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免费下载

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免费下载

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免费下载
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免费下载

第1章数据库概论

1.1 基本内容分析

1.1.1 本章的重要概念

(1)DB、DBMS和DBS的定义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等各阶段的特点。

(3)数据描述

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各阶段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概念设计中实体间二元联系的描述(1:1,1:N,M:N)。

(4)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定义,两类数据模型,逻辑模型的形式定义,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联系的实现方式。

(5)DB的体系结构

三级结构,两级映像,两级数据独立性,体系结构各个层次中记录的联系。

(6)DBMS

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块组成。

(7)DBS

DBS的组成,DBA,DBS的全局结构,DBS结构的分类。

1.1.2本章的重点篇幅

(1)教材P23的图1.24(四种逻辑数据模型的比较)。

(2)教材P25的图1.27(DB的体系结构)。

(3)教材P28的图1.29(DBMS的工作模式)。

(4)教材P33的图1.31(DBS的全局结构)。

1.2 教材中习题1的解答

1.1 名词解释

·逻辑数据: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

·物理数据:指存储设备上存储的数据。

·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1:1联系”。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和E2的联系是“1:N联系”。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M:N联系”。

·数据模型:能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独立于计算机系统、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反映企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或逻辑数据模型):与DBMS有关的,直接面向DB的逻辑结构、从计算机观点对数据建模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层次)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达实体集的数据模型。

·外模式: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概念模式: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内模式:DB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外模式/模式映象: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间数据结构的对应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数据结构的对应性。

·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和DB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物理数据独立性:在DB的物理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应用程序。

·逻辑数据独立性:在DB的逻辑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应用程序。

·主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如C一类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称为主语言。

·DDL:定义DB三级结构的语言,称为DDL。

·DML:对DB进行查询和更新操作的语言,称为DML。

·过程性语言:用户编程时,不仅需要指出“做什么”,还需要指出“怎么做”的语言。

·非过程性语言:用户编程时,只需指出“做什么”,不需要指出“怎么做”的语言。

·DD(数据字典):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DB,称为DD。

·DD系统:管理DD的软件系统,称为DD系统。

1.2 试解释DB、DBMS和DBS三个概念。

答: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MS是位于用户与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

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3 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各有哪些特点?

答:人工管理阶段主要有四个特点: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内;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面向程序。

文件系统阶段主要有五个特点: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文件组织已多样化;数据面向应用;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1.4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答:主要有三个缺陷: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数据联系弱。

例如学校里教务处、财务处、保健处建立的文件中都有学生详细资料,譬如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这就是“数据”冗余;如果某个学生搬家,就要修改三个部门文件中的数据,否则会引起同一数据在三个部门中不一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这三个部门的文件中数据没有联系。

1.5 数据管理的数据库阶段产生的标志是哪三件事情?

答:进入数据库阶段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的三件事件:

·1968年IBM公司研制的IMS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层次DBS;

·1969年美国CODASYL组织DBTG报告,提出网状DBS的概念;

·1970年美国IBM公司的E.F.Codd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的思想。

1.6 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点?

答:主要有五个特点:

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提供了四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对数据的操作以数据项为单位,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1.7 与“文件”结构相比,“数据库”结构有些什么不同?

答:与文件结构相比,数据库结构主要有下面三点不同:

·数据的结构化。文件由记录组成,但各文件之间缺乏联系。数据库中数据在磁盘中仍以文件形式组织,但这些文件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用数据模型来描述,整体结构化。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本身的特点,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独立性。文件只有设备独立性,而数据库还具有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访问数据的单位。访问文件中的数据,以记录为单位。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数据

项(字段)为单位,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1.8 什么是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中有哪两级独立性?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DB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在物理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应用程序,称为物理数据独立性;在逻辑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应用程序,称为逻辑数据独立性。

1.9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各有哪些特点?

答:DDBS主要有三个特点:

·数据物理上分布在各地,但逻辑上是一个整体;

·每个场地既可以执行局部应用,也可以执行全局应用;

·各地的计算机由数据通信网络相连接。

面向对象数据系统主要有两个特点: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能完整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能表达数据间嵌套、递归的联系。

·具有面向对象技术的封装性和继承性的特点,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

1.10 逻辑记录与物理记录,逻辑文件与物理文件有些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逻辑数据是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与物理数据在结构上可以差别很大,需通过两级映象来进行数据传输和格式转换。

从以上的解释可以看出,逻辑记录和逻辑文件是用户在程序中使用的记录和文件,而物理记录和物理文件是指磁盘上的记录和文件。逻辑记录、文件与物理记录、文件在结构、组成上有很大的差异,而数据管理软件就是通过三级结构两级映象来实现逻辑数据与物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1.11 试述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主要特点。

答:ER模型直接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与计算机系统无关,充分反映用户的需求,用户容易理解。

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为树结构,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较快,但DML属于过程化的,操作复杂。

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为有向图,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较快,并且容易实现M:N联系,但DML属于过程化的语言,编程较复杂。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为二维表格,容易为初学者理解。记录之间联系通过关键码实现。DML属于非过程化语言,编程较简单。

面向对象模型能完整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能表达嵌套、递归的数据结构。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用户较难理解,这种模型尚未普及。

1.12 数据之间联系在各种结构数据模型中是怎么实现的?

答:在层次、网状模型中,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的;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之间联系通过外键和主键间联系实现的;

在面向对象模型中,数据之间嵌套、递归联系通过对象标识符(OID)实现的(见第8章)。

1.13 DB的三级模式结构描述了什么问题?试详细解释。

答:DB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分别从外部(用户)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去观察数据库。

外部级是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其描述称为外模式。

概念级是DB的整体逻辑结构,其描述称为概念模式。

内部级是DB的物理结构,其描述称为内模式。

1.14 试述概念模式在数据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答: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观点,并使得两级的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

1.15 试叙述用户、DB的三级模式结构、磁盘上的物理文件之间有些什么联系和不同?

