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行为主义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运用

浅谈行为主义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2276746.html,

浅谈行为主义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运用作者:肖长根厉舒晴

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21期

【摘要】养成和塑造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中小学生的人生有重大的意义,通过不断地强化行为可以内化为认知和人格。中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运用行为主义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来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学生;行为习惯;行为主义

一、新行为塑造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运用

行为塑造的步骤:一是确认初始行为;二是选择塑造步骤;三是选定强化物;四是对各个连续的趋近行为实施差别强化;五是按照合适的速度完成塑造的各步骤。

比如说班上有一个同学“沙沙”,他经常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开小差,导致成绩不好。老师想要让他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持续注意时间增长。就可以使用行为塑造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可以当学生出现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趋势时,立即表扬给予强化,然后当学生坚持十分钟的时候表扬进步给予强化,接着可以提高到二十分钟,在全班人面前表扬给予强化,最后在四十分钟的时候再次给予学生鼓励支持等强化,使他能够达到上课集中注意力达四十分钟这一目标。

二、行为的消退与维持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运用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教师在消退时要注意:要前后一致地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并且,结合消退使用其他办法,如强化适当的行为。在课堂上忽视不适宜的行为,如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而是直接大喊等小问题,消退是最适当的课堂管理策略,但是消退原理并不是意味着教师无限期容忍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行为塑造的初期,需要及时不断地去强化确保行为维持。但是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行为有可能内化行为模式,比如说孩子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虽然老师没有表扬,但是他还是会自觉遵守纪律,继续认真听课,这个行为就是经过训练后的行为内化模式。同样,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实验中,小白鼠虽然有几次尝试压杆,但是没有得到事物,还是会继续压杆尝试这个行为,甚至可能小白鼠以后遇到别的杆的时候也会发生压杆行为,因为这个行为已经成了小白鼠的习惯性行为了。

有时候对于学生来说,行为的发生会由外强化变成内强化。因为可能在尝试行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个行为很有兴趣,甚至能获得成就感。比如说某同学,开始不怎么阅读,但是老师为了培养他阅读的行为习惯,对他进行了强化训练,在训练后,他渐渐地发现看书是一件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