的处理规则,这样可以

最大限度减小错切的出现频率.

2 自动分词研究

2.1 自动分词的处理过程

特征词作为切分手段主要用于断词阶段,实现对待分材料的预切分或完全切分.但是待分材料中还存在着歧义和未登录词,自动分词系统同样需要对它们进行处理.图1

给出的是自动分词

图1 自动分词处理的一般过程

处理的一般过程.实际的自动分词系统不可能据此作清晰的模块划分:首先,断词是歧义处理和未

登录词识别的前提条件,但歧义和未登录词的存在却使得断词无法完全进行;其次,歧义子串本身

可能就包含有未登录词,消歧和识别过程也无法完全分开;最后,未登录词子串本身可能由多个未登录词组成,也需要进行断词处理.本方法以断词为主要处理环节,完成对待分材料的切分,同时也为歧义处理和未登录词识别作预处理准备.2.2 歧义切分处理

歧义切分是绝对存在的,目前还没有哪一个自动分词方法能够彻底解决该问题[3].消歧分两个步骤:a .确定歧义发生的范围;b .正确切分消歧.歧义有交集型歧义和组合型歧义两种,后者根据定义很容易确定其发生范围,关键在于前者.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交集型歧义的公共部分大多只有一个字,由此可对该类歧义发生范围作判定,规则如下.

设待分字串为x 1x 2?x n (n >1),则满足下列条件的子串x i ?x j (1(i

a .存在x k 和x l (i

b .如果j ?n,则对于任意x k (i (k (j ),必有WORD (x k ?x j +1)=0成立,即不存在更大的交集型歧义串包含该子串,其中,WORD 函数用于计算以其参数开头的词的个数.

切分歧义子串规则之一是不允许非词字单独出现.以交集型歧义子串ABC 为例:AB 和BC 分别为词,C 为非词字,正确的切分形式是A/BC,而非AB/C.同样组合型歧义子串的切分也必须满足该规则.另一规则是特征词优先,尤其是结构性特征词,非结构性特征词在首次切分时基本上确定了下来,对消歧无直接作用.最后是后向结合优先规则,这是因为汉语有中心词靠后的特点.通过这三条规则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歧义切分问题.2.3 未登录词识别

未登录词识别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特征词不断细分字串,随后逐步压缩含有未登录词的子串直至不能从中切分出已登录词.非词字是未登录词的重要标志,断词和歧义处理无法归并的非词字表明有未登录词存在.

设x 1x 2?x n (n )1)为经过特征词处理规则细分后的字串,则子串x i ?x j (1(i (j (n)为未登录词的必要条件是:WORD (x k x k +1)=0(i (k

61第3期 马光志等:基于特征词的自动分词研究

语料分析表明,相当数量的单字词(如单字动词)出现在未登录词中的机率非常低,可以用来对未登录词子串作进一步的细分.设C CFW 为这样的一类单字词集合,则子串x i ?x j 为未登录词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x k C CFW (i (k (j ).

3 算法设计与实现

3.1 词库及其检索

自动分词对词库组织结构和词语词性标注的要求很高.这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词库的组织结构上采用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研究设计的电子词表结构[4];在词语词性标注上采用北京大学计算语言研究所的词性标注集[5].

词库检索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数量少且固定的汉字来检索词.整个词库采用二级索引结构:第一级为字索引,采用hash 算法查找以某字为词首字的词序列;第二级是词索引,采用二分算法在词序列中查找词及其属性.如图2所示

.

图2 词库调入内存后数据结构示意图

3.2 算法设计

算法基本步骤如下.a .开始.

b .利用汉语自然断句标志逐句读入待分材料.

c .预处理:用特征词处理规则切分.设置绝对切分标志和预切分标志,判断并标识歧义子串和未登录词子串,待下一步处理.

d .根据绝对切分标志逐段处理细分后子串.歧义子串按照歧义处理规则断词;未登录词子串

按识别规则处理;其余部分直接根据RM M 方法断词,以预切分结果优先.

e .保存本次切分结果,待分材料未处理完执行b ,否则执行

f .

f .输出整个切分结果.

g .结束.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由于词库建立和词性标注工作量大,实验目前只能在已完成的部分词库上进行.语料由词库中存在的词语组成,并适量插入部分未登录词,以测试对未登录词的识别.实验以多种分词方法对比的方式在Window s 平台上进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对同一实验语料分词结果的比较分词方法基于M M 基于RM M 特征词库法基于特征词测试语料1521152115211521错切数786410841切分精度/%

94.9

95.8

92.9

97.3

实验结果基本符合预期目标.基于RM M 的分词方法优于MM 方法是由于汉语中心词靠后;传统特征词库法由于特征词少、作用不明显,因而切分精度最低.基于特征词的方法对于切分精度的提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1]梁南元.汉语计算机自动分词知识.中文信息学报,

1990,4(2):29~33

[2]殷建平.汉语自动分词方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1998,20(3):60~66

