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吨有多重教学案例

一吨有多重教学案例

一吨有多重教学案例
一吨有多重教学案例

一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 1 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 吨 = 1000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 1 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 吨 = 1000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屏幕上都有什么?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吗?这头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呢?(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 1 吨有多重呢?

揭示课题:对于质量家族中的成员,克和千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质量家族的一位新成员,它就是“吨”。(板书:吨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一)初步感知“吨”

1、听“吨”的自我介绍。

播放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质量单位“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这头大象重 4 吨,这节火车皮装煤55 吨,这座桥的承重量是 20 吨。

2、听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初步感知“吨”。

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对吨来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是,通常用吨来作单位。但对于 1 吨到底有多重?它与千克之间的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继续学习。

(二)揭示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关系。

1、课件出示:一桶油重 100kg,10 桶油重 1 吨。一头牛重350kg,3 头牛大约重 1 吨。一袋面粉重 50kg,20 袋面粉重 1 吨。

2.(课件显示:40 个同学,有多种?)四人小组讨论计算。小朋友每人大约重 25kg,照这样计算,四个同学重(克,再照这样计算 40 个同学的体重的和是()千)千克,也就是 1 吨。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吨=1000 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三)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2)填一填。 4 千克=( )克 ( )t=2000kg 3 吨=( 18t=( )千克 )kg 5000 克= ( )kg ()千克=6t

2.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2 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3)在○里填上“>”“<”或“=”。 8000 千克○8 吨 4500 克○4 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四、拓展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留心身边有关质量的信息,如果发现了,请认真观察,把它记在

数学日记上。

板书设计: 1 吨有多重

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有多重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知 1、游戏激趣: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讲给我们吗? 2、实践体验: 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互相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3、导入新知: 通过刚才的"背一背"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

三年级数学下册四千克、克、吨有多重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四千克、克、吨有多重教案北师大版 有多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估算。 情感目标:能主动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1千克=1000克”。 难点:了解1千克与1克的实际质量。 教学准备: (1)4名学生为一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盘秤,2分硬币,1千克的白糖1包,500克的盐2包,500克、800克、2千克沙子各1袋,苹果1个、.......蛋1袋。 (2)小调查:了解生活物品的质量和自己的体重,并进行记录。 说教法与学法 1、倡导民主、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通过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千克有多重呢? 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一千克重的物品,我们先来秤秤看,一千克的物品放在盘秤上时指针的变化。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掂一掂,一千克和一克到底有多重? 请小组长上来领一袋一千克重的物品和一枚一克重的硬币,同组同学轮流掂一掂,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一千克比较重,一克很轻) 我们一般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2、“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克呢?咱们来做个实验吧。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拿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1千克,再把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加起来,完成记录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千米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千米教学 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片断一: 师: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 生:我们学过1厘米、1分米、1米。(用手比划)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教室的长约6 课桌的宽约5数学书的长约18 生:教室的长约6米,课桌的宽约5分米,数学书的长约18厘米。 师:姜堰到南京的公路长约252000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约1160000 生:应该填厘米,因为252000、1160000这两个数太大了。 生2:我想应该填分米。因为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了。 生3:我想应该填米。 师:这道题看来把大家难住了,老师通过查资料得知:这两个空应该以“米“作单位。

大家思考一下,假如用厘米或分米作单位,姜堰到南京的公路长还是252000吗?应是多少? 生:应该把这个数扩大10倍。 师:这么大的数读起来方便吗?怎么办? 生:不方便,应用更大的单位来表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计量两地较远的距离我们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因此课一开始就复习以前所学

