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管理学MM笔记

行政管理学MM笔记

行政管理学MM笔记
行政管理学MM笔记

行政管理学笔记(1-5章)第1章概述

【行政的三种含义:从西方的学术传统来看,对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②.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③.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行政管理学产生

①.1865年最先提出“行政学”的是德国史坦因

②.里程碑是美国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学派理论。其代表人物有:

①.美国威尔逊《行政研究》,提出行政管理学应研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

②.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提出政治与行政“两分法”,认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政治的执行,是国家意志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③.怀特《行政学导论》将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部分。

④.法国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还提出有关管理的14项原则。

⑤.德国马克思韦伯提出官僚制组织理论。

⑥.美国泰罗开创了管理科学的新时代:?.主张用作业方法取代凭经验办事?.管理职能专门化。

二、20世纪末40-70年代时期有代表的理论学派有:?.行为科学学派美国梅奥教授的“霍桑”实验,提出“社会人”的假设

?.决策理论学派①.美国西蒙《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②.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③.埃左尼的综视决策理论

?.系统理论学派①.里格思的《行政生态理论》

②.卡斯特的《权变理论》

三、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行政管理学主要有:

㈠.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是有英国前首相英格里特撒切尔发起的。其主要内容是:

①.反对低效和浪费,实行私有化;②.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③.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等等。㈡.政府治理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①.政府具有多种性及复杂性,因此需要放松规制,政府只当裁判员而不当运动员,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民之间应建立平等协商和合作关系。

②.让私营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

③.政府治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互补充,其主要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㈢.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行政管理的几个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有:

①.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②.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③.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①.从政治与行政的密切联系来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需要政治学的指导。

②.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社会学)的指导。

③.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行政管理学与法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综上所述…。

【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①.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②.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③.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以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繁荣的时期。

①.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

②.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③.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①.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②.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③.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不是偶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西方行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②.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①.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②.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案例,比较方法.

第2章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的类型:

①.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自然行政与人造行政环境。

②.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③.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行政生态模式:行政环境属于行政生态学的研究范畴,①.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的是美国高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②.使行政生态学正式成为行政研究分支的则是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

【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

①.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②.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③.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④.行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论述雷格斯提出的行政生态模型理论

在对不同的行政环境与其行政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后,雷格斯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

?.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其行政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由于缺乏专业化分工的行政机构,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行行政模式,它的特点是:行政系统各自执行不同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再次是过度型社会的行政模式(棱柱型行政模式)。

特点:①.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未能有效实现真正的专业化分工,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②.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其他社会机构,或传统机构来完成。

③.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

【经济环境要素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㈠.经济力量。①.由于特定社会的经济力量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也决定着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②.经济力量决定着特定社会的国民财富总量,这意味着,它还决定着行政系统可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及该系统可能的职能与组织规模。

㈡.社会经济结构。①.社会经济结构实质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不同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

②.社会经济结构还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结构、经济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的选择。③.社会经济结构还包含有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这一重要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这一因素对不同行政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㈢.经济体制。①.有些国家特定经济体制的确立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某种行政体制的结果,或者说是通过特定行政体制予以实现的;②.当今各国无论何种经济体制,都要依赖于一定的行政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㈣.科技发展水平。

①.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行政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功能、结构、运行程序与规则等制度化保障,也离不开高效技术系统的支持。

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对行政系统结构产生巨大冲击。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系统处理软件的引入,将节省许多中下层人力资源的使用需求,但在高层则因为需要处理的信息与决策事物在质与量两个方面的剧增,行政系统对高层决策及专业化人士的需求越来越大。

③.这些结构变量的改变会对行政权力的配置、形式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产生相适应的以分权化为取向的变革。【美国学者阿尔蒙德首先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广义与狭义的行政政治环境。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要把法律制度包含在内。持狭义政治环境观的学者直接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环境因素来分析。

而持广义政治环境观的学者则明确提出,行政系统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

【对行政系统影响最为明显的政治要素包括:

①.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实际运行情况②.政党制度③.社会团体发达程度④.社会流通性

政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通过三个途径:

①.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②.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把行政系统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③.政党的执政功能,也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具体来说,党对管理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①.直接影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建立与各

级政府直接相对应的,严密的层级节制型组织系统直接对行政系统的组织、认识、行政活动。直接领导行政决策的制定实施监督与控制的全过程

②.间接影响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国际各种国家权利

组织与政治机构来影响行政系统的组织及运行过程。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②.因此,从制度层次来看,各级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直

接构成行政系统的重要环境制约因素。

㈢.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极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①.二十余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和

政府对社会管制的放松,社会公众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为保护自身利益而成立各种共同利益团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②.由社会公众为其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各种社会团体,很

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的目的正是想引起某些部门的注意,这表明现代意义的社会团体已经对我国行政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文化的发生与存在形态,人们常常把政治文化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与价值取向性。

行政文化因素的四大类型:①.行政价值文化②.行政功能文化③.行政运行文化④.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可分为传统型、服从型、和参与型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和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

一、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有两层含义:

①.政府是全能的,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总揽所有社会事务。②.政府机关也是全能的,或者说是功能普化的。二、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认为

①.政府只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因而其功能是有限的;②.政府中的各个部门、每个人员也不是全能的,只能行使特定的权力,承担特定的责任。

【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①.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②.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③.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④.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㈠.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②.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

③.我国基本建成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④.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㈡.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要想维持缺乏竞争力的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只能用行政手段干预,这样一来,现行行政体制难以进行有效改革,也就无法建立新型行政体制。㈢.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①.受限市场模式表现在:一是价格双轨制;二是全国市场的分割性。②.市场的有限性阻碍着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进程;市场的分割性阻碍了行政体制的顺利转型。

第3章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特征:①.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②.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③.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④.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关于行政权力所依靠的社会资源,美国行政学家西蒙认为有四个方面:信任,认同,制裁,合法性。

行政权力具体来源:

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

行政权力价值取向是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核心是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

简述行政权力的特性:具有一般国家权力的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自己的特性。①.公共性

②.执性性(由消极行政转向积极行政)③.有限性。

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①.~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②.行政权力的活动领域是公共事务,而不是私人领域。

③.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

人利益服务。

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行政权力严格限定在公

共领域,只做个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②.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政府在管理时,不能

无节制地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强制力量只是在作为一种备用手段和一道最后屏障。

③.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一方面以权力限制权

力,另一方面以权利限制权力。

【传统行政权力缺乏法治的主要表现:

①.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

②.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

③.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④.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

⑤.行政人员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

【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

①.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②.是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

③.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和内部功能日趋分化。

④.特点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其为法理型权力。

【行政权力在运作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公共利益的?

①.行政权力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为某个个人、集团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谋取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

②.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从以往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受益”关系,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

③.行政权利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权力应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服务。

④.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

【权力的类型:

①.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②.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又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③.根据权力作用领域,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密切关系,表现在:

①.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②.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③.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①.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能够更好的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他们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处理地方事物。

②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社会发展到更高程度的差异化和复杂化,地方分权是信息社会的分散化和多样化的必然结果。

③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地方分权提供了更多的竞争性职位,也为公民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是导致地方分权的重要因素。

【国外中央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

根据国家整体与部分,即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形式而论,在当代①.联邦制国家。美国最为典型。

②.单一制国家。英国是单一制国家的典型。其方式包括: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

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㈠.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经过多次调整,中央集权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状态。

中央政府绝对主导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国民经济管理活动,地方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经济计划的执行者。

㈡.改革开发之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逐步打破集权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权力关系的调整表现在:

①.扩大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财权和事权。

②.在地方推行市管县体制,突出中心城市作用,赋予一

些地区政府经济“特权”。

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演变:

1982年宪法采取列举的方式,对中央及省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作了原则划分,这是以前的宪法所没有的。1984年中央下放了干部管理权限,

1993年国家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始推性公务员制度,使干部人事管理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联系实际分析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包括:)

.根据我国国情,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必须改变过去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建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体制,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法制化的关系模式。

它们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①.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

②.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③.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④.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4章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的概念及特点: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特点:①.执行性;②.整体性;③.多样性;④.动态性。【20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实施,标志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为法律确认。行政职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弱势政府时期(即“守夜人”时期)的行政职能;这

一时期竭力主张自由竞争,让市场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

②.强势政府时期(即“积极干预”时期)的行职能;

③.有限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简述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特点及意义:

?.职能特点: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时常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弱势政府时期的积极意义在于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极意义在于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政府干预基本属于约束型的。

