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信天游的发展

关于信天游的发展

关于信天游的发展
关于信天游的发展

关于信天游的发展

在2007年的时候,陕北民歌作为传统音乐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信天游是陕北名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北名歌中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信天游之所以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是因为它的背景环境和歌曲的本身特点等方面都有着特殊之处和其他民歌不可取代的价值。

信天游又叫做“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是属于山歌类的歌曲。信天游是在黄土高原上孕育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陕西北部不像平原一样有着平坦的土地,它主要是由连绵起伏的山脉和一道一道的沟壑组成的,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民都生活在大山当中,大多时间都与外界相隔绝,唱信天游无疑是陕北人民单调枯燥贫乏生活必不可少的调节剂。信天游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自由吟唱,当陕北人民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面对着荒芜的、人烟稀少的环境时,只要是当心有所感,便会放开嗓子歌唱起来。信天游反映了陕北人民的心声,也是他们生活的映射。在旧社会时期,当地人民以农耕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但是陕北的土地比较贫瘠,加上干旱少雨,农作物收入低,他们常年忍饥挨饿以野菜为食,时常因天灾甚至连野菜都吃不上。生活一直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的陕北人民就只能通过歌声向苍天倾诉生活的困苦、艰难。如这么一句歌词:

天上的星星哟一颗颗明,地上的人儿哟就数我苦命。

山丹丹开花背洼洼上红,受苦人盼的是那好光景;

还有《老天爷杀人不眨眼》中的:

青天(你的个)蓝天紫不蓝蓝的天,老天爷你杀人不眨眼,

杀了丈夫心上实实的惨,可怜我的丈夫二十三,

水缸里没水谁给我担,撂下一双儿女谁照管……

都描写的是陕北人民的苦难生活。由于地形封闭,封建思想也比较深,歌唱信天游也把自己对自由、爱情、美好生活的憧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种创作方式是:陕北由于交通不方便,生产、经贸全靠驴、骡子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为“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其然地以唱歌来打发时间,也是对感情的一种抒发。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如比较有名的《脚夫调》中描写的:

三月里(那个)太阳红又红,为什么我赶脚人儿(呦)这样苦命。

我想起(那个)我家好(呀)心伤,可恨(的那个)王家奴才(呦)把我逼走。

离家的(那个)到今三年有零,不知道(那个)妻儿(呦)还在家中?

我在的(那个)门外你在(那)家,不知道(那个)咱娃儿呦干(呦)什么?

自从我(那个)走了甩下(的那)她,十三岁(的个)小娃娃(呦)做(呦)什么?①

这些脚户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俗语说“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陕北人无论何时都可以用信天游表达着内心的喜、怒、哀、乐。在革命时期,红军的到来使得陕北人民的生活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的影响下,在当时的革命的背景下,虽然信天游大多演变为歌颂党,变成宣传性的歌

曲,但是其中赞美美好生活的内容也有很多。可以说,信天游是陕北人生活的一部分,唱歌就是生活。

信天游的节奏明显,韵脚多变,音乐大多由上、下句乐段构成。信天游曲调所用的调式以徵调式、商调式为主,羽调式也较普遍,再就是宫调式。在曲调方面上多建立在“徵—宫—商—徵”这样一种“双四度框架”上,徵是现代音阶中的sol,宫就是do,商是re,羽是la。信天游中无论所用音级多少,变声、偏音地位如何,以五声音阶为骨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上句分为两个腔节,并在头一个腔节上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的感觉。下句一气呵成,在上、下句变化反复的歌唱中,歌手们浸注着自己的人生感慨。信天游全曲音调总的趋势是向下降落的,前部分高,后部分低,且幅度很大,极像语言中浓重的叹息声。这种从紧张到松弛的趋势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唱词字数虽无严格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多以七字为一句。《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创世的赋、比、兴体和押韵手法,灵活多变的句型,它的生动词汇等,都在历代民歌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信天游同样继承了《诗经》的这种创作手法,信天游的歌词,上句常常使用“比”、“兴”的手法,展开意境和想象;下句则是比较具体的叙事或抒情。上句的“比”、“兴”,极为生动,巧妙,为的是引出或映衬下句的具体诉说。它的比兴面很宽泛:上到日月星辰,下到山水树木;从日常起居到鸟禽虫鱼,听起来既出乎意料,有尽在情理之中。如陕北民歌《崖畔上开花》中唱的“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属哥哥你好”。再像著名的信天游《蓝花花》中唱的: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的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②

