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动壳体 - 副本

传动壳体 - 副本

传动壳体 - 副本
传动壳体 - 副本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日期

系 届1)2)

3)

4)

5)

6)

7)

8)

摘要

这次毕业设计是最终传动壳体工艺装配设计,指定工序专用夹具设计,指定工序组合机床设计。每部分严格按照计划要求进行,并有所创新和立足创新。使机械制造专业个环节得到综合和协调应用,掌握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工艺规程;专用夹具;组合机床

ABSTRACT

The title of this graduations is: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Planning for the Terminal Transmission Shell-structure

The Special Jig Planning for the Assigned Process and Combination Machine-tool.Each of the smaller groups is expected to go on with their work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requirement with more or less creative.It make the participants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 use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mechanic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of different sections.The Participants can also understand and learnt how to make a manufacturing Planning so as to lay a solied foundation for the practieal work there after.

Key words:Manufacturing Process Planning;Special Jig Design;Combination Machine-tool.

目录

1. 绪论

1.1课题背景

机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渐发展与完善的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以及减少成本投入。本次课设着重设计专用夹具以及组合机床。

1.2机械工业的发展史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各种机械都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至于,机器则是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执行机械运动装置,可用来传递和变换能量,物料和信息,机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使用的诸如石斧、石刀等最简单的工具,到杠杆、辘轳、人力脚踏车、兽力汲水车等简单工具,发展到较复杂的水力驱动、风力驱动的水碾和风车等较为复杂的机械。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后,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机械促进了制造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文明社会。20世纪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机械进入完全现代化的阶段。机器人、数控机床、高速运载工具、重型机械及其大量先进机械设备加速了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人类可以遨游太空、登陆月球,可以探索辽阔的大海深处,可以在地面以下居住和通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机械,机械的发展已进入智能化阶段。机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服务的五大要素(人、资金、能量、材料、机械)之一。

回顾建国以来来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的四个发展阶段:50年代主要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一批机械工业基地,奠定了中国机械工业与机械科技发展的基础;60年代技术引进转向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受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影响,技术引进规模较小,进展迟缓;70年代技术引进扩大到整个西方国家,出现了两次进口成套设备的高潮,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技术引进进入了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50年代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成套引进先进技术,装解放初期的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工业基础脆弱,以修配为主的机械工业尚未形成独立的制造业,且技术十分落后。根据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建设的需要,国家确立了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本国技术水平的方针。通过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引进,中国在短短几年内便恢复和建立了钢铁、机械、电力、煤炭、石油、化工等工业,形成了中国工业体系的总体布局,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初步基础。

二、60年代从日本和西欧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中苏关系破裂,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中断了与中国的经济技术合作,迫使我国将引进技术的对象转向资本主义国家。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解决经济发展中“吃、穿、用”等的薄弱环节,国内有关部门先后从日、英等10个资本主义国家引进化纤、冶金、石化等方面的成套设备和技术计84项,用汇总额达3亿美元。

三、70年代从整个西方国家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中国先后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系列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西方国家一向奉行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而向中国长期关闭的官方经济技术合作的闸门终于被打开了,技术引进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高潮,中国开始扩大从美国、前联邦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引进设备与技术的规模。成套设备的进口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促进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四、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多形式引进消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合资经营步伐加快,机械行业采取的其它引进方式还有:技贸结合、“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图制造、补偿贸易)、合作研究、购买技术资料或软件、人才培训、引进国外智力、购买二手设备以及联合引进等。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大部分已投入批量生产,加上国内自行研究开发的成果,使机械产品的结构正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明显增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支柱产业之一。

世界各国机械工业发展很不平衡,以美国、日本、德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机械工业十分发达,占领着全球大部分的市场。

随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美国的机械工业产品结构,从传统产品为主导向高技术机械产品为主导转变。电子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控制为特点的自动化产品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使机器化大生产实现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德国在战后确立的注重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有限干预市场体系,对机械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德国机械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各产业间的融合与均衡发展。其次,广泛应用新技术,信息、微电子等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制,还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中。此外,德国机械技术的发展始终以需求为取向,注意保持产品和市场的平衡,并以用户需求设计功能齐全、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同时还提供一种“量体裁衣”的服务。从而德国的机械工业始终能够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日本机械工业的发展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程,日本不断调整制定科技和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对机械工业体制及其产品结构的调整,突破了机械、电子工业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缩小了日本机械工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70年代后期,日本以技术立国为方针,进入机械产品高技术化阶段。到了90年代,汽车和家电逐渐成为日本机械工业的拳头产品和出口骨干,办工机械、纺织机械、光学仪器、轴承等产品。

今后世界机械工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是:高度融合化,即机械技术与电子、光学和生物技术进一步融合;在精度化和智能化方面进一步发展,智能材料、机器人以及智能机械将被更为广泛的应用;人与环境的调和化,即朝着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方向发展,在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兼顾适用与美观的产品。

2 零件分析

2.1 批量分析

经核实,此最终传动壳体(右)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下面我们进行设备与工艺设备的选择。

2.1.1设备的选择

确定了工序集中或工序分散的原则后,基本上也就是设备的类型。如采用机械集中,则选用高效自动加工的设备,多刀,多轴机床;若采用组织集中,则选用通用设备;若采用工序分散,则加工设备可较简单。此外,选择设备时还应考虑:

1.机床精度与工件精度相适应。

2.机床规格与工件外型尺寸相适应。

3.与现有加工条件相适应,如设备符合的平衡状况等。如果没有现成设备供选用,经

过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后,也可以提出专用设备的设计任务书或改装旧设备。此零件应当工序集中,则它在加工中的设备应当采用机械集中,选用高效自动加工的设备多刀,多轴机床。

2.1.2工艺装备的选择

工艺装备的选择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所以在选择工艺装备时,应尽量减少工艺繁多,选择精度比较高的组合机床,组合机床是根据待定工件规定的加工工艺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专用机床,常采用多刀,多轴,多面,多工位同时加工等工序高度集中的高效加工方法,因而与一般机床一样,可获得很高的生产效率,且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稳定;但在机床的组合结构上,组合机床却不同于一般专用机床,它是以已经系列化、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按待定的工件的形状和工艺要求而设计的专用部件组合而成的。

2.2技术要求分析

1.铸件应清楚内应力。

2.非加工表面允许直径不大于5毫米、不深于2毫米,总数不超过10个的孔眼两

孔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毫米,孔眼边缘距离铸件加工的边缘不小于10毫米。

3.除图上标注倒角尺寸的螺孔外,其余螺孔均应锪90度锥孔至螺纹径。

4.未注名的铸造圆角半径R3-5毫米。

5.铸件表面光洁,彻底清除飞边毛刺,粘砂及其他杂物。

6.不允许有毛刺和锐棱。

7.铸件壳体内腔非加工表面涂耐油油漆。

8.在同一加工表面上允许直径不大于3毫米,不深于1.5毫米,总数不超过3个的

孔眼,两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毫米,孔眼边缘距离加工表面边缘不小于3

毫米。

9.所有倒角即螺孔的光洁度均为12.5。

2.3 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艺路线拟定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关键步骤,其主要内容包括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工序集中于分散程度。工艺设计者一般应提出几种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通用而完整的工艺路线拟定方法,只总结出一些综合性原则,在具体运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条件分析。

2.1 加工方法初拟订原则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表面加工的选择,就是为零件上每一个质量要求的表面选择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法。在选择时,一般先根据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选定最终加工方法,然后再确定精加工前准备工序的加工方法,即确定加工方案。由于获得同一精度和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往往有几种,在选择时除要考虑生产率要求和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下列因素:

