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如东、栟茶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语文Ⅰ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如东、栟茶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语文Ⅰ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高三语文Ⅰ试题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

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地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A.兼容并包不胜枚举活灵活现

B.兼容并包不一而足绘

声绘色

C.包罗万象不胜枚举绘声绘色

D.包罗万象不一而足

活灵活现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

①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使人感到吃力、头疼

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

③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

④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

⑤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⑥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A.③⑤①②④⑥

B.③⑤②④①⑥

C.④①⑥③⑤②

D.④③

⑤②①⑥

3.下列四组诗句中,所咏的不.是.同一历史人物的一组是(3 分)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

汉家。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

岂知?

C.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D.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4.许倬云先生是当代史学研究大家,在他看来,对历史研究结果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是(3分)(▲)

我的研究方法,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点上切一横断面,在下一个时点上再切一个横断面,然后比较这两个横断面相异之处,再在其中寻求变动的主因及变化的现象。因此我

这工作最重要的是选时点,而选时点则往往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识,甚至带有冒险性的

意味,有时也可能因为原选的横切面不恰当而导致观察错误。

A.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点的变化

B.挑选、比较时精密的

科学方法 C.研究者工作中的选择与判断 D.冒险挑选时点、横断

面的运气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自

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

.数百人。然未尝著书,

.虑

《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尝曰:“道之全体,全乎太虚。

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

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

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

.,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

茶寇①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

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会有诏徙光朝转运副使,光朝谓贼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

.击,

“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

”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连败之,贼惊惧宵遁。帝闻之,喜曰:

祭酒兼太子左谕德。

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不数日,除中书舍人。是时,

“是轻台谏、羞科目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光朝愕曰:”立封还词头②。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也。

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③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

.提

.疾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选自《宋史·林光朝传》)【注】①茶寇:南宋时贩茶的商人为抵抗政府过度的盘剥、压榨而组成的武装。②封还词头:驳回皇帝在人事决策方面不恰当的诏命。③后省:官署名,“中书后省”的省称。中书舍人为该官署的长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四方来学者亡

.虑.数百人亡虑:大约

B.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

.对:廷对

C.督二将遮

.击遮:掩

D.光朝因引

.疾

.提举兴国宫引疾:

称病辞官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部:古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学校及科举考试等事。“试礼部”,即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乡试。

《乐》、

《春秋》的合称,由孔子整理而成。C.

《易》、

B.六经:儒家经典著作《诗》、

《书》、

《礼》、

岭南:指中国五岭之南的地区,古为百越之地,宋以后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D.科目:隋唐时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如秀才、明经、明算、进士等;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

辞不拜。

▲▲

⑵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

始服。

▲▲

8.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林光朝三次被外放任职的原因。(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9.简要分析“春与青溪长”一句在诗中的作用。(5 分)

▲▲

10.尾联中的“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这里却用来形容日光,请赏析其中的反常之妙。(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朝菌不知晦朔,▲,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⑵▲,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⑶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韩愈《师说》)

⑷▲,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⑸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⑹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⑺子曰:“▲,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第十二》)

⑻孟子曰:“君子之志于道也,▲。”(《孟子·尽心上》)

五、现代文阅读

(39分)

㈠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15分)

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产粮区监督收粮,住处安排在一个叫做白鹤山的粮站。这工作说闲不闲,说忙不忙,闲来无事我四处转悠,我喜欢秋后湖区的这种厚重感。

乌鸦、麻雀、八哥以及未来得及南飞的白鹤,不失时机地占领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无所不在。有的稀稀拉拉在田里闹腾,有的整齐地排在电线杆上,它们唯一要警惕的,是随时可能出现的鹰。最远处,小山丘上金黄的橘子等着人去摘。这一切在夕阳的笼罩下浑然一体,像一匹绸子,声色光影成了嵌在绸子上的花纹。这是一幅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景象,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

我准备开门。

先是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翅膀发出的“扑扑”声。推开门一看,只见一只比麻雀大

一点的灰褐色的鸟在卧室里挥舞着翅膀。这间卧室空旷无比,是由粮站活动室临时改造而成,腾出来给我住的。两边有十几扇玻璃窗子,其中一扇半开着。显然,这个不速之客是从那扇半开的窗子闯进来的。

它为我的突然出现所惊吓,不停地寻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不断传来喙和爪子撞击玻璃的声音,频繁而急促,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我机警地把门合上,并把那扇半开的窗子也关紧。

“今晚有鸟做伴”,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夜里只有孤灯相伴,着实有些寂寞。我尽力摆出一种和平相处、互不干扰的姿态,妄图消解它对我的恐惧。它的逃离行动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未绝望。它一会儿立在椅背上,一会儿又站到窗帘后面,躲躲闪闪的,不时试探着什么。

无疑,眼前这只鸟,在它看来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它的眼神告诉我,它有着这样的担忧。透过玻璃窗它能看到那个只剩下一半的太阳,还有在田里自在觅食的众多同类:一墙之隔,它却面对着一个庞然大物:人!

