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实验15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实验目的】

了解Feulgen反应的原理,掌握有关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DNA是由许多单核苷酸聚合成的多核苷酸,每个单核苷酸又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构成。DNA经1N盐酸水解,其上的嘌呤碱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双键打开,使脱氧核糖的第一碳原子上形成游离的醛基,这些醛基与Schiff试剂反应。Schiff试剂是由碱性品红和偏重亚硫酸钠相作用,形成无色的品红液,当无色品红与醛基结合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因此凡有DNA的地方,都能显示紫红色。紫红色的产生,是由于反应产物的分子内含有醌基,醌基是一个发色基团,所以具有颜色。材料不经过水解或预先用热的三氯醋酸或DNA酶处理,得到的反应是阴性的,从而证明了Feulgen反应的专一性。

图4-1 Feulgen反应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用具

显微镜、恒温水浴箱、温度计、解剖针、酒精灯、试管、烧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二)材料

洋葱鳞茎或根尖

(三)试剂

1.1N 盐酸的配制

取82.5ml比重1.19的浓盐酸加蒸馏水至1000ml。

2.Schiff试剂的配制及保存

称取0.5g碱性品红加入到100ml煮沸的蒸馏水中(用三角烧瓶),时时振荡,继续煮5分钟(勿使之沸腾),使之充分溶解。然后冷却至50℃时用滤纸过滤,滤液中加入10ml 1N HCl,冷却至25℃时,加入0.5g Na2S2O5(偏重亚硫酸钠或钾),充分振荡后,塞紧瓶塞,在室温暗处静置至少24小时(有时需2~3天),使其颜色退至淡黄色,然后加入0.5g活性炭,用力振荡1分钟,最后用粗滤纸过滤于棕色瓶中,封严瓶塞,外包黑纸。滤液应为无色也无沉淀,贮于4℃冰箱中备用。如有白色沉淀,就不能再使用,如颜色变红,可加入少许

偏重亚硫酸钠或钾,使之再转变为无色时,仍可再用。

3.亚硫酸水

取200ml自来水,加10ml 10%偏重亚硫酸钠(或偏重亚硫酸钾)水溶液和10ml 1N HCl,三者于使用前混匀。

【方法与步骤】

1.将洋葱根尖或鳞茎内表皮放在1N HCl中,加热到60℃水解8~10 min。

2.蒸馏水水洗。

3.Schiff试剂遮光染色30min。

4.用新鲜配制的亚硫酸水溶液洗3次,每次1min。

5.水洗5min。

6.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镊子捣碎,盖上盖玻片,压片(洋葱表皮可省去压片这一步)。7.显微镜检查。

结果:细胞中凡有DNA的部位应呈现紫红色的阳性反应。

对照片:

方法一先将材料放在5%三氯醋酸中90℃水浴15min,主要把DNA抽提掉,然后按步骤1—7制片观察。

方法二材料不经1N HCl水解,直接放在Schiff试剂中染色,然后按步骤4—7制片观察。

【作业】

1、简述Feulgen反应的原理和实验的关键步骤。

2、绘图示洋葱根尖细胞或鳞茎表皮细胞DNA的分布部位。

实验23 细胞电泳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电泳的意义和原理,掌握红细胞的电泳速度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在外界附加电场作用下产生多相系统相位移效应,称为电动现象,属于此种电动现象的包括电泳和电渗透。在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中的悬浮质点与介质间的相对运动,称为电泳。将细胞制成悬浮溶液,使其单个游离的细胞分散于等渗的介质中,在电场作用下,细胞在电泳室内发生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电泳。

细胞表面具有一定的电荷(通常为负电荷),其表面吸附了一层极薄的水膜,它与介质间存在着电位差,此电位差称为ζ电位。每种细胞在恒定的条件下(如温度、电压、电流、介质浓度、pH值等)其电泳速度和ζ电位十分稳定,但在各种有害因子、病理状态的影响下,可降低其表面电荷,所以细胞电泳速度和ζ电位值也发生改变(降低)。因此,利用细胞电泳研究生命结构的表面性质、鉴定细胞或单细胞有机体的机能和病理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用具

LIANG-100型细胞电泳仪l台、光学显微镜l台、千分表l只、计算器l只、网格目微尺l个、台微尺l个、细胞电泳架l个、电泳毛细管l支、采血量管l支`样品管l支、lml吸管l支、5ml注射器l支、50ml烧杯l个、解剖刀、剪刀、镊子各一把。

(二)材料

兔子或罗非鱼血

(三)试剂

氯化钠、蔗糖、肝素、琼脂。

【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实验

l.细胞介质的制备

根据实验要求,可选配以下各种介质:

(l)生理盐水肝素液:在生理盐水中(0.9%NaCl液),按每ml加入4~5U(国际单位)的肝素,混匀后备用。

(2)8%蔗糖肝素液:在8%的蔗糖液中,加上述(l)含量的肝素,混匀后备用。

(3)50%血清液:用生理盐水将离心后提取的血清配成50%的介质。因血清中含有抗凝物质,在配制此液时不需再加入肝素。

2.样品的制备

根据实验对象(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癌细胞或植物的原生质体、叶

绿体等),选择所需介质lml,再用采血量管或微型移液管吸取浓缩细胞10mm3,加入上述介质中,并混匀。如做红细胞电泳,可直接用采血量管吸取全血10mm3,加入所选择的介质中混匀后即可使用。

3.盐桥的制备

称取9gNaCl加蒸馏水至100ml(即9%的NaCl液),溶解后再加入1.5克琼脂粉加热溶化,在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动,直至全部溶化为止,此时将已洗净凉干的塑料管插入溶液内,使管腔内全部被溶液充满,不得留有气栓。塑料管可切成1.3~l.4cm长,如无专用管,亦可用空圆珠笔芯代替,先用碱水煮沸,除去油污,再用清水洗净晾干,使用效果良好。

4.网格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放置物镜测微尺(又名台微尺),转动显微镜镜筒的目镜并移动物镜测微尺,调整目镜测微尺网格的纵线与物镜测微尺刻度线平行并重合,将网格的一条细线与物镜测微尺的一条细线重合在一起。然后确定被一定数量的目镜测微尺网格刻度数所包含的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数,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n·a

