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3

心理学3

心理学3
心理学3

1.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叫做(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0.25~2秒

B.0.2~0.5秒

C.2秒~1分钟

D.5秒~2分钟

5.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个组块。

A.6_+2

B.6_+1

C.7_+1

D.7+2

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7.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8.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9.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为“教学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0.学习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1.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实物直观

12.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13.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1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5.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16.长时记忆的容量( )。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2个组块

19.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20.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二、填空题

1.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属于( )。

2.按反映活动的深度来划分,知识可分为( )和( )。

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和( )。

4.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 )、( )和( )。

5.( )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6.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 )和( )。

7.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 )和( )。

8.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

9.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时,记忆效果最好。

10.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 )和( ),前者分为( )和( )两种水平,后者包( )和( )两种形式。

11.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和( )。

12.(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13.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 )、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14.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 )。

15.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 ),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 ),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16.(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

2.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3.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四、论述题

1.请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论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先学习苹果、梨等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水果的概念,属于上位学习。因此,答案选C。

2.A解析∶瞬时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O.25~2秒。信息存贮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因此,答案选A。

3.A解析∶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因此,答案选A。

4.A解析∶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因此,答案选A。

5.D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因此,答案选D。

6.B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是指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选B。

7.C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就是将新知识归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去。因此,答案选C。

8.D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等体积计算公式是程度较低的观念,而主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概括程度较高的观念,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属于上位学习。因此,答案选D。

14.D解析∶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因此,答案选D。

15.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识的概念。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因此,答案选D。

16.B解析∶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因此,答案选B。

17.C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1分钟。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如果信息得到及时复述,则可能转人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久保存。因此,将信息组块可获得更多信息。因此,答案选C。

18.A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采用重学法对遗忘进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这就是百余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因此,答案选A。

19.A解析∶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因此,答案选A。

20.C解析∶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的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因此,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命题

2.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4.同化;保持;应用

5.直观

6.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7.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8.过度学习

9.150

l0.感性知识;理性知识;感知;表象;概念;命题

11.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12.程序性知识

13.痕迹衰退说

1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5.直接记忆;工作记忆

l6.组合律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

答∶知识直观的类型包括实物、模象和言语三种直观方式,各自优缺点如下∶

(1)实物的直观及其优缺点

①概念∶实物直观即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的一种直观方式。

②优缺点∶实物直观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实物直观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2)模象的直观及其优缺点

①概念∶模象直观是对事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②优缺点∶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3)言语直观及其优缺点

①概念∶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②优缺点∶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答∶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根据知识的性质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内涵及不同之处如下∶

(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内涵

①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即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它是一种相对静态的

知识,通常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②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即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来表征,即“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是条件项,“那么”是动作项。它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程序,如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进行四则运算、概括一段材料的主要意思等。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这两种知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②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关于操作过程的知识;

③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比较缓慢,而程序性知识的加工速度很快。

3.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1)遗忘的原因

虽然信息可以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但是我们还是常常体验知识的遗忘,关于遗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

①痕迹衰退说。这是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桑代克在其“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以致逐渐消失。这实际上是用痕迹衰退说对遗忘所作的解释。

②干扰说。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四、论述题

1.请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即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自然是必要的。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②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③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④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2.论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知识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