1.料的性质例如,淬硬钢零件的精加工要用磨削的方法;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加

工应采用精细车或精细镗等加工方法。

2.工件的结构尺寸例如,对于IT7级精度的孔采用拉削、铰削、镗削和磨削加

工方法都可以。但是箱体上的孔一般不宜采用拉或磨,而常常采用铰孔(孔小时)和拉削(孔大时)。

3.生产类型选择加工方法要与生产内型相适应。大批大量生产应选用生产率高

和质量稳定的加工方法。平面和孔采用拉削加工。单件小批量生产则采用刨削、

铣削平面和钻、扩、铰孔。又如为保证质量可靠和稳定,保证有过的成品率,在

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研磨和超精加工工艺加工较精密零件。

4.具体生产条件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手段,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挖掘企

业的潜力。还要重视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有时,因设备负荷的原因,需改用其他加工方法。

5.特殊要求如表面纹路方向的要求等。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可以获得飞表面精度和粗糙度值均有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精细地操作,选择低的切削用量,获得的精度较高。但是又会降低生产率,提高成本。反之,如增加切削用量,提高生产率,虽然成本降低了。但是精度也比较低。所以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经济的,这一定范围的精度就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如不采用特别的工艺方法,不延长精度时间)所能达到的精度,这种精度称为经济精度。相对应的粗糙度称为经济粗糙度。

2. 3.1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加工工序的安排:

复杂零件的机械加工要经过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辅助工序。因此在拟定工艺路线时工艺人员要全面地把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辅助工序三者一起加以考虑,现分别阐述如下。2.3.2 切削工序的安排原则

切削工序总的安排原则时:前面工序为后面工序创造条件,做好基础准备,具体原则如下:

1.先粗后精

在一个零件的所有表面加工中,一般应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在安排加工顺序时应将各表面的粗加工集中在一起首先进行,再依次集中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这样就使整个加工过程明显地先粗后精的若干加工阶段。这些加工阶段包括:粗加工阶段——主要是切除个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

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

精加工阶段——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要求。

光整加工阶段——对于表面粗糙度要求很细和尺寸要求很高的表面,还需要进行光整加工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不能用于提高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应该指出:加工阶段的划分是指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而言,不能以某一表面件的加工或以工序的性质来判断。同时在具体应用时,也不可以绝对化,对于有些重型零件或余量小、精度不高的零件,则可以在一次安装中完成表面的粗加工和精加工。

零件加工要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如下:

(1)保证加工质量工件在粗加工时,由于加工余量大,所受的切削力、夹紧力也大,将引起较大的变形,如不分阶段连续加工,上述变形将来不及恢复,将影响加工精度。所以需要划分加工阶段,逐步恢复和修整变形,逐步提高加工质量。

(2)便于合理使用设备粗加工要求采用刚性好、效率高而精度低机床,精加工则要求机床精度高。划分加工阶段,可以避免以精干粗,可以充分发挥机床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和检验工序如粗加工阶段之后,一般要安排去应力的热处理和检验,以消除内应力。精加工前要安排淬火等热处理,其变形可以通过精加工予以消除。

(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以及避免损伤已加工表面,毛坯经粗加工阶段后,缺陷即以暴露,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精加工工序安排在最后,可以避免加工好的表面在搬运和加紧中受到损伤。

2. 先主后此

零件的加工应先安排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因为主要表面往往要求精度较高,加工面积较大,容易出废品,应放在前阶段进行加工,以减少工时浪费,次要表面加工面积较小,精度也一般低,又与主要表面位置要求,应在主要表面加工之后进行加工。

3.先面后孔

零件上的平面必须先行加工,然后再加工孔。因为平面的轮廓平整,安放和定位比较稳定可靠,若先加工好平面,就能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孔和平面的位置精度。此外,也给平面上的孔加工带来方便,能改善孔加工刀具初始加工条件。

4.基面先行

用于精基准的表面,首先要加工出来,所以,第一道工序一般是进行定位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有时包括精加工),首先再以精基准面定位加工其它表面。

2.4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金属的切削性能以及消除残余应力。在制订工艺路线时,应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和材料的性质,合理地安排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在工艺路线中安排得是否恰当,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材料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应当根据零件的材料处理的妥善安排。按照热处理的目的,可以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2.4.1 预备热处理

1. 正火、退火目的是消除内应力改善加工性能,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一般安排在粗

加工之前,有时也安排在粗加工之后。

2. 时效处理以消除内应力、减少工件变形为目的。一般安排在粗加工阶段之后,对于

精密零件,要进行多次时效处理。

3. 调质对零件淬火后高温回火,能消除内应力、改善加工性能并能获得较好的力学性

能。一般安排在粗加工阶段之后进行。对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调质也常作为最终热处理。

2.4.2 最终热处理

常用的有:淬火、渗碳淬火、渗氮等。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常安排在精加工(磨削)之前进行,其中渗氮由于热处理温度比较低,零件变形很小,也可以安排在精加工之后。

2.5 辅助工序的安排

检验工序是主要的辅助工序,除每道工序由操作者自行检验外,在粗加工前:零件转换车间时以及重要工序之后和完全加工完毕。进库之前,一般都要安排检验工序。

除检验外,其他辅助工序有:表面强化和去毛刺、倒棱、清洗、防锈等均不能遗漏,要同等的重视。

经过以上所述,零件加工的工步、顺序已经安排,如何将这些工步组成工序,就需要考虑用工序集中还是工序分散的方法。

工序集中:

就是指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很多,工艺路线短。其主要特点是:

1. 可以采用高效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率高;

2.减少了设备数量以及操工人和占地面积,节省人力、物力;

3.减少了工件安装次数,利用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4.采用的工装设备结构复杂,调整维修较困难,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工序分散:

就是指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很多,工艺路线短。其主要特点是:

1.设备和工艺装备比较简单,便于调整,容易适应产品的变换;

2.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3.可以采用最合理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

4.所需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数量较多,操作工人多,占地面积大。

在拟订工艺路线时,工序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

点和技术要求,有时,还要考虑各工序生产节拍是一致性。一般情况下小批量生产

时,只能工序集中,在一台普通机床上加工出尽量多的表面;大批大量生产时,既可以采用多刀、多轴等高效、自动机床,将工序集中,也可以将工序分散组织流水生产。批量生产应尽可能采用效率较高的半自动机床,使工序适当集中。

对于重型零件,为了减少工件运输和装卸的工作量,工序应适当集中;对于刚性差却精度高的精密工件,则工序应适当分散。

从发展趋势来看,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方法来组织生产。

2.6提高生产率的工艺路径

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必须在保证零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也就是说,必须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就是提高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经济效益。生产中技术与经济联系紧密、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经济的要求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而技术进步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因此评估某个工艺方案的效果时要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考虑。

技术经济效果是在实现技术方案时,输出的使用价值(或效益)与输入的劳动耗费之间的比例。使用价值是指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包括质量与数量两个方面:劳动耗费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与占有的劳动量,材料,劳力,工具和设备等,这些一般以货币形式表示,称为费用消耗。

在技术发展和生产活动中,要尽量做到使用价值一定,劳动耗费最小,或劳动耗费一定,使用价值最大,即力争取得最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影响切削加工技术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主要因素是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劳动生产率是指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制造的合格品数量,或者指制造单件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一般通过时间定额来衡量。

2.6.1 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制定出来的完成单件产品(如一个零件)或某项工件(如一个工序)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时计算设备个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订合格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由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而确定的。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平均先进水平。

完成零件一个工序的时间定额,称为单件时间定额。它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基本时间(T基本)—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

相对位置与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对于机械加工来说,则为切除金属层所耗费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和切出时间),又称为机动时间。可通过计算求出,以车外圆为例

()p

a Z

vf

L L L D i nf

L L L T 1000212

1++=

++=

π基本

式中L —零件加工表面的长度(mm );