答:用户、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和物理文件中的记录分别称为用户记录、外部记录、概念记录、内部记录和物理记录。

用户记录与外部记录的结构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只是数据传输问题。

而外部记录、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之间的结构可能是不一致的,除了数据传输问题,还有格式转换问题。

内部记录与物理记录的结构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只是数据传输问题。

1.16 数据独立性与数据联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DB的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对系统的要求是“数据独立性要高”,而数据联系是指记录之间的联系,对系统的要求是“数据联系密切”。

1.17 试述DBMS的工作模式和主要功能。

答:DBMS的工作模式有六点:

·接受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和处理请求;

·将用户的数据请求转换成低层指令;

·实现对DB的操作;

·从对DB的操作中接受查询结果;

·对查询结构进行处理;

·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DBMS的主要功能有DB的定义、操纵、保护、维护和数据字典等五个功能。

1.18 试叙述DBMS对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答:包括DB的数据载入、转换、转储、DB的改组以及性能监控等功能。这些功能分别由各个实用程序完成。

1.19 从模块结构观察,DBMS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DBMS由两大部分组成: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解释略)

1.20 DBS有哪几部分组成?其中DD有什么作用?

答:DBS由DB、硬件、软件和DBA等四个部分组成。(解释略)

在DBS中,DD是存储三级结构描述(即元数据)的DB。DBMS的所有工作都要以DD 中的元数据为依据,也就是所有工作都要通过DD访问DB。

1.21“元数据”与“数据”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元数据(metadata)是指“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描述。DB中的元数据是指三级模式结构的详细描述。

数据(data),一般是指用户使用的具体值。

1.22 什么是DBA?DBA应具有什么素质?DBA的职责是什么?

答:DBA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一组人员,负责DBS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DB结构的责任。

DBA必须具备下列4条素质:熟悉企业全部数据的性质和用途;对所有用户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对系统的性能非常熟悉;兼有系统分析员和运筹学专家的品质和知识。

DBA的主要职责有6点:定义模式;定义内模式;与用户的联络;定义安全性规则;定义完整性规则;DB的转储与恢复。

1.23 试对DBS的全局结构作详细解释。

答:从四个方面解释:

·数据库用户有四类:DBA,专业用户,应用程序员,终端用户。

·DBMS的查询处理器有四个模块:DML编译器,嵌入型DML预编译器,DDL编译器,

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DBMS的存储管理器有四个模块: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磁盘存储器中有五种数据结构:数据文件,数据字典,索引文件,统计数据组织和日志。

1.24 使用DBS的用户有哪几类?

答:(略,见习题1.23)

1.25 DBMS的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各有哪些功能?

答:(略,见习题1.23)

1.26 磁盘存储器中有哪五类主要的数据结构?

答:(略,见习题1.23)

1.27 根据计算机的系统结构,DBS可分成哪四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计算机的系统结构,DBS可分成集中式、C/S式、并行式和分布式等四种

集中式DBS的特点是单点数据(DB集中在一个场地)单地处理(单个CPU)。

C/S式DBS的特点是计算机的功能分放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即功能的分布)。客户机上专门实现前端处理和用户界面。服务器上完成事务处理和数据访问控制。

并行式DBS的特点是使用多个CPU和多个磁盘进行并行操作。

分布式DBS的特点是多点数据(DB分布在多个场地)多点处理(多个CPU)。数据具有物理分布性和逻辑整体性特点。系统中事务有本地事务(访问本地DB)和全局事务(访问至少两个场地的DB)之分。

1.28 DBS能产生哪些效益?

答:DBS的应用,使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其效益有以下7个方面:灵活性,简易性,面向用户,有效的数据控制,加快应用开发速度,维护方便,标准化。

1.3 自测题

1.3.1 填空题

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密切的联系。

2.文件系统中的数据独立性是指__________独立性。

3.文件系统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就信息处理的方式而言,在文件系统阶段,__________处于主导地位,_________只起着服从程序设计需要的作用;而在数据库方式下,_________占据了中心位置。

5.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一层抽象的模型,称为__________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二层抽象的模型,称为__________模型。

6.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是__________结构;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是__________结构;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__________结构;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结构之间可以__________。7.在层次、网状模型中,用__________导航数据;而在关系模型中,用__________导航数据。8.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__________的三个抽象级别。

9.DBMS为应用程序运行时开辟的DB系统缓冲区,主要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在数据库技术中,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仍然是C一类高级语言,这些语言被称为__________语言。

11.在DB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数据按__________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__________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__________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观点,并使得两级中的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

12.层次、网状的DML属于________语言,而关系型DML属于_________语言。13.DBS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DB称为__________。

14.从模块结构考察,DBMS由两大部分组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5.DBA有两个很重要的工具: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DBS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集合体。

17.DBS的全局结构体现了其__________结构。

18.在DBS中,DB在磁盘上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这样可以充分利用OS _________的功能。

19.根据计算机的系统结构,DBS可分成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0.数据独立性使得修改DB结构时尽量不影响已有的__________。

1.3.2 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DBS中,DBMS和OS之间关系是[ ] A.并发运行B.相互调用

C.OS调用DBMS D.DBMS调用OS

2.在数据库方式下,信息处理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 ] A.磁盘 B.程序 C.数据 D.内存

3.DB的三级体系结构是对_________抽象的三个级别。[ ]

A.存储器

B.数据

C.程序

D. 外存

4.DB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最接近外部存储器的是[ ]

A.子模式

B.外模式

C.概念模式

D.内模式

5.DBS具有“数据独立性”特点的原因是因为在DBS中[ ]

A.采用磁盘作为外存

B.采用三级模式结构

C.使用OS来访问数据

D.用宿主语言编写应用程序

6.在DBS中,“数据独立性”和“数据联系”这两个概念之间联系是[ ] A.没有必然的联系B.同时成立或不成立

C.前者蕴涵后者D.后者蕴涵前者

7.数据独立性是指[ ] A.数据之间相互独立B.应用程序与DB的结构之间相互独立

C.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相互独立D.数据与磁盘之间相互独立

8.DB中数据导航是指[ ] A.数据之间联系B.数据之间指针联系

C.从已知数据找未知数据的过程D.数据的组合方式

9.用户使用DML语句对数据进行操作,实际上操作的是[ ] A.数据库的记录B.内模式的内部记录

C.外模式的外部记录D.数据库的内部记录值

10.对DB中数据的操作分成两大类:[ ] A.查询和更新B.检索和修改

C.查询和修改D.插入和修改

1.3.3 问答题

1.试对数据管理技术三个发展阶段作一详细的比较。

2.在用户访问数据库中数据的过程中,DBMS起着什么作用?

3.什么是“DB的系统缓冲区”?

4.DBS中有哪些系统软件?