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

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同类比较;②异类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在概括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作结论,学生背结论”的被动方式。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关键期? 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2) 前运算阶段(2-7岁):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 4.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答: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方面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 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一般认为认知方式差异有以下4种: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威特金)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凯根)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斯腾博格、心理自我管理理论) 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05622-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05622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831)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临床心理学的工作内容和理论模型,能够熟悉诊断性会谈、行为评估、心理治疗等技术,理解心理个案研究的设计要素,掌握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相关策略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定义,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的历史以及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工作内容,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 2、掌握:临床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几种理论模型,心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及整合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每一种理论模型的理论前提、贡献。 2、掌握:每种理论模型的侧重点。 3、熟练掌握: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理论模型的整合趋势。 第三章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模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家的几种培训模式、临床心理学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的含义。 2、掌握: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熟练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诊断性会谈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神病的诊断分类、临床会谈的方式、会谈的基本技巧、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精神异常的诊断和分类的基础,目前通用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的特点。 2、掌握:临床会谈的形式、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3、熟练掌握:临床会谈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神经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历史,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心理生理学评估的理论、心理生理学评估的使用及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的概念及方法、心理生理学评估的概念。 2、掌握:目前最常用的神经心理评估工具及各自特点、心理生理评估的理论、范围、主要采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神经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第六章行为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为评估的概念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行为评估的方法和近期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行为评估的理论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 2、掌握:、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 3、熟练掌握:行为评估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心理治疗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心理治疗的过程和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目标。 2、掌握: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选择填空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 动研究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 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动 过程。 8.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 境等5个要素。 简答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选择填空 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 在(具体运算)阶段。 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 能力的实现。 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 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 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临床心理学

1、临床心理学定义:①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③临床心理学工作者会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 2、依特指出:临床心理学家所从事的个体评估、治疗或其他活动都不是临床心理学所独有的,只是他们的临床态度,即不仅对行为(特别是问题行为)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行为进行干预才是临床心理学的独特性所在。即临床心理学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程序,对智力、情绪、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理解,预测和干预的———————— 3、临床心理学工作:评估、治疗、研究、教学、咨询、管理。 4、临床心理学出现因素:①心理学中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②对人类个体差异的兴趣的发展 ③对行为异常的看法及治疗方式 5、临床心理学之父——赖特纳韦特默。1896年,他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成为临床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6、临床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描述、解释、预测、改变 7、掌握理论模型的价值以及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型,应该具有的条件①简约②实证研究的支持③适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人④变化和发展的能力⑤可验证性⑥逻辑的内部一致性 8、临床心理学两大部分:评估和干预 9、最好的理论模型的特点是:其假设性和实用性应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清楚的验证。 10、兼容并包态度的集中表现就是“方法任选”途径①即把来自不同理论体系中的有关成分整合在一起,这样去治疗某一病人时会增加治疗的效果②在对一个或几个病人进行干预的不同时刻,都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问题选择一种与之相匹配的理论模型。 11、对从现存的技术语言中求得共同指标的想法持怀疑态度 12、62%~65%倾向于“有系统的方法任选”4%~11%倾向于“非理论的方法任选”27%31%倾向于“技术的方法任选” 13、APA的临床心理学分会提议临床心理学家需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和四年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实施统一监督。这一建议也即目前一直很流行的“科学家——实践者”培训模型 14、1947年9月刊发,名为《受欢迎的临床心理学毕业培训课程》,即沙科渥报告 15、沙科渥报告建议:①临床新心理学家应首先作为心理学家(科学家)接受培训,其次才是作为实践者进行培训②临床心理学家应像其他学科一样接受四年的博士水平培训,其中一年是在专家指导下的临床实习③临床培训的要点包括评估,研究和治疗三个方面,因此其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心理动力学、评估技术、研究方法以及心理治疗 16、沙科渥科学家—实践者模型,也称布尔达模式 17、“科学家—实践者”模型,主要内容①课程②实习课程③研究④实习⑤合格考试 18、过度疲劳:个体心身资源的枯竭,造成这种状况是由于临床心理学家对自己的不切实际的期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19、过度疲劳因素:①治疗者所面对的每天打交道的人群②同行间的竞争③病人财务支付能力上的困难④对自己专业水平的担心 20、过度疲劳建议:①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除直接从事临床实践以外,还可以从事教学、督导为有关机构提供咨询等工作②建立和组织同行间的互相支持,互相督导的小组,一起分享临床经验,共同提高临床技能,同时也可以一起讨论棘手的个案,表达自己的挫折情绪,讨论伦理上的困境③明确自己最适合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最适合治疗什么类型的病人或什么类型的问题④争取短期休假,减少工作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并尽量避免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工作⑤注意营养,锻炼和身体健康⑥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要有明确的认识,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21、心理评估过程①决定评估内容②确定评估目标③选择做决策的标准④收集评估资料⑤判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 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 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 C.慢性应 激状态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 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 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A、B 两项都是 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 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 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A.病因 B.诊断 C.治 疗 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家庭因素