简答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特点及其意义

㈠.这一时期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开始演变为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守夜人”行政职能让位于“积极干预”的行政职能。

㈡.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这一时期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表现在:①.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②.兴办国有企业。③.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④.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

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①.广泛使用法律手段②.使用计划手段

③.制定产业政策④.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

段。⑤.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㈢.积极意义,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繁荣;消极意义在于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导致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联系实际,谈谈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主要采取三种形式:①.政府业务合同出租。

②.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③.公共服务社会化。

【规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许可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或制度之一。

【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①.集中计划管理。

②.微观直接管理。③.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①.造成政府机构膨胀。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③.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④.容易产生腐败。

【行政职能转变:所谓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①.转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②.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③.转变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④.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⑤.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我国加入WTO后)政府对自身职能进行调整的内容:①.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向下级、社会中介和企业分权;政府权力将部分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国际组织中去。②.应强化某些职能。加强对涉外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提高应对能力;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体系。

③.政府需要增加新的职能。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㈠.职能重心的转变。11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㈡. 行政职能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

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②.由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间接管理为主。

③.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

结合。

㈢.我国行政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

①.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基本原则是企业下放,政企分开。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社分开,把本来属于社会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行使。

⑤.理顺政府内部各种职能部门的关系。

?.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明确分工,划清职责;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的地位,作用及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方式,使各部门行为有章可循;

?.完善协调机制。解决部门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①.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重要意义

②.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③.研究行职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④.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5章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①.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种公共管理包括经济、社会管理和政治管理等方面。

②.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其主要代表国家是英国。

【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主要代表国家是美国。

【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组成方式?

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产生方式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以法国的第五共和国最为典型。

【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主要代表国家是瑞士。

【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国务院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①.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区分为: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②.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区分为: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和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①.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②.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③.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④.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①.适应性原则。②.协调性原则。③.权责相称原则。

④.精干高效原则。⑤.法制性原则。

【行政编制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其特点是,第一,集中程度高。第二,综合性强。第三,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

论述各国缩减缩减机构的政策工具和途径。

纵观世界机构改革的实践,可以看出~主要有:

①.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定位,缩小政府的职能范围。

②.压缩社会福利项目,向企业开放公共领域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权;以达到政府机构瘦身的目的。

③.行政机构分权化改革。④.行政机构设置社会化,主要是机关后勤部门社会化。⑤.公共机构的非国有化,将部分行政转移出政府机构的序列。

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①.职能②.机构③.人员编制管理。【行政编制管理机构的含义:

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

职能管理的内容:

①.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

②.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职能,制订具体方案。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

④.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其它职责分工。

机构管理的内容:①.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每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规模。

②.划分机构的属性。③.对机构规模的管理。

人员编制管理的内容:

①.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

②.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③.确定人员编制结构。【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体(基本)目标。

精干、高效、廉洁是各国的共同目标。

我国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①.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③.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④.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外部因素:①.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②.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③.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④.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内部因素:①.机构的过度膨胀。

②.人员素质不高、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

第二,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①.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②.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③.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④.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具体表现为:?.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综合协调机构的强化。⑤.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①.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②.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③.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的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④.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⑤.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案例(2005年,温家宝,煤矿安全):这次机构的微调遵循了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哪项原则?说明了?

1、坚持了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要遵循的适应性原则。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繁,人员伤亡,给人民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及时将局升格,就是适应了新形势。2、说明了:①.机构改革一定要适应一定时期内经济、

政治和社会发展情况,不能冒进也不能滞后。

②.政府职能应该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调整,该加强的一

定要加强,该减弱、放弃的一定要减弱、放弃。

③.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

㈠.从1982年开始从国务院开始自上而下,①.精干领导班子②.废除干部终身制③.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

㈡.1988年的改革以转变职能为关键,以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为重点。①.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②.精简专业部门③.解决职能交叉的问题④.推行公务员制度

㈢.1993年的机构改革~。①.调整职能配置,促进职能转变②.协调职能交叉、重复的问题③.精简.

㈣.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规模很大、力度很强)

㈤..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线是是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务院机构改革有5个重点:①.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②.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组发改委。

③.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银监会。

④.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⑤.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6-10章)第6章行政管理事务

【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所谓行政管理事务,就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全部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

【正确理解行政管理事务的意义:

①.它能够比较全面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内容。

②.它能够比较准确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对象或内容。

【如何理解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

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维持自身组织活动所从事的所有管理事务:

①.是特指政府自身的管理事务,或者说是政府内部的管

理事务。②.是为社会公共~服务的。③.处理得当与否,是决定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因素。

【如何理解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指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并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

?.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

①.不是政府内部~,而是存在于政府之外而又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事务。②.不是私人事务。

?.是需要政府处理并被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对象范围的事务。?.处理得当与否,是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有资产的途径:①.由法律认定形成的国有资产。

②.由资本金及其收益形成的国有资产。

③.由拨入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

④.由馈赠形成的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就是政府机关对国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运营、增殖能一系列的宏观管理活动。

国有资产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一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外事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政府为了正确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和维护世界和平,通过制定和执行外事政策、处理对外事务以实现政府的外交职能的一项政治性事务管理活动。

【国务院这层级来看,外事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是:

确立外交战略,总体把握外交方向,制定外交政策。

决定一些重大的外交事项。

对国务院下属职能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各部门关系,使我国对外事务能够合理妥善解决。

④.根据宪法、法律行使职责,实施对我国使领馆人员的任免权,进一步完善使节制度。

【从外交部这层级来看,外事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是:

执行国务院决定的重大事项,对外宣布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加强中国与外国的信息交流。

对国际形势和各国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国务院制定政策提供材料和建议。。

代理政策处理日常外交事务。

④.代表国务院或根据授权,归口管理有关的涉外事宜。

⑤.领导我国驻外使馆和有关代表机构的工作。

【国家公务员制度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公务员法》并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基本制度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职级工资制。职级工资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部分。

财务行政理论创始人:19世纪的斯坦因;美国学者威洛比《公共行政学原理》提出预算和物资管理等财务问题。财务行政被公认为是行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四项

㈠.人事行政管理。内容包括:①.计划和组织②.使用和开发③.激励和监督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㈡.财务行管。?.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会计管理。

?.审计管理:审计管理对维护社会公共事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在:①.服务于宏观调控、②.维护国家经济秩序、③.促进廉政建设。

我国现行的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

①.预算审计。②.预算外。③.金融。④.国有资产。⑤.国家建设项目⑥社会保障⑦.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㈢.后勤行管。是指为合理组织和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工作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的一系列管理事务。后勤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物资管理: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检查与检修

管理、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②.生活后勤管理:房产、食堂管理。

③.机关环境管理:亦称机关庭院管理。

④.服务后勤管理:车辆、幼儿园、水电、医疗卫生。

⑤.接待工作管理。

㈣.机关行管。指为机关的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的活动,主要是对机关内部行政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程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

?.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包括会议规则在内的一整套会议制度;科学、有效、充分地做好会议准备工作;严格控制会议人数、不允许无关人员与会;保证会场秩序;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会议效率与质量。

?.机关文件工作管理。使文件工作构成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确立最佳组合关系;使文件工作构成要素的流程有序、有效、顺畅、快捷,相互间取得最佳配合。

?.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管理。

特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保密工作管理。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坚持原则,保证知密不失密。

?.信访工作管理。主要内容:

①.在体制方面,确定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信访工作

机构,在信访工作中实施科学分工,建设信访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规划信访工作程序。

②.在监督控制方面,明确对信访工作的监督控制责任。

③.在协调关系方面,协调信访工作所涉及的多方面利益

关系:调整计划目标,调整政策,调整内部关系、外部关系,调整工作节奏等。

【公安行政管理的含义:又称公共安全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患和消除的行政管理活动。【公安行政管理:①.打击违法犯罪活动②提供社会服务。国防行政管理的含义:又称国防军事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军事行政机关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秩序的环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国家军事力量、军事机构、全体民众等进行管理的活动。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内容:

㈠.经济行政管理。含义: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宏观经济行管。是宏观经济调控(内容包括总量调控、结构调控和规范性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府的角度看,宏观经济行管事务主要有:

①.制度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或法规如货币政策。

②.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

和相关决议,促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

③.在必要的时候直接通过行政干预,来达到对经济进行

宏观调控的目的,如直接对银行货币问题和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等。

?.工商行管。含义: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

㈡.政治行管:国防、司法、公安、外事行管。

㈢.文化行管。

?.教育行管。内容:①.制定教育规划;②.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③.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④.合理调配教育资源。