1L 、2L —刀具的切入和切出长度(mm ); n —工件每分钟转速(r/min ); f —进给量(mm/r );

i —进给次数(决定于加工量Z 和切削深度p a ); v —切削速度(m/min ); 基本T —基本时间(min )。

2. 辅助时间(T 辅助)—指在每个工序中,为保证完成基本工

序工作所用于辅助动作而耗费的时间。辅助动作主要有:装卸工件、开停机床、改变切削用量、试切和测量零件尺寸等所耗费的时间。

基本时间(T 基本)和辅助时间(T 辅助)的总和称为操作时间(T 操作)。 3. 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 服务)—指工人在工作地点及保持正

常工作状态所消耗的时间。例如,在加工过程中调整、更换和刃磨刀具、润滑和擦拭机床、清楚切削等所耗费的时间。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 服务)可取操作时间的2%到7%。

4. 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T 休息)—指工人在工作时间内为恢 复体力和满足生理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一般可取操作时间的2%。 上述时间的总和称为单位时间。即 T 单件=T 基本+T 辅助+T 服务+T 休息

5. 准备终结时间(T 准备)—指当加工一批工件的开始和终了

时,所准备工作和结束工作而耗费的时间。准备工作有:熟悉工艺文件,领料,领取工艺装备,调整机床等,结束工作有:拆卸和归还工艺装备,送交成品等。因该时间对一批零件(批量为N )只消耗一次,故分摊到每个零件上的时间为T 准终/N 。

所以,大量生产时单件时间定额为上述时间之和。即

T 定额=T 基本+T 辅助+T 服务+T 休息+T 准终/N 。

在大量计算时,每个工作地点完成固定的一道工序,一般不需要考虑准备终结时间,如果要计算,因 N 值大,T 准终/N ≈0,也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其单件时间定额为

T 定额=T 单件=T 基本+T 辅助+T 服务+T 休息

2.6.2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率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工艺技术问题,而与产品设计、生产组织和管理有关,所以,改进产品结构设计,改善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途径。下面仅讨论与机械加工有关的一些工艺措施。

1. 缩减时间定额

在时间定额的五个组成部分中,缩减每一项都使时间定额降低,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主要应缩减占比例较大的部分,如单件小批生产时主要应缩减辅

助时间,大量大批生产时主要应缩减基本时间,T休息本来所占比例甚少,不宜作为缩减对象。

(1)缩短基本时间

1)提高切削用量n,f,

a增加切削用量将使基本时间减

p

少,但会增加切削力、切削热和工艺系统的变形以及刀具的磨损等。因此,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

要采用大的去切削用量,关键要提高机床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刀具的耐用度。要求机床刚度好、功率大,要采用优质的刀具材料,如陶瓷车刀的切削速度可达500m/min,国外新出现的聚晶氮化硼刀具可达900m/min,并能加工淬硬钢。

2)减少切削长度,在切削加工时,可以通过采用多刀加工、

多件加工的方法减少切削长度。

(2)缩减辅助时间缩减辅助时间的方法主要是实现机械化和

自动化,或使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重合。具体措施有:

1)采用先进高效夹具在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高效的气

动或液压夹具;在单件小批生产和中批生产时,采用组合夹具,可调夹具或成组夹具,都将减少装卸时间。

2)采用多工位连续加工采用回转工作台和转为夹具,能

在不影响切削的情况下装卸工件,使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重合。利用回转工作台的多工位立铣以及双工位转为夹具。

3)采用主动检验或数字显示自动测量装置可以大大减少

停机测量工件的时间。

4)采用两个相同夹具交替工作的方法当一个夹具安装好

工件进行加工时。另一个夹具同时进行工件的装卸,可以使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重合。

(3)缩减工作地点服务时间缩减工作地点服务时间主要是要

缩减调整和更换刀具的时间,提高刀具或砂轮的耐用度。主要方法是采用各种快换刀夹、自动换刀装置、刀具微调装置以及不重磨硬质合金刀片等,以减少工人在刀具的装卸、刃磨、对刀等方便所消耗的时间。

(4)缩减准备终结时间在批量生产是,应设法缩减安装工具、

调整机床时间,同时应尽量扩大零件的批量,使分摊到每个零件上的准备终结时间减少。在中、小批生产时,由于批量小,准备终结时间在时间定额中占较大比重,影响到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尽量使零件通用化和标准化,或者采用成组技术,以增加零件的生产批量。

2.采用先进工艺方法

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极为有效的手段。

(1)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例如粉末冶金、失蜡铸造、压力

铸造、精密锻造等新工艺,可以提高毛坯精度,减少切削加工的劳动量,提高生产率。 (2) 采用少、无切削工艺 如用挤齿代替提齿,生产率可提高6~ 7倍。还有滚压、冷轧等工艺,都能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3) 采用特种加工 对于某些特硬、特脆、特韧的材料及复杂型

面等,采用特种加工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如用电解或电火花加工锻模型腔等,可以减少大量的钳工劳动量。

(4) 改进加工方法 如用拉孔代替镗、铰孔;用精刨、精磨代替 刮研等,都可大大提高生产率。

2.7加工余量的确定

加工余量是指加工时从加工表面上切去的金属层厚度。加工余量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被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序余量等于后两道工步之差。 工序余量之和:

...D a b c Z =Z +Z +Z +

1

n

D i

i =Z =

Z ∑

本工序的基本余量:b a b L L Z =- 本工序的最大余量:m ax b b b Z =Z +T

本工序的最小余量:m in b b a Z =Z -T 本工序的余量公差: Tz =Tb Ta + 对于外表面的单边余量: b a Z -= 对于内表面的单边余量 :a b Z += 式中 Z ——本工序的工序余量 a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b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对于轴:2b a b D D Z =- 对于孔: 2b b a D D Z =- 式中 b Z ——直径上的工步余量 b D ——前工序的加工直径 a D ——本工序的加工直径

当加工某个表面的工序是分几个工步时,则相邻两工步尺寸之差就是工步余量。它是某工步在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序尺寸上公差带的布置,一般都采用“单向、入体”原则。即对于被包容(轴类),公差都标成下偏差,取上偏差为零,基本尺寸既为最大尺寸;对于

包容面(孔类)、公差都标成上偏差,取下偏差为零。但是,孔中心矩尺寸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都取双向对称布置。

总加工余量是指零件从毛坯变为成品时从某一表面所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其值等于某一表面的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也等于该表面各工序余量之和。

总加工余量也是个变动值,其值及公差一般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或凭经验确定。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前工序的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破坏层深度);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前工序的位置误差,如工件表面在空间的弯曲、偏斜以及其它空间位置误差;本工序工件的安装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零件和不同的工件,上述公式中各组成的数值

与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例如:对拉削、无心磨削等以加工表面本身定位进行加工的工序,其安装误差值取0;对某些主要用来降低表面粗糙度的超精加工及抛光等工序,工序加工余量的大小仅仅与表面粗糙度值有关。

加工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机械加工的劳动量,降低生产率,而且增加材料、工具和电力消耗增加成本。但是加工余量过小,又不能消除前工序的各种误差和表面缺陷,甚至产生废品。因此,必须合理的确定加工余量。

长度方向的余量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2.5,其余量值规定为2.0~2.5,现上下表面取2.5。其余表面取2.0。

2.8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工序Ⅰ 加工启子端面和基准外圆:加工G 面,保证117+0.5及平面度要求为0.05,并且在加工中只能凹下去;加工直径为84.02圆柱的端面;加工内孔,保证直径为72.99+0.020,长度16.5,以及其轴线相对于G 面的垂直度要求为0.08,孔的圆柱度要求为0.015;加工直径为84.02外圆,保证直径为84.02-0.030及相对于A 轴线的同轴度为R0.02;倒角1X45°,倒棱,保证30°及长度4;检验内孔尺寸直径为72.99+0.020,直径为84.02-0.030,及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平面度。

工件材料:HT200,b s =170---240MPa,铸造;工件尺寸:外圆直径87 mm , 且其到端面距离为18.5 mm ,内孔直径为60 mm , L=119mm,

机床:卧式单面铣床;

