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控集团企业改制和组织变革咨询报告

中控集团企业改制和组织变革咨询报告

明确业务模式变革方向,定位各运营管理主体的功能,理顺内部结算关系,并以变革为导向进行公司改制和组织调整。

浙江中控集团公司

企业改制和组织变革咨询报告

优秀企业的解决方案

报告目录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二.现有业务模式诊断,业务模式变革目标、方向和步骤三.公司改制建议

四.组织变革建议

五.内部结算体系建议

六.下一步工作

中控集团制造业经过十七年的艰苦努力

高速发展阶段

–88年6月,中控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椒江机械工具研究所实验厂成立,生产三爪拉马产品

–99年于NGD 成立合资公司,更名为浙江中控机械有限公司,业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02年中控集团制造业销售额突破1亿元

初创阶段

成长阶段–00年,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CE 、GS 认证,产品质量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19881997199920002002–03年底,与美国家得宝开始第一次的业务合作

–中控集团制造业实现快速的发展,总的销售额达到4.77亿,比上年增长366.9%

–90年代初开始进入切割机业务

–97年开展钉条业务

20032004

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4.77亿,工业生产总值5.02亿的大型企业,获得了多项荣誉和认证

中控销售额增长趋势图

1

1.3

4.77

1.4

123456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单位:亿元人民币

工业生产总值达5.02亿

中控获得的荣誉和认证

形成了八大板块的多种产品的生产供应或加工服务能力,部分主营产品在出口领域中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注塑车间

?灯光板、天花板?提供切割零配件

压铸车间

?提供切割机零配件?工艺类产品?各种冲压件

五金工具公司

?装修用的产品(如螺丝、铁丝、塑料等)

制钉车间

中控集团

?瓷器切割机、地毯

钉条等主营产品在出口领域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形成了下辖五大职能中心、四大实体公司、八大车间的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

行政中心

生产中心营销中心技检中心

中控机械腾达机械中控钉业五金工具

五金工具车间

注塑车间

防滑垫车间

钉条车间镀膜车间综合车间压铸车间制钉车间

供应部财务中心储运部行政人事部

财务部销售部技术部质检部

但很明显,除切割机外,中控制造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耗材类产品,低附加值耗材类产业具有自身特性

?装饰用耗材?五金工具?工艺品?小型机械

?产品品牌作用小,企业品牌重于产品品牌?单类产品总体市场容量小,不值得建设专门产品的销售渠道,雷同产品综合销售

?不存在政策壁垒,技术和资金壁垒小

?生产厂家多而良莠不齐

?技术含量低

?产品设计成熟,不需太多设计工作

?产品制造工艺成熟、简单

?单品价格低,多为一次性使用物,基本不需要售后服务

在低附加值耗材类产业中,生产商、供应链管理商、分销商或连锁零售商是产业链上三种基本的业务模式

生产商

供应商

供应链管理商

零售商

分销商

连锁零售商

?依靠强大的供应链分解、协调

能力(从客户需求分析到产品/工艺设计,到原材料采购或采购控制,到生产商选择、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过程监控、成品质检的一套交付运营标准和

体系及其执行能力),通过快速而低成本地为分销商或连锁零售商提供保质保量及时的产品供应以获取广泛而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并以此为驱动,与供应商、生产商之间通过股权或业务纽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成为虚拟的大型供应商

?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设计产品和工艺,或直接使用客户给定

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方案,采购原材料并依靠厂房、设备、熟练技工进行生产制造,并定期交付?依靠对下游零售商资源的把握,或依靠自有连锁零售渠道,向零售商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产品

消费者

在低附加值耗材类产业中,供应链管理商并非简单的贸易商,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商贸易商

业务模式实质 1.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来为客户提供价值 1.只是一个流通环节的服务者

为客户提供的

价值1.成本费用

?具有集体原材料采购优势、生产商集体谈判优

势,能依靠大规模业务量对供应链的管理费用

进行分摊,所以供应给客户的价格低于客户自

己进行采购的综合成本(产品成本、供应链管

理费用等)

2.交期

?拥有大量的经过甄选的生产商,并深入到生产

商的生产计划控制环节,可以总体平衡产能,

比客户自己采购能有更短的交货周期和更及时

的交货率

3.质量

?拥有专业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队伍,能对生产过

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督,质量控制的专业程

度更高于客户自建的质量控制能力

1.成本费用

?只能通过生产商集体谈判优势降采

购成本,而非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

降低采购成本

2.交期

?对生产商的交期控制很大程度是被

动性的

3.质量

?并不具体深入到生产的过程质量监

控中,质量控制的专业程度相对于

客户自建的质量控制能力无明显优

可替代性 1.难以被替代1.容易被其它贸易商或供应链管理商替代

利丰依托以客户为中心运作而造就的广泛客户基础和庞大而灵活的虚拟供应商网络,成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处于管理者地位

