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期末论文10095005潘京生

财政学期末论文10095005潘京生

财政学期末论文10095005潘京生
财政学期末论文10095005潘京生

中南民族大学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财税政策作用的相

关分析

年级:1021班

学号:10095005

姓名:潘京生

专业:金融工程

指导老师:姜霞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八日

摘要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中共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2005年12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向和重点,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财税政策

一、财政政策中税制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税制结构影响产业升级进程

通过税种的调整、征税对象的改变、计税依据的选择、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影响产业由能耗多、物耗多、占地多、污染多和附加值低、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向能耗少、物耗少、占地少、污染少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行业转移,推进企业产业升级。

2.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的投资结构

通过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实际投资规模,通过征收流转税和所得税,又间接影响着产业投资的生成能力。除此之外,税制结构还决定着纳税人的投资取向。

3.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的成本结构

不管税制结构如何变化,交纳的税种有多少,也不管税收以体积方式转嫁,从广义上讲,企业的税收负担都进入成本。因此,税制结构的改革,必然会引起企业成本结构相应的变化,并通过成本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4.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的所有制结构

虽然我国的税制结构不是按所有制设置的,但在执行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税负水平有所差别,这对实践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状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1、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 13 年,我国基本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化阶段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在这一阶段,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以此为起点,我国开始进入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级化的新阶段。

(1)、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从收入结构变动趋势看(见图 2-2 ),第一产业比重在不断降低,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在不断增加。其中,第二产业收入比重自 1978 年以来一直处于国民经济首要的产业地位,第三产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也超过了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第一产业 1993 年 GDP 所占比重比 1983 年下降了

39.7%,第二产业的 GDP 所占比重上升幅度很小,到 2001 年约占一半(50% ),第三产业 GDP所占比重 1992 年比 1982 年增长了约 36.7% 。三次产业收入结构的变化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1992 以后,二、三产业增长速度有所降低,第一产业增速基本平稳,但三次产业总体的结构特征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看(见图 2-3 ),1979-2001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增加了 3 亿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加了 7012 万人、9453 万人和约 1.4亿人,这使三次产业在全社会就业人员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度下降,由 1978 年占绝对优势的 70.5%下降到1989 年的60%,再下降到 2001 年的 50.1%,平均每年下降 0.9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上升幅度较大,由 1978 年的 12.2%上升到 1989 年的18.3%,再上升为2001 年的 27.7%,平均每年上升 0.7 个百分点;从 1994 年起,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并表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23年间仅上升5.9个百分点。

(2)、农业内部的结构优化

在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优化升级的同时,第一产业内部的结构特征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产值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看,农业比重稳步下降,林业比重相对稳定,而牧业和渔业的比重上升。这基本上反映了需求结构带动生产结构转变的结果。从农业内部结构看,产品和品种结构的高速进展也较快。

(3)、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升级

近年来,第二产业中建筑业比重相对稳定,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主要是工业比重上升拉动的,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也主要在于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九五”期间工业增长的基本情况看,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或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这表明,“九五”期间,我国的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4)、第三产业结构优化

从“九五”期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比重变化的情况看,上长的行业依次为社会服务业、邮电通信业、教育文化产业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比重下降的行业有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服务业。第三产业内部出现的这种结构变化基本上是在市场调节下进行的,反映了服务业生产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而调整的态势。

三次产业结构的上述变化,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是参照 H ﹒钱纳里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与“标准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按可比价计算,在 1990-2001 年 GDP 增长的 9.3% 中,有 5.8 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2.5 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1.0 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第三,综合考虑收入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地位一直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三者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

2、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产业结构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我国所要达到的产业结构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层次低,技术水平低和组织结构不合理。

(1)、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关系不协调

①农业基础地位脆弱。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农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要继续增加农副产品的产量;另一方面,要调整农业的内部结构。但目前,中国农业投入不足,科技进步速度缓慢,农村社会化体系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差。尤其在加入 WTO 后,中国的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这更增加了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压力。②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发展不协调。在整个 80 年代,我国的基础产业远远低于整个工业的增长速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进入“八五”时期以后,中国基础产业的发展较 80 年代为快,但是,其仍没有呈现超前发展的态势。所以,基础产业中的某些行业和产品仍将是今后产业政策的重点之一。