Ⅹ=———

m

式中X:网格的实际刻度值(mm或μm);

a: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值(通常为0.0lmm);

n: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数;

m:网格刻度数。

注意:

(l)对网格目镜测微尺刻度值的校正,应选择在显微镜视野中部进行,因偏边缘具有相差,使测量不准确。

(2)进行校正的放大倍数应足以保证能够进行实验观察,普通4~8μm的细胞可选择放大400~450倍的物镜进行校正。

5.毛细管电泳室静止层(即测量层)的计算

毛细管电泳室是长6cm的管腔,呈正方形(有的为等边三角形)以玻璃制成毛细管,电泳室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在其中相对应的内壁中线处,各刻有一条与内壁长轴一致的平分线,此线是在电泳测量时,观察一定深度的细胞移动的标准。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液体在管腔内流动,因为管壁对流体有吸附作用和摩擦力,其管腔内不同深度的质点的运动速度是不一致的,管腔的中心处最快,紧贴管壁处最慢。

在做电泳速度测量时,因为毛细管内不同深度点的运动速度差别极大,所以在其它因素(如温度、黏度、电压、电流强度、细胞浓度、pH值等)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必须选择固定的深度进行测量,否则,因深度的变化而测定的电泳速度,将不能表示出正确的实验数据。

但是,当电流通过电泳毛细管小室时,除了发生细胞和介质间的相对运动之外,同时发生介质连同介质中离子与毛细管壁的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渗透。这时阴离子连同介质在管腔的中部向正极方向移动,阳离子连同介质在管腔的边缘向负极方向移动。因此,由于电渗的存在,所测得的数值是电泳和电渗的总和。

电渗能够直接影响测定细胞的真实电泳速率。因为在测量时电泳小室两端是封闭的,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室中液体的总流量等于零,由于毛细管腔中间的介质与边周介质间存在着向相反方向运动着的电渗现象,所以在彼此向相反方向运动着的介质的交界处其移动速度等于零,我们把这一层深度称为“静止层”或“测量深度”。在这一层进行细胞电泳测量,受

电渗的影响最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电泳的速度。

对于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毛细管电泳室管腔的横截面其“静止层”深度是不一致的,国产的外方内方毛细管,内径为800~1000μm,其静止层深度,经测定为内径深度的0.l~0.15处。在实际测量中,要不断的改变电流方向,测定往返运动着的不同细胞,如果电流方向不变,只测定向某方向移动的细胞。则由于电渗的作用,使质点运动速度加快,以至造成“环流”,此时将不能进行电泳速率的测定。

静止层(测量层)的测定:首先测出在划有刻度线的毛细管所对应二壁间的距离d(即毛细管内径)。在靠近观察壁划线的0.ld~0.15d深度处,即为静止层或测量层。

其测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10),先把细调焦旋扭的指示箭头对准刻度盘的“O”处,然后慢慢调整粗调焦旋钮把焦面对准靠观察面一侧壁的划线处,这时再旋转细调,使焦面逐渐向管腔内部延伸,直到调到对面壁划线的焦面时(视划线清楚为止),记下细调旋转的圈数和最后不满一整圈的刻度数,则可算出从第一条划线焦面至第二条划线焦面间物镜镜头前伸的距离,即为电泳毛细管管腔的直径d。再用微调调焦旋钮(即与上反方向)使焦平面落在读数值为0.1d~0.15d处即为测量层的位置。

另一种方法是用千分表进行测量。此法较第一种测量数据更为准确。

(1)用低倍物镜和粗调焦旋钮寻找电泳毛细管的前内壁黑线。

(2)把千分表的前端与显微镜的移动台接触后,调千分表的指针至零。

(3)利用微调焦旋钮找到后内壁黑线,读下千分表指针的读数,该读数就是毛细管的内径(如显示值为600,则这支毛细管的内径就是600μm)。

(4)用微调调焦旋钮(即与上反方向)使焦平面落在读下千分表数值的0.1~0.15比例处,即为测量层的位置。

6.样品的灌注

(l)用吸头与洗耳球连接装置盛上蒸馏水冲洗电泳毛细管(要小心,以免损坏毛细管)。

(2)将毛细管斜插入装有被测样品的小烧杯中,由于毛细作用,则整个管腔内充满了被测液体。

(3)先在电极两端装上盐桥.然后把装好样品的毛细管平放在显微镜插板的测量槽中。装电极时,插板要一端倾斜一些,电极先从低端装入,然后把插板平稳地插入恒温装置内。

(4)用鱼头夹连接电压电极(注意,切勿两夹碰撞或接触,以免损坏仪表)。

(5)寻找测量层区域内的清晰的细胞进行测量。

二、细胞电泳速度的测定的操作步骤

1.连接电压输出引线和加热接口引线。

2.打开电源开头(在机的右侧),预置温度选25℃(拨盘置于“250”,不能拨在“025”)。

3.选择电泳电压40V,按A键D2显示电压(电压调节开关在机的左侧),A键放开D2显示电泳室内的温度。

4.按D键测量红细胞电泳(10个有效红细胞〉

按C键测量血小板电泳(100个有效血小板)

按B键测量淋巴细胞电泳(100个有效细胞)

5.按L和R上的移位键(MOVE),将不在网格线上的细胞移到线上。

6.按L和R下方的计时键(TIME),观察在线上清晰细胞向左移动2小格,再向右移动2小格。D1显示左计和右计的时间,两时间相等计时器自动接受,D2减去1,显示还要测9个细胞,如为无效就自动剔除。

7.测满10个有效细胞后,D2回复到温度显示。D1的时间为总时间被自动封住,再按计时键也无反应。按D键后显示电泳时间,按C键显示电泳率。

8.重新测定按复位E或R键。

三、电泳速度的计算

根据所测得目镜测微尺上网格的实际刻度值,实验测定的l0个细胞共走了40个方格,为所测电泳距离的总和S,Dl显示的时问为所测时间的总和t,电泳速度以下式表示:

V =△S/t

V为电泳速度,即细胞在总时间(t )内移动的距离(S),S可用μm或mm表示。

【注意事项】

(1)电路接通后要迅速进行测量,以防时间拖长,细胞沉降。

(2)用鱼头夹连接电压电极时,注意切勿两夹碰撞或接触,以免损坏仪器。

(3)上机测量时,电泳毛细管两端应调至水平位置。

(4)电极夹—银电极—盐桥—毛细电泳室间都要接触紧密,盐桥及毛细管电泳室的腔内不得造成气栓,以免产生断路。

(5)每次实验结束后,应清洗电极和毛细电泳室,干燥后放入小盒内。

实验26 环境因素及辐射诱变染色体改组的观察

【实验目的】

学会鉴别外界条件诱变染色体改组的各种类型,为进行环境监测和诱变育种提供细胞学方面的依据。

【实验原理】

目前,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放等都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欲了解这些因素对机体潜在的遗传危害,就需要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易行的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变化。而生物监测技术是目前进行环境污染,化学诱变物质以及辐射对机体损伤程度监测的一个主要指标。同时,它也为进行辐射防护、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用于进行环境因素、诱变物质、辐射损伤的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染色体畸变类型的检测和微核的检测等。常用于测试的材料有鸭跖草、水葱花、韭菜花等的花穗,以及蚕豆根尖和小白鼠等。一般来说,处于分裂过程的细胞,对环境因素最敏感,尤其是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花粉母细胞。诱变物质、环境污染及辐射对人类和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损伤,在细胞水平表现为染色体畸变,遗传损伤不仅表现在体细胞,而且也通过生殖细胞扩散和积累。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用具

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二)材料

水葱花、韭菜花或紫露草花穗

(三)试剂

无水乙醇、冰醋酸、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方法与步骤】

(一)污水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作用

1.取材选取处于减数分裂期的花穗若干,剪下5~8cm的花序。部分插在自来水中作对照,另一部分插在污水中,处理12~24h,再移到自来水中恢复培养24h。

2.固定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h,经95%、85%乙醇各30min,70%乙醇4℃保存。

3.制片剥取花药,用镊子轻轻捣碎,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5~10min ,去掉残渣,盖上盖玻片。

4.镜检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再转用高倍镜,可看到经污水处理过的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和微核的数目,分别要比对照组高。微核出现的多少,可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

(二)γ-射线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作用

1.取材将未开放的水葱花、韭菜花或紫露草花穗(外面仍有膜状总苞包着)若干,进行γ射线(剂量为0.258c/kg)辐照处理,处理后在水中恢复培养12h,然后于上午9~11时把颖花剥下,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h,经95%、85%乙醇各30min,70%乙醇4℃保存。

2.制片方法同前。

3.镜检观察染色体的各种畸变现象。

(三)CO2激光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作用

1.取材取上述小花进行CO2激光处理,功能密度为20W/cm2 ,处理1~2秒后放在水中恢复培养12小时,然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h,70%乙醇4℃保存。

2.制片方法同前。

3.镜检观察染色体的各种畸变现象。

【实验结果】

经污水、辐照处理的材料,可见到下列畸变类型:

1.染色体团聚:染色体胶连成团块,失去染色体的形态。在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二分子期、四分子期及单核花粉期均可看到。

2.落后染色体:是由于分裂的细胞受到损伤(多半是由于纺锤体被破坏),而引起染色体不同步移动或者不移动造成的。多见于分裂中期和后期,这种现象有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的丢失。

3.无着丝粒染色体断片:见于分裂前、中、后期,这种现象多会造成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

4.染色体环:整组染色体胶连成一个大环或出现小环。

5.染色体桥:在细胞分裂的后期或末期,同源染色体或姊妹染色单体分开时,部分有染色质丝粘连,使到分开不完全,从而造成染色体桥的出现。这种现象多造成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重复,有一至多桥。

6.不均等分裂:细胞分裂结束时,产生的不是均等的四个子细胞(四分体)而可能是三分体、五分体、六分体、八分体等。

7.微型小孢子:是由于多分体细胞的胼胝质壁破裂后产生的体积比正常小孢子要小的一些孢子。

8.微核:由落后染色体形成的核状小块。见于末期、二分子期、四分子期及小孢子期。

微核是游离于主核外,大小是主核的1/3以下,它的折光率和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污染程度、用药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所以微核计算已成为灵敏度高、技术简便的一种测试系统。它可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新药试验研究以及环境污染程度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业】

1.绘图示各种染色体畸变现象并标明所处的分裂时期。

2.计算微核率。

实验3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及其要点。

2.将胡萝卜贮藏根培养成为愈伤组织。

3.将菊花花瓣培养成为完整小植株。

【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谓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着一套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产生出完整植株。要使细胞所具有的全能性表达出来,除了生长以外,还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等过程。分化了的植物根、茎、叶细胞,通过脱分化培养可以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愈伤组织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培养,提供不同的营养和激素成分,又可再生出完整的小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已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用具

分析天平、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箱或培养室、剪刀、镊子、手术刀、电炉、烧杯、试剂瓶、培养瓶、酒精灯、精密pH试纸

(二)材料

胡萝卜块根、菊花花瓣

(三)试剂

配制培养基的各种化学试剂药品(见表8-1),6-苄基氨基嘌呤(6-BA)、2,4-D、NAA、1N NaOH、1N HCl、0.1%升汞、酒精、蔗糖、琼脂

【方法与步骤】

(一)胡萝卜块根的脱分化培养

1.母液的配制

在配制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避免每次配制称量的麻烦,通常将各种成分配成比培养基需要量大10~100×的母液(以MS为例,配制方法见下表)。

表8-1 MS培养基配方

类型成分每升培养基中

工作浓度

(mg/L)

配制母

液称取

量(mg)

母液体

积(ml)

扩大倍数

(×)

配一升培养

基的吸取量

(ml)

大量KNO3

NH4NO3

1900

1650

19000

16500

元素MgSO4·7H2O

KH2PO4

CaCl2·2H2O

370

170

440

3700

1700

4400

1000 10 100

微量元素MnSO4·4H2O

ZnSO4·7H2O

H3BO3

KI

Na2MO4·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22.3

8.6

6.2

0.83

0.25

0.025

0.025

2230

860

620

83

25

2.5

2.5

1000 100 10

铁盐Na2-EDTA

FeSO4·7H2O

37.3

27.8

37.3

27.8

1000 100 10

有机物质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素

烟酸

肌醇

2.0

0.4

0.5

0.5

100

100

20

25

25

5000

500 100 10

配制母液时必须要注意,各种化学物质必须一一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以避免药物间

出现化学反应产生沉淀。某些生长素,如2,4-D、IAA、NAA等,应先用少量95%乙醇溶解,最后才加水定溶。Kt、6-BA、2ip、ZT等细胞分裂素,应先用少量1N HCl或NaOH溶解,最后才加水定容。配好的母液要标记好配制日期以及药物的浓度。