?.科学技术行管。内容:科技政策管理;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科技经费与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信息管理。

?.文化与体育行管。内容:①.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②.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

③.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

?.卫生行管。卫生法制与监督管理;妇幼保健管理;医政管理;疾病控制管理;药品监督管理。

㈣.社会行管。

?.人口行管。①.户籍管理。②.居民身份证管理。

③.计划生育行管。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

人口规划,正确制定人口生育控制指标;做好计划生育的预防和保健工作。

④.流动人口行管。一是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暂停登记

和发证工作,准确了解流动人口情况;二是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三是根据流动人口的务工情况,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民政行管。①.建立配套机制,积极引导我国基层民主组织的建立与完善。②.建立健全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制度。③.整合社会资源,使社会救助与救灾工作顺利开展。④.以创新为重点,建立现代优抚安置制度。

⑤.以服务为中心,优化民政工作体系,完善民政职能。?.社会保障行管。①.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

②.社会保障奖金的管理(有关筹集和有关支付社会保

障奖金的管理);③.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司法行政管理的含义:司法行政管理是以辅助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为目的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对于有关培训干部,宣传法制,领导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事务之实施的国家管理活动。

第7章行政管理行为

【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具有以下特点:

①.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②.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

积极性的行为。

③.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

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直线—职能结构。

【行政组织的结构分为以下类型: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结构。【行政管理行为的分类。

①.从行政层次的角度,分为中央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和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行为。

②.从行政过程的角度,分为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执行行为、行政监督行为,甚至还可以将行政执行行为细分为行政指挥行为、行政协调行为。

③.从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角度,分为行政组织行为、行政领导行为和行政沟通行为。

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和沟通行为是最基本的群体行为?

①.群体行为所要实现的目标是群体成员共同的目标。

②.在群体行为中要实现群体成员的行动一致,就必须要有人进行指挥、协调的工作,即要有领导行为,所以,领导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最基本行为之一。

③.由于群体行为不是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多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行为,因此离不开有效的沟通。【组织:专指由人组成的群体和集合体,专指为了达到共同目的,人们依据自身意愿结成的完整有机体。

【行政组织的要素:行政职位、人员、体制、精神要素。【行政组织行为的特征: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

【影响行政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①.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②.组织的技术特征③.二者的匹配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及其关系:

①.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组织中设置多少层次的组织机构;

②.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或一个行政领导者所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一般说来,

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④.在设计行政组织结构时,层的多少与幅的大小应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前提,适当控制幅,尽量减少层。

根据组织冲突功能分类:

①.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那些支持行政组织的目标并能够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绩效的冲突,是属于良性的。

②.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那些对于行政组织的绩效实现有阻碍作用的冲突,是属于破坏性的。

判断标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促进目标实现的是正常【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方式:谈判、调处、服从权威。【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在横向结构上,行政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

【行政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趋势。

①.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

②.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

【行为领导行为的含义:指行政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行政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行为的构成要素:

①.领导者。②.被领导者。③.客观环境。

【行为领导行为的特征:

①.统一性。②.权威性。③.服务性。④.综合性。

【行政领导方式分类的不同标准。

①.按照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划分:专断式、民主式、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

②.根据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来:重人式行政领导方式、重事式行政领导方式、人事并重式行政领导方式。【正确理解行政授权的原则和方式。

授权的原则:①.权责统一原则。②.视能授权原则。

③.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④.单一隶属原则。

授权的方式:①.充分授权。②.不充分授权。③.弹性授权。

④.制约授权。

【行政沟通行为的含义:行政沟通行为是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的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

【行政沟通的种类:①.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可以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②.按照沟通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③.按照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环、链、轮、Y式和全通道式。【行政沟通过程的含义:是信息发出者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不仅是一种逻辑的传递,还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混合交流过程。行政沟通的方式:口头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沟通。

行政沟通的过程:①.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②.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③.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④.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

⑤.接受者接受信息。⑥.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⑦.接受者采取行动。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并准确无误。

【行政信息的含义:是指反映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任务以及目标的各种信息、文件、指令、预测、情报、数据资料、建议等的总称。

【行政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

【行政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时效性、共享性、政治性。【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②.另一方面,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

【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①.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②.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④.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⑤.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

简答行政领导的用人艺术。

人力资源是一种生产力,“知人善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要求。正确地运用用人艺术:

?.知人善任。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以科学的先人用人方法和制度为保障,把人选准用准。

?.任人唯贤。要做到任人唯贤,就必须反对任人唯亲。领导者应该在用人问题上坚持克己奉公,任人唯贤,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批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用人所长。领导者要做到扬长避短,适才适用,

①.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②.要有求才之渴,用人之艺;③.要有容才之量,护才之魄。

?.敢用新秀。①.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树立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新思想。②.要克服四平八稳,怕担责任的用人观,树立爱惜人才,引荐人才的新思想。

③.是破除神秘化、封闭式的思想观念和选人方式。

第8章行政管理过程

【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特点。

①.过程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②.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与管理过程有共同特点。

③.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说行政管理机构或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

行政管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基本内容和基本环节):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

①.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②.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必经阶段。不经执行这个阶段,行政管理目标就不会实现③.行政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不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行政决策与执行需要接受检查与监督。

【决策与行政决策的含义:

所谓决策,就是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动确定目标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即做出决定的过程,既是人们的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决断过程,因而也是人们意志活动的过程。

所谓行政决策则是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作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的特点。

①.决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②.决内容是行政事务。③.决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④.决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行政决策的主要理论模式有代表性的有:

理性;有限理性(西蒙);渐进(林德布洛姆);

混合扫描(综视决策模式、埃佐尼)决策模式。研究起源于1951年美国学者D.B杜鲁门《政府之过程》【决策模式的含义:是指决策理论家对决策过程的本质、程序、方法的一种理论概括。

【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有:理性决策模式、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和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标准①.决策时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

②.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

决策程序六步骤:

①.发现问题②.提出目标③.设计方案④.预测后果⑤.分析比较⑥.选择最优方案。整个决策过程都是理性化的。

渐进决策模式:是美国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

混合扫描决策模式:优点,对决策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克服理性和渐进模式的片面性,同时看到二者的合理性,并力求把它们结合起来。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决策程序的含义:是指决策运行过程的次序或基本阶段。行政决策程序与其他方面决策程序一致①.信息的收集和处理。②.决策方案的设计。③.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④.决策方案的实施。【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存在问题:

?.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①.有的领导对信息工作不重视,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过于自信,并仓促做出决策;

②.获取信息的方法不科学;③.我国政府专业性信息机构不足,而且还存在着职能错位的问题。

?.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专业化程度低。?.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完善措施:?.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①.应加强政府信息机构建设,增加信息工作的投入。

②.改革信息收信和处理的方法,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

③.要强化决策者的信息意识,尽可能做到信息不全面(相对而言)不决策,信息不准确不决策。

?.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行政执行: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

特征:①.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

②.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

③.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政策的指导下进行。

④.的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

⑤.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动员的含义:是指行政执行机构及其领导者积极向行政执行人员以及与行政执行有关人员解释和宣讲行政决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布置行政执行的任务,调动执行者参与行政执行的积极性的过程。

【行政协调含义:指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行政执行人员引导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同、互相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地实现共同行政目标的行政行为或行政活动;也是行政执行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以实现步调一致、共同行动的活动过程。

审计机关般拥有下列职权:①.检查权。②.调查权。

③.建议权。④.通报权。⑤.处理权。

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计划。制定计划时,①.必须规定出如何分配该决策方案的全部工作量。②.必须注意计划中各具体的子目标与决策总目标的一致。③.编制执行计划时必须把时间因素当作一个重要因素来加以考虑。

?.动员。应注意几点:①.必须紧紧地围绕着行政决策目标的实现进行;②.要有利于调动执行者以及与执行有关人员的积极性;③.动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指挥。是执行工作的关键,涉及四方面内容:

①.包含发布命令,而命令需要清楚、完整,并在下属有可能完成的范围内;②.意味着一种连续不断的培训活动,用以教导下属,使他们能够完成当前情况下的特定工作任务;③.务必包括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使他们能够努力满足管理人员的期望;④.包括维护纪律和奖励执行情况良好的人员。以上四方面的工作结合为一整体,就构成执行工作中的指挥。

