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名家讲座系列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名家讲座系列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名家讲座系列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名家讲座系列

树立科学教育新理念克服家庭教育的误区

[观看视频]

来源:石家庄广电网作者:燕赵讲坛

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成为热点话题。据调查我国有70%的孩子不同程度存在如下问题:逃课厌学、学习能力低下、亲子冲突、网络成瘾、离家出走、早恋早孕、盲目追星、意志涣散、自私自利、没有民族责任感、没有爱国情怀、自虐自杀、团体斗殴、伤害事件、暴力事故、青少年犯罪等问题。近几年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呈上升势头,来自公安机关一则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未成年人案犯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达18%,与1979年相比,1994年少年罪犯绝对人数增长了6倍多。当年的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岁至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这其中80%都是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亲子情感的困惑日益严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受到严重挑战,甚至破坏社会的安定,给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托尔斯泰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我们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可是中国的家长大多数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却鲜有雕龙之技。望子成龙不仅成为一个空想,更给我们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个人成长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副作用,这就叫“有想法没办法”。其实从望龙到雕龙,到成龙、成凤是一个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可把握的过程。作为研究教育边缘孩子的老师,我每年都会接触大量的所谓的问题孩子,他们基本表现为:认知力差、思想空虚,随意性很强、抵制诱惑力差、情感冷漠,孩子们对于民族的历史、人物、文化知之甚少。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我们从远古走来为世界创造多少次文明与辉煌,从百家争鸣到四大发明,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汉武大帝,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盛唐气势。作为中国人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有美丽的山川,有长江有黄河,有伟大智慧、勤劳和勇敢的先祖,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祖国的辉煌传承下去。就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先祖,无愧于后代,无愧于说我们是中国人。正是有

这种中国人的情怀,所以我为学生开设了《可爱的祖国系列课程》,通常我在讲课前先考一些历史常识,比如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情怀?孩子们答的是五花八门,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李清照是何方人士,还有一部分学生说是夫妻,理由是至今思项羽就是思念的意思,还有一部分学生说李清照是二奶,因为项羽的正妻是虞姬。再比如鸦片战争何年爆发?不知道,甚至于抗日战争何时爆发不知道,有人还编造了1993年,所以我说他们是不懂爱祖国。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家长也不想让孩子学这些,有一次一个家长找到了我说,不用让我的孩子背《论语》、《三字经》了,我觉得没用,你就让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不要上网了,我说话他能听进去就行了,我的条件不高。我说,你的条件很高我达不到。为什么我们总是把人的成长比作小树,小树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剪枝、施肥、一定的空间、良好的环境,只要这几个环节做到了小树自然会成长,如果园丁不去关注这些成长的因素,只是心急地让他长大,情不自禁的拔苗助长,小树很快就会死掉的。培养孩子也是如此,你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把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忽略了其他的成长因素。我们还拿小树作比喻,小树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给他空间太小,树的根就不会扎的深扎的广,树就不会长高。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什么是顶天立地?《三五历纪》中描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这是天地开辟的一段神话故事,而盘古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始祖。故事中盘古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这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对高远思想及博大胸怀的追求和向往,所以说顶天立地就是我们中国人理想的人格形象。

那么给孩子怎样的理想天空,使之翱翔,给孩子怎样的心胸使之完成鸿鹄之志,这一切取决于我们的父母。所以孩子到了初中,家长总是抱怨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学习成绩下降,就是因为孩子从小学的知识太单一,打不开思路没有思维,小学的功课由于简单还可以完成,况且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迫于家长的压力不敢反抗,自己也很努力,到了初中抽象思维的知识增加了,难度提高了,量也增大了,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再也不做父母指挥下的乖孩子了。渐渐地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由单差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课都差的双差生,进而结帮逃学。

还有家长跟我说,我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只要你把他教育的不打骂我们了,不上网,不偷钱就行了,不用好好学习,我不想把他变成书呆子,反正现在上大学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不需要他爱祖国,只要他能爱我们就行。持这种态度的家长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工作,在我看来学习的真正目的就是增长生存能力。我们不是机器人,按了电钮就工作,我们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思想智慧从那里来呢?是从学习中来的,只有具备了智慧的生存能力,我们才能开阔视野放飞理想,到那时世界之大怎么能没有我们施展能力的空间呢,我们还愁没有工作吗?家长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直接导致了孩子的思想空虚,没有认知,不懂得爱祖国爱社

会,怎么能爱父母呢?就像纯净水,它既没有有害菌,同时也没有有益菌。作为父母,单方面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摧残。

一、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弊端

(一)教育的概念及范畴模糊不清

1、什么是教育

我给大家读一封家长的来信: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孩子是我的全部,为了他的成长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他5岁的时候,我为他报一个琴班,后来我又为他报一个绘画班。上学后,我更是严格的要求他,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给他报了奥数班、作文班、英语班,这些班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对我都是一个挑战。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由于我对他管理得过于严格,太在乎他的学习成绩太在乎他的一切了。进入初中后我发现他第一个变化的就是,我说什么他总是反驳我和我顶嘴,我们俩的摩擦就开始了,3天一大吵,2天一小吵,我为他报的所有的课外班都被他拒绝了。但这一切我都能够接受,我也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都叛逆。直到有一天,2004年10月21日这一天,这一天让我刻骨铭心,我在街上看到他和一帮不良少年从网吧出来抽着烟,我无法想象这是真的,跑上前去拉着他想问个究竟。可是昔日我最亲近最亲近的人回过头来恶狠狠地说:“你怎么还跟踪我啊,真烦人。”