歌词中第一段的上句用的是“兴”的手法,以青线、蓝线颜色的鲜艳夺目,来象征和映衬蓝花花的动人风采;第二段的上句用的是“比”的手法,以田地间各种农作物中个头最高的高粱,来比喻女孩子中蓝花花的出色。语言真实、自然、质朴,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歌词中常常出现陕北语言中惯用的重词叠字或者是衬字,并以此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蓝花花》就是明显的例子。另外歌词中还夹杂陕北方言来加强语言的趣味性,如“鸡蛋壳壳点灯半坑坑明,烧酒盅盅淘米不嫌哥哥穷”、“前山糜子后山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其中的“酒盅盅”、“哪达儿”都是方言土语,单纯质朴而具有鲜明的陕北语言个性特点。陕北人本身就具有粗犷的、随性的、奔放的性格。所以信天游的演唱方式也是很特别的,传统信天游的演唱者常使用干涩、苍劲的音色在荒无人烟的山上或是羊肠小道上歌唱,给人一种凄凉但很有力度的感觉。不难让人联想起黄土高原的空旷寂寥而且干燥、人口稀少的大漠风情,刚好信天游这三个字从字面上理解也是表达了这么一种意思。这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是独特的信天游了。

信天游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还说明了此项遗产已经处于比较濒危的状态,需要对它采取行动进行保护。其实不光是信天游面临着这样的境况,其他的山歌也有这样的情况。作为需要保护的信天游,不能光依靠政府、大众或是媒体对它的关注或是保护,信天游自己必须要进行发展。虽然说不清信天游具体是什么时候被创作出来的,但是从歌词中“比”、“兴”的手法与《诗经》类似可以推断,信天游可能是属于比较久远的歌曲,经过很长时间的孕育、变化、发展才最终成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信天游,所以信天游想要继续保留下去,想要继续延续下去,不至于突然中断,它就还要发展,要进行适当的变化。有些人在信

天游的发展问题上认为,既然是对它自身的一种保护,就应该原封不动、不能有一丝半点的“走样”。但是我认为这种保护是不存在的,是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做不到的。我认为信天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的群众,它就会很快的消亡。

发展是必要的,但是发展信天游也是要有一定的原则。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继承信天游的精髓之处,也可以说是信天游的“灵魂”所在。所谓的“灵魂”就是信天游的曲调、唱词和唱腔。虽然说旧社会时期各个地方的人民都因为地主的剥削而遭受着苦难,而且有的地方也用歌曲的形式来表达内心,可能歌词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相比较于其他山歌,曲调、唱词、唱腔是信天游最突出的特点,是别的山歌所没有的。比方说,就拿信天游与南方的一些山歌比较,不论是信天游的曲调还是唱腔都透露着北方的粗犷和寂寥,由于南方的秀山秀水,南方的歌者肯定不能像信天游一样喊出来,它一定是优美、悠远,音色是缠绵的。就算是同在北方的甘肃的花儿,也会与信天游有所不同,所以如果在发展中丧失了这些特征,信天游也就不被称之为信天游了,就算是缺失这其中的一种,也不能构成现在独特的信天游。

因为信天游要发展,就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我认为在原本的信天游上可以增加一些新的东西与之相结合。当然就算是增加了一些新的部分,信天游也还是要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不得过分推陈出新,我们不可以把信天游变成另外的一种歌曲,这样就变质了。在保留信天游精髓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新的音乐元素。就比方说上世纪80年代,曾流行过这样一首曲子——《信天游》。歌词是这样写的:

1.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失的岁月。

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

2.我抬头向青天,搜寻远去的从前,

白云悠悠尽情地游,什么都没改变。

3.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遍又一遍。

4.大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永远。

这首歌曲是两段体的歌曲:A段是商调式。上句落在低音la,下句落在主音re 上。具有信天游音乐形态特征的四度跳进出现在第三小节和第五小节,同传统信天游相比又不太频繁。B段是徵调式,旋律没有跳进,比较平缓,给人展示出回忆依旧、思绪悠悠无限延展的图画,也像是逐渐远去的呼唤。《信天游》继承了传统信天游两个乐句一个乐段的传统,但是突破了单段体的结构,发展为两段体,分别为商调式和徵调式,进行调式的对比变化,所以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它是把原来的民歌用压缩、变化的手法,保留了原来的骨干音,使风格不变,基本结构型不变。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打破了原来的双四度框架,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情绪的需要加入了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却又“新中有所本,变中不离根”。从词上看,长长的句子好像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比兴”手法,但它是采用了在信天游中“赋”的手法,并结合“比兴”手法写成的。所以还是有保留传统信天游的特征的。如果现在创作信天游,不妨可以借鉴80年代时期的像《信天游》这样的歌曲。

信天游是一代代陕北人们在昔日贫瘠的土地、草原、荒漠上耕作、放牧时唱

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也与人民不可分离,它是陕北的人们抒发思想情感和寄托理想的“咏叹调”。信天游是人民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过来创造出来的信天游又会影响着陕北人的内心世界,并不断延续下去。就像是生活中的盐一样,陕北人每天都会唱,当地的老百姓在其生命历程里唱信天游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粮食,成为他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跟以前的信天游相比为什么现在信天游的存活状况这么差,我认为有一部分原因是创作的歌曲没有贴近现在的陕北人的生活。虽然近几年有一批改编和新编的信天游,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像这样的歌曲人们并不是很喜欢。这些新编的歌曲之所以不被人们所认同,原因就在于这些词曲的作者深入生活、群众不到位,对当今陕北人们的生活变化了解不够仔细,对新时期陕北人民的心理世界与生活方式等情况了解不深。歌曲不能够贴近人民,连最起码人民心里的信天游的条件都不符合,所以人们当然不能喜欢,不能传唱。还有,在词曲的改变与创作上,不能太重视政治观念而轻视生活情趣。如果忽视了信天游的人民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朴实性等内在特点,作品就会缺乏生活气息和本土风味,唱出来的歌曲就会干巴巴,就会抹杀了信天游所固有的那种苍劲和有力等特点,也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功用性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功用性越大,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就越大,反之亦然。另一方面,文学的功用性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对信天游而言,不同时期的信天游其社会功用也有很大差别,而且信天游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功用性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信天游在不同时期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信天游在生活中是人们排忧和诉苦的一种方式。这一时期,信天游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在一起,相依相存,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一言一行。革命时期的信天游是作为宣传歌曲和革命歌曲而被创作出来的,除了宣传党歌颂美好生活外,信天游也作为记事性的歌曲传唱,这一时期的有些信天游记录了革命的战事或是人物,反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诸多历史事件。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劳动的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信天游所固有的排忧性和诉苦性随之消失,至于革命形式的信天游在当代就更不能适用了,宣传性、歌颂性和记事性这种特殊的功用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不再发挥作用了。虽然以前时期的功能相对于现代社会明显削弱了,但是不代表现代社会中信天游没有功用性。虽然苦难的年代已经过去,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不再歌唱信天游,但是还是有许多老辈人继续传唱它,对于老一代的人来说唱一唱信天游依然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听一听信天游也是把现在的美好生活与过去的一种对比。另一方面,信天游作为歌曲依然可以娱乐大众或是作为欣赏的功用。比方说陕西或国内某些地方举办的活动中唱的信天游依旧会受到某些群众的热爱,而且信天游等一些民歌也会出国进行演唱,从而得到国外一些音乐家的欣赏和喜爱。所以在信天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这种功用性,可以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信天游演唱活动,也可以在陕西举办一些信天游的歌唱比赛,将这种在新时代的功用继续发展下去。

任何东西在发展的时候都要有所继承和舍弃,信天游也不例外。而我所认为的“舍弃”是将一些太过古老的信天游收藏在博物馆中,而不是将这一类的信天游流传到社会中去。我个人觉得太过古老的信天游在现今社会可能不会适合于发展或是变革。但是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亡,就算是现在有可以原汁原味演唱的老艺人,再过上几年之后他们可能就会去世,一旦老艺人去世,这些古老歌曲也就不可能再有出现的机会,所以还不如趁现在老艺人还健在将原汁原味的信天游用磁带或是光盘,摄像什么的录制下来,以保存给后人。还有一个将古老的信