[3]孙茂松,左正平,邹嘉彦.高频最大交集型歧义切分字

段在汉语自动分词中的作用.中文信息学报,1999,13(1):27~34

[4]陈桂林,王永成,韩客松等.一种高效的中文电子词表

数据结构.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37(1):109~116

[5]俞士汶.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中文信

息处理应用平台工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Automatic segmentation based on signature word

Ma G uangz hi L i Zhuan

Abstract:To realize autom atic segmentation,signature word as the segmentation basis and divide and con quer strategy were used to subdivide sentences or phrases.Because of the shrinkage of the handling unit,the segmentation complex ity w as reduced.It has improved the correct rate.Key words:automatic segmentation;signature word;rule

Ma Guangzhi Assoc Prof.;College of Computer Sci.&Tech.,Huazhong Univ.of Sci.&Tech.,

Wuhan 430074,China.

6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31卷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王雨丛1 ,吴先文 2 (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 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 1 概况 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 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1] 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 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 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1] 目前市区的口音已被通行语普通话严重同化,只有在市区以外的肥东、肥西和长丰等地,还保留着传统的合肥方言。1.2 方言调查概况1.2.1 调查方法 首先以文献[2]作为调查分类 方言词汇的参考,走访合作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 查中根据方言具体情况增减项目或细分项目,比如 “日常生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衣、食、住、行”等类别。调查中认真记录每一条合肥土话字词,加注方言注音,再与普通话对照;多方搜集方言词汇后,参 考有关文献[3-6] ,核对、确定。最后,再根据自己的 研究目的和收集方言词汇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类研究。调查本着求实的原则,一切以语言本身的事实为依据。1.2.2 词汇调查合作人 肥西县一对中年夫妇刘金志、吴霞:高中文化;老太太赵红珍:62岁,学历不详;张伟:23岁,合肥某高校毕业班学生;王军:39岁,大学教师;高晴:退休职工,50岁,中专学历。1.2.3 音标符号 词汇一律用潘悟云国际音标符号[7] 标注读音。另外:“?”为轻声标号;“⌒”为连读 标号;注音字母的上下数字标号,如“ 212 21”,为读音 变调的调值。 2 合肥方言中常用词汇调查分类表调查词条约1000条,按意义分为23类: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身体;疾病、医疗;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 事;日常生活;交际;商业;教育、文体;动作;方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量词。 有不同的读音,将其另一读音或说法用括号标示。释文中用“~”代替该字或被释词语。有不同 收稿日期:2007-06-04 修回日期:2008-05-19 作者简介:王雨丛(1983—),女,安徽合肥人,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吴先文(1974—),男,安徽枞阳人,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9月 第25卷第5期 Sep t .2008Vol .25No .5

中日同形词.

摘要: 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多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同形词, 给语言相互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不留意的话就会掉入同形词的陷阱, 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各种误解, 严重的甚至引起摩擦。因此, 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对排除文化障碍也有意义。以中日同形词“先生”为例, 对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用法、色彩等进行了对照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1) 汉语的“先生”具有不稳定性, 词义一再萎缩;2) 历史地看在感情色彩方面汉语的“先生”含褒义、贬义、中性, 日语的「先生」基本上为褒义;3) 语体色彩方面汉语和日语的“先生”相同, 都可用于口语和书面;4) 汉语的“先生”只是一个称呼词, 而日语的「先生」既是称谓又是职业;5) 日语“先生”一词增加了“对他人亲密的 或带有玩笑的称呼”这一义项。 关键词: 同形词;先生;称谓;汉语;日语; 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 研究者把这些字形相同的词汇称作同形词。随着两国语言的各自发展, 即便相同的汉字, 其意思、用法也各不相同, 这给两种语言的学习带来障碍, 交流上也会产生误解。如“先生”一词,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对这两个字都不陌生。但由于用法上存在着不同,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交流中常常为此引起不快。有很多学日语的人因受汉语“先生”语义的影响, 遇到日本人统统以「先生」来称呼, 不管对方从事什么职业, 结果使对方很尴尬。同样, 当日本人称中国老师为「さん」而不是称「先生」时, 中国老师心里也会不愉快, 会觉得对方不尊重自己。原因在于双方都按照本国的语义来理解“先生”这个同形词。有位日本人曾写过对“先生”一词的感受: “日常的に「先生」と呼ばれるような仕事をしていると、なんだか肩甲骨の下辺りがむずむずするような感覚になる。思い浮かべる「先生」なる人はもっと色んなことを教えてくれるし、尊敬すべき人物だ。未熟の塊みたいなわたしが「先生」だなんておこがましい。”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国内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综述