的长度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然后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填两地路程的“单位”,让学生感悟到到计量两地较远的距离时,用“米”不方便,必须寻找更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让新知产生于学生的需要之中。 片断二: 星期六上午,小明和爸爸准备从姜堰坐出租车去泰州。 师:谁知道出租车是怎样计价的? 生:起租价7元,每超过一公里付元。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 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结合对千克、克的感受对一些物体的质量进行估量。 3、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用具】:各种秤、多媒体课件、1千克的盐等多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请拿出到超市购买的物品。如:一袋奶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物品和小组同学的物品比哪些重、哪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从刚才的汇报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克的国际单位符号是g,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是kg。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看来物体是有轻有重的,怎样才能知道物品的轻重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欣赏课前学生收集有关秤的资料做展示,如台秤(盘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最后介绍本节课要用的台秤和天平。(一)建立1千克的概念 (1)估一估: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一起来看质量标注500克来验证。 思考: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1000克板书) 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感受1000克的质量。 (2)称一称:思考: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引出弹簧秤或者台秤的用法,师做补充。 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1000克的盐,读出结果1千克。(板书) (3)思考: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1000克等于 1千克。) (4)估一估。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5)找一找。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吗?并称一称,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6)说一说。说说生活中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和它的质量。例:1000枚2分的硬币、10包饼干、2瓶矿泉水、1小串香蕉、2包盐……(二)建立1克的概念 1、猜一猜:1克究竟有多重呢?拿出一克砝码,让学生先用手掂一掂,再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 2、师介绍天平的用法,称一称。 师:天平不仅能比较东西的轻重,还能称物体的重量,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 老师用天平称,让学生发现2分硬币有多重?(1克)

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阿荣旗亚东第一小学:张卫玲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

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一吨有多重》

《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4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本节课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多层次地反复感知1吨有多重。我认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情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

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 能力目标: 掌握"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感知探究—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沙子1袋,体重磅,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7-48页《1吨有多重》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纯净水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我们认识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和克,请根据实际填出适当的质量单位。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你能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猜一猜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有多重吗,(板书:3000千克——8000千克) 3、课件出示,猜一猜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有多重,(板书: 200000千克,3000千克) 4、这么重的物体,看来用千克做单位不是很方便,你知道有更适当的质量单位吗, 教师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做单位。(板 书课题:1吨有多重)课件出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初步认识吨

课件出示:10袋100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板书:1000千克) 继续课件出示:40个三年级的学生有多重。(板书:1000千克) 教师小结:刚才这些物体的质量都是1000千克,也可以说是1吨。师板书:1吨=1000千克, 1t=1000kg 2、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课件出示,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演示,说一说你对吨有什么认识。请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 3、充分感知1吨有多重。 (1)每组一桶20千克纯净水,学生轮流搬,感受其重量。 (2)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搬纯净水的感受。 (3)课件出示.计算:一桶纯净水20千克,多少桶是1吨。 (4)想象:如果把50桶纯净水让你一次搬起,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5)提问:我们班24名同学的体重有一吨重吗,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 提问: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到过用“吨”做单位的呢?”课件出示 2、用“班班通”出示教材第47页“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 吨)”。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 3、分别用“班班通”出示教材第48页“练一练”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 谁能把学过的质量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 课件出示。

《有多重》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实物 学具准备: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课件) 1、故事导入。 2、建立物体质量的概念。 二、实践操作,建立概念 (一)认识生活中的秤。 (二)看一看常见物品的质量。 课件演示:牙膏重190克、一包方便面重203克、一盒糖500克、一桶洗洁精2千克、一桶油5千克、一袋大米重25千克。 师:看了这几样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千克和克是世界各个国家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还有一个有趣的英文名字,千克叫作kg。g是表示克的符号! (三)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介绍台秤的使用方法,认识台秤称物体所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1、称一称。小组合作称出第一袋一千克的米米的质量。 2、掂一掂。掂掂手中这袋1千克米的质量并感受一下一千克的质量。 3、估一估。小组合作找出身边的物体进行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找出一千克重大约有多少个物体? 4、猜一猜。 (1)猜小猴为乌龟和兔子准备的物品中有两袋棉花和石头,它们谁重谁轻? (2)称出石头和棉花的重量是两千在。 (3)感受物品不能从它的大小、多少来判断它的轻重,而应该实际的去称量才能知道。 5、拎一拎。把刚才称的两千克的物品拎一拎,感受两千克的质量怎样? 6、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品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呢? (四)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认识克。 师:老师这有5个2分的硬币,它有多重谁来猜一猜?生猜。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来称一称吧? 2、称一称。称出5个2分的硬币。从而引出一个2分的硬币是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千米不象它们那样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因此在千米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巩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

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存在的不足是,班上50、60人的大班,虽然在校内组织实践活动,也是不好把握,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太差,掌控较难。所以实际操作效果不是很好,部分应测的项目没有完成。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千米不象它们那样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因此在千米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巩