③第三产业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中国第三产业长期发展不足,表现在: a.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低,难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制约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b. 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以传统的服务业为主,新兴行业和要素市场的发展不足,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难以满足居民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2).产业技术水平低,新兴工业发展缓慢

①中国的产业技术整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 15-20 年。据统计,在所有工业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 1/3,其中达到国际 80 年代先进水平的只占 13%,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的不足22% ;性能落后的占2/3 。

②产业技术进步能力差。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a.技术改造投入资金少。一般国家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都在 40%-50%之间,中国 1949 年以后最高的“七

五”计划时期也仅为36.1% 。中国这些比重不高的技术改造资金还常常被挪用于基本建设或挪作为流动资金。b.研究与开发(R&D )投入不足。1995 年中国的 R&D 费用只占 GDP 的 0.5%,略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 0.45%,仅相当于日本50 年代末 0.63% 的水平。c.企业没有成为研发的主力。在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整个社会研发费用的 60% 以上,企业是研发的主体;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 30%左右,企业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①一方面,大型企业规模不够大,大型企业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 27% ,销售额占全部企业销售额的40% 。在世界最大的500 家企业中,中国最大的500 家工业企业无一家入围。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之间及其与大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不合理,重复布点、重复建设,分散化、小而全,专业化程度低。中国的工业企业多为全能型的企业,约占现有工业企业的 80%。②各地方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导致了严重的过度竞争。“过度竞争”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中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使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由于存在着各种困难,这些企业不易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中国汽车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和日用电子工业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度竞争”。

三、税收政策影响供给从而影响产业结构

1、税收政策改变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产业结构

社会保险税的设立和完善对于劳动力的数量能够带来最直接影响,税收可以通过改善教育达到提高劳动力质量的目的。首先,通过税收为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其次,通过税收制度的优化提高公民的教育偏好。再次,通过税式支出手段提高企业在职培训的偏好和鼓励教育产业的发展。

2、税收政策改变资本的数量和投向从而影响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资本的数量构成影响: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措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措施增加国内投资。第一,如前所述,相关税收政策可以提高储蓄率,从而为资本形成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第二,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税收政策对不同产业、不同产品所实施的差别税负必然改变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原始收益率,从而直接影响资本对不同产业和产品的偏好,改变资本投向。资本投向的变化必然影响不同产业的资本存量,进而影响各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状况。

3、税收政策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技术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R&D投入水平、教育水平、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水平等均能构成重要影响。税收政策对教育水平的影响如前所述,税收政策还可以通过多种税式支出手段,如费用扣除、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的应用,鼓励R&D投入的增加;通过对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对科技人员收入的税收优惠鼓励劳动力培养和劳动力使用的科技取向。

四、我国现阶段税收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推行以来,我国的税收政策得到了不断调整,特别是分税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的,现行的

税收制度也不适应产业结构变革的方面:

1.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

随着近几年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从1997以来国家税收收入连续多年的两位数的高速度的增长,使得我国宏观税收负担逐渐达到20%的水平,但是鉴于我国税外收费的规模庞大,考虑到我国种类繁多的各种合规和违规准税收性质的收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统计,按照政府收入除以GDP计算的大口径宏观税负已经大于30%,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如前所述,宏观税负的高低对产业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使得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向着有利于政府方面发展,相应抑制了私人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需求,改变了二者需求结构。由于私人消费市以满足各类消费为目的,主要是集中在各类消费品领域,私人投资以逐利为目的,其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产业,而政府在这两个方面与私人部门的目标有很大的差异,这样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使得相关产业发展就缺乏需求的刺激,从需求结构方面影响产品的供给结构,从而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所得税被认为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造成了逆向调节。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所占比重过低,影响所得税应有作用的发挥。使得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欠公平。

其一,由于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及征管方面的原因,其数量并不理想,削弱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能力。我国个人所得税相对于居民收入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即个人所得税对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状况的调节力度非常有限。其二,个人所得税的分类税率失当,工薪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额过低,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类教育、家庭赡养性支出增加,却缺乏相应的扣除项目,而是统一“一刀切”定为800元,另外工薪所得税相对容易控管,使得2000年我国的工薪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的比重高达42.86%1,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将数量众多的低收入人群纳入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范围,也使其他工薪阶层承担了过重的税负。与此相反,