2.培养基的配制

把母液按编号顺序排列好,取大烧杯一个,先加入约300ml蒸馏水,按设计好的培养基分别吸取母液,最后定容到所需的量。调pH至5.8,每升培养基加入6.5g琼脂粉和30g 蔗糖煮溶。分装到培养瓶中,封好瓶口。

基本培养基种类和附加成分是根据培养材料和目的来确定的。下列培养基及附加成分可作为组织培养实验中参考依据。MS培养基附加2,4-D 2mg/L和6-BA 0.2mg/L,适合胡萝卜块根愈伤组织的诱导;Miller或N6培养基附加2,4-D 0.5mg/L,适合水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而附加NAA 0.5-2mg/L和3mg/L 6-BA则适合水稻花药愈伤组织分化为单倍体植株。MS培养基附加NAA 0.1mg/L和6-BA 3mg/L适合菊花花瓣诱导分化。MS培养基附加NAA 0.5mg/L适合多种花卉植物的根分化。

3.灭菌

把分装好的培养基及接种用具放入高压消毒锅进行灭菌消毒。当压力升到0.5kg/cm2时,打开放气阀,放气5min后,再把放气阀关上,当压力升到1.1 kg/cm2或0.11 MPa时,开始计时,维持0.11 MPa压力灭菌15~20min。灭菌后应把培养基放在干净处冷却待用。

4.取材与消毒

在自来水中反复冲洗干净胡萝卜块根,切取中间长约50mm一段,在超净工作台中,放入无菌烧杯中,经70%酒精浸泡5min后,再用饱和漂白粉液消毒20~30min。倒去消毒液,用无菌水洗3~5次。

5.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经高压消毒过的镊子和解剖刀把材料两端厚约10mm的部分切去不用,中间的一段切成厚约5mm的圆片,最后把圆片切成5mm3的组织块(注意每块都应带有形成层),接种在MS + 2,4-D 2mg/L+6BA 0.2mg/L的培养基中。接种后,要在包头纸上

写清楚材料名称、培养基代号、接种日期、姓名等。

6.培养

接种好的材料放在26~28℃条件下黑暗培养2~3周,即可出现愈伤组织,培养4~6周,愈伤组织达到高峰。每隔一周。观察记录培养物的形态变化。

(二)菊花花瓣的分化培养

1.配制培养基

适合菊花花瓣分化培养的培养基为MS + 6-BA 3mg/L + NAA 0.2mg/L + 糖3%+琼脂

0.7% pH 5.8。

2.外植体的灭菌消毒

选取新鲜的菊花花瓣,用洗衣粉洗净表面,自来水冲洗30min,再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然后移入超净工作台,用70%乙醇消毒30sec,接着用饱和漂白粉液消毒20min或0.1% HgCl2溶液消毒10min。最后用无菌水洗5~6次,灭菌过的滤纸吸干水分。

3.接种培养

用灭菌的剪刀把花瓣头尾剪去,剪成一至两段,接种在MS+6-BA 3mg/L+ NAA 0.2mg/L 的培养基中,经26~28℃,光照强度1000~2000勒克斯,每天照光12h,培养14d左右,就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培养10~15d便可分化出不定芽。当芽长到1~2cm时,分割芽转入MS + NAA 0.5mg/L生根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0d左右,就可以长出白根,形成完整的植株。

【注意事项】

1.接种用的工具、器皿、培养基必须要经过高压灭菌。

2.接种前要用紫外消毒接种室20min,接种者要用肥皂洗干净双手,然后用沾以70%酒精棉球把手和指尖消毒1次。

3.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操作,尽量减少污染。

【作业】

1.接种后一周,观察记录培养物有无污染。

2.每隔一周观察记录培养物的生长情况。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作者:————————————————————————————————日期: ?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 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 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 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 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 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 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 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 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 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 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 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 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 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 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 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 8、75%的酒精溶液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 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 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 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组成细胞的分子测试题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 A.K B.P C.B D.Ca 2.C、H、N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了()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 3.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元素是() A.氢元素B.氧元素C.氮元素D.碳元素 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证,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5.下列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 ①氨基酸② C、H、O、N等化学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④多肽⑤肽链⑥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③④⑤⑥ 6.人体的肌肉主要是有蛋白质构成的,但是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功能各不相同,这是由于()A.肌细胞形状不同B.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

C.控制它们运动的神经不同D.构成肌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7.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D.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8.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它的分子式是()A.C5H11O2NS B.C3H7S C.C4H11O2S D.C5H10O2N 9.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的核酸中碱基的种类依次是() A.4 4 4 B.5 5 4 C.5 4 4 D.4 4 5 10.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8 B.7 C.5 D.6 11.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B.DNA C.RNA D.核苷酸 1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使视野清晰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13.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只有遗传物质B.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