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

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地上的子弹和无形的绳锁(墙壁),

哪一样不致命?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在远胜于鸟!

吃晚饭时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晚饭味同嚼蜡,毫无滋味。我边想着边推开门,灯亮的时候,看见那个小家伙,立在离我最远的椅子上。显然,此时的它,对我的存在已经习惯,只是对突然亮起的灯感到不适,百无聊赖地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一如往常,我早早地半躺在床上看小说。“孤独即自由”,一个月了,我就这么打发时间,挑灯夜读已成习惯。我想起小时候放学回来,常到田间地头帮大人做事,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做功课点的是煤油灯,母亲借着灯光给我和哥哥做鞋、补衣。在母亲看来,吃尽苦头,终于等到我和哥哥大学毕业,以为将有一个转机,彻底

改变眼前的境况。没想到,意外接连发生,先是哥哥的腿受重伤,因为没钱耽误了手术;再是父亲

离开了我们。工作的不如意,债务的烦身,我犹如卧室之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世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

一个卧室,一个人,一盏灯,加一只突如其来的鸟,这是一幅完美油画的构成。夜是静的,人是静的,鸟是静的,仿佛连灯光也显出静态来。但,静不是这幅油画的真实底色。画的背面,压抑着烦躁、恐惧、被束缚感,像是透过纸背面的颜料。一切的不安和恐惧都是由这背后的力量引起的。鸟飞进卧室,这是一场“安静的战争”。

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粮站就被鸟所占据。太阳已经把光线搁在我的床脚,我起床,看见那个小东西又在用喙不断冲撞玻璃。窗台上到处站满了鸟,对面房子上的爬山虎里也有鸟在跳来跳去,其中不少是它的同类。几根曲折的炊烟将大地摇醒过来,不远的小山丘上,早起的农民已经在摘橘子。

那只鸟肯定比我更早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有点残忍,在这个飞翔和饱食的季节,将它囚禁了整整一晚。我打开窗子,只听见“嗖”的一声,它就飞了出去。我在窗前楞了一会儿神,它没有划出一条我期待的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

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选自《华夏散文》2012 年第 9 期,有删

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画线部分的句子,既坦陈了我当时的精神状态,又为下文我不“囚”鸟的行为作了铺垫,

是作者的匠心之笔。

B.与之前的生活不一样,第二天我是更多地被那只“被囚”的鸟儿吵醒的,我放飞了它,是想让

它与同类一起觅食。

C.文章在叙述一只鸟的故事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物我紧密结合,寓情于物,表现了作者

对生活独特的感悟。

D.文章语言朴实,叙事、抒情自然真切,无论从鸟儿角度还是从自身角度展开的心理描写,都具

有拨动心弦的力量。

13.请简要分析“我”对这只鸟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

14.散文的题目“囚鸟”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探究。(6 分)

▲▲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①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他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②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他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就隐含了

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

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

敢越之半步。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

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

学贵独创,学贵自得:

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

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

倡导以他平他的异质共存,他希望学校是实践、捍卫这一精神的场所;换句话说,他期待

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

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③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

“然古之圣王,其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

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④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黄宗羲认为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黄宗羲主

“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张,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值得注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

动意义。

(摘自《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4 日,有删

改)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重视学校建设是黄宗羲关注教育的重点主张,学校就应该是摆脱名利、弘扬文化

之地。

B.黄宗羲深刻了解“科举取士”的祸害,认为科举制是与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背道而

驰的。 C.“养士”是对学校必不可少的要求,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出能使“天

下大治”的英才。 D.黄宗羲认为主管一地教育的官员对移风易俗以推动地方经

济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6.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阐释“以水济水”与“以他平他”的区别。(4分)

▲▲

17.理想的学校建设具体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5分)

▲▲

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2分)

材料一:

近日,一部关注老年手机市场的短片《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迅速爆红网络。短片描述了独居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子逐渐疏离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影片走红的实质是对老年人内心诉求的深度解析。

老年人因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的衰退,难以操作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他们更需要一部操作简单、功能适合的老年智能手机。据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除了停留在能轻松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拍摄照片等功能外,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手机的真正智能之处在于能够随时与子女取得联系,子女也能通过手机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以及个人情绪等。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摘编自《一部〈手机〉解剖空巢老人现状引争议》,2018 年 2 月 27 日,