天游保存在博物馆的原因是,现在可能也没有可以正宗传唱古老信天游的人了。随着人的体质的发展,人的嗓子、喉咙部分都在不断的进化中,以前的古老歌曲现在的人并不一定可以唱得那么好,如果是这样的话干脆就不要继续唱下去。相比较之下,对于能够唱好的信天游就要继续在社会中不断发展下去,直到最终消亡。

信天游是一部流传在黄土高原的历史巨著,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首信天游,就是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对爱情的赞歌,对生活的颂歌。它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仇与恨,它汇聚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对生活点滴的素描,它凝结了世代与自然和生命抗衡的陕北民众对自我的倾诉。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它是陕北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对于它的发展,我们不能随意放任它的消失,也不可以胡乱地对它进行改变。信天游是长久以来积淀下来的时代产物,我们更不能就让它在这个时代就死去、变质,要知道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甚至可能是世界人类的遗产。需要对它进行继承,也要对它进行创新,甚至要对它进行一些舍弃。它不但要与时代相结合,更要与群众相联系,这样信天游才可以发展得更长远。就算是信天游最终还是躲不过灭亡的命运,那它也已经记录和保存了最具有特色的歌曲形式和演唱风格,它也会伴随着历史,历经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在时代的演进中展示着它的魅力,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异彩。

信天游-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信天游-初中语文阅读 理解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天游 1.信天游 2.刘成章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 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3.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 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 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4.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 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5.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6.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7.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8.露水地里穿红鞋。 9.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 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10.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 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11.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 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12.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 (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13.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 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端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 综述 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 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1960年,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文艺政策随即得以调整。1961-1963年间,周恩来总理就文艺问题又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全国文艺界、音乐界的形势有所好转,涌现出一批歌唱生活、歌唱部队建设、表现人民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精神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如:歌曲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边疆处处赛江南》、《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还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2562531.html,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1949~1966 2、论中国民间文学 3、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4、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5、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6、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7、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 8、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9、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1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11、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 12、中国民间文学史 13、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14、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史 15、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16、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 1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18、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 19、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2562531.html, 20、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 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 2、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4、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 5、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 6、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 7、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 8、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对谚语、谜语的影响 9、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 10、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11、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 12、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3、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 14、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5、对《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几点看法 1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丰碑 17、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 18、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

《信天游》教案

《信天游》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一组陕北民歌,了解陕北民歌的魅力,了解陕北艺术的苍凉与悲壮。 2、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信天游的有关资料;反映黄土高原的绘画、摄影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播放歌曲《蓝花花》。 问题:你听过这首歌曲吗?你知道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 (歌曲的名字叫《蓝花花》,是陕北民歌。) 2、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源于陕西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山西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等省、区,这些地区民歌种类繁多,且极富感染力,音乐形式异彩纷呈,堪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信天游。 三、新课教学 1、播放《信天游》。 2、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刚才我们欣赏的一首歌曲是陕北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黄土高原陕北一带的山歌。请你根据刚才对两首歌曲的分析,总结出信天游的特点。 (1)口语化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 (3)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信天游会节奏比较自由、曲调高亢、悠扬? (这与陕北地貌有很大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

为此,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信天游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3、学生随录音哼唱《信天游》。 4、欣赏黄土派的绘画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陕北高原的人们的生活特点是什么样的? (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在沟沟川川里,以自然耕作为主,到处都是黄土。也形成了陕北人质朴的性格、质朴的生活态度。) 五、小结。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学法部分 十三、新闻理论及新闻史部分 十四、秘书学部分