1.4 自测题答案

1.4.1 填空题答案

1.硬件软件计算机应用2.设备

3.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数据联系弱4.程序设计数据数据

5.概念结构(或逻辑)6.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7.指针关键码(或外键与主键)8.数据

9.数据的传输格式的转换10.宿主语言(或主语言,host language)

11.外模式内模式概念模式12.过程性非过程性

13.数据字典(DD)14.查询处理器存储管理器

15.一系列实用程序DD系统16.数据库硬件软件DBA

17.模块功能18. 文件管理外存(或文件系统)

19.集中式 C/S式并行式分布式20.应用程序

1.4.2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B 4.D 5.B

6.A 7.B 8.C 9.C 10. A

1.4.3 问答题答案

1.答:数据管理技术三个发展阶段的详细比较见图1.1。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环外存纸带、卡片、磁带磁盘大容量磁盘

境软件汇编语言3GL、OS DBMS

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进入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数据的管理者用户(程序员)文件系统DBS

数据的针对者面向某一应用程序面向某一应用面向现实世界

数据的共享程度无共享共享性差、冗余度大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数据独立性无独立性,独立性差,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完全依赖于程序有设备独立性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结构化无结构记录内有结构,整体结构化,

整体结构性差用数据模型描述

图1.1

2.答:在用户访问数据的过程中,DBMS起着核心的作用,实现“数据三级结构转换”的工作。

3.答:在应用程序运行时,DBMS在内存为其开辟一个程序工作区,称为“DB的系统缓冲区”。这个工作区主要用于“数据的传输和格式的转换”。

4.答:DBS应包括DBMS、OS、宿主语言和应用开发支撑软件等四部分系统软件。

DBMS是管理DB的软件系统,但对硬盘的管理是由OS实现的,因此DBS中应包括DBMS 和OS这两个主要的系统软件。

编写应用程序仍然是用C一类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这些语言在DBS中称为宿主语言。

为提高应用程序开发效率,需要像Dephi、PowerBuilder一类软件开发工具(即应用开发支撑软件)开发应用程序。这些软件属于4GL范畴,可使应用系统开发生产率提高20~100倍。

第2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

2.1 基本内容分析

2.1.1 本章重要概念

(1)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关键码(主键和外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三类完整性规则,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过程性语言与非过程性语言。

(2)关系代数

五个基本操作,四个组合操作,七个扩充操作。

(3)关系演算

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的原子公式、公式的定义。关系演算的安全性和等价性。

(4)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及等价转换规则,启化式优化算法。

(5)关系逻辑

谓词、原子、规则和查询,规则的安全性,用规则模拟关系代数表达式。

2.1.2 本章的重点篇幅

(1)教材中P56的例2.7(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应用实例)。

(2)教材中P63的例2.19(元组表达式的应用实例)。

(3)教材中P81的例2.36(关系逻辑的规则表示)。

2.1.3 重要内容分析

1.关系代数表达式的运用技巧

(1)一般规则

·对于只涉及到选择、投影、联接的查询可用下列表达式表示:

π…(σ…(R×S))或者π…(σ…(R?S))

·对于否定的操作,一般要用差操作表示,例如“检索不学C2课的学生姓名”。

·对于检索具有“全部”特征的操作,一般要用除法操作表示,例如“检索学习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2)“检索不学C2课的学生姓名”,决不能用下式表示:

πSNAME,AGE(σC#≠'C2'(S?SC))

一定要用“差”的形式:

πSNAME,AGE(S)-πSNAME,AGE(σC#='C2'(S?SC))

(SC)÷πC#(C)表示,(3)“检索学习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要用πS#

,C#

而不能写成πS# (SC÷πC#(C))形式。这是因为一个学生学的课程的成绩可能是不一样的。

(4)对于教材P56的例2.7的8个查询语句的关系代数表达式,考生一定要掌握,这是基础。

2.非过程性语言与过程性语言的区别

编程时必须指出“干什么”及“怎么干”的语言,称为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只须指出“干什么”,不必指出“怎么干”的语言,称为非过程性语言。

两种语言的主要区别见图2.1。

2.2 教材中习题2的解答

2.1名词解释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集,外键和主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包括模式名、诸属性名、值域名和模式的主键。

·关系实例:关系模式具体的值,称为关系实例。

·属性:即字段或数据项,与二维表中的列对应。属性个数,称为元数(arity)。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

·元组:即记录,与二维表中的行对应。元组个数,称为基数(cardinality)。

·超键: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关系的超键。

·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主键:正在使用的、用于标识元组的候选键,称为主键。

·外键:属性集F是模式S的主键,在模式R中也出现,那么称F是模式R的外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实体的主键值不允许是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依赖关系中的外键值或者为空值,或者是相应参照关系中某个主键码。

·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必须给出获得结果的操作步骤,即指出“干什么”及“怎么干”的语言。

·非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只需指出需要什么信息,不必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即只要指出“干什么”,不必指出“怎么干”的语言。

·无限关系:指元组个数为无穷多个的关系。

·无穷验证:验证公式真假时需要进行无限次验证。

● 2.2 在关系模型中,对关系作了哪些规范性限制?

答:对关系作了一下四个限制:

属性值不可分解;没有重复元组;没有行序;使用时有列序。

2.3 为什么关系中的元组没有先后顺序,且不允许有重复元组?

答:由于关系定义为元组的集合,而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因此关系中的元组也就没有先后的顺序(对用户而言)。这样既能减少逻辑排序,又便于在关系数据库中引进集合论的理论。

每个关系模式都有一个主键,在关系中主键值是不允许重复的。如果关系中有重复元组,那么其主键值肯定相等,起不了惟一标识作用,因此关系中不允许有重复元组。

● 2.4 外键值何时允许空?何时不允许空?

答:在依赖表中,当外键是主键的组成部分时,外键值不允许空;否则外键值允许空。

2.5 笛卡儿积、等值联接、自然联接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笛卡尔积是一个基本操作,而等值联接和自然联接是组合操作。

设关系R的元数为r,元组个数为m;关系S的元数为s,元组个数为n。

那么,R×S的元数为r+s,元组个数为m×n;

R ?S 的元数也是r+s ,但元组个数小于等于m ×n ;

R ?S 的元数小于等于r+s ,元组个数也小于等于m ×n ;

解: R ∪S A B C R -S A B C

R ∩S A B C 3 6 7 3 6 7

7 2 3 2 5 7 2 5 7

7 2 3 4 4 3

4 4 3

3 4 5

R ×S R.A R.B R.C S.A S.B S.C

π3,2(S ) C B 3 6 7 3 4 5

5 4 3

6

7 7 2 3

3 2 2 5 7 3

4 5

2 5 7 7 2 3

7 2 3 3 4 5

7 2 3 7 2 3

4 4 3 3 4 5

4 4 3 7 2 3

σB<’5’(R )

A B C R ?S R.A R.B R.C S.A S.B S.C

7 2 3 7

2 3 3 4 5 4 4 3 R ?S

A B C

7 2 3

2.7 设有关系R 和S : ●

R A B S B C ●

a b b c ●

c b e a ●

d e

b d ● 计算R ? S ,R ? S ,σA=C (R ×S),S ? R 。 ● 2.8 假设关系U 和V 分别有m 个元组和n 个元组,给出下列表达式中可能的最小和最大的元组数量:

● ⑴ U ∩V ⑵ U ∪V

i θj

2<2 B

●⑶ U?V ⑷σF(U)×V (F为某个条件)

●⑸πL(U)-V (其中L为某属性集)

●解:

●操作●最小元组数●最大元组数

●⑴ U∩V ●0 ●min(m,n)

●⑵ U∪V ●max(m,n) ●m+n

●⑶ U?V ●0 ●m×n

●⑷σF(U)×

●0 ●m×n

V

●⑸πL(U)-

●0 ●m

V

2.9 如果R是二元关系,那么下列元组表达式的结果是什么?