教育心理学模考三

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 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贝尔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5.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A.诱因B.问题情景C.学习期待D.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 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 9.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A.自我预期B.成败经验C.自我归因D.期待 lO.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A.班杜拉B.奥苏贝尔C.桑代克D.布鲁纳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和______。2.______是产生兴趣的基础。3.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______ 、_____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4.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和______ 。5.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和______ 。 7.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观因素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抱负水平和______。8.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______、成败归因理论和______ 9.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______、审美和______的需要。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11.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______ 。1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时个体自身行为的______ 。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2.简述奥苏贝尔所指出的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3.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4.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应用的评分艺术。5.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6.简述维纳归因理论。7.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四、论述题 1.分析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2.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讨论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3.阐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C.见学习精要中学习动机的定义。2.A.奥苏贝尔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3.D.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4.A.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5.B.见学习精要中问题情景的定义。6.D.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诱因。7.B.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见维纳的成就动机归因模式表。8.D.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9.B.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10.A.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 二、填空题 1.学习需要学习期待2.需要3.认知内驱力自我实现内驱力4.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5.认知内驱力 6.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7.学生的个性特点8.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9.认知创造10.直接强化替代行强化 11.避免失败的动机12.成败经验 三、简答题 1.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动机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将动机划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2)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其划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3)根据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起主要作用和处于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辅助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处于次要地位和作用较小的学习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2.(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3)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4)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3.(1)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2)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3)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4.(1)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映活动的信息,而且能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总体上讲,适当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 (2)评分或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对学习动机起强化作用。因此,教师的评分在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同时,还应掌握评分艺术。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①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否则,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③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是探讨人类疾病的心理病理原因、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以及增进人类心身健康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应激反应:个体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通过心理和生理中介机制产生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变化称为应激反应。 3、精神疾病: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4、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分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5、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6、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7、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问题。 8、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9、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用同一测验(或者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中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0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和方法。 11、高峰体验: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 12、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 1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4、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不满意后果的行为不大可能再被重复 15、共病:同一体可以同时出现不同障碍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诊断性共病。 16、协同:在定量的方法中,不同问题共患的现象被称为症状协同或纬度协同 17、非结构会谈:临床心理师根据来访者对问题做出的言语反应,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等信息,来确定会谈的问题。 18、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按照一套提前设定好的问题序列进行会谈,包括问题的措辞和顺序、记录反应和评估反应的方式。 19、半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事先有一定的安排,但后继问题在实际提出时,依据来访者的反应稍作调整。 20、心理测验:能够用来完成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工具或程序叫心理测验,也叫心理量表。 21、常模团体:是由具某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2、信度: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即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程度。 23、智力单位:在智力测验中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 24、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付应激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景的手段。 25: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二、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是(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1896年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初步 确立了临床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诊断)和(治疗)。 2、强迫症的基本特征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3、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改变)。 4、影响应激反应强度的因素有(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应对能力)。 5、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和生殖期。

最新版精选2020医学心理学完整版考核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15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二级 2.指导、合作 3.病人角色 4.角色行为阙如,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减退 5.一级 6.医学模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认知歪曲模型”是以______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对抑郁症等适应不良行为问题的解释。 8.系统家庭治疗过程中的原则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9.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常见的性偏好障碍有那些、、、: 11.癔症常见的类型有:和两大类型。 12.昏迷病人、精神病人的求医属于_____。 13.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14.病人的心理需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 15.拒绝执行医嘱,部分地执行医嘱,诊疗过程中擅自停止执行医嘱 16.技术水平的交往,非技术水平的交住,病人的依从性。 17.焦虑,退化,主观感觉异常