一、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世纪歌曲发展史全部

歌曲发展史下的历史分析(三) 1.关于五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C) A要求民主和彻底接受西方文明 B反对封建和彻底接受马克思主义 C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也要抵抗帝国主义的拉夺 D以上都不对 2.邓丽君的歌曲代表了上个世纪(B)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不能作为代表 3.歌曲《松花江上》属于(B)类型的歌曲 A世纪之歌 B离散之歌 C城市流行歌曲 D以上都不对 4.被迈克尔杰克逊等西方人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很有信仰的那首中国歌曲是(C) A泪洒天堂 B月亮代表我的心 C啊姐鼓 D我只爱陌生人 5 美国歌唱家罗伯逊把王洛宾的哪首歌曲唱到了西方C A青春舞曲 B达坂城的姑娘 C在那遥远的地方 D半个月亮爬上来 6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歌曲慢慢变得(D) A西 B娱乐化 C国际化 D大众化 7 《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背景是在:(D) A新疆 B 内蒙古 C宁夏 D西藏 8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属于(C) A民族颂歌 B进行式颂歌 C军旅歌曲 D以上都不对 判断题 1.《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这首歌是文革时期的知识青年之歌。是 2.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的民歌也或多或少发展了变化。是

3.《夜上海》这首歌是在战乱年代产生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否 4.《我只爱陌生人》这首歌代表了90后孩子的心声。否 战乱年代的离散之歌(三) 1.关于左翼运动说法正确的是(C)共产党领导的 2.《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C)聂耳 3.对歌曲《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可以看成一种榜样歌曲 B可以反映当时的一种状况 C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 D以上都对 4.歌曲《大路歌》刻画的是(B)的形象。工人 5.独唱歌曲的产生表示歌曲情感怎样的一种转变(B)由个人向集体的转变 6.歌曲《黄河大合唱》中的经典之处有(D) A开头采用朗诵形式 B歌曲充满了乐观的革命情绪 C歌曲抒情,表达感情 D以上都是 7.《救亡进行曲》是(C)的歌曲。抗日战争时期 共和国歌曲发展的民歌渊源(三) 1.能体现出军旅歌曲结束的歌曲是(B)当兵干什么 2.歌曲《我的祖国》是(C)电影中的插曲。《上甘岭》 3.歌曲《军港之夜》是(C)时期的歌曲。改革开放初期 4.新中国新文化的特点有:(D) A弘扬传统文化 B改造传统文化 C提倡科学思想 D以上都是 5.为歌曲《我的祖国》作词的是(D)乔羽 6.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属于(D)类型的歌曲。源于进行式歌曲发展的颂歌 判断题 1.改革开放初期依然流行军旅歌曲,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不好解释。否 2.从歌曲的发展史来看待历史,不能完全用否定的眼光看待文化大革命,其发生也许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 3.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美丽其格还是学生的时候创作的。是 4.当人民在歌颂自己崇拜自己的时候,其狭隘性就到了封闭的时刻。是 5.歌曲中的“武化”现象是新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最根本的文化行为。是 6.歌曲《歌唱祖国》是源于民族发展的颂歌。否 校园歌曲(二) 1.歌曲《打倒军阀》是根据什么歌曲改编的(A)《两只老虎》 2.《种大烟》是(D)的民歌。河北 3.歌曲《梦到家和故乡》被李叔同重新填词后,歌名改为(C)《送别》 4.属于河北民歌的是(D)《孟姜女》 5.《九反朝阳》是(D)的民歌。吉林 6.《绣荷包》是(C)的民歌。陕北

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_民间文学灯谜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_民间文学灯谜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一):浅谈《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 摘要:灯谜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情感和文学主旨的表现形式,当然灯谜在《红楼梦》中也不例外,并且出现了很多次,在《红楼梦》中,据统 计这部文学作品收录灯谜的数量有二十几则。在《红楼梦》中灯谜的作用非常大,作者通过灯谜来表现具体的人物形象,渲染这部文学作品的所要表现的悲情的故 事气氛,《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灯谜在整部作品中呈现的淋漓尽致,同样这 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很多灯谜与谜语都是对于当时清朝时期的人文风俗的具体反映,表现了在清朝时期一些学者对谜语是非常有研究的。 关键词:红楼梦灯谜民间谜语 一、在《红楼梦》里,灯谜的几种主要作用 1.运用灯谜塑造人物性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借助很多文学表现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在《红 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灯谜的描写,塑造出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表现 了人物的性格,当然在表现人物性格的形式上,也是有非常多种类的,有的是通