2012年第1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8期) Total No .288 收稿日期:2012—08—31 作者简介:林韶南(1981—),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讲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 文学 。项目简介: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社科研究项目资助(KY2012010)。 国内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综述 林韶南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回顾中日同形词先行研究大致可以从词义与词功能两个方面来看,迄今为止的国内研究大多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词义对比、 辨析上。本文通过回顾国内中日同形词的先行研究,强调指出,在对同形词的定义及范围定界的进一步考察的前提下, 重点开展同形类义词的研究。除了在词义与词功能这两方面呈现出差异,中日同形类义词是否也反映出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异同,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词义;词功能;分类;同形类义词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10—02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有跟汉语相同的部分,又有与汉语不同之处,所以日语中的汉字词有时是方便的“渡 船”,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即,松下達彦(2002)《中国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学習者のための語彙 学習先行モジュールの提案》 中论述到的“正の転移”和“負の転移”的现象。正迁移是指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知识影响下能正确使用日语中与母语对应的词汇。负迁移则是指由于已 有的母语知识的干扰, 母语知识对二语习得起反作用。要提高日语教学的效果,必须在让学生充分利用既有的汉字和汉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工作,无论从中日两国人相互学习语言的现实意义上还是从语言研究的历史意义上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先行研究中尚存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中日对比语言学的兴起,中日同形词研究也逐渐受到两国学界的重视。国内学者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尽管如此,仍难称完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同形词的定义。一般是采用笼统的概念:通常把使用中日相同汉字书 写的词称为“中日同形词”,或定义为与汉语同一形 态的日语词汇,或是解释为由汉语直接演变成日语的词汇, 或是解释为一部分在字形上与汉语相同或相近的日语词汇,或是解释为中日两种语言中共同的汉字词,或是从反序词的概念中将汉字顺序相同的日语和汉语词汇归为狭义的中日同形词。显然,以上定义仍需做些修正,概念也需统一。 第二,中日同形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词义与词功能这两方面,笔者认为除了掌握词的基本含义,还应从同形词的下位分类的角度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 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分类。迄今为止发表的文章中,笔者比较认同曲唯(1995)的分类。他提到,人们通常把使用中日相同汉字书写的词称为“中日同形词”,根据字形的特点,可以分为:字形完全相同的(学生),字形基本相同的(圧力),字形大不相同的(芸術)。根据语种的特点分为:汉字音读语(日常),和语(取締),外来语(煙草),混合语(赤字)。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语义的特点将中日同形词加以分类。而大多数文章从词义角度出发一般 将中日同形词分为三类, 即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或称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三种。赵福堂(1994)提到意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不但为数不多,而且因为是一种迥别现象容易引起注意,因此并不难区别。毛峰林(1999)提到同形同义词中日词义对应,同形异义词中日词义对立,这两种类型特征明 显, 在词义把握上相对较易分辨。高丽(2003)提到0 11

探究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

探究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 摘要:中日同形词是非常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的学习难点之一。日语中的汉字词虽然与汉语中词汇具有字形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表记、词义、词性、褒贬色彩以及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疑似”汉字的日语词汇,如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使用时的误解和误译。本文试着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的异同,以期对日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日语教学误用原因差异 世界上使用的上千种语言中,日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原因,汉语和日语之间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词汇方面,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相互影响,使它们之间产生了很多字形相同的词,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中日同形词。荒川(1979)曾指出「日本人と中国人が『基本的』に同じ漢字を使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は、しばしば指摘されるように相互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いて、大きな利点にもなれば大きな『落とし穴』にもなっている」。日语中有许多与汉语同形的词汇,这些词在其含义和使用上同汉语有共同点,所以对以汉语为目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由于对目标语言中出现的汉字及汉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无疑会给日语学习带来一些便利。但是,中日同形词毕竟是扎根、生长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它们的词义、词性、语感等自然就会同中存异,如果我们不了解中日同形词的这一特性,而望文生义,以为“同形词”就是“同义词”,势必会造成误解和误用。因此,通过分析和探讨两种语言中同形词的异同,以使学生尽量避免误用,这无论是对日语教师的教学效果或是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提升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同形词的界定 关于同形词的界定,学者的研究视角各不相同,至今尚未有一个明确的、为大家所普遍认同的定义。曲维(1995)将中日同形词的定义表述为:“人们通常把使用中日相同汉字书写的词称为‘中日同形词’。其实,所谓的‘同形’只不过是一种笼统的概念。由于中日两国依据各自的方针进行了文字改革,所以一部分原来字形相同的词现在已经不同形了。习惯上人们把这些字形上发生了变化的词也作为中日同形词看待”。范淑玲(1995)认为:“日汉‘同形词’是指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文字表现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潘钧(1995)归纳出界定同形词时所依据的三个条件:“①现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在使用的词;②表记为相同的汉字(简繁字体差别及送假名、形容动词词尾等非汉字因素均忽略不计);③具有共同的出处和历史上的关联。” 二、造成中日同形词误用的原因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中日同形词出现了很多差异。其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古代汉语词义残留的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中日汉字的不同简化,外来语汉译的影响等等。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或者客观上就不了解同形词还有歧义性的一面,导致很多误用。以下,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造成误用的原因。 (一)母语的干扰 中日同形词是非常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的学习难点之一。中国人的头脑里装满了汉字的信息,所以接触到同样使用汉字的日语时,由汉语而产生的干扰可想而知。有些同形词在汉语中太常用,学习者往往不假思索地就搬到了日语中。 (二)表现领域的不同 与表现领域广泛的汉语相比,日语的表现领域显得要狭窄和抽象的多。例如,汉字词「明朗」在中日表达中都是明亮、明确的意思,而在两国语言中此单词的表现领域差异甚大。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 一引言 (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 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 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1](P1-2)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666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再考察——从含义?功能两方面来观察 谭峥 ,尹宏光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以中日同形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内在含义即语义的同时,还对其外在含义即文体特征、语感、感情色彩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语义;语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3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关于中日同形词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分类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即使同形同义(即内在含义相同),但是在文体特征,语感,感情色彩方面以及语法功能方面有不同之处的同形词也很多。而在同形异义的情况下区别就更大了,经常给初学日语的人带来困惑。本文将从中日同形词的内在含义(语义),外在含义(文体特征,语感,感情色彩)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 二、中日同形词的内在含义 虽然说是同形,但实际上有些字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比如汉语的“气”,日语写成“気”汉语的“宣传”,日语写成“宣伝”,而中日文的“学生”的写法则完全相同。 所谓内在含义是指词汇的语义。中日同形词在语义上可分为四类。 1.日汉词义完全相同。 2.日汉词义完全不同。 3.日汉词义有相同部分,但也有不同部分。 其中第三类又可细分为三类,分别是 ①日汉有相同义项,但各自有不同的义项 ②日汉有相同义项,但日语部分有汉语没有的义项。 ③日汉有相同义项,但汉语部分有日语没有的义项。 收稿日期:2007-12-14 作者简介:谭峥(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E-mail:tanzheng1979@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2118565.html,

