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工类企业应急预案

化工类企业应急预案

******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颁布令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的要求,对本公司制订的《******有限公司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编制《******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于二00八年**月**日经本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予颁布,于二00八年**月**日起实施。

******有限公司

总经理:

二00八年**月**日

目录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颁布令 (1)

一、总则 (6)

1.1编制目的 (6)

1.2编制依据 (6)

1.3适用范围 (7)

1.4应急预案体系 (7)

1.5应急工作原则 (8)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9)

2.1单位基本情况 (9)

2.2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 (9)

2.3周边环境和平面布置 (9)

2.4危险目标及其危险性分析 (10)

2.4.1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0)

2.4.2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2)

2.4.3仓库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2)

2.4.4油罐区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3)

2.4.5有机热载体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3)

2.4.6化验室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4)

2.4.7重大危险源辨识 (15)

2.4.8危险目标的确定 (16)

2.5危险程度的分类 (16)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6)

3.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设置 (16)

3.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16)

3.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7)

3.4指挥部人员分工 (17)

四、预防与预警 (18)

4.1危险源监控 (18)

4.2预警行动 (18)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18)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18)

4.3.2信息上报 (19)

4.3.3信息传递 (19)

五、应急响应 (19)

5.1 响应分级 (20)

5.2 响应程序 (20)

5.2.1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20)

5.2.2检测、抢险、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21)

5.2.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21)

5.2.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21)

5.2.5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22)

5.2.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22)

5.2.7危险区的设定 (22)

5.2.8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 (23)

5.2.9提供受伤人员的致伤信息 (23)

5.2.10应急救援药品、器材贮备 (23)

5.3 应急结束 (23)

六、信息发布 (24)

七、后期处置 (24)

7.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24)

7.2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24)

7.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的确定 (24)

7.4事故危险的解除 (24)

八、保障措施 (25)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25)

8.2 应急队伍保障 (25)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25)

8.3.1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25)

8.4 经费保障 (25)

九、培训与演练 (25)

9.1 培训 (25)

9.1.1培训制度 (25)

9.1.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26)

9.1.3社会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27)

9.2 演练 (27)

9.2.1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目的 (27)

9.2.2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类型 (27)

9.2.3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基本任务 (28)

9.2.4演练人员 (28)

9.2.5演练实施过程 (28)

9.2.6演练内容 (28)

9.2.7演练范围与频次 (29)

9.2.8演练方法 (29)

9.2.9演练总结 (29)

十、奖惩 (30)

十一、附则 (30)

11.1 术语和定义 (30)

11.2维护和更新 (31)

11.3制定与解释 (32)

11.4应急预案实施 (32)

十二、附件 (33)

附件1应急救援组织 (33)

附件2环境、分布图 (34)

附件3:应急联系电话 (35)

附件4:事故应急措施 (35)

附件5:应急救援网络 (38)

附件6:应急救援响应流程图 (39)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就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1.2编制依据

1.2.1有关安全生产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施行)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5)《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部发[1996]423号)

(6)《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7月1号实施)

(7)《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8)《无锡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无锡市人民政府【2008】第99号文)

1.2.2有关安全生产主要技术标准

(1)《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3)《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3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对自然灾害事故,参照本预案及当地政府应急预案执行。

1.4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一般分为三级。

(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生产规模及危险性,本公司将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合并,即分为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两级。本预案做为第一级预案。

1.5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依法规范、职责明确的原则。安全生产事故处置过程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快速反应,及时妥善处置,尽快平息事态,恢复秩序,维护稳定。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的级别和部门的职责,确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其职责,防止滥用职权和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扩大,造成负面影响。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级管理、分级处置。公司总经理是处置各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各部门要依照各自职权,对本区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应急处置。

4、坚持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研究,规范防控措施和应急程序,实现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务储备,增强应急

能力。保证预警、响应、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险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单位基本情况

本公司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无锡市惠山区*******镇***路9号(**村×××自然村)。公司创建于××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总资产5800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等五大系列8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万吨。

本公司现有职工***人,法人代表、安全管理员都经过上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其他从业人员经过公司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

2.2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

见表2.2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一览表。(列出所有原料和产品)

2.3周边环境和平面布置

本公司位于无锡市西10km左右的惠山区洛社镇石塘湾。洛社镇紧靠无锡市区,交通发达,有京杭大运河、312国道、342省道、沪宁铁路、沪宁高速等贯穿全镇。本公司南依京杭大运河,东临×××有限公司,西临××