那犀利的眼神刀子般扎进我的心里,顿时我呆立在那里天旋地转,感觉到世界的末日已经到来,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怎么我回到了家,想起我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家里的一切经济来源靠我一个人,怕他自卑,尽我最大的努力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而对自己却百般苛刻,省吃俭用。想起许多许多泪水早已潸然而下。我错在哪里?我苦口婆心地说是为他好,表面上我对他严厉,更说明我内心深处对他的爱,然而最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由于我们之间心照不宣,所以他无所顾忌,要钱不给就偷钱上网吧,和姥姥家人撒谎借钱上网吧,终日住在网吧,学校那边也因为他经常旷课找我谈话,要求退学或休学。那段日子不堪回首,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欲死不能……

我为什么要读这封信,因为这个例子太具有普遍性了。这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表面上看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从小让孩子学这学那,很重视孩子也算是进行了早教,上学后更是抓紧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对考试成绩要求很高,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是一位严母的形象。可是问题出在哪里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早期教育,5岁开始学琴,学绘画,我们提倡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应该是从零岁开始循序渐进的,根据孩子的个人天性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读懂孩子,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像这位家长不知

道孩子喜欢不喜欢硬性让孩子学琴学绘画,其实这是家长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反映,我经常给家长打这个比方。有一天你的胃很难受,你不想吃大鱼大肉,只想喝点儿粥,可是你的朋友要请你吃饭,为了面子吃的都是大鱼大肉,你能舒服吗?即使是你的朋友为了请你吃饭花了很多钱,但你的身体告诉你这顿饭吃得很不舒服。那么我们的家长硬性地给孩子知识,硬性地给孩子道理,给得很多,孩子接受的了吗?他也会消化不良的。张爱玲曾经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比爱更重要。

2、沟通的问题

我看过一则驯兽故事,叫《会唱歌的狼》。讲一个青年叫小何,是重庆野生动物世界猛兽训练场的驯兽员,动物世界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训练狼与人一同唱歌。可是狼的天性敏感多疑,使他屡次以失败告终。一次头狼杰克帮小何教训小狼胖胖的经历,使小何发现狼的社会性中,头狼的地位不容捍卫。要使这三只狼一同唱歌,首先要让杰克开口。小何是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小伙子,他观察狼的习性,发现狼的叫声能引起共鸣,他就开始模仿狼的叫声。可是他一叫狼却从表演台上走下来,根本就不配合,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模仿惟妙惟肖,后来到中科院声学所进行测试,发现狼的发音频率是500赫兹,小何模仿发音的音频是300赫兹。狼是很聪明的动物,小何开始发声的时候它也认真地听,当它发现这个声音不是他们同类的声音时就不为所动了,因此才出现狼从表演台上走下来根本就不配合的情景。后来小何又拿来了吉他刺激他,又搬来了音响都没有达到让狼引吭高歌的效果。经过摸索小何发现,狼对高音频的笛子声音特别敏感。这一特点正是由于狼的耳朵天性对高音频小动物的声音敏感的体现,经过屡次试验,杰克终于学会和小何吹的笛子一同高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训练动物的技能,首先要了解他的习性和本性。那么培养孩子更需要我们了解孩子的各人天性,读懂孩子。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提高他的智商,训练潜能,以达到早教的目的。

很多年前我教过一个学生,当时这个学生哪个班都不要,说他脑子有问题。校长找到我说,咱们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咱们都要教。于是这个孩子就到了我的班,我们班的风气非常好,没有歧视,人人平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孩子智力没有问题,只是长期受到歧视很自卑很压抑,心理学里有一个术语叫“防御紧张”,人长期处于紧张而自卑的环境中,身心和智力都会受到影响。后来我发现他在绘画方面非常有潜力,于是我就让他负责给我们班办板报。在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特意找到了他母亲,从他母亲的谈话中我得知,这个孩子小的时候很老实,做什么事情都很慢,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长得傻里傻气的。人性的弱点就是如此,总是有一些喜欢多事的人,以貌取人。就这样孩子从小被称为弱智,一传十,十传百。为此经常遭受污辱和欺凌,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家长就是因为孩子有时候

做事没有做好也会说一些伤害他的话,可想而知这个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心灵深处一定是伤痕累累。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那怕人的眼神已经异常的听话了,让我倍感酸楚。我分明看到了他的彷徨与无助,因此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表面现象就轻下结论,更不该以讹传讹伤害孩子的自尊。通过这次和我交谈,家长认识到了后果的严重性,开始配合我的工作了,不久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老师都说,这孩子怎么变机灵了,其实这才是孩子的本性。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一所大学,美术专业。

以上我讲了两个关于读懂孩子何其重要的故事。通过第一个故事我们阐述了,只有读懂我们才更好的培养孩子,提高智商,训练能力;而第二个故事,意义更加深远,他证明了只有读懂,我们才能正确的评价孩子,而不是用你固有的思维定式误解孩子、丑化孩子。我想这不仅仅是家长应具有的教育素质问题,也是老师的业务素质以及这一特殊职业的道德理性。我们说教育首先是接纳对方,才能产生心与心的对接,心与心的交流,终于达到教育的目的。

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逆反,这不是必须规律,而是长期压抑的结果,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家长的居高临下严父严母的形象拉开了与孩子间的距离,许多家长总喜欢滔滔不绝的给孩子讲大道理,还用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则管理孩子。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生活风气,却认为是小事一桩。在某些方面觉得委屈了孩子,就用给钱的方式来沟通感情,用钱来补偿爱,用钱来证明我很爱你。也许家长太相信那句俗语了“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情感不是用钱买的。《游子吟》中母爱的情怀让我们感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想我们那代人都有这种情怀,夜深了母亲在灯下为我们做衣服,也许母亲没有那么多漂亮的衣服,但她的勤劳、善良、奉献,让我们心痛,让我们温暖,也让我们敬畏,这就是沟通。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社会发达了,不需要我们亲历亲为去做。怎么办呢?我想如果家长真心地爱孩子,在生活中会找到许多情感沟通的机会的,不仅仅是在灯下缝衣服,我们说金钱不能代表一切,首先它不能代表爱。如果家长用给钱的方式爱孩子,孩子就会变的冷酷无情。其次他也不能代表奖励,如果家长用给钱的方式奖励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虚荣而浮华。同时他也不能代表歉疚,如果用给钱的方式弥补歉疚,孩子就会变得心胸狭隘。其实与孩子的沟通并不复杂,它是一种默契,是一种安详,是一种守望,良好的沟通就是心照不宣的安慰与和谐。