{t|( ?u)(R(t) ∧R(u) ∧(t[1] ≠u[1]∨t[2] ≠u[2]))}

答:当R的元组数≥2时,R中每个元组都存在与之不相同的元组,因此表达式的结果为关系R;

当R的元组数为0或1时,表达式的结果为空关系。

2.10 假设R和S分别是三元和二元关系,试把表达式π1,5(σ2=4∨3=4(R×S))转换成等价的:①汉语查询句子;②元组表达式;③域表达式。

解:⑴在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中,选取第2个属性值与第4个属性值相等,或者第3个属性值与第4个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再取第1列和第5列组成新的关系。

⑵与(R×S)等价的元组表达式是:

{ t | (?u) (?v) (R(u) ∧S(v) ∧t[1]=u[1] ∧t[2]=u[2] ∧t[3]=u[3] ∧t[4]=v[1]∧t[5]=v[2] )}

(R×S)等价的元组表达式是:

与σ2=4

∨3=4

{ t | (?u) (?v) (R(u) ∧S(v) ∧t[1]=u[1] ∧t[2]=u[2] ∧t[3]=u[3] ∧t[4]=v[1]∧t[5]=v[2] ∧(t[2]=t[4] ∨t[3]=t[4]))}

(σ2=4 ∨3=4(R×S))等价的元组表达式是:

与π1

,5

{ w | (?t) (?u) (?v) (R(u) ∧S(v) ∧t[1]=u[1] ∧t[2]=u[2] ∧t[3]=u[3] ∧t[4]=v[1] ∧t[5]=v[2] ∧(t[2]=t[4] ∨t[3]=t[4]) ∧w[1]=t[1] ∧w[2]=t[5])} 再对上述元组表达式化简(消去t)可得:

{ w | (?u) (?v) (R(u) ∧S(v) ∧(u[2]=v[1] ∨u[3]=v[1]) ∧w[1]=u[1] ∧w[2]=v[2])}

在熟练后,可以直接写出上式。

⑶再转换成域表达式:

{ w1w2| (?u1) (?u2) (?u3) (?v1) (?v2) (R(u1u2u3) ∧S(v1v2) ∧(u2=v1∨u3=v1) ∧w1=u1∧w2=v2)}

再化简(消去u1,v2)可得:

{ w1 w2 | (?u2) (?u3) (?v1) (R(w1u2u3) ∧S(v1w2) ∧(u2=v1∨u3=v1))}

2.11 假设R和S都是二元关系,试把元组表达式{t|R(t) ∧(?u)(S(u) ∧u[1] ≠t[2])}转换

成等价的:

①汉语查询句子; ②域表达式; ③关系代数表达式。

答:①在关系R中选取第2列的值与关系S中某个元组的第1列值不相等的那些元组,

组成新的关系。

②域表达式为:

{ t1t2 | R(t1t2)∧(?u1) (?u2) ( S(u1u2) ∧u1≠t2)}

③关系代数表达式为:

π1

,2

(σ2≠3(R×S))或π1,2(R?S)

2.12 试把域表达式{ ab | R(ab) ∧R(ba)}转换成等价的:⑴汉语查询句子;⑵关系代数表

达式;⑶元组表达式。

解:⑴在关系R中选取属性值交换后仍是R中元组的那些元组,组成新的关系。

⑵关系代数表达式为:π1

,2

(σ1=4 ∧2=3(R×R))

也可写成:R∩π2

,1

(R)

⑶元组表达式为:{ t | (?u) (?v) (R(u) ∧R(v) ∧u[1]=v[2] ∧u[2]=v[1] ∧t[1]=u[1]

∧t[2]=u[2])}

或:{ t | (?v) (R(t) ∧R(v) ∧t[1]=v[2] ∧t[2]=v[1])}

2.13 有两个关系R (A, B, C)和是S(D, E, F),试把下列关系代数表达式转换成等价的元组表达式:

①πA(R);②σB=’17’(R);

③R×S;④πA,F(σC=D(R×S)

解:①πA(R):{ t | (?u) ( R(u) ∧t[1]=u[1])}

②σB='17'(R):{ t | R(t) ∧t[2]='17'}

③R×S:{ t | (?u) (?v) ( R(u) ∧S(v) ∧t[1]=u[1] ∧t[2]=u[2] ∧t[3]=u[3]

∧t[4]=v[1] ∧t[5]=v[2] ∧t[6]=v[3])}

④πA

,F

(σC=D(R×S)):{ t | (?u) (?v) ( R(u) ∧S(v) ∧u[3]=v[1] ∧t[1]=u[1]

∧t[2]=v[3])}

● 2.14 设有关系R(A,B,C)和S(A,B,C),试把下列关系代数表达式转换成等价

的域表达式:

①πA(R) ②σ2=′17′(R)

③R∪S ④R∩S

⑤R-S ⑥π

π2,3(S)

解:①πA(R): { t1 | (?u2) (?u3) ( R(t1u2u3))}

②σ2=′17′(R): { t1t2t3 | R(t1t2t3) ∧t2='17'}

③R∪S:{ t1t2t3 | R(t1t2t3) ∨S(t1t2t3)}

④R∩S:{ t1t2t3 | R(t1t2t3) ∧S(t1t2t3)}

⑤R-S:{ t1t2t3 | R(t1t2t3) ∧┓S(t1t2t3)}

⑥π1,2(Rπ2,3(S):{ t1t2t3 | (?u3) (?v1) | R(t1t2u3) ∧S(v1t2t3)}

● 2.15 设有关系R(A,B)和S(A,C),试把下列域表达式转换成等价的关系代数表

2≠1

达式:

●① {a |(?b)(R(ab)∧ b=17)}

●② {abc |(R(ab)∧ S(ac))}

●③ {a |(?b)(R(ab))∨(?c)((?d)(S(dc))?S(ac))}

●④ {a |(?c)(S(ac)∧(?b1)(?b2)(R(ab1)∧R(cb2)∧b1>b2))}

●解:①π1(σ2=′17′(R))

●②R?S

●③π1(R)∪(S÷π2(S))

●④π1(σ1=3 ∧2=5 ∧4>6(S×R×R))

2.16 设两个关系R (A,B )和S (A,C )。用null表示空值,分别写出等价于下列表达式的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

① R S;② R S;③ R S 。

解:① R S:

{ t | (?u) (?v) (R(u) ∧S(v) ∧u[1]=v[1] ∧t[1]=u[1] ∧t[2]=u[2] ∧t[3]=v[2])∨(?v) (?u) (S(v) ∧R(u) ∧v[1]≠u[1] ∧t[1]=null ∧t[2]=v[1] ∧t[3]=v[2])}

② R S:

{ t | (?u) (?v) (R(u) ∧S(v) ∧u[1]=v[1] ∧t[1]=u[1] ∧t[2]=u[2] ∧t[3]=v[2])∨(?u) (?v) (R(u) ∧S(v) ∧u[1]≠v[1] ∧t[1]=u[1] ∧t[2]=u[2] ∧t[3]=null)

∨(?v) (?u) (S(v) ∧R(u) ∧v[1]≠u[1] ∧t[1]=null ∧t[2]=v[1] ∧t[3]=v[2])}

③ R S:

{ t | (?u) (?v) (R(u) ∧S(v) ∧u[1]=v[1] ∧t[1]=u[1] ∧t[2]=u[2] ∧t[3]=v[2]) ∨(?u) (?v) (R(u) ∧S(v) ∧u[1]≠v[1] ∧t[1]=u[1] ∧t[2]=u[2] ∧t[3]=null)

2.17 设有三个关系:

S(S#,SNAME,AGE,SEX)

SC(S#,C#,CNAME)

C(C#,CNAME,TEACHER)

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

①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②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③检索学号为S3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与任课教师名。

④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的女学生姓名。

⑤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⑥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的学生学号。

⑦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

⑧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

解:⑴πC#

(σTNAME='LIU'(C))

,CNAME

(σAGE>'23' ∧SEX='M'(SC))

⑵πS#

,SNAME

⑶πCNAME

(σS#='S3'(SC?C))

,TNAME

⑷πSNAME(σSEX='F' ∧TNAME='LIU'(S?SC?C))

⑸πC#(C)-πC#(σSNAME='WANG'(S?SC))

⑹π1(σ1=4 ∧2≠5(SC×SC))

⑺πC#

(C?(πS#,C#(SC)÷πS#(S)))

,CNAME

(SC)÷πC#(σTNAME='LIU'(C))

⑻πS#

,C#

2.18 试用元组表达式表示第2.17题中各个查询语句。

解:⑴{ t | (?u) (C(u) ∧u[3]='LIU' ∧t[1]=u[1] ∧t[2]=u[2])}

⑵{ t | (?u) (S(u) ∧u[3]>23 ∧u[4]='M' ∧t[1]=u[1] ∧t[2]=u[2])}

⑶{ t | (?u) (?v) (SC(u) ∧C(v) ∧u[1]='S3' ∧u[2]=v[1] ∧t[1]=v[2] ∧t[2]=v[3])}

(此处自然联接条件u[2]=v[1]不要遗漏)

⑷{ t | (?u) (?v) (?w) (S(u) ∧SC(v) ∧C(w) ∧w[3]='LIU' ∧u[4]='F' ∧u[1]=v[1]

∧v[2]=w[1] ∧t[1]=u[2])}

(此处自然联接条件u[1]=v[1]和v[2]=w[1]不要遗漏)

⑸{ t | (?u) (?v) (?w) (C(u) ∧S(v) ∧SC(w) ∧v[2]='WANG' ∧

(w[1]=v[1] => w[2]≠u[1]) ∧t[1]=u[1])}

其意思是:在关系C中存在一门课程,在关系S中存在一个WANG同学,在关系SC中要求不存在WANG同学学这门课程的元组。也就是要求在关系SC中,WANG同学学的课程都不是这门课程(因此在元组表达式中要求全称量词?)。

⑹{ t | (?u) (?v) (SC(u) ∧SC(v) ∧u[1]=v[1] ∧u[2]≠v[2] ∧t[1]=u[1])}

⑺{ t | (?u) (?v) (?w) (C(u) ∧S(v) ∧SC(w) ∧w[2]=u[1] ∧w[1]=v[1] ∧t[1]=u[1]

∧t[2]=u[2])}

其意思是:在关系C中找一课程号,对于关系S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这门课(即在关系SC中存在这个学生选修这门课的元组)。

⑻{ t | (?u) (SC(u) ∧(?v) (C(v)

∧(v[3]='LIU' => (?w) (SC(w) ∧w[1]=u[1] ∧w[2]=v[1])))∧t[1]=u[1])} 其意思是:在关系SC中找一个学号,对于关系C中LIU老师的每一门课,这个学生都学了(即在关系SC中存在这个学生选修这门课的元组)。

由于在括号中出现“=>”符号(包含有“∨”的语义),因此括号中的量词(?w)就不能随意往左边提了。

2.19 试用域表达式表示第2.17题的各个查询语句。

解:①{ t1 t2 | (?u1 u2 u3) (C(u1 u2 u3) ∧u3='LIU' ∧t1=u1 ∧t2=u2)}

再简化成:{ t1 t2 | C(t1 t2 'LIU')}

此处(?u1 u2 u3)是(?u1) (?u2) (?u3) 的简写,下同。

②{ t1 t2 | (?u1 u2 u3 u4) (S(u1 u2 u3 u4) ∧u3>'23' ∧u4='M' ∧t1=u1∧t2=u2)}

再简化成:{ t1 t2 | (?u3) (S(t1 t2 u3 'M') ∧u3>'23')}(以下各题的化简略)

③{ t1 t2 | (?u1 u2 u3) (?v1 v2 v3) (SC(u1 u2 u3) ∧C(v1 v2 v3) ∧u1='s3' ∧u2= v1

∧t1=v2 ∧t2=v3)}

④{ t1 | (?u1 u2 u3 u4) (?v1 v2 v3) (?w1 w2 w3) (S(u1 u2 u3 u4) ∧SC(v1 v2 v3)

∧C(w1 w2 w3) ∧w3='LIU' ∧u4='F' ∧u1=v1 ∧v2=w1 ∧t2=u2)} (⑤~⑧题的域表达式,读者可以很容易写出,此处略)

2.20 设关系R和S的属性集相同,W是R的属性集的子集,试说明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指出它们的正确表示:

①πW(R-S) =πW(R)-πW(S)

②πW(R∩S) =πW(R)∩πW(S)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与“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与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与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与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 ○1组织与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 ○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与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 ○3数据查询与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4、(1)数据库:就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与技术,她就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与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就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与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就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与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与数据操作就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与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与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与破坏,也就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瞧、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与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与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就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与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就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就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与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与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就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与处理操作。(3)关系:

数据库系统教程(何玉洁 李宝安 编著)第2章习题答案

第2章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习题答案

1.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分为两大类。 2.概念层数据模型和组织层数据模型分别是面对什么的数据模型? 概念层数据模型面对现实世界,组织层数据模型面对信息世界。 3.实体之间的联系有哪几种,请为每一种联系举出一个例子。 一对一联系(1:1),例:部门和经理 一对多联系(1:m),例:公司和员工 多对多联系(m:m),例:学生和课程 4.说明实体-联系模型中的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概念。 实体是具有公共性质并可相互区分的现实世界对象的集合。 属性是描述实体或联系的性质或特征的数据项。 联系是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应用语义链。 5.指明下列实体间联系的种类: 教研室和教师(假设一个教师只属于一个教研室,一个教研室可有多名教师)1:m 商店和顾客m:m 国家和首都1:1 飞机(座位)和乘客1:m 6.数据库包含哪三级模式,试分别说明每一级模式的作用。 内模式描述数据的存储结构。 外模式对现实系统中用户感兴趣的整体数据的局部描述,以满足数据库不同用户对数据的需求。 模式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7.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两级映像的作用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功能? 作用:在数据库内部实现对数据库三级模式的联系和转换。 功能: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使数据库应用程序不随数据库数据的逻辑或存储结构的变动而变动。 8.数据库三级模式划分的优点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方式与存储方式。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程序与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Database Systems: The Complete Book Solutions for Chapter 2 Solutions for Section 2.1 Exercise 2.1.1 The E/R Diagram. Exercise 2.1.8(a) The E/R Diagram Kobvxybz Solutions for Section 2.2 Exercise 2.2.1 The Addresses entity set is nothing but a single address, so we would prefer to make address an attribute of Customers. Were the bank to record several addresses for a customer, then it might make sense to have an Addresses entity set and make Lives-at a many-many relationship. The Acct-Sets entity set is useless. Each customer has a unique account set containing his or her accounts. However, relating customers directly to their accounts in a many-many relationship conveys the same information and eliminates the account-set concept altogether. Solutions for Section 2.3 Exercise 2.3.1(a) Keys ssNo and number are appropriate for Customers and Accounts, respectively. Also, we think it does not make sense for an account to be related to zero customers, so we should round the edge connecting Owns to Customers. It does not seem inappropriate to have a customer with 0 accounts;

数据库基础教程CH1 答案

Exercises 2.3.1 In this exercise we introduce one of our running examples of a relational database schema. The database schema consists of four relations, whose schemas are: Product (maker, model, type) PC (model, speed, ram. hd, price) Laptop (model, speed, ram, hd, screen, price) Printer (model, color, type, price) The Product relation gives the manufacturer, model number and type (PC, laptop, or printer) of various products. We assume for convenience that model numbers are unique over all manufacturers and product types; that assumption is not realistic, and a real database would include a code for the manufacturer as part of the model number. The PC relation gives for each model number that is a PC the speed (of the processor, in gigahertz), the amount of RAM (in megabytes), the size of the hard disk (in gigabytes), and the price. The Laptop relation is similar, except that the screen size (in inches) is also included. The Printer relation records for each printer model whether the printer produces color output (true, if so), the process type (laser or ink-jet, typically), and the price. Write the following declarations: a) A suitable schema for relation Product. b) A suitable schema for relation PC. c) A suitable schema for relation Laptop. d) A suitable schema for relation Printer. e)An alteration to your Printer schema from (d) to delete the attribute color. f)An alteration to your Laptop schema from (c) to add the attribute od (optical-disk type, e.g., cd or dvd). Let the default value for this attribute be 'none' if the laptop does not have an optical disk. Exercise 2.3.1a CREATE TABLE Product ( maker CHAR(30), model CHAR(10) PRIMARY KEY, type CHAR(15) ); Exercise 2.3.1b CREATE TABLE PC ( model CHAR(30), speed DECIMAL(4,2), ram INTEGER, hd INTEGER, price DECIMAL(7,2) );

操作系统教程_孙钟秀(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首页入门学 习 程序 员 计算机考 研 计算机电子书 下载 硬件知 识 网络知 识 专业课程答案 下载 视频教程下载 第一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 CPU利用率=l-(80%)4 = 0.59 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 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 87 %/59 %=147 % 147 %-100 % = 47 %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系统阶段 2. 关系 3. 物理独立性 4. 操作系统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 一对多 7. 独立性 8. 完整性控制 9. 逻辑独立性 10. 关系模型 11. 概念结构(逻辑) 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 数据字典 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

享。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A、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 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D、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E、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管理的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更高的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的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操作使用接口。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管理方式与文件管理系统不同,它把所有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汇集起来,以记录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下使用,因此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每个用户享用其中的一部分。 3、简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的含义和联系。答: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的访问,并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维护和管理。 数据库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几部分组成。 三者的联系是: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 4、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数据库主要是来保存数据的。 数据库用户是对数据库进行使用的人,主要对数据库进行存储、维护和检索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完成各种操作请求。 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的一些物理上的操作,如物理存储、输入输出等。

数据库系统教程试卷-A

《数据库系统教程》试卷(A卷,2005.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5分。 1.DBS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是因为DBS采用了 [ B ] A.嵌入式语言B.三级模式结构C.DD D.六个层次的存储介质 2.在层次、网状模型中,起导航数据作用的是[ A ] A.指针B.关键码C.DD D.索引 3.设关系R(A,B,C)和关系S(B,C,D), 那么与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2=1 [ B ] A.σ2=4(R?S)B.σ2=4(R×S)C.σ2=1(R?S) D.σ2=1(R×S)4.设关系R和S的结构相同,分别有m和n个元组,那么R-S操作的结果中元组个数为 [ C ] A.为m-n B.为m C.小于等于m D.小于等于(m-n)5.元组比较操作(a1,a2)>=(b1,b2)的意义是 [ D ] A.(a1>=b1)AND(a2>=b2)B.(a1>=b1)OR((a1=b1)AND(a2>=b2)) C.(a1>b1)AND((a1=b1)AND(a2>=b2))D.(a1>b1)OR((a1=b1)AND(a2>=b2))

6.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 A B C 5 6 5 6 7 5 6 8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函数依赖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 C.函数依赖A→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函数依赖C→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 7.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 A→C,BC→D },那么ρ={ ABD,AC }相对于F [ B ] A.是无损联接分解,也是保持FD的分解 B.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不保持FD的分解 C.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保持FD的分解 D.既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也不保持FD的分解 8.概念设计的结果得到的是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是[ D ] A.与DBMS有关的B.与硬件有关的 C.独立于DBMS的D.独立于DBMS和硬件的