下面通过例子对这几类进行考察。 1.日汉词义完全相同。 这类词由于中日文字写法相似,意义又相同,给中国人学日语带来了很大方便。如“文学”,“研究”,“学生”,“国家”,“社会”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由于中日两国间交流的加强,有些日语词汇传入我国后意思几乎不加更改就是用起来,比如“人气”,“物流”,“王道”等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词。由于日语中的汉字是古代从我国传入日本的,之后,确切的说是从19世纪起日本就有很多词汇传入我国,所以这种后来传到我国的词汇也被说成是“逆輸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出口转内销”的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语言是灵活多变的,在经济发展和交流的同时语言也会随之交流,移动。 2.日汉词义完全不同 这类词虽然看起来写法一样或者相似,但其实内在含义完全不同,稍不小心就会出错,在翻译中闹笑话的事件也常有。比如经常被人们谈起的“娘”字,其汉语释义是“母亲,娘亲,娘家,爹娘”以及“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娘,婶娘”。 而日语意思是“女儿”和“年轻女孩子”,这与汉语意思无异于南辕北辙。另外还有“手纸”二字在汉语中指的是上厕所用的纸,在日语中则是信件的意思;“汤”在汉语里是“煮东西的汁液”的意思,而在日语中是“热水”的意思,所以难怪有人看到日本澡堂里挂着的门帘上写着的“男汤”“女汤”感到奇怪了。处理这类词的翻译的时候最容易出错,因而遇到有些不大常用的和汉语同形的日语时,最忌望文生义。 3.日汉词义有相同部分,但也有不同部分。 上文中也提到过,在这种情况下可分三类考察。 (1)日汉有相同义项,但各自有不同的义项 比如“可怜”这个词,日语写成“可憐”, 中文意思①值得怜悯②不值得一提 日语意思①值得怜悯②可爱的 其中在义项①上日汉一致。日:可憐な花売り娘。→→中:可怜的卖花姑娘。但是不同的是日语的“可憐”之令人喜爱的,也就是“可爱的”,而汉语的“可怜”则指“不值得一提”如 日:可憐な少女。 中:工资少得可怜。 再比如“保守”,汉语意思是①维持原状,不求改进②保持使不失去,日语意思是①维