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

利丰

核心企

经销商

零售商

零售商

利丰: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与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构建庞大而灵活的虚拟供应网络?由跨亚洲的7500家生产

商组成的供应网络

?利丰也投资一些有前途

的供货公司

?生产商了解利丰的角色

和生产要求,并在预订

产能、快速生产和各个

细节上密切配合,提供

最高的生产弹性

以客户为中心的运作模式造

就广泛的客户基础

?欧美的420多家客户

?主要是欧美的大型连锁

超市

?原有客户主要集中在美

国,1995年购并英国天

祥洋行实现了欧洲客户

的覆盖

?在美国也投资控制了一

些分销商

共生网络型供应链运作模式

很多中小型企业通过长期合作形成的供应链网络(类似一个无国界的大型供应商),提供具有弹性主要集中在成衣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 利丰作为供应链管理者,处于整个供应链运作的中心

广泛而长期稳定的客户基础,是利丰以客户订单驱动供应链运作的原动力

对客户而言,利丰是一个直接的合同供货商;对供应商而言,利丰是一个直接的客户

利丰的核心技能是其对整条供应链的协调能力,这能力源自于几十年的积累

?利丰同零售商客户的紧密联系,对市场需求趋势的良好把握能力,能够快速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对市场需求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洞察能力

?经过多年专业积累,利丰熟悉相关产品的特性和相应供应链的网络结构,使其可以快速组建出一条供应链?对供应链的协调、分解能力客户资源

知识管理

能力类别

简要说明

能力细化

1

3

案例

?对多个国家、各个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劳动力成本、特殊技能和业务习惯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可以挑选出最有竞争力的生产商

?对供应商网络结构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供应商资源

2

?近百年的成功运作,使得利丰以一个全程供应链的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利丰品牌的背后蕴涵了信任、效率、整合能力等对其客户至为重要的品质,这对利丰的商业运作很关键

?利丰品牌所带来的溢价能力

品牌资源

4

?环球业务运营的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的资源互联,以及与客户及供货商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互联,使得整条供应链上的信息实时共享,事先全球化运作模式

在低附加值耗材类产业中,分销或连锁零售商拥有产品附加值的最终决定权,在产业链上处于强势地位

生产商

供应商供应链管理商

零售商

分销商

连锁零售商

?直接面对消费者,是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者

?掌握第一手的客户消费特征和价格接受度,是产品价格的最终决定者

?不论对于供应链管理商而言还是对生产商而言,均处于买方地位,对产品附加值分配具有第一决定权

?靠长期投入拥有了牢固的下游零售商或自有连锁渠道,壁垒大,生产商和供应链管理商难以介入

供应环节的两种业务模式——生产商和供应链管理商相较,供应链管理商在附加值分配谈判力、扩展空间等方面更胜一筹

供应链管理商生产商

价值环节介入度1.客户需求分析是第一位的,主动性大

2.具有很强的多类产品的系列化设计能力和工艺设计能力

3.通过集体谈判,采购关键原材料并提供给生产商,或制定采

购标准监督其执行

4.选择生产商,下达生产计划并控制进度,对生产过程进行监

控,对成品质量进行收货检验,并统筹物流

1.有一定客户需求分析,被动性多

2.自己制造类产品的部分设计能力

3.小规模单一采购

4.自主控制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

5.成品自我质量检验、物流调度

核心资源和能力 1.客户资源、供应商和生产商网络资源、对供应链的协调、分

解能力1.产房、设备、熟练技工

2.制造能力

供应产品类型 1.多种产品 1.少

经销商或连锁分

销商合作数量

1.多,这是其核心能力之一 1.少

与经销商或连锁

分销商合作力度

1.因提供产品类型多,关系紧密,不易替代 1.被替代的可能性高

资产类型 1.由企业品牌、知识体系、客户资源和虚拟供应商网络构成的

轻资产

1.厂房设备等重资产

产业地位 1.处于管理者地位,是生产商的客户,附加值分配谈判能力强 1.因被替代性高而多处于被动接受地

扩张方式和空间 1.轻资产扩张,投入小,资产固化风险低,扩张空间大 1.重资产扩张,投入大,资产固化风

险高,扩张空间小

而在切割机等非低附加值耗材产业领域,伴随进出口权的放开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中间商的空间将被压缩

生产企业国内出口商国外进口商加工制造商和零售商

大多数中国产品要经过众多环节, 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消费者

生产企业加工制造商和零售商

国外加工制造商和零售商直接通过自己的采购中心向国内生产企业采购消费者

?以往不具备出口权的跨国采购商提前获得“国民待遇”,今后将可以以独立的资格开展出口业务,而不再需要假借中资贸易公司的代理服务,并享受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等待遇