3、管理的问题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如何管理孩子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我在书上看过一则故事,是说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家里的一只羊,他时常独自一个人在山坡上和羊玩耍,每当看到心爱

的羊吃着山上的嫩草就非常的愉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那只羊是他最好的伙伴,他经常把自己听来的,幻想的故事讲给羊听,他觉得和羊一起在山坡上晒太阳是最幸福的事情。可是有一天,孩子躺在阳光下的山坡上睡着了,他做的梦都是和羊在一起的情景,当他醒来的时候羊不见了。那只羊从来都不会走远,但今天确实不见了,孩子焦急地跑遍整个山坡,仍然没有找到。他哭了,因为他害怕永远失去那个最心爱的伙伴。天黑了他回到家,想把这件事情告诉父亲,想请父亲帮助找回羊,没有想到他得到的是一顿暴打。当父亲听说羊不见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说,举起了棍子,无情的棍子打的孩子鼻青脸肿,额头被打破出血,我只有这么一只羊,你不把它找到你就永远不要回来,父亲说完就无情的把孩子推出门外。孩子独自在黑暗的山坡上奔跑呼喊,他越跑越想不通,父亲为什么打我,我又不是有意弄丢了羊,羊不见了我也很难过,为了羊父亲让我永远不要回家,难道我还不如一只羊吗?不久孩子发现了那只羊,它正在悠闲地吃着草呢,这时失去爱的孩子一反常态,他不像往常那样抱起那只羊,而是举起了一块大石头,就是因为你,父亲才这样对待我。孩子一边哭一边把石头向羊身上砸去。第二天人们在山坡上一块岩石后发现了那个已经死去的羊,而那个孩子也永远没有回来。

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样类似的事情难道只限于故事中吗?在生活中孩子做错了事,或丢了钱或打碎了碗,或无意中损害了家里的东西,轻则骂重则打,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犯过多少次错误,就像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是要跌跤的。每一次跌跤妈妈都温情抱起孩子,可是人生的每一次跌跤再也得不到妈妈的怜悯和呵护了,得到的是打骂和侮辱。

我们说孩子的成长是伴随着困惑和痛苦的,那么有多少困惑和痛苦是来源于我们家长的管理不当?我教的学生们,大多数自治能力都很差,不会洗衣不会叠被。究其原因,除了溺爱之外,最主要的是家长没有耐心,看到孩子衣服洗不干净就骂骂咧咧、唠唠叨叨,把孩子的自信和耐心都骂光了,要知道我们学习任何技能都是需要有个过程的,没有生来就自然会的。那么我们为什么那么苛求孩子呢?所以在管理孩子的问题上,我认为家长不是管理得严格,而是管理不当,该管的没有管,不该管的管的很多。

有一年春节,我的一个学生带着他的儿子到我家拜年,开始的时候他儿子在外面玩儿,一会儿妈妈就不放心了,到楼下连捶带打还唠唠叨叨,刚给你换的新衣服你就弄成这么脏,告诉你不许再到处乱跑了。他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听说学习还不错,上楼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就开始挑好糖,他妈妈跟我说,你看这孩子真聪明总是挑好糖吃,这时候那孩子“啪”把糖倒在桌子上,开始翻天覆地的挑,挑了糖就开始这屋那屋地翻,没有任何约束感,玩地很开心。他妈妈和我聊天视而不见,过了一会还自我赞许的说,您告诉我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我一直在努力地做。

是的,我们是提倡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但绝不是没有规矩没有原则的。这几年社会上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好的方法。然而赏识一定要有度,就像人参,《神农本草》中记载,“气味甘,微寒,无毒,上品之药,久服轻身延年”。我们不能说他不是好东西吧,它是食药之精品,能益寿延年。但如果我们没有经过医生的望闻问切,盲目的使用就有可能使人命归西天。所以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及至,包括教育。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成熟自立都比较晚,20多岁还称男孩女孩,在家和父母讨价还价,你给我买名牌衣服,我就怎么样怎么样。到社会上和朋友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这是因为他们潜意识的动机还停留在附属状态。我们人的行为和思考都是由动机所支配的,比如说晨练,动机就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再比如家长经常说孩子,你好好学习我给你买巧克力,巧克力就是附属内需力,也就是附属动机,孩子为了得到巧克力一定要好好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提高,附属动机转化为认知动机。再比如孩子渐渐长大了,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远大理想就是动机,这种动机是内心自发的信念支配,而不是靠外界的某些诱惑。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从附属动机转换到认知动机就是教育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认知动机是我们人类独有的。像韩信能隐忍胯下之辱,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都是因为有伟大的动机支配自己。可能有人会说我不想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伟大的人,但是最起码也要让他知荣辱,知是非,知感恩,知责任,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所有的家长期盼的。

综上所述在管理孩子的问题上父母要客观的分析,什么时候保护?什么时候惩罚?什么时候奖励?什么时候批评?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有思想、有信念、自信健康成熟的社会人,而不至于停留在依靠外来诱惑才有动力的时期。

在我接触边缘孩子近20年的过程中,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都有“两少一多”的现象,既看得少、做的少,说话多。