(完整版)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09人类学姜维09313039 海南闽语俗称海南话,是海南岛第一大汉语方言。从宋代开始,福建移民络绎不绝地经海路迁往海南,对海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福建人所带来的闽方言经过千里的辗转和数代的融合变迁,虽然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但又表现出了不少的变异,与福建闽语间已不能自由地通话了。 一.海南方言的词汇特征 ⒈海南方言具有体现当地特色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海南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语言,是海南民间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海南岛物质生产落后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海南人民纯朴的民风民俗。在海南方言中,所有民俗行为前基本都加上个“做”字,如北方方言中的“过年”,在海南方言中则被说成“做年”,北方方言称生活为“过日子”,而海南方言则叫“做吃”。把“过日子”称为“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低质的生存状态——吃时为了做,做是为了吃,以及朴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只有做才能有吃。又如,北方方言称到集市上去买卖货品的现象为“赶集”,而在海南方言中则称为“发市”,而“发”字又与“发财”的“发”字同字,这其中就蕴含了老百姓想发财致富,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古朴愿望。因为集市越兴旺发达,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换的人数越多,则意味着集市上的商品就越丰富,那么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过得越好。 2.相对于普通话海南方言存在逆词序的现象 “逆词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关词语在排列的次序上不合乎寻常的现象,这是相较于普通话而言的。而逆词序与普通话相比又可分出两种情况,即同构和逆构。同构只是较普通话而言单纯的顺序改变,如普通话说“喜欢”,而海南话则说“欢喜”;普通话说“外出”,而海南话说“出外”;普通话说“灾祸”,而海南话则说祸灾;普通话说“力气”,而海南话则说“气力”……而逆构则是较普通话而言不仅词的语序改变,而且还存在深层次上修饰关系的改变。这可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表示雌雄性动物的说法,这几乎可以套用到所有动物的身上。如普通话说“公牛”、“母牛”、“公猪”、“母猪”,而海南话分别对应为“牛公”、“牛母”、“猪哥”、“猪母”;另一反面是“囝”词尾,只要普通话不是对应以“子”尾词而是采用“小”词头便可构成逆序。如普通话说“小鸭子”、“小雨”、“小油灯”,而海南话则分别对应说“鸭囝”、“雨囝”、“油囝”。 3. 海南方言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 宋代时海南岛兴文重教的发祥期,在宋代以前海南只有少数私塾使教育落后,民俗荒梗。至宋代,当权者主张欲兴仁政必先教化的道理,崇尚文治,在海南也开始兴办学校,所以在海南话里还保留了大量宋代以后的古汉语。如用将稻子称为“禾”,将跑称为“走”,将玩称为“耍”;又如普通话说的“筷子”在海南话里称“箸”,而古汉中“箸”是指用以夹取东西的物品,引申为筷子之意。还有海南方言中“去番”、“番货”指的是“出洋”、“洋货”。其中的“番”字就保留了古汉中对“外国”的表达。此外,海南话中将“天亮”称为“天光”也是来自古汉的说法。 4.海南方言中受粤方言和闽方言的影响大 海南原来是隶属广东省的,直到1988年才从广东省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个省。所以

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方言词汇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方言词汇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语言存在于社会中,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发生变异。“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这一言语社团,在交际中,使用东北方言词汇的数量明显减少。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20所大学学生的调查分析,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探究造成此变异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此变异现象,可预测语言发展的动态,使干预、规范 语言发展成为可能,可为诸多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方言词汇变异 东北地区高校众多,在东北社会中形成了“东北大学生”这一群体,其中东北籍大学生数量最为可观,可称之为“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言语社团。此言语社团,与东北地区其他东北籍言语社团相比,在交际中,使用东北方言词汇的数量明显减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变异现象。到底什么因素导致这个变异现象的产生呢?本文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研究此社团东北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探究变异 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口头访谈为辅。调查方法如下:1)问卷通过大学生互动网络“校内网”发放,被调查者涉及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10个城市20所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2)问卷随机发放,力求样本具有普遍性,基本能考察“东北地区东北籍大学生”使用方言词汇的普遍状况;3)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包括东北籍学生95人,非东北籍学生90人。 二、变异现象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从外部看,东北社会中,“东北籍大学生”较之于“东北籍商人”、“东北籍农民”、“东北籍工人”等社团,在交际中,东北方言词汇使用数量明显减少,造成变异的社会因素包括年龄、阶层、受教育程度、 社会地位、流行风潮等。 1、年龄因素 东北方言通过多种方式而主要以口头相传的方式流传,此过程中,有些方言词汇不符合发展潮流,被淘汰并逐渐消失。年轻的大学生,从长辈那里学习方言,掌握的方言词汇必然少于年长一代。比如,东北方言的日常用语中,满语音译借词较多,如“各色”、“囮淋”、“哈拉巴”……满语已基本不存在,此类词汇逐渐消亡,土生土长的东北老人或略知一二,大学生根本无从知晓。因年龄差异,此社团使用的方 言词汇必少于其他言语社团。 2、其他因素 种种外部因素产生影响,使此社团的交际语汇产生变异。比如,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大学生接触书面语的机会增多,使用方言土语的机会减少;方言土语在体力劳动者群体中更丰富,大学生阶层与这些阶层交流机会较少,这也使他们方言词汇使用数量逐渐减少;大学生受流行风潮的影响,追求时尚,且交际方式多样化,易形成通用的流行词汇,为得到群体中成员的认同,他们会放弃东北方言词汇,使用区别于 其他社团的本社团流行语…… 由此,不难证实:受外部诸因素影响,此社团东北方言词汇使用数量减少。因大学生交际范围主要是大学 校园,以下着重对影响变异的内部因素进行探讨。

