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4年级语文-2 乡下人家(教案)

人教版4年级语文-2 乡下人家(教案)

人教版4年级语文-2 乡下人家(教案)
人教版4年级语文-2 乡下人家(教案)

2乡下人家

文本分析

本文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城里的孩子生长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对乡下生活缺乏了解;即使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留意到家乡的美。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乡村之美。学生也要学会在读中感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

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装饰、独特、和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

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

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好。

体会从平凡的事

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

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课时1.会认“构、冠、朴”等10个生字,会写“饰、蹲、凤”等15个生字,正

确读写“屋檐、天高地阔”等词语。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描写顺序。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优美的乡村风景画,并配以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

导语: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当我们迈步在田地边,会看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麦苗;当我们漫步在小树林中,会聆听到百鸟的合唱曲;当我们夜晚疲倦时,会在蛙虫鸣叫的催眠曲中香甜入睡……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会写的字: 构ɡòu 成 装饰shì 蹲dūn 着 凤fènɡ仙 顺序xù 照例lì 率shuài 领 觅mì

食 耸sǒnɡ着 踏tà步 倘tǎnɡ若 绘huì成 和谐xié 寄jì住 催眠mián

会认的字:

鸡冠ɡuān 花 朴pǔ 素sù 附fù近 捣dǎo

◆需注意的字音:

“饰”是翘舌音,读作“sh ì”,不要读成“s ì”;“倘”读作“t ǎn ɡ”,不要读成“sh àn ɡ”;“率”和“冠”是多音字,在“率领”和“鸡冠花”中分别读作“shu ài ”“ɡu ān ”,不要读错。

◆需注意的字形:

“饰”右部是“ ”,不在写成“布”;“凤”被包围的部分是“又”,不要写成“ ”;“冠”上部是“冖”,不要写成“宀”。

◆多音字:

ɡu ān 衣冠 鸡冠花 shu ài 率领 坦率 ɡu àn 冠军 沐猴而冠 l ǜ 效率 概率

冠 率

◆形近字示例:

构(构成)——购(购物)蹲(蹲着)——尊(尊敬)

沟(水沟)——钩(鱼钩)遵(遵守)——樽(酒樽)

谐(和谐)——偕(偕同)

楷(楷书)——揩(揩油)

(2)重点词语释义。

[时令]季节。[倘若、即使、若是]都是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的意思。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天高地阔]比喻天地广阔,形容空间大。

3.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在乡下人家的哪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的同时进行板书。

预设:(1)表示空间顺序的词语有哪些?(屋前、门前、屋后、房前等)(2)体现时间的词语有哪些?(季节:春、夏天、秋天。时候:白天、傍晚、夜里)

(3)前面几处风景在什么时间可以看到?

3.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渡:这篇课文不是采用单一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而是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的,展示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难怪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处不禁这样说:(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预设:(1)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概括了乡村风景的特点?(独特、迷人。)(2)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4.引导学生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画面),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入梦图。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了“乡下人家”。通过诵读课文,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知道了作者在文中是围绕文章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来写的,课文围绕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引人入胜的乡村画卷。作者在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绘景,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领略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继续感受作者笔下乡村风景和语言文字的美。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自由交流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知识储备。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体会文中描写的乡村画面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1.结合文中重点句子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屋檐构成装饰凤仙顺序华丽独特照例率领

觅食踏步倘若天高地阔和谐催眠曲甜蜜梦乡小结:同学们对本课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凤仙”的“凤”不要写成“风”,“觅食”的“觅”不要写成“览”,“和谐”的“谐”不要写成“偕”。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之间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及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诗中有画”,这是苏轼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意思是读王维的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读本课,我们眼前似乎就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这可谓是“文中有画”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乡下人家》,体会那如画的乡村美景。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分板块赏读课文,同步配相关课件展示。

板块一:瓜架、鲜花、竹笋

1.自由诵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描画那美丽的画面。

2.交流反馈,赏读文中的重点语句。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预设:①在这里,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人工雕琢之感)