个体经营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同期上升了25.81个百分点,个体经营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却仅上升了3.4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合二为一,但税负水平并不合二为一,实际上比法人企业少缴了一道税。工薪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达45%,而股息红利、偶然所得等非劳动所得的税率却只有20%;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个人收入差距,不利于中低收入者通过再分配提高其实际收入。同时,我国未开征遗产与赠与税,使得我国对财产存量的调节手段缺失。总之,我国收入调节税收手段的缺陷无法有效遏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的基尼系数也处于不断攀升之中,2001年已达到0.45。如此巨大的收入和财产差距,必将使个人消费需求差异加大,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量中低收入阶层对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阻碍了私人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也影响了供给结构即产业结构的升级。

我国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国家出于政策需要,对不同行业制定了不同流转税税率,客观上赋予不同产业不同的税收负担,改变了不同行业的收益率,从而最终影响了产业结构。但是各行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不同,实际上有些税收政策并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和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甚至造成逆向调节。有关年份的不同行业的流转税税负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多数行业流转税税负呈上升趋势,这与我国近几年宏观税负上升有关。其中明显高于宏观税负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金融保险业等;低于平均税负的行业有: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等。但是仔细分析,有些行业的税收负担并不合理。

资料来源:《中国税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2003年指标根据有关资料测算所得。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体系对于限制过多对健康、环境等有害的消费品、不可再生资源类消费品、奢侈品等的消费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我国消费税的税率状况日趋合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应税消费品已经日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继续用消费税限制其消费已经没有意义,而与此相对的是,一些战略意义较差的行业和产品如:娱乐业、部分奢侈性服务业、某些“极品”消费品、高档保健品等却因未开征消费税而仅承担较低的税收负担。

农业尽管从税收负担上看比较低,但实际上,由于我国地方税收入较少,中

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严重不足(相对于地方的事权而言),基层政府的财政状况很差,造成针对农民的收费泛滥,使农业较其他产业承担了更重的“费负”,因此,农业的低税负实际并不能准确反映农业的税费负担。农村税费改革虽然试图严格限制税外收费,但是长期杜绝税外收费恐难做到。农业由于长期以来自身积累较少;农业的低效率又使得其他产业的资金投入很少,因此农业投资也是严重不足,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4.对科技进步的税收支持还不完善。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缺乏针对性,政策效用不大。税收优惠政策目标不明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导向机制尚不健全。税收优惠政策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不依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而作相应的调整,使一些企业不思进取,企业的创新活动难以长久地持续下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税法体系不够完善。首先是科技税收法律层次低,相互之间衔接差,影响其效应的发挥。其次是税法的单一立法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地方科技发展的需要。再次是科技税收制度的项目孤立,不便于税收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税收优惠以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为辅。二是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所负担税款不予抵扣,这产生了重复征税现象,既不利于鼓励投资,又不利于市场竞争,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大,原材料耗用少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能源、原材料产业的实际税负。这种情况与我国的产业政策相背离,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5.对劳动力的税收政策的缺陷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税等还未开征;而是相应以统筹基金等社会保障收费所代替。而收费存在以下缺陷:第一,覆盖面过窄,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至今才仅仅覆盖了1亿人,且保障数额有限;第二,强制性较差,拖欠严重;第三,管理费用过高,用于保险的资金数额有限。凡此种种,导致大量居民的养老、失业、就医等缺乏足够保障,这是“养儿防老”观念在现代的中国农村甚至部分城镇常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现象仍时有发生,2003年底总人口达12.92亿人2。众多的人口形成巨大的劳动就业压力,使得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近年来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见表20,但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针对城镇,且仅包括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符合失业条件的人员,下岗人员和农民工失业人员并未被统计在内,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大大低于城镇实际失业率。因此,我国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大力发展能够吸收较多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成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必然选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有限,从而对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我国未开征教育税,专门用于筹集教育资金的为教育费附加,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教育集资、借款、收费等,导致我国公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由表21可以看出,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此相关的结果是,我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偏低,其次,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比例进行了限制,仅允许扣除工资总额的 1.5%,而