南京理工大学《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60(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在答题纸上涂黑) 1.一个事务中的一组更新操作是一个整体,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这是事务的:A.原子性B.一致性 C.隔离性 D.持久性 2.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一个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A.外模式 B.模式 C.存储模式D.模式 3.关于联系的多重性,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一个多对多的联系中允许多对一的情形。 B.一个多对多的联系中允许一对一的情形。 C.一个多对一的联系中允许一对一的情形。 D.一个多对一的联系中允许多对多的情形。 4.考虑学校里的"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联系,该联系的多重性应该是: A. 一对一 B. 多对一 C. 一对多 D. 多对多 5.下面哪种约束要求一组属性在同一实体集任意两个不同实体上的取值不同。 A. 键(key)约束。 B. 单值约束。 C. 参照完整性。 D. 域(domain)约束 6.关系模型要求各元组的每个分量的值必须是原子性的。对原子性,下面哪种解释不正确:A.每个属性都没有部结构。 B.每个属性都不可再分解。 C.各属性值应属于某种基本数据类型。 D.属性值不允许为NULL。 7.对于一个关系的属性(列)集合和元组(行)集合,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改变属性的排列次序不影响该关系。 B.改变元组的排列次序不影响该关系。 C.改变元组的排列次序会改变该关系。 D.关系的模式包括其名称及其属性集合。 8.若R是实体集R1与R2间的一个多对多联系,将其转换为关系R',哪种说法不正确:A.R'属性应包括R1与R2的所有属性。 B.R'属性应包括R1与R2的键属性。 C.R1与R2的键属性共同构成R'的键。 D.R'的属性应包括R自身定义的属性。 9.关于函数依赖的判断,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一致,在B上也一致,则有A → B成立。 B.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一致,在B上不一致,则A → B不成立。 C.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不可能一致,则不管在B上是否一致,有A → B成立。

操作系统》第章教材习题解答

第4章存储管理 “练习与思考”解答 1.基本概念和术语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逻辑地址空间、内存空间、重定位、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碎片、碎片紧缩、虚拟存储器、快表、页面抖动 用户程序经编译之后的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相对地址或逻辑地址。 内存中各物理存储单元的地址是从统一的基地址开始顺序编址的,这种地址称为绝对地址或物理地址。 由程序中逻辑地址组成的地址范围叫做逻辑地址空间,或简称为地址空间。 由内存中一系列存储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作内存空间,也称物理空间或绝对空间。 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时,需对目标程序中的地址进行修改。这种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重定位。 静态重定位是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由装入程序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的地址进行修改,即把程序的逻辑地址都改成实际的内存地址。 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重定位。这种变换是靠硬件地址转换机构实现的。 内存中这种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作“碎片”或“零头”。 为解决碎片问题,移动某些已分配区的内容,使所有进程的分区紧挨在一起,而把空闲区留在另一端。这种技术称为紧缩(或叫拼凑)。 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虚拟存储空间,它使用户逻辑存储器与物理存储器分离,是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的一个比真实内存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 为了解决在内存中放置页表带来存取速度下降的矛盾,可以使用专用的、高速小容量的联想存储器,也称作快表。 若采用的置换算法不合适,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刚被换出的页,很快又被访问,为把它调入而换出另一页,之后又访问刚被换出的页,……如此频繁地更换页面,以致系统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页面的调度和传输上。此时,系统好像很忙,但实际效率却很低。这种现象称为“抖动”。 2.基本原理和技术 (1)存储器一般分为哪些层次?各有何特性? 存储器一般分为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磁盘和磁带。 CPU内部寄存器,其速度与CPU一样快,但它的成本高,容量小。 高速缓存(Cache),它们大多由硬件控制。Cache的速度很快,它们放在CPU内部或非常靠近CPU的地方。但Cache的成本很高,容量较小。 内存(或称主存),它是存储器系统的主力,也称作RAM(随机存取存储器)。CPU可以直接存取内存及寄存器和Cache中的信息。然而,内存中存放的信息是易变的,当机器电源被关闭后,内存中的信息就全部丢失了。 磁盘(即硬盘),称作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或外存),它是对内存的扩展,但是CPU不能直接存取磁盘上的数据。磁盘上可以永久保留数据,而且容量特别大。磁盘上数据的存取速度低于内存存取速度。 磁带保存的数据更持久,容量更大,但它的存取速度很慢,而且不适宜进行随机存取。所以,磁带设备一般不能用做辅存。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文件系统的后备,存放不常用的信息或用做系统间传送信息的介质。 (2)装入程序的功能是什么?常用的装入方式有哪几种? 装入程序的功能是根据内存的使用情况和分配策略,将装入模块放入分配到的内存区中。 程序装入内存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绝对装入方式、可重定位装入方式和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 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ing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sharingoperation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time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 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执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4.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 答: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界面; (3)用进程管理观点研究操作系统,即围绕进程运行过程来讨论操作系统。

(完整word版)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1组织和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3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4、(1)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他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和数据操作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和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和破坏,也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看、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和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和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和处理操作。(3)关系: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2

Database Systems: The Complete Book Solutions for Chapter 2 Solutions for Section 2.1 Exercise 2.1.1 The E/R Diagram. Exercise 2.1.8(a) The E/R Diagram Kobvxybz Solutions for Section 2.2 Exercise 2.2.1 The Addresses entity set is nothing but a single address, so we would prefer to make address an attribute of Customers. Were the bank to record several addresses for a customer, then it might make sense to have an Addresses entity set and make Lives-at a many-many relationship. The Acct-Sets entity set is useless. Each customer has a unique account set containing his or her accounts. However, relating customers directly to their accounts in a many-many relationship conveys the same information and eliminates the account-set concept altogether. Solutions for Section 2.3 Exercise 2.3.1(a) Keys ssNo and number are appropriate for Customers and Accounts, respectively. Also, we think it does not make sense for an account to be related to zero customers, so we should round the edge connecting Owns to Customers. It does not seem inappropriate to have a customer with 0 accounts;

操作系统教程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教程》习题答案

习题1 1.单项选择题 (1)大中小型计算机是以为中心的计算机系统。 A、CPU B、存储器 C、系统总线 D、通道 (2)以下关于操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批处理系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系统 B、批处理系统具有批处理功能,但不具有交互能力 C、分时系统是实现自动控制,无须人为干预的系统 D、分时系统即具有分时交互能力,又具有批处理能力 (3)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 A、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接口 B、对用户的命令作出快速响应 C、作为服务机构向其它站点提供优质服务 D、防止有人以非法手段进入系统 (4)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系统的。 A、可靠性和灵活性 B、实时性和可靠性 C、优良性和分配性 D、灵活性和分配性 (5)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在分布式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B、在一台处理器上并行运行多个程序 C、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台处理器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6)以下关于并发性和并行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并发性是指两个及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B、并发性是指两个及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C、并行性是指两个及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D、并发性是指进程,并行性是指程序 (1)B (2)B (3)A (4)B (5)D (6)B 2.填空题 (1)微机是以总线为纽带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2)在批处理兼分时系统中,往往把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把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后台作业。 (3)在分时系统中,若时间片长度一定,则用户数越多,系统响应时间越慢。 (4)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协同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分解问题成为子计算并使之在系统中各台计算机上并行执行,以充分利用各计算机的优势。 (5)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可以网络通信、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3.简答题 (1)什么是操作系统?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发性 (2)什么是批处理系统,衡量批处理系统好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及时性 (3)试述分时系统的原理及其特性。时间片原则交互性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