中国网)材料二:

《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

国人口

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年化阶段;未来20 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年化水平将超过30%。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失调的症状,出现家庭“空巢”综合症。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7)》)

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对老人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重要途径。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与父母多沟通,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政府方面,要加快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切实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等。此外,社会方面也可以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多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充实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

(摘编自《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新

浪网)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揭示出,空巢老人对老年手机功能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关

爱与陪

伴的需求。

B.老年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逐渐衰退,健康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希望出现更适合老

年人的

智能手机。

C.因子女离家导致的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症状,是家庭“空

巢”综合

症的具体表现。

D.空巢老人中有60%存在着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已成为当前中国

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材料一看,短片拍摄的目的之一是要警醒冷落独居老人的子女们,希望他们继承并弘

扬敬老

孝亲的优良传统。

B.老人们希望凭借老年智能手机管理健康或寻求帮助,从侧面反映出“空巢”老人现象

已不再是

简单的家庭问题。

C.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子女外出学习、工作造成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未来空

巢老人问

题将更加严峻。

D.我国人口老年化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改善的问题,二是老年人的精神、心理

健康维护的问题。

20.结合材料,概括说明除政府、社会需做出努力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来缓

解空巢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这一社会问题。(6 分)

▲▲

六、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当今社会发展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隔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语文Ⅱ(附加题)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 分,考试用时30 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陆放翁跋《花间集》,谓:

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

“宋人不知诗而强作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

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

由此也。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 分)

23.《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词选集。在文学史上,被后世合称“温韦”的▲、

▲(人名),是“花间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3 分)

24.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作者所认同的宋代诗歌没落、词作兴盛的原因。(4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七擒孟获”是诸葛亮为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而发动的局部战争。几次擒放让孟获知道

诸葛亮

比自己高明,但他对“和抚”政策不放心,总要编造不服的理由。

“捉鬼”就是其中之一。觉新在这次 B.为医治高老太爷的病,高家子孙采用了各种迷信方法,

活动

中无奈地扮演着悲剧的角色,而觉慧却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C.两个掘墓人虽然粗俗,说话肆无忌惮,但他们简单的话语中却包含着真相。哈姆莱特

正是从他

们对亚历山大与凯撒大帝的调侃中,体味出生命深刻而严肃的意义。

D.当克罗旭告诉葛朗台,葛朗台太太已活不了一个月时,老头儿终于乱了方寸,他“敲

着自己的

脑袋,走过去,走回来”,向克罗旭哀诉:“你把我的肠子都搅乱了。”

E.每每想到海,桑提亚哥总是对它抱着无限的好感和深情。与其他渔夫不同,他不把海鸟、海龟、

水母单纯地当成动物或猎物看待,而把它们当做人当做自己的朋友。

(10 分)

26.简答题。

⑴《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曾提到一个人,说他常对小厮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贾雨村提到的这个人是谁?他后来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分)

▲▲

,但在现实中,他曾先后两次在无意间让赵太爷

⑵阿Q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为他

破了例——晚上点起了灯。

赵老太爷的两次破例,分别是因为什么事?有人说:这是阿Q无意间给赵太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打击”。请简析人们这么说的原因。(5 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7~29题。

①中国艺术家将衰朽和新生残酷地置于一体,除了突显生命的顽强和不可战胜外,还在于传达一种永恒的哲思。打破时间的秩序,使得亘古的永恒就在此在的鲜活中呈现。古是古拙苍莽,秀是鲜嫩秀丽,古记述的是衰朽,秀记述的是新生,古是无限绵长的过去,秀是当下即在的此刻。似嫩而苍,似苍而嫩,将短暂的瞬间糅入绵长的过去,即此刻即过去,也即无此刻无过去。同时,在苍古之中寓以秀丽,秀丽一点,苍莽漫山,一点精灵引领,由花而引入非花,由时而引入非时,由我眼而引入法眼,念念无往,在在无心。这正是中国艺术最精微的所在。

②元代画家曹云西自题《秋林亭子图》诗云:“云山淡含烟,万影弄秋色。幽人期不来,

空亭倚萝薜。”一个小亭孤立于暮色之中,寂寞的人在此徘徊,在此等待,多么宁静,多么幽寂,但是这里却充满了无边的生命活力。你看那万影乱乱,盎然映现出一个奇特的世界,你看那藤蔓层层向上盘绕,饶有天然奇趣。中国艺术正如禅所展现的境界一样,是要于极静处追求极动,要把聚集在生命深层的活力掘发出来,在近于死寂的画面中,忽然有极微小而不易为人注意的物象点醒,一声蛙跃,一缕青苔,数片云霓,似隐似现盘旋的青萝,等等,使沉默中响起了惊雷,在瞬间洞见了永恒。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