平顶山方言词汇现状研究

收稿日期:2007-08-28;修回日期:2007-09-17 作者简介:段亚广(1970-),男,河南上蔡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方言及音韵研究。 第25卷第3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月Vol.25No.3Jour nal of Zhouko u Normal University M ay 2008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段亚广 1,2 (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在过去五十多年的研究中,河南方言大致以197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文章概括分析了这两个研究阶段中各自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河南方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方言;历史和现状;方向和课题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8)03-0113-03 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文化优势,河南方言在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其语音也被称为中原音、中州音、汴洛音,在汉语史上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后,汉语方言学在全国勃然兴起,至今方兴未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着重要汉语史价值的河南方言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者寥寥无几,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屈指可数。河南方言研究在当代方言学中的缺席造成今天汉语史和方言学研究的断链。在研究中,凡涉及到河南方言,大家深感手头材料捉襟见肘。本文拟就近五十年来的河南方言研究作一总括式评价,并对河南方言研究的未来提出一己之见,以期引起河南甚或更多的语言工作者来关注河南方言、研究河南方言。 一、河南方言研究历史概述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河南方言研究文章,是1935年以河南通志馆的名义发表于 河南教育月 刊 上的 河南方言调查 [1] ,而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方言研究始于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可见河南方言研究的起步并不晚。此后,直至今天,河南方言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事实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57-1965年,其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全国方言普查。1950年,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成立,并于1954年成立了由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的方言组。1956年为了推广普通话,高教部、教育部下达了进行方言普查的指示。 两年多时间里,全国总共调查了1849个市县的汉 语方言。 [2] 河南省承担此次任务的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负责人是张启焕、陈天福、程仪。这次方言普查共调查了河南方言123个点[3],成果是十本手册和一本书。十本手册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信阳、许昌、漯河、濮阳、新乡、安阳等地区学习普通话手册,一本书是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程仪,1959),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河南方言普查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即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因此,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了河南方言同普通话规律的对照上[4]。语音部分稍详,词汇和语法较略。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水平,这些研究还局限于非常基础的描写,并且在字表的设计、词条的挑选、语法例句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今天看来这些材料的价值有限,但它们毕竟是河南方言研究的早期材料,历史意义尤显可贵。 另外,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赵月朋和贺巍在 中国语文 和 方言与普通话信刊 发表的几篇论文。赵月朋是最早关注洛阳方言的人,这一时期他发表的三篇论文中有一篇谈到了洛阳方言的语法现 象,实开方言语法研究之先河。贺巍先生的三篇文章都是关于获嘉方言的,有一篇谈到了韵母的音变问题,也较有价值。 第二阶段,1979-1999年。1979年 方言 杂志创刊,1981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当代方言学的复兴。1979年学位制实行,一

方言调查报告4篇

方言调查报告4篇 一、调查背景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然而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方言区的人不可能一下子放弃本族语完全接受普通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使用比方言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其优越性愈来愈明显。因此,很多方言区的人逐渐对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和词汇产生了认可并应用于生活中,一些地方土话也逐渐消失,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逐渐产生融合。 二、调查目的 了解普通话工作开展以来普通话对四川方言的影响 三、调查时间 20**年**月——**月 四、调查地点 四川省**市 五、调查对象 该地区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六、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用一系列词组,分别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通一个词的读音与说法。 七、调查内容

在普通话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语音和词汇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八、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在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老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比较多,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小;中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较少,受普通话的影响居中;青年人的话语中很少出现地方土话,受普通话的影响较深。其原因是,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从青年到老年逐渐减弱,并且青年人在学习以及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和范围上比其他两类人群更加长和广泛。 由于四川方言其本身就属于北方话,而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所以大多数词语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语音的区别下,其写法相同但是读音不同。加之笔者所调查的彭州地区的四川方言是有翘舌音,在语音上与普通话相似程度较深,所以本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这样的条件下,理论上本地区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很大的。但是经过调查,从整体而言本地区受普通话影响并不深。其主要原因是,普通话与本地的四川话相似度高,在交流上障碍并不大,因而因普通话而改变的地方词汇并不多,并且此地需要与说普通话的人交流的时间并不多。 九、结束语 在这次调查当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在时代的进步和经济