过猜灯谜的整个过程即从灯谜的编造,灯谜的说出到猜出灯谜的答案的这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过程来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还有的是透彻全面的利用灯谜本身的含义来将人物的具体性格进行揭示。 在《红楼梦》中,作者在很多情节中将灯谜运用了进去,并且通过对猜灯谜这一活动的叙述,将人物的性格也是水到渠成的展现开来,在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典型,非常鲜活的,例如薛宝钗,薛宝钗有着封建的妇道思想,她的举止都是非常委婉不张扬的,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太监将元春编制的灯谜拿出来让大家来猜,元春所制得灯谜由于非常的通俗易懂,寓意浅显,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出来,所以薛宝钗一看谜面就将灯谜的答案猜出来了,但是她并没有马上说出来,因为这则灯谜是元春设计的,所以她表现的很丰富,一边称赞灯谜编制的巧妙,一边又假装思考,这样简单地变现就将薛宝钗心思缜密,八面玲珑,举止稳重不张扬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2.用于将人物的命运进行揭示 在红楼梦中探春有一则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则灯谜的谜底是风筝,大体一看探春编制的这则灯谜,从浅显的表面来看只是一则关于事物的谜语,但是通读整部著作我们会发现这就是作者为探春这个人物的命运所故意设计比喻的事谜,探春的命运就像是风筝一样虚无缥缈,跟她所做的灯谜中所讲的正好契合。 3.对文章的主旨起到点睛的作用,增添悲剧气氛

信天游(2018北京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端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智慧树知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中国流行音乐何时产生?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 20世纪20年代 2、中国流行音乐诞生地在哪个城市? A.北京 B.上海 C.香港 D.台湾 答案: 上海 3、中国的第一首流行音乐叫什么名字? A.《夜上海》 B.《夜来香》 C.《毛毛雨》 D.《玫瑰玫瑰我爱你》 答案: 《毛毛雨》 4、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创作者是谁? A.黎明

B.黎明晖 C.黎锦晖 D.黎锦光 答案: 黎锦晖 5、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演唱者是谁? A.黎明 B.黎明晖 C.黎锦晖 D.黎锦光 答案: 黎明晖 6、鲁迅评价《毛毛雨》为“人间仙乐”。 A.对 B.错 答案: 错 7、《毛毛雨》的伴奏中只使用了中国的民族乐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8、《毛毛雨》的伴奏中只使用了西洋的爵士乐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9、《毛毛雨》的歌词创作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A.对 B.错 答案: 对 10、《毛毛雨》是用上海话演唱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下面哪些音乐作品是黎锦晖的创作? A.《小兔子乖乖》 B.《毛毛雨》 C.《桃花江》 D.《妹妹我爱你》 答案: 《小兔子乖乖》,《毛毛雨》,《桃花江》,《妹妹我爱你》 2、下面哪些音乐团体属于黎锦晖? A.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B.明月歌舞团 C.联华歌舞班 D.明月歌舞剧社 答案: 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明月歌舞团,联华歌舞班,明月歌舞剧社3、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8年04月20日08:17:10 作者:xixibaobei_cici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21,结构紧缩和结构杂合 22,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 23,复句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24,汉字改革的历史和未来 25,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6,谈谈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27,各种语句所表达的思维方式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语句进行研究) 28,各种修辞方式中的逻辑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修辞方式研究) 29,语篇衔接手段分析(可综合论述,也可选一种文体联系具体实例论述) 30,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1,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32,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3,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34,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35,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36,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37,"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38,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39,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40,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41,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终审稿)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 滔滔黄河一泻东去,茫茫黄土千古沉积。陕北高原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也是一块创造灿烂文明的宝地。质朴的人民没有因自然条件的低劣而消沉,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地开拓、耕耘、创作,世代繁衍生息。他们不仅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璀璨丰富的精神财富。 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号子、信天游和小调。它们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三种体裁。陕北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由于它的词是依声之词,受着乐句的严格限制,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去选择生活,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统一的艺术形象。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法在信天游的长期发展中,已成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它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比兴的运用,自然巧妙、贴切精当。句式多样,节奏鲜明,押韵方式,灵活自由。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篇幅可长可短,两行可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多行多段有机结合,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 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如上所说,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所以它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