如此之少的教育经费数额远远不能满足在产业结构升级迅速的今天对职工进行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需要,从而削弱了企业进行职工在职教育的偏好。再次,我国未开征社会保险税,再就业培训的资金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从而也不能很好满足因产业结构转变而造成的再就业人员技能转变的培训需要。最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过低,一方面,费用扣除标准中无法包括自费教育支出,另一方面,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素质劳动力而言,其收入中的相当部分是其以往教育投入的收回,而这一点无法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中得到体现,因此,个人所得税的低费用扣除标准可能削弱公众接受教育的偏好和能力。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所有制导向和区域导向突出,而产业导向薄弱。我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优惠程度由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放区——其他地区依次递减,其政策效应是诱导资源向东南沿海和经济特区及开发区流动。涉外企业的税收负担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发达地区由于本身存在税收地区优惠,同时涉外企业的比例也高于欠发达地区,与区域导向强化形成反差的是税收优惠的产业导向还比较薄弱。比如在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企业“一刀切”地实行从低税率优惠,没有体现出行业或产业差别。而这种优惠政策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实际,由于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使单一的国有集体经济日益减少,不同经济成分相互渗透的混合经济比重大幅度上升,现行按所有制性质制定的优惠政策,已不便操作。在企业“抓大放小”过程中,企业日益集团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有的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由于区域性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减免优惠等,可能导致企业通过内部转移利润,达到逃税、避税目的。无法体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要求。

税收优惠没有投资限额限制,可能造成投资规模偏小,投资行为短期化,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高新技术发展。同时也可能造成外来资本的投机性,不利于投资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税收优惠操作上,基本采用降低税率、定期减免、再投资退税等直接优惠措施,这些方式多是针对企业利润进行的,适用于盈利企业,而对那些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获利小见效慢基础产业投资鼓励作用不大。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 1、税收筹划视角下我国税制完善研究 2、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的最优划拨率研究 4、工业税收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比较及我国税制选择 6、公共就业支出结构与不同收入群体就业差异调节效应分析 7、经济治理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基于XXX视角 8、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分配模式研究 9、泸西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生态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以XXX为例 11、“十三五”财税改革政策取向 1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XXX为例 13、税收负担、政府管制对地区隐性经济的影响研究 14、基于指数分析的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绩效测度 15、遗产税的国际经验借鉴 16、税收竞争、收入分权与中国环境污染 17、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18、大数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探析 19、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基于XXX实践的研究

21、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 22、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浅探 23、债券置换重塑经济格局 24、土地出让相关收入央地分成政策变迁与耕地资源流失的关系 25、财政金融支持西安高新区浅议 26、基于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的海关内部审计研究 27、美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8、农业补贴四大变化受益范围更广泛 29、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 30、环保财政与经济发展 31、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32、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美科普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比较研究 34、《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度研究指南 35、当代财经杂志社投稿须知 36、财政政策委员会: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37、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刍议 38、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 39、公私合作制:地方财政困局的突破与超越 40、辽源市农委组织开展农机补贴专项整治行动 41、今年农业补贴有变别错过!

财政学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0个)

友情提醒:免费论文使用次数过多很难通过抄袭检测系统,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如若有意找寻原创论文,可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论文。 财政学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0个) ★地方税制改革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税收政策趋向 ★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两税合并对外商直接投资得影响分析 ★西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效果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税负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基层国税征管模式得创新与实践 ★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财政政策研究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财政对策分析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印花税的若干思考 ★重庆市吸引外商投资的财税政策研究 ★扶持高科技企业的税收政策研究 ★市场经济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改革——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关于我国地方发债的可行型探讨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得思考 ★我国县乡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城乡统筹财政政策研究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问题的思考 ★不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选择 ★试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财税对策 ★四川省农业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对教育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政策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例★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与财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研究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研究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确定问题研究 ★论中央和地方税权划分问题研究 ★我国新企业所得税实施中征管问题及策略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个税改革的思考 ★论资本市场与财政发展的相互促进 ★对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的再思考 ★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障碍、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关于土地增值税改革的思考 ★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原则和思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问题探讨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业所得税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税负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偷税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对策研究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1、从财政职能和公共产品的角度认识环境保护支出与政府的关系30 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财政担负着四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我国环境保护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在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根据公共产品的内涵:环境保护支出属于公共产品的支出,环境保护属于对公共资源的保护,是公共产品。 政府有环境保护的职责,有对公共产品的保护职能,国家财政对环境保护支出属于对政府公共产品的支出。在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构建环保支出与GDP、财政收入增长的双联动机制,确保环保科目支出额的增幅高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环境保护。如2012年环保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243143.8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261.13万元,项目支出214882.7万元。据公共预算收支总表数据显示,环保部2012年部门公共预算支出逾37亿元。但是,就目前情况下,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最终要依靠环境科技的创新和进步,这就需要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重要的依据是06年召开的科技大会,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纲要特别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并将环境列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并规划了方向。以上都说明了,政府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能,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出。同时,也是政府通过对财政职能的履行,加大对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类的政策倾斜,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积极履行对环境保护支出公共产品的财政倾斜。 因此从财政职能和公共产品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支出就是政府履行其财政职能的行为,是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对环境公共产品的保护,积极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履行环保职能,体现我国政府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谋利益主旨,是负责任政府的体现。 2、谈谈你对课税原则的理解20分 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课税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又称税收法定主义、租税法定主义、合法性原则等等,它是税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它是指一切税收的课征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纳税人有权拒绝。税收法定是税法的最高法定原则,它是民主和法治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举足轻重。它强调征税权的行使,必须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征税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以法律规定的税法构成要素为依据,任何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均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从而使当代通行的税收法定主义具有了宪法原则的位阶。。 2、课税公平原则。指纳税人的地位在法律上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实质是按纳税人的收入多少来征税。包括两个方面:(1)税收立法公平原则。它是公平原则的起点,它确定了税收分配的法定模式,没有税法之公平,就没有税收之公平;。(2)税收执法公平原则,也称为平等对待原则,即税务机关在运用税法时必须公正合理,对于情况相同的人应给予相同的对待。 3、课税效率原则。指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税收收入,并利用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税收的效率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大方面。税收行政效率是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率之间的比率而衡量,即表现为征税收益与税收成本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这个学期跟着我们敬爱的罗老师我们学习了公共经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门学科。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特征和它的一些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失灵研究对象学科联系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财政学课程论文选题