?.协调。针对造成执行行为受阻的不同原因采取信息沟通法、利益调节法、行政命令法等不同的方法。

?.控制。行控系统包含基本要素:①.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②.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③.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④.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

【行政监督的含义: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

①.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督促。

②.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

③.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

④.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

【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

①.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②.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监督方式:

①.合法性监督(司法审察)和合理性监督(行政复议)。

②.事前监督(听证会制度)、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国政调查)。③.长期监督(上下级之间的日常监督)和暂时监督(权力机关代表的质询活动)。

行政监督系统:?.外部。①.权力机关的监督。如立法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②.政党的监督。③.司法机关的监督。检察院和法院。④.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

⑤.新闻舆论的监督。

?.内部。①.一般监督:上下级监督(最基本、最主要)、职能监督、主管监督。②.专门监督:对人事管理的行政监察(监察部、局具有检察权、调查权、建议权和行政处理权)和对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存在立法审计如英美加拿大和行政审计如我国的审计署、局)。

第9章行政管理方法

【行为激励方法的含义:是通过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反应。【行为激励的方式:目标激励、奖励、竞争、反激励。【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

①.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

②.行政管理方法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

③.行政管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含义: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

特点:实施性、针对性、系统性、技术性。

【行政方法或行政指令方法的含义: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制度、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主要特征:强制性(基本)、权威、层次、具体、无偿性。【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①.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③.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

【在行政管理中运用行政方法的利弊。

利?.能够使国家的政策、法律和上级的意图快速地向下贯彻,有利于行政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如果没有集中统一指挥和行动,就不能完成国家任务,实现行政目标。?.上级可以针对下级的工作情况,及时地、灵活地发出各种指令,使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理,具有的灵活快捷的优点。

弊?.行政方法以强制性的指令、命令支配下级的行为,下级长期处在被动服从的状态,会压抑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下级对上级的过分依赖。

?.过分信赖这种方法,容易造成领导者个人专断,助长家长制、一言堂的不良作风,不利于参与式的民主管理。?.行政指令是以垂直方向传达的,在指示、命令的下行传达过程中容易忽略横向的协调,有可能造成条块之间的矛盾,反过来制约了行政系统的高度统一。

【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

因特网的发展:第一阶段,美国的国防部建造阿帕网;第二阶段,70年代美国国防部把TCP/IP协议向民众转让;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所谓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所谓盲目扩张的时代;

第四阶段,90年代的因特网(其特征是①.多中心;

②.开放式,资源共享;③.既允许差异又允许统一)。【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间接性。【经济方法的利弊。

利①.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方法实施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自主性。②人们会经济信息作出迅速反应,按行政机关发出的信号行动,③.效果较为显著。特别适用于行政机关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和管理。

弊①.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或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方面,不能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切问题。

②.强调以物质利益为核心,掌握运用不当会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产生副作用。如诱发“一切向钱看”意识。【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①.适度原则。②.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电子政务产生的原因。①.政府转型的背景。②.因特网的发展。③.电子商务的驱动。④.全球化的竞争。⑤.大公司的驱动。⑥.领导人的政治意志。

【电子政务的个基本条件。

①.电子政务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

②.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

③.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的特点。

①.在~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②.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

③.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④.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规范。

【电子政务的具体内容。

①.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不同地方、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

②.政府对企业的政务: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服务。

③.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电子政务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功能。

①.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②.实行电子政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③.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

④.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

①.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

②.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

③.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技术手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趋势:

我国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初期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两个阶段。㈠.初期缓慢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办公自动化即OA工程,

②.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信息。㈡.最近几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子政务的重点首先是加强政府有效监管能力,其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然后是积极开展服务。

④.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电子政务不是一个技术项目,而是一个引领变革的工程,其最终目标是构造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务。【法律方法的含义、利弊: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①.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

②.法制面前人人平等。③.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原则。

利?.能够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明确各自的职责,保证了行政管理的集中和统一,使行政管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对行政管理对象的制约和控制,促进社会和谐地发展。

?.通过法律手段的运用,能够增强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促使行政机关人员依法行政,又促使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行事,从而促进了行政法制建设。

弊?.~对某些问题的处理缺乏弹性,只适合于带有共性的问题或关系的处理,无法对某些带有特殊性的具体问题灵活地处理。

?.~以严格的规范去处理问题,容易导致人们思想的僵化,使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受到抑制。

?.~无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它只能用强制力去要求人们自我抑制不合法的行为,一般并不提供为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理由和根据。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自觉守法的问题。

第10章行政管理规范

行政道德规范或行政道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征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统称。

特征:①.政治性。②.自律性。③.相对稳定性。

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示范与激励功能。

【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

①.行政管理规范或行政规范的实质是一种约束或限制。

②.行政管理规范的约束对象是各种行政权力及其行使过程,也就是各种行政行为。

③.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④.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形式或说表现形式是各种行为标准的集合。

【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

㈠行政道德准则。

㈡行政道德具体规范(内涵及要求)。

?.勤政(核心规范)。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做到勤政为民。要求①.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于国家,拥护政府;②.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努力工作;③.要确保行政质量,促成行政效率的持续提高。

?.廉政。廉洁奉公,清白行政。要严守法纪不贪赃枉法;要秉公执政,不假公济私;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不得“以言代法”、“以权凌法”;严格执法,不得玩忽职守;严以律己,为人表率。?.实事求是,科学行政。实事求是,一切从事实出发。重视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要坚持真理,敢于纠正错误;要正确处理意志力与科学的关系。

?.热情待人,协调行政。密切联系群众,尊重人民的合法权益;宽厚待人,形成良好的组织工作关系;要协调友邻,形成良好的部门间关系。

【依法行政的含义:是法治原则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基本内容:①.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②.行政职权的法定化。③.行政编制的法定化。④.行政程序的法定化。⑤.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作用和意义。

①.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②.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③.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

④.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所谓以德行政,是德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按照行政道德准则和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文明行政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意义: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以德行政的基本内容。

①.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②.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③.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④.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所谓行德政,就是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确保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行政职能的履行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行政道德准则展开。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②.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③.运行机制的不同④.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相互联系。它们不仅是相互区别,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表现在:

①.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②.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③.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④.依法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11-12章)第11章行政绩效评估

【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①.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②.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③.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④.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⑤.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⑥.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我国实行和开展行政绩效评估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①.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②.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③.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分类:

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

①.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

②.社会发展指标: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

③.政治发展指标: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

①.经济评估指标。②.效率评估指标。③.效益评估指标: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④.公平评估指标(弗协德里史森将社会公平分成的类型):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①.制定主体的特定性。②.调整对象的特定性。③.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

④.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

⑤.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基本功能:规范与控制、组织与调节、改革与稳定功能。【根据立法主体的不同,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构成如下: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④.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⑤.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

简答绩效评估计划应确定的具体事项。

①.完成该项评估任务所需的专业人员类别和人数。

②.为了确定评估目标,评估人员应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以及如何收集和评价。

③.为了证实评估目标,得出与目标相关的客观结论,评估人员必须搜集哪些方面的证据,需要搜集多少证据,搜集证据时需要采取哪些手段。

④.评估报告中应该反映评估人员预期取得的结果。

行政绩效评估过程的各个阶段。

①.制定计划。②.初步调查。③.管理控制评估。

④.详细评估。⑤.撰写评估报告。

行政绩效评估信息收集方法

①.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②.培训观测者的方法。

③.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④.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

保证公民意见调查准确性的的方法:

①.避免抽样错误,合理选择样本;②.采用随机抽样;③.样本要有代表性,应包括所有的公众类型;④.采用合适的访谈技术,提高回收率⑤.对访谈者进行培训和监督⑥.问卷要发放给多个不同教育水平的人;⑦.精心设计问卷内容,避免含糊和有偏见的问题。

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

㈠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①.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

②.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

③.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㈡.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㈢/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①.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

②.公务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制约行政绩效。㈣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①.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②.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

?.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治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①.需要立法保障。

②.公民参与机制是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③.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④.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行政绩效评估定量测定方法。是指在行政绩效评估过程中用于测定行政管理的经济成本、效率、效益和公平程序的方法的总和。

行政绩效评估定量测定主要的方法如下:

①.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②.成本-收益评估方法。

③.成本-效益评估方法。

简答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特征、优势和操作步骤:

特征①.它试图衡量一个公共项目可能对社会产生的所有成本和收益,包括许多很难用货币成本和收益来计量的无形部分。②.体现的是一种经济理性。③.一般使用私人市场作为公共项目评估的出发点和参照物。