有一次一位母亲找到我说,求你给我想一个办法,我和儿子的关系很紧张,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现在见我就躲。我该怎么办呢?我说你要多看少说,到晚上她打来电话,声音很急的说“你教我的方法不管用,我们俩又吵架了”。我很吃惊地问她,你都不说话了怎么会吵架呢?就是因为不说话,总是看着他,把他看急了,他说我是神经病。听到这我赶忙解释,其实多看就是多观察,只有多观察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和不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形象化的教育,而不是抽象化的教育。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我们的好典范。一次毛主席的儿媳少华,在吃饭的时候掉在桌子上一粒米,主席捡起来放到自己的嘴里,大家都知道主席的知识博大精深,他足以通过一粒米狭义上讲农民如何从春忙到秋,广义上讲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饿死多

数人,也可以说中国人民为了一粒米流了多少血,可是我们的领袖硬是用行动告诉他的儿媳珍惜和尊重。如果我们的家长要能做到“两多一少”,也就是教育孩子要多观察、多了解,家长要以身作则,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少讲大而空的道理,不指责、不伤害孩子的自尊,那么你的教育就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识字。查尔维克说人们总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知识,其实这些仅仅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看来一个孩子从出生的婴儿到渐渐长大成人,这些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应纳入到教育范畴中。

(二)忽略了阶段性教育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长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能够成为经天纬地之才,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后危害社会,成为罪犯的,即使有的家长触犯过法律,做过犯人。那么为什么社会上还会有青少年的犯罪,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我经常听家长们抱怨说,我的孩子小的时候很聪明,现在怎么变成这样,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不仅如此还打架、上网,所有劣性少年的坏习惯他都有,我的脸都被他丢尽了。我说你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每个阶段,你为他做过教育计划吗?很多家长都没有给孩子做教育计划,我想这就很好解释这个问题了。就像春天不耕耘,秋天不会有收获一样,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只注意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像宠物一样养着孩子,当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地问这问那时,很快就被家长扼杀了求知的欲望。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就像盖大楼打地基一样,地基打不好,楼是盖不高的。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出生时脑重量为350---400克,是成人的脑重的25%;六个月就已达700---800克,是成人脑重的50%;24个月增长到1050---1150克,是成人脑重的75%;36 个月孩子脑重范围,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所以在古代两周的孩子就开始读私塾了,内容是洒扫、进退、礼仪。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口语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良好习惯的开始。不要以为胎教、早教是现代人时尚的教育,《颜氏家训.教子》中记载:“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所以古人是非常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王安石有一篇警示人们如果没有教育,即使是天才也会平庸的故事,叫《伤仲永》。说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儿,天资聪明,无师自通,四五岁就会写诗了,由于他父母不是读书人,就把他写的诗拿给村里读书人看,大家看完后都大吃一惊,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诗歌写的非常好,渐渐地他的名声就传到了城里,城

里的乡绅们就约方仲永到城里来作诗,乡绅们看后觉得果然写得很好,于是就想出钱资助孩子,觉得地区出了个神童,也是光荣。父亲从此以后就带着方仲永走街串巷,以写诗换取钱物,并没有认真的培养方仲永,十三四岁的时候,这个孩子还会写诗,但他写的就非常一般,到20岁左右的时候,他的诗歌就远远不如同龄人,这种遗憾在我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我们人的智商大多数都在90到119之间,120以上的超常孩子和70以下的弱智孩子,都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有幸得到一个超常的孩子,既是喜事又是悲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得到了这样一个孩子,假如我们家长非常称职,这个孩子一定是才华横溢;假如这个家长不称职,这个孩子有可能危害社会,也可能平庸之极潦倒一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的时候天赋却不高。有一天他读书读到深夜,这一篇文章反复的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个小偷儿,小偷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想等他睡着之后,捞点儿好处,等啊等可是就不见他睡觉,还是一遍一遍在背那篇文章,小偷实在等得不耐烦,就跳出来说就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啊,说罢,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感触很多,家庭教育何其重要,它不仅仅关系我们每个家庭的幸福,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想想看如果我们没有履行好家长的职责,那么就有可能增加社会的犯罪率,如果是既聪明又勇敢的犯罪嫌疑人,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家长要经常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惘来一生。

2、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及道德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前道德判断。

四至五岁,这一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判断,这一阶段家长的行为和孩子所处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为了说明这一点,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这个阶段典型的教育故事,就是《孟母三迁》,这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孟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他们住在郊区的坟场上,小孟子也没有伙伴,就天天看着上坟的人哭哭啼啼的祭祀,回到家后小孟子也弄个小土包,哭哭啼啼地说你死的好惨啊。妈妈看到这里非常着急,虽然家境非常贫困,但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还是把家搬到集市上。他们的邻居是一个杀猪的屠夫,由于小孟子很聪明,不久就学会了杀猪卖肉的行话,母亲就反思觉得这个环境也不适合孩子的成长,于是又一次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把家搬到了学宫的旁边,天天听着读着圣贤之书。

我每次看完这一故事,都会对孟子的母亲产生无比崇敬之感,2500年前科技没有现在发达,许多理念还处在蒙昧阶段,那时“女子无才便是德”,孟子的母亲不可能饱读诗书,那

么她哪来的智慧,知道这一时期孩子是接受行为的结果,孩子所处的教育环境非常重要。从小孟子哭哭啼啼的学人家祭祀,到杀猪叫卖的行话,都是一种行为的结果,这一切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母爱的力量,所以环境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阶段是他律道德判断。

