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套题2

马克思套题2

马克思套题2
马克思套题2

1、下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绝对真理体系

D、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科

学理论体系

2、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____

A、世界观、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D、

人生观、价值观

3、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不包括_____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_____

A、我思故我在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水是万物的始基

D、绝对理念是

世界的主宰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6、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这种观念属于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

学的观点

7、下列对实践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检验认识活动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深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手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____

A、虚幻的观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事物的原型

B、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D、虚幻的观念是可以凭空捏造的

9、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是事物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0、李瑞环讲:“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

以食为天””。这说明: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类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感性认识不包括____

A、感觉

B、概念

C、知觉

D、表象

13、对真理认识错误的是____

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D主观性

14、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______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15、某资本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是____

A、80万

B、40万

C、40万

D、80万

16、对商品交换价值与价值关系理解错误的是______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跟价值无关

D、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17、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凝结在使用价值之中

B、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价值

D、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1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和理论支点是_____

A、商品二因素

B、劳动二重性

C、剩余价值论

D、资本再生产理论

1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____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B、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差异

D、社会分工与产权差异

20、贷币的本质是_____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的交换价值

21、流通中的货币量跟社会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成_____比关系,跟货币的流通速度成_____比关系。

A、正、正

B、正、反

C、反、正

D、反、反

22、对市场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调节手段,跟社会经济制度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B、价值规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社会技术进步、管理制度创新以及劳动成产率提高

C、市场经济可以解决社会收入差距导致的社会公平问题

D、市场经济可以逐步改变计划体制下资源配置权力主导模式带来的权力寻租以及效能低

下、供求失衡等问题

23、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不变资本

B、劳动力商品

C、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

24、企业生产中所消耗的原料属于______

A、不变资本

B、商品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25、企业通过竞争和信用手段即兼并、联合、购买、发行股票等方式占有大量社会资本的资本积累方式是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资产并购

D、资产重组

26、对资本本质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资本指生产中所用的生产资料

B、资本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

C 、资本是个历史范畴,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产物

D 、生产资料只有充当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是资本

27、产业资本循环中分别采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其中商品资本的职能在于

A 、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

B 、生产剩余价值

C 、实现剩余价值

D 、消费剩余价值

28、资本积累规律在于随着市场的发展必然导致企业占有资本量的迅速增加,从而导致的结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B. 资本排斥工人

C 、工人相对贫困

D 、资本家利润量减少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有什么特殊性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

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比较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

本两组划分的不同?

1、材料一:在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世纪初仅占5%-20%;到50-60年代上升为50%左右,到80年代则高达60%-80%,有些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高达90%以上,有些科技密集型产业则高达100%。 材料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材料三: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请回答:(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联系材料简要回答怎样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2)联系材料说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的分配制度?

材料一: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联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原理分析如何

面对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共4点,每点2分)

3、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人的其他存在形式(3分);物质生产关系是其他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四、论述题(16分) 材料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答案:1—5 CBBCA 11—15 CBDDD 21—25 BCDDB

6—10 DBCBA 16—20 CDBAB 26—28 ACD

参考答案要点:动力商品具备商品的二因素(2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3)

一切关系的基础(3分)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内涵,是理解历史活动的钥匙(2分)

4、两者划分的依据不同(2分);划分的内容不同(3分)划分的意义不同(3分)

(评分中根据答题要点是否完整,表述是否正确清晰,文字是否清楚明白可以酌情给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参考答案要点:

1、(1)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要素中的主导力量,渗透于其他一切生产要素之中(2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现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2分);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2分)(2)联系实际简述对科技创新的看法(6分)

2、(1)这段观点错误的,混淆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5分)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要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是为了发挥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提高生产效率,要求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7分)

(评分中根据答题要点是否完整,表述是否清晰、流畅,文字是否清楚明白可以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要点:1、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原理(6分)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对立、差异和冲突是必然性,但是不能忽视统一性,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6分)

(评分中根据答题要点是否完整,表述是否清晰、流畅,文字是否清楚明白可以酌情给1—4分)

2

1、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精髓,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群众观点