优势①.成本和收益都以货币为共同的计量单位,从而使分析人员得以从收益中减去成本,这是成本—效益分析中是不可能的。②.使我们超越单一政策或项目的局限,将收益同社会整体的收入联系起来。③.使分析人员可以在更广泛的不同领域间进行项目比较(如健康和交通),因为净收益是用货币来表示的,具有可比性。

操作步骤①.估计成本和收益(内部和外部成本及收益、可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成本及收益、首要和次要成本及收益、净收益值和再分配性收益);②.成本和收益折现;③.得出最后结论。

简答成本—效益评估方法的特征和关注的焦点。

特征①.由于它避开了用货币单位来计量收益的问题,因而比成本—收益分析更容易应用。②.由于很少依靠市场价格,因此它很少运用私营部门利润最大化的逻辑。

③.特别能适用于评估外部性和无形的成本或收益,因为这些影响都很难用货币进行衡量。

关注的焦点①.最低成本评估;②.最大效益评估;③.边际效益评估。

第12章行政发展

【行政发展的含义。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行政发展的特点。①.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②.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

③.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④.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

行政发展在内涵上大都具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是行政体系的能力发展过程。②.是行政体系的功能改善过程。③.是行政关系的改善过程。④.是行政体系的结构优化过程。

西方各国行政体系实现较大发展的主要表现

西方各国率先启动和实施了各种改革方案如:法国“革新行政管理计划”,日本“关于行政改革的具体方针政策”,葡萄牙“公共选择计划”,美国“国家绩效评估报告”,加拿大“行政管理2000”,英国“效率稽核”、“财务管理改革方案”及“续阶方案”。

【分析西方国家行政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①.市场经济发达,社会中介组织成熟,产权制度明确,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界限明晰,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行政系统中来。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西方行政发展得以成立的根本基础。

②.信息产业的发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行政价值与观念,而且为行政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③.制度创新能力强。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

【行政改革的内容:功能调整、结构重组、行为变革。【行政发展模式的含义:是指行政发展的特点、方式、途径与过程的总称。

㈠.按照地区特点来划分:

?.英美模式。基本特点是利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来重塑政府,核心在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市场化。

?.法德模式。主要发生在行政文化崇尚科层制传统的国家,主要手段是调整公共事业、压缩人事开支、转变组织机构。

?.希腊模式。有意、西班牙等,以行政合法性和制度化作为当务之急,把韦伯制作为更现实的改革目标。

?.内源式发展模式。指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行政发展模式,如韩国,主要动因来自于政府内部的生存需要,具有四个基本特点:①.政府始终把自身的改革同自身的生存结合起来,危机意识比较强。②.强调公共部门的民营化,以这种措施来为政府的职能和机构“瘦身”。同时,政府同民间特别是私人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以此来发挥其管理经济的职能。③.将传统行政文化和现代文官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公务员制度始终保持较强的生命力。④.行政改革与发展大多是在一党执政的情况下推行的,这有利于保持行政发展的连续性,不至于由于政党的更替而导致行政发展出现断层。

?.外源式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所实践,其特点是:①.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是以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所以起点比较低。②.行政改革是在外力强迫下的“自我手术”,缺乏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

③.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缺乏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育不良。④.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造成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极大障碍,导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要走内源式发展的道路。

㈡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来划分

?.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又称“放松政府管制模式”或者“规制缓和”。

?.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在组织结构上首先把政府机构市场化;在政府官员管理上实行合同聘用制和建立以功绩制为原则的个性化绩效工资制度;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主张按照市场游戏规制定公共政策;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主张以公众为中心,政府围绕公众的需求提供服务。

?.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在对传统官僚制模式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所推出的,十分重视公民的参政权力和基层公务员的决策权力;在决策上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侵权方式进行决策;在体制结构上主张减少中间层次;在管理上推崇内部参与管理,尤其强调给低层公务员更多的参与权力分配的机会。

?.以实行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是为革除传统科层官僚制带来的政府僵化弊端设置的,认为政府机构的常设性和公务员的终身雇佣制是政府僵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张在组织上建立临时性机构。【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而实施行政发展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步骤,是政府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

【行政改革的原则:①.综合配套、整体推进。②.坚持依法行政改革。③.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行政发展外部动力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文化因素。④.技术因素。

【内部动力的主要因素。①.行政组织的演化。②.组织分工的细化。③.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行政发展外部阻力的主要因素。①.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②.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内部阻力的主要因素。①.来自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

②.来自公务员的阻力。③.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

【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特征。①.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③.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④.坚持渐进式改革。⑤.立足于中国国情。

【WTO规则对我国行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途径。

①.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途径产生影响。②.通过限制政府权力的途径产生影响。③.通过改变权力结构的途径产生影响。

【加入WTO后中国行政发展的趋势。

①.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②.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③.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④.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补充内容

【简述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行政运行文化实质上是关于公共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关于各种公共行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途径与方式的普遍性价值取向模式。核心问题是公共行政系统基本运行规则及其基本运行方式的确定。价值取向的两种模式,即自律本位的人治模式与法律本位的法治模式。

【简述行政职能的整体性特点。

政府行政系统和行政行为不是孤立和独立的,它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行政职能必须反映社会的需求,是整个社会职能系统的一部分。尽管行政职能系统内部各次级职能系统有其个性和功能,但不能脱离整体的职能系统而存在;反之,整体职能系统也必须依赖各次级职能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理解行政职能,既要从各个部分去认识,更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而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割裂开来。

【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主管事业单位和科技经营团体的登记注册;②.统一管理城乡集市贸易。③.监督检查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④.办理合伙经营者的登记注册。⑤.办理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⑥.办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的登记注册。⑦.负责国内商标和外国商标的统一注册和管理。⑧.管理经济济广告、社会广告和文化广告。⑨.检查、处理经济违法违章行为。⑩.研究工商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拟定法规、规章和制度。

【简述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先负责制的特点。

考虑到了首长制的优点,也吸收了委员会制的长处。在体制设计上,行政首长不仅有权召集和主持本级行政组织常务会议以及全体会议,而且在对有关问题做出决定时,是在充分展开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行政首长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形成行政组织的决定。行政首长负责制在运行程序上首先是民主,然后才是集中,所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质上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①.20世纪20年代,在国内较为有影响的行政学著作有《行海要术《行政纲目》

②.30年代张金鉴〈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江康黎的〈行政学原理〉

③.1986年我国正式办理行政管理学专业,招收本科生

案例:这组数据反映了我国公车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公车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基于以上问题,必须对公车制度进行改革。

①利于节约政府开支成本,避免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

②.具体办法,原有车辆卖给个人,对个人实行补贴,不再购新车;承包经营管理,社会化过渡;取消公务用车。

③.对公车制度的改革,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鼓励探索适合实际的改革方案。尽管方法各不相同,但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朝着市场化、货币化的方向发展。

案例(市委书记事必躬亲,最后病而累死):从行政领导艺术的角度来看,领导的去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没有很好地掌握处事艺术,事必躬亲,使得精力下降;没有很好地掌握用时艺术,使忙碌,没有休息的时间。?.惋惜,启示深刻,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处事艺术和用时艺术。①.从处事艺术上来说,行政领导的工作包括。不表示全部由来完成,按照“例外原则”办事,授权给下属,只需要管理例外的非日常事务。不分巨细,事必躬亲,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②.从用时艺术上来说,将宝贵的时间去处理最重要的工作,努力提高时间的利用率。③.领导能力和水平的大小在于他能不能指挥别人把某件事干好。

什么是审计监督?连续上演的“审计风暴”说明了?

?.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会计和其他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独立审查、评价和鉴证的经济监督活动。?.说明审计监督正成为我国行政内部监督系统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行政内部监督系统中,审计监督属于专门监督,审计署依法对各级行政机关进行专门的稽查和审核,有助于保证国家财产的正当使用。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张某办执照没人理:违反了行政道德具体规范的什么要求?这些行政人员应该怎么做?

?.、某些……做私人事务,违反了行政道德具体规范中“热情待人,协调行政”的要求。

?.行政管理最终是要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热情待人,密切联系群众,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所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协调好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不互相推诿,协调行政,共同为人民服务。官员点自己的蜡烛看家信的启示:

①.作为国家行政人员,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要公私分明,不假公济私。

②.国家行政人员要防止腐败堕落,不仅要在大的方面坚持立场,准确把握自己,而且要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让腐败无机可乘,无处可生。占公家小便宜的思想也忽视放纵不得,否则会成为走向腐败堕落的开端。

案例:什么是行政问责制?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行政问责制的实行说明了什么?