五岁至九岁是他律道德判断又叫道德实战论,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形式,也就是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及品质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七八岁讨人嫌”就是这个时期,这个时期也是父母树立权威的最好时期。我们再给大家讲一个孟母教子的故事,《三字经》里说“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要上学了,可是他毕竟是个孩子,就像咱们五六岁的孩子,让他天天读“子曰不学理,无以立”他一定是很烦的,所以他就不想上学。有一天他听着课,觉得没意思,就逃回家了。孟母正在织布,那时候孟母靠织布卖布维持家里的一切开销,看到儿子逃学回来一句话没有说,就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很显然这就意味着就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无数的白天黑夜的辛苦劳作白费了,甚至还会遭受生活中的更大的困境。看到这里小孟子很害怕,就跪下来问妈妈,这是为什么?母亲告诉他读书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像我织布,我必须从一根一根线开始,一段一段的,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布,只有织成一匹布,才能有用、才能做衣服、才能做被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不能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就像这匹布一样半途而废是不能成材的。

我们现在讲这个故事很轻松,《三字经》只用了12个字就涵盖了两个故事的情节,想想看2500年前,一对孤儿寡母,母亲靠夜以继日的织布维持生计,为了孩子的成长,搬了三次家,为了教育孩子,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断了。要是换了我们现在,孩子逃学回来,文明的家长会讲些大道理,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你长大干什么去,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学习不好,现在多倒霉啊!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学习好,现在多光荣啊!有的家长还会把古往今来的名人轶事当作教育资料讲给孩子听,大道理是孩子最不缺的。从幼儿园的老师到学校的老师,从社会媒体到家长,孩子天天听的都是大道理,耳朵都磨出茧了,一般情况下大道理是讲不通的。不文明的家长看到孩子逃学回来,不容分说一定是一顿打骂,管你心里怎么想的,只要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去了,就完成了教育过程。这是真正的教育吗?孩子在内心深处服你吗?况且这种办法只限于孩子小的时候,所以我们说家长的权威不是讲道理讲出来的,也不是打出来的骂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像孟子的母亲。

第三个阶段是自律道德判断。

九岁以后,自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我们人的能力是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完成的,这一阶段是孩子思维形成

的关键期。也就是为什么小学的课程以形象化教学内容为主,而进入初中后教学内容逐步向抽象化演变,也是根据孩子的阶段特点制定的。如果家长关注到了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合理地培养了孩子的道德观及社会规则,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健康的形成,为能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母亲我也经历过教育孩子方面上的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我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他到学校玩,很快就有几个学生跟他玩了起来,看到他玩得很开心,我就回办公室做自己的事情了。一会儿就听到我儿子骂骂咧咧、哭哭啼啼的声音,我连忙跑出去问个究竟,原来是一个学生无意间把他绊倒了,我走上前去抱起他说,哥哥不小心把你绊倒了,你为什么要骂人家呢?那个学生出于保护说,老师他没骂人,这时我儿子更委屈了,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没骂人。我说是我听到你骂人了。儿子此时低下头说,妈妈对不起我撒谎了,这时我一个同事把我拉进办公室,很不客气地说,你怎么对你儿子点点滴滴的事情都不放过呢?你知道吗你这样管教他,他长大会吃亏的。坦率地讲我为此也矛盾了很久,虽然我是搞教育的,甚至于在这个行业里我是下了大功夫去研究的,但是我也是母亲,我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我不是圣人,每一次给儿子纠正坏习惯的时候,自己也非常痛苦。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找到我哭诉,说他的孩子因为打架斗殴,杀了人被拘留,生死难料。他们家的情况我比较了解,夫妻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令人羡慕的,又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只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总是放纵他,怕儿子吃亏,他经常对他儿子说别人打你,你就加倍打他,打坏了没事,妈妈给他看病,总之你别吃亏就行了。结果她的儿子从小学打到初中,从这个学校打到那个学校,终于打出了人命。

通过这件事儿,我明白了无论科技怎样发达,社会怎样进步,遵守社会规则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就像孙悟空,纵然有72般变化,手拿金箍棒所向披靡,但他违反了天庭规则,也会被压在五行山下。为什么是压在五行山,而不是泰山呢?因为泰山不仅仅是五岳之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权力的象征,中国人对泰山情有独钟。比如说我们称学识渊博、品质高尚的人为“泰山北斗”,再比如我们在谈到生命价值时会说“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但是心里头表达的是人生哲理,他透视出宇宙万物都是有规律、规则的,如果你违背了自然规律,违反了社会规则,就会遭受到惩罚的,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而五行在这里暗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宇宙自然。

那么我们的家长能不能设想一下让孩子超越孙悟空,跳出如来佛的手心,跳出如来佛的手心就是跳出宇宙自然,跳出一切规则无所不能,我想这个答案众人皆知。经常有家长说,我们那代人小时候是没吃没穿,日子过得很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就想把我们童年时所缺失的东西给他们,让他们拥有属于他们的童趣和幸福。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出问题?在我

看来家长的困惑在于童趣、幸福与溺爱之间概念的混淆,在这个社会中无法无天、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作为父母给孩子一个乐观的人生态度,孩子会快乐一生,“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化险为夷”是一种智者的选择。

3、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过渡。

青春期的心理点分为如下两点:

一是生理变化对于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尽快地进入成人世界,尽快的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了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的困惑。其次由于性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想法和体验,孳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的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冲击和压力。

二是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成人式的水平为半成熟半幼稚性的,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对成熟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及行为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他们也渴望社会、学校、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仰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为认知能力、思想方式、性格特点、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由于变相思维刚刚开始萌发,所以在思想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的深刻而稳定的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抑制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这不难理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到各种心理压力和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使他们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以及日常行为中发生种种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这样的情景我们一定不会陌生,孩子考试回来,考得不好,孩子非常难过,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挑战,家长知道后不但不理解,还一顿训斥。我在外面辛辛苦苦的工作,给你吃给你穿你还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谁呀?你怎么长个猪脑子,没记性。一般情况下孩子开始有的内疚感,基本上被家长骂光了,随之而来的是对学习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因为内心苦闷,所以染上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上网吧。所谓物以类聚,他接触的伙伴群也是如此,这类学生是家长用暴力逼上邪路的,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并没有打他,不是所