D、与时俱进

2、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说,具体科学则探究世界某一

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科学则为哲学提供材料,推动哲学理论的创新

C、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的纯粹抽象的哲学

D、哲学作为知识的总汇,包含具体科学

3、根据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何为第一性,可以把哲学划分为两大基本形态____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4、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的有_____

A、原子论

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太虚即气

5、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反映了客观事物部分的共性

B、存在于意识之外而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

C、对客观事物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的抽象

D、自然与社会都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____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7、理性认识形式不包括_____

A、概念

B、推理

C、知觉

D、判断

8、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

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

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

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新出现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生命力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是否用发展观点看待世界

B、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

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10、李瑞环讲:“现在是百业待兴,百事待举,要把所有的事都找出来,分分类,排排队。不加选择,眉

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齐数,其结果必然是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对这段话的说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

A、要掌握矛盾分析方法

B、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C、两点论和重点论要统一

D、善于抓主要矛盾

1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河流”,对这两句话理解错误的是____

A、两者都肯定运动、变化、发展的绝对性

B、前者肯定发展,后者则否定发展

C、前者肯定相对静止,后者却否定相对静止

D、前者是辨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12、对于人类认识活动规律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认识是由表入里、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

B、知识确证性的根据在于理性观念来在天赋

C、认识需要回归实践接受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D、认识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上升性

13、马克思主义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______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D、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

A、科学技术

B、改革与革命

C、社会基本矛盾

D、阶级斗争

15、某企业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m′=200%,则该企业的利润率是____

A.40%

B.20%

C.80%

D.60%万

16、对商品二因素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构成社会物质财富的内容

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C、价值使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可以进行量的比较

D、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殊的属性,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17、对劳动二重性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劳动过程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8、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____比关系,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____比关系

A、正、正

B、正、反

C、反、正

D、反、反

19、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是____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

C、劳动的复杂程度

D、劳动生产率

20、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不包括_____

A、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归属不同的所有者

D、阶级的分化

21、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22、纸币流通规律是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会发生_____

A、纸币升值

B、物价持续下降

C、通过膨胀

D、通货紧缩

23、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_____

A.价值如何增殖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剩余价值的实现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4、剩余价值产生于资本的_____

A、流通过程

B、购买过程

C、生产过程

D、售卖过程

2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_____

A.个别资本通过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劳动时间的结果

B.个别资本保持工作日不变,减少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6、生产资本中根据是否发生价值的增值,或者说是否带来剩余价值,可把生产资本划分为______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流动资本

D、固定资本、可变资本

2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______

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D、生产相对过剩与劳动人民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

28、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包括_____

A 、自由资本主义

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金融资本主义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简答认识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

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为何?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比较资本总公式与一般商品流通公式有什么不同?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 材料一:战后,资本主义进

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由于

分配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国

民收入的再分配,使社会保障制

度广泛推行,居民实际工资水平

明显提高。

备注:图表中三柱体分别为1949、1970、1977年统计数据

材料二:生产社会化要求分配的社会化,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都是生产社会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最高的国家,这说明,资本主义最终可以通过分配的社会化而消除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并实现共同富裕。

请问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2、材料一: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

性变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请问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我们党应该怎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论述题(16分)

材料一: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该为相互对抗的理由。(胡锦涛 )

材料二: 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呈现出来并将长期存在的全球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共存的全球文化系

统,既内含着与人类共同命运相关的普遍性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内含着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当今全球文化的复杂结构意味着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和相互冲突,它内含分离和整合两种文化趋势。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原理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本科各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二标准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参考答案:

1—5 CDABA 11—15 BBCCA 21—25 CCDCB

6—10 BCCDB 16—20 DBBBD 26—28 AAD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参考答案要点:

1、(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5分)

(2)认识过程具有复杂性、上升性(3分)

2、价值规律的内容(4分)价值规律的作用(4分)

3、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要素中的主导力量,渗透于其他一切生产要素之中(3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现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3分);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2分)

4、两者划分的依据不同(2分);划分的内容不同(3分)划分的意义不同(3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参考答案要点:

1、(1)说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5分)

(2)这种观点错误的(2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特别是社会分配制度的改革,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5分)

2、(1)体现了唯物史观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原理(6分)