荷》)

27.“中国艺术最精微的所在”表现在哪里?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简要概括。(4 分)

▲▲

28.请简要分析作者引用元代画家曹云西《秋林亭子图》自题诗的用意。(5分)

▲▲

29.请结合材料,阐述“沉默中响起了惊雷,在瞬间洞见了永恒”的美学内涵。(6 分)

▲▲

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C

2.(3分)D(④“当然”是对创作上长的趋向的补充说明,“但”由现象提出“不必长”的

观点,所以④必须放在首句,而且单独成句;③⑤是分析作品写得过长的两点原因;②是带来的结果;最后①⑥对比大师名著,强调不同的阅读感受。)

3.(3分)A.(杨玉环/王昭君;B.贾谊;C.诸葛亮;D.项羽)

4.(3分)C(依据材料,无论是选择时点还是原选横切面,都是由研究者的主观意识所决

定,因而研究者的选择与判断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C(遮:拦阻,拦截。遮击:阻击,截击。)

6.(3分)A(试礼部:指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

7.⑴(5分)张阐从外地被召回朝廷担任执政(参知政事),急切地想要罢免龙大渊、曾觌,(又)

觉得他们的地位不可动摇,于是就以年老体病坚决辞官不去就职。

⑵(5分)林光朝是个博学而年长的人,在士人中一向享有威望。他在后省还没发表什么

言论时,有人对他表示怀疑,等到听说他驳还了谢廓然(任命一事),士人们的议论才表示钦服。

8.(4分)检举龙大渊、曾觌二人罪行(1分);不去祝贺张说再次担任签书枢密院事(1分);

不遵奉(或:驳回)皇帝任用谢廓然的诏命(1 分),且拒绝改任新职(1分)。

附:参考译文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听说吴中陆子正曾经跟

从尹焞求学,于是前往尹焞处与他交游。从此他专心学习实践圣贤的学问,通晓《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问,一言一行必定遵循礼节,四方来向他求学的不下数百人。然而他不曾著

“道的全部,完备齐书,只是亲口将学问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心里通晓理解。他曾经说:

全而又博大玄奥。《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孝宗隆兴元年,林光朝五十岁,因为进士及第调任袁州司户参军。

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因为在皇帝做太子时蒙受恩宠而得到任用,台谏、给事中和

中书舍人的驳议都不得施行。张阐从外地被召回朝廷担任执政(参知政事),急切地想要罢免龙大渊、曾觌,

(又)觉得他们的地位不可动摇,于是就以年老体病坚决辞官不去就职。而当时林光朝和

(惹怒了皇帝),刘朔正以名儒的身份被推荐参加廷对,对龙大渊、曾觌两人的罪行颇多议论,

因此林光朝改任左承奉郎、永福知县。但大臣们对此论荐不已,于是林光朝被皇帝召试,在史馆任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任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乾道八年,林光朝升任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官的职位依旧保留。当时,张说再次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林光朝因为没有前往祝贺,于是被外放担任广西提点刑狱,不久又调任广东。

茶寇从湖北、湖南一直剽掠到江西,迫近岭南,他们的气势十分嚣张。林光朝亲自率

领郡里的士兵抵御,又传书给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让他们各自率军分别控制

住要害之地。这时恰好有诏书调任林光朝担任转运副使,林光朝认为贼兵的气焰正处嚣

张,就留在驻军中没有离开,督促两位将军拦击贼兵,接连挫败敌人,贼兵惊恐,连夜奔逃。皇帝听说后,高兴地说:“林光朝是个

儒生,竟然还懂得兵法啊!”于是加封林光朝为宝谟阁直学士,又召拜为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淳熙四年,皇帝驾临国子监,命林光朝讲解《中庸》,皇帝听后大加赞赏,当面赐给他金鱼袋和

紫衣。没几天,又拜他为中书舍人。当时,吏部侍郎谢廓然通过曾觌推荐,被赐予进士出

“这样做是轻视台谏,让身,担任殿中侍御史。诏命从宫中发出,林光朝非常愕然,说:

科举蒙羞啊。”立刻封还了诏命。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就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林光朝是个博学而年长的人,在士人中一向享有威望。他在后省还没发表什么言论时,有人对他表示怀疑,等到听说他驳还了谢廓然(任命一事),士人们的议论才表示钦服。林光朝因为引病辞官,被提举江西太平兴国宫,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三、古诗词鉴赏