一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 一、教材分析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结合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实际有多少。通过练一练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能使用吨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感受吨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克”与“千克”两个质量单位,对质量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吨”是一个较抽象的量。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相比于长度等单位还是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操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吨”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情感态度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五、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 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曹冲称象的故事听完了,同学们,你们一定很佩服曹冲的聪明吧。现在呢,我们就先来猜一猜,一头大象有多重呢?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7-48页《1吨有多重》。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接着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来感受1吨有多重;再通过练一练,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还设计了多幅情境图,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吨有多重。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估计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虽然平时学生对“吨”接触比较少,但本节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较大质量单位“吨”的;并且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视频、图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是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观察能力、估计能力、推理能力,初步发展空间想像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有多重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re are multiple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有多重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知 1、游戏激趣: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

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讲给我们吗? 2、实践体验: 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互相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3、导入新知: 通过刚才的"背一背"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 师: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是多少长吗? 生1:1米有这么长。(学生双手平举状) 生2:1米大约有同学们两手伸开那么长。 生3: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4:1厘米大约跟我们的指甲那么宽。 …… 师:连江到福州的距离是多少? 生:40多千米。 师: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 生1:连江到福州很远的。 生2:连江到福州坐公共汽车要1个小时,坐小轿车最快也要40分。 师:千米是用计量较长的距离。 [感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知“千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 片段二 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星期天,老师驾着自己的爱车出发了,在路上看到一块路牌。你知道了什么?(显示:路牌) 生1:我知道离青芝山还有10 公里。离丹阳还有20公里。 生2:我知道离青芝山还有10千米。离丹阳还有20千米。 ……

师:“km”表示什么意思? 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爸爸告诉我的。 生2: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说说你对千米的认识? 生:(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茫然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三 1、屏幕出示:《学生拿米尺》、《100米长的学校》、《200米跑道》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我们学校的跑道。 师:你知道它有多少长吗? 生:绕跑道一周200米。 (显示:学校跑道200米)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我们的学校。 师:你知道它至西向东是几米? 生1:100米。 (显示:至西向东长100米) 生2:我看到一位同学拿了一根米尺。 (显示:米尺长1米)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没有语文知识那么生动有趣,就会使课堂 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同时还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泼 的学习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深懊 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 实践活动去感受知识,理解过程,掌握方法,把知识深 刻的印在学生心中。 教学《千米的认识》这节课时,学生根本不理解1 千米之长短,在作业中常会出现一座楼房高18千米之类的笑话,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1千米有多长,我经过 深思熟虑设计出这样的教学过程: 我事先利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赛跑。 路程是1千米,(不告诉学生具体路程,跑道每圈200米,告诉学生让他们只跑5圈)然后在上数学课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这次赛跑的感觉,学生高兴之极,畅所欲言, 气氛一度达到灼热化。这时,我因势利导跑道每圈200米,谁能算出这次每人跑多少米?学生很快说出答案:2005﹦1000(米)。于是我又告诉他们1千米有1000米,,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即1000米﹦1千米。现在 你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知道了! 学生就是在爱这样的实践中知道了1000米﹦1千米的概

念。在课后作业中也没有出现别的笑话, 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发挥,个性 得到了张扬,成绩得到了肯定,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这节课的有趣获取知识的过程之后,学生充分 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因此为了更 好的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在那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努力为学生们创造趣学、爱学、能学、会学、善学的氛围。充分挖掘实践活动这一学好数学的最好资源。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 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吨有多重

一吨有多重快乐出发 大米每袋100千克,____________袋就是1吨。 水泥每袋50千克,___________袋就是1吨。 面粉每袋25千克,___________袋就是1吨。 轻松演练 选一选选择合适的重量填在下面的________里。 6吨 600千克 汽车装货__________。 2克 200克 2千克 鸭子重__________。 4吨 30千克 小朋友的体重___________。 2克 1千克 150克 每个樱桃重___________。 星光灿烂把正确答案前面的五角星涂上颜色。 400千克和4吨比较( )。 ☆400千克重☆4吨重☆同样重 一个篮球重( )克。 ☆80 ☆800 ☆8000 8吨的棉花比8000千克的铁( )。 ☆重☆轻☆同样重 2千克苹果和60克苹果加在一起的重量是( )。 ☆80克☆260克☆2060克☆2600克数学诊所把错误的题改过来。