?.是对行政管理中出现的失误,不仅要追究行政管理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还要追究相关行政领导人的责任的一种制度。责任行政使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加规范。

?.加入WTO后,市场经济要求政府改变干预经济的方式,这必然带来政府的职能结构发生衍变。政府的行政管制的职能将会逐步向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向责任行政的方向转变。责任行政要求政府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切实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

?.材料中有关官员的引咎辞职,就是责任行政的体现,他们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做法对建立法治政府,促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

半截工程:根据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判断该工程是否合理。根据成本—收益评估方法,判断是否合理。?.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是指通过测定作为行政管理成本的奖金转化为投入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设备的比率来徇行政绩效的一种评估方法。

根据这种评估方法,材料中所说的县城城市广场建设项目不合理。建设广场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该项目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被勒令停工,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建设广场花费的各种前期费用巨大,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所以是不合理的。

?.成本—收益评估方法是指分析人员通过将行政活动的货币成本和总的货币收益来进行比较,以测定其效率的行政绩效评估方法。该县广场工程的货币成本投入很大,但几乎没有任何收益,工程成了一个烂摊子。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违规项目也是不合理的。

“非典”事件,政府采用了哪些行政管理方法?启示??.在“抗非”过程中,政府综合采用了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行为方法等行政管理方法。

①.如强制隔离、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医院等措施都是行政指令方法,②.依法罢免不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是法律方法③.鼓励生产急需物资是经济方法,对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是行为方法中的奖励激励方法。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行政方法的划分是理论意义上的,在具体的行政实践中,各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所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能局限于理论的划分,而应该认识到各种行政方法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关系。综合运用各种行政方法,往往会更有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

考《纲要》互相抄袭:从以德行政的角度来看,行政人员在考试中的表现正确吗?您的看法?

?.从以德行政的角度来看,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德行政的基础。只有培养起了自身的道德意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监督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要求。所以,颁布《纲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这是形成良好的行政道德体系的基础,是行政主体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的前提,也是以德行政的重要保障。?.表现不正确,不仅违反了考试纪律,也违反了《公民纲要》的具体要求,很难让人相信工作中坚持道德原则。同时,该行政部门通过考试来学习《纲要》,对进行道德教育,有走形式之嫌,值得商榷。道德是要落实在具体的社会行为中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13、案例(会议开支大大压缩):省委、省政府的规定迅速获得成效的原因何在?本案例有哪些有益启示??.原因在于:①.领导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因为该省领导对“会议猛增”的危害性及“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有比较明确而统一的认识,故能采取得力的措施。

②.制度健全。该省政府、省委为控制会费增长,避免会议成灾,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规章制度。

③.贯彻得力。为保证规章制度的顺利贯彻,明确要求各单位严格会议审批手续。凡违反的会议开支,财务人员可拒绝报销,对于严重违规者还要给予纪律处分。

?.案例说明,解决会海问题,关键是领导重视,财务制度健全,措施具体得力。

6、论述行政发展改革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推动因素,总体来说有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大部分。

?.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外在推动因素:①.经济因素。行政体系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当基础发生变化时,行政体系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②.政治因素。行政体系是政治体系的一部分。政治对行政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和紧密,政治是行政发展的主要外部动力。

③.文化因素。行政体系的结构形式、行政人员的行为等都要受到文化这一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的变革主要通过影响行政体系的价值判断,进而推动行政发展。

④.技术因素。技术的进步往往引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变化,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行政发展。?.行政发展的内部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内在推动因素:①.行政组织的演化。为了保持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和维持较高的行政绩效,必须对行政组织进行改革,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行政发展。

②.组织分工人细化。行政发展的动力之一。

③.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行政发展阻力也来自行政体系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

①.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对政府职能、体制改革中所涉及的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之间关系的调整的接受程度低,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行政发展。

②.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这导致行政改革受到束缚,从而直接影响行政发展。

?.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

①.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当行政发展启动时,既有的行政制度的惯性就表现出强大的保守特征,对行政发展形成阻碍和束缚。

②.来自公务员的阻力。当行政发展触及这部分公务员利益的时候,就会遇到来自于这部分公务员的抵制。

③.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行政文化对行政发展中的变革的认同往往处于滞后状态,对行政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但随着行政发展的深入进行,行政文化一旦发生改变,反而会对行政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7、简答行政改革的内容。

答:①.功能调整。即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对政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重新定位。

②.结构重组。指行政权力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

③.行为变革。指行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造和更新。

改革应该与行政改革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②.坚持依法行政改革。可以避免因领导人的意志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随意性,有利于改革的长期坚持和稳步发展和用法律的形式巩固改革的成果。

③.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有利于使行政改革建立在严格的科学精神和坚实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9、论述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①.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规定我中国的政府改革的方向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实现有序的行政改革,缺乏有序的行政改革,也难以实现健康的行政发展和经济发展。

③.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今用,促进中国特色的行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④.坚持渐进式改革。由于中国的行政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条件下,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⑤.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从国情出发,实施具有本国特色的行政发展,以保证行政发展符合本国实际。我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①.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总理提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

②.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国务院决定。

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本级政府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同级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批准--同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备案。

④.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政府的工作部门--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

⑤.省、自治区政府派出机构—国务院批准;县、自治县的区公所(派出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街道办事处—上级政府批准。

⑥.县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机构—由各工作部门报请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简述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

答:1987年中共十三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决定于1993年10月1日施行,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公务员法》并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其基本制度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①.职位分类制度。我国公务员的分类制度是一种以职位分类为主、兼具品位分类的分类制度。

②.新陈代谢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③.激励约束制度。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轮换、回避等。

④.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

简述预算外奖金的管理:是指按照国家财政、财务制度具体包括①.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各项附加收入和集中的各项奖金;②.事业和行政单位管理的各项奖金;

③.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各种专用奖金;

④.地方和中央部门所属的不纳入预算的企业收入等。考虑到预算外奖金支配权的分散性和奖金使用的灵活性等特点,可采取与预算内奖金不同的管理方法。

行政组织体制的分类:

①.依据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分为首长制(独任制、一长制)和委员会制(合议制)。

②.按照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③.依据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分为完整制(集约制、一元统属制)和分离制(独立制、多元统属制)。

12、论述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

行政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政组织变革是指行政组织的变化与革新过程。当代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围绕着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的。?.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

①.在横向结构上,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

②.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过去,行政组织层级过多,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行政组织快速反应的要求。纵向层级的减少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③.此外,为了克服行政组织层级过多的弊病,行政组织团队化也是近来行政组织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

随着行政职能的转变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行政组织的权力分配关系也要相应地发生调整。

①.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同时,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放权,也是行政变革的一种趋势。

②.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当社会能够通过各种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候,政府还部分权力于社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实行和开展行政绩效评估的意义?

一、意义:(即~地位和作用)

二、看法:①.~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确立评估的指标体系。它是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政绩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

②.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对的政绩观就是,要克服现实中存在的以单一的经济指标和数字进行~的错误倾向,引导绩效评估与考核逐渐走向全面化、科学化和整体化。③.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政治发展指标。

④.社会发展指标有一些具体指标: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等,它们能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体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内涵。

读书笔记《行政学研究》(威尔逊)doc资料

《行政学研究》(威尔逊)读书笔记 初作为跨专业的学生,理论上的不足是制约我对此专业进行研究学习的一大因素。读研选择行政管理专业,是出于我对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管理社会事务的好奇。究竟行政管理是什么,行政管理的对象又是哪些人,行政管理有哪些内容,这门学科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作用,都是我在今后希望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威尔逊在此文中,并没有解答出我全部的困惑,而且由于知识的专业性和翻译问题,有很多生涩难解的部分需要我反复阅读体会他们的含义,但威尔逊这篇行政学开山之作确实打开了我对行政管理学认知的大门,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助益。经过阅读文章、查阅资料,我学习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行政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威尔逊在文中提到“行政科学是已在两千两百年前开始出现的政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在本世纪,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产物。”行政机关是政府中最明显、最显露的部分,它的历程也和政府一样悠久。威尔逊说“我们正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行政科学”,原因在于垄断资本急剧扩张,政府难以驾驭;政治和社会其他各方面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增多,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正在积累到顶点;1883年,美国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文官的职责。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问题推向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并不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当时的行政学的博士几乎都产自欧洲,它是由法国和德国的教授们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在美国本土应用这门科学,必须要使它美国化,以适应美国政府行政科学化的需要。文中列举了法国、德国、英国行政实践方面的成果,并与美国之间做了比照。