?目前全球零售第九强的法国欧尚集团已经在上海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欧尚盈特诺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有关政策一旦真的付诸实施,欧尚将立刻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外商独资跨国采购中心。而紧随其后虎视眈眈的还有沃尔玛、家乐福等让国内外贸企业既爱又畏的跨国采购大鳄

生产商、分销商或连锁零售商将是该领域未来仅剩的两种主流业务模式

生产商供应商

零售商分销商

连锁零售商

?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设计产品和工艺,或直接使用客户给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方案,按照既定标准采购原材料并组织厂房、设备、熟练技工等按照客户标准进行生产制造,定期交付

?依靠对下游零售商资源的把握,

或依靠自有连锁零售渠道,向

零售商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

供产品

?设立全球采购中心直接向上游

生产商下达订单,并对采购、

生产计划、生产监控、质量等

进行控制

者下游客户

采购中心

对该领域的生产商而言,拥有更短交货期和更及时交货率、更低成本和费用、更好质量的生产能力是竞争关键

生产商的关键是要通过及时的交货率和高质量抓住下游客户,并尽可能控制成本费用以获取利润空间

成本费用

质量

?更短的交货期和更准确的交货及时率需要高效的运营体系,是提高下游客户满意度的关键要素

?质量是生存之本

?成品合格率影响客户满意度,一次性合格率提高能大大节省损耗成本

?在本来就小的利润空间下,控制成本费用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能力

交期

基本均按照“内部包供包产包销”的承包制组织生产制造

?总部安排生产计划?车间负责人拥有人员招

聘、解雇、工资额度确

定等一系列权力,集团监督备案?集团统一进行财务管理

和服务,车间没有明确

的财务权限

承包制

收益分配

资源组成

业务运营内部管理

?按照产成品加工量提取加工费用?新品开发在一定销售额度内集团承担,销量超过一定额度,则分摊入产品成本内

?原材料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耗控制范围内由集团承担,设备的维护维修费用、人工费用由集团计算在加工费中支付给车间,车间自行安排

?集团公司提供厂房、设备、仓库

?车间负责人出技术、出管理,上交一定的保证金

?集团销售部包销,车间不承担销售压力,不能自主

接外部业务

?集团对大宗原材料进行集体采购,车间采购部分辅料和零配件

?车间组织生产?集团开发新产品,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集团总部进行质管,车间负责生产质控,销售部负责成品质检

生产商的业务模式虽适合非低附加值耗材产业,但对低附加值耗材产业而言则发展空间狭小

?长期依靠单一客户,新客户开发能力差

?新品上线要进行大量重资产扩张投资,资金需求大且固化分险高,关键是在产业链上仍受制于人

?国内市场、国际其他非主流市场开发空间有限

?虽有客户关系,但如果仍是生产商业务模式,新品上线要进行大量重资产扩张投资,资金需求大且固化分险高,关键是在产业链上仍受制于人

?国际上欧美等主流市场已经占有了相当比例

新市场

老市场

新产品

老产品

低附加值耗材产业

承包制组织方式责权利关系模糊,在“确保现有业务拥有足够的稳定利润空间以支撑未来业务模式变革”方面力不从心

确保现有生产商业务拥有足够的稳定利润空间是支撑未来业务模式变革的基础,而目前的承包制方式责权利关系模糊,

在支撑变革方面力不从心

成本费用

质量

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

?质量、交期问题的日积

月累和成本费用的提高有可能发生客户丢单

?现有业务不能从提高

单环节交期及时性的角度改进整体交期及时性

?现有业务存在相当的

质量隐患和质量纠纷

?现有业务存在相当程度

的显性和隐性浪费

生产商的关键是要通过及时的交货率和高质量抓住下游客户,并尽可能控制成本费用以获取

利润空间

交期

现有业务不能从提高单环节交期及时性的角度改进整体交期及时性

订单

销售部

生产计划生产部材料采购

供应部

生产

各车间

销售

销售部

客户

各运营环节都可能影响产品最终的交期

?各环节没有向上追溯延期损失的权力

?延期责任主体不明确,车间之间、车间与部门之间经常扯皮

?延期损失谁承担:销售部?车间?还是由集团承担?