实验04 细胞的化学成分观察

实验四细胞的化学成分观察 一、实验原理 (一)细胞内DNA和RNA的原位显示 细胞被甲基绿-哌洛宁混合液染色后,其中的DNA和RNA将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DNA、RNA的聚合程度不同引起的。DNA聚合程度较高,与甲基绿结合后被染成蓝绿色,而RNA聚合程度较低,与哌洛宁结合后显示红色。 (二)蛋白质 1.细胞内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的原位显示 细胞中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所携带的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的数量不同,造成这些蛋白质在一定的pH溶液中所携带的电荷数也不相同。生理条件下细胞中带负电荷多的蛋白质即为酸性蛋白,而带正电荷多的蛋白质即为碱性蛋白。用三氯醋酸将细胞中的核酸抽提掉,再用不同pH的固绿染液分别染色,则可将细胞内的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显示出来。 2.糊粉粒 蛋白质可以贮藏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种子内。某些植物种子胚乳细胞中液泡内的贮藏蛋白质因水分丧失而成结晶体,称为糊粉粒(alenronegram),革兰氏碘液能与糊粉粒作用而呈黄色。 (三)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原位显示 在生物体内,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过氧化氢。细胞内有过氧化氢酶(catalase)存在,能使有毒的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并释放氧气,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四)碳水化合物的观察 1. 可溶性糖类 单糖和双糖是以溶解状态存在于活细胞中,凡是含有自由醛基(—CHO)、或含α-OH、或多羟基的酮基(C=O)的单糖或双糖,都能在碱性溶液中将二价铜离子(Cu2+)还原成一价铜离子(Cu+),从而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2.淀粉 淀粉是植物细胞内贮藏的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遇碘可变成蓝色或紫色。 二、实验用品 (一)材料:蟾蜍、豚鼠、马铃薯、苹果。 (二)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剪刀、镊子、解剖盘、牙签、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 (三)试剂:70%乙醇、甲基绿-哌洛宁混合液、5%三氯醋酸、0.1%酸性固绿(pH2.2)、 0.1%碱性固绿(pH8.0~8.5)、1%革兰氏碘液、2%菲林试剂。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一)细胞内DNA和RNA的原位显示 1.蟾蜍血涂片的制备: 处死蟾蜍后,打开体腔,剪开心包,小心地在心脏尖剪一小口,血液从心脏流出,用干净载玻片的一端蘸取少许血液,以300~40°紧贴另一载玻片的一端,向玻片的另一端推去,形成较薄的血膜,血涂片制备完成后,室温下晾干备用。 2.固定: 取一张晾干的血涂片,放入70%乙醇中固定5min~10min后取出,室温下晾干。3.染色: 将已经固定的晾干的血涂片放入甲基绿-哌洛宁混合液中染色10min~15min取出,用

第三章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第三章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例题1:DNA序列“pAGATTAAGCC”的反向互补序列是______ 。(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1分) 知识要点: 1.互补序列是碱基间的互补 2.两条互补序列排列方向相反,但都要从5'端读起 3.核酸的书写规范是磷酸末端在前,羟基端在后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互补碱基序列为TCTAATTCGG 2.根据知识要点2,反向互补序列是5'GGCTTAATCT 3' 3.根据知识要点3,反向互补序列的正确写法应为pGGCTTAATCT 标准答案: pGGCTTAATCT 解题捷径: 掌握DNA序列的阅读方向和书写规则 例题2:核酸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两种,由于它们的______不同,所以______在 酸性条件下更稳定。(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每空4分) 知识要点: 1.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 2.DNA与RNA的区别主要在侧链上,DNA没有羟基,RNA侧链含有羟基 3.羟基呈碱性,与酸容易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核酸主要有DNA和RNA两种 2.根据知识要点2,DNA与RNA的侧链不同 3.根据知识要点3,DNA因为没有侧链上的羟基,所以在酸性条件下更稳定 标准答案: DNA、RNA、侧链、DNA 解题捷径: 熟悉DNA和RNA的概念、结构合特性

例题3: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全标记的双链DNA分 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经两次复制,那么所产生的4个DNA分子其放射性状况如何?(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2分) A.两个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含有放射性 C.双链中各有一半含有放射性 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 知识要点: 1.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新生的互补链与母链构成子代DNA分子 2.一个双链DNA分子经两次复制,产生4个子代分子,其中2个分子含有原来的母链 3.母链是放射性全标记的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子代分子中会保留一条完整的母链 2.根据知识要点2,两次复制后,一条双链DNA分子产生了4个子代分子,其中2个分子含有原来的模板链 3.根据知识要点3,两个分子中的两条模板链带有放射性标记,也就是这两个分子含有放射性 标准答案 A 解题捷径 DNA复制的特点。 例题4:关于PCR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2分) A.PCR循环包括模板变性、引物退火和核苷酸合成 B.PCR要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C.理想的PCR引物要长度和G+C含量都相似 D.PCR反应中需要4种NTP的参与 知识要点: 1.PCR是DNA的循环复制 2.PCR中酶是热稳定的 3.PCR反应中需要4种dNTP的参与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排除A 2.根据知识要点2,排除B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练习题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选择题 1、约占细胞鲜重97%的化学元素的是() A.C、H、O、N、P、K B.C、H、O、N、S、Ca C.C、H、N、P、S、K D.C、H、O、N、P、S 2、下列都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Fe、Mn、K、B B.Fe、Mn、Cu、Mo C.Mn、Ca、Mg、Cu D.Cu、Ca、K、Zn 3、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 A、氢 B、氧 C、氮 D、碳 4、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糖类 B、脂质 C、蛋白质 D、水 5、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以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仅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也基本相同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D、组成玉米和兔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6、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A、碳 B、氧 C、氢 D、氮 7、沙漠中的仙人掌,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核酸 8、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或链,从则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C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9、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和所出现的颜色分别是()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B、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C、苏丹III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10、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可溶性还原糖,试回答有关鉴定实验的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下面哪一组较为适宜() A、西瓜和甜菜 B、甘蔗和甜橙 C、苹果和梨子 D、淀粉和蛋清 (2)下述糖类物质中,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蔗糖 (3)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A、浅绿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B、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C、棕色→浅蓝色→砖红色(沉淀) D、棕色→浅绿色→砖红色(沉淀) 11、在做脂肪鉴定的实验中用到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 A、消毒 B、作为染色的辅助剂 C、便于观察 D、洗去切片的浮色 12、蛋白质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A、与反应后物颜色做对比 B、失败后重做一遍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D、留下次实验用 13、(多选)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III染色后,为观察更清楚,需用高倍镜换高倍镜并调好焦距后,发现视野太暗,此时应() A、将反光镜由平面换为凹面 B、将反光镜由凹面换为平面 C、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D、将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二、简答题: 1、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地质年变而来的。从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分析。能支持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遗传学答案