张永桃 行政学 考研笔记 背诵版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行政学》 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说明】本视频结合《行政管理学》,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但是两个版本没有实质的差别,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一本。 第一章绪论 1、行政的涵义 (1)国内外学者对行政涵义的解释和分析

行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国家的一种基本职能形态。 在中国古代,行政是执掌政务、推行政令的意思。如《左传》中的“行其政事”、“行其政令”。 在西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理解行政 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把管理国家的活动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类。我国台湾学者将此观点称为“法律执行说”,即在三权分立的国家,立法为制定法律,行政为执行法律,司法为维护法律。 2)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及不同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 西方早期学者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活动的领域,主要指国家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指实现国家目的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是指国家政策的执行。美国学者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明确提出国家功能的两分法:认为在所有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谓之政治,后者即是行政。 3)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释义行政 认为凡是管理活动都是行政。1926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认为行政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时,对许多人所作的指挥、协调和控制。1930年,美国行政学家费富纳在《行政学》一书中,认为行政就是由一些人的协调的努力,使政府的工作得以做成。 4)从综合的角度,全面地概述行政 A、(政府组织方面)行政乃是政府组织中行政机关所管辖的事务或活动。 B、(政治运用角度)行政乃是民意的实行,国家意志的执行,主要表现为一种执行活动。 C、(管理的观点和功能的观点)行政乃是以集体的努力与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的活动,是为管理公共事务而对许多人所进行的指挥、协调、控制,是一种专门艺术。 D、(行为科学观点)行政是由有关行政活动的人的行为构成的,是许多人通力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集体行动。 我国台湾学者吴挽澜在《行政学新论》中认为,行政实系指政府机关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令,为达成工作目标,对有关之人、财、事、物、时、空等作有效运用之施政行为。简言之,行政便是化政令为具体行为的一种过程。此种过程,若就行政的效能观念来论,即是输入政令,经由行政系统输出为民服务的绩效。(2)科学理解行政的涵义应明确以下三方面关系 1)要明确行政与国家的关系。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国家事务的管理。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的客体或内容是国家事务,行政的基础是国家权力。行政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活动是国家意志的贯彻和执行,而国家总是代表某个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因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之简答A (2)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之简答A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1)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3、简述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1)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4)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4、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5、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答:(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哲学研究方法。(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方法。(6)比较研究方法。 ※7、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8、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行政管理》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01311510131 姓名周子煜

我叫周子煜,就读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上学期,学校开设了《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老师每周上课为我们讲解外,我在课后又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管理思想的演变》来学习,这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受益匪浅。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管理思想的演变史是一部人类对管理哲学的探索史。过去的实践为未来提供了历史的教训,为未来将要留下的足迹留下了基础和指导。 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对我们今天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微观上,各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由于新的国际形势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尤

行政管理学概述

行政管理学 1.社会管理规律学科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目录

(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经济方法。 (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某一具体公共事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的时间顺序和前后相连的工作步骤或环节。 行政程序的特点:稳定性、完整性、简便性、合法性。 行政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手续性程序和决定性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优化行政程序的方法很多,当前主要应该是简化行政程序。简化行政程序的基本方法就是简化行政工作。也可采用“六何追问法”来简化行政程序。 (3)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行政计划应该有时间期限。讲究成本效益,规定达成目标的方式、途经和手段,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并确立责任。 3、现代行政方法 (1)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获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以人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整体性和协调性。 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1)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目标管理有利于突出以工作为中心;(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目标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责任。 目标管理的程序: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成果评价。 (2)战略管理方法。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行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走向,为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环境。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分为四个步骤:(1)界定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公共组织所处的位置是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根据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一般可制定四种管理战略,即极小—极小战略、极小—极大战略、极大—极小战略、极大—极大战略。(2)制定战略规划。(3)实施战略规划。(4)战略评价。 (3)标杆管理方法。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的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标杆瞄准的类型:内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部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标杆瞄准的流程: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持续改进。 (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最新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行政0803班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 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 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补: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指行政系统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5.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宗教环境包括教徒、宗教组织、意识活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要素。 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时代背景下的行政学研究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引言: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的论文,第一次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问来研究。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是公共行政这门学科产生的标志性文献,也是当时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思想之所以会产生,跟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至于在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的基本思想都是离不开的主题。作为工业社会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政治文明,虽然在后期的社会发展中会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但它开辟的从行政学的角度研究政府管理的思想,以及在公共行政学科创建和理论奠基方面的贡献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接下来,我将主要从伍德罗威尔逊简单的个人经历和大的历史背景方向阐释行政学研究产生的历史必要性,并简单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最后我想结合当代行政管理的研究,在威尔逊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从传统视角切换到更为全面,开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视角中去看问题。 背景介绍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的第28任总统,连任31和32届(1913-1921),曾获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博士学位,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出生于牧师家庭的他对和平更加向往,这也对他担任总统之后的外交政策有所影响。威尔逊的父母在1851年移居南方,并认同南部联邦。威尔逊的整个童年算是在教会中度过,后来甚至担任过美国长老会的首任常任秘书,并在1879年担任过一年的会议主席。整体来说威尔逊10岁之后才开始奋发图强,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和大部份行政管理领域的名人一样,他并没有拿到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反而是依靠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演讲才能,再加之勤奋刻苦和博览群书才最终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对于行政管理领域而言,往往实践出真知,不能够纸上谈兵。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管理过程并深入其中细致观察才能够体会其弊病与可取之处。当然,以上有点题外话的意味,如果要谈及《行政学研究》的产生背景,我想先要从美国的内战讲起才行。 由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的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的南方,受尽了剥削和压迫。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内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拓宽疆土掀起了西进运动,这期间在位的林肯总统修了大量的铁路,为之后的移民涌入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大量涌入的移民也改变了美国城市人口的构成,使得穷人更加贫穷,富人更加奢靡,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日趋严重。官商勾结的腐败行径层出不穷,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与商人进行权钱交易。上至国会下至市政府,都成了贪污腐败分子聚会的场所。城市脏乱差的治理、治安的维持,工人工作效率的提高、资本

行政管理学习笔记教学内容

行政管理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

行政管理学概论综合测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行政管理学概论课程综合测试2 学习层次: 专科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中国公务员序列中, 调研员属于( ) 。 A.综合管理类 B.专业技术类 C.行政执法类 D.领导职务类 2.中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是( ) A.集体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分工负责制 3.某部长为了掌握整个工作情况, 一方面派人汇总有关的数据资料, 另一方面亲自带人到几个重点单位进行走访。这种领导方法是( ) A.调查研究的方法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群众路线的方法

D.系统的方法 4.从行政决策的地位作用来看, 中国国务院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属于( ) 。 A.战略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经验性决策 5.某工程指挥部需要做出一项是否在 8月上旬正式开工的决策, 如果开工后天气晴朗, 能够按期完工, 且能够节约开支20万元; 但如果天气变坏, 影响施工, 则将损失15万元; 8月份正是该地区的雨季。如果推迟到9月份再开工, 则要付出窝工费5万元和损失费6万元。指挥部经过重复分析.论证, 做出了8月份正式开工的决定。这是( ) A.确定性决策 B.不确定性决策 C.风险性决策 D.渐进性决策 6.以函询调查的形式, 围绕行政决策要解决的问题, 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 使专家在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发表意见, 而后将她们的答复意见加以整理.综合, 再发给专家征求意见。经过多次的循环重复, 最后汇总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可靠的

结论。这种决策方法是( )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线性规划技术 D.贝叶斯定理 7.( ) 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神经系统”。 A.咨询系统 B.信息系统 C.决策系统 D.监督系统 8.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经济手段的突出特点是( ) A.权威性.无偿性.规范性和平等性 B.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C.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和间接性 D.平等性.稳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9.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公共关系诞生于( ) 。 A.20世纪初的美国 B.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D.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改革浪潮 10.上级向下级下达计划.任务.指示.决议; 向下级提供组织