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可行性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可行性报告 篇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混合所有制这一命题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这将导致新的财产所有结构的出现。这是财产混合所有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报告中,这一表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但是预示着。这种财产所有结构。已经新生。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首先明确提出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上: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一表述不仅对公有制经济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扩大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破除了混

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障碍,为混合所有制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党和国家也在理论上不失时宜地发展着混合所有制这一不断成长的产权结构。党的十五大四中全会初步划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的范围和方式,宜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企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发展的方式是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最终改为股份制企业。十六大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以外的所有国有企业。十六大三中全会以及十七大也分别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强调和部署。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伴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已成为改革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些都为国有企业混和所有制改革的发展确立了政策支撑。可以预期到新一波国有企业的混和所有制改革的高潮马上回到来。 然而,尽管混和所有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了一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 摘要: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而从1984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就被认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得失,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这一未竟的事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承包制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国有企业改革既是贯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一方面,由于缺乏前人的经验可鉴,使改革本身始终沿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不断试错;另一方面,改革也在正式制度安排下以渐进式路径不断前行。在中国,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是现今一切改革工作的核心和关键。30年国有企业改革所走过的艰难探索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正在也必将继续给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带来更为深远的变革,国企改革的成败将制约甚至决定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发展。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从改进微观激励机制的“放权让利”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所有权层面的改革,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9-1986年间,国有企业经营层面的改革,这一时期的主要政策措施就是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的改革,以及随后的“利改税”、“拨改货”改革。 改革之初,政府已经意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政府应该让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享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文件,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而“放权让利”也就成为这一阶段国企改革最显著的特点。 但是,由于宏观政策环境和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不配套,经济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竞争的市场,所以政府无法通过企业外部的经营指标来判断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好坏。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普遍都承担着政策性负担,所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会导致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企业一旦获得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就有动机和可能侵占国家应得的利润,并往往以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作为企业经营不善或亏损的借口,这就导致了“放

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武汉一冶建安公司于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组织了一次关于国企改制的考察活动,考察的单位是山东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考察小组成员由一冶建安公司董事长龙惠均、工会主席张侠明以及企业策划部、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和部分经济实体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邀请了一冶建设公司劳人部的熊婉君副部长、吕桂云科长一同前往。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经营层和员工对国企的改制达到了共识;二、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三、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四、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五、建立了和谐的外部环境;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劳务分承包方。下面谈谈山东建工集团的基本情况和改制的具体作法: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人,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该公司前身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一九七九年组建成立,当时企业总资产不足千万元,年在建施工面积仅万平方米,完成施工产值仅548 万元。 九九0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十二年间发展缓慢,在建施工2500至一

面积仅万平方米,完成施工产值2658 万元。而从一九九一至二000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十年间,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的七年中,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使企业成为具有国家一级建筑资质,并集建筑科研、设计,建筑施工,路桥、钢结构、预应力施工、装饰装潢、房地产开发、建材经营和国际贸易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至2001 底企业总资产达13 亿元,企业净资产亿元,固定资产亿元。在建施工面积达150 多万平方米,完成企业总产值15 亿元,目前在施面积已超过200 万平方米,企业资产15 亿元,净资产亿元,预计年底施工产值将突破15 亿元,企业总产值突破20 亿元。利税将达到亿元以上。山东建工大力实施外部市场发展战略,目前工程项目已遍及省内所有地市,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也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年来集团工程质量创“鲁班奖”工程 3 项、国家建筑工程装饰金奖一项,山东“泰山杯”工程11 项、济南市“双十佳”工程27 项。因此,企业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 ,被评为“山东省建设系统先进企业” 、“全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和“全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在去年**月下旬深入10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今年**月15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带队组成调研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方式,先后深入**旅游集团、**城投集团、**能源化工集团、**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水务环保集团等企业调研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国资委和我市18户(集团)公司负责人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从1998年开始,先后历经了三轮大的改革。前两次改革因种种原因都没有进行到底。2015年10月,启动了第三轮改革。当时有市属国有企业97户,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46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51户。为了彻底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从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果断决策,启动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双轮驱动、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企指导”的办法,一手抓停产半停产企业改制,一手抓经营性企业重组整合。按照“两步走”的思路,第一步首先以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国有资产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对4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全面进行改制,妥善安置职工、化解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两年多时间完成改制任务;第二步对51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

推动实现裂变扩张、做强做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年多的改革实践表明: (一)“僵尸企业”改制全面完成 通过关闭清算、兼并整合方式,圆满完成46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安置困难职工6089人,解决3050户职工住房困难和近3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6603名参改人员实现统一托管,275名遗属得到认定,2483名退休职工领到了统筹外费用,为151名内退及“4050”人员补缴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改制企业资产实现集中统一运营,1070.19亩土地、5.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物委托**城投集团统一运营管理,**钢厂、第二毛纺织厂、石油机械厂464.56 亩土地移交市土地收储中心,有效解决了僵尸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取得重大进展 我市涉及剥离办社会职能中省市企业60家,其中国企办教育8所、医疗机构14家、社区机构2家、市政设施53项,除洛川县政府未实质性接收**炼油厂两所学校外,已全部通过移交当地政府管理和自行撤销方式完成剥离任务。“三供一业”涉及160个小区、供水改造42521户、供电改造40499户、供热改造38787户,分离移交和资产划转全面完成,签订正式分离移交协议420份,签订率100%;按规范要求完成项目立项备案203项、招标139项;已完成21个小区9269户供水维修改造,完成55个小区22298户供电改造,完成49个小区13440户供热改造,使国