18.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最新进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9.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和 20.行为疗法的常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1.医患交往水平主要包括___、___、___。 二、解答题 22. 23.①与个体直观的利害关系;②利害关系的大小;③与个体价值观的联系(引 起羞愧愤怒等不同性质的情绪反应);④必对应教源形成的原因进行归因,属 于可控性或不可控性的;⑤个体能否应对;.⑥饭期应遨事件的发展倾向。 24.积极: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造度的心理应道是维持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消极:生理功能的损害 心理理功能的损害 社会功能的损害 25.心理理功能的损害 三、单选题 26.观察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27.环境幽雅、清洁、安静、舒适2增进医患关系3选用方法的针对性4充分鼓励患者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5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6科学性与施治相结合的原则7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在开始评定前,先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定方法和要求向被检查者交待清楚,待他完全明白后,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自评者或有其他特殊情况者,可由工作人员逐条念给他听,并且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的方式,把问题的本意告诉他,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在评定结束时由工作人员仔细检查自评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的,均应提醒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28.获取信息

临床心理学(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 ?第三章应激与应激障碍?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第五章智力障碍 ?第六章人格障碍 ?第七章神经症、癔症、抑 郁症 ?第八章行为障碍 ?第九章心身疾病 ?第十章临床常见的病人 心理问题 ?第十一章心理咨询 ?第十二章临床心理咨询 ?第十三章危机干预第一章概论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及研究目的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一、临床心理学的定义 ?1935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临床心理学分会给临床心理学下了一个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心理测评、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理解,并通过对个体的身心诊断、生活史了解以及对个体生活状况的观察、分析,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1991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又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力、情绪、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等,以及从事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心理服务。 ?20世纪60年代,日本心理学会(JPA)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下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综合心理学和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特殊的个体(心理不适应的人或心理障碍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苦恼的本质的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一门学问。 ?因此,他们把临床心理学的实践活动称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1988年,日本学者田中富士夫下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概括地说是对心理不健康或有行为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心理援助,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向健康方向引导,这种引导需要运用心理学和各种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它整合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心理适应为中心,并以心理援助为特征;通过缓解适应不良,提高能力水平和缓解情绪不安,以促进人类的社会适应、心理调节和个体发展。 ?①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②以心理测评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为中心③以心理适应不良或心理障碍的援助为目标,以达到帮助适应困难的个体调整心态,矫正不良行为,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 ?二、临床心理学的性质:发展性教育性社会性 ?发展性——始终强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以往:注重心理诊疗,服务对象主要是心理异常者,此种心理治疗具有浓厚的精神医学色彩。 ?后来;心理援助(assistance),危机介入(intervention),引导(guide)或促进(improvement)等概念引入,反映临床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20世纪40年代前的临床心理学主要以心理测评活动为主,是对个人的适应问题进行指导(direction)、助言(suggesstion)、和劝告(recommendation)式的咨询。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能够为人们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起到建设性的教育、援助作用。 ?教育性——社会性—— ?临床(clinical)起源于希腊语klinikos,“医生在患者的病床边进行医学的照料”。 ?今天,“临床”不仅仅是“床边医学诊疗”的概念了。不仅限于医疗临床了。 ?“家庭心理临床”“教育临床”“地域临床” ?三、临床心理学的目的:运用心理学的技术、知识、成果,以及与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有心理适应问题的人进行