有的暴力只有用打来解释的,而家长的谩骂与污辱比打更严重,我们称之为软暴力,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高兴的时候没有原则的随心所欲的放纵,烦恼的时候又没有目标的斥责与辱骂,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长有的荣辱、自卑、痛苦、虚荣孩子也有,为什么家长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为孩子想一想呢?还有另外一种家长,当孩子考得不好回来后,孩子心里非常难过,家长知道后自认为很宽容、很高明,说一声没关系考不好下次在说。就是这句“没关系”使孩子对家长长达十几年的依存和信赖产生了动摇,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了莫大的失望感,因为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家长有义务充当孩子榜样和靠山。从孩子小的时候饿了找父母,冷了找父母,生了病有父母的照顾和安慰,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就是父母,当孩子知道父母无法帮助他的时候,靠山在心中崩塌了,所以孩子以后有事不再跟家长商量,当他无助的时候他不会认为家长能给他提供帮助,一般孩子会在外面寻找支柱点,或老师或同学,也有结交一些坏孩子当支柱点的,抑郁型的孩子当知道父母无法给他提供帮助的时候,他不会向任何人求助,因为他不想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自我解决,解决不了的自我了断。

打开电脑写上关键词“抑郁自杀”,就会出现大量的这方面的报道,最悲哀的是绝大多数的家长,竟然不知道孩子的死因。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孩子小的时候身体上生病家长会心急如焚,又打针又输液又看医生,害怕的不得了,每一次流行病来临,都积极的给孩子打御防针,面对孩子的心理疾病,家长却熟视无睹漫不经心,要知道抑郁导致自杀是排在癌症等疾病之后的第五位原因。为什么有的人在大灾大难面前从容不迫,为什么有的人一件小事儿却被打的体无完肤,这都取决于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

就像我得了感冒,有的人打了几个喷嚏,过几天就好了,有的人又打针又输液折腾了好久,为了不被下一次感冒再次折腾,我们会选择打防御针,可是谁能为我们孩子打一支心灵上的防御针呢?当孩子光荣的站在领奖台上,家长心里乐开了花,很少有家长会想孩子此时在想什么?孩子的感触是什么?孩子面对光荣的态度是什么?当孩子考试不及格会有损于家长面子的时候,家长就不顾一切的污辱甚至于诅咒孩子,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表面的东西,而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我们为什么那么怕失败?为什么要把这种信息传给孩子?人生不可能永远的站在光荣的领奖台上,更多的是我们如何面对所谓的失败,面对失败我们有太多的感慨,人生有没有失败,智者说“失败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人生没有真正的失败”。

回眸历史,楚霸王项羽面对垓下之败选择了死亡,而我们的领袖们面对滔滔的大渡河

上仅有的十三根烧红了的铁索,面对鸟都飞不过去的雪山,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的壮举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破灭了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这难道不是为了我们孩子准备了一剂心灵上的防御针吗?“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寒流”无论多么大的荣辱,多么大的成败都会过去,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却给了孩子“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呢?无论是多血质的孩子还是抑郁症的孩子,家庭都是他最早的幸福港湾,父母都是他们最早的知心朋友,当孩子发出求助的信息时,家长要及时帮助他们,不要错过教育成长的好机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位母亲我深深的知道教育培养孩子,是一场长达20几年的马拉松赛跑。哪个阶段出现问题,都会使我们教育半途而废,使我们的孩子失去最佳教育的最好时机。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种能力和志向来源于我们的父母,所以拿破仑说“孩子的命运是父母给的。

(三)大问题都是小毛病攒出来的

一次一个少年犯的母亲找到我说,她的儿子因为抢劫杀人被判处死刑,可是孩子对妈妈积怨很深,不想跟妈妈见面,为此妈妈非常难过,想让我帮她想想办法。我说,我以你的口气给他写封信吧。过几天她来拿信了,她看完后哭了,她问我为什么那么理解她。我说,我也是一位母亲,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出来的方法不同,这时这个母亲趴在桌子上无助地哭出声来,哭罢后她喃喃地说,“我要早遇上你该多好啊!”是啊!我们为什么总是看到了结果才知道后悔,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知道结果是过程的必然。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一段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说有一天扁鹊路过齐国,见齐桓侯,待为上宾,过了一会儿,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说大王啊,你有病在皮肤的纹理间,不治会进一步发展的。桓侯说寡人无疾,我没有病,扁鹊遗憾的走了。扁鹊走后,桓侯和身边的人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治好了作为自己的功劳。又过了几天,扁鹊见齐桓侯观察气色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会加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又走了。桓侯非常不高兴,桓侯在想,这个扁鹊我好心的招待他,他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咒我有病呢?又过了几天,扁鹊见齐桓侯,观其神态,说君有疾在肠胃,不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绝望的走了,这一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几天,扁鹊见齐桓侯,望桓侯而还走,远远看见齐桓侯转身就跑。齐桓侯很不解,就派人问扁鹊说“你为什么要逃啊?”扁鹊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病在肌肤的纹理间,只要用药物热敷就能够解决,很轻松的。在血脉用针刺和药石就能使之痊愈,

在肠胃用汤药就能产生疗效。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如果病到了骨髓,只能归阎王府的小鬼管了,我没办法了,现在桓侯的病就已经到了骨髓。没过几天桓侯发病了,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了秦国,桓侯不久就死了。