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认识

诗歌一般不会很长,但诗歌内容比较讲究,你别看,就几句话在那里,表面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学诗很简单,但要真正懂诗,就比较的麻烦。不信,你瞧,下面的知识你知道吗? ( l )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宇。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光、霜、乡是韵脚. ( 2 )押韵:诗歌词赋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就叫押韵。如《静夜思》即押ang 韵。 ( 3 ) 律诗的结构: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领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 4 )古诗的节奏和韵律: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从意义的表达看,有时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况,如势拨/五岳/掩/赤城就变成了二、二、一、二式 ( 5 )歌· 行· 引:古代诗歌休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 6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其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两句一节,可以换韵;多用比兴手法句子以七言为主灵活多变。如《王贵与李香香》 (7 )诗· 词· 曲: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曲在元代最盛行。我们学过的诗作有《春夜喜雨》《望天门山》《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词主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曲以《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 ’般涉调是宫调名,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标题)为典型。 (8)引四言· 五言· 七言· 杂言:这些通常指的是诗的表现形式。言代表字,四言就是每句诗是四个字.五言即五个字,七言即七个字,杂言即字数不定。在古代诗歌中以五言、七言为最多。 (9) 旧体诗· 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休诗与新诗相对的用文言写的格律诗就统称为旧体诗。教材中收人的古代诗歌都是旧体诗教材中收人的屯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等都是新诗。有些诗歌虽然是现代创作的,但其体裁仍沿用旧体,如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陈毅的《梅岭三章》等仍属旧体诗。这种诗形式是旧体,内容是现代的、革命的.人们习质地把它比做门日瓶装新酒口 (10)文人创作的诗歌· 民歌: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传诵的诗歌,后经文人整理而形成的。(诗经》和乐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如教材中收人的《伐檀》《硕鼠》《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从木兰诗》《较勒歌》《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都是民歌.还有课文中引文提到的《西洲曲》《江南曲》等也是民歌。有些文人模仿民歌的形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孤独的行者—试论莫言与马尔克斯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孤独的行者—试论莫言与马尔克斯 摘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莫言的《红高粱》这两部作品从整体来看都叙述了各自民族的历史,展现了1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性。但不同的历史和现实必然导致他们在表现手法上的殊异,而且在《檀香刑》里莫言开始向传统民间文学和创作技巧回归。将他们的作品里关于现实表达、时间与死亡主题进行比较解读,从接受影响和独特创造的关系中受到启发, 通过对异域文学特殊性的了解,对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这个命题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马尔克斯莫言现实时间死亡孤独 Abstract: Mulk lonely in a century and red Chinese sorghum of Yan Mo two work these narrated ones own national history as a whole, represent the state of mind of a nationality, have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ut it is different that different history and reality must cause them on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nd does not speak beginning to come back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literature and artistic technique in white sandalwood punishment. Express works of them about reality, time and death theme are relatively understood, influence from accepting and receive inspiration in the unique relation that create, pass the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particularity of foreign lands, this pro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world to literature will have deeper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Then Mulk Mo Yan Reality Time Death Lonely

信天游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信天游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阅读《信天游》,完成下列各题。 信天游 刘成章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 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 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 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 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 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 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 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端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陕北说书的演唱形式是由艺人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分为“三弦书”与“琵琶书”两种。后经民间艺人韩起祥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时操5种乐器伴奏: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小锣或钹。陕北说书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数的局限。曲调激扬粗犷,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说书艺人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曲调来描摹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绪。陕北说书的传统书目很多,长篇书目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韩起祥从40年代初便开始配合革命斗争编演新书,几十年来创作了《王丕勤走南路》、《刘巧团圆》、《翻身记》、《宜川大胜利》、《我给毛主席说书》等几十种作品。改编的现代书目有《王贵与李香香》、《雷锋参军》等。陕北说书在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演