医学心理学整理版本

1、神经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研究大脑神经生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旨在了解大脑整体及其不同部位在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或出现某种心理活动时所发生的变化。通过直接观察个体在不同意识状态下(如睡眠、清醒、思考、情绪紧张)大脑各部位的活动情况,推论和解释大脑分区的功能情况。对于行为异常者也可以将所获的资料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2、情绪状态:一般分为三种,各有其特点。 心境:是指一种比较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情绪状态。心境的主要特点是渲染性和弥散性。 激情:是一种短暂的、激烈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主要特点是爆发性和冲动性。 应激:是指突然发生的紧急状态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特点是超压性和超负荷性。 3、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涉及的时间分类: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回顾研究、前瞻研究。 根据研究涉及的方法分类: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相关法、实验法。 4、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心理卫生: A、儿童期新生发展特点 1、新生儿期 2、乳儿期 3~4个月开始出现初步记忆,6个月有深度知觉 3、婴儿期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 4、幼儿期第一反抗期 5、学龄期 B、儿童期心理卫生的注意要点 新生儿期和乳儿期心理卫生的注意要点母乳喂养(营养、母爱和安全感)、亲子联结(父母创造条件对孩子的感官、动作和语言进行训练,让孩子能够接触更多的刺激和摄入更多的信息;父母通过亲昵、拥抱和抚摸等体肤接触和言语情感交流。 1、) 2、婴儿期心理卫生注意要点加强语言训练、丰富感官刺激、培养良好习惯 3、幼儿期心理卫生注意要点营造和谐氛围、父母以身作则、参加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摆正孩子地位、多给表扬鼓励 (二)青年心理卫生: A、青年期心身发展特点 5个 1、生理方面的成长 2、自我意识开始确立 3、情绪敏感不稳定 4、人格逐渐形成 5、性心理不断成熟 B、青年期心理卫生的注意要点 3个标题 1、社会适应问题(自我矛盾、生物、心理、社会之间的矛盾、社会对少年认知态度的矛盾) 2、情绪情感问题(受到挫折和打击时,出现情绪低落等,甚至非理性行为;辅导和训练青

3.3 教育心理学章节考点梳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五要素 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 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

临床心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等

一.名词解释? ?1.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无器质性基础? 3.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意识到它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并为此苦恼而不安,自知力完好,求治心切。? 4.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与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变态的。(?临床上常将自知力作为判断病情轻重或病情好转?的重要指标)? 5.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患者交替出现抑郁和狂躁症状,每一种症状都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几个狂躁或抑郁时期,其间有一段“正常”时期,一些患者在一天之内既有抑郁的经历又有狂躁的经历。? 6.病理性赘述:思路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讲话罗嗦,?无意义的繁枝细节掩盖主要内容,思维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7.躁狂掩饰:个体经历一些不幸的事件时,便会出现抑郁的情绪以及与低自尊相关的认知,或者对这些事件做出防御性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他们通过躁狂掩饰表现出正常的自尊水平。8。广泛性焦虑障碍: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9.?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二、选填? 1.性偏好障碍: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和性受虐狂、混合型性偏好障碍等? 2.几种不同类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 偏执型人格障碍:总是怀疑别人的可信度,怀疑他人,将善意的行为误解为隐含的关系或威胁,不愿或害怕向人倾诉? 边缘型人格障碍:担心被抛弃,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自我认同混乱,反复自残,空虚感? 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重视规则和细节,事必恭亲,完美主义,吝啬,喜欢储藏东西? 3.精神障碍的成因:遗传模型,生物模型,心理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系统模型,系统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包括(对精神障碍具有易感性还是适应力取决于这三个因素):?生物因素:基因的构成、病毒的感染、损伤? 心理因素:童年的创伤、对环境事件的不良认知反应?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困难、社会支持缺失? 4.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有:经济地位、-精神分裂症基因型母亲、NEE家庭(高度消极情绪表达)? 神经病学基础:多巴胺过量,病毒感染,妊娠分娩并发症,母亲的压力?5.认知技术包括:自我指导训练和认知挑战? 6.人本主义治疗:其中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的最为杰出。7.影响情绪和行为的许多关键结构位于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边缘系统?8.行为主义治疗的基础是经典条件反

教育心理学第3阶段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集中思维 B、辐合思维 C、求同思维 D、求异思维 2、首创出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称之为:() A、创造性 B、创造能力 C、真创造 D、类创造 3、定势对于问题解决() A、有积极影响 B、有消极影响 C、无影响 D、有积极或消极影响 4、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指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独创性 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意向 6、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和() A、程序教学 B、掌握教学 C、指导教学 D、合作学习 7、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方法 B、认知改变方法 C、情绪改变方法 D、理性情绪方法 8、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规律的方法是()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法 D、精神分析法 9、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A、个性目标 B、品德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心智技能目标 10、为心理评估搜集数据化资料的工具称之为:() A、心理测量 B、心理测验 C、心理内容 D、心理形式 11、做了错事以后,产生内疚惭愧之感,这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判断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12、“领会”属于()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心智技能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