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种记载。就是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但无论是齐桓公还是蔡桓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本身的意义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否有齐桓侯的大意和满不在乎。就像那个少年犯,刚出生的孩子是分不出来哪一个是总统哪一个是犯人的。他们都是一张无字无画的纸,是基本的因素。创作欢乐乐章是父母,创作悲怆乐章也是父母。当孩子咿呀学语时说了几句脏话,有多少家庭为此乐不可支,口耳相诵。不要小看孩子的智力,他们从大人的表情中读懂什么是默许,什么是批评,什么是赞许。而我们的家长却认为,小孩子骂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也是一件小事。至于鸿鹄大志那都是长大的事情。因为小他们什么都不懂,家长们在想我的孩子长大后一定是个大人物。可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家长对孩子的错判,也是对教育的误解。

我们还拿盖大楼打地基作比喻,要想盖一座摩天大厦,地基非常重要。要想使大厦高而坚固,地基的深度要和大厦高度成正比。还要多加钢筋多灌注水泥,很麻烦的。但没有一个人说打地基不重要,美丽的风景在上面,盖大楼打地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而教育孩子从早期开始,有多少家长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呢?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了他的人生旅途,注定了悲剧人生还是喜剧人生,就是开始的那么几步,可是往往家长就忽略了那么几步。

有一次我和一个老同学聊天,就聊到了家庭教育,他说家庭教育太重要了,我有许多朋友孩子都很小,你给他们讲讲如何进行教育孩子?我说好啊。晚上他就约了他的那些朋友一起聊,聊的很热闹,七嘴八舌。这个说,我儿子连他奶奶都打,他在家里就是小祖宗。那个说,我家孩子要星星给月亮都不行,聪明着呢,你骗不了他。聚会结束后我的这个同学就问我:“你怎么不说话啊?”我说人家说的很光荣,很神采,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会有什么不对,就像没有吃到苦瓜就不知道瓜苦一样。诚然我们有多少家长把孩子小时候的坏毛病,坏习惯,当作茶余饭后的调侃,当作聪明的谈资。甚至把孩子捧上天堂,爱屋及乌。对孩子的小问题,小毛病视而不见,错过许多教育的最好时机。上学后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遵守公共规则的习惯,损害了家长的面子。这时的家长恼羞成怒,又把孩子打入地狱。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优秀。平心而论我们的家长是爱孩子的,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心里一团火,但是嘴上却是一把刀,处处伤害孩子。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起来没完没了。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到我家里玩,在倒水的时候,他不小心洒到地上许多水,他就非常的内疚,就像做了一件天大的坏事一样,还喋喋不休的跟我解释。我说没关系,你怎么这么紧张啊?他说您不知道,我要是在家里发生这种事情,我妈妈就得骂我一天,还陈芝麻烂谷子的说我一大堆以前的事,我特别害怕发生这种事情。想想看我们的孩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健康地形成吗?“良医治未病”,这个两千多年前提出的理论终于被现代人所接受啦。如今各个城市的中医院都有治“未”病科,这个“未”是未来的“未”。这个理念引入教育之中就是,从孩子饮食起居,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防微杜渐。所谓恶小不为,善小不弃,但不知这个理念被人们接受和采纳,还要走多远。

(四)溺爱的恶果

经常有家长和我探讨溺爱和家庭民主的区别。许多家长总是把溺爱和民主混为一谈,其实他们区别还是很大的,溺爱就是一味的放纵,没有原则的妥协。而民主则是对孩子合理行为的一种尊重。我们经常责问80后90后这一代懒惰自私,没有责任感。那么敢不敢扪心自问,有多少是我们的原因,是我们自私的溺爱所造成的。80后90后的孩子们,在家享有物以稀为贵的地位,宠物般的爱护,使他们无法成为社会人,有的娇惯溺爱,最终导致孩子锒铛入狱。甚至打爹骂娘,至父母于死地。有的由于过度保护,以自我为中心的扩大化。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无法进入社会,因为溺爱造成的悲剧很多。

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富不过三代”,我想这并不是必然规律,绝大多数都是溺爱所造成的。我见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一年七月,我工作室里来了一位母亲,这位母亲一进来我没有看清,也就是没有看明白她是男是女。因为一进来,她脱下凉帽头发是短寸,那个短寸看不出丝毫的女人味。母亲沧桑的脸上,带有难色,说要和我单独谈谈。说真的,七月份是我最忙碌的一个月,每天要接待家长咨询,有时间的话还要做些教育策划。可是看到那个母亲的神态,我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准备晚上的时间和她见面。到了晚上她来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的脱下上衣和裤子给我看。看到这种情景我惊呆了,真是遍体鳞伤,胳膊上、腿上、背上都是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这时的母亲已经是泪流满面。她说她结婚比较晚,30岁才有这个孩子,如获珍宝。其实他们家并不富裕,夫妻两个人在一个工厂里工作,后来单位破产了,两个人都下岗了。但是她和我说,我不想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别人有啥,我就给他买啥。孩子从小吃的玩的穿的都是高档的。我问她哪来的钱啊?她说没钱就凑呗。后来孩子上了中学,也不好好学习,花的更凶了,总是上网吧,和一些辍学的坏孩子在一起。为了不让他上网吧我省吃俭用,又向我妹妹借钱给他买了电脑。可是自从买了电脑后他更不用心学习了,有时间就上网,为此我们俩经常发生争吵。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一说他就骂我,后来发展到打我。我为什么理成这样的头,是因为他揪着我的头发打。我不敢说他,但是我心里真

着急,看到他的成绩往下滑,我的心都碎了。后来实在没有办法,跟不上进度自己就主动不上学啦,天天在家里上网,也不工作。20多岁的人总是和我要钱买名牌衣服,上饭店,理个发就花一百多,我们哪里有钱啊。我没有钱给他,他就打我。