刀具:YG6硬质合金套式面铣刀,铣削宽度e a =163mm ,深度p a =8,,选择刀具前角5=βo,后角00=γo,后角80=αo,副后角0α'=10o,刃倾角s λ=10-o,主偏角r k =60o,副偏角r k '=10o

切削用量确定切削深度p a

因为余量较小,故选p a =2,一次走刀即可完成

确定每齿进给量z f 由于本工序为粗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可不考虑,从而可采用不对称铣,以提高进给量提高加工效率。使用YG6硬质合金套式面铣刀加工,机床功率为7.5KW 。

时:

z

f =0.09---0.18mm/z

故选用:

z

f =0.18mm/z,确定刀具寿命及磨饨标准

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5,由于铣刀直径0d

=300mm ,故刀具使用寿命T=300min,计算切削速度和每分钟进给量

当0d =300mm,z =22,p a =1.5mm,z f =0.18mm/z,正系数为:m v k =1.0,sv k

=0.8

时,t v

=6.5m/min,t n =66r/min,ft v =229mm/min 。各修正系数为:

切削速度计算公式为:

0 (v)

v v

c v

p m p v z e v c d q v k T a x f a u z

=

e a =186mm,p a =4mm,v c =245,v q =0.2,v x

=0.15,8.0=k v

v

v

=0.2,

v

p =0,m =0.32,T =300min,

z

f =0.18mm/z,z =22,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0.32

2453000.2

0.8472

30040.150.181860.222

c v ??=

?=??????m/min (2-1)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000.501

.c

s w

v n d π=

=r/min (2-2)

选择

c

n =400r/min ,fc v

=500,因此,实际进给量和每分钟进给量为: 0.. 3.14300400

376

1000

1000

c d n v π??=

=

=m/min (2-3)

5000.057

40022

fc zc c v f n z

=

=

=?mm/z (2-4)

检验机床功率

cc p =3.8kw,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主轴允许功率75.05.7?=cm p kw 63.5=kw ,故检验合格,最终确定:p a =4mm ,c n =400r/min , f v =500mm/s ,c v =472m/min ,0.057z f =mm/z

计算基本工时

m f

l t v =

,1l y l L ++=,l =198mm

入切量及超切量为:1y y + =59mm ,则:

min 496.0500/)59198(/=+==v l t m (2-5)

工序Ⅱ 粗铣两端面,给精铣留1mm 的余量

工序Ⅲ 精铣两端面,保证长度98+0.20,115+0.50,并保证Ra=3.2。 刀具:YG6硬质合金套式面铣刀

机床:X51双面卧式铣床

进给量为:z f =0.05----0.1mm/min,取为:0.05mm/min 参考有关资料,确定V=124r/min ,采用YG6硬质合金套式面铣刀加工,则:

10001000124131.633.14300

s w

v

n d π?=

==?r/min (2-6)

现采用X51双面卧式铣床,取w n =125,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3.14300125

117.751000

1000

w w

d n v π??=

=

=m/min (2-7)

当 w n =125 r /min 时,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1375221255.0=??=??=w z m n z f f m/min (取为980mm/min ) (2-8)

本工序时间为:

5353000.85980

m m

l t t f +==

=

=min (2-9)

工序Ⅳ 粗铣三端面,上端面,保证Ra=12.5及长度210.88±0.10;下端面,保证Ra=12.5及长度111.25;左端面,保证Ra=12.5及长度76.78±0.10。

工序Ⅴ 精铣下端面,保证Ra=3.2及平面度要求0.06,且在加工过程中只能向下凹,检验平面度。 刀具:YG6硬质合金镶齿式面铣刀,铣削宽度

e a =576mm,深度p a =6,齿数Z=28,0d =120mm

机床:组合机床

取n=160,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1000 3.14120400/1000150.72n w v d n π==??=m/min (2-10)

当 w n =150 r/min 时,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0.5150282100m z w f f zn ==??=mm/min (取为980mm/min ) (2-11)

本工序时间为:min 46.0980/)30072.150(/=+===m m l l t t (2-12)

工序Ⅵ 粗镗两个端孔,分别达到直径为Φ61.5,Φ84.5,Φ79.5及Ra=12.5。保证中心距100.5±0.09,倒角1X45°。

工序Ⅶ 精镗,保证其Φ61.99+0.03,Φ84.99+0.03,Φ79.99+0.03,Ra=1.6及平面度,同轴度,平行度,圆柱度要求。检验直径分别为Φ61.99+0.03,Φ84.99+0.03,Φ79.99+0.03,Ra=1.6及平面度,同轴度,平行度,圆柱度。

确定进给量f : 当铸铁b σ170-240MPa ,0d <Φ90mm,f =0.39 0.47mm/r 。则: f =( 0.39 0.47)?0.75=0.29 0.35mm/r (2-13) 根据机床,取f =0.25mm/r

切削速度:查得切削速度v =15m/min,所以

11000/100020/3.1415425.5n D νπ==??=r/min (2-14)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w n =46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1000 3.1415460/100021.6n w v d n π==??=m/min (2-15)

切削工时:

l =22mm,1l =9mm,2l =3mm

12

2293 0.2485000.25

m w l l l t n f

++++=

=

=?min (2-16)

其余面上孔的切削用量及切削工时同上。

工序Ⅸ 加工两端面的孔,加工3个直径为Φ5,深15的孔,3个直径为Φ6.8深20的孔,一个直径为Φ8深8的孔,2个直径为Φ14的孔及锪2个直径为Φ24的沉孔。

确定进给量f : 当铸铁的b σ=170-240Mpa ,0d =Φ14mm 时,f =0.39 0.47mm/r 。则:

f =( 0.39~0.47)?0.75=0.29~0.35mm/r (2-17)

根据机床,取f =0.25mm/r

切削速度:查得切削速度v =15m/min,所以

11000/100015/3.1416298n D νπ==??=r/min (2-18)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w n =85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1000 3.1416850/100042.7n w v d n π==??=m/min (2-19)

切削工时:

l =18mm,1l =9mm,2l =3mm

12

18930.1468500.25

m w l l l t n f

++++=

=

=?min (2-20)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w n =50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1000 3.1425500/100039.25n w v d n π==??=m/min (2-21)

切削工时:

l =18mm,1l =9mm,2l =3mm

12

18930.2485000.25

m w l l l t n f

++++=

=

=?min (2-22)

确定进给量f 当铸铁b σ170-240MPa ,0d = Φ 6.8mm

时,f =0.39 0.47mm/r 。则:

f =( 0.39~0.47)?0.75=0.29~0.35mm/r (2-23) 根据机床,取f =0.25mm/r

切削速度:根据查得切削速度v =15m/min,所以

11000/100015/3.146796.1n D νπ==??=r/min (2-24)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w n =50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1000 3.146500/10009.42n w v d n π==??=m/min (2-25)

切削工时:

l =18mm,1l =9mm,2l =3mm

12

18930.2485000.25

m w l l l t n f

++++=

=

=?min (2-26)

确定进给量f :当钢的b σ〈800MPa ,0d = Φ 8mm 时,f =0.39~0.47mm/r 。则:

f =( 0.39~0.47)?0.75=0.29~0.35mm/r (2-27)

根据机床,取f =0.25mm/r

切削速度:查得切削速度v =15m/min,所以

11000/100015/3.148597.2n D νπ==??=r/min (2-28)

变速器壳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变速器壳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变速器壳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章变速箱壳体行业概述 第一节行业相关界定 一、变速箱壳体的定义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变速箱壳体产品细分及特性 一、产品分类情况 二、行业产品特性分析 第三节变速箱壳体行业地位分析 一、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行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行业关联度情况 第二章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0-2015年全球宏观经济分析 一、2007-2010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二、2010-2015年全球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第二节2010-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经济发展状况 二、收入增长情况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三章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政策技术环境分析 第一节变速箱壳体行业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行业“十一五”规划解读 二、行业相关标准概述 三、行业税收政策分析 四、行业环保政策分析 第二节变速箱壳体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国际技术发展趋势 二、国内技术水平现状 第四章2007-2010年1-6月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2007-2010年1-6月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二、2007-2010年1-6月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2007-2010年1-6月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四、2007-2010年1-6月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第二节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一、2007-2010年1-6月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生产情况分析 二、2007-2010年1-6月中国变速箱壳体行业销售情况分析第三节中国变速箱壳体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学生用 底盘第一章传动系高考试题