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条目

壹天文 ⑴日、月、星 太阳 太阳地儿(太阳照到的地方)向阳 背阴 日蚀 日晕 阳光 月亮 月亮地儿(月亮照到的地方)月蚀 月晕 星星 北斗星 启明星 银河 流星名词 彗星 ⑵风、云、雷、雨风(列举当地风名) 大风 狂风 台风 小风 旋风 顶风 顺风 刮风 风停了 云(列举当地云名) 黑云 霞 早霞 晚霞 雷 打雷 雷打了(大树被~) 闪电(名词动宾) 雨下雨(了) 掉点(了) 小雨 毛毛雨 大雨 暴雨 连阴雨(接连多日阴雨) 雷阵雨 雨停了 虹 淋雨(动宾) ⑶冰、雪、霜、露 冰 冰锥(挂在屋檐下的) 结冰 雹子 雪 下雪 鹅毛雪 雪珠子(米粒状的雪) 雨夹雪 化雪 露 下露 霜 下霜 雾 下雾 气候 天气(最近~不太好) 晴天 阴天 (天气)热 (天气)冷 伏天 入伏 初伏 中伏 末伏 天旱 涝了 贰地理 ⑴地 平原 旱地 水田 菜地 荒地 沙土地 坡地 盐碱地 滩地 山地(山上的农业用地) ⑵山 山 山腰 山脚 山坳(山间的平地) 山谷(两山之间低凹的地方) 山涧(两山夹水) 山坡 山头(山的顶部) 山崖 ⑶江、河、湖、海、水 河 河里(掉~了) 水渠 小水沟 湖 潭(深的天然的) 水塘 水坑 海 河岸 堤(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 坝(河中拦水的建筑物) 洲(水中陆地) 河滩 水 清水 浑水 雨水 洪水 发大水 洪峰(涨达最高水位的洪水) 凉水 泉水 热水

温水 开水(煮沸的水) ⑷石沙、土块、矿物 石头 大石块 小石块 石板(板状的石块) 鹅卵石 沙子 沙土(含沙很多的土) 沙滩 土坯 砖坯 砖(注意记录整砖、碎砖、各种砖叫名不同) 瓦 碎瓦 灰尘 烂泥 泥土(干的) 金(指自然状态下的矿物质,下同) 银 铜 铁 锡 煤 煤油 汽油 石灰 水泥 磁石 玉 木炭 ⑸城乡处所 地方(他是什么~人?) 城市(对乡村而言) 城墙 壕沟 城内 城外 城门 胡同 乡村(对城市而言)山沟(偏僻的山村) 家乡 (赶)集 街道 路 大路 小路 叁时令时间 ⑴季节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历书 农历(阴历) 公历(阳历) ⑵节日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 (大)年初一 拜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⑶年 今年 去年 明年 前年 大前年 往年(以往的年头) 后年 大后年 每年 年初 年中 年底 上半年 下半年 整年 ⑷月 正月 腊月 闰月 月初 月半 月底 一个月 前个月 上个月 这个月 下个月 每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大建(农历三十天的月份) 小建(农历二十九天的月份) ⑸日、时 今天 昨天

方言调查报告

方言调查报告 班级方言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9年11月28至30日 一、调查目的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解班级同学家乡方言使的用情况,找出在方言 使用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尝试找出一点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有效措施。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班级中发放问卷。我利用晚上班级专业课前的几分钟把调查问卷发到同学手中,三节课后收回方言调查的问卷。其中也有好几份问卷是第二天和第三天才收回的。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2份,实际回收29份,其中有效问卷27 份,这里要特别感谢农资一班几位热情帮我填写问卷的同学。 陕西版翻译,瓜娃,天冷咧,记着多chan 些,甭感冒咧,记着fei 觉时be 踢 bie ,瓜娃,记着be 熬眼,这话si 额想给你she 滴,zhan 发滴人会永远幸福 三、调查内容 我找了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让同学把他们翻译成本地它们方言,可以使用别字或拼音标注的方式表现出其读音,另外用每个方言词汇造个本地的方言句子。附上问卷调查表 班级方言调查表 调查地点——广西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09级二班姓名——彭旭涛 出生地——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成长地——陕西省咸阳兴平市 问卷预计要花费您 15 分钟时间,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四、问卷分析 我们班共有28人,其中有8人是外省的,广西本地还有壮族,瑶族,和毛南族,语言的成分比较复杂,调查的难度也较大。一】我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1、城里的同学面对问卷有些为难,他们的方言就是普通话。 2、有些同学使用的方言是粤语或壮话,好些方言词汇的读音无法用别字和

拼音表示,举个方言使用的例子更是困难。 3、班级的同学大都是90年左右出生的,很多本地的方言词汇不是很熟悉或 者根本不知道。二】我所得到的结论主要有 1、各个地方的方言差别还是有的,南北差距较大,但是有些时候方言的读 音还是有共性的,比如母亲的读音就较为统一。 2、民族的语言差别真的很大,我想这不应该用地方方言去解释了。 3、粤语同普通话和各地的方言在读音方面区别很大,甚至说话的方式,以 及叙述的语序也有很多不同。 4、北方的几个同学有很相似的儿化音,时间的几个读音也很相似,例如后 天的方言读音。 5、同时我发现湖南张家界的方言与河北,陕西的方言相似度相当的高,比 如母亲,这里的发音。 6、广西本地的方言也有很多的不同,我想应该是因为少数民族较多,受到 民族语言的影响较大。三】我所想到的几点感触是 1、方言的发展和保护是件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 和付出切实的行动。 2、国家政府应当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注意各个地方的方言的保护工作, 让祖国语言的发展在一个更为广阔和丰富的语言环境下进行。 3、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应当更为广泛,更加深入的进行,最好能有国家 和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资金上也好,政策上也行,要改变当前这种只是靠大学教师 和语言研究和爱好者去撑起中国方言研究的局面。 4. 从我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发现,同学 们都很热情,都很积极的帮我填写问卷,说明方言调查还是很有市场空间,很有必要的。 最后特别感谢那些在调查过程中给与我帮助和支持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们,真的很感谢 你们!