第0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 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成(基因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表达规律的科学。 遗传:指世代间相似的现象,即遗传是指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指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问答与计算题 1、为什么说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根本的两个特征? 答:无论是哪种生物,动物还是植物,高等还是低等,复杂或简单,都表现出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或类同。同时,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能察觉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2、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遗传物质的本质:包括基因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以及DNA和RNA 的结构组成和变化等。 (2)遗传物质的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 (3)遗传信息的实现(表达):包括基因的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基因的作用机制等。 3、简述遗传学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遗传学知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里程碑是由孟德尔在1865年根据长期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首先提出的遗传因子的颗粒性概念。孟德尔用豌豆为材料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结合拉马克、达尔文等前人的研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使遗传学从现象观察,上升为理论+。但当时

组成细胞中的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教案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考纲要求]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基础知识: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 1.最基本元素:C。 2.主要元素:C、H、O、N、P、S。 3.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4.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5.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6.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7.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前者中HO的含量最多,后者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2特点提醒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含量。 ②记忆微量元素可利用口诀:铁猛碰新木桶(Fe、Mn、B、Zn、Mo、Cu)。(谐音记忆法) 想一想为什么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而含量又大不相同? 答案组成细胞的元素最终是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环境中吸收的。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鉴定物质鉴定试剂颜色变化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淀粉碘液蓝色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脂肪(或苏丹Ⅳ染红色) 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你知道吗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包含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两种试剂,使用时有什么不同? 答案斐林试剂使用时是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水浴加热2分钟;双缩脲试剂使用时是先加入A液1mL,再加B液4滴。 三、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 (1)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2)含量变化: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种类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期 有关。

(3)功能 ②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自由水与结合水的联系 自由水结合水?你查了吗心肌呈固态是因为结合水含量高,血液呈液态是因为自由水含量高,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原因是二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不同。 2.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功能: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 的血液中若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②它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课堂活动: 探究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质量分数/% 水占85~90 无机盐占1~1.5

基因的概念及发展

基因的概念及发展 基因(gene)这个名词是1909年由遗传学家约翰逊(W.Johannsen)提出来的。他用基因这一名词来表示遗传的独立单位,相当于孟德尔在豌豆试验中提出的遗传因子。顾名思义,基因不仅是一个遗传物质在上下代之间传递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功能上的独立单位。 在遗传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基因仅仅是一个逻辑推理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已经证实了的物质和结构。由于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基因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修正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证明了基因是以直线的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因此人们认为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1953年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基因是DNA的片段,确定了基因的化学本质。20世纪60年代,本茨(S.Benzer)又提出了基因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可以区分为突变子、互换子和顺反子三个不同单位。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变化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因此可以看成是一个突变子;两个碱基之间可以发生互换,可以看成是一个互换子;一个顺反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作为功能单位的基因应该是顺反子。从分子水平来看,基因就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片段,经过转录和翻译能合成一条完整的多肽链。可是,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这个结论并不全面,因为有些基因在转录出RNA以后,不再翻译成蛋白质,如rRNA和tRNA就属于这种类型。另外,还有一类基因,如操纵基因,它们既没有转录作用,又没有翻译产物,仅仅起着控制和操纵基因活动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在DNA分子上有相当一部分片段,只是某些碱基的简单重复,这类不含有遗传信息的碱基片段,在真核细胞生物中数量可以很大,甚至在50%以上。关于DNA分子中这些重复碱基片段的作用,目前还不十分了解。有人推测可能有调节某些基因活动和稳定染色体结构的作用,其真正的功能尚待研究。因此,目前有的遗传学家认为,应该把基因看作是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功能的(或具有一定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概念的发展 1909年,约翰逊(Johannsen)首次提出了基因(gene)的概念,用以替代孟德尔(Mendel)早年所提出的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一词,并创立了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的概念,把遗传基础和表现性状科学地区分开来。随着遗传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基因概念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 1 1个基因1个酶 英国生理生化学家盖若德(Garrod.A.E)研究了人类中的先天代谢疾病,并于1909年出版了《先天代谢障碍》一书。他通过对白化病等疾病的分析,认识到基因与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即1个突变基因,1个代谢障碍。这种观点可以说是1个基因1个酶观点的先驱。 比得尔(Beadle.G.W)和塔特姆(Tatum.EL)对红色链孢霉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认为,野生型的红色链孢霉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是因为它们自身具有合成一些营养物质的能力,如嘌呤、嘧啶、氨基酸等等。控制这些物质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将产生一些营养缺陷型的突变体,并证实了红色链孢霉各种突变体的异常代谢往往是一种酶的缺陷,产主这种酶缺陷的原因是单个基因的突变。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点汇总

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大量元素有_等。 3.微量元素有_等。 4.构成细胞的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其中4种元素含量最多。 鲜重状态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是O > C > H > N ; 干重状态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是C > O > N > H。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细胞中的无机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大多数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水在细胞中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形式存在,其中_____________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占细胞中水的绝大部分,以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3.细胞中无机盐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中的水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1)当自由水/结合水比值高(即自由水含量高时),代谢强度高,抗寒、抗旱性等抗逆性差。如种子萌发时,先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以增加自由水的含量,并加快代谢速度。 (2)当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低(即结合水含量高时),抗寒、抗旱性强,代谢强度差。如冬季,植物吸水减少时,细胞内结合水相对含量升高,由于结合水不易结冰和蒸腾,从而使植被抗寒性加强。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 (1)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代谢减弱。 (2)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 (3)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失去结合水。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丧失生理活性。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温度略升高,自由水含量将升高,反之则自由水含量降低。相同条件下,自由水含量高的细胞,代谢旺盛。结合水含量高的细胞代谢较弱。 环境恶化——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衰老——自由水↓,结合水↑。生命活动增强——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中的无机物 1.含量: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含量很少,仅占细胞鲜重的1%-1.5%。 2.存在形式: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无机盐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如Mg2+是叶绿素的成分缺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训练题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H、O、N、Fe、Cu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B.磷脂分子仅由C、H、O、P四种元素组成 C.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P D.酶和ATP都含有N,但酶一定不含有P 解析:选 C C、H、O、N、P、S、K、Ca、Mg等为大量元素,Fe、Mn、Zn、Cu等为微量元素;磷脂分子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存在RNA,因此都含有P;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少数酶也含有P。 2.某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含有Mg2+、K+、Ca2+、Fe3+,其浓度都是0.1 mol·L-1,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剩余最多的是( ) A.Fe3+B.Mg2+ C.K+D.Ca2+ 解析:选A Fe属于微量元素,植物需求量较少,故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剩余最多。 3.(2018·南通模拟)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酸与吲哚乙酸的元素组成相同 B.RNA分子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C.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的比率较高,C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解析:选 D 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吲哚乙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二者的元素组成不同;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和RNA的必需成分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递兴奋无关 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要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解析:选 C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和RNA的必需成分,如磷酸;氨基酸脱水缩合时,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因此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递兴奋也有关;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而在有氧呼吸的第