《财政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一、财政职能 1、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 2、公共财政构建过程中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3、论我国公共财政决策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4、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5、公共财政职能问题研究 6、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研究 7、公共财政分配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8、对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的再思考 二、财政支出----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现阶段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设计 4、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缺陷及其改进 5、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6、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7、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 8、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 10、财政支出绩效问题研究 11、论财政支出效益 12、农村综合改革与财政关系问题研究 13、政府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研究 14、我国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及其治理 15、招标采购与政府采购的关系 16、我国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 17、我国政府采购模式研究 18、政府采购支出绩效评价分析 19、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20、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我国教育财政体制问题研究 23、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研究 24、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研究 25、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6、财政支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7、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财政支持方式探讨 28、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29、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探讨 30、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财政学课程论文

财政学课程论文 1课堂设计是关键 有了课余的资料准备,要使学生对课程真正产生兴趣,更关键的一步是要看教师的课 堂设计环节。 1课堂授课环节的灵活设计,能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如,有 一次上课时间恰逢元宵佳节,笔者就利用平时搜集的谜语素材,占用一半课时举行了财政 灯谜会,谜面多涉及财政经济方面,猜中者还能得到一份小礼品。这样既烘托了节日气氛,另一方面也未太多耽误课程进度。学生争相抢答,也是对这一课堂灵活设计的肯定。 2课堂中幽默视频与小段子的穿插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 一节课讲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时,先让学生阅读一段“90后出师表”的小段子,段子中提到某90后在没有教育资助、就业扶助、医疗保险、房价管控、食品安全等举措下的悲催 结局,引出“如果有相关政府举措的话,结局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兴 趣高涨,自己就列举出近在身边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从第一次课开始,就让他们觉得 财政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比如,在讲到财政支出——购 买性支出时,会播放幽默视频《咱纳税人的钱都去哪儿了》,让学生对纳税人的钱,也就 是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去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讲解,让学生带着兴趣 和疑问去学习,定会事半功倍。在学习财政收入——税收部分时,通过播放视频《中华税 收历史》《你知道自己都交了哪些税吗》,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我国的税收发展史 和税制现状。还有在讲到国债时,播放英语视频《十分钟让你了解美国国债危机》等,在 动画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2021年国家新预算法颁布后,财政部官网上有一段《分分钟讲讲新预算法》的形象生动的视频,在讲到政府预算时播放给学生看,再让学生自己讲出来新预算法新在哪儿。看完形象的视频资料后,学生的回答是踊跃的,还表示今后会关心政府预算是否会实现真正的阳光化。这就说明学生真的是在从兴趣 出发进行学习。 3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设计,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的重要一环。比如,在讲到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时候,引出一些现实中的具体案例,如“110警察该不该给居民代买早 点或代开门——析论政府职能的错位”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结合课程知识,按组分工 讨论查找资料,分组制作PPT,让每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站上讲台,自己分析自己讲解, 最后教师点评分出伯仲,胜者奖励,落后者也予以鼓励。这种以比赛的规则进行的PPT展 示课,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了课堂的参与性,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再比如, 针对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中的教育支出结构问题,结合我国近年来的高校连年扩招现象,在课堂上举办辩题为“高校扩招,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课程辩论赛,学生积极 应对,自己选举辩论赛主持人,还邀请教师做特邀嘉宾,每组的四个辩论选手准备充分, 口若悬河,还搜集了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这也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工作量。这种课 堂形式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专业知识以外的譬如团队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的 能力技巧。角色扮演的情景剧也是笔者安排的一种授课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推荐