2019年大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C) A. 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B.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或语句)的条数 C.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D. 以上三种描述都不对 (2) 以下数据结构中不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的是(C) A. 队列 B. 线性表 C. 二叉树 D. 栈 (3) 在一棵二叉树上第5层的结点数最多是(B) 注:由公式2k-1得 A. 8 B. 16 C. 32 D. 15 (4) 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A) A. 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B. 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 C. 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D. 不使用goto语句 (5) 下面概念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是(D) 注:P55-58 A. 对象 B. 继承 C. 类 D. 过程调用 (6) 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 (B) A. 可行性分析 B. 需求分析 C. 详细设计 D. 程序编码 (7) 在软件开发中,下面任务不属于设计阶段的是(D) A. 数据结构设计 B. 给出系统模块结构

C. 定义模块算法 D. 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 A. 数据模型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软件工具 D. 数据库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10) 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A) 注:P108 A. 内模式 B. 外模式 C. 概念模式 D. 逻辑模式 (11)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C) A. 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B. 算法程序的长度 C.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D.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12)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D) A. 算法程序的长度 B.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C. 算法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 D.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 (13)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699个结点,则在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B) 注:利用公式n=n0+n1+n2、n0=n2+1和完全二叉数的特点可求出 A. 349 B. 350 C. 255 D. 351 (14)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B) A.程序的规模 B.程序的易读性

数据库系统教程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5分。 1.DBS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是因为DBS采用了[ B ] A.嵌入式语言B.三级模式结构C.DD D.六个层次的存储介质 2.在层次、网状模型中,起导航数据作用的是[ A ] A.指针B.关键码C.DD D.索引 3.设关系R(A,B,C)和关系S(B,C,D), 那么与R?S等价的关系 代数表达式是[ B ] A.σ2=4(R?S)B.σ2=4(R×S)C.σ2=1(R?S)D.σ2=1(R×S) 4.设关系R和S的结构相同,分别有m和n个元组,那么R-S操作的结果中元组个数为[ C ] A.为m-n B.为m C.小于等于m D.小于等于(m-n) 5.元组比较操作(a 1,a 2 )>=(b 1 ,b 2 )的意义是[ D] A.(a 1>=b 1 )AND(a 2 >=b 2 )B.(a 1 >=b 1 )OR((a 1 =b 1 )AND(a 2 >=b 2 )) C.(a 1>b 1 )AND((a 1 =b 1 )AND(a 2 >=b 2 )) D.(a 1 >b 1 )OR((a 1 =b 1 )AND(a 2 >=b 2 )) 6.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 A B C 5 6 5 6 7 5 6 8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函数依赖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 C.函数依赖A→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函数依赖C→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 7.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 A→C,BC→D },那么ρ={ ABD,AC }相对于F [ B ] A.是无损联接分解,也是保持FD的分解 B.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不保持FD的分解 C.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保持FD的分解 D.既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也不保持FD的分解 8.概念设计的结果得到的是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是[ D] A.与DBMS有关的B.与硬件有关的 C.独立于DBMS的D.独立于DBMS和硬件的 9.在有关“弱实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弱实体的存在以父实体的存在为前提 B.弱实体依赖于父实体的存在 C.父实体与弱实体的联系可以是1:1、1:N或M:N D.父实体与弱实体的联系只能是1:1或1:N 10.有15个实体类型,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15个不同的二元联系,其中5个是1:1联系类型,5个是1:N联系类型,5个M:N联系类型,那么根据转换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有[ D ] 2=1

操作系统教程第5版部分习题标准答案

第一章: 一、3、10、15、23、27、35 3.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主要作用 (1)服务用户—操作系统作为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 (2)进程交互—操作系统作为进程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3)系统实现—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 (4)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10.试述系统调用与函数(过程)调用之间的区别。 (1)调用形式和实现方式不同; (2)被调用的代码位置不同; (3)提供方式不同 15.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有什么特点?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作业(程序)同时进入计算机系统内存并执行交替计算的方法。从宏观上看是并行的,从微观上看是串行的。 (1)可以提高CPU、内存和设备的利用率; (2)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率,使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数目增加; (3)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并行性,使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CPU之间均可并行工作。 23.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哪些基本功能?请简单叙述之。 (1)处理器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管理; (4)文件管理; (5)联网与通信管理。 27.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 内核是一组程序模块,作为可信软件来提供支持进程并发执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通常驻留在内核空间,运行于内核态,具有直接访问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和所有内存空间的权限,是仅有的能够执行特权指令的程序。 35.简述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资源复用技术。

系统中相应地有多个进程竞争使用资源,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资源是宝贵和稀有的,操作系统让众多进程共享物理资源,这种共享称为资源复用。 (1)时分复用共享资源从时间上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供进程使用; (2)空分复用共享资源从空间上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供进程使用。 . 二、2、5 2、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 (见图中有色部分)。 (2)程序A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有等待。程序B有等待时间段为180ms至200ms间(见 图中有色部分)。 5、答:画出三个作业并行工作图如下(图中着色部分为作业等待时间):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课后答案第五章

Exercise 5.1.1 As a set: Average = 2.37 As a bag: Average = 2.48 Exercise 5.1.2 As a set:

Average = 218 As a bag: Average = 215 Exercise 5.1.3a As a set:

As a bag: Exercise 5.1.3b πbore(Ships Classes) Exercise 5.1.4a For bags: On the left-hand side: Given bags R and S where a tuple t appears n and m times respectively, the union of bags R and S will have tuple t appear n + m times. The further union of bag T with the tuple t appearing o times will have tuple t appear n + m + o times in the final result. On the right-hand side: Given bags S and T where a tuple t appears m and o times respectively, the union of bags R and S will have tuple t appear m + o times. The further union of bag R with the tuple t appearing n times will have tuple t appear m + o + n times in the final result. For sets: This is a similar case when dealing with bags except the tuple t can only appear at most once in each set. The tuple t only appears in the result if all the sets have the tuple t. Otherwise, the tuple t will not appear in the result. Since we cannot have duplicates, the result only has at most one copy of the tuple t. Exercise 5.1.4b For bags: On the left-hand sid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