一、概述与离合器 2010年 21.“FR”表示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是() A.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B.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C.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D.发动机后置前轮驱动 82. (7分)已知汽车满载总质量为9290kg,驱动轮滚动半径为480mm,在平坦的沥青路面上行驶,作用于驱动轮的扭矩为360N.m,试回答下列问题。 (1)题82图中表示驱动力的符号:。 (2)求驱动力的大小。 (3)若汽车低速行驶,滚动阻力为1850N,求汽车的行驶阻力。 (4)判断汽车在条件(3)时的行驶情况。 2011年A卷 31.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过大将导致离合器() A.发抖B.打滑C.分离不彻底D.操纵沉重 37.加速阻力 50.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为FF型,表示发动机、驱动的传动形式。 2011年B卷 37.坡道阻力 50.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为RR型,表示发动机、驱动的传动系。 2012年 47.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汽车处于加速行驶工况,此时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阻力、加速阻力和上坡阻力。 49.汽车传动系中改变传动比的主要部件有和。 2013年 6.桑塔纳2000型轿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传动布置形式。()

22.汽车行驶过程中受轮胎结构、轮胎气压及路面性质影响的行驶阻力是() A.空气阻力 B.加速阻力 C.滚动阻力 D.上坡阻力 2014年 49.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时,阻力为零和阻力为零。 68.(4分)相对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简述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有点与不足。 78.(12分)题78图为摩擦式离合器的基本组成,试根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式离合器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4部分组成,图中主动部分包括、、3个部件。 (2)摩擦式离合器的操纵要求是分离,接合。 (3)离合器在接合状态时,和之间存在的间隙称为自有间隙。如果自有间隙过大,将会导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加大,则需进行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图中 的长度来实现。 (4)离合器在分离时,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带动分离叉推动分离轴承来压动分离杠杆,通过分离杠杆带动压盘,使与飞轮、压盘脱离接触,此时发动机动力向变速器输出。 (5)离合器接合时,驾驶员逐渐松开离合器踏板,在的作用下,从动盘与飞轮、压盘逐渐接合,其摩擦力矩逐渐增大。 2015年 67.(5分)简述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布置形式。 二、手动变速器 2010年 85.(10分)桑塔纳2000型轿车变速器传动原理如图85图所示。试分析变速器工作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廊道桁架制作安装及方案

天山铝业氧化铝输送栈桥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栈桥钢结构包括钢柱和钢通,钢柱为双支腿和四支腿,钢柱中最重的约40t高度为28米,最高为36m重量为23吨。钢通廊共分为5个区域,A 区(A1-A4)、B区(B1-B6)、C区(C1-C8)、D区(D1-D8)、E区(E1-E2)。其中A1和B1、C1和D1、C2和D2、C3和D3共一条通廊为双皮带机通廊,其它区为单皮带机通廊。A1区安装斜度为5°,E区安装斜度为16°其余角度均约为1°。单皮带机通廊垂直高度为3.5m,宽3.5m,双皮带机通廊垂直高度为3.5m,宽6.0m。钢板仓通廊安装底标高最高为41.8m,跨电解车间屋面长度最长的一榀为46m,其重为30t。 考虑到构件较长,现场运输困难,部分钢柱和钢桁架只能在现场进行拼装,加上该处工作面形成比较晚,因此栈桥的吊装存在着工期紧、工程量大、现场场地狭窄、吊装构件跨度大、吊装区域建筑物多、有磁场施焊难度大等诸多困难。 二、执行的规范、规程及标准 3.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3.3、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1999); 3.4、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JB/T137-2001); 3.5、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GBJ81-91); 3.6、钢结构用高强大六角螺栓、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GBT1228-1231-91); 3.7、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94)。 三、施工工艺流程图 钢柱制作安装:材料及工机具准备→放样、下料→矫正→钢柱分段制作(含标记、涂装)→基础复测→基础底部进行二次找平→钢柱分段运输至现场→钢柱吊装就位→找正、焊接→二次灌浆→验收交工 钢通廊的制作安装:材料及工机具准备→放样、下料→矫正→钢桁架分片制作、编号→构件运输、堆放→构件现场组对拼装→通廊整体吊装→现场焊接构件→防腐涂漆→验收交工 四、施工准备

管桁架结构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 (1)

钢管桁架结构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 1 一般规定 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规程适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公共建筑和各种用圆管、矩管作为骨架构成各类形状的空间结构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 编制依据的标准与规范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 普通碳素结构钢GB/T700—199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GB 5576—1997 铸件尺寸差GB 6414—86 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GB/T6728—1986 铸钢件超声探伤方法及质量评级方法GB 7233—87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GB/T7659—1987 结构用无缝管GB/T8162—1999 铸件重量公差GB/T11351—89 直缝焊管GB/T13793—1992 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5—199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 合金钢铸件JB/ZQ4297—1986 铸件质量分等通则JB/JQ82001—90 材料要求

管桁架使用的管材、板材、焊材、铸钢,除材料牌号、型号规格和质量等级应符合相应设计文件的要求,还必须符合下述规定: 1管材 1) 材质:必须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普通碳素结构钢》GB/T700—199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和《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 /T14975—1994的规定; 2) 型材规格尺寸及其允许偏差:矩管必须符合《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GB/T6728—1986标准规定,无缝钢管必须符合《结构用无缝管》GB/T8162—1999标准规定,焊管必须符合《直缝焊管》GB/T13793—1992标准规定,不锈钢无缝钢管必须符合《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5—1994标准规定。 2 板材 1) 材质:必须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GB/T700—1998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标准的规定; 2) 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必须符合《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热轧厚板和钢带》GB /T3274—1988和《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9—1988标准规定。 3 焊材 1) 焊条:分别应符合《碳钢焊条》GB/T5117—1995、《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和《不锈钢焊条》GB/T983—1995标准规定; 2) 焊丝分别应符合《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标准规定。 3) 焊剂分别应符合《碳素结构钢埋弧焊用焊剂》GB52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12470标准规定。

钢结构桁架设计计算书

renchunmin 一、设计计算资料 1. 办公室平面尺寸为18m ×66m ,柱距8m ,跨度为32m ,柱网采用封闭结合。火灾危险性:戊类,火灾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 屋面采用长尺复合屋面板,板厚50mm ,檩距不大于1800mm 。檩条采用冷弯薄壁卷边槽钢C200×70×20×2.5,屋面坡度i =l/20~l/8。 3. 钢屋架简支在钢筋混凝土柱顶上,柱顶标高9.800m ,柱上端设有钢筋混凝土连系梁。上柱截面为600mm ×600mm ,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 4.3N/mm 2 。 抗风柱的柱距为6m ,上端与屋架上弦用板铰连接。 4. 钢材用 Q235-B ,焊条用 E43系列型。 5. 屋架采用平坡梯形屋架,无天窗,外形尺寸如下图所示。 6. 该办公楼建于苏州大生公司所 属区内。 7. 屋盖荷载标准值: (l) 屋面活荷载 0.50 kN/m 2 (2) 基本雪压 s 0 0.40 kN/m 2(3) 基本风压 w 0 0.45 kN/m 2(4) 复合屋面板自重 0.15 kN/m 2(5) 檩条自重 查型钢表 (6) 屋架及支撑自重 0.12+0. 01l kN/m 28. 运输单元最大尺寸长度为9m ,高度为0.55m 。 二、屋架几何尺寸的确定 1.屋架杆件几何长度 屋架的计算跨度mm L l 17700300180003000=-=-=,端部高度取mm H 15000=跨中高度为mm 1943H ,5.194220 217700 150020==?+ =+=取mm L i H H 。跨中起拱高度为60mm (L/500)。梯形钢屋架形式和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设计