(2)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6分)

四、论述题(16分)

1、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5分)运用矛盾原理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设想,关键处理两对矛盾:中国文化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的文化价值之间矛盾,或者说是文化的民族化与文化的文化的普遍性、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中国当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6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时间是(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的本质是( )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1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

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17.生产力是反映( )

A.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D.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

1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0.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1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社会关系

C.生产劳动

D.信息交流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9.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抽象劳动

20.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简单劳动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价格标准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2. 执行价值尺度指职能的货币是()

A.观念上的货币

B.现实的货币

C.足值的金属货币

D.纸币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24.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25.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26.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27. 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无酬劳动

D.抽象劳动

28. 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不变资本比重下降

29. 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0.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31. 资本主义生产中第Ⅱ部类是指()

A. 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

B. 制造生活资料的部类

C. 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D. 制造享受资料的部类

32.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Ⅰ(v+m)=Ⅱc

B. Ⅱ(c+v=m)=Ⅰ(v+m)+Ⅱ(v+m)?

C. Ⅰ(c+v+m)=Ⅰc+Ⅱc?

D. Ⅰ(v+△v+m/x)=Ⅱ(c+△c)

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 固定资本的更新

B. 流动资本的更新

C. 不变资本的更新

D. 可变资本的更新

34.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

A.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35.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6.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7. 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38.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9. 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B.避免两败俱伤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40.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4、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甲乙二人看到池塘里漂浮的树叶,两人正为树叶是否随着波浪走而争论不休。甲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乙则认为,如果没有池水流动和风吹影响,树叶是不会随着波浪走的。

讲授物理学的老师说: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

(1)甲认为树叶随着波浪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

(2)为什么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2、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由于这种射线具有不少奇妙的性质,因此,不少人都对它感兴趣。有一位医生叫哈勒·爱德华,他就设法把它应用到医学方面,把它变成了向病魔作斗争的武器。一次,一位病人向他求医,他用X射线照射病人的患处,果然,没多久,病人就痊愈了。就这样,他用X射线治好了不少人的病。可是,到了1897年,他突然发现自己的一只好好的手臂上出现了一块溃疡。起初,他并没有在意,以为上点药就会好了。不料,没过多久,那块溃疡不仅没被治好,手臂上反而按二连三地又增加了几处溃疡。这一下子他着急了,于是用各种方法加以治疗,但无论怎样治,溃疡却一点也不见好。后来,溃疡面愈来愈大,甚至威胁到了他的生命。最后,在无法可医的情况下,他只好把有病的手臂截去了。

难道是X射线在捣鬼吗?这件事,给当时热心于 X射线研究的人们敲响了警钟。通过研究,人们终于

认识到,X 射线不仅会破坏有病的细胞,从而消除疾病,对人类有益处,也能把健康的细胞也杀死,使人患病,给人类带来危害。所以,自此以后,凡是和X 射线经常接触的人,都用铅板来挡住不可见的X 射线,不让它照到自己身上,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请回答: (1)人们在解决X 射线危害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2)分析X 射线性质的发现过程对我们的哲学启示。 四、论述题(20分) 请仔细阅读所给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和矛盾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今后打算,谈谈你受到的启发。(字数不少于500字) 材料1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必须着重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 材料2 比尔·盖茨没有付出过多的汗水去读完大学,却靠开发软件的灵感和辛勤开拓成就了微软事业。钱钟书先生在考清华大学时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学校没有苛求,他也没有刻意去补这块短板,而是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5 BBDDA 6—10 BDAAD 11—15 CCABC 15—20 CADBD 21—25 DABAA 26—30 AABDB 31—35 BAACC 36—40 CADDA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商品二因素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分)具体劳动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的劳动;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分) 2、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与发展过程;(2分)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2分)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1分) 3、一是资本的周转时间,节约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可以加快资本的周转;(2分)二是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比例越小、流动资本比例越大,越有利于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3分) 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1分)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2分)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促进全球化发展。(2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参考答案] (1)甲对现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并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他的认识是片面的。(4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感性认识是人脑凭借感官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具体的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是人脑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6分) 2、[参考答案] (1)世界上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把同一的事物区别开来和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5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