唱风格,有影响的说书艺人还有刘绪旺、党福祥、王进考等。 一、历史源流 “说书”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代。秦汉时,在宫廷已有了管理说书的“稗官”,这是皇帝专门设立用来搜集民间“街谈巷语”、“里巷风俗”官职。另外有以滑稽取乐职业艺人叫“俳优侏儒”。1957年四川成都市郊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个汉代说书佣,它袒露上身,左臂掖鼓,右手握锤欲击,张口垂目,神态自若正在说讲有趣的故事。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扬州说书就很盛行。至宋代通俗说唱统称“淘真”,大抵说宋时,盖汴京遗俗。清代说书形式较为普遍,清同治、光绪年间,曼殊、震钧《天咫偶闻》卷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初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榆林府志》中对于说书亦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便有……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情。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再次说明了在二百年前,陕北说书艺术发展已达到较高艺术水平。 二、主要历程 关于陕北说书的起源,推算起来,当和宋元话本及民间的莲花落有关。宋元话本历史已很悠久,故事性、趣味性很强,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但“说话的”只是干说,不用任何乐器伴奏;在陕北农村,是叫做说古朝或说《西游》的。

民间文学论文

浅析民间神话传奇的传播与发展 摘要: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的一大部分,而民间文学也在古往今来民间简单的士人的智慧沉淀下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民间文学也随着历史推进积累也在不断的延伸出不同的分支,并且至今仍在发展。民间文学中的神话传奇是民间文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可以说是民间文学的雏形。他们包括了人们对人类初始的猜测与推断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理解与分析,更创造了新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理想。 本次论文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理解神话传奇产生传播发展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和对研究者的影响,以及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神话传说与现代人的结合与发展。 关键词:神话传奇;传播;发展; 民间神话传奇的产生是基于对自然界探索,猜测自己对未知事物的敬畏。而神话传奇中神话其实是把神人性化的产物,人们最初会猜测人的产生,以及身边发生一些不理解的事情,人们在脑洞大开的情况下推演出能够说服自己去接受这些事情的理由。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情况下,经过不同时代人类的改进下,民间神话逐渐的有朴素转变为华丽,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在人们人们的敬畏中,神话中的人是那么的传奇,神话中的神是那么的伟大,神话中的邪恶总是那么邪恶。人们在敬畏神,其实是在敬畏自然和自己。 民间神话传奇的传播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口口相传,在我们远古的先民们繁衍生息中产生传播以及发展,先民们在部族融合之后找寻共同的信仰,并传承这种信仰,这是朴素神话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持续到在文字的出现,这一阶段的神话传播和传承不仅仅靠着口口相传,还有融入在人们生活中的占卜,祭祀等方面。文字出现之后,更为文明的社会出现,人们通过文字记录和书籍传播以及部落宗族之间的口口相传以及与不同部落宗族的交流融合来传播神话,并创造新的神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的加深,书本纸张印刷术的出现或许在古代也产生过信息大爆炸的效果,也有文人雅士在闲暇时间追寻上古秘闻,整理远古先民遗泽加以推演,以及在统治阶级的影响下写出了不同性质的神话传奇小说。另外宗教的产生传播更为神话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条件,这也是符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我们在神话中看到了玉皇大帝,也流传下了“王皇可恕,犬帝难饶”的传奇故事。而古代地域间联系的不紧密也导致,地域传奇或者说是地域风俗禁忌的不同,而这些风俗和禁忌中也带有神话的神秘色彩,同样也是神话传播和发展的结晶。 近代,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时代,也是破除神话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减少,地图上未知的地方逐步的被发展,人们更深入的了解的自己所在的星球,但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和观念却深入人心,同时人们对神话的追寻却未改变,所以深入人心的仙侠类文学产生了,这也是神话发展的一些表现。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也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有很多的神秘不再是神秘,有很多的神秘却更神秘,在当下我们把它看做是传奇,或许在后人眼中,那可能就是神话。 民间神话传奇的影响 自从文字出现到造字术印刷术成熟这个阶段,文字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品,相对的人类文明程度要低一些,文学的种类多为偏记录,同时也记录着神话,或者说通过神话来表现一些东西。随着文明的发展,文字的普及,文人数量也在增加,他们通过对神话的记录来结合自身的阅历写出一些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通过自己编撰神话故事来传播发展神话传奇。

信天游的简介

信天游的简介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天游的相关内容吧! 信天游的特点 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通过依微拟议而达到兴托起情,即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既然是微妙的事物,那么就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又如:羊肚子手巾(那个)三道道蓝,你说(那个)难呀难也不难。起是一样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

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信天游的地区争议 信天游因其流传区域在行政区划上被分在不同的省和自治区,许多歌曲而常被打上山西民歌或陕北民歌,内蒙古民歌的标记,许多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