NO. 001

1 2 3

1.概述 变速箱壳体零件是变速箱上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它将减速器中的功能件(如:轴齿、驻车、换挡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 并保持相互之间的正确位置, 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动力。壳体的外形需具有艺术美感,多采用弧筋,在保证整体刚度、强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设计美感优化。 设计原则: 1.吸收工作时的作用力和力矩; 2.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保证轴和齿轮具有精确的相对位置; 3.保证良好的传热和热辐射; 4.隔离和衰减噪声; 5.装配和拆卸容易; 6.良好的刚性、强度特性,重量轻。 下面就壳体设计的几个典型部位进行探讨。

2.壳体重要结构特征的设计 a.壳体壁厚、加强筋 壳体是电驱系统重量占比最大的,壳体的设计在满足强度 的前提下应尽量轻。现在铝合金的压铸壳体一般可做到3.3~ 4mm。轴承是减速器的主要受力部位,所以轴承座的壁厚需要6~8mm,其他螺栓凸台需要根据输入的螺栓规格确定壁厚。 注:壁厚分析的内容有两项: ①检查厚壁位置,以降低壳体重量,减少铸造缺陷,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②检查薄壁位置,避免壳体强度不足。 b.拔模斜度检查 对压铸铝合金件,一般应保证出模方向的拔模斜度大于1.5°,特殊位置可以设计到0.8°~1°。拔模斜度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①出模方向是否正确,②拔模斜度是否足够。 c.加强筋布置 加强筋功能是为了提高刚度和强度,降低辐射噪声; 设计原则: 加强筋的走向应沿着法向主应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加大支 撑面来减少对铸件造成危险的拉应力;支撑

d.圆角设计 由于铝合金变速器壳体毛坯大多是是压铸成型的,壳体毛坯各个面之间均应采用圆角过渡,圆角过渡不但可以保证压铸时金属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还可以避免尖角过渡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同时模具的各壁上的加强筋应从轴承孔开始向四周辐射,呈星形布置,加强筋的尺寸与壁厚有关,高度等于3~4倍的壁厚;宽度等于1~2倍的壁厚。面过渡处设计为圆角,有利于模具的使用寿命。圆角的大小视具体部位而定,一般 L 型部位内圆角半径 r 与外圆角半径 R 的关系为 R=r+t,其中 t 为圆角处壳体的壁厚。

钢结构桁架制作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XXX主体工程 管桁架制作、安装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单位:XXX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五年十一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1、工程文件 (2) 2、遵循标准和规范 (2)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测量 (5) 1、技术依据 (5) 2、测量作业 (5) 四、预埋件预埋 (5) 五、柱顶锚栓复核、验收 (6) 六、钢构件运输进场 (7) 七.钢桁架现场拼装 (8) 1、拼装平台及设施搭设 (8) 2、钢桁架现场拼装 (8) 八、钢结构吊装 (11) 1、运装场地硬化处理 (11) 2、吊装起重设备选择 (11) 3、钢丝绳的选用 (15) 4、吊装工序安排 (16) 5、吊装工艺及方法 (16) 6、生命线方案 (21) 九、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25) 1、安全管理组织 (25) 2、安全管理制度 (25)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6) 十、应急预案 (34) 1、指挥方案 (34) 2、机构分工 (34) 3、事故处置 (35) 4、工程抢险抢修 (35) 5、现场医疗救护 (35)

钢结构制作、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是以施工图纸为依据,参考本公司以往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并根据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基础上进行编制而成。 现行国家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 (4)《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6)设计说明、图纸以及各项技术标准规范等 二.工程概况 施工特点与关键:本工程工期要求短、制作量大、单体构件较重、高空安装作业多。该工程的制作过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履约的关键。制作过程的关键在于桁架构件的生产工艺合理性、方法的先进性;其次是桁架的分段组对,焊接与防止变形工艺技术的合理程度;安装的关键在于安装过程的测量,合理的安装程序和重要节点的焊接。 针对以上工程概况和特点,本工程主桁架拟采用单榀桁架双机抬吊的方法整体吊装,吊装方向为由3轴线至23轴线,可采取分段吊装。 三、施工测量 1、技术依据 (1)工程合同技术条款及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2、测量作业 (1)根据所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检查上工序提交的混凝土柱测量资料和锚固件的测量资料。 (2)测量资料应包括柱中心线定位及标高测设图、竣工后中心线及标高实测资料和沉降、

钢结构安装方案-管桁架

钢结构安装方案 管桁架结构安装工法 黑龙江省安装工程公司黄宝龙(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今各体育场馆、展厅、机场等一般被设计成为钢桁架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蓬勃发展,跨度越来越大,造型越来越新颖、别致,绿色环保、节约能源,施工期限短,对于安装施工提出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我黑龙江省安装工程公司承包的七台河市新兴区木制品创业服务中心工程,42米、36米管桁架结构,由于跨度、重量及安装高度都比较大,且地处内庭,地面承载力无法承受吊车吊装时所产生的冲击力,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安装。结合今年多种施工方案的分析和研究,最终确定了现场拼装,高空滑移到位的施工方法。该管桁架采用无缝钢管及高频焊管通过焊接球连接而成,两栋厂房共39榀,单榀最重约8吨,跨度为42米、36米,安装高度为12米。 二、工法特点 (一)、大跨度桁架体系直接就位在设计位置,支座安装精度易于保证。 (二)、对起重设备、牵引设备要求不高,可用小型起重机或卷扬机,甚至不用。而且只需搭设局部的拼装支架,如建筑物端部有平台可利用,可不搭设脚手架。 (三)、可充分利用桁架下部的楼面或地面结构,降低了结构的安装高度,同时不需要大量的脚手架及脚手架搭拆人员,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四)、采用该工艺使屋盖钢结构的吊装、组对、焊接、测量校正、油漆等工序都可在同一胎架上重复进行,即可提高屋盖的安装质量、改善施工操作条件,又可以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适用范围 (一)复杂支承条件的大跨度单跨、多跨空间桁架或网架结构 (二)建筑平面为矩形、梯形或多边形等平面。

(三)支承情况可为周边简支、或点支承与周边支承相结合等情况。 (四)当建筑平面为矩形时滑轨可设在两边圈梁上,实行两点牵引。 (五)当跨度较大时,可在中间增设滑轨,实行三点或四点牵引,这是网架不必因分条后加大网架挠度,或者当跨度较大时,也可采用加反梁办法解决。 (六)现场狭窄、山区等地区施工;也适用于跨越施工;如车间屋盖的更换、轧钢、机械等厂房内设备基础、设备与屋面结构平行施工。 四、工艺原理 (一)、结构直接就位在设计位置,垂直起重设备和胎架沿屋盖结构组装方向单向移动,通过滑移胎架和行走吊机完成屋盖结构的安装。 (二)、将屋盖钢结构按照榀数和网格数分成若干单元,单元可在胎架移走后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在满足此条件下尽量减少每单元桁架及网格数,但不得少于两榀桁架或两个网格。 (三)、各单元按照吊车的起重能力又分为若干段。 (四)、沿桁架垂直方向设置行走式塔吊和胎架滑移的轨道。 (五)、根据单元的划分制作满足所有单元组装的可搭拆胎架,胎架需要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手动葫芦牵拉将胎架移动到桁架单元的设计位置。 (六)、吊机行走至组装单元就近位置,顺次将需要的分段吊装至滑移胎架上,拼装焊接成单元后,拆除滑移胎架支撑,将组装单元直接落放在设计支座位置。 (七)、以手拉葫芦为动力源,通过滑轮组将胎架沿轨道空载滑移至下一组装单元位置,通过调节、修改形成下一单元的组装胎架,与楼面或地面做临时固定。塔吊行走至本组装单元就近位置拉点处牵拉进行等标高滑移,待滑移单元滑移到设计位置后,拆除滑移轨道,固定支座。如此逐单元拼装,分片滑移,直至完成整个屋盖的施工。概括起来该工法为:高空分片组装、单元整体滑移、累积就位的施工工艺。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 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 一、传播定义2、郭氏 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 (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 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 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 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 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 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 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 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 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 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 二、传播者1、传播者 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 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 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 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 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 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 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 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 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 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 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 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 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 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 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 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 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 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 2)有限效果论:概述 │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 │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 │“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 │“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 │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 │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 │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3)适度效果论:概述 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 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 ④培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 4)强效果论:概述 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 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 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 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 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 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 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钢结构、桁架施工方案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 (一期工程)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工程桁架制作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I)类 工程名称: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工程工程地址: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 建设单位: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 编制单位:吉化北建第三分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批准人: 技术经理: 吉化北建公司安全处意见:

目录 1、编制说明 (3) 2、编制依据 (3) 3、工程概况 (3) 4、施工准备 (4) 5、施工部署 (5) 6、施工方法 (6) 7、施工进度计划 (10) 8 资源供应计划 (11) 9、施工总平面布置 (13) 10、 ..............................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14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一期工程)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工程桁架制 作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1、编制说明 1.1、本施工方案是为石化分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一期工程)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工程桁架制作安装而编制的,本次钢桁架的施工全长68 米,从原有小管廊到原有老管廊,管架的顶层标高为+7米,有钢柱22 根,钢桁架4 榀。 1.2 、由于是钢制桁架,在现场焊接组装,本工程的特殊过程为焊接。

1.3 、为避免桁架的运输增加施工费用,降低工程成本,本次施工的预制场地选择在中央控制室西侧,搭设临时预制场地和成品堆放场地。 2、编制依据 2.1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提供的吉林石化公司40 万吨/年ABS装置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设计图纸,图纸档案号:ST0830-020。 2.2 、引用标准和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 《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7-1999 ;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3、现场实际勘测3、工程概况 3.1、ABS装置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桁架安装在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的东侧,是新建工程,共有钢结构制作30吨;施工工期:2011年5月3日至2011 年6月3日。 3.2、本次钢桁架的制作安装施工计划投入劳动力50人,现场进料经专业检查员全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钢桁架的现场预制、现场组装及吊安。施工用电在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ABS现场项目部接出,现场施工用电详见:40万吨/年ABS装置用电施工方案。 3. 3.、主要实物工程量一览表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_变速箱壳体

东南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一年九月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设计变速箱壳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镗Φ80H7孔的工序卡片及加工 4*Φ80孔的专用夹具(批量生产)。 主要内容: 1.绘制零件毛坯图; 2.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 (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卡; (2)所设计夹具对应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3.设计指定工序的夹具一套,绘出总装图。绘制所设计的夹具零件图1张。 4.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 序言 1、零件分析 (1) 2、工艺规程设计 (2) 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1)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2制订工艺路线 (2) 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5) 3.4加工工序设计 (7) 3.5填写加工工艺卡片 (13) 4、夹具设计 (14) 4.1确定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机械加工工序卡 (16) 4.3绘出总装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简单零件(变速箱壳体)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手册与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时间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外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导,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钢结构、桁架施工方案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一期工程)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工程桁架制 作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Ⅰ)类 工程名称: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工程 工程地址: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 建设单位: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 编制单位:吉化北建第三分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批准人: 技术经理: 吉化北建公司安全处意见:

目录 1、编制说明 (3) 2、编制依据 (3) 3、工程概况 (3) 4、施工准备 (4) 5、施工部署 (5) 6、施工方法 (6) 7、施工进度计划 (10) 8、资源供应计划 (11) 9、施工总平面布置 (13) 10、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14)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一期工程)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工程桁架制 作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1、编制说明 1.1、本施工方案是为石化分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一期工程)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工程桁架制作安装而编制的,本次钢桁架的施工全长68米,从原有小管廊到原有老管廊,管架的顶层标高为+7米,有钢柱22根,钢桁架4榀。 1.2、由于是钢制桁架,在现场焊接组装,本工程的特殊过程为焊接。 1.3、为避免桁架的运输增加施工费用,降低工程成本,本次施工的预制场地选择在中央控制室西侧,搭设临时预制场地和成品堆放场地。 2、编制依据 2.1、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提供的吉林石化公司40万吨/年ABS装置工艺及供热外管小管廊设计图纸,图纸档案号:ST0830-020。 2.2、引用标准和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7-1999;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 以下是答主根据之前20多个回答中提到的理论整理,共33个名词。 加粗代表答主本人的一些想法或者实例。根据这些名词的出现频度排序,它们的重要程度也可见一斑。 后面的数字代表出现次数。 1、沉默的螺旋 6 ?集体讨论一个问题,经常出现的想法:“怎么没有人和我观点一样啊? 算了我还是听别人说吧。” ?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2、议程设置 5 ?“最近媒体上都在讨论‘集五福’的事情呢,好像这事挺重要。” ?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 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 想什么。 3、知沟理论 5 ?知乎著名问题:“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我认为答案之一。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4、涵化理论(培养理论) 4 ?电影、电视剧的分级,原因之一是为了防止暴力、血腥、色情等‘精神海洛因’对受众产生不好的心理暗示。 ?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以上四个理论【“议程设置”理论(agenda setting); 沉默的螺旋理论(spiral of silence); 培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以及知沟理论(knowledge-gap theory)】是传播学四大宏观效果理论,所以也被最多提及。 5、把关人 4 ?“新闻不是‘有闻必录’。我们看到的新闻,是别人将信息筛选后,我们看到的新闻。他们就是‘把关人’。” ?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6、有限效果论 4 ?“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同理,一部《太子 妃》,网友看到了高颜值,才子佳人看到了船戏,写手看到了软文素材,公关看到了营销,传媒人看到了有限效果论。 ?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7、子弹论(魔弹论) 4 ?“有没有什么观点,你一看到就奉为圭臬、不能自拔?”“所有的观点,前面加上了‘马云说’。” ?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中,第一次报道时,观众对无良商家口诛笔伐; 第二次剧情反转,观众又立马将矛头转向顾客。受众(网友)处于被支配 地位,受众就如同战场上毫无抵抗力的人们,媒体枪响过后,受众应声 而倒。 ?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传播效果,其情形犹如子弹(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射向坐以待毙的靶子(受众)。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无法抵抗的传播效力,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刺激。 和“有限效果论”是一组对立的观点,在这里先提一下,到“适度效果模式”和“强大效果模式”再详述。

MT 变速器结构介绍

手动变速器简介 技术开发部传动室

1 传动系概要 1.1 传动装置 将原动机(发动机)产生的扭矩传递给驱动车轮(轮胎)的装置。 基本构成如下: ?离合器 ?变速装置(变速器) ?差速装置(差速器) ?传动轴 ?半轴(驱动轴) 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 变速器变速器 前车轮 发动机发动机 半轴半轴半轴半轴前桥差速器差速器前桥 图1 FF车W-E、E-W型式2WD布置图 发动机离合器或离合器或发动机 液力变矩器变速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 中间差速器 分动器分动器前半轴前差速器前差速器前半轴 传动轴传动轴 后半轴后半轴 后桥后差速器后差速器后桥 图2 FF车W-E、E-W型式4WD布置图