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天,一头牛到水潭边喝水,睬死了一群小青蛙,有一只小青蛙死里逃生,逃回了家。气喘吁吁的和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见到一个庞然大物,非常厉害,他一抬腿一落足就压死我们许多兄弟。”青蛙妈妈很不服气地鼓了一大口气说,“这个怪物有这么大吗?”小青蛙说“比这还大”。青蛙妈妈又鼓足一大口气说:“有这么大吗?”小青蛙说比这还大。这时青蛙妈妈用尽全身的力气,最后鼓足一口气,只听啪的一声,肚子被撑破了,青蛙妈妈瘫软地躺在地上。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过分的膨胀孩子的享受和虚荣的欲望。使孩子迷失了自我,不知道我是谁,我要干什么。长大后当父母无法满足他要求的时候,悲剧就可能发生,所以溺爱的代价是可怕的。

二、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我们认为孩子出现网瘾、厌学、早恋、打架等等,是孩子的表象行为。究其根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由于孩子的天性、家庭环境、父母地影响、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在孩子行为中得以体现的结果。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父母的行为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个人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于自然。”我每年都会接触大量的边缘孩子,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令人感到由于家庭教育不当而遗憾和痛心的。要想解决他们的问题,首先要分析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找出个性差异来。就像我们得了感冒,有的人是寒感,有的人是热感,还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对症下药。出现问题的孩子也是如此,就拿网络成瘾的问题来说,同样都是网络成瘾者,但是成瘾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态度,比如说,多血质的孩子,热情奔放,胆汁质的孩子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抑郁质的孩子追求完美。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不要千人一面,万人一法。只要找到网络成瘾背后的原因,并且加以解决,孩子就能戒掉网瘾。由此我们认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借助天地,无为而治。所以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要坚定信心,相信孩子一定会走出迷途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维克多·格林尼亚少年时代,就是一个有名的纨绔子弟,没有理想没有志向。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名望的资本家,在家乡瑟堡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家财万贯。由于家庭非常优越,父母又非常宠爱,使这个孩子从来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凭着祖上留下的雄厚家业,整天在城里东游西逛,盛气凌人,打架斗殴,和小伙伴玩耍,总喜欢称王称霸,如果有人不服就会被他打得头破血流。所以正常家庭的孩子是不和他玩的,他也成了地痞氓流

的代名词。看到这一切最感伤心的是他们的父母,孩子成了人们眼里没有出息的二流子,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自己溺爱造成的,老两口痛苦不堪,追悔莫及。为了挽救儿子,父母苦思冥想,精心策划一系列教育儿子的方法,经过一年多父母的努力,格林尼亚终于幡然悔悟,决心走向新的生活,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形象,重新树立自己人生目标。他独自来到里昂,在路易.波尔韦老教授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终于把所有耽误的课程全部补完,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学习,在导师巴比尔教授的指导下,格林尼亚在里昂整整渡过了六年的寒窗生涯,终于获得成功,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格式试剂,成为著名的化学家。这是一个典型的浪子回头的故事,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给孩子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给孩子一条海岸线他能扬起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三、炉内点火式教育新理念

这是我近20年从事边缘教育实践的结果。什么是炉内点火式教育呢?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于自然”。每个家长当孩子出生的时候,心中都充满了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有管仲、乐毅之才,然而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父母的烦恼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一系列的问题让父母难以招架。而这一切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是因为家长从小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言谈举止,或简单粗暴,或过于迁就,本应该训惩的反而加以包庇,本应该呵斥的却一笑了之,孩子总认为他的行为就是理所应当。等到到了青春期后养成的不良习惯,比如说骄横、懒惰、上网等一系列的坏习惯,到那时家长再去管,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家长的急躁产生的不当教育,更是雪上加霜。就像我的牙齿长歪了,医生会用铁丝用均匀的劲勒住牙齿,经过一年的矫正才能恢复正常,而不是把牙齿简单掰正。对待有问题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或打或骂或惩罚的教育方式,因为没有认知就没有改变。如果你用上述的方法,硬性的改变他的习惯和行为,就使孩子的心理又一次受到伤害,扭曲他的认知,从而仇视父母仇视社会。因此炉内点火式教育采用启迪心志开发潜能,从孩子的个人天性做起改变他的认知,最终实现自我改变。我们说炉内点火式教育不是老师的说教和惩罚改变了孩子,而是通过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迪影响了孩子,使孩子自己认识到以前的做法和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下去的后果是什么。而某些家长的教育,我称之为炉外点火,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或喋喋不休的讲道理或惩罚打骂,或一味的赏识鼓励。那都会造成你点你的火,我凉我的炉,家长和孩子无法沟通。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而家长的不当教育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了莫大失望。更可怕的是孩子进入初中后,如果他否定了父母,就像行驶在大海中的一艘船否定了舵手一样,没有了方向感。这时他会困惑或迷茫,会找一些新的帮助作为他的支点和舵手。而此时的家长还浑然不

知,直到这个舵手带领他们走向犯罪的深渊,家长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悲剧在我的工作中经常发生,所以要想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就应该首先掌握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家庭教育的方法。

有一个令人思考的故事,同时也检验着我们每一位父母。从前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雕玉大师,他雕的玉栩栩如生,冰清玉洁,他的眼力非常敏锐,能从普通的岩石中发现玉的含量。因此他经常和别人赌石,每一次赌石他都没有悬念的赢得胜利。他的秘诀就是当别人选中含玉量较高的石基时,他就会无情地把玉磨掉,露出顽石。久而久之他对这种赌玉的方法,失去了兴趣,并且经常有无形之痛涌上心头。于是他就找到了智者,想从智者那里得到启示,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问什么?智者就漫不经心的说,美玉就在你的手中。

让我们把这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送给我们所有的家长,希望我们的家长做一个负责任的雕玉大师,因为美玉就在我们的手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