×有限公司,北间隔50m左右为沪宁铁路线。

本公司分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仓库,南部由东向西依次为油罐区、生产车间和办公生活区。

周边环境及厂区平面图见附件2。

2.4危险目标及其危险性分析

2.4.1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对产品和原料进行辨识。

辨识结果见表2.4。

表2.4 危险化学品主要特性表

11

2.4.2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在配制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溶液时,若人员不注意,有碱灼伤的危险。使用冰醋酸时,有酸灼伤的危险。

(2)工艺反应要按工艺指标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升高不能过快。反应釜温度急剧升高,有冲料引起火灾的危险。

(3)在向反应釜加入氢氧化锂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此刺激性气体对人的眼、鼻、皮肤等有刺激,有灼伤的危险。

(4)氢氧化锂燃烧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有人员中毒的危险。

(5)生产过程中,反应釜温度较高,装卸时或操作时员工不注意,触及外壁有烫伤的危险。工作场所温度较高,特别是在夏季员工如没有防暑降温措施,员工有中暑的危险。

(6)生产中因导热油、基础油、硬脂酸、润滑脂、润滑油等泄漏及散落,遇火源有火灾的危险。

(7)生产车间内违章动火、吸烟,会有火灾的危险。

(8)操作平台、上下扶梯或地面若有泄漏的油脂,人员容易打滑,有发生高处坠落或跌跤的危险。

(9)生产中使用电气设备,存在触电的危险。

2.4.3仓库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储存场所有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二氧化碳)同库储存,有发生事故的危险。

(2)氢氧化锂、氢氧化钙储存必须做好防潮措施,防止发生碱灼伤事故。

(3)油品属于可燃物质,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4)在装卸、储存过程中,有被物料容器压伤的危险。

(5)进出企业的车辆行驶中,如驾驶员违章或员工不注意安全有车辆伤害的危险。

(6)储存仓库中使用电气设备,存在触电的危险。

(7)危险化学品仓库内的物品如不按照有关养护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存放,如堆放过高、仓库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有火灾、爆炸和物体打击等危险。

(8)使用后的危险化学品空桶,如不妥善保管处理,会有火灾、爆炸和中毒的危险。

2.4.4油罐区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机泵或管线泄漏,违章动火或遇明火,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2)如在装卸过程中野蛮装卸,一旦泄漏,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和物体打击等事故。

(3)储罐区或危险化学品仓库如违章吸烟、动火,有火灾、爆炸的危险。

(4)在进油、加油过程中,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有火灾的危险。

(5)在对储罐系统进行检修时违章动火、违章入罐,有窒息、火灾的危险。

(6)在储罐区未设置防火堤或未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有火灾的危险。

2.4.5有机热载体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有机热载体(导热油)若未经过脱水即使用,有液击和冲液的危险。

(2)不同的有机热载体若混合使用,有燃烧的危险。

(3)有机热载体(导热油)选用牌号不对,不符合物理、化学性能的要求,一旦泄漏,高温油在空气中即可发生燃烧的危险。

(4)油炉出口油温如超过最高使用温度,易使导热油变质而报废。

(5)使用报废或劣质的导热油将引起设备结焦,影响热效率,严重时有爆炸的危险。

(6)导热油未定期进行检测或未及时更换,有引起设备结焦,影响热效率,严重时有爆炸的危险。

(7)高温管道若未采取保温措施或保温层损坏,人员触及有烫伤的危险。

(8)油炉的操作人员,未经过油炉方面知识的培训,未做到持证上岗,有引发事故的危险。

(9)油炉使用单位,若未制订油炉使用操作规程,或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有发生事故的危险。

(10)油炉若不符合设计、制造、安装的要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11)油炉及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等)不按规定定期检验、检测,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12)若油炉自动调节保护装置失效,油炉有损坏或爆炸的危险。

(13)油炉受热面若未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洗,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2.4.6化验室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化验室操作时,员工直接接触危险有毒物质,有发生人员中毒的危险。

(2)在化验室动用明火加热试剂时,若未注意,有引起火灾的危险。

(3)化验室使用有物质汞,若不当心撒落在地上,未及时处理,有汞缓慢蒸发,引起周边人员中毒的危险。

2.4.7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在标准中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两种,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四大类。标准给出了物质的名称及临界量。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有两种情况: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3121231n n

q q q q Q Q Q Q ++++≥…… 式中q1,q1……,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