1.2 变速器的必要性 对于一般的汽车,原动机使用发动机时: (a)发动机的旋转方向一定; (b)发动机的工作区域扭矩也基本上一定。 与此相反,车辆的行驶条件需要对应从停止到起动、从低速到100km/h以上的高速行驶、暂时中断动力、后退行驶(倒车)等很多用途。因此为了使发动机的性能能够十分恰当地适应各种行驶工况,必须设有变速器。 1.3 变速器的分类 (a)种类 ·手动变速器:MANUAL TRANSMISSION(M/T) ·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A/T) (b)根据驱动方式分类 ·FR方式:是指发动机纵置在车辆的前方,变速器在发动机的后面,离合器介于二者之间,并且变速器与发动机曲轴在同一轴线上的布置方式。 ·FF 要加上配置在变速器内的终减速器。一般将它们合称为 (TRANS-AXLE)。 ·4WD方式:以上述方式为基础,加上分动器就构成了4WD方式。

(汽车行业)单元一汽车传动系概述

(汽车行业)单元一汽车传 动系概述

单元壹汽车传动系概述 1.1传动系的功用和组成 1、传动系的功用 1)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用: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照需要传给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2)传动系的功用: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和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且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①减速和变速 汽车的起步和驱动,要求作用在驱动轮上的驱动力足以克服各种外界的阻力,如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等.汽车发动机发出的转矩若直接传给驱动车轮,所得到的驱动力很小,不足以驱动汽车运动;另壹方面,发动机的转速较高,壹般每分钟数千转,这壹转速直接传到驱动轮上(即驱动轮的转速相同),汽车将达到几百公里的时速,这样高的车速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达不到所需要驱动力)。因此,要求传动系具有降速增矩的作用,使驱动轮的转速降低到发动机的若干分之壹,相应地将驱动轮的转矩增大到发动机转矩的若干倍。壹般把能动轮的转矩和发动机的输出转矩之比称为传动系的传动比。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条件要求车速和驱动力在很大范围内不断变化,而发动机的有利转速范围很窄。为了使发动机能保持在有利转速范围内工作,而驱动力和转速又能够在足够大的范围内变化,应当使传动系的传动比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变化,即传动系应起变速的作用。因此在传动系中设置了主减速器和变速器以满足上述的要求。 ②实现倒车 汽车除了前进以外,在某些情况下仍需要倒向行驶(如倒车入库、汽车在公路上调头等),而发动机是不能反向旋转的。这就要求传动系能够改变驱动轮的转动方向,以实现汽车的倒向行驶,壹般在变速器中设置壹个倒档来实现汽车倒车的功能。 ③中断传动 在启动发动机后,在汽车行进中换档以及对汽车进行制动使发动机不熄火,这都要求暂时切断动力的传递路线。为满足这些要求,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设置壹个由驾驶员控制的分离或结合的机构——离合器。另外在变速器中设置空档,即各档位齿轮都处于非传动状态,满足汽车在发动机不停止转动时能较长时间中断动力的传递。 ④差速作用 汽车在转弯行驶时,左右驱动车轮在同壹时间内滚过的距离不同,如果俩侧的驱动轮用壹根钢性轴驱动,则俩轮转动的角度必然相同,因而在汽车转弯时必然产生车轮相对地面滑动的现象,这将使转向困难,汽车的动力消耗增加,传动系内部某些零件和轮胎磨损加剧。为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在驱动桥内安装了差速器,使左右驱动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动力由主减速器先传到差速器,再由差速器分配给左、右半轴,最后传到驱动轮上。 2、传动系的类型 按结构和传动介质不同,汽车传动系的类型分为机械传动,液力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电动传动等。现代汽车上普遍采用机械式和液力机械式传动系。 3、传动系的组成 传动系的组成和其类型、布置形式及驱动形式等许多因素有关。 1)机械式传动系 普通双轴货车上采用的机械式传动系。发动机纵向安置在汽车前部,后轮为驱动轮。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传到安装在驱动桥壳中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最后传给驱动车轮。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变速器箱体形状复杂,壁薄、呈箱形(图1),其表面具有多处加工部位,如箱体上的轴承孔、叉轴孔、定位削孔、螺钉连接孔以及各种安装平面直接影响着变速器的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因此,变速器箱体加工具有严格的技术规格要求,如:轴承孔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6~IT7,表面粗糙度Ra1.6~0.8μm,圆度、圆柱度为0.013~0.025mm,轴承孔之间的平行度为0.03~0.04mm,箱体连接面的平面度要求为0.05~0.08mm。 箱体加工的工艺分析 箱体属于薄壁类零件,在装夹时容易变形,因此在加工时,不仅要选择合理的夹紧、定位点,而且还要控制切削力的大小。由于箱体上孔系的位置度要求较高,连接孔、连接面较多,故在加工时需要采用工序相对集中的方法。这种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决定箱体加工中,加工中心是最优化的选择。 以前后合箱变速器前壳体加工采用加工中心生产线为例,分析其加工的工艺流程: □由专用铣床粗铣前端面; □ 采用专用铣床粗铣与中壳体连接面;

□ 如图2所示,在立式加工中心上,完成半精铣、精铣前端面,钻、攻前端面与离合器壳体各连接孔,钻、铰叉轴孔和各种油孔; □ 如图3所示,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完成与中壳连接面及连接孔、叉轴孔的加工,粗、精镗轴承孔、叉轴孔;

□ 如图4所示,采用卧式加工中心粗精铣顶盖连接面、标牌平面、侧取力面及各面连接螺纹孔; □ 采用摇臂钻床钻斜油孔。 上述工艺过程的安排,具有如下特点:

1、粗加工与精加工分开进行,可以消除零件加工时的内应力变形、提高加工效率。 2、用作精基准的部位(前端面及两个工艺孔)优先加工,这样使后序部位的加工具有了一个统一的工艺基准,简化了后序的设备工装,减少了工件的定位误差。 3、与传统的组合机床加工线比较,工艺路线大幅缩减,由原来的30多道工序缩减为6道工序,减少了机床的占地面积,减少了零件搬运过程中的磕碰伤。 4、柔性化程度更高,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加工多个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5、高刚性、高切削速度硬质合金刀具的广泛使用,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钻削加工的切削速度可达120m/min,铣削加工的每齿进给可达到0.3mm、切削深度可达6~8mm。表1所示为,加工中心(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和普通组合机床(使用高速钢刀具)在效率、精度以及刀具成本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加工中心刚性好、各主轴电机功率大,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替代组合机床上常用的高速钢刀具,可以提高加工效率3~5倍,并能大幅提高加工精度。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完全满足产品和工艺的要求,虽然单件刀具成本略有提高,但是从人工成本、设备折旧和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等多方面考虑,其总的费用大幅度降低。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汽车传动系 (一)填空提 1.汽车传动系的作用是将输出的扭矩传给、并根据行驶条件的需要而改变,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2.汽车行驶阻力主要有、、、四种。 3.牵引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发动机和还取决于 和的附着力。 4.发动机的动力经、、万向节、、差速器和,最后传给。 (二)选择题 1.当汽车加速行驶时,其牵引力必须()行驶阻力。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等于或大于 2.为使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不打滑,其附着力必须()牵引力。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等于或大于 3汽车在路面上高速行驶时,主要克服()。 A.空气阻力 B.加速阻力 C.上坡阻力 D.滚动阻力 (三)简答题 1.牵引力产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汽车在正常行驶时牵引力。行驶阻力、附着力三者有什么关系? 3.传动系的布置有哪几种形式? 参考答案 (一)填空提 1.发动机经飞轮;驱动车轮;扭矩的大小 2.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上坡阻力;加速阻力 3.输出扭矩;传动装置的结构;轮胎;路面 4.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半轴;驱动车轮 (二)选择题 1. C 2. D. 3. A (三)简答题 1.当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书车的扭矩通过传动系传给驱动车轮,使驱动车轮得到一 个扭矩Mt,由于汽车轮胎与地面接触,在扭矩作用下,接触面上轮胎边缘对地面插上一个圆周力F0,它的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路面对轮胎边缘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t,其大小与F0相等、方向相反。Ft,为外界对汽车施加的 推动力,即牵引力。 2.为使汽车正常行驶,车轮在路面上不打滑,则必须保证附着力大于或等于牵引力;而牵引力牵引力必须大于汽车行驶阻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