(自考行政管理学本科)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领导科学是以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领导活动) 2、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__________就有了。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__________”。(原始社会、禅让制) 3、原始社会只能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并常常与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图腾崇拜)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的“禅让制”领导制度被父传子的“_________”所取代。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世袭制、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5、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应用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 6、____________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邓小平) 7、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____________”的产生。(事业部制) 8、________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斯隆) 9、________进而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西蒙) 10、现代咨询除官方___________外,还有非官方的___________,即民间咨询,如美国___________。(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兰德公司) 11、在咨询建议的自主性、客观性方面,外部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优于内部咨询) 12、____________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领导主体集团化) 13、专制统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垄断、权责脱离) 14、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分享、权责一致) 15、“____________”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事业部制) 16、____________必然成为一种维护民主、安全社会、提高领导绩效的现代领导方式。(法治化) 17、_________________,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实践) 18、领导科学就是对领导活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系统化、理论化) 19、现代社会的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通称为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0、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结果。(分工发展、深化) 21、社会分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的______分工,如历史上最早发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另一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_______分工,如决策与执行的分工,.( 横向、纵向) 22、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马克思主义) 23、_________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一切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有这些都为领导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24、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______________年代,发展于______________年代,完善于______世纪后。(20世纪80、20世纪90、21) 25、柴本良等人写了“________________”一文,开创了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先河。(软科学与领导艺术) 26、刘吉、赵红州撰写了“现代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的概念。(领导科学) 27、1983年5月,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撰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科学基础) 28、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_______________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现代领导活动) ________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领导) 29、领导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30、领导要素内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 31、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结构、过程) 32、领导科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33、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是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分工。(决策与执行、决策与咨询、决策与监督) 二、简述题1、简述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④领导方法科学化 2、为什么要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答:①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及其丰富的科学内容;②与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③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简述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5000手抄

浅读《改革政府》 吴昀 (管理学院公管专业,学号:L16301144) 有幸拜读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改革政府》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百度搜索上对两位学者的介绍是:戴维·奥斯本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要咨询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写过著名的《民主的实验室》一书,长期致力于有效政府的建设与宣传。特德·盖布勒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既是他参与改革实践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对政府改革的一种理性探索与总结。 特德·盖布勒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并且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这些经验与戴维·奥斯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终于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突破点——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政府改革,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驱动型政府组织模式,强调运用企业化的管理主义模式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最终建成“企业化政府”。克林顿上台后的美国“重塑政府”运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更好的指导实践,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

行政学笔记第二章电子教案

行政学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环境概述 一行政系统的界限 (一)定义:行政系统的界限是指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即相互区别,有彼此联系的中介环节 (二)功能:1 抵抗外界环境干扰,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 2 过滤外部环境的投入与行政系统的产出,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二行政环境 (一)定义: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管理主体,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二)影响行政系统运行的因素:1 行政系统之外的环境:即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 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 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 素或条件的总和。 2 行政系统内部环境:即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 响其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的总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分类:1自然环境:指行政系统界限外所包括的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各种自然存在事务。 2 社会环境:(1)定义:指行政系统界限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 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 总和 (2)内容:一是对一切行政组织均发生影响的一般社会环境 二是对某种组织有直接影响的特定社会环境 三是行政组织外的团体社会环境 三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 【就整体而言,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存在的发展不可缺失的条件,行政系统在一定行政环境的影响下存在和发展,与行政环境发生一定联系。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二者之间基本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以行政环境为主体,表现为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系统,起到促进和阻碍作用;若以行政系统为主体,则表现为,行政系统对行政环境的改造,以保持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四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表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南大行政管理学概论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政府为实现目标、计划而建立政府的组织体制,并对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沟通和协调的是( )。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权行使的人数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不包括()。 A、首长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混合制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专业方面行政事务的执行机关是() A、领导机关 B、职能机关 C、监督机关 D、辅助机关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新公共管理”模式大致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最能体现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活动方向的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社会职能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不确定型决策模式中“乐观法”通俗的说法是()。

A、大中取大法 B、大中取小法 C、小中取大法 D、小中取小法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领导班子的“有形结构”() A、人际关系结构 B、专业知识结构 C、性别结构 D、个性心理结构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状元分享】2016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王凤彬《管理学》重点笔记·pdf.

管理学王凤彬 第5章领导(每年必考,需要全部掌握)第1节领导的本质和内容 领导者指组织中确定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首领。 非正式领导指未在正式组织中拥有管理职位的领导者。 领导的本质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的准随他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的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 侧重于人的因素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领导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显著区别之一。 领导工作指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独特的职能,它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的准随他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的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 领导工作的内容:1权力或影响力的形成和运用2激励3沟通4营造组织气氛,建设组织文化。 第2节领导的权力基础 权力指一个人主动影响他人行为的潜在能力,它是领导者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基础。权力有职位权力与个人权力之分。 权力分为5种:1法定权力,指组织内各领导职位所固有的合法的、正式的权力。2奖赏权力,指提供奖金、提薪、升职、赞扬、理想的工作安排和其他任何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3强制权力,指给予扣发工资、降职、批评乃至开除等惩罚性措施的权力。4专家权力,指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产生的权力。5感召和参考权力,这是与个人的品质、魅力、经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职位权力指主要依靠法定权力、奖赏权力和强制权力而形成的影响力,个人权力指与个人因素相关的专家权力、感召和参考权力的统称。 第3节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及有关的领导理论 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1领导者2领导风格3领导工作的情境。 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那些成功的领导者也一定有某些共同点。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者与差的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有哪些差异,由此就可确定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特性。缺点:1领导者的特质有些是冲突的2领导者是先天的这有片面性3忽视了被领导者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效能的影响。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篇一: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后感 一、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第五章以行政法律责任命名,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以国家赔偿制度命名。这两章是比较突出从行政过程中行政主体的责任、以及行政主 体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伤害后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入手,对理解整 个行政法的初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在通过学习行政法这门课程、阅读这本书籍之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的一点感触和理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予以批评和纠正。 二、感受之一:法的本质的精神包括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 约乃至法制。 第一次重大的启发在于我对什么是法以及为什么要创制法这一问题 的思考。法的探源绝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关于法也有很多令 人神往和崇尚的故事。苏格拉底临刑前有朋友曾想劝说和帮助他越 狱出走,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违反公民对城邦和法律的责任和义务的。出于对法的尊重选择了对最后的牺牲。也有人讲法的缘由归结为博弈,认为是公民与国家权力的一种博弈,在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中,想必必是凝结了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约乃至法制等思想在 里面。①譬如,对于平等,民主为其提供保证。只有在一个民主的 法治体制内,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一个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的权力机制,保证公民在立法上和司法上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实 现平等权利。②对于自愿,民主可以为公民提供自愿字表达自己的 志愿和意志的机会,自愿地从事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和 不作为的事项,免受外力的强迫以逼使公民自己去干所不愿干的事情。③对于自主,一个体现民主化原则的法律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 发现公民以及法人的自主性,充分行使其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 主发展等自主权,使公民和法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一点对于 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各类企业事业等市场主体尤其显 得格外重要,充分实现的自主性也是市场经济的要义之一。④对于 自由,民主机制本身便意味着将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提供保证。没有 民主,便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机制的确认和保障,一切自由权利便 要落空。与民主相对应的专制,只能扼杀和窒息自由。⑤对于契约,它天然地就是民主、平等、自主、自愿等的产物。契约是意志自由

奥鹏东财网考2020年3月课程考试《行政管理学B》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单选题 1.被称为“智囊团”、“思想库”的机关是()。 A.中枢机关 B.辅助机关 C.咨询机关 D.职能机关 【参考答案】: C 2.行政管理过程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监督和()。 A.行政终结 B.行政考核 C.绩效管理 D.行政执行 【参考答案】: D 3.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权力属性 D.服务性 【参考答案】: B 4.编制管理部门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按照组织系统对编制进行直接管理的方法是()。 A.法制方法 B.经济方法 C.行政方法 D.社会方法 【参考答案】: C 5.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増长与公平;二是政治的民主与自由;三是()。

A.增加公民积极性 B.降低社会成本 C.行政决策的实现过程 D.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参考答案】: C 6.根据评估指标内容的特点,可以将评估指标分为经济性指标、质量性指标、公开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 A.文明性指标 B.公平性指标 C.文化性指标 D.原则性指标 【参考答案】: B 7.有助于受训者主动提出问题、表达个人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受训者积极思考、有利于能力的开发的培训方法是()。 A.讲授法 B.研讨法 C.案例分析法 D.角色扮演法 【参考答案】: B 8.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 A.行政控制 B.行政沟通 C.行政指挥 D.行政协调 【参考答案】: B 9.()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初步建立。 A.《公务员法》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 C.《公务员管理条例》 D.《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参考答案】: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