改制申请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改制申请报告 篇一:企业改制登记申请书 企业改制登记申请书 2、应当使用钢笔、毛笔或签字笔工整地填写表格或签字。 公司股东(发起人)出资情况表 ②“备注”栏填写下述字母:A.企业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c.事业法人;D.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经授权的机构或部门;e.自然人;F.其它。③出资方式填写:货币、非货币。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情况 公司法定代表人登记表 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申请人:指定代表或者 委托代理人:委托事项: 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更正有关材料的权限: 1、同意□不同意□修改任何材料;

2、同意□不同意□修改企业自备文件的文字错误; 3、同意□不同意□修改有关表格的填写错误; 4、其他有权更正的事项: 指定或者委托的有效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年月日(申请人盖章或签字) 注:1、设立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人为全体股东、国有独资公司申请人 为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人为董事会;非公司企业申请人为出资人。企业变更、注销登记申请人为本企业。 2、申请人是法人和经济组织的由其盖章;申请人是自然人的由其签字;申请人为董事会的由全体董事签字。 3、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更正有关材料的权限:1、2、3项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并在□中打√;第4项按授权内容自行填写。 篇二:企业变更(改制)登记(备案)申请书 企业变更(改制)登记(备案)申请书 注册号:企业名称(盖章)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beIJIngADmInIsTRATIonFoRInDusTRYAnDcommeRce 现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以下事项的变更(改制)登记或备案。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阳泉信和资产管理中心杨宏伟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受国际市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企稳回升。但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因此,在世界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则代表着我国对经济发展“控制力”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适度有进有退的调整,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的。国有企业尽快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大总量,增强国力。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国企改革经历三十多年风雨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明确了改革方向和目标。但在改革进程中,仍会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和羁绊着经济发展,需要我们予以解决。

1、对国有企业改革认识不到位。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举措,不是哪个企业、个人的事。在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特别是在以退为主、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应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由于参与企业改革的主体不一,各参与者的目标取向差别非常大,政府主管部门、原企业经理层、原企业职工以及参与企业改制的民营资本拥有者,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难以统一,容易出现部分政府官员、企业经理不愿意放弃眼前既得利益,民营资本巧取豪夺国有资产,企业职工消极参与的诸多情况,加大改革难度。 2、国企改革配套政策不到位。国企改革归根结底是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只是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必须一起改革。配套改革相对滞缓,必然会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的效率和质量。多年来,中央企业因经济基础好,支付改制成本能力强,比较容易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但大多数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改革都较难,尽管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或多或少都会因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不到位,引发和留有诸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患问题。 3、改制企业内部改革不到位。1992年,我国确立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逐步从经营权向所有权改革过渡,产权制度改革成为21世纪初国企改革的核心。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改制后的企业没有相应地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所有者缺位、高层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加强和提升。

大型国有企业调查报告

大型国有企业调查报告

大型国有企业调查报告 中国国有企业是由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改革过来的,六十年来,为我国集中财力、物力走工业强国的道路,起到了核心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志。国有企业用短短六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几百年个人资金积累才能完成的大型化,门类齐全化,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任务,是中国富国强民的中坚力量。 一、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①努力摆脱困境的中国国有企业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下,新中国政府采取多种途径创建、合资、合营了数目庞大的国营企业队伍,国有经济覆盖了几乎全部经济领域,经济比重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多数。建国后三十年的发展,国有企业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其功绩有目共睹。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日渐积累起来的大量问题,特别是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地束缚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步伐,甚至影响了人们对它的价值评判,而日见沉重的包袱——冗员过多、企业办社会职能过重、赋税繁杂、债务缠身、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变得步履维艰。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生产的微观主体。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启动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国有

企业开始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与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中国国有企业的“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1984年的国营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在改革之初,仅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为目标。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早期探索,国家选择的重心就是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国家赋予了企业以下“自主权”:给企业确定增产增收目标,允许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前提下提取少量的利润留成,可以作为职工的奖金。 第二阶段是1984~1992年间,其改革涉及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成为有资格独立承担义务、行使权利的法人。党的这一决定肯定了企业在当时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企业主体意识的觉醒,从此走上了摆脱政府附庸地位的改革历程。 第三阶段1992~2002年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2年,一个事件将此前就已陆续进行的股份制试点工作在次年掀起了高潮——邓小平南巡。企业施行股份制,是在产权层面进行的改革,为企业的自主经营提供了前提。进而,1993年11月发布、199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司法》为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法律基础。