线

……

……

(2)解决X射线危害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材料中,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铅板挡住射线,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X射线的有利一面。(5分)

四、论述题(20分)

[参考答案]

(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反映了事物的内部、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忽视这种影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事物的矛盾又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6分)

(2)“木桶原理”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强调当各项条件需要互补时,一定不要忽视了短板问题。但也不要无条件地信奉这一原理,而应针对具体问题思考一下短板是否非补不可,如果不顾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去刻意追求完美,可能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如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辛勤耕耘,将九十九分汗水挥洒到那一分灵感所及之处,应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人需要认真思考和把握的。(14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 4.学习 A. 5. A.实际存在 6. A. 7. A. 8. A. 9. A. 10. A.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 A. 17. A. C. 18. A. 19. A. 20. A. 21. A. 22. A. C.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D)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

当代资本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 看 ■龙在天/编写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发表评论,阐述自己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看法。希腊学者萨瓦斯?迈克尔-马特萨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撰文认为,全球化只是资本主义世界性的新名词,这次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新自由主义的惨败,换句话说,是新一轮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而表明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历史性衰落。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全球化、俄罗斯和〈共产党宣言〉》,作者在1998年6月向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组织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研讨会提交了这篇文章。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一、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在这次亚洲危机中,所谓的“虎”们的经济“奇迹”破灭了,随后日本经济急剧恶化,一个即将到来的经济灾难的幽灵正在世界徘徊。英国首相布莱尔承认,世界经济正面临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困境。 欧盟和美国都对金融危机忧心忡忡。美国担心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他们的“战略利益”,换句话说,他们担心危机的革命性后续效应。在经济灾难的幽灵背后,另一个举世闻名的老幽灵———共产主义和革命的幽灵卷土重来了。 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推翻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是《共产党宣言》的中心议题。但是,在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所谓的“左派”、尤其是丧失斗志的后1991年左派赞扬《宣言》中有关资本主义“革命化”、“全球化”趋势的描述,而将其革命结论轻视为乌托邦和“有害的”

或“非所期望的”;而另一方面,有阶级意识的右派却发现这个所谓的“乌托邦”式革命的部分才是最令人害怕的! 但事实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预言和对革命的展望是不可分割的,前者导致后者,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当《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进步性或指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时,并没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意思。这里的要旨是要从“世界历史观点”出 发,把握资本主义的运动和暂时性特征。资本主义是以交换价值为取向的生产方式,因此它必须不断地对生产技术进行革命化,并使经济生活国际化,建立劳动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的历史成熟性之后,便与私人占有财产和利润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发生激烈冲突。资本主义带来的世界性趋势发现资本本身是自己的巨大障碍,于是要克服它,超越它。 马克思的预言可以概括如下:和资本与生俱来的世界性———或用流行的术语,作为一种过程的全球化———在一种资产阶级社会愈来愈不能控制或不能解决的螺旋式危机中与资本发生冲突,当所有的矛盾积聚到最高峰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发动作为世界性阶级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解放被压迫的全人类,赢得一个新世界。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 及在本世纪的四个阶段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的150年里,这一预言毫无疑问得到了证实。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现代生产力的世界性特征已经形成。作为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作为过去20年里帝国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卫道士所使用的神话的资本全球化,在我们所处的帝国主义腐朽的时代螺旋式地发展着。这一螺旋发展的每一次抑制都以资本的矛盾的总爆发、以世界经济危机而告终。然后,这个螺旋扩大了范围,寻求危机的出路。但是,每一次寻求危机出路的办法,“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她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性为基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和实践,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特点;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具有创造性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时间的基础上,理性认识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它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的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其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性指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有条件性,有限性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特点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公共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 c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c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 c 4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 a.一般方法 b. 经验材料 c. 理论结论 d. 具体方法正确答案: a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 a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 d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 d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 b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 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 b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11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 d 12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 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 a 13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 c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化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同时它又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一个有力的战斗武器。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并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国特色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十九纪五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化的机器大工厂已在生产部门占统治地位,工厂手工业的痕迹已经被清除。不仅如此,交通工具也跟着变革,蒸汽机车,轮船取代了马车,帆船。在农业上,平整土地和其它农活也逐渐使用蒸汽动力代替畜力和人力为一个部 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交通的这种大变革,促使资本主义财富迅猛增加,半个世纪所产生的财富超过了过去几个世纪所积累的财富,但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是在对立矛盾中进行的,也就是说落在资产阶级手中的财富愈多,资本积累的规模愈大,积蓄的速度愈快,那被游离出来的相对过剩人的规模也就愈大,在劳动市场上现役军与后备军的竞争也就愈激烈,从而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愈趋于贫困化,甚至降到仅仅可以维持其生命再生产的水平[1]。因为工业生产上劳动资料的大变平,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从而使商品的成本降低以提高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必然促使资本的技术构成和有机构成向高 度化发展,这就必然游离出一部分工人从现役军转变为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因资金的流动是完全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金融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姓名:郭一凡学号:220160930181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方面,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均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他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是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任何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整体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方法论;金融学 经济学就是一个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框架,而金融学是经济学科下的一个具体学科,二者关系紧密。正应为如此金融学研究方法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领域。在已有的研究中,金融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的方法:其一,金融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规范思维方法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将之称为“方法之方法”,从“范式”的角度看,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层次的方法是超越某一特定范式的;其二是金融理论中作为基本研究工具的方法,我们将之称为“工具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时间作用。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马克思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