2018年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 1、税收筹划视角下我国税制完善研究 2、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的最优划拨率研究 4、工业税收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比较及我国税制选择 6、公共就业支出结构与不同收入群体就业差异调节效应分析 7、经济治理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基于XXX视角 8、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分配模式研究 9、泸西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生态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以XXX为例 11、“十三五”财税改革政策取向 1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XXX为例 13、税收负担、政府管制对地区隐性经济的影响研究 14、基于指数分析的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绩效测度 15、遗产税的国际经验借鉴 16、税收竞争、收入分权与中国环境污染 17、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18、大数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探析 19、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基于XXX实践的研究 21、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 22、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浅探 23、债券置换重塑经济格局 24、土地出让相关收入央地分成政策变迁与耕地资源流失的关系 25、财政金融支持西安高新区浅议 26、基于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的海关内部审计研究 27、美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8、农业补贴四大变化受益范围更广泛 29、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 30、环保财政与经济发展 31、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32、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美科普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比较研究 34、《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度研究指南 35、当代财经杂志社投稿须知 36、财政政策委员会: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37、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刍议 38、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 39、公私合作制:地方财政困局的突破与超越 40、辽源市农委组织开展农机补贴专项整治行动 41、今年农业补贴有变别错过! 42、基于国家治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43、股权交易及估值调整的涉税处理

财政学小论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财政学小论文—市场需要政府的协助 令狐文艳 众所周知,当今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既有市场机制也有政府行政机制。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政府管的太多,政府应该放手将一切都交给市场,让市场来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是不是真的应该将一切交给市场呢?有人这样说: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纯粹形态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纯粹形态的计划经济,纯粹的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计划经济只是理论抽象。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都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也都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政府与市场在各自作用的领域中,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按照这样的说法的话,那么我们国家当今的市场经济应该很好了才对,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问题存在呢?真的是因为有国家的干预么?那么纯粹的市场经济真的不可能达的到么?曾经有位教授举过这样的例子:在一个市里有好几家医院,然后在一次政府财政发放补贴让全市的市民可以享受免费注射疫苗,然后在这种时候政府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将钱款拨到某个医院让市民到那个医院去注射疫苗。二是弄个条子或者别的什么分发到市民的手上,让市民随意选择到市内的任一家医院注射疫苗,然后再让各个医院拿着收到条子或者其他东西到政府财政部门去领钱。第一种方法,基本上完全由政府控制,其市民只能按照政府的要求到指定的医院去注射疫苗。(补充一下,此疫苗必须分期注射三次才能结束)于是,不管这个医院的医疗环境如何,也不管这个医院的医生以及护士们对他们的态度如何,他们也只能忍受着。相反,第二种方法的话就是政府将这件事交给市场来解决,政府不再全权插手,然后市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在市内的任一家医院注射疫苗,如若他去的第一家医院环境太差或者那些医疗人员态度很恶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一、当前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基础理论课,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将经济理论与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起来,因此,财政学教学应该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将专业学科较好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经济管理类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有些学校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两门课程同时开设,使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很多知识点没有办法深入了解。财政学相关理论更多是在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上的运用,同时开设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比较抽象,无法融会贯通。另外,有些高校在大一就开始财政学这门课程,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一些非财税专业,在没有任何财税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难度很大。大一期间更多开设的是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比如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虽说财政学也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但缺乏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整门课程听起来有点“听天书”的感觉,很多学生学习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所以虽然开设了财政学这门课程,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方法稍显单一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在许多高校多媒体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教学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板书,尽管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教学模式仍较为陈旧。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的还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仍然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课件播放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所学内容,教学效果可能更差。到考试的时候,又出现考试考笔记、学生背笔记的恶性循环,这样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另外,有些老师可能担任几个专业财政学这门课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差异,上课使用的课件、讲解的内容和重难点都是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凸显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金融专业讲授时可以将国债部分内容讲得更细,国贸专业讲授时应增加对关税、国际税收等内容的讲解。 二、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学科认识 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可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对于大学生活、专业课程、专业学习等有初步的了解,清楚自己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及其之间的联系,为以后讲授相关课程时奠定基础。针对非财税专业学生最开始学习财政学时,教师首先应把课程提纲简单介绍给学生,并说明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该专业的联系,以及课程所学内容在以后生活工作当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对于财政学这门学科的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财政学结课论文