企业变更(改制)登记(备案)申请书

企业变更(改制)登记(备案)申请书 注册号: 企业名称(盖章) 敬告 1、申请人在填表前,应认真阅读本表内容和有关注解事项。 2、在申办登记过程中,申请人应认真阅读《一次性告知单》和本申请书后附的《一 次性告知记录》。如有疑问,请登录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2586853.html,网站,查询相关内容。 3、申请人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知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4、申请人应如实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 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5、提交的申请文件、证件应当是原件,确有特殊情况只能提交复印件的,应当在 复印件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申请人或被委托人签字。 6、提交的申请文件、证件应当使用A4纸。 7、填写申请书应字迹工整,不得涂改,应使用蓝黑或黑色墨水。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BEIJING ADMINISTRA 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现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以下事项的变更(改制)登记或备案。 申请变更事项(请在以下所列事项前□中划“√”)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负责人、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执行事务合伙人)□住所(经营场所、地址)□注册资本(注册资金、出资数额、资金数额) □实收资本(金)□认缴的出资额□认缴的出资时间 □认缴的出资方式□实缴的出资额□实缴出资时间 □实缴的出资方式□经营范围□营业期限 □投资人(股东、合伙人)□股东(发起人)改变姓名或名称 □企业类型(经济性质) 申请备案事项(请在以下所列事项前□中划“√”) □公司章程□董事□经理□监事□公司增设分公司□分公司名称变更 □分公司注销□公司清算组成员及清算组负责人□隶属关系 □合伙企业清算人成员□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变更 □个人独资企业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 □非货币出资财产转移 □取消经营范围中后置标注内容 法定代表人(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或委派代表、清算组负责人) 签字注: 年月日注:1、申请分公司变更登记的,由上级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 2、申请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企业营业登记单位变更 登记的,由其主办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现状的调研报告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现状的调研报告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现状的调研报告一、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动向一)、事业单位前期改革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等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活力,国家对事业单位及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8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探索阶段,主要对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和摸索;第二阶段1988至1993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阶段,主要改革了事业单位统一管理的模式;第三阶段1993至1998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主要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得到明确,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宜宾路桥公司属此类);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加快推进阶段,主要进行裁员、推行聘用制度、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分配制度、健全人事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目的是激发事业单位自身的活力。 这一系列改革逐步改变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事业单位体制及管理模式,将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结合起来,幷初步改变了事业资源配置手段单一、事业机构效率低下等问题。20多年积极探索与实践,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也由传统的单一管理体系变成了目前的形式多样、运行机制各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发展状况大相径庭的庞大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表现在:

1、提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和原则。1993年3月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和社会化的原则进行改革。1996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的改革“遵循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方向”。改革方向和原则的明确,有利于事业单位改革在目标导引下系统设计,在原则规范下稳步推进,从而提高改革的效率,降低改革的成本。 2、扩大自主权,转变经营机制。扩大、落实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改变事业单位财政供给范围与方式,转换事业单位经营机制,促使事业单位走向独立。主要措施: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改变财政供给模式;转变经营机制。 3、引入竞争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各类人才工作特点与成长规律的管理机制,激活各类人才的活力就成了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措施有: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从政事一体化中剥离出来,建立体现事业单位性质与特点的人事分类与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领导人的任用方式上,改变了过去的单一委任制,采取委任、聘任、招标等灵活多样的任用方式,或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或者在事业单位内部通过竞争上岗确定领导干部人选;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一次评定终身、能上不能下等弊端;推行聘任合同制,变国家用人为单位用人,推进事业单位人才的社会化,解决能进不能出人浮于事等问题;改革分配机制,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实行向优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报告编号:YT-FS-5435-37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 查)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 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计划经济私有化现代企业制度共容利益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30年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年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本章对年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脉络梳理与经验总结。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但国有企改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今后的国企改革将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本章通过透视改革进程,揭示推动每一阶段改革的基本因素和根本动力,对我国国企改革的推动模式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以便我们能够在今后的改革中把握规律,掌握主动,尽快实现国企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一、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 从年到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国企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年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国企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 年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的改革试点。 到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试点可以继续实行,到年底,全国共有家股份制企业,其中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家发行了股票,其余家原是集体企业。年月国务院更加明确了企业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规定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承包原则。同时,全国人大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从而将扩权试点以来取得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关于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的 调研报告 集团公司: 根据集团公司安排,董事会办公室会同企业管理部,就集团公司近期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赴宏兴股份公司、东兴铝业公司和能源中心三家试点单位进行了调研,具体汇报如下: 一、调研获取的情况 各试点单位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集团公司对试点单位的特殊管理要求(负面清单)》持肯定态度,认为经营权限尤其是购销权限下放后,试点单位的自主经营权得到基本保障,经营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单位内部购产销衔接更为顺畅。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跨产权专业化运营影响单位的经营自主权;二是财务集中统管与落实单位经营自主权有矛盾;三是简政放权后部分管理事项上下脱节或业务不顺。 二、具体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跨产权专业化运营的问题 1.单位的反映。宏兴股份公司和东兴铝业公司认为这是目前集团管理体制中最大的问题,既干预了本单位的经营自主权,又增加了管理内耗。据了解,东兴铝业公司有意向收回检验检测中心运营的计量及检验检测业务、物流中心运营的产成品仓储业务以及公共服务中心运营的浴池、车场和东兴铝业公司的居民小区物业等业务;建议继续由宏兴股份公司跨产权运营嘉北电厂的原料