Q1,Q2……,Qn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

在该项目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物质有醋酸丁酯、丙酮、甲苯和二甲苯。标准中规定的危险物质临界量见表3.8。

表3.8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

界量,因此本公司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2.4.8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公司物质、装置的危险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危险场所为应急救援目标。

2.5危险程度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为Ⅰ类、Ⅱ类两类:

Ⅰ类:大面积火灾事故或发生爆炸;毒物泄漏污染

Ⅱ类:局部泄漏或局部小型火灾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设置

依据火灾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二级应急救援,企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对企业内Ⅰ类安全生产事故实施应急救援工作。Ⅱ类安全生产事故由所在部门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3.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1)公司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总经理、生产采购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保科兼管。

(2)发生Ⅰ类安全生产事故时,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生产部。总经理为总指挥,总经理不在公司时,由生产采购经理为临时总指

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指挥人由发生事故部门负责人担任。

(3)发生Ⅱ类安全生产事故时,立即成立各部门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部门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各部门办公室。部门负责人为总指挥,其它部门协助进行救援。现场指挥人由当班班长担任。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见附件1。

3.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制订、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兼职),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发布和接触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6)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3.4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负责事故处置时调度工作。

指挥部成员:

安保科科长:协助总指挥做好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确定对事故现场采取的处理措施,指挥警戒、疏散、抢险物资供应等工作。

设备科科长:负责工程抢修,抢险工作的现场指挥;事故现场抢险抢救工作。

财务行政部主任:负责保障救援的通讯畅通,对外联系和车辆调度,协

助总指挥做好现场医疗救护和转院工作。

技术部、润滑油车间、润滑脂车间、仓库主任:负责各自区域的现场抢险、救援的指挥工作。

应急救援网络及分工图见附件4。

四、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公司危险源监控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通过设置的监控录像进行监控,二通过现场工作人员监控。监控录像由安保科负责进行监控。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巡检等方式进行监控。

4.2预警行动

当发生局部安全生产事故时,本部门不能控制,应及时发出预警,及时通知安保科及相关领导。若事故扩大,安保科应及时扩大预警,向总经理汇报,根据形势发展,准备向厂外单位等发出预警。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生产操作过程中,岗位人员通过报警装置或巡查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或火灾,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喊话或电话联系,向安保科和本部门负责人报警。

接到报警后,依据安全生产事故的级别,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汇报,确定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并通知领导小组其它成员与相关部门。对Ⅰ类事故应及时拨打119报警。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义务消防队员联系电话一览表见附件1。

企业应急通讯系统及应急救援信息咨询联系电话见附件3。

4.3.2信息上报

事故发生后,应就事故的级别及对企业及周边的影响做出反应,对Ⅰ类事故对外联络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镇以及区级安监部门(联系电话见附件4)报告事故信息。对Ⅱ类事故,应根据事故后果的大小,确定由对外联络负责人在1小时内向当地镇级安监部门报告事故信息。

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A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事故类型;

C 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

D 健康危害与必要的医疗措施;

E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F 人员伤亡情况。

4.3.3信息传递

Ⅰ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对外联络负责人应采用电话联系方式及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信息。

通报的主要内容如下:

A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事故类型;

C 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

D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五、应急响应

应急救援响应流程图见附件5。

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两个等级,即Ⅰ级和Ⅱ级。当发生Ⅱ类事故时,所在部门向安保科报告,由安保科向全公司发布Ⅱ级响应。当发生Ⅰ类事故时,安保科向总经理报告,由总经理向全公司及周边企业发布Ⅰ级响应,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事故。5.2 响应程序

当发生Ⅱ类事故后,事故所在部门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若本部门资源不足以进行应急救援,应立即向安保科报告发出Ⅱ级应急响应命令。本部门人员应及时按照指定线路撤离,在门卫旁集中。当班班长负责组织撤离、人员清点工作,完成后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及安保科报告。其它部门必须无条件提供应急救援物资,并密切关注事故发展,以及做好本部门的应急准备工作。

如果事故进一步扩大,由安保科长向总经理报告,发布Ⅰ级应急响应命令,立即拨打119报警。所有部门人员按制定路线撤离工作现场,到门卫集中。当班班长负责组织撤离、人员清点工作,完成后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及安保科报告。各部门按分工做好各自工作。

5.2.1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1)义务消防队接报警后,应迅速赶往事故现场,消防人员应佩带好防护器具,进入禁区查明有无中毒、受伤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协助事故发生部门迅速切断事故源,调集全企业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2)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