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商丘市民权话词汇调查 学号:90213039 班级:09外汉本一作者:鲍会娜 指导老师:邱斌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本文以民权话为调查对象,详细列举民权话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制作了民权话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民权话词汇的一些特点:从音节数量看,民权话部分词语与普通话的同义对应词语在音节数量上对应不整齐;从构词语素看,民权话部分词语与普通话中的同义对应词语的语素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民权话;词汇;对比 引言 民权县地处黄河故道,属商丘市,交通便利,四周分别是兰考县,曹县,睢县,商丘市,离省会郑州168公里。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10个乡,分别是:城关街道办事处,龙塘镇、北关镇、人和镇、程庄镇、王庄寨镇、孙六镇、白云寺镇,花园乡、双塔乡、顺河乡、褚庙乡、野岗乡、老颜集乡、胡集回族乡、王桥乡、林七乡、伯党回族乡。通行于民权的语言除程庄镇以外的各乡镇基本相同,其在语音某些方面方面区别于普通话,如: 1.部分sh发f音——如“说”(fo),“水”(fei),主要流行于程庄镇及其方言辐射区。 2.部分词有“子”字的后缀,并发“dei”音——豆芽子(dei),面条子(dei),大嫂子(dei)。 3.与大部分河南地方方言一样的“的/得/地”发“lei”音——“好得(lei)很”,“热得(lei)很”。 4.部分“ao”和“ue”的音发为“uo”,有时甚至会引发声母的变化——如“脚”(jiuo),“雪”(suo),“药”(yuo),“略”(luo)。 5.阴平(一声)和上声(三声)的发音大约与普通话相反。 民权县地方方言内部略有差异,表现为程庄镇的地方话颇有特色,在民权方言区形成了一个孤岛,比如下面的这段话:“一个老汉,上会买了只小菊。回家,小菊不欺席。喂它玉吁吁,险噎,它还不欺。锯锯,它还不欺。”这是程庄镇地方话发音的谐音字组成的一个小笑话,其实他的普通话表达方式是:“一位老汉,上会买了头小猪。回家,小猪不吃食。喂它玉秫秫,嫌噎,它还不吃。煮煮,它还不吃。”用最为准确的国际音标标注的话,其中猪、吃食、秫秫、煮煮等字词的发音分别为[t揶y24]、[t揶‘i24][揶i42]、[揶y42·揶y]、[揶y55·揶y]。

方言调查报告

方言调查报告 一、摘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劳动的产物,它和人类社会一起诞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是中华名族的共同语言,汉语在发展时有统一与分化。不同地方的方言的发展也是会相互影响的,并且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有很多变化,特别是我们这一辈,因为小学普通话,虽然说的是川普,但是四川话还是有很大的改变了,如果和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讲话有时候是听不懂他说的名词是什么,这就是方言的变化,当然方言的变化也不只是停留在这一点上,外来词汇替代本地方言,语音上的变化,又增加了新名词等等,我们的方言正在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在寒假期间,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让我了解了我们乐山方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还有普通话对乐山方言的影响到底在哪。让我对乐山方言的发音,词汇,表意有了了解。二、关键词:语言融合,四川方言的变化,语音上的变化,外来词的代替,增加新名词,表意上的变化 三、正文 我国有七大方言,而四川方言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乐山话又是四川方言的一个分支。方言是我们从小到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所直接接触到的语言,但是普通话又是我

们所通用的语言,并且已经慢慢在国际上推广了。普通话的推广对乐山话有很大的影响。我发现听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讲话,有些我听不懂,并且对于乐山本土所有的东西,他们的叫法也跟我们说的不一样,这就是方言的发展与变化,其中普通话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不完全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肯定还有其他方言的引入。 一、外来词汇的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还有通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整个地球就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地的各种不同的事物和东西都传到不同的地方,这些事物的出现,就使一个地方的方言出现新的外来词。 例如,乐山很少下雪,下雪的时候,雪都很小,所以乐山的关于雪的词就只是“雪,小雪,大雪”。但是,北方有时会下很大的雪,所以对很大的雪就称之为“鹅毛大雪”,这个词传到了乐山。 还有又比如说乐山平时刮的风很小,关于风的词就只有,“风,大风”。但是随着发展,比如说“飓风,台风”也传到了乐山。这些是随着外来的东西传进来的。还有一些词比如说“冰箱,微波炉,手机”,这些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事物,也是乐山方言出现的新的外来词。 还有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的流行的说法,比如说“屌丝,浮云,神马”,都是新词汇,这些也是乐山方言的新词汇。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