2吨=200千克=200克大轮船装货3000千克。 1吨>999克 小明的体重是190千克。大象重16吨。 小动物找家将下面两行表示的数量相等的连起来。 5000克 50厘米 5米 5000千克 500厘米 5吨 5千克 5分米 应用题 工厂原有煤30吨,如果每天烧950千克,那么8天后还剩多少千克? 食堂原有大米2吨,又运来4300千克,这些大米只够用7天,这个食堂平均每天用大米多少千克? 有一堆沙重42吨,甲车一次运2吨,乙车一次运4吨,两车合运,几次可运完? 活动乐园 比一比轻重。(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观察下图,1个□的重量等于几个△,一个○的重量呢? 观察下图,一个△的重量等于几个○? 答案 轻松演练:选一选6t 2kg 30kg 2g 星光灿烂 4吨重 800克同样重 2060克数学诊所 2吨=2000千克= 2000000克小明的体重是40千克大轮船装货3000吨大象重为1吨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吨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吨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1吨有多重。(教材第47~48页) 1.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卡片、台秤、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知道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大象称重图) 学生观看。 师:图中让我们先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该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呢? 生:千克。 师:大象长得高大肥胖,如果用前面学习过的千克作单位行不行呢? 生:行是行,可是数目会很大,写起来比较麻烦,有没有比“千克”更高级的质量单位呢? 师:仔细看看图中用的什么单位。 生:咦,大象重1吨,“吨”是什么单位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单位——吨。(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是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1. 1吨有多重。 师:“吨”很难实际感知,我们可以通过例子来算一算,假如我们班×××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4位这样的同学重多少千克? 学生合作计算。 生:25×4=100(千克)。 师:那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生:25×40=1000(千克)。 师:在生活中,为了简便计量,人们把1000千克的质量也叫作1吨,也就是说1吨等于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师: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吨”来表示很重或很大的物体的质量。“吨”是比“千克”还要大得多的质量单位,用字母“t”表示,所以也可以写作1t=1000kg。 2.生活中的“吨”。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吨或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吨作为单位呢? 生1:1头小象的质量大约是1吨,三头水牛的质量大约是1吨。 生2:货车运的货物的质量一般都要用“吨”作单位。 生3:过桥时发现有一个写着50吨的牌子,告诉我们这座桥的最大载质量是50吨。 生4: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等。 3.吨的应用。 教师出示教材第47页例3。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做完后师生交流、评议。 师:刚才的练习大家表现都很棒。现在大家知道什么是“吨”了吗? 生1:知道了,吨是一个表示质量很大或很重的质量单位。

“有多重”教案

有多重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发展 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教材简析:教材创设了“有多重”这个教学情境,通过比较体重引导出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称一 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称、掂、估的过程,充分地感受并认识 千克和克,体验1千克、1克的重量,明晰1千克=1000克。在练习 中还安排了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促进学生建立千 克和克的概念。 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砝码。 (学生用)六人一组: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袋1千克重的米、500 克重的精盐;小组内共用学具箱里装黄豆、图钉、曲别针、橙若干;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体重吗?谁来告诉老师? 生1:我有45斤。生2:我有40斤。(边听边板书“斤”) 那你们能根据自己的体重估计一下我有多重吗? 生1:你有120斤。师:原来在你眼里我有那么重啊,看来我得减肥了。 生2:你有80斤。师:恩,还差一点。 生3:你有90斤。同意90斤的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们真聪明,这回差不多了,老师的体重啊是95斤。生:YEAR。 看来根据自己的体重再估计老师的体重就会很容易了,这个办法真不错。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师:刚才猜体重时大家用到了一个词(边说边板书:斤),它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生1:是用来表示重量的。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同学们都说的有道理,重量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数学中我们就说斤是用来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生2:是用来表示质量的。 [师:同意吗?你真棒!生活中我们就用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国际上规定用字母KG表示千克,G表示克。(板书课题)] 师:那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质量的单位吗? 生:克和千克。生:公斤。生:吨。 师: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这些单位中,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千克、克)在生活中它们通常表示物体有多重。(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结合经验,提出问题 师:有关克和千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表现出很困惑的样子)看来大家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一个童话情景引入: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这时,画面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兔和小狗,它们分别乘坐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车轮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随着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由于它们乘坐的自行车的车轮不一样,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距离。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轮是圆的”。“小兔骑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不得第一呢?”“因为小兔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中间?通过这节课学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学习‘圆的认识’”。设计的动画及师生对话的时间虽然很短,却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