马克思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分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即“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财富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为养育自身和延续后代而进行的另一种生产活动。这两种生产都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支配;人类自身生产又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生产并对其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不发达,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是最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物质资料的生产,更要考虑到人类自身的合理生产,使之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合理发展人口生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们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特别是农民多,这种状况不是容易改变的。在生产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医疗保险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文盲半文盲人口还占有很大比重,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口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国情。中国人口比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还要多1 亿,要用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类,这就是中国的人口国情。人口问题应该是我们国家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谋发展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虽然我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已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的绝对增长量仍然比其他国家高得多。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要发展,既面临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落后状况,又面临人口过多的巨大压力。也就是说,新增的粮食被新增人口消耗掉还不够,经济就不能发展,人民生活就难以改善。为了实现我国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目标,目前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否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国际上往往把农业人口比重的大小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的标志。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只占10%左右,而我国却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占总人口的80%左右。由于农村的生产条件、生活方式和社区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农村人口的生育率要高于城镇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控制的关键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想尽一切办法实行节育。早在1981 年邓小平同志就说:“我们把计划生育当作一个战略问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B 8. 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 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现实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现实的启示 学院:哲社学院社会学系学号:200910039 姓名:白乡林马克思主义人口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口问题的科学认识和主张,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口问题的定位定性、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口规律等问题的认识成果。马克思主义人口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主张,是马克思主义人口观中国化的成果。近年来,中国人口总数正在逼近国土资源所能承载的极限,控制人口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是实现科学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1.适度人口 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这样写到:“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过剩人口同赤贫是一回事。”“古代人遣送出去的移民就是过剩人口;也就是说,这些人在当时的物质的所有制基础上,即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不能在同一空间继续生活下去。”他由此得出结论:“总括了一切生产力发展的人口的增加,尤其要遇到外部的限制,因而表现为受限制的东西。”“在一定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过剩人口,也和当时适度的人口一样,都是被决定了的。”“人口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超出它的限制,这是由限制本身决定的,或者确切些说,是由设定这个限制的那同一个基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5 年)马克思所指的外部限制即社会条件,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马克思明确提出了“适度人口”概念,认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生产条件是有限的,有限的生产条件只能养活有限的人口,一旦人口的数量超过这个限度便形成过剩人口。也就是说,自然条件是制约有限时空范围内人口数量的基本因素。虽然人口数量可以随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始终摆脱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 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同总产品相比,一个国家的生产人口愈少,国家就愈富;对于单个资本家来说也完全是这样,为了生产同量的剩余价值,他必须使用的工人愈少愈好。在产品量相同的情况下,同非生产人口相比,一个国家的生产人口愈少,国家就愈富。因为生产人口相对的少,不过是劳动生产率相对的高的另一种表现。”(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1975 年)也就是说:一定时期在总产量不变的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