浅谈所得税的国际竞争 国际税收竞争是指有关国家为了使本国的税收制度与他国 保持一致,而单方面采取的一种税收制度调整,有时也称其为税收的非合作性国际协调。国际税收竞争最早表现在关税方面,所得税的国际竞争是二战以后才开始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竞相实行低所得税政策,这可以说是所得税国际竞争的开端。8年代中期开始的世界性的所得税降税浪潮则标志着所得税国际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这种降税竞争还有发展的可能,本文将对所得税国际竞争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所得税征税权国际协调原则对国际投资的影响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课征所得税都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所得的国际重复征税,阻碍资本国际流动。因而国际社会有必要对有关国家的所得税征税权加以协调。然而,协调两国的征税权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对跨国投资所得究竟应按来源国的税负水平课税,还是应按居住国的税负水平课税?这是所得税征税权协调的原则问题。按照来源国原则进行协调,就是要使跨国投资所得的整体税负水平与来源国的税负水平保持一致,而按照居住国原则进行协调,要使跨国投资所得的整体税负水平与居住国的税负水平相一致。无论实行哪种协调原则,都可以解决所得国际重复征税问题,但

不同的协调原则对国际投资流动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现实中各国之间的所得税税率不尽相同,因此,按照来源国原则进行协调就会鼓励高税国居民到低税国去进行投资,而只有实行居住国原则,税收才能使一国投资者对投资国别的选择保持中立,做到所谓的“税收资本输出中性”。 二、国际间现行的所得税征税权协调原则及税收外流问题 所得税征税权的协调原则不同,其所需的协调措施也就不同。如果要实行来源国原则,有关国家在税收管辖权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应采取对国外所得免税的方法,以使跨国所得只负担来源国的税收。而如果要实行居住国原则,有关国家则应采用外国税收抵免法解决重复征税问题,这样,即使来源国的税率较低,但由于居住国要按照本国税率与来源国税率之差对本国投资者的国外 所得进行补征,纳税人的跨国所得仍要按照居住国的税负水平负担税收。 那么,国际间现行的所得税征税权协调原则究竟属于哪种 类型?从目前发达国家(主要的资本输出国)采取的避免所得国际 重复征税的措施来看,欧洲大陆国家为保证本国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开展公平竞争,多实行免税法来解决双重征税问题(即居 住国对本国公司来自于参股比重达到规定要求的外国公司的所 得免予征税;又称“参与免税法”,该法一般适用于来自非避税地 的积极投资所得),英、美、加、日等国则强调用抵免法消除重 复征税。这样看来,国际间似乎并没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所得税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思考 前言 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是对国家主体形成财政分配关系,以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在经济学当中,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国家取得社会生产份额中的一部分,将其应用于国家职能的实现,例如取得、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以及由此体现的经济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科学内涵。在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中,应当注重其跨学科性的特点,综合各个相关领域,确保其良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一、财政学的基本概述 财政主要指的是国家财政,其主体是国家。政府部门通过收支活动,将一部分社会资源进行集中,对一些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满足。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财政分配主体,财政学主要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社会主义财政学。此外,还包括比较研究和分析各个国家不同财政制度的比较财政制度学。如果根据人类社会