②小结:是用有生命的青、红的瓜来装饰,用绿绿的藤、叶来装点。

③为什么说这些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

④跟这样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相比,城市里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和竖着的两根大旗杆会给你什么感觉?(威严、冷漠、呆板)

⑤小结: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说了生机勃勃的瓜、藤和叶,后半部分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大旗杆,这就形成了对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才是乡下人家所独有的风景啊!这真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⑥比较三者,填空练习。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结出了()的瓜,像()似的挂在房前,衬着(),它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那样(),也不如大

旗杆那样(),却是那么()。

⑦从所填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可爱)

⑧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预设:①探索“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意思。追问:“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用在同一个句子中矛盾吗?为什么说它们是朴素的呢?

(不矛盾。这些花没有漂亮的花瓶、花盆的衬托,而且它们都不名贵,很常见,故而很朴素。但难以遮掩的本色还是让它们在朴素的农家小院现出了自己华丽的一面)

②课件出示各种鲜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学生自由说)

(3)齐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预设:①几场春雨过后,你看到了什么?(抓住“许多”“成群地”“探”等词语,体会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探”出来与“长”出来、“冒”出来有什么不同?(从“探”字体会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它们如同一个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心的娃娃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②这番情景正像谚语所说的“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春雨下一时,嫩竹长一尺”,并展示图片。

③创设情境: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小春笋,你们那么快地从地里钻出来想看到什么?

④作者把小春笋当成人来写,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也形象地写出了小春笋想钻出来的急切心情,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二:鸡、鸭

1.指名学生读描写鸡觅食和鸭戏水的段落。思考: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预设: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再读读这两段话,女生读第3自然段,男生读第4自然段,体会它们的可爱和作者对它们由衷的喜爱之情。

2.正是因为作者喜爱它们,所以他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三:吃饭、睡觉

1.自由读第5、6自然段,谈谈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并体会“天高地阔”一词描绘的场景。

预设:(1)句式训练。

①根据原文填空。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小结:是啊,乡下人家和周围的环境是那么自然、和谐。

(2)引读第6自然段,明确中心句。

夜幕降临,又是另一番景象——纺织娘唱起动听的歌儿,让人们在月夜甜蜜入梦,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或乡村生活是怎样的?请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例文:乡村的冬天是寒冷的。很多大人、小孩躲在暖和的被子里香香地睡大觉,等到太阳升得老高才慢吞吞地穿衣起床。大地失去了五彩的颜色,光秃秃的一片枯黄。河里的水也失去了往昔的活力,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小鱼儿、小虾

儿都藏进深水里、泥土里,被寒冷吓得不敢出来。

乡村的冬景是生机盎然的。菜园里的那片翠绿在枯黄的大地上显得尤为醒目。白菜用它那扇子一样的叶子驱赶严寒;大蒜舒展筋骨,在锻炼身体;白萝卜对付冬娃娃更有自己的妙招——躲进泥土里,不怕北风吹也不怕严寒侵;空心菜像花儿一样展示自己的美丽……远处树林里,笔直的松树依然那么葱绿、茂盛。它们在和冬娃娃较量:看谁最坚强!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抓住重点,以疑促思

师:你还觉得哪些景色描写得很美?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同学们找到这句话了吗?(屏幕显示原句)咱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读得真流畅啊!咱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老师觉得读得流畅是应该的,如果能读出自己的疑问就更好了。谁能读出自己的疑问?别急,轻轻地再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谁先说?

生:他们为什么不种别的花呢?

师:你觉得这些花怎么了?

生:我觉得它们太朴素了。

师:太朴素、太普通吗?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种这么普通的花呢?

生:我觉得普通的花打理起来会更容易。但即使花再普通,也是他们一家人辛辛苦苦种的,透露出浓浓的温情。

师:我们还能从种的花里面看出乡下人在一起时是非常——

生:和谐、快乐、开心的。

师:领悟得真不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会带着几分华丽呢?