供应和铝液轨道运输业务,以及能源中心运营嘉北电厂,但提出能源中心就此业务要接受东兴铝业公司的考核。宏兴股份公司有意收回由检验检测中心运营的计量及检验检测业务、公共服务中心运营的厂区物业业务、物流中心运营的产成品仓储业务以及能源中心运营的给排水、气体防护、通讯等业务,另有意自行管理原由物流中心负责的公路运输业务;不愿再承担东兴铝业公司的原料供应业务。 2.问题分析。跨产权专业化运营是指由专业中心或其他子公司按专业化分工经营资产权属单位的资产,资产权属不做变更;该模式始于2012年以宏晟电热公司为母体组建的能源中心,并由其运营东兴铝业公司投资的嘉北电厂和宏兴股份公司所属的动力厂,目的是在不产生税负的前提下实现嘉北电厂的专业化管理和满足电网统一调度要求;同年成立物流中心,由其运营宏兴股份公司及东兴铝业公司的产成品仓储业务;2013年成立矿产资源中心,由其运营宏兴股份公司旗下的几家矿产子公司以及集团公司旗下的矿产子公司;同年以贵友物业分公司和宏运客运公司为母体成立公共服务中心,陆续将各单位的浴池、车场、厂区物业、绿化以及东兴铝业公司的居民小区物业进行整合;2014年成立检验检测中心,整合了多家单位的计量和检验检测业务。 有关专业中心的争议长期存在,集团职能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无法有效解决;原因有四:一是体制设计存在缺陷,专业中心在集团内部居于垄断地位且有几家专业中心代行集团管理职能,各

关于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情况的 调查报告 宣化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2010.06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安排,为做好主任会议听取县政府《关于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情况汇报》的工作,6月初,我们在常委会副主任徐智清的带领下,对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先后深入到相关主管部门、部分企业,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对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县属国有企业家(不包括贾管、金圆、市化工厂三家后划归县里的前市属企业),职工人;集体企业家,职工00 人。具体情况为: 中工业和信息化局共有11家国有企业(不包括贾管、金圆、市化工厂三家后划归县里的前市属企业),13家集体企业,企业在职职工人,退休职工人。国有企业中有6家依法破产、3家改为股份制企业、1家整体租赁、1家关闭。集体企业有2家企业依法破产,其他11家没有实行改制,处于停产状态。 粮食系统共有企业24家,企业在职职工人,离退休职工人。其中购销企业9家、附营企业14家、军供企业1家。9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1家军供企业完成了改制,14家附营企业有2家完成了改制,3家正在进行改制,剩余9家正在积极组织改制。

供销系统共有企业27家,企业在职职工人,离退休职工人。其中国营企业家,集体企业家。国有企业中有家依法破产、家改为股份制企业、家处于停产状态。集体企业有家企业依法破产,其他11 家没有实行改制,处于停产状态。 建设局共有企业2家,企业在职职工人,离退休职工人。2家企业中宣化县建筑公司为集体企业,宣化县第二建筑公司为国有企业。2001年为了提高建筑资质,宣化县建筑公司、宣化县第二建筑公司、宣化县第三建筑公司、宣化县水利建筑工程公司、自然人胡宝英五家资产进行了组合,成立了“宣化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后原单位资产、债权、债务部变,各单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宣化县第二建筑公司由于破产资金缺口太大,无法实现破产,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有企业2家,企业在职职工人,离退休职工人。2家企业中张全庄金矿改制工作已经完成。大白阳金矿改制已进行到资产拍卖程序。 运输公司共有企业在职职工174人,离退休职工121人。由于改制破产资金缺口太大,未进行企业破产改制。 外贸公司共有企业在职职工145人,离退休职工86人。由于改制破产资金缺口太大,未进行企业破产改制。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改制工作存在程序不合法现象。 1、未经过职工大会表决先拍卖企业固定资产的。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产权交易市场缺乏公开透明度。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及步骤概述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及步骤概述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及步骤概述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此拉开了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序幕。作为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如何响应党中央的决定精神,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法律服务便成了一个应当积极思考的课题, 目前在我国,并没有一部专门、完整的法律或者法规对企业改制的各种形为进行规范。有关企业改制的规定除了较多运用《公司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外,还有一些是散见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更多的则是在党中央的有关决定、精神、会议纪要、讲话中体现。而在实际操作中,从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各方均是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地。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改制的法律服务领域,不应当考虑依据某一法律的规定进行改制,而应当以“没有重大法律障碍”作为制定和实施改制方案的指导思想。 在此,笔者从律师实务的角度通过研究分析并结合先行者的经验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方案、步骤作了简要评述。 改制方案是企业进行改造的前提和指导原则,企业首先应当制订改制方案,然后有步骤地进行实施。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可行的改制方案。 一、企业公司制改造。主要适用于将非公司制的原国家控制支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及集体所有制企业按照《公司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规定的规范发行成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国有独资公司。其中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只能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 二、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主要适用于城乡集体企业和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小型企业改制时对公司形式的选择。这一方式既有人合又有资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在一起,股权可以是员工个人股、员工集体股和法人股等多种形式,比较灵活。经营方式与分配方式也较易于为员工等各方接受。但不利于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三、企业分立改造。主要适用于企业存在多种互不关联或者能够互相独立的经营项目,整体效益较差,分开经营竞争力较强而又为各方普遍接受的情况。此时可将一个企业分立成几个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四、企业债权转股权。主要适用于企业负债严重,没有现实偿还能力但又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情况下,经与债权人协商一致将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全部或部分债权转成股权,从而债权人变成股东的情况。这一改造方式,可以降低改制企业的负债率,降低改制企业的财务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3个阶段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本文通过透视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揭示推动每一阶段改革的基本因素和根本动力,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模式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以便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把握规律,掌握主动,尽快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1978~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 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国有企业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2.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 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的改革试点。 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试点可以继续实行,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其余3000家原是集体企业。1988年2月国务院更加明确了企业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规定了“包死基数,