高中生物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苏教版)第二章的内容之一。本节内容包括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细胞中的无机分子两个部分。在前一部分先介绍了生物体的组成元素和地球上已发现元素之间的关系,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并非生物所独有,而是全部存在于地球上已发现的元素之中。接着介绍了原子的构成及原子如何形成分子的有关知识。后一部分介绍了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在本节的这两部分内容中,后一部分又是在前一部分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前一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他们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关于原子、分子的知识”的内容,但是但对离子键、共价键、氢键的概念及其在分子形成中的作用还知之不多,对细胞的化学组成及无机分子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更不了解。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①说出原子的结构、原子间怎样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分子的(了解) ②说出水在细胞中存在的两种形式及其作用与关系(了解) ③举例说出细胞中无机盐存在的形式和作用(了解) 2、能力方面 3、情感方面 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都是在无机自然界可以找到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构成细胞的原子、分子,以及无机分子与生命的关系。 教学难点:原子是怎样形成分子的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初中化学常见元素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常用口诀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常用元素化合价歌: 一价氢、锂、钠、钾、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铜、汞一、二,铁二、三, 碳、锡、铅在二、四寻, 硫为负二和四、六, 负三到五氮和磷, 卤素负一、一、三、五、七, 三价记住硼、铝、金。 正一氢钠钾和银,正二镁钙钡和锌; 铝价正三氧负二,以上价数要记真。 铜正一二铁二三,最高四价硅和碳; 硫显负二正四六,负三正五磷和氮; 氯价最常显负一,还有正价一五七; 锰显正价二四六,最高正价也是七。 多看看书,多背化学方程式挺容易的化学不难慢慢就记住啦 呵呵刚看见个顺口溜也许可以帮到你,其实也不用刻意地去记,我觉得 元素化合价常用口诀表(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单质价数都为零。

基因概念的历史演变

课程论文:基础分子生物学 题目:基因概念的历史演变 基因概念的历史演变 摘要: 基因(gene)是遗传学家约翰逊(W.Johannsen)在1909年提出来的。在遗传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基因仅仅是1个逻辑推理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已经证实了的物质和结构。在基因遗传学史上,基因概念的发展大概分为以下阶段: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阶段;摩尔根的基因阶段;顺反子阶段和现代基因阶段。整个演变中人们对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 关键词:基因;概念;阶段;类型 正文: 一、早期的基因概念 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组成DNA分子的脱 氧核苷酸有四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 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1.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阶段 19世纪60年代初,孟德尔对具有不同形态的豌豆作杂交实验,在解释实验中每种性状的遗传行为时,用A代表红花,a代表白花,表明生物的某种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负责传递的,遗传下来的不是具体的性状,而是遗传因子。遗传因子是颗粒性的,在体 细胞内成双存在,在生殖细胞内成单存在。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是代表决定某个 性状遗传的抽象符号。 孟德尔在阐明遗传因子在世代中传递规律时,就已经认识到了基因的两个基本属性:基因是世代相传的,基因是决定遗传性表达的。现在所说的“基因是生物体传递遗 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基本物质单位”,实际上就是孟德尔所阐明的基因观。 2.摩尔根的基因阶段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创造了“基因”这一术语,用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但还只是提出了遗传因子的符号,没有提出基因的物质概念。摩尔根对果蝇的研究结果表明,1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一些性状的遗传行为之所以不符合孟德尔的独立分配定律,就是因为代表这些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彼此连锁而不易分离。这样,代表特定性状的特定基因与某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联系起来。基因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从而赋予基因以物质的内涵。3.顺反子阶段 早期的基因概念是把基因作为决定性状的最小单位、突变的最小单位和重组的最小单位,后来,这种“三位一体”的概念不断受到新发现的挑战。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1953年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 的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基因是DNA的片段,确定了基因的化学本质。 1957年,本泽尔(Seymour Benzer)以T4噬菌体为材料,在DNA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提出了顺反子(cistron)概念。 顺反子是1个遗传功能单位,1个顺反子决定1条多肽链。能产生1条多肽链的是1个顺反子,顺反子也就是基因的同义词。1个顺反子可以包含一系列突变单位——突变子。突变子是DNA中构成1个或若干个核苷酸。由于基因内的各个突变子之间有一定距离,所以彼此之间能发生重组,重组频率与突变子之间的距离成正比。重组子代表1个空间单位,有起点和终点,可以是若干个密码子的重组,也可以是单个核苷酸的互换。如果是后者,重组子也就是突变子。 4.现代基因阶段 (1)操纵子 从分子水平来看,基因就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片段,经过转录和翻译能合成1条完整的多肽链。操纵基因与其控制下的一系列结构基因组成1个功能单位,称为操纵子。 (2)移动基因 移动基因指DNA能在有机体的染色体组内从1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它们能从1个位点切除,然后插入同一或不同染色体上的另一个位置。移动基因机构简单,由几个促进移位的基因组成。基因的跳动能够产生突变和染色体重排,进而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3)断裂基因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的遗传密码子是连续不断地并列在一起,形成1条没有间隔的完整基因实体。但后来通过对真核蛋白质编码基因结构的分析发现,在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中间插入有与编码无关的DNA间隔区,使1个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这种编码序列不连续的间断基因被称为断裂基因。 (4)假基因 1977年,G.Jacp根据对非洲爪蟾5S rRNA基因簇的研究,提出了假基因的概念,现已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发现了假基因。这是一种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出功能蛋白质的失活基因。 (5)重叠基因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认为同一段DNA序列内,是不可能存在重叠的读码结构的。但是,随着DNA核着酸序列测定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在一些噬菌体和动物病毒中发现,不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时是可以共用的。 二基因类型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元素汇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元素汇总! (一)固体的颜色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淡黄色固体:硫磺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黄绿色气体:氯气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元素