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背景来进行划分,则主要可以分为市场财政学、计划财政学等[1]。在财政学当中,融合了经济学、行政学、理财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对于国家来说,财政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基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对于现代财政学来说,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作为一种历史和经济性的概念,财政与国家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联系。财政职能是由国家职能所决定的。基于不同的国家性质、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实施政策等,各个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秩序,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也是不同的。国家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有效干预,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就需要对财政调节功能进行强化[2]。在财政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当中,需要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内容和经验,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于能够反映出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内容,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一味的照搬和挪用这些经验,应当充分认识到财政学理论自身的基础,掌握其实际的应用条件和产生背景。此外,在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三、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财政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财政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物品:由市场共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混合物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3.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例如战争、自然灾害。 4.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利用手中的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一方面通过土地出让获得直接收入,并以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把与土地有关的税费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5.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的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补助。 6.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增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如纯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 7.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8.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9.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国防、行政、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 10.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11.税收负担:指纳税人因向政府缴纳税款,相应减少了其可支配收入,从而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 12.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3.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经济学统称为“市场失灵”。 14.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 15.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全部纳税人不论收入高低,同等享受免税额待遇。 二、问答题/案例分析 1.比较财政投资和私人投资二者有何区别? 答:(1)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 (2)企业或个人一般主要从事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3)企业囤于一行一业,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记民生的产业和领域。2.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方法有几种? 答:(1)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 计量的项目的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 (2)最低成本法: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 的支出项目,最低成本法多被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 事等支出项目。 3.国债的功能?国债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答:(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 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 (2)筹集建设资金。国债及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又具有筹 集建设资金的功能,似乎无法辨别两种功能的不同。 (3)调节经济运行。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 重新配置,市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1)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 偿还的功能。 (2)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 组成部分;国债市场拓宽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国债市场的发展有利 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完善,有利于降低不良资产率,使其抗风险 能力大大加强;国债市场是链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渠道;国债 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最重要的操作工具。 4.瓦格纳法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 随着热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当提高。(1)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当 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2)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 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 5.社会保险制度为什么由政府组织实施? (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型经济,可以使 经济资源获得有效的配置。 (2)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由于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都是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收支便于 财政收支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某种函数关系。私人保险或商业 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保障。 6.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 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 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 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 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 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 加大。 政府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1)提高立法层次,尽快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做好与其他法律 部门的衔接工 (2)努力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尽量减小城乡差距 (3)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分清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中应负的责任 7.什么事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有那些经济含义? 答: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一条曲线。 (1)高税率不一定去的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要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 税率。 8.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哪些? 答:(1)前转方式。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 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2)后转方式。又称为逆转,只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 压低进货的价格来转嫁税负的方式。 (3)其他转嫁方式。在税收理论中还有消转和税收资本化之说。 9.政府为什么要加大教育支出的力度? 答:一是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 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来源于教育。 二是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政府提供教育服 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 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三是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对与家庭来说,用于教育的 支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如果低收入家庭暂时无力支付学费,照 理可以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 10.比较起征点和免征额? 答: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 未达未达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 全部课税对象纳税。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 予征税的数额,全部纳税人不论收入高低,同等享受免税额待遇。 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措施,但两者 照顾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事低收入者,后者是则是对所有纳 税人的普惠照顾。 11.什么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有几种? 答: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 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 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 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狭义的 基础设施市政府(财政)资本性投资的主要领域。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 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1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市场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13.税收负担过高的原因? 答:(1)构建“以支定收”为基础的财政收支机制,先确定“政 府究竟需要花多少钱”在确定“政府究竟可以获得多少钱”从而使 政府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度”水平上,既能满足政府履行基本职能 的需要,又不至于超出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 (2)建立以税收为主的政府收入结构,进一步深化税费改革;适 时开征社会保险税;推进国有资产收益体制改革;严格控制债务规 模。 (3)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从税收结构看,要降低流转税比 重,同时提高所得税与财产税比重。从具体税种看,要着力推进以 下几方面的税制改革1.扩大增值税营业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2. 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3.逐步建立建和 综合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4.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5. 全面推进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改革。 (4)加强和完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创新征管方法,降低税收成 本。加强税源监管,减少税收流失,坚持依法治税,促进公平正义。 (5)着力推进财政指出改革,1.优化支出结构-控制压缩行政性支 出-有保有压调整经济性支出-努力扩大社会性支出2.提高支出效 率-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 财机制。 14.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内容有哪些? 答:财政民生性支出: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 疗卫生支出 财政投资性支出: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 力;基础设施投资;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财政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险支出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 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财政补贴是 根据国家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的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 补助;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 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刺激性税收支出 主要是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 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 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