对三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考察报告

对三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省外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经验教训,加快我市筹建农商行工作步伐,根据办事处党组的安排,6月10日至15日,我们组织辖内七家联社负责人及部分业务骨干,并邀请晋中银监分局副局长王军明,赴河南三门峡湖滨农商行、吉林九台农商行、鄂尔多斯东胜农商行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考察的收获与心得简要汇报如下: 一、几点收获 (一)了解了几家农商行改制前的主要特点 1、动手早,均是其省内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先行者。 鄂尔多斯东胜农村商业银行于2007年7月29日挂牌成立,是中国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且为两级法人直接向农商行过渡;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2007年11月筹建工作正式启动,2008年10月13日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筹建,2008年12月15日吉林银监局批准挂牌开业,为东北三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三门峡湖滨农村商业银行2008年9月作为河南省首家农商行开始组建,2009年12月挂牌开业。 2、基础好,各项主要指标均已基本达到组建要求。 自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上述三家联社均能紧跟国家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夯实业务基础,存贷款规模及利润指标均居所在省份农村金融机构前列,为改制升级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均属自然成长型。由于以上三家农商行计划改制前,经营管理较为完善,不良资产占比较低,除三门峡湖滨农商行由政府用土地置换不良资产12920万元外,其他两家改制前均在8%以内,均未采用溢价募股购买不良等方法。 3、环境优,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均给予了全力支持。 所考察的三家农商行在改制过程中均以不同形式得到了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也能够深刻理解和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九台市将农村信用社改革上升到“九台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的高度上来,列入当年市政府工作计划工程,并拿出7000万元真金白银帮助信用社消化历史挂账亏损。三门峡市政府拿出一块价值

2019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文档资料

2019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范文汇编 最关心的话题是“税制改革” 最理想的定位是“社会贤达” 主要指标 私营企业:344万户 注册资本:42146亿元 从业人员:4714万人 产值:2019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03亿元 出口创汇企业:74443户 出口创汇:人民币1749.68亿元 主要问题 政企关系不够协调 企业之间的拖欠日益严重 企业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参加了本次调查,并分担了一半的抽样任务。 现将调查数据分析的主要意见简报如下。 关于私营企业的情况分析 (一)两年来私营企业总量上持续快速增长 (二)两年来私营企业规模稳步扩大 企业的销售额也有增长。2019年底,××局调查企业的销

售额中位数为200万元。工商联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640万元。 根据企业的开业年数、企业开业时的实收资本、企业2019年底所有者权益三个数据得出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其中位值为8.8%。 二是企业利润略有回升,销售利润率趋于平稳。上次调查发现,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此次调查发现,销售利润率已经逐渐趋于平稳。 2019年底,××局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7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5%。工商联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25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9%。两者数据相差不大。 行业利润差距拉大。此次调查发现,房地产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税后净利润的中位值比处于第二位的“电力煤气业?的利润高一倍多。其他利润较高的行业还有电力煤气、卫生体育、建筑业、采掘业、科研技术业,而利润较低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可以看出,科研技术业虽然资本规模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但其利润中位数却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这与其技术含量高有直接关系。商业餐饮业资本规模不大,技术含量较低,而且行业竞争激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