一、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原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初中化学常见的元素符号

常见的元素符号: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锰钡碘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 Na Mg Al Si P , S Cl Ar K Ca 。Mn Ba I 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正,非负,单质零,氢+1,氧-2,正负总价和为零。 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氟氯溴碘-1价,通常氧是-2价; 铜+1,+2铝+3;铁有+2,+3 硅+4; 2,4,6硫 2,4碳; 氮磷-3,+5最常见;2,4,6,7锰变价;单质中元素零价要记清。化学式: 单质: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氖气Ne碳 C 铜Cu铁Fe 化合物:氧化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锰MnO2三氧化二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氧化亚铁Fe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三氧化二铝Al2O3 氧化汞HgO氧化铜CuO 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铁(红褐色)Fe(OH)3氢氧化铜(蓝色)Cu(OH)2 盐:氯化钠NaCl氯化镁MgCl2氯化铝AlCl3 氯化钾 KCl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氯化锌ZnCl2 氯化钡BaCl2氯化铜CuCl2氯化银AgCl(盐酸盐) 碳酸钙CaCO3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钡BaCO3 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铁Fe2(SO4)3硫酸钠Na2SO4硫酸镁MgSO4 硫酸铝Al2(SO4)3硫酸铜CuSO4硫酸锌ZnSO4硫酸钡BaSO4 硝酸银AgNO3硝酸汞Hg(NO3)2硝酸锌Zn(NO3)2硝酸钡Ba(NO3)2 -1硝酸、氢氧根,-2碳酸、硫酸根,-3记住磷酸根,+1价的是铵根。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向基因的分子水平进军 摩尔根及其弟子们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基因研究发展到细胞学水平之后,遗传学面临的历史任务便是解决“基因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了。摩尔根在他的经典著作《基因论》中,就已经提出“基因是某种化学实体”的猜测。摩尔根及其弟子尤其是缪勒(H·J·Muller)相信,基因是某种化学分子,基因是通过化学过程而起作用的。他们进而认为,经典的物理学和化学方法最终能说明生命现象。 研究基因的化学本质,单靠遗传学的力量已经不够,需要有生物化学家与物理学家的加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从不同方向朝基因的分子水平进军,在分子遗传学的酝酿时期形成了三大学派:信息学派、生化学派和结构学派。 德尔布吕克 德尔布吕克(M·Delbrück)是信息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德尔布吕克曾经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N·Bohr)的研究生。1932年,玻尔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光疗会议上发表了《光和生命》的著名演讲,应用物理学的概念来解释生命现象。在当时,人们很难理解玻尔这些科学思想的意义,一些听讲的生物学家甚至不知所云。然而,玻尔以一种天才的直觉能力,借助于量子力学的范例,预感到在生物学中将有某些新的发现。这无疑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并向当时的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出了挑战。 德尔布吕克受到这个著名演讲的启发,使他“对于广阔的生物学领域将揭示的前景充满了热忱,并准备迎接挑战”,转而研究生物学,“选择了一条把遗传学与物理学结合在一起的道路。”1935年,德尔布吕克与前苏联遗传学家梯莫菲也夫-雷索夫斯基(Timofeeff-Ressovsky)和物理学家齐默尔(K·G·Zimmer)合作,应用物理学概念研究果蝇的X射线诱变现象,建立了一个突变的量子模型。他们三人共同署名的论文题为《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结构的性质》,刊登在德国哥廷根的科学协会通讯上,这篇论文代表了德尔布吕克的早期生物学思想,可以认为是量子遗传学的最早端倪。1937年,德尔布吕克带着洛氏基金的资助,前

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表

二、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表 三、常用金属材料容重表 四、常用工业材料比重表

中碳钢(含碳0.4%) 高碳钢(含碳1%)高速钢(含钨9%)高速钢(含钨18%)不锈钢(含铬13%)62-1锡黄铜 60-1锡黄铜 77-2铝黄铜 60-1-1铝黄铜 58-2锰黄铜 59-1-1铁黄铜 80-3硅黄铜 4-3锡青铜 4-4-2.5锡青铜 4-4-4锡青铜 6.5~0.1锡青铜 4~0.3锡青铜 五号防锈铝 廿一号防锈铝 一号硬铝 三号硬铝 十一号硬铝 十二号硬铝 十四号硬铝 二号锻铝 四号锻铝 五号锻铝 八号锻铝 九号锻铝 4-1铸锌铝合金 锡 铅板 工业镍 15-20锌白铜 43-0.5锰白铜 40-1.5锰白铜 28-2.5-1.5镍铜合金9镍铬合金 锡基轴承合金7.82 7.81 8.3 8.7 7.75 8.45 8.45 8.6 8.2 8.5 8.5 8.6 8.8 8.79 8.9 8.8 8.9 2.65 2.73 2.75 2.73 2.84 2.8 2.8 2.69 2.65 2.75 2.8 2.8 6.9 7.3~7.5 11.37 8.9 8.6 8.89 8.90 8.8 8.72 7.34~7.75 74-3铅黄铜 63-3铅黄铜 59-1铅黄铜 90-1锡黄铜 70-1黄铜锡 3-12-5铸锡青铜 5-5-5铸锡青铜 6-6-3铸锡青铜 5铝青铜 7铝青铜 9-2铝青铜 9-4铝青铜 10-3-1.5铝青铜 2铍青铜 3-1硅青铜 铝板 二号防锈铝 二号锻铝 四号超硬铝 五号铸造铝合金 六号铸造铝合金 七号铸造铝合金 十三号铸造铝合金 十五号铸造铝合金 工业镁 锌板 铸锌 10-5锌铝合金 4-3铸锌铝合金 钴 钛 3钨钴合金 6钨钴合金 8钨钴合金 5钨钴钛合金 15钨钴钛合金 汞 锰 铬 8.70 8.5 8.5 8.8 8.54 8.69 8.8 8.82 8.2 7.8 7.63 7.6 7.5 8.23 8.47 2.73 2.67 2.8 2.8 2.55 2.60 2.65 2.67 2.95 1.74 7.2 6.86 6.3 6.75 8.9 4.51 14.9~15.3 14.6~15.0 14.4~14.8 12.3~13.2 11.0~11.7 13.6 7.43 7.1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