(11分)

9.(5分)①表现春色浓郁(无边无际);②表达作者对春色的喜爱(或:赏春时的愉悦);

③暗示诗人行踪;④领起诗的颈联,细写青溪和春色;⑤引发读者想象。(每点1分)

10.(6分)①日光本来耀眼明亮,但因山深林密,绿柳掩映,被滤成月色般的幽幽清辉。(2分)

②看似反常,实则突出了日光的柔和以及山中环境的幽静;(2分)③与诗人内心的

闲隐情怀相契,体现了诗人想要摆脱尘世束缚,享受闲适安逸的归隐生活的人生境界。(2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8 分)⑴蟪蛄不知春秋⑵扈

.芷兮⑶直挂云帆济沧

.海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⑸

.江离与辟

佳木秀而繁阴.⑹横槊.赋.诗⑺内省不疚.⑻不成章不达

评分建议:每空1分。若该空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空不得分。

【友情提醒】批阅时,请特别留意句中加点加粗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无误。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12.(3分)B(“我放飞了它,是想让它与同类一起觅食”的说法不准确。根据文意,“它需

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作者放飞这只鸟,是与囚鸟产生了共鸣。)

13.(6分)①刚看到鸟被囚在屋里时,我激动而喜悦,因为鸟的到来,可以赶走我长期内心的孤独;

②与鸟儿共处一室后,鸟儿拼命地想逃走,让我感受到它的恐惧,引发我对它的同情与

怜悯;

③由被困鸟儿的举动联想到我自身生活状态,使我与鸟儿产生共鸣,放飞鸟儿,也有

放飞自己的心灵的渴望。(每点2分)

14.(6分)①囚鸟在文中是指被困在房间里,我不让其飞出去的小鸟;②以鸟喻人,以囚

鸟比喻处在人生困境中的人。③启示身处困境中的人应像被囚的鸟儿那样努力冲破阻碍,找寻出路,活出自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15.(3分)C(犯“偏执一端,不及其余”之错。根据文意,学校的职责不仅是要培养出

能使“天下大治”的英才,还有“改善社会风气,推进文明进程”等。)

“以水济水”是用重复别人的话附和别人,缺乏自己的见解;而“以他平他”是16.(4分)

强调异质共存,具有独创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5分)①传播知识方面:将传播知识与建立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紧密结合;②培

养人才方面:具有培养安邦治国栋梁精英的功能;③社会建设方面:承担起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答对一点,1 分;两点,3分;三点,5分。)

七、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8.(3分)D(“空巢老人中有60%存在着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曲解

文意。材料二是说“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

到10%~20%”

19.(3分)A(“希望他们继承并弘扬……”,有“无中生有”“任意拔高”之嫌。

20.(6分)①子女:既要赡养老人,更要多陪伴、多关心老人,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在

外工作,也要多与家中老人沟通。②老人自身: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群体

(每活动,多与他人沟通。③企业:尽量考虑老人的需求,设计、开发一些适合老人的产品。

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八、作文(70分)

21.参照2017 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具体细则另订。

语文Ⅱ(附加题)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22.(3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

评分建议:断对一处得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到0分

为止。

23.(3分)文人,温庭筠、韦庄(每空1分,顺序不可颠倒,书写不可出错。)

24.(4分)①宋人不了解诗而勉强写诗;②词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另一载体。(每点 2分。

附:参考译文

陆游在为《花间集》作跋的时候说道:“唐末五代以来,诗越来越卑微,而词却总是显得

“这就好比是举重,

《四库提要》驳斥他说:

简古可爱,能写词不能写诗,真不知是什么道理呀。”

”这话说得很清能举七十斤的人,让他举一百斤就会跌倒,而让他举五十斤就回旋轻松自如。

“宋人不知道了楚。但是如果说词比诗容易写,我是不能信服的。还是明末的陈子龙说得好:

解诗却勉强写诗,所以整个宋代都没有什么好诗。但他们欢愉愁苦到了极点,情动于衷而无法

”五代的词作之所抑制的时候,于是凭借诗以外的载体来抒发情感,所以独擅词作,妙绝一代。

以独占鳌头,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啊。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5分)C、E(C.掘墓人并未对亚历山大与凯撒大帝加以调侃,是哈姆莱特从他们的言

行中联想到这两位生前曾经功名显赫、威严无比的大帝死后会一样腐臭,化为泥土,从而看透生命的无常,感悟到生与死不过是存在的形式不同。E.老人对水母充满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