师:这真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先了解“朴素”在文中指什么。

生:在文中指十分普通。

师:很普通,所以显得朴素是吗?这是你的理解,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是指文中的这些花颜色不浓艳。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因为花色不浓艳,所以显得朴素。那“华丽”又指什么呢?

生1:美丽而有光彩。

师:那谁能回答之前提的这一问题?

生:因为这些花种在乡下人家,就显出独特的风光。

师:这么一听还真有道理呢!老师还想问问同学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们来欣赏一下这四种花(屏幕显示: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都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你们知道吗?

师:春天来了,芍药开了,凤仙和鸡冠花是在夏天绽放笑脸的,大丽菊则是在——

生:秋天开放。

师:这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咱们一起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赏析:“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此处教学教师以疑促

思,通过深入思考,学生发现了“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带着几分华丽”等很有价值的问题,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此处的教学来看,教师的讲有必要,学生难以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句话,所以,对于作者所列举的“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这几种花,教师通过显示图片、解说等形式进行介绍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学生对“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的感受就会大打折扣。

《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深深吸引了我们,让我们沉醉到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中。

一、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我就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让学生陶醉其中,紧接着引出课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思想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生在通读时,我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视指导,纠正字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生字新词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我放手让他们自学,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字词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乡下人家的?乡下人家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这样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读自悟,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感受,让他们自己选择认为描写得最优美的句段读一读,还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同时还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感悟,脑中想象画面来感知美好,品味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热爱之情。同时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他们自己选择佳句来读,这样他们的感情会更投入,印象会更深刻。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进行学

习和交流。只是有一些同学平时很少去乡村走动,对乡村生活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交流中就有些想当然了。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去引导,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 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 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 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如同一座摩天大楼, 毫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就是大楼的根。所以学好小学语文很重要。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4.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 教学重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准备: 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 文 教 案 (罗明忠) 2012年3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然后全班齐读。 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 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古诗词三首 课型: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理解、背诵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五步品诗法”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古诗而且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看来同学们的课余时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古代儿童的课余生活一定会让你们羡慕的,想不想看看宋朝的孩子是怎么度过同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强调“宿sù”的读音,“店”的写法。(ppt 出示课题、出示拼音加强记忆) 二、讲授新课 1、初读正音。(课件出示古诗词、红色字体强调读音) ①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篱(lí)落、径(jìng)、未(wèi) ②全班齐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读顺。 2、再读,划节奏。(在PPT中用粗体斜线强调节奏) 古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应该注意节奏,要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③学生自己读古诗,找节奏(注意:不能将词语拆开)。 ④学生展示,教师指导后全班带着节奏再来读古诗。 ⑤古诗的节奏不但能读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拍出来,教师示范,学生试读。 ⑥打节奏、齐读。 3、读古诗、想画面。(PPT出示范图、用箭头强调诗文中描写景物的词)

①、同学们,古诗不但有韵律美,它蕴含的画面也很美。人们常说:“古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找出来吗? ②学生展示,教师相机简笔画、贴图、板书。 前两句的景物:篱落、径、树头、----静态 后两句的景物:儿童、黄蝶、菜花----动态 ③写法: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PPT出示诗文,由黑色字体转变为红色字体,强调重点词) ①、深:创设情景理解深远和深坑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深是深远的意思。 ②未成阴:出示组图让学生选择符合诗意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明确此诗描写的季节,引出“菜花”。 ③急走:快跑。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走”的意思。 拓展:(想像说话) 当孩子们在追黄蝶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嘴巴会不会闲着,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④诗中还有一个字写出了孩子们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你们能找出来吗?——“追”与前问照应,将儿童天真烂漫、不服输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5、检测:熟读成诵。(ppt出示范图,箭头指示提醒孩子背诵古诗) ①看画面,读古诗。 ②看画面,背古诗。 三、总结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五步品诗法”。(PPT逐条展示总结的背诵方法。) 1、初读正音。 2、再读,找节奏。 3、读古诗、想画面。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5、看画面,背古诗。 同学们,你会用“五步品诗法”来学习古诗了吗? 四、拓展训练:(课件出示古诗) 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江雪》。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教案

2018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

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